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字教育市场(合集7篇)

时间:2023-06-06 15:45:22
数字教育市场

数字教育市场第1篇

为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数字出版企业需对数字图书市场进行合理划分,并选择适合的目标市场战略。文章将数字图书市场细分为教育市场、科技市场与大众市场,并探讨了每类市场的特点以及进行再次细分时可依据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数字出版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5个因素。 

数字图书 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 影响因素 

陈艳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孙秀翠,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编审;王倩倩,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袁勤俭,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出版物的营销模式研究”(07BTQ003)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互联网与各类移动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数字图书市场发展迅猛。2012年9月,英国亚马逊公司公布其每卖出100本纸质图书,就有顾客购买下载114本电子书,表明数字图书的销量已十分可观。我国数字图书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数字图书市场是社会公众全方位、多层次精神需求的集合体,一个数字出版企业不可能为所有的读者服务。准确地识别目标市场,可使企业集中力量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提高在目标市场内的收益。但在文献调研中,发现有关数字图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图书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定价策略等方面,未发现有关数字图书目标市场选择方面的文献。本文在对数字图书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数字出版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因素,以期为企业选择目标市场提供参考。 

一、数字图书的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Segmenting)是目标市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此概念是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首次提出的。数字图书市场细分可理解为依据一定的标准将作为整体的数字图书市场划分成具有不同特质的多个组成部分的一项市场营销行为。[1]按照数字图书内容和用途的不同,可将数字图书市场细分为教育市场、科技市场和大众市场。很少有数字出版商可同时涉足3个细分市场,大部分企业只会选择其中之一,部分中小型企业还需对已划分的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才可能找出满足本企业需要的细分市场。由于教育市场、科技市场、大众市场的读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企业应依据不同的细分变量对每类市场再细分。 

教育市场可分为组织市场和个人市场两部分。其中组织市场是教育市场的主要客户,包括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一般高等院校会购买超星、读秀、书生之家等数字图书数据库,以供学生和教师使用,而中小学的需求主要是数字教科书、教辅书等。如2011—2012年期间,我国各地的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电子书包试点活动,表明数字图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进入常态。[2]因此,可依据教育等级的高低将教育市场再细分为学前教育市场、初等教育市场、中等教育市场、高等教育市场等。个人市场作为组织市场的补充,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主要包括家长、教师、学生等消费者,其中家长可按照经济条件、学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变量进行再细分。 

科技市场也包括组织市场和个人市场两部分。其中组织市场主要包括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用户,因其具有集团购买、增长迅速、利润丰厚等特点,已成为科技市场的主要盈利部分。科技市场的用户个性化需求突出,企业针对不同的行业,应提供不同特色的数字图书资源库,因此,可依据组织所在行业进行细分。如世界著名的科技出版社施普林格以数据库直销方式向组织用户出售数字图书,涵盖化学、计算机技术、法律等数十个专业。个人市场主要由高学历、职业专业性强、具有一定经济条件的读者组成。由于学习、工作或个人爱好等原因,他们会不断地阅读相关领域的数字图书。 

大众市场以个人市场为主,读者的学历、职业、社会层次分布广泛,其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文学欣赏、休闲娱乐或打发闲散时间。与教育市场、科技市场不同,大众市场很难按照行业、学科进行细分,心理特征、生活方式、性别、年龄等是影响大众市场读者阅读倾向的主要因素。有调查显示,言情小说的读者以女性居多,奇幻类、武侠类作品的读者主要是15至35岁的年轻人。[3]因此,大众市场可依据心理特征、生活方式、性别、年龄等变量进行细分。 

二、数字图书目标市场战略的选择 

当数字出版企业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数字图书市场进行细分后,应根据各细分市场的特点与本企业的资源、目标等的匹配程度,确定目标市场战略。目前主要有无差异性、差异性和集中性3种目标市场战略可供数字出版企业选择。其中,无差异性目标市场战略只适合极少数同质性较高的数字图书,如综合型的数字工具书;差异性目标市场战略和集中性目标市场战略为绝大多数数字出版企业采用,如大型的数字出版企业比较适合采用差异性目标市场战略,而中小型数字出版企业则更适合集中性目标市场战略。 

1. 数字出版企业资源 

数字出版企业资源包括内容资源、技术资源、品牌资源、渠道资源等。若数字出版企业拥有丰富的内容、技术、渠道等资源,可采用差异性或者无差异性目标市场战略。若数字出版企业资源有限,则更适合选择集中性目标市场战略。如主要出版工业技术类数字图书的企业,因拥有的内容资源比较专一,应采用集中化目标市场战略,其目标市场可以是产品研发人员、大专院校师生、普通技术工人等。又如亚马逊与各类数字出版商合作,并提供自助出版平台,使其拥有海量的数字图书资源,同时,亚马逊的kindle采用先进的显示、存储等技术,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购买和阅读体验。 

2. 数字图书的性质 

数字教育市场第2篇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和市委市政府数字化改革工作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任务,高水平推进我市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历次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主题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教育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工具手段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高效协同构建教育数字化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区域教育治理水平,优化教育服务,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改革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立足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顶层设计、整体智治、综合集成、注重应用、唯实唯先。

(一)上下联动。积极对接省、市工作专班,发挥承上启下的枢纽桥梁作用,实时跟进落实全省教育系统数字化改革的总体安排和任务要求;研究各层级数字化改革的场景需求,加强对县(市、区)和学校的工作督促与指导,将数字化改革推进到教育系统的每个角落,实现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场景化建设应用有机结合。

(二)左右协同。密切对接市级数字化改革相关工作部门,结合市数字化改革的任务要求,推进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应用,实现市级层面的应用与数据共享统一规范、互融互通、综合集成。

(三)融合创新。从教育实际和教育规律出发,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教育理念、制度、技术、方法、应用、模式等方面创新,满足教育发展需求,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系统推进。聚焦核心业务和重大任务,坚持全省教育系统“一盘棋”,运用系统性思维、系统方法在教育领域的网络平台、场景统筹和数据标准等建设中发挥作用,同步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数字化改革。

三、改革目标

突出丽水教育整体智治,与全省同步推进“教育魔方”工程建设,统筹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治理、教育教学、民生服务广泛深度整合。教育行业数字基础设施稳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日益成熟,贯通各教育阶段、覆盖各治理场景的教育大数据逐步丰富,适应数字时代的全民学习体系持续完善,数字化、空间化、一体化的教育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一年出成果”:2021年底前深入梳理核心业务,跨部门业务一件事集成。完善“浙里办”服务事项,搭建“浙政钉”工作平台,优化“丽教钉”内部应用集成,丰富教育数据仓,建成教育驾驶仓,已有信息系统和服务事项接入数字社会系统等数字化改革窗口,实现核心业务数字化。

“两年大变样”: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教育领域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数字交换与共享服务体系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应用建设指导,推广全民数字学xxx台应用,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全社会体验教育数字化改革带来的初步成果。

“五年新飞跃”:2025年底前,教育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基本覆盖,形成上下贯通、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局面,教育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教育治理现代化取得突出成果。

四、改革任务

根据“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的目标要求,按照“以用促建、共建共享、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建设原则,贯彻全省数字化改革“152”工作体系和教育魔方“136X”架构体系要求,完善“两掌”和“四横四纵”建设,推进我市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现教育行业“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掌上治理”。

(一)发展数字教育新基建

1.教育行业云网端一体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信息网络技术,做好教育系统行业云与政务云、视联网,教育专网与政务网、教育无线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配合省厅行业云网一体化建设,实现“多云融合、多网互通、多端智联、应用支撑、统一管控”的教育现代化网络及应用框架体系。

2.丽水教育数据仓建设。建立数据标准规范和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建成面向市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服务的教育数据仓,加强共享开放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提升教育大数据的支撑和服务能力,实现教育数据动态汇聚,授权使用,以教育数据共建共享促进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

3.“丽水数字教育”综合平台建设。加强一体化应用支撑体系建设,统一教育系统用户身份认证体系,整合教育应用系统,建成“丽水数字教育”综合平台,实现教育现代化评价与监测。

4.深入实施智慧校园建设。优化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建成一批基于新基建的智慧校园示范校。积极推进新型教学空间(含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的建设和应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在各级各类学校推行首席信息官制度,进一步完善精准教学的支撑和服务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强化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构建家、校、社沟通新途径,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5.打造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体系。建立健全教育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制度。优化应急处置工作指南和处置流程图。强化网络管理员、信息化系统管理员、全体教育师生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开展常态化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和预警工作,提升网络与信息的防护能力。形成严密可靠的应急处置、网络安全协调防控、指挥调度为一体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基础设施、教育数据、业务系统、信息内容安全。

(二)构建教育整体智治新格局

1.提升“掌上智治”应用能力。按照“数据融合、流程再造、业务协同、系统重塑”的要求,进行核心业务梳理、跨部门一件事梳理,进行场景化应用梳理,推动教育领域业务数字化。优化“丽教钉”教育内部支撑服务体系,加强“浙政钉”、“丽教钉”两个掌上(前端)平台建设,提升“浙政钉”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应用水平,促进教育行政智慧管理。打造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的工作协同场景,充分利用“浙里办”、“浙政钉”、“丽教钉”,推动“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掌上治理”综合应用集成。

2.实现数字教育智治一张图。根据教育数据仓和花园云(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围绕教育治理现代化应用需求,建立以关键指标驱动的市、县、校、班、生(师)五级的可视化应用视图,形成集教育决策、数据分析、动态展示、研判预警、综合应用等功能的教育驾驶仓,实现教育评价与监测现代化,呈现教育智治数据大屏,形成教育智治和民生保障一张图。

3.构建数字教育现代化监测体系。通过多部门协同,开展招生预警、校园安全、疾病联防联控、研学实践、民办培训机构监管、教育督导、健康监测、智慧食堂(同菜同质同价)、学业水平监测、安心上(放)学等教育全领域应用和业务数字化,有效集成监测数据,打造教育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

4.创新数字教育应用项目。优化丽水教育人事管理系统,探索数字化教师学院建设,推进教师积分制管理和教师诚信体系建设。打造市、县、校、组四级教研体系,构建教师培训、教学研修、教育科研、教师评价、成长规划、资源管理等业务模块,实现教师教研一体化、区域协同研训、教师成长智能规划,打造市、县、校、组四级教研体系,形成师、校、县、市四级分析决策数据,获取学校、教师的教研训发展画像,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成长、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三)提升教育民生服务新体验

1.推广“学在浙江”应用。根据省教育厅和市发改委的统一部署,省市县协同完成“学在浙江”、数字社会系统等平台建设与应用部署。推广“学在浙江”应用,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帮助老年人积极融入数字社会,打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

2.提升掌上办事服务水平。在“最多跑一次”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果基础上,优化“浙里办”面向社会教育服务事项,围绕入学入园、教育缴费、教育资助、放学后托管、中高考优待、学区预警、民办教育信息服务等民生服务体验。推动证明办理等服务事项智能“秒办”。

3.培育“X”个场景化应用。以花园云为基础探索教育领域场景化应用建设,以数字社会平台为基础,协同推进未来社区与数字乡村教育服务。借助数字化改革建设应用新动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四)打造教育教学服务新模式 

1.数字教育资源扩容提质。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奖励机制,丰富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继续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应用。深化教育“山海协作”,开展城乡结对优质教育服务行动,创建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融合型教育共同体校区间、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城乡同步课堂、空中课堂,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深化精准教学。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深化精准教学,推进小初高补短提升、培优创建工程,深入开展学科教学、实证教研、个性化学习、智慧评价等实践方式,提供数据智能分析与推送,形成一生一师一方案。健全教学过程与结果数据的采集和汇聚机制,通过深度挖掘和多元分析,实施学生发展过程性评价与监测,帮助教师更精准的“教”,学生更精益的“学”。

4.教师教研训一体化建设。依托数字化教师学院平台,发起网络协同备课服务,实现跨越空间、多教师同备一节课,记录修改痕迹、记录参与教师名单、选择备课模块内容、分享备课内容。组织教师参与在线教研,跨越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加入教研活动,支持跨校跨区域开展,系统记录教研全过程、参与教师、参与成效、案例与实证,转成教研成果,归集到教育资源中心。

5.加强教育评价监测。完善教育评价与监测机制,建立教师、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等个性化、过程性评价与监测服务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教育系统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部署,统筹推进。成立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专班,负责协调推进和组织实施各项数字化改革任务,专班下设办公室,做好具体任务工作的对接落实。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任务体系与工作体系,确定牵头部门、配合部门与支撑部门,明确工作任务清单,层层细化任务颗粒。

(二)实施清单管理。实施任务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制订数字化改革跨部门跨层级、可综合集成、可跟踪监督、可量化评价的结构化任务清单,对重点改革任务实施挂图作战,逐条逐项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责任人,建立动态的台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干一件成一件,形成滚雪球效应。

(三)督查督办机制。加强对各县(市、区)教育数字化改革工作的指导及督查,强化对职能科室的交办督办机制,系统谋划,业务协同,整体推进。建立健全考评督查制度,积极争先创优,结合各地报送数字化改革工作报告和实际工作落实情况,每月进行评价通报,每两个月进行工作督查,考评结果计入年度综合考核。

(四)强化资金保障。按照丽水数字教育顶层设计架构,以综合集成的理念,明确各层级建设职责,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共同建设、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丽水市教育系统数字化改革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王  平  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叶伟勇  党委副书记

严金华  党委委员、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

马佩华  党委委员、专职副总督学

王伟平  党委委员、副局长

桑文勇  党委委员、副局长

戴一仁  党委委员、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

叶旭华  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

成  员: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市直各学校党政负责人,各县(市、区)教育局长。

丽水市教育系统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数改办”),数改办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数改办由王伟平任主任,蓝永明、孙晓敏任副主任,周伟华为联络员。

2021年丽水市教育数字化改革工作要点

 

序号

工作任务要点

工作层级

任务描述/目标

牵头部门/科室

协同部门

1

教育魔方工程建设

省-市-县

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下,省、市、县协同,共同推进教育魔方工程建设,深化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建设与应用。

办公室

教育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

2

学在浙江平台建设(市级任务)

省-市-县

1.参与“学在浙江”平台建设,建立教育资源供给机制,丰富教育资源,建成全民学习空间,建立可信数字学习档案,打造全民数字学xxx台。

2.做好数字社会系统教育领域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学区一张图、入学入园、中考成绩查询、中高考优待、教育信息查询……等应用部署)。

教育技术中心

教育局机关相关处室、各直属单位/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

3

推广学在浙江平台应用

省-市-县

充分利用“学在浙江”平台建设成果,鼓励各类教育机构提供面向行业的优质继续教育服务,融合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赋能线上线下学习渠道,面向老年人开展智能技术应用教育常态化的培训服务,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

职成高教处

 

教育技术中心、办公室、基础教育处、在丽高校、老年大学、社区及相关政府部门

4

数字政府建设教育领域相关工作

省-市-县

结合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做好教育领域数字政府建设事项内容(如智慧食堂、教育提质、教育学位供给……),推进教育领域政府数字化工作。

办公室

教育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

5

数字社会系统建设教育领域相关工作

省-市-县

对接市发改委,做好教育领域数字社会系统建设好场景化部署工作的协调与联系,做好相关应用推广。

办公室

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教育教学研究院、基础教育处、职成高教处、人事处、计财处。

6

参与丽水花园云(城市大脑)建设与应用

市-县

做好教育智治驾驶舱建设,协同市数转办做好花园云(城市大脑)教育领域可视化相关应用;做好花园码及场景应用建设与推广。

教育技术中心

计财处、人事处、安全处、基教处、职成高教处、教育教学研究院、教育招生考试中心

7

教育数据仓、驾驶仓建设

市-县

教育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数据共享开放标准规范建设,教育智治驾驶舱建设,建成一体化的数据资源和应用体系,提升教育大数据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教育技术中心

教育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

8

丽水数字教育建设

市-县-校

1.建设一个部门综合应用管理平台,部门所有的自建系统都纳入到该平台统一登录和管理;

2.建成教育大数据仓和教育数据驾驶仓;

3.校园安全风险管控“三化”模块;

4.教育数据管理与运维模块;

5.教育大数据监测服务模块;

6.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模块。

教育技术中心

计财处、人事处、安全处、基教处、职成高教处、教育教学研究院、教育招生考试中心

9

一件事改革

市-县/校

深入梳理教育一件事服务,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集成教育事项一件事服务,做好最多跑一次建设与应用推广。教育服务事项全过程监控、好差评等管理。

办公室

教育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

10

深化机关内部协同办事服务

市级

合并入口一键网办,用好丽水市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申请人和审批人对教育系统上线的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实现0次跑和高效率网办。做好“好差评”闭环管控。

办公室

教育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

11

教育政务服务

市级

优化教育服务事项,注重用户体验,统一教育政务服务事项网上、掌上办事标准,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过程监控、“好差评”闭环,强化教育“一件事”集成服务,提升浙里办、浙江教育政务服务网服务响应能力,推动高频教育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智能“秒办”。强化各类业务服务属性,推动行政部门、公共事业单位及学校的教育公共服务集成优化、主动服务。

办公室

教育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

12

掌上钉(浙政钉、丽教钉)工作平台建设与应用;

省-市-县-校

1.做好浙政钉、丽教钉用户体系建设;

2.做好浙政钉、丽教钉工作平台搭建;

3.做好丽教钉与浙教钉的对接。

办公室

教育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学校

13

智慧校园建设

县/校

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75%学校建成智慧校园创建。

教育技术中心

各直属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

14

探索数字教师学院建设

市-县-校

谋划全市数字教师学院的建设,开展各模块的建设与试点应用。

人事处

教育教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中心、基础教育处、职成高教处、计财处、教育督导室

15

教师积分制建设与推广

市-县-校

深化教师积分制管理,并形成我市独具代表性的应用。

人事处

各直属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

16

互联网+义务教育

市-县-校

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应用。

基础教育处

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教学研究院

17

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省-市-县-校

省、市、县、校、班、师生五级联动,共同推进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确保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安全、教育数据安全、业务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

教育技术中心

教育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

18

数字化改革其他体系涉及教育的相关工作

省-市-县-校

数字化改革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数字经济、数字法治等系统建设涉及教育领域的相关工作。

办公室

教育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

19

数字化改革场景创新应用建设

省-市-县

揭榜挂帅,积极开展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建设与应用。教育魔方X场景创新应用。

办公室

教育技术中心

数字教育市场第3篇

一、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分析

借鉴刘复兴教授提出的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三维模式[4],笔者从价值选择、合法性、有效性等三个价值向度的视角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进行了价值分析,以便我们进一步了解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要表达的价值诉求。

(一)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选择

价值选择表达着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追求的目的与价值。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本身代表着政府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种价值选择。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选择主要体现在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两大方面:

1.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如何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数字校园建设使得职业教育资源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课堂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资源,也包括实训的教学资源。同时,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来源也十分广泛,既可以引入国外优秀数字教学资源,也可以共享国内优质数字教育资源。(2)促进职业院校管理服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职业院校管理服务的信息化解决了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教学科研模式中不能满足学校用户个性化需求以及管理中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浪费的问题,有助于学校管理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和及时了解各方需求,从而使学校各个环节有序且高效地运行。(3)促进教学与科研服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和科研是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有助于教学和科研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和科研一体化协同发展。(4)促进社会服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职业院校不仅要完成学历教育教学任务,也要承担校外技能培训。职业院校实现信息化管理也能为职业教育人才预警,职业教育就业状况以及专业调整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

2.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有助于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职业院校管理、教学科研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在学习能力、实训以及信息化能力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使得学生从职业院校教学和实训质量改革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具体来说,通过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使得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服务更好的安排教学、科研计划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学生则不仅可以在学习中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平时校园生活更加方便和丰富多彩。(2)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训质量。一些岗位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在职业院校进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操作性。通过数字校园建设提供的实训数字平台不仅可以更好地指导和监控学生实训的过程和效果,也可以通过实训模拟软件实现高危险性岗位的模拟训练。(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得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化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使用信息化设备和同自身职业发展相关的软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

(二)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政策的价值选择要符合某些在社会范围内被广泛承认、接受和遵守的普遍性规则、规范。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合法性体现在其实质内容和决策实施过程都符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普遍追求的教育公平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1.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

促进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一直致力于实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坚持公平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了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如何对待教育弱势群体,实质上反映了教育政策和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平等理念的深层解读和价值取向[5]。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有助于各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达到基本均衡。职业教育发展落后地区师生可以接受更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一方面积极建设职业数字资源库,另一方面扶持落后地区职业教育数字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从而帮助落后地区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总体来说就是要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发展和区域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发展。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18.49亿元,支持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153个[6]。同时,鼓励更多的企业和教育基金参与到中西部落后地区信息化基础建设,例如香港华夏基金会职教项目,从198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扶持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基础建设发展。(2)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受众人群。职业教育公平也体现在保证职业教育受教育者教育权利公平、接受职业教育机会均等方面。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注重远程教育发展和优质数字资源库建设,并强调国家可以购买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不仅扩宽了职业教育的覆盖面,而且也扩宽了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渠道,特别是对于很多愿意继续接受教育的青年,使他们有机会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使他们都能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下进行职业发展。(3)促进公平和效率协同发展。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数字校园方便教师和学生及时获得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高了科研和教学的效率。在职业院校管理方面,数字校园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以及决策管理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有利于各部门及时传递相关有用信息,从而方便管理者掌握最新的院校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方便各种信息整合和科学分析,为职业院校决策者更有效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在促进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数字资源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受众人群和地区,信息化管理也使职业院校的各项管理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

2.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一直致力于为每一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可以看出,这项工作方针正是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去激发人的价值和潜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实质内容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重视每一个受教育者。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不仅关注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的学生,也体现出十分关注非学历受教育者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截至2013年底,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毕业学生达到6000余万学生,注册学生接近5600万[7]。可以看出,非学历教育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群体。职业教育通过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开放职业院校的优秀职业教育资源供非学历学习者学习,也可以通过数字校园建立的学习平台,让更多的非学历学习者参与到职业教育中。(2)尊重接受职业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学生可以选择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学习,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个性化学习方式。鼓励在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备自身职业技能素养,利用业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增加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数字校园也为在职人员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根据自身职业需求,补充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提高自身职业发展竞争力。(3)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对受教育者关注,也体现对于职业教育全体教师的关注。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政策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和途径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展。随着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应用的不断完善,数字校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和科研模式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同时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专业水平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需求。

(三)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有效性

教育政策有效性取决于政策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实现了政策目标到政策结果的转化[8],即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之间的高度一致性。教育政策的应然价值即教育政策“应该实现怎样的价值”,教育政策的实然价值即教育政策“事实上实现了怎样的价值”,它是对教育政策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结果,是评价和选择结果的体现[9]。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有效性体现在政策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的高度一致性。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开展较晚,但是通过政府和职业院校的不断努力,已经为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发展做出了有效的实际行动。我国政府对于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非常重视,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完善相关政策文件,在数字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国实施数字校园政策以来,国家对于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配备各种用途计算机2990717台,其中用于教学的计算机2497229台。相比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1660494台,有了显著提高[10]。同时,政府部门将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对学校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积极建设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示范校,从而带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的整体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数字资源库建设自2010年启动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3.1亿元,支持建设了56个部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建成各类多媒体资源30.2万余条,资源总量4.70T,注册学员38万余人,累计访问量超过7000万人次,已有27个项目通过国家验收[11]。国家职业教学资源库的不断发展不仅帮助我国职业院校间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也有利于在职员工更好地跟进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化学习的需要。职业教师信息化能力应用水平及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的改变,已成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和科研模式。自2010年开始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网络课程等方面的比赛,对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和学校关系的重构

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体现了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选择,并且该政策具有较高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作为开放系统的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实现,需要处理好与外界环境的沟通与交流,政策价值的实现也会受到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价值实施主体应该适时地调整发展规划,处理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价值系统内政府、市场和学校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借鉴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提出的关于“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威”的三角协调图,我们构建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和学校的关系模式。模型中的实线部分表示主体之间的资源联系机制,虚线部分表示非资源联系机制。市场机制作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标志,处于政府机构、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和职业院校的中间。图中I部分,是由政府机构、市场和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构成的三角形。其中实线部分是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的运行机制。虚线部分是政府同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两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2015年1月,教育部制定和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来指导数字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建设数字校园。图中的II部分表示政府与职业院校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实线部分表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资源联系机制,主要指政府向学校投资的方式和管理方式。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虚线表示两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对学校的管理还要运用法律和政策导向等市场手段管理学校。例如政府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进行监管和评估。图中的III部分表示职业院校与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实线部分主要反映职业院校与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之间的资源配置方式,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的双向配置。学校与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之间的虚线部分,表示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模型表示的是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的理想状态。作为开放性系统,不能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的边界当作一个静态的“硬壳”,而应将其视为一张动态的“筛网”,根据环境的变化过滤对该生态系统有害的要素,纳入维持该生态系统平衡的良性要素。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过程中,政府应该格外需要把握好实现原则,通过监督和评价机制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进行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政府通过市场调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研发和投入市场主体的活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以及维持政策价值实现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的策略

基于上述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和学校三者关系的重构,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的有效实现,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以下政策实施策略。

(一)政府应建立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实验校,引领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政府通过建立一批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指导下的实验学校,可以更好地推广和落实数字校园政策,并起到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辐射示范作用。在数字校园实验校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实验校遴选不是追求数字校园建设各个方面都优秀的,而是选出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数字校园实验校,从而带动更多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实验校的建设不仅仅是选出有特色的学校,而且要进一步指导和评估学校数字校园的发展,从而带动更多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实验校可以借鉴基础教育数字校园示范校评选的成功经验,但是要意识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不同,从而更好地建设职业教育实验校。

(二)政府要发挥企业在促进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发展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多方面协助政府和职业院校共同建设好数字校园,其中尤其要发挥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中的作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所以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的发展离不开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企业的密切合作。企业可以通过参与数字校园建设投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院校信息化管理建设以及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提升数字校园建设的效率,扩展数字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为实现建设具备高水平管理和高效率特征的数字校园而努力。

(三)政府应进一步转变投入方式,有效发挥市场作用

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政府要积极改变以往主导建设投入的模式,而是更多地发挥市场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引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机制。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一种优化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是一种参与双方“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方式[13]。政府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发挥过程中管理、监督以及后续评价的职责。在我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中采用PPP模式有利于转变政府部门的职能和减轻财政关于数字校园建设的负担,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也有利于参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各方利益团体达成共同目标。

四、结束语

数字教育市场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教育信息;信息资源

G434

引言

在传统板书教育方式下,因不同区域教育资源、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的差异性,导致教育缺失公平,教育质量存在较大的地域性。但是,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打破区域间的教育隔阂,给教育沟通带来便利,凭借现代化技术,实现多样化信息沟通,给教育教学带来海量信息,在教育中分享教育资源成为可能。特e是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创新主流趋势。综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数字化教育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助推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电教馆工作人员,深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此以教育信息资源为突破口,探讨数字化优化路径,全方位优化配置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教育模式。

一、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政府优化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指明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严格贯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以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为现代化教育提供支撑,营造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政府的统筹引导下,推进机制创新,合理推进多部门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在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下,完善政策机制,打造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格局。

如,2016年,江西省实施《江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全面深化江西省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江西省电教馆召开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试点阶段工作总结会议,梳理平台建设基本思路,结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际,重点汇报了平台功能、平台资源建设和人人通空间开通问题,总结平台试用经验,结合存在问题,提出后续工作建议。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召开《2016年县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会》,在会议中电教站负责人交流与分享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做出了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部署,以“十三五规划”为载体,继续建设智慧校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素养。

二、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市场优化

在数字化教育信息市场中,政府鼓励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吸引建设资金,引入先进理念,以商业化的模式经营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向使用者收取市场价,共享使用教育信息资源,让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一起共担风险。让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建设,参与市场竞争,合理流动社会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真正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活力,最大化联接教育信息资源库,拓展教育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实现教育效益共享。

如,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筹建于2007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家长打造一个南昌市家庭教育平台。在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平台上,有16个栏目,包括86个子栏目,有风采展示、父母课堂、新闻聚焦、育子文苑、心灵导航、专家在线、学子乐园、家长沙龙等,整合了优秀的教育资源,打破家长、学生、学校之间时空界限,平台还有谭教授讲坛、嘉老师热线、视频窗口、多个互动性专栏、论坛,家长可以通过平台第一时间和学校、老师沟通。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作为厚学网的合作会员,有丰富的课程,采用一对一教学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为南昌学生网上学习提供选择。

三、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个体优化

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个体优化是以互联网技术调拨教育信息资源,发挥互联网教育信息资源效能,实现数字化课堂教育价值。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育个体,利用互联网的检索功能,整合丰富教育信息资源,不仅整合教材资源,还可以查阅互联网资源,将多渠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享,让互联网资源不再“海量”,浓缩在45分钟课堂内,整体提升学生知识素养。

如,南昌市举办的《第六届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中,邀请“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学校教师(南昌仅有新建区、安义县、南昌县)、“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学校教师、具备“班班通”教学设施的其他学校教师,依据现行的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选择一个课时内容现场向评委及观众展示。教师在报名的同时需上传一节5-10分钟的微课视频(格式为wmv或flv)及相关课件、教学设计等(课题自定),作品上传的同时进行公示,需要教师根据所抽取的课题(知识点)内容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并完成微课教学课件制作,优化教育信息资源。

总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内容,是传统教育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拓展和延伸。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从政府、市场和教师三方面优化,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信息资源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教育市场第5篇

早晨8点30分,北京市二十中学陆续迎来了各方的宾客。学校门口的刷卡登记让来宾们在第一时间体会数字校园师生一卡通考勤应用的便捷与高效。校园内各个角落布置的LED展示屏幕滚动播放着学校的各种活动画面,洋溢着浓郁的数字校园文化气息。

与会嘉宾刷卡进入校园

每一位与会者都依照大会安排,在进入校园后领取了一台平板电脑进行整个数字校园应用模块的体验。通过两年多的建设,北京市二十中学已经拥有了30多个基于教育、教学、管理等多层面的本校开发的应用模块。通过局域网无死角的覆盖,该校师生已经可以利用平板电脑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办公教研等网络化、数字化,极富该校的个性与特点,吸引着与会者的关注。正式的会场议程开始之前,与会者已经通过轻点平板电脑了解了北京市二十中学数字校园的模式、风格与内容,为整个大会做足了铺垫,始终贯穿大会的“应用体验”设计也使整个大会流程充满了数字感、现代感。

与会嘉宾领取平板电脑并体验

9点30分,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亓效军主任首先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数字校园建设的精神与理念,并从概念上进行了阐述。但数字校园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现场大屏幕上轻松的Flash 动画《数字校园》从课堂教学、家校沟通、行政办公、教研培训、数字德育、校园文化、安保体系等层面进行了生动具体的解析。

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亓效军主任做介绍

通过PPT文字与动画影像双层的数字校园理念“辐射”后,紧接着播放的《数字校园在海淀》向大家重点展示了近年来海淀区各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情况。

在这股数字校园建设浪潮中,北京市二十中学的数字校园以其创新性、广泛性、深入性凸显了很多应用亮点。陈恒华校长做了主题为《让师生在数字校园中自主成长》的报告。

二十中学陈校长在大会上做报告

为了更贴近数字校园应用者的内心感受,大会从众多受邀的媒体选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现代教育报》的阮滢副总编从记者观察的视角在现场对二十中学的师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通过他们在数字校园中典型模块的真切的应用体会,发掘北京市二十中学数字校园富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

记者采访二十中学师生代表

现场采访环节视角独特,形式活泼,内涵丰富,感受真实,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数字校园,大会还特别设置了轻松的平板电脑应用反馈环节,让与会嘉宾现场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应用模块进行投票。投票过程的简单流畅,投票结果的即刻呈现,令大家在轻松、高效的氛围中完成了现场反馈。

大屏幕现场反馈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尹丽君主任现场讲话,肯定了海淀区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成就,在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兼容并蓄和谐发展方向上提出了新的课题,并对今后的长足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尹丽君主任讲话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李奕委员对此次大会的整体设计与应用体验表示了赞许,并从自我感受的角度出发对北京市二十中学的数字校园模块进行点评,也对海淀区数字校园的未来建设充满信心。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李奕委员讲话

教育部基础二司刘昌亚副司长赞扬了海淀区在数字校园方面的创新性探索和积极建设,并期待着海淀区的信息化建设能给全国创出更多样板。

教育部基础二司刘昌亚副司长讲话

作为大会的尾声,主持人亓效军还邀请现场与会者参与平板电脑互动环节,即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在留言板中书写自己的参会感受。留言即刻呈现在大会屏幕上,各种简短的评语传达着与会者对海淀区数字校园的展望与建议。

嘉宾留言现场反馈

主会场的会议议程结束后,与会嘉宾在二十中学教师的引导下前往各个展厅再次进行深度体验。大家纷纷在自助打印、无边界课堂、指控系统、考勤管理、学情分析等各个应用模块前仔细聆听、伸手触控,体验着数字校园的极简与适用精神,感受着数字架构下贴心服务的设计原则。

数字教育市场第6篇

定位。如果把教育出版单独当做一个产业的话,由于大量新兴数字教育企业的参与,目前整个产业正处于重构的关键时期,每个传统教育出版企业都有必要重构自己的角色。要想在数字教育时代继续成为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就要重新定位,从教育出版商向教育服务商转变,通过数字化产品、服务和其他方式服务于数字教育,而不再是简单的提供教材教辅。如果能够扮演这种角色,卡住这个位置,不管未来教育怎么变、怎么改,传统教育出版企业仍然都能获得发展。

资源和产品。原有存量资源是基础,要依托这些存量资源,开发新的数字化产品,提供增值服务,把存量资源价值最大化。但仅仅依靠每年几百或者上千本书,支撑一个应用,服务一个地区,基本是不可能满足需求的。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在开发增量资源、尤其是增量数字资源上下功夫。不要仅仅盯着原来有什么,更要考虑未来该做什么,从图书的选题策划开始,从内容资源建设的起步阶段,就要考虑未来增量的应用。

用户。互联网领域有一个说法,谁掌握用户,谁拥有用户,谁就有价值。无论是什么业务,要想盈利,第一是靠用户,第二是靠用户,第三还是靠用户!所以互联网思维,最大的思维就是用户思维,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教育数字出版业务要想盈利,同样需要靠用户。传统教育出版企业出了很多书,发了很多教辅,靠卖书挣钱,但和买了书的人之间并没有双向互动,只能叫读者,还谈不上叫用户,因此把读者转换成用户很重要。有了用户,不管是通过用户付费下载是导流赚钱,甚至是广告赚钱都不重要了,没有用户,就没有一切。用户怎么来?一是要巩固读者,把原来的读者转化成用户;第二要培养新用户,通过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开发增量用户;第三还要黏住用户,通过产品和服务,培养用户忠诚度。

盈利模式。数字教育出版业务到底是做市场还是做2C市场,每人的观点不一样。比较起来说,2B市场相对于2C市场还是要简单些。在这种情况下,先通过2B市场解决教育数字出版业务的生存问题,树立信心,积累经验,然后再通过2C市场解决发展壮大的问题可能会好一些。无论是B2B、B2G、B2C、B282C,还是B2G2C,最终都是2C,服务于个人需求,只是中间负责付费买单的不同而已。

技术和标准。技术一直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现在AR、VR、语音合成、语音识别、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始逐渐深化,教育数字出版业务应该高度重视技术的应用,在弄清楚自我需求以后,采取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不跟风追赶时髦,强调实用可行。有经济条件和特殊需求的,也可以自我开发,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人才。另一方面,标准的作用也决不能忽视。制定标准的过程,其实就是制定游戏规则和跑马圈地的过程,教育出版企业要积极参与,有实力的龙头教育出版企业尤其要重视,力争主导标准的制定,争取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和起草者。先制定企业标准,经过实践检验和完善之后,争取上升为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即使主导不了标准的研究制定,也要积极参与和跟进。

团队。这主要涉及就地改造原有团队,还是另起炉灶外请高明,找新的人,新的团队,按新的方式去运作。前者好操作,但时间长,也难以弥补现有短板,容易丧失机遇;后者需要新机制去做保障,否则根本引进不了人,留住人更难。靠理想和情怀是坚持不了太久的,必须靠新的机制。要把数字教育出版业务独立出来,公司化运作,通过改造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运用新的机制,释放活力,激发潜力,解放生产力,不仅能培养自己的队伍,也有利于学习新的方式方法,真正和市场接轨,按市场规律办事。同时,对于技术商、渠道商或者对新兴数字教育公司应该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共同把市场做大。

数字教育市场第7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教学 市场互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立和发展是在“市场导向”(Market-oriented)这一教育大环境下展开的。过去美术院校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下的是艺术家式的人才,而“大众教育”模式是针对市场的。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过去,传统的办学模式导致高校专业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造成“知识型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从而使大量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这充分说明原有培养模式不是针对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已经不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时代,所有最先进的技术、理念、都会被市场立刻消化,而且,这个消化过程正逐渐呈加速化发展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紧密联系高科技,因此,专业教学必须加强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与市场有效衔接的实习、实践环节,及时从市场获得最快的信息,才能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

一、专业教学建立与市场衔接的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包豪斯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现代艺术设计实践引入设计的感知训练。吉迪恩曾评价过“自然,学生靠这些练习不会成为艺术家,但这些练习可为他们打开表达之门,给他们新的视野。诚然,在我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中,缺乏足够的设计实践是影响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其中有办学条件的限制,也有观念的问题。很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不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如交互媒体设计方向的学生经常由于缺乏对某类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特性、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和消费者期待等方面的了解而使自己的设计成为空中楼阁、花俏而不实用。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寻找和创造条件,将专业教学同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才是解决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实习、实践环节是锤炼学生艺术思维和技术成熟的过程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普遍开设了许多操作性、应用性的软件设计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与社会工作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其中有由于数字设计所结合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造成硬件设备及教学软件更新的问题,同时也有因文理科复合型人才匮乏,理论、实践并重的师资稀少,最终导致课程教学肤浅、实际应用性差的情况。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上需要科学、合理的结合设计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的、顺利的适应这种“技术性的艺术表现”方向。实践就是带有很强技能技巧的揣摩与创作,这种揣摩与创作也正是锤炼学生艺术思维和技术成熟的过程。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实习、实践环节是对专业教学的有力促进

无论怎样的时代,艺术与社会、市场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在商业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国内艺术市场体系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介入到中国的当代艺术系统的各个环节。作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教学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践环节,加强专业教学与社会、市场的互动关系,才能培养出很好的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学生。

虽然专业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但人才培养也是学校为企业服务的核心内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是改革发展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建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建设实习、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可依托企业,让企业来推进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学院要积极争取让企业和媒体单位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共同“量身定做”培养方案,根据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特点,突出学生创意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企业中相应的岗位要求确定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等要素,并将各要素分解到专业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形成校内创意理论、专业技能训练与校外企业实践环节的渐进性循环,从而有力地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

四、专业教学实习、实践环节建立的设想

(一)在专业课教学中采取一定的以服务社会项目为策略的设计实践

专业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基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取一定的以服务社会项目为策略的设计实践,这样就会使师生不可避免的面对艺术、技术与市场三者关系的协调问题,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理念等。

(二)与社会企业、市场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

通过与社会企业、市场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专业对软硬件更新投资大的客观限制,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与市场结合更为紧密的教学场所。

如现在一些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业界软硬件设备提供商建立合作,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如中央美术学院与苹果电脑公司进行的密切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在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帮助下,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得到迅速发展。强大稳定的UNIX操作系统,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Final Cut Pro编辑软件。创造性视觉效果的Shake合成软件,让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非常着迷。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工作室被认为是产品和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领域的成功应用范例。成为中国的艺术院校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个参照。再如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分院与美国苹果电脑以及WACOM FAVO的合作,建成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智能化的宽带网络教学系统,在数字绘画等领域培养出不少富有特色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