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血压的防治(合集7篇)

时间:2023-05-17 16:11:20
高血压的防治

高血压的防治第1篇

关键词 高原 高血压 防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022

高原高血压在是一种常见病,特别是近年随着高原经济的发展,游客日益增多及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此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严重威胁着游客的生命安全。

高原性高血压症是指进入高原后,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并持续存在可伴有一定临床症状,返回平原后血压恢复至原来为水平,且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血压状态。这是由于高原低氧所引发的高原常见病的一种类型,可同其他高原病并存,也可单独存在。与原发性高血压和其他继发性高血压不同,它主要发生于移居人群。

其主要机理是:进入高原后,机体对低氧产生急性应激反应,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血中可以促使血压增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儿茶酚胺类增多,心排血量增加,周围小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这样就加强了血液对组织的灌注,有一定的适应作用。以后随着其他器官或细胞水平适应的建立,经数周至数月,血压逐步恢复正常。但少数人由于中枢神经对低氧的调节功能紊乱,交感活动依然维持在高水平,全身细小动脉痉挛,肾脏缺血分泌肾素,进一步使小动脉收缩而形成恶性循环。

高原高血压的特点

高原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有以下不同点:①高血压患者多为普通体型。青年人患者较多,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则40岁以后多见。②高原高血压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除头痛、失眠等症状多见外,其恶心、呕吐、浮肿、气促、心悸等高原病症状较原发性高原病为多。③高原高血压症患者体征上常有心脏轻度增大,心前区可闻及轻度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音亢进或分裂,心率多较快,发绀等,这些改变与血压高低、高血压时间持续长短无关。④高原高血压主要表现舒张压升高。⑤高原高血压症患者多属轻度高血压,合并心脑肾损害者少见而轻微,治疗效果好,而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多严重,降压效果不佳,且到中晚期,不同程度合并有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⑥高原高血压症患者眼底改变少见,与血压高低无平行关系。⑦高原高血压症患者的心电图及X线检查同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相比,有自己的特点。⑧经过长期观察,高原高血压症一般预后良好,转回平原1~60天内,多数人血压恢复正常,各种临床症状亦随之消失。⑨本病应与原发性高血压鉴别,在高原地区鉴别二者不易,但患者一旦转至低地,不需特殊处理,血压可于数日或一两月内逐渐降至正常,重返高原后血压又升高,此为诊断高血压的有力佐证。

预后及预防

高原高血压症的治疗原则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后者一旦确诊,必须坚持终身治疗,不能间断降压药物,而高原高血压首先是调整中枢神经;促进人体低氧适应,注意劳逸结合,加强精神心理卫生的“自我保健”,血压多可自然下降。

⑴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原性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并对高原高血压应向患者进行高原卫生教育,以消除精神过度紧张,积极配合治疗。早期轻症患者,注意适当休息,防寒保暖,避免烟酒,低盐饮食,配用一些镇静剂,血压多可下降。其主要措施如下:①减轻体重:建议体质指数(BMI,kg/m2)应控制在24kg/m2以下;②采用合理膳食:根据我国情况对改善膳食结构预防高原性高血压提出以下建议:a减少钠盐WHO建议每人每日食量不超过6g;b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蛋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c补充钾和钙,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d多吃蔬菜和水果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e限制饮酒,饮酒和血压水平以及高原性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相关,提倡高原性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因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建议男性如饮酒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g,女性则应少于10~15g。③增加体力活动,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可根据运动者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种类以及气候条件等而定。

⑵药物治疗,高原高血压还有一个特点,血压不是一条线持续增高,这就决定了应用降压剂的原则,只有对血压增高较显著者,始应给予降压药治疗,首先用利尿剂(氯噻嗪等)及β阻滞剂(美多心安、倍他洛尔)等基础降压药,疗效不显著可再用缓和的复方制剂如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等。只有以上疗效不显的重症高血压才考虑应用钙桔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另外,中药罗布麻等也有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如对高原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时必须慎重,这主要是由于高原地区机体的血管收缩,血液黏滞度较平原为高,过多地使用利尿剂易发生栓塞。

参考文献

1 李素芝,高钰琪.高原疾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高血压的防治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防治进展;综述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08-02

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可伴有血管、心脏、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或者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但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低于50%,40%和10%。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等原因,近几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因此,探索高血压的防治及管理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已有大量关于防治高血压的研究,如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宜技术在防治高血压上的应用,以及社区综合管理防治高血压等,现将近十年来防治高血压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

西药[1]和中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各有所长。西药的降压作用较强,能有效控制血压,对某些器官损害有逆转作用,尤其对高血压病危急症作用较为迅速;但其副作用相对也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等,且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但西药在改善症状的效果方面不如中药,尤其是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症状改善作用不如中药更为明显。中药降压改善症状效果明显,特别是对眩晕、头痛等症状的改善较为显著;且降压作用温和,稳定血压作用良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合并西药进行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波动;与西药合用能减少副作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

宋震[2]研究发现以怀石熄风胶囊配合依那普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较之单纯依那普利治疗疗效显著,且有降低血脂、减少并发症的作用。耿新新等[3]发现牛黄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较单独西药治疗,在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两方面都具有显著疗效。姚红等[4]认为中西医药降压各具优势,如在治疗高血过程压中,中医选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再者以中医独特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理论为指导原则,更增加了改善和消除临床症状的优势,并且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西医的优势在于选用有效的降压药物来防治高血压及降低靶器官的损害,不但降压,而且可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若能将中西医双方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必将取得满意的疗效。

2适宜技术在防治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非药物疗法被认为是预防及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措施。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针灸、推拿、敷贴等传统中医适宜技术有着良好的控制血压作用。

2.1针刺疗法针刺有改善高血压的趋势[5],无不良反应,但目前尚不能对其远期疗效得出肯定结论。胡淑坤[6]发现针刺治疗l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可以避免服用降压药带来的副作用,但治疗2级以上高血压随着血压升高疗效降低。吴艳荣等[7]选用支沟、阳陵泉、太阳和太冲穴平补平泻,结合西药治疗,发现其疗效较单独服用西药降压显著。吴焕林等[8]研究发现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具有良好的即时效应,平均可降低收缩压10mmHg,舒张压6mmHg。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法简单[9],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但针刺时的针感常会使人产生痛苦感,使很多患者对针刺治疗感到恐惧,因此有许多患者拒绝针刺治疗。对此类患者可选用针体较细的银针,加快进针速度,减少提、插、捻、转,可减轻对穴位的刺激,多数患者在接受2-3d治疗后就会消除恐惧心理。

2.2推拿保健刘鹏等[10]运用拿揉患者颈项部,一指禅点推内关、太渊等手法治疗高血压,发现其降压效果起效快、疗效持久。乔丽环[11]运用推颤、拿揉、按压等手法推拿头颈部。重点按揉印堂、睛明、头维、百会、神庭、风池、风府、安眠、膻中、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曲池、内关等穴治疗高血压起到一定疗效,并认为推拿头颈部可使颅内血流量和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大,促进颅内血液循环,大脑得以荣养,使高血压病的症状缓解或逐渐消失。李小军[12]发现患者采用自我保健推拿术可起到缓慢降压的作用。可见,推拿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缓慢持久的特点,适合预防高血压及辅助治疗。

2.3其他疗法时彦等[13]用栀子双仁散涌泉穴外敷结合西药治疗,疗效显著。金日霞等[14]发现艾灸仪治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疗效,尤其对改善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效果良好。施易安[15]发现在足三里注射VB1等药物起到良好的降压作用。朱东晓[16]运用穴位注射法(肾俞穴注射川芎嗪)也取得良好疗效。李滋平等[17]发现穴位埋线(肝俞、脾俞、肾俞)为主治疗高血压病,在降血压及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均有显著疗效。王奎生等[18]采用针灸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一定疗效,他认为此方法具有平肝潜阳活血理气之功,可以改变机体的内环境。其中太极拳运动能衡阴阳、疏通经络、平调和脏腑及四肢百骸,提高维持气血阴阳平衡、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能力。

3社区综合管理防治高血压

王正言[19]发现通过中西医结合、社区卫生管理管理、健康教育及适宜技术的应用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控制较单独药物治疗良好。陈安华等认为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改善患者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血压是有效的和可行的,但某些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盐摄入过多等)在短期内很难纠正。所以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多途径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以保证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兰继兵发现通过对社区高血压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及干预以后,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遵医行为明显提高,并且能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配合适量运动、规则服药,社区居民的测压率和高血压的知晓率也明显得到提高,血压的达标率及血压下降率明显提高。张运谋通过健康普查发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后,患者危险因素知晓率明显升高,生活方式、行为及防治的依从性显著升高,用于高血压痛药物治疗的年平均费用降低,可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综合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在社区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笔者认为,运用社区管理早发现早治疗,结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是防治高血压的最佳选择。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适宜技术的应用对防治高血压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也是节约卫生资源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增宏.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6例临床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5(4):309-310.

[2]宋震.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12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8):25-26.

[3]耿新新,乔春风,王翔,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70例[J].中国医药指南年,2011,9(26):9325-326.

[4]姚红,李阳.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53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6):530.

[5]赵然,傅立新,熊俊,等.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远期疗效的系统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3):46-51.

[6]胡淑坤.针刺治疗高血压4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19-20.

[7]吴艳荣,李海霞.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1,8(19):102-103.

[8]吴焕林,李晓庆,王侠.针刺太冲穴对65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即时降压效应[J].中医杂志,2008,49(7):622-624.

[9]李东朝,牛春风.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10(28):1963-1964.

[10]刘鹏,陈艳芬,刘凯,等.推拿治疗高血压71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2771.

[11]乔丽环.推拿治疗高血压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9:12.

[12]时彦,时璐,戴玲玲.栀子双仁散涌泉穴外敷治疗高血压病32例[J].陕西中医,2009.30(2):202-203.

[13]朱东晓.肾俞穴注射川芎嗪对高血压病降压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38-40.

[14]李滋平,闰晓燕.穴位埋线为主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1):3-5.

[15]王奎生,赵春峰.针灸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J].光明中医,2009,24(1):47-48.

[16]王正言.中西医结合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效果观察[J].社区卫生保健,2010,9(3):180-181.

[17]陈安华,叶兰芬.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11,24(3):1233-1234.

高血压的防治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管理;病因预防;发病预防;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等的主要魁首,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血压成为我4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1]。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病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多达2亿[2],每年新增病例300多万,但我国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很低,不到10%。我国脑卒中患者有500多万人,每年因此病的死亡人数多达20万,其中76%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项研究表明,只有提高对高血压的积极防治,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高血压疾病的社区管理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临床上主要还是以药物为主,但是多项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能节省更多的经济成本,而且发挥的社会效益也是任何一种降血压药物不可比拟的。过去10多年间,我国政府相关的各个机构和团体对高血压的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相关的预防控制指南和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社区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是高血压控制的重要管理手段,将非药物方式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3高血压的病因预防

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指对居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降低危险因子,从而促进健康,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对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1自我保健的教育

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健康讲座。把高血压的危险性告知每个居民,开展免费义诊帮助居民了解自己的血压,并将血压的测量方法教会居民,做到定时、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坚持走路作为最方便的有氧运动。晨起行走30~50min,血压可下降10mmHg[3]。

3.2合理调整饮食

减少钠盐的摄入量,高盐饮食会引起血压升高,积极宣传低盐饮食的好处,健康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每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增加2g,则收缩压平均值增加2mmHg[4]。

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补钾有利于排钠,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升压反应。

我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常使钾随之丢失,所以,应提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橘子等含钾较多的食物。多数研究报告认为,膳食中钙不足可使血压升高。补钙的方法,主要是进食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奶制品,其次是增加豆制品和新鲜蔬菜的量。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食用,优质蛋白质一般指动物蛋白质(如鱼类)和豆类蛋白质。目前研究表明,蛋白质的质量和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高低有关。

减少膳食中的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

3.3戒烟限酒

大力宣传烟酒对身体的害处。尤其是吸烟,可通过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痉挛等机理,导致血压增高。对吸烟的民众要教育,劝阻其尽快戒烟。酒精可导致血管对多种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血压升高,所以,我们提倡完全戒酒,至少不饮烈性酒。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更应戒酒。

3.4调整心理,减少精神压力

中年人长期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忽视身体的报警信号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的形成。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焦虑、紧张情绪,有睡眠障碍或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都容易患上高血压,因此教育和帮助居民,找出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提倡慢生活,保持快乐的心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单纯降压治疗不调节情绪往往降压效果不佳[5]。

4高血压的发病预防

社区管理不仅要做到大力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加强对发病的预防。即要做到对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对高血压的普查工作,对社区医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治疗水平,加强社区医生的责任感。对35岁以上和高危人群建立首诊血压制度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患者。另外推广建立高血压门诊,固定责任医生,随访跟踪服务。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发现患者,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5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对已有高血压的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非药物治疗以外,对符合用药标准的患者采用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以到达最高疗效。严格遵循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尽量选取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高血压的常用药有多种,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ARB、ACEI、血管扩张药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单独或联合用。社区医生应该加强对高血压药物的学习,做到能够熟练掌握每一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各个药物的配伍原则,搭配用好各类降压药,使更多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是当务之急[6]。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注意保护重要靶器官。

对于高血压病情危重的病号,定时检查,积极治疗挽救,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突发严重情况的在稳定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尽早转诊。

6展望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危害严重,全社会都应该提高警惕。上个世纪60~7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在全社会开展了社区人群慢性病如高血压的积极防治,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其中比较重要是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模式的转变,应该大力提倡对疾病的预防,将疾病尽早扼杀在萌芽中,把高血压的治疗从临床转到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有效的社区管理,而我国在这一点上起步比较慢,所以更要求我们加大对社区医疗的投入力度,积极培养合格的社区医生。作为医师应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技术,包括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对患者而言应积极配合医师,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HEJ.GUD.WUX.etal.MajorcausesofdeathamongmenandwomeninChina[J].NEnglJMed,2005,353(11):1124-113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辑委员会.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曾正培,顾峰,黎明.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1):80-81.

[4]王辉华.77例青年人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669-670.

[5]洪炜,寒冰,刘军.心理社会因索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18-320.

高血压的防治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管理;病因预防;发病预防;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等的主要魁首,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血压成为我4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1]。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病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多达2亿[2], 每年新增病例300多万,但我国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很低,不到10%。我国脑卒中患者有500多万人,每年因此病的死亡人数多达20万,其中76%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项研究表明,只有提高对高血压的积极防治,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高血压疾病的社区管理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临床上主要还是以药物为主,但是多项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能节省更多的经济成本,而且发挥的社会效益也是任何一种降血压药物不可比拟的。过去10多年间,我国政府相关的各个机构和团体对高血压的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相关的预防控制指南和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社区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是高血压控制的重要管理手段,将非药物方式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3 高血压的病因预防

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指对居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降低危险因子,从而促进健康,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对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1 自我保健的教育

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健康讲座。把高血压的危险性告知每个居民,开展免费义诊帮助居民了解自己的血压,并将血压的测量方法教会居民,做到定时、定、定部位、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坚持走路作为最方便的有氧运动。晨起行走30~50min,血压可下降10mmHg[3]。

3.2 合理调整饮食

减少钠盐的摄入量,高盐饮食会引起血压升高,积极宣传低盐饮食的好处,健康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每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增加2g,则收缩压平均值增加2mmHg[4]。

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补钾有利于排钠,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升压反应。

我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常使钾随之丢失,所以,应提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橘子等含钾较多的食物。多数研究报告认为,膳食中钙不足可使血压升高。补钙的方法,主要是进食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奶制品,其次是增加豆制品和新鲜蔬菜的量。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食用,优质蛋白质一般指动物蛋白质(如鱼类)和豆类蛋白质。目前研究表明,蛋白质的质量和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高低有关。

减少膳食中的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

3.3 戒烟限酒

大力宣传烟酒对身体的害处。尤其是吸烟,可通过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痉挛等机理,导致血压增高。对吸烟的民众要教育,劝阻其尽快戒烟。酒精可导致血管对多种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血压升高,所以,我们提倡完全戒酒,至少不饮烈性酒。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更应戒酒。

3.4 调整心理,减少精神压力

中年人长期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忽视身体的报警信号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的形成。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焦虑、紧张情绪,有睡眠障碍或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都容易患上高血压,因此教育和帮助居民,找出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提倡慢生活,保持快乐的心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研究表明: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单纯降压治疗不调节情绪往往降压效果不佳[5]。

4 高血压的发病预防

社区管理不仅要做到大力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加强对发病的预防。即要做到对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对高血压的普查工作,对社区医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治疗水平,加强社区医生的责任感。对35岁以上和高危人群建立首诊血压制度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患者。另外推广建立高血压门诊,固定责任医生,随访跟踪服务。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发现患者,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5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对已有高血压的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非药物治疗以外,对符合用药标准的患者采用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以到达最高疗效。严格遵循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尽量选取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高血压的常用药有多种,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ARB、ACEI、血管扩张药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单独或联合用。社区医生应该加强对高血压药物的学习,做到能够熟练掌握每一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各个药物的配伍原则,搭配用好各类降压药,使更多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是当务之急[6]。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注意保护重要靶器官。

对于高血压病情危重的病号,定时检查,积极治疗挽救,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突发严重情况的在稳定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尽早转诊。

6 展望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危害严重,全社会都应该提高警惕。上个世纪60~7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在全社会开展了社区人群慢性病如高血压的积极防治,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其中比较重要是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模式的转变,应该大力提倡对疾病的预防,将疾病尽早扼杀在萌芽中,把高血压的治疗从临床转到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有效的社区管理,而我国在这一点上起步比较慢,所以更要求我们加大对社区医疗的投入力度,积极培养合格的社区医生。作为医师应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技术,包括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对患者而言应积极配合医师,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HE J .GUD .WU X .et al. 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05, 353(11):1124-113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辑委员会.2009 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曾正培,顾峰,黎明.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1):80-81.

[4]王辉华.77例青年人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669-670.

高血压的防治第5篇

【摘要】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关键,可以说没有社区防治谈不上根本控制高血压。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

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

一 管理与分组

1 管理入户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录入电脑,对社区全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人群进行干预和动态管理。

2 按高血压危险分层 根据高血压患者分级,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危险分层。[2](1)高血压诊断标准 1993年3月WHO提出诊断高血压新标准:成人高血压≥18.67/12KPa[140/90mmHg],正常成人血压:<18.67/12KPa。(2)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并无绝对标准,多根据项目要求而定。一般说凡具有下列一项危险因素者,均可列为高危人群,并应作为筛检重点对象: 父母双方或或一方有高血压病史者; 体重指数≥25或体重(kg)>1.1×(身高(CM)-105)的超重肥胖者,包括少年儿童; 摄盐量≥10g/d者; 饮高度白酒≥100g/d,且饮酒≥4次/周者; 血压值偏高:SOP17.33―18.53kPa和/或DBP11.33―11.87kPa者; 吸烟量≥20支/d,超过一年者; 经常接触噪声、紧张度高、情绪不稳定者; 连续口服避孕药物一年以上者; 少运动者。对前6项的高危人群应作重点健康教育对象。高血压社区控制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控制危险因素和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虽然血压越高患心、脑、肾并发症危险越高,但从人群血压分布曲线看重度高血压患者只占总人数的一小部分。轻中度高血压者的比例占人群的大部分,虽然他们患并发症的危险相对较小,但患病的绝对数最大。因此,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一般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所谓“高危人群策略”就是从人群中检出高危的个体或亚组,有针对性地予以适当干预,以改变其高危状态,从而达到减少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一般人群策略”是以系统健康教育为手段,通过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从而减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

3 高血压患者社区分组

3.1 管理分组一组(重点组):高危人群,全年血压控制不良和尚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中危层患者,每半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二组(好转组):全年血压控制优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控制尚可的中危层患者和血压控制不良的低危层患者,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三组(稳定组):全年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低危层患者和血压控制优良的中危层患者,每季进行一次随访管理。

3.3 不定期转组管理过程中发现二组、三组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高血压临床相关疾病时,重新确定其危险分层,并从下月起纳入一组(重点组)随访管理。

二 高血压病的社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对已有高血压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个体或群体的预防。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有互为补充的两种对策:一是针对高危险(即易得病的)人群,寻找出将来可能发生高血压的人,在非常早期、血压尚未升高前进行预防;另一方面是对整个人群进行预防。 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已发生高血压的人们所采取的预防措施,防止高血压进一步发展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预防的具体措施首先一定要落实一级预防措施。第级预防,进行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1 用药要因人而异。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止剂,钙通道阻止剂(又分为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和硫氮卓类三类),利尿剂(又分成噻嗪类、袢利尿、保钾利尿和磺胺类四类)。另外,α受体阻止剂、血管扩张剂和一些复方制剂(包括西药复方、中成药复方)也常被应用于临床。另外,市面上的降压药,据作用时间有短效、中效和长效之分,按剂型不同又有速释、缓释、控释之别。药物治疗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2 严重高血压患者应联合用药。高血压轻者可仅用一种药物,重者则应联合用药。高血压往往伴随其他疾病出现,高血压的治疗既要考虑其他疾病的影响,又要考虑降压药的副作用,所以临床上往往使用联合用药来对高血压进行治疗。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又可减轻降压药的副作用。

合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肾病者,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止剂等,伴有劳力性心绞痛者可首选β受体阻止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等,伴有自发性心绞痛者可首选钙通道阻止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伴有心衰者可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或β受体阻止剂等。

3 科学合理安排服药时间。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特点,合理设置服药时间是科学的。对于一般患者,每天只需一次服药的,则以早晨6-7点为佳,因为人体生物钟规律表明此时多为血压曲线的上升值起始处,此时服药有助于抑制患者的血压峰值,使其不至于血压过高。若每天需2-3次服药者,则还应在傍晚或睡前分次完成。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高血压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9294.

高血压的防治第6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防治;社区管理对策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是引起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其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何有效控制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社区卫生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因素,临床医师应该认真分析分析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想出对高血压病的预防措施,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早期预防、保健能力。在对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高到重要的层次,并且将社区老年人的高血压病的管理融入到平时自己的工作中。

1 高血压病发生的的主要危险因素

引起高血压病的病因有很多,临床上主要见于以下几种: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不当引起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等,另外长期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因素、大量长期的吸烟酗酒都容易患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类心脑血管病,而且是心脑血管病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一般高血压病患者轻者会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所以,高血压病现在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重大的、社会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社区医生对高血压的防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对高血压病实施有效的干预手段是防治高血压的第一步

2.1 干预范围

根据流行病学方法,将社区高血压患者以“预防为主”实施有效干预,主要干预范围是辖区内所有居民。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危险分层。主要目的是将患者进行高血压危险等级进行划分,依据是患者血压水平和患者的现存的危险因素。(2)制定治疗方案。按危险分层把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级,分别为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根据分级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对应的全面治疗方案,要求患者按时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测血压以及其他检测项目和各种危险因素[1]。(3)敦促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按时对小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一定的药物治疗和戒烟戒酒等生活方式改善治疗,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

2.2 宣传教育政策

在社区对社员通过刊物、板报、折页、讲座等宣传形式,让患者明白过量摄入食盐和动物内脏,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密切相关;让患者明白高血压的发生与家族史、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有关;知道戒烟、限酒、防止和控制肥胖,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经常参加有氧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2]。让病人及家属了解高血压、认识高血压,让治疗高血压的误区显示出来,使患者走出这些误区,比如说,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新药优于老药、当血压稳定到正常后就自行停药等[3]。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让高血压病人及家属学会自己测量血压,自己监测自己的血压高峰期,在临床对血压的动态监测中发现正常人血压一般有两个峰值,一个在清晨,一个在午后。教育患者在对自己血压动态监测时需要考虑血压的峰值。通过动态监测后,来决定用药的种类、用药时间以及用药的量。定时吃药,动态检测,以期用最少的药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2.3 新患高血压患者的筛查与监测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种方法检出新患的高血压患者:(1)在社区医院实习门诊登记制度,首诊时务必测量血压,登记高血压患者。(2)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记录,对社区居民定时筛查,年龄段主要在35岁以上的社区人员行血压筛查。(3)积极开展家庭访视和社区服务,定期检查,追踪观察,提高患者对卫生人员的指导信心。

3 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

3.1 合理应用的降压药物

在临床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过程中,一般需要服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来有效控制血压,有文献证实,小剂量联合应用不同种类降压药物比单用较大剂量的某一种药物降压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所以,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日常病情中十分普遍。指导患者合理地联合用药,但合并用药时所用的药物种数不宜过多,过多则可能有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

3.2 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1)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因为不同患者的高血压的病因、合并症、病程及其严重程度不同,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性别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恰当的降压药物[4]。(2)在治疗高血压初期,一般应从小剂量、单一用药开始降压,然后逐渐增加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单一用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应及早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及时选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现象;(3)坚持长期服药、终生服药的原则,有些患者血压反复,无法正常按时服药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长效降压药的使用可以将患者的血压长期控制,病人只需一天或几天服药一次,这样有利于坚持服药,是临床医生应该建议患者的工作。

4 结语

社区工作中应加强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搞好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患者排忧解难,达到治疗控制高血压的目的,尽可能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国良.高血压病综合康复治疗的近况[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5):473-475.

[2]马克敏.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对患者血压控制状况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4(12):10-82.

高血压的防治第7篇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的重要疾病,在我国高血压的患者大约有1.2亿,老年是高血压的易感人群,在高血压人群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对于老年人的危害较年轻人更为严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死亡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一种全身进展性疾病。可引起心、脑、肾损害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国外抗高血压治疗20余万人病例资料的汇报总分析证明,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卒中的根本。本文就老年人高血压防治应注意问题简要分析。

改善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减轻体重(BMI<25);减少钠盐摄入(食盐不超过6g/日);适当补充钙和钾盐;戒烟、限酒;增加运动。

降压达标可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在临床上,有效控制高血压,可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中国及国际大规模降压治疗预防卒中再发研究也表明,降压治疗可使脑血管病患者的中风复发危险减少28%,并减少心脏病的发生。国际上众多文献资料还证明,降压治疗高血压伴颈内动脉增厚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阻抑颈动脉病变,有利于预防卒中;降压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患者眼底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降压治疗可减轻或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控制危险因素及降低发病率

世界公认的降压目标<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根据临床已获得的证据,老年人收缩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SBP)140~150mmHg,舒张压(DBP)<90mmHg但不低于70mmHg。血压降到目标水平,以控制并减少与血压升高有关的心、脑、肾和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由于老年人血压轻度升高时没有症状,目前有数量巨大的高血压患者没有被发现,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导致急性心脑肾事件发生,故降压的同时一定要定期检测血糖和血脂,把血糖降至空腹血糖<110mg/dl,餐后血糖<140mg/dl,糖化血红蛋白<7.0%;血脂降至胆固醇<100~120mg/dl,甘油三酯<150mg/dl。

硬化血管的保护

大动脉弹性检测是早期发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选择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很重要。只有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才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肾、四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目的

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的功能较低,易造成药物的蓄积,同时对血容量的减少和交感神经的抑制敏感。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等常易发生低血压反应,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降低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

高血压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大多与血压小稳定有关。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发生,故高血压特别是中重度高血压伴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者,一定要保持24小时平稳降压治疗,首选长效降压药物。一般在血压升高前1~2小时服药。只有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才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首要目的是降低过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有利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仅仅控制血压仍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改善症状、锻炼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样才能得使患者生活得更轻松,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