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合集7篇)

时间:2023-06-08 15:46:46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高校;创新;教育环境;创新人才

现今的社会是信息、网络、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同志曾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则决定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最宝贵的财富在于创新人才。学校是知识传播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面对网络与教育紧密相关的信息教育时代,高校如何才能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呢?要想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实现教育创新。为学生提供宽松的、能激发展创新潜能的环境。[1] (P.21-23)目前,学校和社会都为学生创设了适宜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越环境,充分发挥出网络在信息传播和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的作用。

校园创新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大力加强学校内部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创新环境,才能真正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推进创新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创新教育环境。在网络时代除了抓好校园网的建设,对学生进行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培养教育之外,我们还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校园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到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温度,鸡蛋永远不可能变为鸡子。可见在内因一定的情况下外因起着决定的作用。良好的创新环境就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外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还在学校,学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环境的好坏至关重要。目前从社会的大环境来讲,网络信息已非常普及,校园基础网络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试验也在逐步向多元化拓展。这一切都为学校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

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需求、认识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创新环境,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校领导不但要在硬件设施上投资,建设良好的网络创新教育环境,更要定出目标,积极倡导,拿出措施,合理组织,有效监督,正确评价,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创新软环境。[2] (P. 23)

二、创新环境发展必不可少的是组织环境的建设

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同于应试教育所存在的组织机构,而是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组织机构,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效的、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除了学校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共同为创新环境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条件外,团委、学生会要密切联系学生、引导学生、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兴趣小组、创新小组,展开丰富的活动。

三、课堂创新教学是创新环境建设的基础平台,创新教学离不开教材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的作用。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媒体。教育主管部门、教材出版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紧跟时代步伐,根据教学大环境的发展不断创新教材。这些教材从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电子教材到网络教材应有尽有。同时,各学校还依据自身特点开发新的创新教材。高校编写出大量的结合自己特色的创新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甚至可以自报选修课程、自主进行课题探索、研究。中小学也开始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创新教材。多以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体验为主,充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意识、创新精神。

四、建设创新环境的核心内容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

(一)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在网上设立创新主页。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网络的“第一生产力” 作用,是创新环境建设的首要条件。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参与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武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这些能力在网络时代是学生创新的基础能力,是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基本能力。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成立兴趣小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是创造力的源泉。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很多成功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是由对所从事专业的兴趣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达尔文对生物学的兴趣,写出了《物种起源》;爱迪生痴迷发明,而获得了二千多项专利;丁肇中对物理学有兴趣,而获得诺贝尔奖。――培养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兴趣小组无疑是一种好形式。

同时,适时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竞赛、创新展览会、科技小制作、创新电视大奖赛、电脑建模、设计大赛、联网创造、网络远程创新大赛等等,是使创新活动充满活力的强大杠杆;

(三)根据个人能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可使学生更早地接触科研创新活动,并受到教师更多的直接指导。同时,设立必要的“大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验基地”。参与教学实习与社会实线活动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

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五、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美国阿克隆大学董事会杰出教授、著名高分子科学家程正迪教授认为:“要使中国的教育和科研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授队伍。建立竞争机制和考评制度,确保教授队伍的质量。”因此,学校要开展创新教育,关键要培养懂得创新教育、有创新能力的教师。[3] (P. 52)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先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的教师。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师,不仅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和落实已有的创新教育理念和经验,还能够根据自己以及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地去开拓创新教育的新领域。因此,加速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也是学校创新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

校园创新环境建设的好,学校就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由于大、中、小学对创新人才要求的目标不同,创新环境的创设也应有所区别。高等教育阶段要在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校园创新环境的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创新教育环境,有一个良好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氛围。高校一定能够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百年的夙愿,实现伟大的复兴,再度辉煌。

参考文献:

[1]范刚.学校教育创新与课堂文化构建[J].中国教育 研究,2008.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第2篇

随着创业型经济的迅速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多维的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素质

随着创业型经济的迅速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体现。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其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l展离不开创新,要创新首先要有创业的精神,可以说创业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担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可持续发展、职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为学生走人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需求奠定基础。

二、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社会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构建系统的、有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除了保证常规的基础性的理论教学外,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多维的实践平台,支持和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科研课题、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等途径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因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是实践。学生只有把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办学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战略转变,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这也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强调数量扩张后的质量,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现在有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还依然存在着求闲心理、求便心理、从众心理、功利心理等。这些心理不但束缚了大学生的发展,更阻碍了他们创新创业精神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讲一些自主创业的成功实例,让学生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欲望。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勇于创新创业,改变大学生传统的求职择业心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创新创业,拓宽就业视野,开拓就业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创业者在为自己创造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在为别人和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因此创业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想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从教育、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培养。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搭建实践活动平台,推出创新实验室,合理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和创新型实践,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说出心中的疑惑,勇于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加入到校企联合办学的企业中去,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参加创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得到磨炼,真正地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上接第166页)专业结构和专业内涵的必要步骤。在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时就综合考虑大学生在就业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既符合专业发展规律又满足市场需要的各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学生就业能力测量指标体系,帮助高校评价和跟踪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从而反馈到专业建设中来。

高校应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对本地区高等教育与劳动市场特有的供需情况和从本校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年度就业状态跟踪,对各专业毕业失业率、失业量进行监测,结合各专业的招生报考率,最终建立起基于就业数据的、以个别专业的招生指标控制为主要杠杆,辅之以在校生的专业调整的就业预警专业调整机制。把报考率低、就业率低、社会需求低的专业作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对其进行严重警示,削减其专业的招生量或停招,鼓励相关专业的在读大学生转变专业或攻读“第二学位”,把学生分流到就业好、社会需求较多的专业。将就业率和薪资持续走高的专业予以发展,增加其招生量。就业预警的专业调整机制有助于高等教育改革朝着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方向发展,有助于缓解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提升人才供给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J].教育发展研究,2016(3):1.

[2]宋玉军,魏萍.产业集群理论视角下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路径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3):109.

[3]关丽梅.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2):73.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 知识经济社会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01-02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经济为基础,以现代科学为内容,以大生产为服务对象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现代化教育是现代社会大生产、大科学、大经济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着大生产、大科学、大经济的发展。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已提升为社会和经济的基础的基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社会经济增长中,知识已经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知识创新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也曾多次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但是,我国的中小学校教育一直以来仍注重应试教育,虽然表面上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仍以高考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这样,他们即使上了大学,大部分学生以书本知识和课堂传授的内容为主,教什么记什么,学什么考什么,形成了一种惯性和惰性。他们上了大学,只专注课堂老师的讲课,不提出任何问题,更不用说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了。这样,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的学生与国外的学生相比,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差,这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创新型人才的特点

首先,我们知道人力资源是一切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代表着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而教育作为人才生产和再生产重要阵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大产业。但随着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前景来看,必将是一个人才的竞争,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的社会。这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所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面对的挑战,而且必须接受的一个挑战。学校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是通过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和急需的人才规格,适时地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目标的设计上,我们的学校,尤其是大学,针对培养目标要提出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要求,这应该成为学校教育一切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指挥棒。

其次,创新型人才要具备当前经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具有清楚的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教育应该培养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于自主创业的人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并提供给他们施展创业能力的机会。

第三,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兴趣和个性是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进行创新性工作的前提,也是决定在今后的创新道路上能否持之以恒,能否面对困难,承担失败的压力,以及在事业上能否获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的老师要有意识地发现有潜质的、并对科学研究具有强烈兴趣的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培养,比如允许他们参加科学实验,加入一个科研小组,发表一些科学小论文,还可以为老师做一些辅的研究工作。

三、学校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首先,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实现的。所以,学校的教学活动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老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我们的课堂上,理论头头是道,实际上教条死板。教材的编写一味追求体系的完整,对生活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不重视。回答问题方面恪守固定范式、遵循标准答案等。这种方法只能束缚学生的思想,束缚手脚,使学生畏首畏尾。比如,有人研究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得出的结论是因为作文的限制太多,过分强调范式,束缚了学生活跃的思想,不能自由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其次,要改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所要求的人才目标。尤其是学校的管理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带动全校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表现在课堂上,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思维,更重要的是允许并鼓励他们具有批判性地、带有个性的学习习惯,表现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潜意识里使他们养成创造性的习惯意识。如允许学生们与作者有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对有些问题的答案,不应该只有绝对的一致的、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等。

第三,要成为一所期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校,要在学校和课堂努力营造“民主”的精神氛围。首先,师生关系要民主,要求教师要改变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流。另外,重要的是应该具有一种能够容忍、并鼓励学生进行学术质疑和批判的包容的人文环境。只有不同学术思想的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断交锋,学生才能从学校及教师中获得学术应有的精神。 此外,要营造培育学生竞争意识的文化氛围。同学之间的竞争和学校之间的竞争,能激发学生及学校的生机、活力和动力,同时也会有力地促进学生不甘示弱、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一、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产业界对于知识创新、技术转移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大学自身也在积极谋求变革和发展。一些拥有创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推动知识和技术转化运作的大学逐渐崛起,形成“创业型大学”的概念。创业型大学为所在地区乃至所在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它既延续了专注教学和研究的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又对接经济与社会发展,使大学的功能得以深化和拓展。创建创业型大学,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一)在创业型大学崛起的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热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拥有“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创新创业教育。创业的基础和核心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大学作为创新文化的引领者,所形成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人文氛围,有助于尝试、创新。同时,大学也吸引和集聚了一大批具有新精神,能产生原创性成果的专家,通过人才流动带动知识、技术等要素的迁移和创新,辐射区域经济发展。

(二)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一般为20%―30%,而我国还不到1%。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怎样激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这应当成为国内大学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顺应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向,立足国内实际,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三)目前,全国大部分的综合性大学都设有艺术专业,每年大量招收艺术类学生。艺术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创造灵感和塑造创新型人格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该机制能够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且具有音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音乐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指出:“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力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理应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列。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创新资源的集中地及重要源头,应该激励青年学生开启创业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 “创新”升至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总理鼓励全民创业、创新。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是中国加速城市化的时代,是工业化产业升级向高端迈进的时代,是城市群逐渐形成的时代,是中国民众收入快速增长的时代。这些需求,来自于城市化人口的大聚集,来自于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来自于消费能力提升后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升的新需求等等。这是一个适合创新、创业的时代,将会有各种新机会不断涌现。而高校则担负着教育、培养、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善于观察、思考、具有创新精神与思维、勇于实践、拥有将创意转化为成果的能力的重任。

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为理论依据,立足于新时代下国家、社会,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系统的分析、论证,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成果的借鉴,最终制定一套适合高校音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实践平台 开放式教学 创新型人才 创新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之一的实验室,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发挥其自身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待实验室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是根据实验教材进行,提前准备好各种实验设备,上课时讲授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与设备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以机械式模仿的方式进行实验。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其次,高校内部的实验室仍然是相对独立封闭的,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实验室开放设备、时间、环境都是固定且有限的,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这些因素对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来说都是不利的。为此,实验室的开放势在必行。

二、从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内容和对象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自我提升

(一)时间开放需要体现灵活特性

除了安排开放在教学大纲内规定的必须开放的课堂实验教学时间外,其余闲暇时间也应开放。对与教学大纲内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提前现场熟悉仪器,为此学生要对实验进行提早预习和准备。让学生可以提前预约其他实验项目及熟悉实验内容等。实验室这边应安排值班老师和学生,并提供联系方式,方便有兴趣的学生来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验时间,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段和空闲的实验室。

(二)内容上面要呈现出深度和梯度

对于已经安排在教学大纲内的规定课堂实验内容,实验室必须对其有所保障。但是鉴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授课面,在实验内容上面做出更改。

为此,在现在的实验教学计划中,删减了部分基础和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增加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设计性实验环节,从而在实验的内容上面体现了一定的深度,也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有了梯度的呈现。当然,在设计层阶段,不同专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性,以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实验内容,鼓励学生自主设定实验内容和主题,自行收集相关实验内容的资料,以独立或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方案、方法的设计。教师更多的时候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援助,建设一个学生自己设定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环节,以及碰到问题自行解决困的自我能力提升的路径。

(三)实验室开放不仅要有宽度还要有一定的厚度

实验室除了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应当是可以进行科研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可以使得他在各项基础学科的研究和各种技术开发中承担更重要的分量。因此,实验室开放的对象不能仅限于上课的学生,同时要吸引有科研能力和有科研项目的老师进入实验室基地,这可以使实验室在内涵上面呈现出深度。授课的教师可以从平时的教学中,挖掘出部分学有余力、善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较为优秀的学生,同时吸收这部分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和学科竞赛中来,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实验室的宽度。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会得到提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都会加大。同时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对事物细节的把握等方面更会有提升。

三、开放实验室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每年设有专项经费用来支持对学生实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开展,给学生在物质上提供保障。同时,学校给学生提供很多很好的自我能力提升的平台,这些平台包含有: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有良好的竞技平台、优质的实验室资源,以及高水平老师的引领,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到各项竞赛、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近三年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由实验教学团队成员指导本科生成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超20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近几年来,在各种国家、省级竞赛中表现也很抢眼:2016年,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获奖名单揭晓,首次参赛的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闯入本科组APP开发与设计项目决赛的7组(19人)全部获得名次,其中,获二等奖1组,三等奖6组,学院也被大赛组委会授予“最佳院校组织奖”。2015年8月上旬,全国29所高校584位选手参赛的第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上,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学生表现抢眼,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5年在8月初,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举行的“ZEDC杯”浙江省第七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上,我院队伍荣获二等奖。2015年5月17日,在浙江省第十四届“宁波市政公路杯”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荣获三等奖一项。

由此可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实验室开放有客观需求。从获得的成绩来看,开放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实验室开放,通过为他们提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营造了一个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材、教师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使得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又多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四、建设开放式教学实验室需重视的几个方面工作

在多数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投入都是有保障的,也就意味着学校对教学实验室的重要性也是认可的。但多数的意识只是局限于实验室为开设的教学课程服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如今,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通过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一)实验室科研与教学团队建设

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来说,实验室的开放式教学还需要组建高素质的实验团队。因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要求教师在实验技术和设备等方面要有很深的造诣。这需要老师自我提升教学素养和业务能力,所以学校相关部门应给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各种业务进修的机会,使得实验队伍能够跟上发展的脚步,从而提高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质量。

(二)重视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实验的内容也应该随着学校发展的要求及时的进行调整,以确保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切实地培养和训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给予重视,同时实验教师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其进行长期深入研究。

(三)在物质上保障实验室开放式教学

实验室在进行开放式教学的改革途中会涉及经费问题。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因素,所以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投入。除此之外,实验室开放以后,工作时间相应延长,实验教学管理工作量明显增加,基于这样的因素,构建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也成为研究的一个主题。

五、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结合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快速地提高,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正面引导,这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过程。实验室开放教学则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基地之一。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充当的角色,充分肯定实验室开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之,实验室开放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它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梁文耀,陈武喝.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自主性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289-291+296.

[2] 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23.

[3] 林卉,胡召玲,赵长胜,等.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53- 154.

[4] 芦立娟,张继军.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创新学分制平台[J].大学物理实验,2009,28(3):178- 182.

[5] 彭文博,赵鹏,李浩贤.高校实验室开放及可持续性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1):6- 8.

[6] 张志敏,李贤敏.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4).

[7] 王晓丽.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0):476.

[8] 邓群,饶建华.学生实验室开放观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47- 149.

[9] 张锐,关绍康.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07(6):105- 107.

[10] 张学军.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4- 6.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第6篇

一、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待实验室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是根据实验教材进行,提前准备好各种实验设备,上课时讲授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与设备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以机械式模仿的方式进行实验。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其次,高校内部的实验室仍然是相对独立封闭的,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实验室开放设备、时间、环境都是固定且有限的,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这些因素对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来说都是不利的。为此,实验室的开放势在必行。

二、从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内容和对象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自我提升

(一)时间开放需要体现灵活特性

除了安排开放在教学大纲内规定的必须开放的课堂实验教学时间外,其余闲暇时间也应开放。对与教学大纲内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提前现场熟悉仪器,为此学生要对实验进行提早预习和准备。让学生可以提前预约其他实验项目及熟悉实验内容等。实验室这边应安排值班老师和学生,并提供联系方式,方便有兴趣的学生来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验时间,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段和空闲的实验室。

(二)内容上面要呈现出深度和梯度

对于已经安排在教学大纲内的规定课堂实验内容,实验室必须对其有所保障。但是鉴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授课面,在实验内容上面做出更改。

为此,在现在的实验教学计划中,删减了部分基础和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增加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设计性实验环节,从而在实验的内容上面体现了一定的深度,也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有了梯度的呈现。当然,在设计层阶段,不同专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性,以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实验内容,鼓励学生自主设定实验内容和主题,自行收集相关实验内容的资料,以独立或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方案、方法的设计。教师更多的时候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援助,建设一个学生自己设定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环节,以及碰到问题自行解决困的自我能力提升的路径。

(三)实验室开放不仅要有宽度还要有一定的厚度

实验室除了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应当是可以进行科研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可以使得他在各项基础学科的研究和各种技术开发中承担更重要的分量。因此,实验室开放的对象不能仅限于上课的学生,同时要吸引有科研能力和有科研项目的老师进入实验室基地,这可以使实验室在内涵上面呈现出深度。授课的教师可以从平时的教学中,挖掘出部分学有余力、善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较为优秀的学生,同时吸收这部分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和学科竞赛中来,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实验室的宽度。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会得到提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都会加大。同时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对事物细节的把握等方面更会有提升。

三、开放实验室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每年设有专项经费用来支持对学生实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开展,给学生在物质上提供保障。同时,学校给学生提供很多很好的自我能力提升的平台,这些平台包含有: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有良好的竞技平台、优质的实验室资源,以及高水平老师的引领,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到各项竞赛、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近三年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由实验教学团队成员指导本科生成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超20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近几年来,在各种国家、省级竞赛中表现也很抢眼:2016年,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获奖名单揭晓,首次参赛的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闯入本科组APP开发与设计项目决赛的7组(19人)全部获得名次,其中,获二等奖1组,三等奖6组,学院也被大赛组委会授予“最佳院校组织奖”。2015年8月上旬,全国29所高校584位选手参赛的第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上,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学生表现抢眼,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5年在8月初,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举行的“ZEDC杯”浙江省第七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上,我院队伍荣获二等奖。2015年5月17日,在浙江省第十四届“宁波市政公路杯”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荣获三等奖一项。

由此可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实验室开放有客观需求。从获得的成绩来看,开放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实验室开放,通过为他们提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营造了一个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材、教师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使得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又多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四、建设开放式教学实验室需重视的几个方面工作

在多数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投入都是有保障的,也就意味着学校对教学实验室的重要性也是认可的。但多数的意识只是局限于实验室为开设的教学课程服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如今,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通过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一)实验室科研与教学团队建设

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来说,实验室的开放式教学还需要组建高素质的实验团队。因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要求教师在实验技术和设备等方面要有很深的造诣。这需要老师自我提升教学素养和业务能力,所以学校相关部门应给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各种业务进修的机会,使得实验队伍能够跟上发展的脚步,从而提高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质量。

(二)重视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实验的内容也应该随着学校发展的要求及时的进行调整,以确保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切实地培养和训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给予重视,同时实验教师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其进行长期深入研究。

(三)在物质上保障实验室开放式教学

实验室在进行开放式教学的改革途中会涉及经费问题。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因素,所以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投入。除此之外,实验室开放以后,工作时间相应延长,实验教学管理工作量明显增加,基于这样的因素,构建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也成为研究的一个主题。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引进人才挖掘潜力

1 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在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能够进行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保障。只有抓住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的资源进行充分的磨合开发,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同时在人才的培养和创新之中,人力资源管理也占有重要的一环。如果执行创新机制,减少人才流失,就不可以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进行优化和重组,积极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出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为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确保企业之前所制订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针对自身人力资源的配置所制定一系列政策或者实行相应的管理机制的措施或者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目标战略;人员选募;绩效以及薪酬管理;人员流动以及关系整理;以及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就需要一个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配合。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能够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点。虽然一个企业的所有管理目标都是由这个企业的管理层所讨论制订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这些管理目标的实行以及完成程度,都是由下属员工的努力程度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下属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理解以及贯彻管理者指定的目标,那些被制订出来的计划都将属于镜中花、水中月,那么所谓的“企业管理战略措施”也将变为一纸空谈。所以,当企业的人力管理系统得到充分的完善时,这个合格成熟的体系将会给企业带来各种灵活的企业组织观念,给企业的员工提供相应宽裕的条件以确保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让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中保有自己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帮助企业在这个市场经济纷繁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构想和目标。

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认为,“人”是一种技术要素,其地位和机械设备、土地等要素一样,是并列平行的。这种观念极大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对于发展生产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现在关于人力资源的观念打破了这种桎梏,不再把人放在和其他要素一样的地位,而是把他看作是一个具有成长性以及建设性的因素,这个因素同时还有着很大的潜力进行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因为了这个因素而活力四射,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现在的人事管理改变了过去的陈旧陋习,不再认为员工只有在受到“监视”“控制”时才能努力工作;相反,企业会不断为员工创造各种有助于提升其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使其自身的劳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现代的人事管理理论一改过去老旧理论“竭泽而渔”“跑了再招”这些既浪费了人才,又使得滥用的职权破坏了士气这样的情况,而开始像爱护水资源、石油资源一样爱护起了人力资源。在现在的人力资源理念中,企业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开发和投入,使资源的利用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对企业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双重提高。

2 在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使用和创新的路径

那么,怎样在当今崭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下开展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对内部员工人性化管理,促进竞争意识

如上文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去粗取精,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众多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求发展。所以,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倾听员工的呼声,才能真正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完善企业的激励措施,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的人事机构应该首先调查那些可以促进员工产生工作积极性的动力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内容和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措施,用来激励员工的斗志和竞争意识;对于那些消极怠工、不肯付出的员工,则要出台惩罚措施,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使企业得到飞速发展。

2.2 在外部招聘中针对人才做出吸引机制

要对企业的岗位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选拔,能者上,弱者下,不暗箱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心服口服,不会对企业产生怨念,使企业环境成为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使人才愿意留下来,为公司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2.3 建立培训机制

要对公司的人才进行培养。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十分频繁,如果企业不对员工进行培训,那么员工的知识能力可能就会迅速过时。所以,只有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企业不会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落伍。同时,培训机制也属于一种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