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学课前预习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25 15:34:39
数学课前预习论文

数学课前预习论文第1篇

【摘 要】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环节,在预习过程中要注重导学单的设计,在兴趣培养、内容设计、方法指导、效果评价上下功夫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

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预习是学生主动的课前学习行为。我校开展的“以学定教生本课堂模式”探索也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也为老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依据和参考。

可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我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伪预习”。那么,怎样使学生的预习有效呢?我这个学期在班级针对预习出现的问题开展实践,着力于探索出提高学生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学习掌握新知。预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在第二学段,我注意到现行三年级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预习内容是所学新知识的先导和基础,所学知识是它的延伸和发展。通过预习活动,学生可熟悉、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所以预习单的设计尤为重要

预习单设计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找到知识的连接点,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和思维。通过预习,教师应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还有哪些疑问,切实体现预习的效能。

一、 预习兴趣培养。

(一)设计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的预习单。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都能自主进行预习,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统计》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会收集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数据,对数据整理和分析,然后制成统计表,再依据统计表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那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就要侧重于让学生去收集他感兴趣的数据,如让学生统计自己感兴趣的同学们的身高、体重或爱吃的水果、喜欢的学习科目等。要求自己做出数据统计图(表)等。里有导学单帮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统计结果。然后到课堂上来和老师同学交流,在课堂上老师着重教学的是怎样制表和分析数据。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体验,设计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去体验,给学生创设探索和猜测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把握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结合现实背景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把握平均数的意义,通过实例,加深对平均数特点的理解,重视对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充分提供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空间,整合知识内容,重视统计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统计与计算的结合,统计与图形的结合统计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再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个单元中《简单的路线图》一课的预习单时,设计一个综合实践应用,要求学生邀请家长参与完成从家庭到学校或其他地点的路线图,并描述路线图。学生在完成了以上的课前预习作业,在课前已经思考了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新授时只要教师稍稍点拨,大部分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现象背后的规律学生自然就能独立概括,思维就不会停留于表面,教师就可以充分为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层引领。将探索规律渗透到各部分内容之中,把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探索规律的主要学习形式,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课前预习影响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课前预习作业指导下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二)设计带有竞争的预习单。如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时,课前预习设计是:(1)仔细观察书中的主题图,然后根据教科书中的要求和父母合作做一做,设计一个表格并作好记录。(2)什么是游戏的公平?怎样设计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公平的游戏了吗?怎样修改就公平了?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游戏设计的最公平合理

在预习中采用适当的竞赛,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预习有兴趣,才能使预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地行动。在学生初步树立起预习意识的同时,教师应加强学生预习的兴趣培养。

再如 “找规律”课前预习:仔细看书中的主题图,用你自己的语言叙述出你从图中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你能发现哪些数量之间有关系?你能从中找到规律吗?你能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案吗?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最漂亮,应用的规律最有创意。

学生在完成了以上的课前预习作业,在课前已经思考了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新授时只要教师稍稍点拨,大部分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现象背后的规律学生自然就能独立概括,思维就不会停留于表面,教师就可以充分为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层引领。将探索规律渗透到各部分内容之中,把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探索规律的主要学习形式,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课前预习影响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课前预习作业指导下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二、 预习内容设计。

(1)设计预习单要目标明确。不仅停留在一些具体的知识上,还应对“能力”“情感”“经验”等方面目标提出明确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预习要求不同,如: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在游戏中进行预习,注重预习兴趣和预习习惯的养成;中高年级

学生重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2)设计预习单要内容具体。每课时前要给学生以“预习提示”,如:你将要学习什么知识?在预习中你了解哪些知识?你有哪些不会的知识,有什么问题?等。指导学生按预习提示,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行预习,这样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培养预习能力和习惯。不同的学习内容,预习作业也有差异,指导预习也要因材而异。概念型内容可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预习,计算型内容可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空间图形内容则可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预习。如:教学“空间和图形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得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更有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布置的预习任务就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学生只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就能不断的生成新知,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以及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在教学平行和相交中的认识平行时,预习单布置的预习任务是:拿两根小棒,从高处落下,观察落下后两个小棒的位置关系,如果不小心把其中的一根小棒落到地上,那么桌面上的小棒和地面上的小棒又是怎样的关系?你仔细阅读书中的知识,然后把你的疑惑提出来。在课堂上,首先用两根小棒演示了一遍,小棒都落在桌面上,这两个小棒是什么关系呢?你能说说你昨天在家演示时碰到的情况吗?由于经过了预习,学生能较快的弄清在同一个平面内是什么意思,弄清怎样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而本节课的重点就在怎样画平行线。

(3)设计预习单要逐层推进。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设计预习作业要注意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得到不同的收获。如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预习设计:a、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b、你理解什么是面吗?能举例表示吗?c、请你认真阅读课本了解面积单位有哪些,再动手制作出10个边长为一厘米的小正方形和5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d、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e、 在预习中,你有哪些疑问?学生在预习中,根据问题提纲逐层深入,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

三、 预习方法指导。

在预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我在寻找解决预习有效性的策略过程中,学习到了

“四步”预习法,我在班级尝试推广收到较好效果。

一读:要求学生读课本,了解将要学习什么,从教材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试着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读懂教材上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画出来。

二思:让学生思考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想新授知识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例如预习小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后,学生感知到小数大小的比较与整数大小比较有联系。又如指导预习“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思考怎样验证这一规律,回想这一规律以前运用过吗?通过系列思考,发挥预习功能。

三练: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检验预习效果。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四问:预习时,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所提问题可以是在“读、思、练”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是学生由将学习内容引发的疑问。在预习中不断引导学生质疑,引发对新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感知到问题的存在,逐步形成问题意识。

预习指导要注重过程,让学生在预习中达成对问题“感性——理性”或“理性——理性”的提升。

四、 预习效果评价。

预习是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个体活动。在预习中,每个个体都形成了自己不同的感悟,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并给予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

数学课前预习论文第2篇

从理论上分析,组织学生预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预习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儿童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而学生课前的预多是个体学习行为,各有各的收获,各有各的感受,因此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集体交流,相互启发,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进一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2)预习使课堂上的探究更深入、更有效。探究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动性,它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一种强烈的内心反应。预习过后的学生,有了教学内容的认识,有了困惑和收获。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学生提出的“儿童化”的问题,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3)预习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充实、更丰满。《新课标》使得数学教学已经从“学科为本”转向“学生发展为本”。因此,课堂教学是否充实、丰满,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教师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而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时学生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基于预习在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以及它所具有的积极意义,那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的课前预习,让数学课前预习真正地落到实处。首先是课前预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我采取的方法是每天给学生留出课前预习的作业:刚开始时利用课前五分钟作为预习时间,提出简要的预习要求,教给他们简明的预习方法;接下来是要求他们课余独自预习,并填写“预习卡片”,将每次预习的内容、方法、收获和体会记下来,从而强化他们自主预习的能力和习惯。但数学课的预习不同于语文课,语文课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比如熟悉字词、读通课文等等。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并不是每一块知识都需要预习,并且不同的内容我们采取预习的方式也有区别。在这里我从数学概念课、计算课、图形与几何课三块内容谈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一、概念课的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都无从谈起。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不少学生的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并非易事,所以加强预习很有必要。

(1)读一读,了解主要数学知识。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这样,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勾一勾,使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举一举,帮助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概念。如:学生预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让学生结合教材提供的超市中物品的价格来认识小数,再举一举生活中的其他小数,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比一比,揭示新旧知识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中也是如此。在预习《最小公倍数》时,可以指导学生将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来进行对比。也可以把几种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进行对比,找出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的关系,还能揭示新旧知识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二、计算课的预习

在整个小学数学内容中,计算贯穿了始终,所以计算是数学中的重头戏。根据计算课特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看懂例题。学生是有一定学习经验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应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无论什么教材,在计算的编排上都是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计算方法了,初步了解算理。到了课堂上,就可以专心致志的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觉得更深更广

(2)注重联系。计算教学都有一定的连贯性,由易到难组织编排教材,我们可以利用已学的旧知来解决新知。如《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材按照“口算乘法”、“不连续进位乘法”、“连续进位”、“中间有0的乘法编排”,在学会了“不连续进位乘法”后,完全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后续的学习。

(3)尝试练习。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课前通过检查学生的练习来了解他们的预习效果,更有利于我们查漏补缺。

三、几何和图形的预习

“几何和图形”内容有图形的认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图形与位置、体积计算等。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得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更有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布置的预习任务就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学生只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才能不断地生成新知,然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及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数学课前预习论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习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主要分为三部分: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这三个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环节,缺一不可。其中,预习是学习程序中的第一步骤,也是关键的环节。因此在对预习的设计上,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完成,才能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初中数学预习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预习理论不能付诸于行动

谈到初中数学预习,大部分教师都能够认识到数学预习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非常明确预习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提出预习的学习环节,并且也强调了学生预习的好处等。但是,经过调查表明,大部分的教师只是将预习放在口头上提倡,在学生实际预习上不能做出方法指导,这样就会导致了学生不能顺利预习,甚至有的学生不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很多教师研究出有关于学生预习的“三步预习法”、“五步预习法”等,但是这写预习方法大多数论述复杂,方法种类多,不易于学生进行课后预习,因此可以说初中学生数学预习理论大于实践。

(二)预习时间少

初中数学学习是学生思维模式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养成至关重要。初中数学既没有小学数学简单,也没有高中数学抽象难懂,这种难以程度适中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能力养成有重要作用。但是教师不能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上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不能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这给初中学生预习造成阻碍。另一方面,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繁重,学生在完成当天的作业之后已经精疲力尽,无法投入精力去进行新课程的预习。

二、创新学生预习设计的策略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只强调学生课堂上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课后新知识预习能力的养成,学生预习的价值难以体现,从而降低了学生知识预习的积极性。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预习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学生转变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辅助部分。在课堂上学生将前一天预习的知识在讲台上向学生讲解,遇到不懂的问题先忽略。然后学生之间对于本课进行讨论,在最后,教师负责对知识的梳理,并重点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预习的热情,还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培养学习兴趣,营造预习氛围

在初中生中,一直存在着“预习可有可无”的观念,很多学生基本不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对知识的积累。因此,要想促进学生自己预习,就需要在学习中营造良好的预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预习的兴趣。首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程预习时间,在保证学生正常生活与休息中带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预习时间就需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二者不能兼得,因此,这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与学习时间,为学生预习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另外,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准确而充分的预习材料,仅凭教材内容不能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那么对教师而言,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预习方案,避免学生在预习上浪费时间,尽量使得学生能够迅速投入到预习中去,在预习中找到兴趣所在,并且提高学习的成就感。

(三)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预习计划

基于网络平台的学习在中小学中广泛推广,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网络化的平台预习系统是当下最为流行的学生预习方式。在教师方面,教学需要制作微课程,其中主要包括对教案的撰写、课程 PPT 的制作、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最后将微课上传到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中。在平台中,学生只要通过自己的账号登录就能对新知识进行搜索学习与讨论,在学习中,学生可以直接与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并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看法,同时学生与学生也可以互相讨论,提升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在网络平台中,学生不仅可以选择知识的自主检测,还可以给教师发送个性化的学习心得。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学习带来更大的空间,非常适合初中数学课程的预习活动的开展。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预习计划存在很多不足,很多教师的预习理论非常复杂,但是预习理论不能让学生付诸于行动。初中学生课后作业繁重,学生不能精力充沛的进行数学预习,从而使得预习时间变少。而改变传统预习模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课前预习论文第4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数学学习习惯;差异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02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反复练习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行为模式教育可以说就是好习惯的养育。少数民族预科是衔接高中与大学的一个特殊学段。研究少数民族预科生(下称预科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方法,试图了解预科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基本状况。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广西2014级预科生,其中城市生源208人,农村生源57人;男生80人,女生185人;文科140人,理科125人。调查共发放问卷278份,收回有效问卷265份,有效问卷率达953%。问卷的每一题项设有5个选项:“完全不符合” “很少符合” “有些符合” “大多符合” “完全符合”,采用李克特式五点量表记分,依次赋值“1”“2”“3”“4”“5”。问卷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学生只有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中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题项“数学课前,我常常认真预习课本并提出疑问”得分平均值为276,低于中间值3(如表1),可见预科生课前预习习惯比较差。两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预科生预习习惯有学习层次上的显著差异。学习层次高(大学类)比学习层次低(学院类)的预科生有较好的预习习惯(如表2)。

22课中习惯

221倾听习惯

倾听是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会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讲解、提问和回答,可提高听课效率。题项“数学课上,我常常仔细听老师或同学的讲解、提问与回答”得分平均值为348,介于数值3~4(如表1),总体上看预科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T检验分析可知倾听习惯有文理科的非常@著差异,文科比理科预科生有较好的倾听习惯(如表3)。

222观察习惯

课堂观察是指观察教师和学生的板书或演示。题项“在课堂上,我认真观察教师的板书或演示”得分平均值为356,介于数值3~4(如表1),可见预科生具有较好的课堂观察习惯,且观察习惯有性别和文理科的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具有较好的观察习惯;文科比理科预科生有较好的观察习惯(如表3)。

223交流习惯

课堂交流是学生与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题项“在课堂上,我常常主动与教师或同学交流或讨论”得分平均值为303,接近数值3(如表1)。可见预科生在课堂上讨论和交流的习惯比较差,且交流习惯在性别、文理科、学习层次上均无显著差异(如表3)。

224做笔记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做笔记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题项“数学课上,我会坚持做好笔记”得分平均值为368,介于数值3~4(如表1)。可见预科生做课堂笔记习惯比较好。T检验可知做笔记习惯有性别和文理科的非常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具有较好的做笔记习惯,文科比理科学生具有较好的做笔记习惯(如表3)。

23课后习惯

231完成作业习惯

课后学习中,及时复习和自主按时完成作业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题项“数学课后,我常常及时复习并完成作业”得分平均值为337,介于数值3~4(如表1),可见多数预科生具有独立完成作业习惯。T检验分析可知独立完成作业习惯在性别、类别和学习层次上无显著差异。

232课后反思习惯

课后反思是属于元认知的行为,课后注重反思所学习知识、思想和方法以及存在的困惑,是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过程。题项“数学课后,我会坚持反思当天的收获和困惑”得分平均值为276,低于中间数值3(如表1)。可见预科生总结反思习惯较差。反思习惯有性别的显著差异,男生的反思习惯优于女生(如表4)。

3小结与建议

31小结

少数民族预科是衔接高中与大学的一个特殊的阶段,是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后,为晋升理想的大学经历一年或两年的学习。预科自主的学习环境,丰富的社团活动,自由的学习时间,使得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呈现一定的特点。课前预习习惯、课堂中交流习惯、课堂后的反思习惯的习惯比较弱。课堂中倾听、观察、做笔记,课后的完成作业的习惯中相对比较好。数学学习习惯在性别、文理科以及层次中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观察、做笔记、反思习惯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观察、做笔记中优于男生,男生在反思方面优于女生。

32建议

(1)布置预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预科是衔接高中与大学的一个预备阶段,教学既有“补”又有“预”的任务。(2)渗透数学文化,激发数学兴趣在教学中可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素材,穿插讲授数学文化知识。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创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可开展小组讨论、鼓励质疑、展示分享成果、小组评价等合作学习方式,并引入小组竞争机制,通过鼓励性评价,克服预科生胆怯畏惧心理,激发预科生交流与讨论的积极性。(4)培养反思性学习方式。定期让学生书写数学学习反思,让学生从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情况等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其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 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2-118

数学课前预习论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好处

课前预习,一直被大家公认为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W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一直在坚持开展数学课的课前预习,发现在数学课中开展课前预习存在着以下好处:

1、开展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对于数学课,学生在预习时,我会要求学生先看一边例题,然后再根据对例题的理解去完成课后练习,但是往往这一次看完例题后学生能看到的只是表面,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当遇到问题后,学生会发现他还是不太会,这时候他又会再一次的去详看例题,把例题与习题进行比较,思考解决例题需要的新旧知识,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经过这样的一个预习过程,学生会在预习中逐渐掌握自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学会举一反三。

2、开展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教学中发现对于孩子来说,一种知识只有他学会了他才会越有信心也越有兴趣去学更多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也能表现的越好,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感兴趣。但常常会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在这个过程中再学新知识,学生会因为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再学习后面的知识,感觉难度很大,而逐渐失去信心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要求课前预习以后,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对学习与自己便有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在觉得数学难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3、开展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时,会对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在教师讲解时,他会回忆预习中了解到的程序,自己在预习时没有理解的知识,会成为学生关注的部分,而专心听讲,主动而又重点地学习,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预习也并不都是有好处,对于某些时候他也是存在弊端的。在通过平时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感到要求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课前预习的内容要有所选择。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课前预习的。如有些内容更注重过程的推导,像这类课就不适合课前预习,因为学生预习后往往注重的就是结论性内容,对于推导过程则走马观花,课堂上进行活动时,他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最后的结论,不再关注知识的推导过程。使活动过程失去实际意义。这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探索和思考等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这类课要么不预习,要预习也一定要强调让学生重点预习推导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而且,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某些知识点理解错误,产生误解。对知识的误解,比较多的人都会有着“先入为主”的想法。到了上课时,老师却告诉他,他所认定的结论是错的。虽然结论是有根有据的,但刚开始,一般的学生在潜意识里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虽然后来他不得不改正想法,但第一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对于学生来说,语文的预习是查字典,分段,写段意等。数学的课前预习,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对于刚接触数学的低年级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涉及本节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也应包括及到本节课所学习的新内容,帮助学生逐渐养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等学生预习方法掌握后,老师可放手让学生通过预习内容自己设计预习题目,完成预习任务。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对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数学课前预习论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论小学生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最传统的学习方式,一直深受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那么为什么要组织学生预习?怎样组织学生预习呢?其实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预习是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预习是组织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

1、预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预习从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能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如在预习“认识乘法”时,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方法也就不同,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直接就用乘法算式做题,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刚开始肯定是运用加法慢慢过渡到乘法,导致做题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样,但通过预习让学生都能认识了乘法。预习新知识时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小学数学论文,自由地探索新内容。使学生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2、预习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从功能上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炼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在预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先找一找各种不同的图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学生试着用语句来概括不同的图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深层次了解数学的概括性,而不同图形之间实质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都会搜集,都会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过后,对要学的

摘要细心讲解,预习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第一、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

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钟给学生自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组织集体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

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第二、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论文,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第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作如下的变革:(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集体讨论,从点入手。(2)教师穿针引线,师生共同讨论,以点带面。(3)师生共同小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深提高。(4)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少于20分钟)。现在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这样评价一节课:看一节课是不是真正的好课主要就是看老师讲有没有超过五分钟,这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这样高标准的课堂更是?粗不易,这就更需要学生课前能认真的预习,熟悉所要讲的内容,能让预习时的问题贯穿整节课堂,这样教υ诳翁蒙喜拍芮崴傻慕行引导,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Γ蝗醚生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Γ蝗醚生多体验,培养学生感知的能Α?

第四、自主学习,集中攻克课本中的思考题

自主学习是现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小学数学论文,而预习思考题也集中反映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预习中“走马观花”、“信马游缰”的倾向。如:预习笔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让学生思考:(1)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法则是怎样的?先让学生回忆计算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并比较一下与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你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还试着让学生写一写你能列出几种方法来?

第五、鼓励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知识,其实课内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预习“厘米和米”时,学生可参考的课外知识就很多,而真正书本上的却很少,课外各种测量工具多少是书本上都没见过的,这样对学生真正认识长度单位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在遇到疑问时,不急于提示,帮助释疑,而是指导学生看书,自己尝试解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事实证明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只有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主动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课前预习论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论小学生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最传统的学习方式,一直深受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那么为什么要组织学生预习?怎样组织学生预习呢?其实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预习是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预习是组织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

1、预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预习从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能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如在预习“认识乘法”时,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方法也就不同,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直接就用乘法算式做题,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刚开始肯定是运用加法慢慢过渡到乘法,导致做题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样,但通过预习让学生都能认识了乘法。预习新知识时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小学数学论文,自由地探索新内容。使学生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2、预习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从功能上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炼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在预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先找一找各种不同的图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学生试着用语句来概括不同的图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深层次了解数学的概括性,而不同图形之间实质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都会搜集,都会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过后,对要学的

摘要细心讲解,预习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第一、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

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钟给学生自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组织集体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

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第二、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论文,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第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作如下的变革:(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集体讨论,从点入手。(2)教师穿针引线,师生共同讨论,以点带面。(3)师生共同小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深提高。(4)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少于20分钟)。现在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这样评价一节课:看一节课是不是真正的好课主要就是看老师讲有没有超过五分钟,这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这样高标准的课堂更是?粗不易,这就更需要学生课前能认真的预习,熟悉所要讲的内容,能让预习时的问题贯穿整节课堂,这样教υ诳翁蒙喜拍芮崴傻慕行引导,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Γ蝗醚生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Γ蝗醚生多体验,培养学生感知的能Α?

第四、自主学习,集中攻克课本中的思考题

自主学习是现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小学数学论文,而预习思考题也集中反映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预习中“走马观花”、“信马游缰”的倾向。如:预习笔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让学生思考:(1)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法则是怎样的?先让学生回忆计算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并比较一下与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你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还试着让学生写一写你能列出几种方法来?

第五、鼓励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知识,其实课内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预习“厘米和米”时,学生可参考的课外知识就很多,而真正书本上的却很少,课外各种测量工具多少是书本上都没见过的,这样对学生真正认识长度单位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在遇到疑问时,不急于提示,帮助释疑,而是指导学生看书,自己尝试解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事实证明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只有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主动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