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会调查的题材(合集7篇)

时间:2023-05-29 16:11:12
社会调查的题材

社会调查的题材第1篇

社会调查报告结构一般有四个部分:题目、前言、正文、结语,有的还有附录。

(一)题目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可分为两类:

1.单行标题。只有一个正题,直接写明调查的事项、对象、范围。如《关于成都市国有企业科技人员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双行标题。正题下加一个副题,正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副题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如《感情越拉越近——对江苏省“三下乡”活动的调查》。

(二)前言

社会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包括三点内容:调查研究的缘由和目的——调查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调查对象、范围,调查的经过——时间、地点、过程及调查方法。

(三)正文

正文是社会调查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叙述。真实准确地列举调查所得的确凿事实、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二是进行分析论证。对资料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把它上升到理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证实一种观点,或推翻一种观点。这部分的写作既要防止单纯罗列材料,也要防止过多的议论和说理。

社会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常见的结构方式有三种:

1,纵式结构。即根据事物发展的始末顺序或脉络,材料的内部逻辑关系叙述事实,由事人理,分析研究,最后推导出结论。这种结构各部分之间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将会眉目不清,条理紊乱。

2.横式结构。即根据材料的性质,将其概括为若干平列的几个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和阐述,从不同方面集中揭示其主题。

3.对比式结构。这是一种特殊的横向结构。适合于先进与后进,正确与错误的两件事物相互比较,明确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4.纵横交叉式结构。就是将纵横两种结构结合起来使用。以纵为主或以横为主,纵横交错,以便灵活透彻地说明问题。

(四)结语

社会调查报告的结语,这部分可长可短可无,其内容有时是总括全文,深化主题;有时是交代社会调查报告中未能解决而又须引起注意的问题;有时提出继续调查的希望和建议。总之,应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五)附录

有的社会调查报告还有附录部分。内容包括:部分原始资料、少数典型个案资料、调查统计图表的诠释和说明,正文中有关材料的出处,参考文献,旁证材料,以及其他必须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要想写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社会调查报告,必须进行深人细致的社会调查。而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其次要努力深入到基层,扎扎实实地把社会调查工作做好。再次就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二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学。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检查鉴别。首先检查社会调查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

2.制作图表、数表。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读者理解社会调查报告内容。

社会调查的题材第2篇

要想写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社会调查报告,必须进行深人细致的社会调查。而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其次要努力深入到基层,扎扎实实地把社会调查工作做好。再次就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二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学。(注释:参见1983年1月5日某报有关专文,提出了政策调查的“十个要点”。)

二、社会调查报告的材料整理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检查鉴别。首先检查社会调查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

2.制作图表、数表。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读者理解社会调查报告内容。

3.分类分组。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类的标准,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质分为记录资料、文献资料、问卷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等。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年龄、性别分类,或按职业分类等。也可分为背景材料,统计材料,典型(人或事例)材料等。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分析,应该说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是能否将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化为研究成果的关键所在。所谓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审查、剖析调查材料中包含的被研究对象的状况、特点、社会背景、基本结构、本质属性与成因、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机制和结论的过程。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基本的类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对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一)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比较分析法

做社会调查报告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弄清事物的异同,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集为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差异将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依此类推,事物就被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明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社会调查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贪腐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

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社区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区人口集体与特定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社区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及发展变化的方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二)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速度等方面数量关系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变量计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数量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从事物数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调查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已越来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调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标志。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1.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统计分析法

即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社会调查报告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关系,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个部分。

①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曲线,测绘现象的集中趋势的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例如:我们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户居民年收人划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以上,17000~2019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计算每一个等级中有多少户居民,这就是事件次数分布统计。计算各等级居民在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统计。计算全体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对这个数列的集中趋势的统计。计算全体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钱,就是离散趋势的统计。

②统计推论,则是指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全体进行推论。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区间估计,统计假设检验。

2.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社会测量法

社会调查报告的社会测量法即通过测量和评定某一社会群体或团体中社会关系或社会意向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分社会关系测量和社会意向测量两种具体方法。社会关系测量法较为常用,是指将所研究的某一社会团体内部成员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状态数量化,从而分析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可分五个步骤。

其一,确定选择标准,有六种类型:①工作标准,以测量工作团体内部的关系;②娱乐标准,以测量娱乐群体内部的关系;③社交标准,以测量社交群体内部的关系;④生活标准,以测量生活团体内部的关系;⑤学习标准.以测量学习团体内部的关系;⑥服从标准,以测量被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其二,选择指示项。一个标准,可以拟出多个指示项。如服从标准可拟出:你认为本单位谁当领导最合适?谁威信最高?你最不服谁的领导?等等。

其三,制作测试答卷。给出选择标准;限定选择数目;交代测试目的、选择范围(团体之内),说明对测量结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试卷。当面填写,当场收回。

其五,对试卷进行整理分析。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1.运用典型材料说明观点。典型材料是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显示着事物和现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2.运用综合材料说明观点。将一组有可比性的材料进行对比(今昔、成败、好坏、新旧、内外、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能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增加说服力。

3.用精确的统计数据说明观点。统计数据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强社会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

三、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结构一般有四个部分:题目、前言、正文、结语,有的还有附录。

(一)社会调查报告——题目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可分为两类:

1.单行标题。只有一个正题,直接写明调查的事项、对象、范围。如《关于成都市国有企业科技人员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双行标题。正题下加一个副题,正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副题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如《感情越拉越近——对江苏省“三下乡”活动的调查》。

(二)社会调查报告——前言

社会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包括三点内容:调查研究的缘由和目的——调查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调查对象、范围,调查的经过——时间、地点、过程及调查方法。

(三)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正文是社会调查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叙述。真实准确地列举调查所得的确凿事实、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二是进行分析论证。对资料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把它上升到理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证实一种观点,或推翻一种观点。这部分的写作既要防止单纯罗列材料,也要防止过多的议论和说理。

社会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常见的结构方式有三种:

1,纵式结构。即根据事物发展的始末顺序或脉络,材料的内部逻辑关系叙述事实,由事人理,分析研究,最后推导出结论。这种结构各部分之间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将会眉目不清,条理紊乱。

2.横式结构。即根据材料的性质,将其概括为若干平列的几个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和阐述,从不同方面集中揭示其主题。

3.对比式结构。这是一种特殊的横向结构。适合于先进与后进,正确与错误的两件事物相互比较,明确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4.纵横交叉式结构。就是将纵横两种结构结合起来使用。以纵为主或以横为主,纵横交错,以便灵活透彻地说明问题。

(四)社会调查报告——结语

社会调查报告的结语,这部分可长可短可无,其内容有时是总括全文,深化主题;有时是交代社会调查报告中未能解决而又须引起注意的问题;有时提出继续调查的希望和建议。总之,应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社会调查的题材第3篇

【关键词】调查性报道 非揭露性调查报道 本土特色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常见的报道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新闻界早期的“扒粪运动”。一般来说,调查性报道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揭丑,美国学者大卫・安德生和皮特・本杰明早在1975年就提出:调查性报道就是“报道那些被掩盖的信息……是一种对国家官员行为的调查,调查对象也包括腐化的政治家、政治组织、公司企业、慈善机构和外交机构以及经济领域中的欺骗活动。”在西方学者的定义中,调查性报道侧重在于“揭丑”,以揭露性题材的报道比较多,这一点与西方的社会体制是密切相关的。我国的调查性报道在发展的同时,也慢慢被赋予了本土特色。其中之一,调查性报道的题材拓宽了,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性报道有了发展。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具有调研和研究性质的报道,主要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研究和调查。对于非揭露性题材调查报道在我国兴起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社会环境变化,复杂纷繁的社会环境是非揭露性题材调查性报道兴起的内容来源。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社会阶层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到不断有新的群体的涌现,例如农民工群体,海归族等等。伴随着这种变化,社会中新的现象,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如留守儿童问题等,这都需要媒体通过报道来向大众阐述和解释这这些现象和问题。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性报道应运而生,它让人们看到并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了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像《新闻调查》在开播之初,其节目基本上是针对一些正面或中性题材来做深度报道的,其开篇之作《宏志班》就是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报道。

其次我国媒介的性质决定了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报道的地位。我国的媒体是公有制,媒体是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揭露性调查报道的发展空间并不是很大,各种各样的因素限制了其的发展。同时对受众的引导还是新闻媒体的主要责任,这就不需要像西方媒体那样为了赚取受众的眼球,不断“揭丑”以获得惊奇或吸引人的新闻内容。

最后受众的需要是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报道兴起的内在动力。这一类型的调查报道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从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比如医疗、住房等到环境问题或是到被人忽视的弱势群体等等。在这些报道中,受众不仅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还能对这些信息有着较为细致的了解,可以更加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情况与变化,以便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说大众对非揭露性调查报道的需求也是这类报道蓬勃发展的动力之一。

虽然这一类报道扩大了选题范围,同时也能反映社会的痼疾,但在报道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1、如何把握好报道选题,做到反映的真实性。非揭露性调查报道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记者的选材上。有时候记者所反映的现象只是个例,在社会上并没有形成较大影响。对于这种现象进行大肆报道就会使大众产生误解,报道也会失去真实性。2003年某报发表了《女大学生现象调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人在网络上对该文进行了连篇累牍的“炮轰”,有的甚至直接称其为“假新闻”。这种报道本意是做“现象调查”,对整个“面”上情况的调查,但这篇报道的主题“清纯女孩已3年”却只是其中的一个“点”,是一个个案。这仅仅是一个真实的“个案”而已,它并不能证明作者想要揭示的“普遍现象”也是真实的。这种失真报道出现得比较多,这跟记者在选题时没有认清环境有关。

2、在表达中如何吸引受众,是否该加入故事因素。相对于非揭露性报道,揭露性报道在报道内容上有吸引读者的优势。它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可读性比较强,但是非揭露性题材常缺少这种优势,这就需要在表达方式与手段上下功夫,以吸引读者。不少学者都提出将故事因素加入新闻报道中,在西方新闻界会把头条新闻称作“top story”而不是“top news”。一些新闻记者和主持人也都把如何生动地为观众讲述吸引人的新闻故事看作是自己工作的主要容并以此为荣。唐・休伊特曾经说:“《60分钟》成功的公式是简单的,那就是:给我讲一个故事,就这么容易。”在我国,调查性电视新闻栏目《新闻调查》借鉴了国外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手法,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加入故事因素有多种方式,比如设置悬念。这在电视调查报道中比较常见。《新闻调查》节目中常有插入并以提问为主的间隔,开始提出问题然后在节目中进行回答,意在制造悬念。虽然这种故事化的方式能激发受众继续关注的兴趣,加入故事因素固然让报道更生动,但是也要适度,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不能为了新闻生动有趣,而添油加醋,加入不真实的情节,使新闻丧失了真实性。

3、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报道如何利用网络。最近十年,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网络作为新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和报纸也越来越重视与网络的合作。在这种背景下,要发展调查性报道必需利用网络,网络对揭露性报道追踪线索或是调查渠道方面有很大帮助。对于非揭露性报道来说,首先,网络提供了一个方便交流的平台。非揭露性报道更侧重报道社会生活现象以及社会生活问题。只有与受众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才能有好的选题。

最近几年出现了不少非揭露性题材的优秀作品例如钱钢的《唐山大地震》,影响广泛如《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其刊登的调查性报道广受读者关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非揭露性题材如《新闻调查》曾获得国际大奖的《大官村里选村官》、《第二次生命》;还有《朋友丢失的背后》、《一村二主》、《死亡可以请求吗》、《婚礼后的诉讼》等都是中性或正面题材的代表作。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非揭露性报道在我国的发展,但我们应该更注重非揭露性调查性报道的真实性,以及如何引发受众的思考。

社会调查的题材第4篇

1.确定主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顎?

2.取舍材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3.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社会调查的题材第5篇

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所有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1. 标题:观点式标题,

2. 前言:作为调查报告的开端,简要说明社会实践的参加者、实践的主题、时间、地点,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3. 正文:为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包括活动情况、经验体会、理性思考、存在问题等内容。

4. 结语:可以写出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或建议。

5. 落款:署名和报告时间。写上团队名称,报告完成的时间。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撰写必须是经过实地考查,实事采集,实事

求是的分析研究,撰写出有实际内容、理论水平和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1.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材料的获取

(1)必须亲自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调查报告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

(2)在调查报告中,应提供材料的来源,反映材料获取的过程。

2.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须注明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主题,以及调查的主要方法;

(2)须将调查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依据事实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合符逻辑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3. 须针对调查得到的事实,提出具有见地的看法或有价值的建议,以期对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发挥社会调查报告应有的社会价值,

4.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字数在3000-5000字左右。(团队5000,个人3000)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格式要求

1. 内容

必须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四个部分;如有引用他人文章的还要加注参考文献,具体顺序如下:

(1)标题

社会调查的题材第6篇

[论文摘要]社会调查是政治课中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鼓励学生深入调查,引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社会调查旨在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运用社会调查的方式,把访问材料引进课堂来激活课堂教学,使政治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一、依据教材内容和地方特色,确定课题

学期开始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在熟悉本学期初中政治课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能引起学生普遍关注,同时学生又乐于去探究的社会问题和热点,确定若干个教学专题,依此作为切入口,把教材的每一个章节的具体知识点设计到课题中,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借题发挥”。

二、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调查,尽显个性魅力

教师在调查前期。应指导学生如何展开调查。如帮助学生确定好课题: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依据调查内容,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最后总结调查结果。随后,一切活动过程应让学生自己去实施,提供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时机。由于初中生天生好表现自己,因此,他们会很积极地选出自己的课题小组负责人,并且还会根据每个人的优势和能力,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事实证明,教师对每个小组初步调查成果优劣的暗示,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调整调查计划,自觉地与指导教师、调查对象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合作。这样,不仅使课题调查能顺利地进行,而且,也让学生尽显个性魅力,使各自的调查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

社会调查的题材第7篇

社会调查旨在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运用社会调查的方式,把访问材料引进课堂来激活课堂教学,使政治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一、依据教材内容和地方特色,确定课题

学期开始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在熟悉本学期初中政治课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能引起学生普遍关注,同时学生又乐于去探究的社会问题和热点,确定若干个教学专题,依此作为切入口,把教材的每一个章节的具体知识点设计到课题中,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借题发挥”。

二、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调查,尽显个性魅力

教师在调查前期。应指导学生如何展开调查。如帮助学生确定好课题: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依据调查内容,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最后总结调查结果。随后,一切活动过程应让学生自己去实施,提供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时机。由于初中生天生好表现自己,因此,他们会很积极地选出自己的课题小组负责人,并且还会根据每个人的优势和能力,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事实证明,教师对每个小组初步调查成果优劣的暗示,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调整调查计划,自觉地与指导教师、调查对象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合作。这样,不仅使课题调查能顺利地进行,而且,也让学生尽显个性魅力,使各自的调查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