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06-04 09:37:39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第1篇

[关键词] 科技管理 体制创新 信息化建设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浪潮涌起,国家之间、行业之间、公司之间竞争的前沿已从资本、规模等逐步转移到科技实力竞争,科学技术与创新研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管理体制问题是关系到科技工作全局、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中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关系到科技政策能否得到认真正确贯彻,科研机构和队伍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科技规划、计划能否顺利实现。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应该确立与之相适应的科技管理体制。回顾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的二十几个年头,探索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与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符的科技管理体制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框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研院所的治理结构,社会力量的发挥,政府在国家科技发展中职能的定位,科技资源的使用和监督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仍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第二,科技创新的宏观决策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科技管理体制官僚化,科技和经济在国家层次上的决策机制中存在许多弊端;缺乏高层次的科技决策咨询、评估、监督机构,不能就科技发展和科技体制的总体设计、战略重点提供政策建议与咨询意见。第三,各创新主体适应制度变革的基础薄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院所的运行机制还不适应科研活动多样化的特点。科技管理僵化,人才活力难以激发,无法适应科技创新的规律。

分析我国目前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旧制度的问题和制度变迁引出的问题。只有逐步探索、研究和解决好这些科技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走一条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科技管理之路, 我国的科技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健康、稳定的发展基础。

二、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方向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重建科技体系、促进科技自身的发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对科研活动分层次管理,以商业运作模式促进科研活动的发展应该成为未来改革的重点。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从其核心内容来讲,主要是设定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理清政府、市场和科技创新主体的定位与功能,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价值链,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工合作、联系紧密的创新体系,构建具有灵活的、可调整的科技宏观管理的作用机制。

在确立新的科技管理体制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确立政府与市场在科技发展中的职能界限,通过立法维护科学技术活动的正常秩序,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引导科技发展方向及社会资源配置,确立国家在重大平台技术、共性技术、公共技术领域的供给作用,确立国家宏观科技管理制度,规范科研机构体系,建立起对科技计划、重大科技项目和研究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估的制度。同时,动员社会资源发展科技,包括科学共同体或各级科协的作用,利用企业家和富有的个人的捐助资金作为科技投入的重要补充,鼓励非营利研究机构和民营科技单位从事科研。

在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中,人是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让人实现“人尽其才”的和谐状态,也是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使命。适应体制完善、经济转型和新科技革命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 在设定行为主体关系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全面的覆盖性与强有力的粘合性、以及比较宽松、有容忍度、开放性等特征, 有助于加强科技创新与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机结合, 促进创新活力。

三、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信息化建设

目前的科技管理体系是基于传统的工业化时代的工作模式建立起来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化是必然选择。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必然会由于手段的创新而有创新的科技管理方法,这将导致科技管理改革,提升相关部门的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一个信息化的科技管理体制,既能实现对科研管理信息的高效、全面管理,满足决策者对科研信息的把握决策。同时又能了解掌握科技工作者的动态,提高科技竞争的能力。因此,科技管理信息化除了解决目前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放科技人员生产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外,必将起到引领未来的作用。

信息化战略思维是推动科技管理创新,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实现科研机构高绩效的直接动力,为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增加了有效的手段。

综上所述,科技管理创新应遵从市场经济法则,包括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符的科技体制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框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研院所的治理结构等。依靠市场导向,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为科技与经济结合创造条件。在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方面,信息化构建了开放式的科技管理体系,也为科技管理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梁建伟 马文建:管理绩效与科技管理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6

[2]张克军 科技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第2篇

关键词: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信息化建设

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行业、地区、国家之间已经开始逐渐转变关系和合作方式,从最开始的资本竞争转变为科技力量的竞争,科学技术和创新研究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出来,而这也就看出科技工作对全局、现代化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而科技管理的体制同时也能影响到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科学管理体制是否合理,这直接关系到以后再科技政策实施方面是否可以获得正确的贯彻、科研机构也是否可以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而科技规划和计划是否能够制定出最合理的内容,并且能否顺利实现等等。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在确定好基本经济制度之后,也需要确立与之相匹配的科技管理体系。我国在近20年里一直致力于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对科技的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主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最后以提升经济的稳定增长,这也是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还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还包括了对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的法律条款和社会约束力,同时还有政府同市场的关系、科技管理的基本结构、社会所发挥的力量等等,这些原因共同约束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对科技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因素。从细致的方面分析,我国在科技管理体制正常运营方面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科学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相符,所以,这导致所有的科技资源投资并没有在市场机制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第二,社会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足,而市场调节会出现非常多的弊端所在,这样就会导致科技的官僚化严重。在科技管理中,高层的监督不够完善,使科技总体设计、战略重点的意见和建议不够完善,对市场发展没有指导作用;第三,在科技创新主体选择上,企业自主创新机制还不够完善,而科研院的运行机制还需要多样化的支持,存在内部管理僵化,没有办法适应科技创新的规律,这样也会导致科技创新的发展。只有分析出我国现在在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根据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探索、研究和解决管理中的情况和问题,才能找到最适合社会发展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也能为我国科技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稳定的环境发展。

二、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为了适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必须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对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做出以下几点要求:第一,需要根据社会要求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这主要涉及的整合体系包括企业、科研机关以及与科技相关的机构,然后根据自己体系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和结构,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同其它体系进行交流和沟通,然后发挥自己在其它体系中的优势,保证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科技价值的创新。第二,就是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市场调节还是处于主体地位,所以,市场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市场的调节,一定要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然后,满足宏观调控政策。所以,一定要明确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指引科技正常发展,然后在法律、经济的管理之下健全宏观管理制度。第三,要完善科研机构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我国已经存在的关于科技研究学院和机构应该承担起科技发展的重任,首先要在自己内部进行创新和改革。在科学项目的激励过程中,一定要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激情,这样才能有创新的思维。同时,还需要健全对科研学院的内部评估制度,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监督,有效促进科技的长久和谐发展。这时候社会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研究投资力度,然后促进我国在科技项目上的不断创新。

三、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与信息化建设思考

1.明确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目标。在进行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目标的创新,必须要把科学技术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然后保证市场经济共同发展,科技能够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同时,制度的创新技术还需要市场经济的检验,尤其是在对科技管理上,必须要符合市场对科技的要求,还要满足我国国情发展。在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时,还需要把商业的运行和管理模式投入到科研活动之中,进行发展和创新,让科研活动创新更有动力,推动着制度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协调好政府、市场、科技院校以及需要企业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组织之间的关系,整合整个市场的资源,才能把每个层次所需要的结合起来,然后充分调动起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起创新科学管理方法,在社会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对创新信息人才的培养,这也是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对人才的管理才是科学管理的根本保障。2.创新过程中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进行科学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要遵守我国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政府应该尊重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尊重市场规律,然后制定出创新的职能。同时,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政策以对创新进行法律保障,通过进行科学管理制度的创新,然后把科学资源运用到经济体制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科学制度领域的技术创新。而科学管理的政府领域还需要不断完善科学管理体制的建设,然后通过制度的规范约束,并且还要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这样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管理和评估机制,规范整个科学市场。而最后,还需要加强对科学管理制度创新的,使科学管理制度更加合理,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3.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信息化的时代模式还需要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现在发展处于传统的工业化时代,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科学技术管理体系,就需要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方法,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科学管理体系,使科学技术有效管理;第二,就是要用创新体制的管理,保证创新管理体制可以在市场中不断发展;第三,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体系,保证信息安全。科技管理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这也是社会的需求,这一趋势还需要管理的效率,这需要加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信息的管理更加高效。在进行信息管理中,还需要掌握全面的信息技术,在这个时候要掌握信息量还需要掌握信息的有效性,最后,就是科技竞争力的发展,以后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只有掌握科学技术,才是掌握到以后市场的发展方向,这样也就是能够提高我国科技的创新能力。总之,本文主要通过对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中必须要做到的几点是: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确定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创新,再就是进行人才的培养,最后就是企业的有效管理,这些方面相互协调找到各自的地位,这样才能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找到最佳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方向,然后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提升,这样才能获得科技的创新,让我国在科技管理上有更大的进步,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同时,为我国科技管理在世界上的地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淼.关于面向联合的科技管理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1(4).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石油科技;信息安全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15.160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越来越依赖网络和信息的安全运行。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共同问题。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2 信息安全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

2.1 信息系统网络化造成的泄密

大部分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是能够共享的,用户与用户之间、主机与用户之间可以借助相关的线路来进行连接,但是该过程中存在许多泄密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当计算机与网络连接之后,传输线路基本上是由微波线路和载波线路组成,从而增加了计算机泄密的范围和渠道。网络涉及的范围越大,所存在的线路通道分支就越多,因此在进行传输过程中截取所送信号的可能性就越大,此时窃密者只需在网络中某一个节点、终端或任意一条分支信道上进行截取,就能够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②网络黑客可以借助网络安全中所存在的漏洞来攻击网络,并顺利进网的信息系统来获取相关信息;③Internet造成的泄密。由于Internet用户在网络新闻组网、BBS上对国家秘密事项进行谈论;Internet上信息把关不严;使用Internet对国家秘密信息进行传输导致国家秘密被窃取;计算机系统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未与Internet进行有效的物理隔离,从而给黑客的攻击提供了便利;间谍组织借助Internet来对国家秘密信息进行搜集、分析、统计。

2.2 计算机媒体泄密

如今,每一台计算机中都储存着或多或少的科技资料和秘密数据,而且大量的秘密资料和文件变为光学介质和磁性介质,这些介质缺乏系统的管理和保护,从而存在媒体泄密隐患,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使用过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媒体中存贮的秘密信息经常会由于联网交换而出现被窃取或被泄露的现象,在媒体中存贮的秘密信息在人工交换的过程中被泄密;②虽然废旧磁盘被处理了,但是消磁十余次后仍可以借助一定的手段对其数据信息进行复原,使一些秘密信息被提取,尤其是在对磁盘进行报废过程中,或者存贮过秘密信息的磁盘,未经过针对性处理后就给其他人使用;③大量使用磁带、光盘、磁盘等外存贮器会导致数据信息被复制;④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未对存有秘密信息的硬盘进行有效的处理或未对修理人员进行监督,从而导致秘密信息的泄露;⑤媒体管理不规范。将非秘密信息和秘密信息放在同一媒体上,磁盘不标密级,导致明密不分,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来处理秘密媒体信息,从而导致信息的泄露。

3 信息化条件下石油企业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物理措施

在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物理安全策略的实施主要是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打印机、网络服务器等通信链路和硬件实体免受人为破坏、自然灾害和搭线攻击;其可以通过对用户的身份和使用权限进行有效的验证,从而避免用户出现越权操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还需要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避免非法人员肆意入侵计算机。防止和避免电磁泄漏是实施物理安全策略的关键,其常见的防护策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传导发射的防护,其一般是将性能良好的滤波器安装到信号线和电源线上,从而有效避免导线和传输阻抗间出现交叉耦合现象;(2)对辐射的防护。大部分设备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显示器、处理机等会发出比较明显的电磁辐射,如果为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屏蔽或干扰,极有可能导致秘密信息的泄露。因此需要根据保密等级,借助电磁屏蔽房,或者电磁辐射干扰器,来确保信息的安全传输。①选择低辐射的计算机设备,其可以有效避免计算机辐射泄密的发生。在对这些设备进行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对可能存在辐射的集成电路、连接线、元器件和CRT等进行防辐射处理,从而将设涞男畔⒎射强度降到最低;②屏蔽。根据客观环境和辐射量的大小,对计算机主机或机房内部件加以屏蔽,符合要求之后才允许开展工作。通常可以借助全局屏蔽笼把计算机和辅助设备屏蔽起来,并把全局屏蔽笼接地,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避免电磁波辐射现象的发生;③干扰。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借助电子对抗原理,来与计算机和辅助设备的辐射一起向外传播,从而达到干扰的目的。

3.2 环境保密措施

计算机系统中涉及的物理安全保密通常是指计算机房、系统环境、数据存贮区、数据工作区、介质存放、处理区的安全保密措施,从而保证系统在收集、传递、处理、存贮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秘密信息泄露的现象。

计算机房严禁选择在人多拥挤和现代交通工具繁忙的闹市区,尽可能地远离外国驻华机构,并且保证警卫和巡逻的便利。计算机房最好选择在楼梯或电梯无法直接进入的场所,而且机房周围最好装有栅栏或围墙等避免不法分子的进入。同时,建筑物周围还需要安装有足够照明度的照明设施,对于容易接近窗口的地方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机房内部还需要按照要求设置有利于分区控制和出入控制的设备,计算中心机要部门不要标注比较醒目的标志。

3.3 访问控制技术

(1)入网访问控制。其对用户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明确哪些人可以登录到服务器并对相关数据资源进行访问,同时对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间和范围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户入网访问控制一般包括三大步:用户名身份的验证与识别、用户账号的缺省限制检查、用户口令的验证与识别。上述三个步骤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错误该用户都不允许对网络进行访问。对网络用户的口令和用户名进行验证属于入网访问控制的第一道防线。用户在进行账号注册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口令,然后服务器来对用户信息的合法性进行核对,如果符合要求才会对用户输入的口令进行继续验证,否则,则会终止后续操作。对于用户入网来说,用户口令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密处理。通常加密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有:基于测试模式的口令加密、基于单向函数口令加密、基于平方剩余口令加密、基于公钥加密口令加密、基于数字签名口令加密、基于多项式共享口令加密等。借助上述方法来对用户进行口令的加密,即使是系统管理员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破解。

(2)网络的权限控制。其一般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而制定的一套安全保护对策,该控制过程中用户和用户组被给予了相应的权限,明确网络控制用户能够对哪些目录、文件、子目录和资源进行访问给予了权限的设定。

(3)客户端安全防护策略。首先,采取有效措施来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从而有效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其次,使用者严禁选择来路不明的程序。

3.4 安全的信息传输

计算机网络属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信息传输通道,而且网络上大部分的信息需要借助一系列的中介网站以分段的方式来传输至目的地。在进行网络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一般不具有固定的传输路径,并且会受到网络流量状况的影响,而且无法及时地查证其可能通过哪些中介网站,因此,任何中介站点都有可能读取、拦截,甚至对信息进行破坏和篡改。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加密技术来对数据信息的传输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第4篇

关键词: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

1 研究目的

体育科技期刊是体育科技情报的重要来源,也是传播体育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在体育科技信息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体育科技期刊如何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和对体育科技信息化的需求,将体育科技信息及时,高效、准确传播给读者。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加快体育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

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

3.1 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的涵义

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过程。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有刹愫义:一层是用信息技术作为服务的工具;另一层含义是使用信息技术改造体育科技期刊。两层含义是递进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题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延伸。两者分别是体育科技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因此,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是不断发展的,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3.2 加快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对我国体育科技期刊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媒介,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时效性好,可与读者直接互动交流特点,弥补了传统纸质期刊的不足,因而我国传统纸科技期刊进行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现有条件下,信息化对促进科技期刊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3.3 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体育科技期刊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正处在传统的体育科技期刊向现代的体育科技期刊转变期,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程度不高。中国体育科技期刊建设起步较晚。体育科技体育期刊基础较弱,发展滞后。最根本的是要促进体育科技期刊技术的集成化、现代化、信息化。这才有利于传统体育科技期刊向现代化体育科技期刊迈进。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基础设施和管理有待完善。信息化技术关键应用不普及。目前已建成的网路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网站缺乏高质量的数字化体育信息资源,所建的数据库不能共享。立足于我国体育在文化技术等方面比较落后的客观情况,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信息服务网络,鼓励、组织建立行业的或综合性的体育信息网站,开发和整合国内外信息资源。

4 加强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4.1 加快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是信息化是体育科技期刊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必须顺应这种趋势,加快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进程,然而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不仅仅是简单地应用信息技术,其最终目标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体育科技期刊。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着眼于期刊改革。二是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的目的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其最终的目的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体育科技期刊,实现期刊改革、创新。三是聘请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把相关专业、水平相当的体育科技期刊进行合作,如合作开发软件,互通数据库。体育科技期刊也可以和各大网站合作。

4.2 加强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实现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是科技时代体育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科技期刊只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各部门都要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实现高效、持续的发展,体育科技期刊也是如此。要做好体育科技期刊工作,必须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更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体育科技期刊的管理要实现信息化,不仅需要有信息化管理的思维模式,更需要有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只有将信息化管理手段融入到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去,才能更好地做好体育科技期刊工作。

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法规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服务管理等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平台。运用网络技术,通过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对体育科技期刊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建立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网页。

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建成后,就可以向数据库输入期刊自创办以来的相关信息,使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和读者通过点击期刊数据库网页的页面,就可轻松获取所需信息。

4.2.1法规管理 法规管理主要是指国家政策法规、行业法规与内部管理规定。使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可随时学习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读者,

4.2.2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主要是指人才档案与人才分工,是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的真实记录,人才档案是期刊工作的历史性记录,由期刊工作者提供相关信息,如个人简历、、学术论著、学术观点、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工作量统计等。建立人才档案后,期刊领导便可根据每位工作人员的特点,分派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优势,提高期刊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4.2.3信息管理 加强体育科技期刊的信息管理,对体育科技期刊信息进行高质量的搜集、加工和整理,从而使杂乱无序的信息成为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信息情报,这就要求期刊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知识结构。既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相当程度的信息化管理能力。能够面对浩如烟海的期刊、稍纵即逝的信息,进行迅速采集和正确分析、筛选、利用,不致使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信息,由于工作人员的能力所限而被白白地浪费掉。同时体育科技期刊工作人员还要精通一两门外语,掌握信息化管理手段,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使 期刊信息化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4.2.4质量管理 近年来,随着体技术和光盘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以其信息储量大,存储内容生动、易上网等优点,成为国际出版界的热点、 目前,我国电子出版处于起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期刊出版社必须采取措施,争取早日多出版电子期刊。期刊工作者还必须创造条件,建设科技期刊的联机系统,开展网络服务,使体育科技期刊进入Internet。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步伐,为能进一步繁荣为我国体育科技期刊多作贡献。

4.2.5 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主要是指宣传服务管理与跟踪服务管理。宣传服务管理包括开展科技期刊的导读服务,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主动吸引读者产生阅读行为,并积极地影响其阅读行为,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并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定期举办文摘、导读简介、宣传索引、新刊推荐等宣传报道,并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和体育科技期刊宣传活动,如举办学术活动、开展期刊评论、设立咨询导读机构等,让读者获取最新的学科动态和体育科技信息,同时将服务活动录入数据库中,以便读者了解。

跟踪服务管理包括跟踪服务对象,深入了解课题,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期刊信息,然后对所搜集的庞杂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提炼出高质量的体育科技期刊信息,保证读者听需信息的全面性、针对性、及时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要把读者请进来,倾听他们对所提供信息的意见反馈,提高期刊信息的准确性。这样期刊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结论

进入信息时代,伴随局域网、广域网的相连,部分图书馆已实现了体育科技期刊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范围发生了前所末的的变化,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给读者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途径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原有的期刊信息服务方式已发展为电子信息化服务方式。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体育科技期刊也迎来了崭新的局面,谁的信息多、质量高,提供的服务好,谁就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作为现代的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更应该随时了际科技信息,充分认识在纸工作向在机(网络技术)工作转变的发展趋势,面对纷繁多变的信息时代,努力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加强信息加工,学会信息化管理,力争更好快地获取信息和管理信息,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科技档案管理 内在要求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176-02

1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社会正逐步向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转变。科技档案在企业或公司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经济技术的推动下,工作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逐渐突出,尤其是科技档案管理。由于管理工作复杂,工作量多,加大了管理难度,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必须引进信息化管理,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从而为公司企业管理提供依据。

2 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管理

2.1 科技档案

所谓科技档案,即是指与生产技术等相关的各种形式的资料,一般分有基建档案、农工生产技术档案、设备档案及科研医疗档案等。科技档案有其特殊性,可表现为以下几点:(1)和普通档案相比,科技档案专业性较强,主要体现在内容性质和形成领域等;(2)科技档案种类繁杂,特点显著,其多元性主要是因为生产活动的专业性造成的;(3)科技档案还具备成套性和实用性。在企业中,作为一种知识储备,科技档案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关资料和情报,提升企业的生产力,进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2 科技档案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模式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性。科技档案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点:(1)收集。对科技生产中形成的资料进行采集,将其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以便最终实现科学管理;(2)整理。对采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处理,按内容或形式特点将其分类,以便查阅;(3)鉴定。档案资料多种多样,层次有高有低,用途也不尽相同,应对其进行仔细鉴别,按照档案质量和保存价值划分保管等级,没有实际用处的,应处以销毁;(4)保管。主要是指借助一定的技术,运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保护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5)统计。通过一系列相关参数对科技档案的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对其总的状况能够实时了解,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准确的数字依据;(6)提供利用。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些科学合理的新方法,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深一步开发,以满足工作需求。

在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兴起,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科技档案管理中,也开始引进信息技术,依靠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组成一个新的平台,为科技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技术条件,为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依据,促进企业的综合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繁重,且需细心,受诸多因素影响,管理中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3.1 管理模式落后

档案管理有多种方法模式,虽然同是收集整理保管工作,但模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各有所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许多企业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新技术有所忽视,虽然也能进行管理,但效率不高,浪费时间,还容易出现失误。若采取信息化管理,能够加快查阅速度,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3.2 服务手段滞后

计算机技术已遍布社会各个角落,还在继续发展,功能也越来越齐全,有些档案管理部门疏于更新,使用的计算机较老,只能做一些基础的简单处理,对于最新的计算机以及相关设备(如扫描仪等)则缺乏购置,不能及时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分享,不利于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3 服务方式较为被动

档案管理部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服务的,但方式过于被动,和外界交流不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以及方式范围等都比较狭隘。

3.4 信息开发力度不够

过于依赖档案的统计数据,而忽略了其实际作用,在查阅档案时,往往只是记录使用的目的,没有更深的解析,以致于良好的信息反馈机会错失。在引进实例时,没有将其进行汇编并重返社会,以致于边研工作跟不上,而信息是不断变化的,边研工作无法满足要求,在信息资源开发这方面,尚有欠缺。在新的形势下,档案管理部门要想提升管理效率,必须综合考虑,从思想、组织、管理、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3.5 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在部分档案管理部门,有些管理员是兼职,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虽然很少犯大错误,但对一些细节往往处理得不够好。如图书馆档案管理室,多是由学生兼职,在管理中,由于长期借阅,或受档案室内环境影响,档案易出现损坏等现象,学生很少会因此而重视。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对实际的生产情况并不了解,再加上态度不认真,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可能会漏掉,以致于资料残缺不全。

4 针对科技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4.1 转变观念

首先应对科技档案管理加以重视,尤其是领导阶层,务必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范围内,实行岗位负责制,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档案管理部门应转变思想,保证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以免出现混乱。相关建设经费应算入年度财务预算,并考虑增加档案的保管数量,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大成本投入,购置高性能的计算机,其他设备如扫描仪、服务器等设备也应配置齐全。

4.2 创新组织机构

档案管理需有专门的档案室和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考核,还应培养其综合能力,通过培训,保证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对计算机有个深刻了解,并熟悉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并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实现手工型向技术型的转变,并进一步发展。

4.3 改变管理模式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便捷性,应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在本单位中,尽量实行宏观领导,对所属单位,主要起监督、检查作用,并予以一定的指导,防止出现档案散化管理的情况。在管理机制方面,总经理负责整个管理,总工程师分管,技术和档案部门齐抓共管,实行责任承担制,将责任真正落实。管理方式尤为重要,为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效用,应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从实体保管模式向数字化保管模式逐渐转变,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4.4 改变管理方法

合理的方法在档案管理中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在信息化科技档案管理中,首先应选择适宜的档案管理软件,不管是系统、数据库、管理模块,还是与办公自动化系数数据接口,都要达到规定标准。注意数据信息在数据库中的录入,做好目录检索,方便以后的查询维护工作,通过查找目录及扫描等方式,实现科技档案案卷、文件目录检索和全文查询,逐步完成信息化建设。

4.5 改变服务方式

手工式的管理方式显得比较被动,为实现主动服务,需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互联网技术可以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同时开通在线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工作效率提升,使科技档案的保密性得到良好的保障,并可以随时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主动服务。

4.6 做好档案保护工作

虽然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够实现档案数字化,在线查阅,但有些档案以纸张或其他实体形式保管为佳。而纸张一旦受潮或其他原因影响,再加上频繁的借阅,容易出现破损,借阅者需小心谨慎,禁止乱涂乱画。如有破损,管理人员应尽量修复,并随时保证档案室的环境适合档案资料的保管。

5 结束语

科技档案对企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管理,可以进一步挖掘档案的价值,掌握其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方式也应改进,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应引进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及互联网技术,逐渐实现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 闫宝霞.浅谈信息时代科技档案管理工作[J].黑河学刊,2013,28(2):182-184.

[2] 王丽娟.浅谈企业科技档案管理[J].民营科技,2012,30(12):231-234.

[3] 徐越.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2,26(10):170-172.

[4] 曾芳.刍议信息化在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档案时空,2013,18(2):217-219.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第6篇

[关键词]科技档案;实体管理;信息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G270.7;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0 引 言

通常,由于企业在进行科学技术研究时,会自觉地将一些重要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进行归档处理,这些资料包括了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图表、声像和文字等相关数据。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企业的发展极为关键,是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且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也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科技档案作为科学技术资料的载体,如果通过科学的管理,就能够进一步挖掘这些档案的重要作用,将之前的智慧结晶进一步创新,从而让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科技成果。所以企业一定要重视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为档案的作用发挥提供重要的管理基础。

1 科技档案实体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1.1 科技档案实体管理的概念

将科学技术的实体档案进行管理和利用被称作这种档案的实体管理。其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到档案的采集、整理、鉴定、保存、统计以及利用等,其中采集环节就是对能够产生科技档案的相关部门,通常是企业的研发部门,在研发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数据进行收集。然后将其集中到专业的科技档案管理部门,从而为后续的管理奠定重要的数据基础。整理资料并及时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处理。

1.2 科技档案实体管理的主要作用

在现代企业中,想要提升技术能力和发展技术,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科技档案实体管理可为企业的技术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数据支持,同时也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凭据,是企业进行科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企业应该成立相关的部门,也就是成立档案室来进行管理。通过科技档案实体管理,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能够发挥这些档案信息的重要作用。

1.3 科技档案实体管理与现代化档案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研发团队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果就是这些科技档案,这些文件资料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而且若是得到充分的利用将产生更多的价值。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技术,能够通过信息管理模式,将图纸、多媒体资料以及文字等相关电子档案进行统一的存储。这对今后的科技研究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管理依据。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企业而言,加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都极为重要,而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能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数据的分享和利用,所以将实体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进行融合极为重要。

2 企业科技档案实体管理与现代化档案信息技术融合

2.1 科技档案实体管理需与现代化档案信息技术和谐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科研的目的就是要研发出相应的成果,并让这些成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产生价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推力。在科研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重要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是以多种形式存在,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些科技结晶的重要作用。科技档案是对研发过程的全面反映,且又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项目,而是诸多项目之间的综合反映,所以科技档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此外,科技档案是由企业的科技实践而生成的,这些档案资料能为企业的研发提供重要的数据,进而推动科研的发展。所以从这点来看,企业的科技档案已经成为其科技研究的重要条件。在这个背景下,科技档案管理与科技研发工作紧密关联,两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就需要两者实现和谐发展。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通过科学地引入信息管理技术,促使科技档案管理水平提升,进而保障这些档案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企业的科研奠定基础。

2.2 科技档案实体管理与现代化档案信息技术融合要加强过程控制

企业科技档案覆盖企业科技研发工作的全部过程,企业在科研的诸多阶段都会产生对应的科技档案,这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对全过程的科研数据的顺利采集,并纳入科技档案体系中,就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管控。企业的科研工作往往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不同的阶段对应相关阶段的科技档案。在管理这些档案时,可采用分段的实体管理模式,对不同阶段所产生的相关材料和数据文件进行种类分析,并就这些文件资料的流向进行准确掌控,从而有助于分析这些档案并由此总结出相关规律,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企业档案的采集、整理要和企业科技工作的开展进度进行密切融合,实体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明确企业科技项目计划,然后结合这些计划与相关实体管理部门进行有效配合,并完成相关的阶段性检查,这样就能够对科技档案的形成以及科研的进度进行准确地了解。如果发现存在合格的科技项目档案资料,就可以开展预验收工作。如果档案材料不符合需求,就需提出相关的整改要求,确保归档的档案资料和具体地的科研工作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完成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控。在科研工作中,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而且上下联系紧密,上个环节是下个环节工作的基础,同时也制约下个环节工作开展。事实上企业在科研过程中所形成的归档材料也具有这种关系,每个阶段的档案材料具有显著的上下层级关系,不可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否则就会对科研资料的完整性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这些档案资料的科学运用。另外还需完整收集和归档,构建完整的控制体系,确保这些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2.3 科技档案实体管理与现代化档案信息技术融合必须要实现三个同步

要想提升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就需要让科技和档案两者之间具有同步性,也就是说,需要通过构建三个同步机制来确保两者的有效同步,具体同步模式如下。

第一,企业开展的科研项目必须要与相关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要求同步。因为科技档案的时效性相对较强,需要将归档的范围加以明确界定,将具体职责落实到位,而且还需要对档案的移交时间给予限制,确保档案归档和立项之间形成同步。

第二,使科技项目研发进度的检查和文件材料形成的检查同步,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要重点关注企业的专利申请、实验报告以及材料计算和原始记录,而且对重要的技术文件、图纸和工艺文件进行及时采集,确保这些资料的准确和完整。

第三,当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和验收时,需要将这个档案资料进行验收和鉴定,使这两者之间形成同步性,即对那些已经成功研制的项目,进行及时整理,并按照规定进行验收和鉴定,只有符合要求的档案资料才能进行归档,否则需要对其进行整改,合格之后才能够归档。

3 结 语

对于企业的科研以及档案的实体管理而言,为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就需要对科研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情况进行明确,然后制定与之配套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此外还需要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推动科技档案的实体管理和档案的信息技术融合,使科技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卢宇芳.对档案从实体管理、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探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5(10).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第7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7-0129-03

一、国内外科技创新形势分析

(一)国外科技创新形势分析

1.科技引领转型已成为发展总趋势。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各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创新才能实现转型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制订创新战略和政策。有潜力带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沿技术受到高度重视。美国力图在新能源、生命科学、物联网等领域取得突破[1]。

2.科技发展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转向需求主导创新。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期,知识经济、创新经济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3.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动向。服务性投资、服务性外包已经在国际贸易合作中成为新热点[2],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

4.各国开始关注企业家在创新经济中的作用。1995年《欧盟创新绿皮书》开始,人们将目光重新聚焦到一个被增长理论长期忽略的关键变量――企业家身上,开始重点关注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3]。

(二)国内科技创新形势分析

1.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这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包括增速变化、结构升级、动力转变。对于企业而言,要从经济增长“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上寻找新出路[4]。具体说来,必须逐步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

2.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区域统筹发展。国家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创新中心,打造新的区域发展增长极,这是新时期我国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各省市在国家区域发展布局规划指导下,加快推动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和上海在分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2013、2014年先后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江苏“138行动”实施科技创新;广东实施提升珠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双提升”战略[5]。

3.发展模式转型进入关键期,创新驱动效果开始显现。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研究国家竞争优势基础上,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其经济发展历程中大致都经历了从要素驱动开始,最终归为财富驱动的经济发展过程,不同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增长速度也各不相同。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自主创新引致的技术持续更新保持着生产的高效率,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如何从资本驱动顺利来转入创新驱动阶段、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仅是区域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甚至全世界面临的艰难任务。

“微笑曲线”理论指出,研发和流通环节附加值高、制造加工环节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取决于附加值的高低,农业可以带来高附加值,新兴产业也可能低附加值[6]。根据这一理论,产业发展不仅是从旧的产业部类发展到新的产业部类,更为本质的是从低附加值区段发展到高附加值区段。产业高端化的新趋势,要求区域不仅要培育发展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要推动现有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原则、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1.工作原则: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内外结合、持续提升。

2.基本思路:以项目管理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体系联动为抓手,以提高运营质量为目的。

3.总体目标: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从治理结构、组织构架、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薪酬体系、绩效考核等方面,构建“规范统一、简捷高效、易于考核”的管理体系。

(二)推进计划安排

企业目前的信息化工作是对原有信息化制度的完善和补充,推进计划如下:第一年为信息化管理年启动、信息制定、、宣贯阶段;第二年为全面实施、测评阶段;第三年为改进、提升阶段。依据股份公司《子企业总部组织结构信息化实施指南》,以年度全面预算编制为例,表格化的管理信息如下:

序号 关键活动 管理要求 时间要求 主责

部门 相关

部门 工作

文件

1 下发预算编制通知 根据股份公司要求,向企业各责任部门及所属各单位下发通知。 X月X日前 企业财务部 资金部、市场部、成本部等业务归口部门、企业所属单位 《关于编制XX年度全面预算的通知》

2 编制年度预算草案 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本单位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详细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确保资金安全。 X月X日前 企业所属单位财务部 资金部、市场部、成本部等业务归口部门 模板:XXXX 《预算分析模板》

3 上报预算草案 将经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的年度预算草案(2份)报企业财务部 X月X日前 企业所属单位财务部上报,企业财务部汇总 《年度预算主要指标上报格式表》

4 审核汇总 对企业所属各单位年度预算草案进行审核、汇总,编制企业全年度预算草案,预算委员会审议,董事会审批 X月X日前 企业财务部 资金部、市场部、成本部等业务归口部门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部署:第一步,信息化文件封闭讨论。对管理实施手册第一稿进行通稿和内部评审。根据各管理层级部门设置及职能设置,实现管理横向贯通,减少部门壁垒,以提高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修改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库”[7]。要求各业务系统分管领导及企业信息化主管领导参加;第二步,根据封闭讨论的成效,各管理实施手册第二轮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第三步,信息化小组对送审稿进行整理、完善;第四步,“企业管理实施手册”最终评审,再次完善。第五步,正式试行,开展信息化实施宣贯培训。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思路――以物流信息系统构成为例

要实现对物流系统的主动控制,需要大量的信息,如货物的供应数量、供应价格、需求数量、需求价格以及库存数量、品种、质量、规格等。任何信息的遗漏和错误都将直接影响到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从而最终影响到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数据模型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有结构的,这种结构反映出概念世界与计算机世界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它不仅管理数据的值,而且要按照模型,管理数据间的联系。

1.数据分类。根据DIN44300第二节,物流系统的数据可根据下列原则分类:

①按数据类型,分为数字型、字符型、日期型及其他数据类型;

②按表现形态,分为语言型、图像型和书写型;

③按格式,分为表格型和非表格型;

④按数据加工流程,分为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⑤按应用,分为核心数据、衍生数据、文件、库存数据、运输数据和备忘数据。

2.数据组织。由于同一数据可应用于不同的计算机程序,因此,数据的组织可以按应用程序进行组织,也可按数据库进行组织。如果将数据看作与程序无关,通过数据库组织数据,使数据不再面向应用,而是面向系统,则可实现数据的共享,使数据冗余度明显减少。通过数据库管理程序可保证数据和程序之间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数据总体逻辑结构改变时,应用程序不需要修改。用户只需关心自己的局部逻辑结构,而不必关心数据在系统内的表示与存储。

3.数据的概念模型。数据库的构建一般可以分为三步,首先要求在一个抽象层面上,建立与数据库类型无关的概念模型;第二步将所得的概念模型改造成与数据库系统所要求的数据模型;第三步将所得的数据模型按数据描述语言写成数据库所要求的格式。E-R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根据这种方法,描述某一对象如库存的商品,首先要将其抽象成一个实体,该实体可通过商品的属性和编码,如商品规格、单价和序号进行描述。将同型的实体集合,就得到实体集,如库存的所有商品就是一个实体集。

(二)核心数据

信息是一种经过选择、分析和综合后的数据。物流的数据按领域可分为订单数据和商品数据、物流单元数据、位置数据和绩效成本数据。为实现物流系统的实时控制和提高信息系流的运行速度,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有必要分清核心数据和衍生数据,减少数据采集和数据输入的工作量。正确和完整的核心数据应能支持下列功能:各种绩效的操作成本;订单履行的物流成本;货物和货物单元的价格。此外,这些数据还是进行如下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载运工具优化;为优化物流单元,制定包装和灌装战略;采购、供货和运输节点的确定;所需运输工具的计算;配送的工作量和人力计算;赔偿的计算;仓库、配送中心货位分配;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优化。

1.订单数据和商品数据。订单中的物流数据有如下几项,用这些数据沟通各种物流环节的需求分析,启动物流链中从制造商或仓库到顾客的物流流程。地址:供货商和顾客的地址;商品数据:要求供货或生产的内容;交货数量:要求供货或生产的数量;期限要求:提货日期、交货日期或寄出日期。其中商品数据有如下几项。商品代码:EAN条码或内部代码;商品来源:供货点的地址和名称;商品名称:名称或其他标志;采购单元:集合状态、材料的类别、危险等级、防火等级;商品单元:松散货物的尺寸,m、m2、m3、L、kg、t等。包装货物的集合状态用如下数据表示。供货单元:供货时货物装卸的集装单元、装卸辅助工具、内容、尺寸、质量。包装和装填的要求用如下数据表示。说明:为商品贸易、仓储、运输和其他物流流程提供的规定;采购来源:供货商品名称和供货点地址;采购时间:首次采购时间、再采购时间;价值:购买或生产价;售出或清算价。

2.位置数据。位置数据仅包含能产出物流绩效的数据。地址:交货或供货地点;供货环节:供货路径和供货形式;物流状态:不同供货节点的价格;时限:供货时间和寄发时间、取货时间、物流企业的响应周期。

物流企业的数据也属于位置数据。货物进口:进口号、面积、缓冲能力和进口控制;仓库:仓库类型、仓储能力和现有仓库的极限能力;配送:类型、能力和配送的极限能力;货物出口:出口号、面积、缓冲能力和出口控制;物流单元:销售点内部使用的物流单元和运载工具。对于企业的销售点如分公司、商店和市场等的位置数据如下。货物进口:进口号、面积、缓冲能力和进口控制;自有仓库:仓库类型、仓储能力和安全库存水平;销售点:类型和能力;物流单元:销售点内部使用的物流单元和运载工具;时间规定:相应周期。

3.物流单元数据。物流系统中,货物以物流单元的形式通过各物流环节,系统中的物流与信息流的合一,一般是通过对物流单元编码,然后制作标签(一维条码、二维码和射频标签)并将其粘贴到单元上,使其随单元一起运动而实现的。因此,有关物流单元的数据十分重要。物流单元的记录分为如下几个包装单元。基本物流单元:商品单元、包装单元;物流单元集合:销售单元、消费单元或废弃单元、购买单元或补货单元、中间单元和仓储单元、贸易单元和提取单元、包装单元和发送单元、货运单元、装卸单元和运输单元;包装材料:瓶、袋、罐、盘、包装箱和包裹;装卸辅助工具:抽屉、容器、箱子和托盘;运输工具:平板车、卡车、列车、货船、驳船、飞机;运输辅助工具:集装箱、车皮等。与物流单元有关的核心数据与记录如下。ID代码:物流条码;途经地点:地点和物流环节;形状: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形体等;规定:货物接收地点和物流流程说明;外形尺寸:物流单元的长、宽、高、直径和体积;质量:最大质量、最小质量、平均质量;容积:内部尺寸、有效负荷、最大填充单元;约束:堆垛系数、堆垛方向和承载能力、充填能力;编码:编码的类型和大小、编码内容、编码喷涂位置。

4.绩效成本数据。物流成本是所有的绩效成本的组合,是用来计算商品价格和订单履行成本,以及优化补货量所必需的数据。因为有关内容牵涉到成本组合的结构和起源,有关内容可参看其他资料[8]。

(三)决策支持系统的选择

迅速发展的物流模型和分析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物流分析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促进了决策支持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使用。下面的讨论对确认、评价和选择DSS的技术及软件提供了指导性的方针。理想的评价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定义功能要求、定义相对重要性、确认方案、方案分级及选择软件包[9]。

1.定义功能要求。定义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需要各职能部门的经理、系统分析员和有经验的用户共同参与。这些功能要求可通过表1所示的DSS特征进行定义。

表1 DSS特征

功能要求

数据进入:能购从包括Lotus和Excel中接收数据码

数据控制:便利的数据操作,包括输入,更新,查询,删除和统计等

范 围:考虑相关的物流成本,包括仓储、运输、配送等的运作等

寻找算法:有最优化的模型相关算法

报 告:完善,多样化的报告形式

技术要求

运作要求:考虑与现有硬件、软件及软硬件的发展相匹配

设计质量:考虑与总体软件设计并使软件修改方便,要求用成熟的信息的规划方法

文 件:包括各类技术文件,使软件修改与安装工作方便

技术复杂性:要考虑与各类软件的兼容性和升级换代的要求

供应商特征

供应商的稳定性:选择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

对供应商的了解:通过与其他供应商的对话,了解行业动态

供应商信誉:考查供应商对顾客和产品的态度,选择有完善服务体系的、站在技术前沿的商家合作

2.定义相对重要性。组织物流经理和系统分析员进行共同讨论,对每项功能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用“3”表示绝对重要,“1”表示不是十分重要。

3.确认方案。通过对供应商和软件的广泛考察,确定所需要的软件包。一旦确定了供应商,就要求他们提供详细的信息,以便对方案再考虑。

4.方案分级。对所有方案的软件包进行分级,按每项要求审视每个方案。从“1”到“3”度量分级,“1”表示软件不支持该功能,“3”表示可按要求精确完成。

5.选择软件包。与供应商谈判,重点考察不能定量评估的软件包特征,包括软件语言、历史情况记录、软件兼容性等。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西蒙与舒斯特国际出版公司,1997.

[2] 吴轩洪,陈萨.网际时代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有效性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 2013 (8).

[3] Jarrow R Default parameter estimation using market pric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alysis, 2012(5).

[4] Janosi T, Jarrow R., Yildirim Y.Estimating expected losses and liquidity discounted implicit in debt prices(Working paper)[M]. United States:Cornell University, 2011.

[5] Hull J.C.White A Valuing credit default swaps I:No counterparty default risk[J]. Journal of Derivatives,2012(l).

[6] Philipp J, Schnbucher A.note survival measures and the pricing of option on credit default swaps[J]. Joural of finance, 2013(5).

[7] Hull J. C.White A.The valuation of credit default swap options [J].Journal of Derivatives,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