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校园教育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08 11:44:27
校园教育论文

校园教育论文第1篇

如今,在各类职业院校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配合开展各类的文娱活动,创造以学生自身形式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氛围。这种独具青春气息、积极向上的氛围,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德育观有着耳濡目染的效果,是职业院校加强道德教育的有利手段。职业院校的学生尽管对于学习的自觉性较弱,但是他们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规划清晰,拥有较强的专业性知识。从此可见,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构建应根据校园的实际特色来构建。概括的来说,职校校园文化有两个特点:一,全面性,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专业知识,更是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是专业性,可以通过创新大赛、职业形象展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二、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的职业院校学生群体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造成了他们家人们对他们的期望都较高。而他们本身的自我控制、约束能力,独立性较差,这就使职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加大。在这同时因为德育工作要求过于理想化,而学生的自觉性和参与性较弱,这就造成了德育工作成为了一个形式,产生的效果不明显。总的来说,就是以下几点:一,因为学生之间的家庭背景各异,成长环境不同,这导致了他们在认知不同,职业院校教育方式的局限性,使得在道德教育的工作中,以群体性教育为主,没有针对性。或许在学生之间产生了影响,但实际的效果并不明显。二,在职业院校学生中,学生的生活习惯懒散,行为举止较为夸张、缺乏社会公德意识。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开展德育工作仅仅是以制度约束,通报批评教育为主,不仅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反而让其抵触,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三,职业院校的学生中考的成绩低于重点高中的学生,这使他们中很多人产生了自卑心理,对未来的生活缺乏信心,导致大多数人迷恋于上网、游戏、恋爱等。

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如何去发展

(一)在校园文化基础建设中把德育理论列入进去,让学生重视德育理论校园的文化建设展示的是一个学校的传统的历史、优良的精神道德风貌、正确的价值理念、卓越的目标追求。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把学生和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以学生思想追求为主体的精神风貌以这种他们为主的感召力,引导学生把自我的追求和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统一起来,弘扬和发展德育工作建设。

(二)根据不同类的学生展开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职业院校的学生伴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和对生活的体验增加,所遇到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处理的方式也是带有个人感情特色的。例如:刚懵懵懂懂进入职业院校生活的一年级新生,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开始适应新的生活;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磨合,适应了学校生活,但是又会产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生活观念等问题;三年级的学生则基本是学业的压力;四五年级的学生通常就是就业的问题。因此,对于他们的德育工作的展开要有针对性和着重点,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最大化的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比如说对一年级新生用入学教育、访谈、晚会等系列形式让他们融入进学校生活,融入进校园文化。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开展主题辩论赛、主题班会等活动扩展他们的交际,同时将所遇到问题和解决办法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示出来,启发他们去思考,和体会进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另外一点,对于个别个性有差异的学生,可以利用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兼容性以及特色的奖励体系,弘扬和发展德育建设,发展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培养特色的社会人才。

(三)组建优秀的学生团队(学生会或社团),让学生参与到德育建设中让学生参加到德育建设管理的队伍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同时也是一次学生自己锻炼和提高自己德育方面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认同德育工作。在学生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要动用一切有利的因素,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团体的建设中去。着力训练一支素质过硬的学生团队,培养其团队队员对学校德育建设工作的认可,从而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潜能,通过他们影响周围的人和其他学生群体,通过学生和学生沟通合作,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比死板的条例更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使德育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总的来说,学生才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只有把德育教育理念,转化成学生的个人思想认识,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四)用榜样的力量做表率不管在什么时候,各类校园活动中都会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代表。要把这一类的学生树立为榜样,让其他学生受到榜样的影响和激励,自觉抵制不好的东西和行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这些榜样的作用可以在学生中产生一个良好的机制,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榜样的队伍中来。构建丰富而有趣的特色校园文化,增强学校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践性。

校园教育论文第2篇

人文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它以人文精神的塑造为核心,以人性的发展与完善为目标,以广博的人文知识的学习、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以及人的实践体验等为基本途径,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和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最终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从本质上看,人文教育就是使学生成为“人”的教育。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首先,人文教育注重人的塑造,强调人文关怀,能有效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其次,高职院校要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一个复合体,不仅要有“高技能”,即具备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较高层次的职业技能,更要有高素质,即具有完善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以及适应职业和社会发展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奉献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对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人的长远发展而言,高素质比高技能更有意义。然而,高素质的形成不是通过技能教育本身就能实现的,在高素质的形成过程中,人文教育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人文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避免人的片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只有将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以人文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培育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人文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境地尴尬,形势不容乐观。首先,高职院校对人文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不清,对人文教育重视不够。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加之当前在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一些高职院校单纯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围绕市场转动,强调就业导向,一味地强化专业课教学和技能训练,挤压甚至删减人文课程。有的院校人文课程除“两课”外再无其他课程,甚至用校园文化活动代替人文教育;有的院校虽开设了人文课程,但仅仅作为选修课程设置,教学随意性很大;有的院校把公共课程改造成为人文课程,教学的计划性和实效性无法与专业课程相比。

专业课教学应该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然而由于专业课教师的人文教育能力有限,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人文教育渗透较少,即使有时有所渗透,人文教育内容也因教师而异,全凭教师自己的喜好,引不起学生兴趣。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割裂了专业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造成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不完善,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对人文教育缺乏认同,人文素质较低。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文化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低,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识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让他们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大部分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匮乏,对历史名人了解甚少,读过古典著作的更是凤毛麟角。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更多接受的是“技能至上”的实用主义思想,更不愿意学习人文知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高职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长大的,外来思想文化的不断渗入,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对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化、数字化生活方式以其特有的魅力正在极大地冲击和改变着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他们可以不读名著、不了解经典、不要传统文化,但他们离不开“肯德基”、“麦当劳”,割舍不了“超女”、“快男”。

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乏力和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滞后,使得高职学生在追求“新”、“奇”、“异”、“洋”的“潮文化”的路途上越走越远,甚至不能自拔。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更趋急功近利,面对就业和生存的压力,他们更关心怎样考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就业增添砝码,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他们认为,受教育是为了使自己的将来更美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似乎与他们并不相干。缺乏人文教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缺少人文教育的高职教育也造就不出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忽视人文教育,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只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导致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片面,情感、志趣脆弱,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缺失,职业生涯难以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尴尬状况必须扭转,否则,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哪一个目标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实现。

3多途径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应该让“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高职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非“制器”,要先“成人”再“成才”。所以,高职院校应改变片面注重技术教育的局面,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具备较高道德水平,懂得做人之道,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国家观念和社会意识,为实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加强人文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一是将人文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改变人文课程设置随意甚至缺失的状况,为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人文知识提供必要的课程平台。二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把那些体现智慧理性、情感经验、审美价值、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以及音乐、美术、礼仪、民俗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文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相互促进。三是强化学生实训实习环节的人文教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职业礼仪等方面的训练,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四是改进教学方式。人文教育不同于专业课程教学,人文教育的效果更多地要靠学生的自觉内化,因此采用讲座、讨论、实践体验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减少“灌输”,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提高师资队伍人文教育能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人文教育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像建设专业师资队伍一样加强人文学科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培养一支拥有丰厚人文知识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掌握独到人文学科教学方法的学者型专家型的人文学科教师队伍,让更多学生喜欢的“于丹”、“易中天”活跃在讲台上。其次,在专业课教师培训中增加人文教育课程,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人文修养和人文教育能力,并以教师自身的高尚人格、良好的师德去熏陶和感化学生,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校园教育论文第3篇

【关键词】美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前 言

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环境,美育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两者之间的互动对高校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美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1、美育教学与校园文化

美育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与美育教学息息相关,它能使我们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获得知识;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美育与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主阵地的两项重要任务,二者在核心价值理念和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利用美育形象生动、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等优势,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美育实践,为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入鲜活的“美力”。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提振精神、凝聚人心,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品位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大学的社会美誉度与核心竞争力。美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使人们在思想感情上健康成长。美育做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份,不仅渗透到德、智、体之中,而且与德育、智育、体育密切联系、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校园文化与美育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在美育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1.1校园文化是美育的承载体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美育教学和课余多种类型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实施美育的最佳载体,这是由其自身的内涵所决定的。

①首先,历史证明,校园文化、风气对高校形象、学生性格的养成、教师品位的提升十分重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充满朝气,教师充满活力,学校富于创新。校园的精神文化对一个学校的文化品性起着主导作用。②校园精神文化为高校美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的“精神文化”指那些抽象的、观念性的文化软件,如校园精神、校训、校风传统、学术氛围、各种艺术活动等。这些活动侧重于对学生精神方面的教育与养成,是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特定群体性文化,具有高尚、文雅等美好特征。③通过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青年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控能力等进行培养提高。由于教师的参与,还能密切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团结、和谐、民主、友好合作的人际环境,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和高尚人格,从而促进美的发展。

1.2美育丰富了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优化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促进了校园环境的美化。从本质上说,美育给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内核和评价标准。学校的特殊文化地位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内在特性,校园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高品位。

美育以个体的人为起点和归宿,其一切作为都围绕“人”来展开,可以说,所有能够体现人文性的有形无形之物都可成为美育的“教具”。当校园内人人都拥有人文情怀,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时,则表明校园美育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以人为本,首先是一种思想观念,渗透到师生员工的心灵世界;其次是一种行动准则,体现在日常管理和校纪校规中;第三有助于塑造完美人格。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里长期受到美的熏陶,个性品质得以不断提高,完美人格得以成功培养,对学生健康成长可产生积极作用。学校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治校原则,加强对全校师生员工的宣传引导,切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体现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制定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规章制度,形成更为科学民主的人文管理服务机制,让校园内所有的人都生活在饱含人文气息、运作规范有序的和谐环境里。美育的过程是创造魅力的过程。为了追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最佳效果,必须使之具有魅力;获得魅力离不开美育理论的指导。

2、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的实施

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的实施要合理安排各种校园文化资源,要符合大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他们的审美动机。只有让大学生对校园文化建立起审美情感,校园文化才能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并在审美活动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审美素养。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学校应建立完备的美育课程体系,注重引导美育理念进入不同的学科课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美育的独特功能和价值,强化美育意识。不仅追求较低层次的形式美,更要追求较高层次的艺术美、社会美和科学美。②建立完善的制度文化。校园里的一切规章制度,是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规范全校师生文化意识的作用。校园规章制度体现出一所学校全体成员的组织纪律性和整体精神面貌,以及学校最本质、最有特色的文化,它可以外化进而成为学校的校风。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③审美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了学校美育的功能,有利于完成培养符合新文化道德标准、科学标准、审美标准“新人”的历史使命;审美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社会美育的功能,有利于学校实现个体塑造、社会整合、文化建构三者的有机统一。④培育大学自身的精神品质。充分挖掘大学的历史传统,将所在地的固有风土人情与时代赋予的新面貌结合起来加以有效阐发,扩展大学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积淀;在此基础上提炼真正能体现大学自身精气神的校训、校歌使之成为校园所有成员的心灵依托。

3、美育实施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美育教育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创造美的双手,使他们成为一个能感受美、传播美的具有高品位的人。

①实施美育应充分考虑利用鲜活的校园资源,善于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能够感染、陶冶、激励师生员工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美的形态。因此,应充分挖掘大学的历史传统,将所在地的固有风土人情与时代赋予的新面貌结合起来加以有效阐发,扩展大学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积淀;②校园美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持久的耐心,也需要紧密的配合,还需要有效的管理。为此,可成立专门的美育运作部门,负责领导、组织和管理美育的实施,并将美育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层面予以重视,由此增强美育运作部门的职能和工作绩效。③加强校园内外的各种联系。实施美育应加强校园内外的各种联系,应以立足校园资源为主,以合理利用校外资源为辅,将校园美育的舞台延伸至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中,结合地域性、时代性开展有声有色的美育实践。由此,学校与所在地可相得益彰,学校亦可在贡献地方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④然而校园的美育功能务必体现于细节上。教师言谈之美、课堂设计之美、管理人员的管理与关怀之美等都是应该注意的。当然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学生与校园文化之间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将是十分重要的。

结 语

实践证明,校园文化与美育的相得益彰,对于培育和弘扬学校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晓群.高校美育与校园文化的辩证关系[J].零陵学院学报,2004(7).

校园教育论文第4篇

优化学校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校风班风、教育内容以及学风所构成的整体学校环境。很多高职院校在管理上的社会化、商业化以及物质环境建设都相对完善,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缺乏该有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积极组织社会主义社团组织,定期开展社会主义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校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优化校风学风建设,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

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形成一种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师生一同建设起来的,具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应认真听取学生合理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在文化建设中涉及到重大决策时应增强决策的透明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决策的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渠道,提高师生的亲切感,真正体现学风建设的民主性,在各社团组织的内部文化活动中也要贯彻民主,才能充分调动师生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从而使校园文化活动更加高效的展开。

二、家庭环境的优化措施

优化家庭环境的氛围、生活习惯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以及家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对小孩教育存在着不良的教育方法,例如小孩犯了错误家长往往以打骂的方式来解决,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更容易使小孩误入歧途,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造成了很大影响,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沟通,多倾听子女内心的真实想法,科学的引导他们成长,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优化家庭环境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很重要,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同时还要把握好度,适当的教育期望,才能真正促进子女成长。在教育中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耐心,当子女做错事时应该给他们讲解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以及做了之后会造成什么后果,当子女做对事情时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重视道德教育。同时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积极的进行互动,积极的互动能够加深家庭间的情感。因此,作为家长应该要有一定的自身素质,能够及时发现这种关系,及时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这对于子女今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结语

校园教育论文第5篇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和谐校园构建实现环境育人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校园人文环境的形成有赖于师生整体人文素质水平的提高和有力支撑。所以,要实现构建高职和谐校园的目标,就必须切实抓好提升高职生和全体教职员工的整体人文素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奠定最重要的动力基础。因为,任何时候人都是影响事业成功和目标达成的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师生整体人文素质得到了提升,反过来就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和谐校园氛围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生活在此环境中的每个个体,使人与环境形成自然而然的良性循环。即: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师生对校园和谐环境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和谐校园环境一旦形成又会把师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在这里人与环境有了积极有效的互动,二者在这种良性互动中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搭起了广阔而坚实的平台,也为和谐校园的构建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这是符合辩证法规律的。这一目标的实现从策略上看,必须依靠充分发挥高职教学工作的优势,才能如愿以偿。因此,在高职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就必须把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把基础人文课程的教学要全面扎实地落实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既是学校教育教书育人规律所必须遵守的法则,也是实现构建高职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所以,高职院校在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的过程中,要把人才培养和构建和谐校园都纳入教育教学管理的范筹中,使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和教师的教学工作过程,也成为构建高职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作用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高职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支持。因为,和谐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过程中,其行为的发生、态度的表达、沟通方式的选择等,都能从内心表现出真诚、愉悦、积极、向上、阳光的心态,始终能以友善的动机、稳定的情绪、高尚的道德情感来应对纷繁复杂的学习和工作,以显示出个体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所以,和谐校园构建的目标追求也就不能缺少对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因为,这是构成和谐校园并展示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所以,在高职和谐校园构建中必须把对师生及全体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疏导工作也纳入议事日程中来。使全体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能以平和的心态、积极阳光的内心世界、热情饱满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投入到本职工作和学习中去,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奠定健全人格结构的基础。这一策略的实施,就要全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及心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用与专业优势,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学知识等途径,以增强全体师生的心理素质。对出现情绪波动、心理不适及因内心矛盾冲突影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人和事应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并对个性化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使他们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去。这应是构建高职和谐校园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全院一致形成共识自觉行动绿化美化营造温馨舒适生态教育环境

校园教育论文第6篇

道德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过程中长期积攒的优秀文化元素的结晶体,是约束社会民众个人行为的重要指标。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就青少年群体而言,道德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基础教育工作的成效。

1.1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建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会在这个时期形成。道德教育工作可以很清楚地告诉青少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并且通过众多的教育实例以及理论分析,可以让青少年透彻地理解,为什么这样是对的。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量变促成质变的过程,只有在青少年时期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保证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由此,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1.2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青少年时期是学知识、学文化的重要时期,古语有云:幼学如漆。古时有孟母三迁,可见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氛围对现代教育十分重要。德道教育工作能够结合具体事例不断教育、不断感染我们的青少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从而形成群体效应,构建起良好的学习氛围。

1.3有助于青少年正确审美情趣的形成审美情趣是一个具体的自然人在长期的观察、判别、思考过程中形成的审美鉴赏能力。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十分重要,若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偏离主流审美,就很容易“变态”,进而形成不正确的、畸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展现人性美、社会美是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只有正确地看美、审美、品美,才能够构建起健全的人格。

1.4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人是社会性动物,只要有人就会有群体;相反的,群体的行为也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面对整个青少年群体,每个人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所有人的共同成长的结果就是构建起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2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网络发达,充斥各类不良信息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网络上健康信息、不良信息鱼龙混杂。而青少年时期正是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很多学生分辨不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迷恋网络,并在垃圾咨询、不良信息的影响下,形成畸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校园环境复杂,不良社会人员较多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校园也不例外。几乎每个学校校园中都会充斥着这样那样的人群。很多青少年在社会不良人员诱导下,逐渐认同他们的做事行为准则,道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2.3青少年思想前卫当前,九零后、零零后已经“崛起”,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和八零后、七零后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世界的看法也有所不一。很多青少年觉得道德教育工作讲述的都是老古董,“不入流”,不认同道德教育工作的内容。

2.4传统文化缺失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国,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但是当前我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传统文化的缺失也越来越严重。文化是凝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思想凝合剂,传统文化的缺失也是当前道德教育开展的一个阻碍因素。

3如何加强道德教育

加强道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加强措施。

3.1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传统文化不能丢,要深入研究历史,要挖掘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正面的文化因素,摒弃文化糟粕,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只有在文化上形成高度的认同感,才能够有效地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道德教育工作。

3.2强化道德教育师资力量道德教育工作专业性、正对性很强,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要加强道德教育师资力量建设,要从专业教育、培训的角度入手,着重加强队伍业务能力,同时要着力于研究新时达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动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3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当前青少年都喜爱网络,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增长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网络是另外一个世界,只有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坚决扫清不良信息,还青少年一个纯洁的网络世界。另外一方面,校园网,校园FTP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共享平台,各个院校如果能够最大程度上丰富自身的信息量,也是构建良好网络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

3.4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我们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这个十分重要。要让青少年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认同什么样的价值。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明白自己当前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对自己将来的人生来说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能够有效避免青少年在最重要的时期无所事事,让他们的每一天都活得充实,有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做好道德教育工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认真分析研究、有效有力执行才能够做好。

4结束语

校园教育论文第7篇

(一)舞蹈教育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的种类

在我国的高校中,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都不相同,因此他们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校园文化的丰富性,从而使得校园文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引入舞蹈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种类,可以让一些喜爱舞蹈的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好地进行人体艺术的开发,发挥他们的审美潜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舞蹈教育有利于建设校园文化的和谐氛围

舞蹈教育作为人文艺术的一种,不仅能够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而且对人们的情感能够起到一定的感染作用。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被舞蹈的优美动作和音乐所感染,从而满足自身的精神追求。当学生的精神追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注重自我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加注重个性品质的充分发挥。同时,学生通过舞蹈这种“情感语言”与他人进行友好地交流,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了解,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舞蹈教育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高等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舞蹈教育存在的不足

虽然舞蹈教育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高校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首先,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多数的课程都是以二课堂的形式开展为主,只是简单的教授基本的舞蹈动作,忽略了舞蹈欣赏的环节。应以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欣赏能力的综合培养;其次,虽然一些学校已经拥有舞蹈教室供学生进行练习,但是还有一部分学校没有建设专门的舞蹈教室,而且还缺乏一些服装和道具;再次,教师的学历结构有待优化,大部分的教师只有中专或者大专学历,高等学历的教师比较少;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模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很容易让学生按照错误的方式学习下去,降低舞蹈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优化舞蹈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重视舞蹈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舞蹈教育的优化,首先需要充分认识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全面认识舞蹈教育,舞蹈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对舞蹈教育的认识需要全面,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其次,重视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充分认识舞蹈教育的基础上,需要重视舞蹈教育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创造更好的条件发挥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明确舞蹈教育的教学目标

舞蹈教育不仅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必须要明确其教学目标,才能够促进其完善和发展。例如:舞蹈教育不仅仅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而且从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和教育的美好,从而提高自我修养。需要注意的是,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包含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舞蹈,针对不同的舞蹈其教学目标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更加细化不同舞蹈种类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舞蹈教育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不断丰富舞蹈教育的内容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舞蹈教育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需要不断地挖掘舞蹈教育的内在潜力,从而使得舞蹈教育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以其新颖、丰富、充实的教育内容,不断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丰富舞蹈教育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设置舞蹈赏析课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活动中心观看舞蹈表演,或者将经典的舞蹈片段播放给学生,从而能够更好地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第二,设置舞蹈课程的实践环节,在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必须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舞蹈教育的课堂效率;第三,促进高校之间的舞蹈交流,高校之间可以通过举行联谊、友谊赛或者其他活动等形式,让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勇于尝试和创造。

(四)坚持将舞蹈教育与高校其他教育内容相结合

舞蹈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需要将舞蹈教育与高校其他教育内容相结合。例如:对于旅游类和管理类的学生来讲,其形体形象对于以后的就业非常重要,因此可以对这些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教育,不仅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身型,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气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在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进行合理的课时安排,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舞蹈教育课程的教学。

(五)建立舞蹈教育的评价体系

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舞蹈教育是否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需要对舞蹈教育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对舞蹈教育做出科学的评价。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内容,能够从多个方面对舞蹈教育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同时,需要及时地反馈对舞蹈教育的评价内容,使得舞蹈教师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地对舞蹈教育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