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合集7篇)

时间:2023-06-19 16:22:09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第1篇

关键词:公安院校 高校 应急文化 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60-03

一、引言

随着国内外各类高校突发事件的频发,特别是2008年11月14日造成4名学生死亡的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和2014年5月23日致使7死13伤的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枪击事件后,如何有效应对形式多样的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我国高校亟待研究的共同课题。在此背景下,人民警察作为国家应急队伍的重要组成单元,公安类院校不仅要提升校内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学习工作秩序安定,更要为校外输出高素质的应急人才,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应急能力。文化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制约和决定着团体或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应急文化亦是如此,从心理、制度、行为三个层面深刻影响着应急机制的运行与应急体制的效率,并体现着组织的应急管理水平与应急能力的高低。良好的应急文化有助于提高个体危机意识与反应能力,并最终提升组织整体的应急协同性。因此,应急文化的培育是公安院校构建应急管理体系过程中不可规避的关键环节。

二、应急文化内涵

应急文化是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的相互作用在意识形态和行为规律方面的综合反映。应急文化是具有复杂性的动态非平衡系统,其中包含物质、精神等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通过自组织形成有序稳定结构,并不断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成为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文化基础。

(一)应急文化的特征

1.公共性

一方面,公安院校有责任保证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培育应急文化,提高在校人员尤其是学生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公安院校是学生完成警察职业化的主要环节,因此公安院校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而且还有义务在学校期间养成比常人更敏锐的应急意识,并掌握比常人更扎实的应急技能,能够在今后公安工作中面临突发事件时,有能力维护国家、社会、公民的切身利益。

2.动态性

近年来,校园突发事件的形式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校园卫生事件由单一的食物中毒转为SARS、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与食物中毒并发,加之受国内外恐怖活动与个人极端行为频发的影响,公安院校反恐的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公安院校要相应地变革原有的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应急处置方式方法、更新应急意识,以适应突发事件的动态变化。作为应急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应急文化也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迁,指导应急体系其他方面的优化升级。

3.自组织性

根据协同理论,应急文化是由应急意识、应急心理、应急机制、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行为、应急物资等构成的复杂系统。在应急文化系统中,各子系统受到外部环境强化或者弱化的影响,会自发调整相互之间的结构与功能,使应急文化系统从混沌走向有序,并产生应急文化的协同效应。

4.全过程性

在以往的公安院校应急管理实践中,暴露出了重处置而轻预防的问题。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具有全过程性,是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全面管理。因而应急文化也具有全过程性,公安院校在突发事件来临之前要做好编制预案、组织演练、储备物资等应急准备工作,在事发和事中阶段肩负着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处置等任务,在事后还要做到快速恢复校园秩序、防止次生衍生灾害、合理救助补偿等。

(二)应急文化结构

如上文所述,应急文化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次结构。借鉴美国组织文化学家艾德佳・沙因的文化层次模型,应急文化可分为外在、内在、潜在三个结构层次(图1)。

图1 应急文化结构层次

1.外在表象层

外在表象层是应急文化最直观、最具体的部分,直接指导公安院校师生应急管理活动的行为方式。应急文化的外在表象层包括公安院校的应急培训、应急宣传、应急演练、应急物资、避难场所、应急逃生标识、校园安防系统等一切涉及应急管理的物质条件。应急文化的表象层是价值观层的外化,是应急文化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应急文化三个层次中最容易构建的部分。

2.内在价值观层

应急文化的内在价值观层是潜在假设层的制度化、规则化的体现,是公安院校应急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规定了各应急主体行为活动的边界,主要包含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三个方面。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管理活动的方式、安排,应急体制建立了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应急机制确保了各项应急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三者构成了应急文化发挥效用的制度保障。

3.潜在假设层

如果将应急文化的结构层次比喻成人体构造,那么表象层就是人体的血肉,价值观层是骨骼,假设层就是神经系统,从根本上决定了应急文化的本质属性。潜在假设层由危机意识和思维方式组成,是应急文化系统的内核,是应急物质条件与应急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

三、公安院校应急文化构建原则

应急文化体现着公安院校应急管理的核心价值观,优秀的应急文化是建立完善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得力辅弼,是培育高水平应急人才的温床。构建公安院校应急文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应急文化应该是人本的文化。公安院校的应急管理理念均要以保护在校师生生命安全为核心,开展任何应急活动均要以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公安院校必须向学生灌输人本思想,使其在学校就形成起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仰,引导学生在今后的警务工作中践行这一原则。

(二)普遍原则

突发事件具有公共性,其危害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因此,应急文化要指导影响公安院校所有人员的应急行为。应急教育、宣传、培训、演练等活动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确保全部师生都树立起应急意识,以防范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三)长效原则

文化是根植于人的心里的,需要长时间的培育与养成,应急文化的构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公安院校要把应急文化建设放到中长期学校发展规划中,把应急文化建设寓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将应急文化建设视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四、公安院校应急文化培育路径

(一)注重应急宣传、教育、演练,提高师生应急意识与技能

应急文化的培育不能放任自由,应该由公安院校主导。学校要将培养相关应急技能设为学生的必修课,使其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水平以达到警务工作的要求,同时将火灾、极端天气、地震、恐怖事件等应急演练常态化,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救互救能力。此外,公安院校还应该通过印发应急逃生手册、粘贴安全标识、建立应急宣传网站、制作视频资料等形式向师生传播应急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应急意识。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制、机制,构建应急文化制度体系

首先,公安院校要参照突发公共事件国家总体预案及考虑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学校的应急预案,为学校的应急活动提供计划保障;其次,公安院校在原有部门机构的基础上组建单独的应急管理体制,搭建学校的应急管理运行的框架,为学校的应急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再次,公安院校还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协调各部门之间、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校的应急活动提供程序保障。

(三)强调应急排查、监测、预警,获取应急管理主动权

及时发现危机隐患是有效应对的前提条件,公安院校要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察觉不稳定苗头立即予以解决处理,实现校园管理风险关口前移。同时,还要重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维护,全面准确地掌握校园情况。此外,公安院校可以搭建微信公共账号、校园广播、手机短信等多渠道多角度的预警信息平台,确保所有师生在突发事件来临之时能够快速无误地接收到预警信息。

(四)加强应急交流、合作、协同,融入社会大应急文化环境

公安院校要清醒认识到校园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社会整体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校园应急文化也要融入社会大应急文化环境,与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公安院校可以配合“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等国家应急主题日在校外展开应急知识技能的宣传活动,利用自身的公安属性向公众传播应急常识。公安院校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与政府、企业、其他大学等单位积极开展应急技术的研发项目,促进应急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公安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眭依凡.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4).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促进我镇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特制订XX镇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根据“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原则,按照“政府指导、县文旅局实施、全面覆盖”的建设思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广播服务,实现转播各级广播节目和适时插播当地所需的农业、科技、卫生、治安、救灾等信息,应急插播预警语音信息和警报信号,加强农村宣传阵地建设,完善公共应急体系建设,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XX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二、目标任务

我镇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自2020年7月起至2020年10月,全面建设完成镇二级平台X个、村三级平台XX个和终端接收点XXX个点、安装XX个文化广场音柱建设任务,形成与县、镇、村三级联动,主体明确、标准统一、可管可控的广播服务网络,实现全镇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村村响”全覆盖的目标,为我镇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手段,为镇党委、政府提供快速有效的政令下达渠道。

三、建设方案

按照《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配套完善镇、村适配平台,应急广播系统采用IP方式和以太网接口,与县应急广播平台进行连接,接收应急广播消息;采用调频副载波、TS或IP等方式传送唤醒指令和音频信号到应急广播终端,实现终端的自动唤醒和强制播出。同时实现县对镇、镇对村的智能控制及公共应急指挥、政策法规宣传、农业气象播报和其他个性化播出。

四、组织领导

应急广播工程建设是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的大事实事项目,成立镇应急广播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宣传委员任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广播站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镇综合文化站,具体负责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日常事务。各村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党务工作副职任副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对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的布点和矛盾处置,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五、技术要求

1、实施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和规范,先勘察布点,后设计,再科学组织施工,杜绝安全事故,确保整个工作安全有序。

2、因地制宜,采用较先进的广播传输技术,建设县、镇、村三级联播联控,按权限插播的广播网络。

3、充分尊重群众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好高音喇叭、调频室外音箱组合理分布,控制好音量大小,做到有效覆盖我镇村而不扰民。

六、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2020年6月份)。召开全镇应急广播工程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镇应急广播工程建设工作任务;根据XX县人民政府【2019】X号文件精神,确定XX县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资金来源为县财政预算经费;各村组织召开应急广播工程建设工作专题会议,落实专管人员、组织现场勘查、安排好专用广播室、开通各村互联网信号、协调杆线寄挂、接收终端定点等前期准备工作。

2、工程施工(2020年7月-10月)。应急广播工程建设按照“科学布局,整镇推进”的原则,以镇为单位向县应急广播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由县文化和旅游局安排专人与我镇、村对接指导,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我镇、村准备工作到位后,由县文化和旅游局监督组织厂方施工人员入场开展安装调试工作。2020年10月底前各村必须全面完成应急广播工程建设任务。

3、检查验收。由县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程领导小组严格按照《XX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要求,从2020年12月起对我镇、村应急广播工程建设工程组织验收。

七、保障措施

1、明确工作责任。镇工作指导组负责本区域的应急广播工程建设工作部署安排和组织协调,负责由此产生的(杆线寄挂、电费、互联网接入与流量费用等)协调运行经费。

2、强化日常管理。我镇必须确定专管人员和应急广播控制室,负责本区域广播设施的日常管理、使用和维护,并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实行规范管理。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第3篇

[关键词]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30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49- 02

由于国内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加之生产型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较为滞后,导致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信息化领域的建设十分落后。企业内部各部门间难以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企业管理层难以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和远程控制。要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则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监管的执行效能,将信息化不断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1 基本建设目标

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统一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统一安全生产在线监控以及统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1.1 统一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对安全生产各项活动、日常管理、监控、应急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交流和规范管理。

1.2 统一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监控,实现企业内部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重要部位的在线、实时监控,实现监测监控信息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1.3 统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实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协调指挥的信息化、科学化和智能化,实现应急管理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有效监管;实现对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的科学管理;实现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预测预警。

2 建设原则

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可以参考如下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在线监测监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要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2)经济合理,整合资源。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充分依托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促进资源整合,防止重复建设。

(3)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要依靠科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建设工作,注重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既要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又要适应未来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3 基本建设内容

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体系、基础设施平台(环境设施、网络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和应用系统平台。

其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体系和基础设施平台均属于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范畴,这里不详细说明。

而应用系统平台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涵盖了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业务处理逻辑。包括: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在线监测监控管理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三大部分。

3.1 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

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资质情况、安全文件、重大危险源、特种设备、安全培训、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报告与处理、互动信息、安全考评等10个管理模块。各模块均设置可填报具体内容的功能,各级生产部门通过及时登录、填报相关信息与活动内容,将各类信息在系统中自动存储、处理,生成各种统计数据、报表和信息,便于各级管理层及时了解、掌握和查询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状况以及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实现生产的远程监控和动态管理。

3.2 在线监测监控管理

主要由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重点部位监测监控及重点岗位监测监控等3个模块组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程度,确定在线监测监控点,在作业现场安装视频头,采集图像信息,实现各级管理层对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实时监控,达到监测、预警和控制,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3.3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两个模块。应急管理模块:收集企业各级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装备、应急培训、应急模拟演练、应急专家以及出险情况等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汇总、统计、分析,实现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培训、预防性检查等日常管理功能,提高对应急资源的管理水平。应急救援模块:收集企业应急值守、应急响应以及应急指挥调度等相关信息,在应急指挥大厅,实现应用软件、音视频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总体应急协同指挥能力。

4 与其他重要信息系统的关系

4.1 与ERP系统的关系

安全生产信息化初步建设完毕投入使用,并积累了一定规模的数据量,可以将数据通过ERP中的“商务智能系统”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安全整体情况,通过数据逐级钻取,找出数据背后实际联系,从而有效改进安全管理。

4.2 与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关系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管理、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而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生产过程在线监控、生产过程信息管理。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第4篇

一、总体要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安全发展、源头管控、智慧应急、依法治理、科学救援、全域安全”六大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实施市委“六大突破”。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缩差距、五年上台阶、十年新跨域”发展步骤,以“基础建设年”为总抓手,全面推行清单制管理,推动“两示范三基地”建设,不断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巴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夯实,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继续保持“三下降”,全力防范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高效有序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持续推进“两示范三基地”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推进应急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三、工作重点

(一)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建立完善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管理体系,督促指导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建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进一步理顺专项指挥部指挥机制,构建上下贯通、衔接有序的应急指挥体系。进一步健全应急监测预警机制、应急联合会商机制、应急调查评估机制、应急协同机制,进一步规范灾害事故信息报送,建立健全应急运行体系。扎实推进应急科技信息化、应急专家队伍、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保障建设,大力推进群防群治,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

(二)牢牢把稳安全生产基本盘。

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落实机制,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精准聚焦我市2个专题和12个专项,扎实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强化风险源头管控,严格安全准入,推动建立高危行业领域的国土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审批等安全联合审批制度;严格执行高风险化工项目准入制度,取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矿山,尾矿库确保只减不增。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行政审批事项现场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安全监管执法,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分级分类精准化执法。扎实开展“创安2021”专项执法行动,突出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紧盯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各类功能区,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扎实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推动建立安全生产领域“行刑衔接”联席会议长效机制。依法依规开展事故调查并严肃追责问责,强化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建立健全联合惩戒的跟踪、监督、统计、评估、问责和公开机制。

(三)全面夯实防灾减灾基础。

按照国家、省总体部署,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健全风险动态联合会商机制,提高自然灾害风险监测和预警预判能力。持续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编制出台《巴中市突发事件总体预案(修订试行)》,指导有关单位出台专项预案,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备案等工作。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组织开展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加强专业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拉练,加强乡镇(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和灾情信息员轮训。推进村级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丰富储备层次、种类,形成完整的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勤值守体系,加强全勤指挥部建设,指导基层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质效,夯实全市应急指挥工作基础。

(四)推进基层应急救援能力提升。

深入开展“基础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建立完善市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区县政府综合救援大队、乡镇(街道)救援中队、村(社区)救援站四级救援体系。年内规范建成25个乡镇综合救援中队、100个村(社区)救援站。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消防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推进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积极调动基层组织和引导村(社区)群众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群防群治,建立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安全培训和体验基地,加强应急知识普及,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深入推进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

按照国务院督导组、省、市领导小组工作要求及10个专项整治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考核评价、指挥联动、修订预案等体制机制;推动防灭火队伍建设,加强地方专业扑灭火队伍与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三联”(联防联训联动)工作,及时开展实战演练,完善扑救方案,加强物资储备,时刻保持战时状态。加强防火检查站点、防灭火道路、瞭望塔、消防水池等建设,全面提升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六)持续推进“两示范”建设。

全面落实《巴中市建设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补齐城市安全短板,夯实城市安全基础,缩小创建单元,扎实推进7个安全发展示范街道(社区)建设,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验收。结合全市乡村振兴规划,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安全保障示范乡镇创建,对标《乡村振兴安全保障建设与管理基本规范》,高标准建成9个乡村振兴安全保障示范乡镇。

(七)扎实推进“三基地”建设。

加快实施《四川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年度项目任务。积极推进项目立项审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推进中国秦巴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加强与大巴山干部学院和交流合作,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应急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巴中市应急指挥通信保障项目建设和巴中市城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数据融合项目建设,提升巴中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水平,为秦巴智慧应急管理基地建设奠定基础。

(八)突出应急文化示范引领。

扎实抓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宣传报道。五是推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建设活动,推出一批“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持续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建好恩阳区、通江县两个安全宣传教育“五进”示范县区。强化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积极做好舆情应对,组织全市应急新闻宣传“三支队伍”突发事件新闻舆论引导实战竞赛。深入开展职业化荣誉感教育,聚焦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推出一批“最美应急人”,形成崇尚英雄、争当英雄的良好机制,培育和弘扬应急管理特色文化。

(九)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第5篇

今年以来,我局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大局,加强组织协调,认真贯彻市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制定XX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实施,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阶段来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确保文化市场、安全播出、安全生产无事故。一是领导重视到位。我局领导认真领会落实应急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专门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文广新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了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及副组长,局各科室负责人和直属各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处置本局职能范围内预防和处置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为各项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制度建设到位。年初,我局修订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原则、适应范围及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突发事件等级划分、预防预警信息、预防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等,在全市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贯彻实施。三是责任落实到位。按照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重在落实的方针,建立起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应急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各级联动,层层负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已全面完成与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制。

二、完善体系,优化措施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强化应急预案的制订。一是对现有预案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梳理现有的应急安全预案,深化“一案三制”建设,努力推进“一网五库”建设,并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属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完善应急措施,并要有专项经费、专用设施、设备,有专人负责。二是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围绕文化市场、广播电视播出等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三是明确工作措施。处理应急事故关键要措施得力,快捷迅速,方法得当。我们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科室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门人员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局机关、直属单位及各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广播电视台(站)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上半年,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市局直属单位全面完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形成起以市局为中心“点”,延伸“线”至各县(市、区)文广新局,“面”推至直属各单位的“点、线、面”结合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三、配强队伍,提高能力

把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我局在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落实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专职负责,全市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单位和文化市场经营企业也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落实专职人员负责。通过整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各类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目前,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有应急人员有500多人,覆盖面涉及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关企事业单位、歌舞娱乐场所、网吧、音像经营单位、书报刊经营场所等。二是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我局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常年不懈。上半年,组织局机关公务员和局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业必修课培训。按照全省文化系统应急管理培训的具体内容组织集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基础;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概述;大型文化活动突发公共事件、文化场馆日常活动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引发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等四种类型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其中主要知识包括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应急准备、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措施、善后与恢复等。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进一步树立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正确掌握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此外,我局上半年还购置了一批应急管理书籍免费发放给文化企业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学习,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四、畅通信息,及时报告

我局根据**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处理流程图,结合实际建立了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信息报送流程。流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时,县(市、区)及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信息并核准后,应立即向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及时上报省文化厅。市局及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应建立公共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专项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定期进行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突发事件发生的文化行政部门应协助开展突发事件伤亡群众的医疗救治和善后处理,协助处理好突发事件的经济补偿、协助组织对突发事件的社会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事件处理结束后,市文广新局及时起草报告报省文化厅和市政府。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没有发生突发事件。

存在问题:

一是实战经验不足。虽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人员队伍也已经落实,但是组织演练还没有真正形成机制,只是简单的学习交流或者通过书本、电视等掌握方法,没有现场经验。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第6篇

分级负责常备不懈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快速反应机制

今年以来,我局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大局,加强组织协调,认真贯彻市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制定XX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实施,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阶段来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确保文化市场、安全播出、安全生产无事故。一是领导重视到位。我局领导认真领会落实应急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专门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文广新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了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及副组长,局各科室负责人和直属各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处置本局职能范围内预防和处置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为各项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制度建设到位。年初,我局修订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原则、适应范围及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突发事件等级划分、预防预警信息、预防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等,在全市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贯彻实施。三是责任落实到位。按照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重在落实的方针,建立起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应急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各级联动,层层负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已全面完成与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制。

二、完善体系,优化措施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强化应急预案的制订。一是对现有预案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梳理现有的应急安全预案,深化“一案三制”建设,努力推进“一网五库”建设,并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属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完善应急措施,并要有专项经费、专用设施、设备,有专人负责。二是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围绕文化市场、广播电视播出等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三是明确工作措施。处理应急事故关键要措施得力,快捷迅速,方法得当。我们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科室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门人员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局机关、直属单位及各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广播电视台(站)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上半年,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市局直属单位全面完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形成起以市局为中心“点”,延伸“线”至各县(市、区)文广新局,“面”推至直属各单位的“点、线、面”结合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三、配强队伍,提高能力

把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我局在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落实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专职负责,全市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单位和文化市场经营企业也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落实专职人员负责。通过整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各类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目前,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有应急人员有500多人,覆盖面涉及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关企事业单位、歌舞娱乐场所、网吧、音像经营单位、书报刊经营场所等。二是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我局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常年不懈。上半年,组织局机关公务员和局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业必修课培训。按照全省文化系统应急管理培训的具体内容组织集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基础;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概述;大型文化活动突发公共事件、文化场馆日常活动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引发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等四种类型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其中主要知识包括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应急准备、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措施、善后与恢复等。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进一步树立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正确掌握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此外,我局上半年还购置了一批应急管理书籍免费发放给文化企业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学习,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四、畅通信息,及时报告

我局根据**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处理流程图,结合实际建立了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信息报送流程。流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时,县(市、区)及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信息并核准后,应立即向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及时上报省文化厅。市局及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应建立公共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专项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定期进行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突发事件发生的文化行政部门应协助开展突发事件伤亡群众的医疗救治和善后处理,协助处理好突发事件的经济补偿、协助组织对突发事件的社会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事件处理结束后,市文广新局及时起草报告报省文化厅和市政府。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没有发生突发事件。

存在问题:

一是实战经验不足。虽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人员队伍也已经落实,但是组织演练还没有真正形成机制,只是简单的学习交流或者通过书本、电视等掌握方法,没有现场经验。

二是经费严重不足。目前用于办公开支的经费都举步维艰,用于公共安全的投入就更为不足,造成安全设施简陋,应急技术装备水平低,应急物资储备不够。 三是安全隐患较多。从多次安全检查的情况看,全市的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网吧、书报刊、印刷厂、光盘企业等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也仍然存在少量违规现象,个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文化单位安全防范措施还没有建立好完善好,特别是乡镇一级的文化站,安全隐患较大。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第7篇

 

关键词:县级医院;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6年INSAG(国际核安全检查组)认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是一种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1]。 HSCASNI(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认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急诊科的安全文化代表整体医院的安全文化的一个窗口,对于急诊科医疗护理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急诊科安全文化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经过不断积累、提炼、总结的急诊科的安全价值观及行为准则。

        1我院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的状况

        1.1医护人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安全文化的重要性,[2]医院对于安全文化重视不足,安全文化培训不足,缺少安全技能的培训,而急诊患者连年攀升,安全理念没有落到医护人员的心理。尤其是患者多时、缺乏安全责任意识。

        1.2急诊科安全保障体系有待改善、制度有待完善。

        1.3对于提高安全文化的保障管理,没有创新、模式陈旧

        管理方法落后。由于医护人员素质的不断变化、价值取向的不同、需建立自我管理与约束的机制。

        2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2.1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急诊急救水平,提高医院整体素质,有效减少安全隐患,至关重要,加强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是适应现在社会高度经济发展,急诊面临的挑战也是空前的。

        2.2有效地减少急诊医疗纠纷和预防医疗护理差错发生

        近些年,急诊科医疗纠纷不断,原因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安全文化意识差,缺乏必须的安全意识有关。

2.3推动全院的安全文化建设起到带头作用:急诊科由于患者人员复杂,各种突发事件是有发生,是一个医院的一个缩影,急诊科医疗护理质量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标尺。

        3对于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建议

        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对象至少包括三种:决策层、管理层、员工层、组织的承诺、管理参与、员工授权是密不可分的。

        3.1加强急诊医护人员的安全文化建设,尤其是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医院领导象播种机,通过领导的言传身教,就能有效的加快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使全体员工在安全问题上统一认识,提高员工安全理念,制定严格规章制度。

        3.2更新急诊安全文化的培训方法和手段:医院宣传科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安全文化知识。系统培训安全生产法规、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法律的学习。同时安全知识运用到医疗护理工程中。

        3.3加强急诊科的物质保障体系。加大急诊科技术改造,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改造急诊科就医环境,加强对各种危险因素的监控。最大限度保障急诊的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