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录音艺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08 11:44:26
录音艺术论文

录音艺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录音艺术; 完美美学; 创作; 生活;

针对录音本身是否是艺术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论。大到历史事件, 小到日常百姓生活, 时时刻刻无一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而现实也反过来在制约着其他事物的发展。录音艺术作品在记录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有限度的创作, 同时作为作品的记录者也在受到生活的改造。现实生活为录音艺术作品创作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大舞台, 可以根据对以往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运用艺术创作形式将生活进行改造, 这过程正是录音艺术作品创作的源泉。按照声音艺术家Douglas Kahn的观点, 音像应该挑战音乐霸权, 就像电影挑战戏剧霸权的戏剧艺术一样。就西方艺术音乐录制完美主义和不完美主义的辩证法来说, 艺术概念常常与作品尤为相关而非即兴。

一、录音艺术的内涵

录音艺术的内涵就是把自然界中或者社会人文中存在的历史以某种需要创造性地记录下来。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孤立地存在, 录音艺术作品也必然在贴近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而进行有限度的创作。录音的本质是将普通的音乐重新配置转变为艺术。有学者曾将其描述为即兴艺术与不完美美学的统一。不完美主义者的录音方法是单纯地记录历史表现, 关注点仅为同步完整性。而完美主义者的录音工作通过混合和编辑具有颠覆的创造性, 但这又不能回避录音工作中图像的制作等基础环节。针对录音的创意编辑, “完整的”不完美主义理想是人本主义和反对机械, 而不仅仅是浪漫主义的幻想。

二、西方录音艺术作品的机械制作年代

录音的发明是简单地将历史的本质完整记录下来, 抑或是加入外部干预将其艺术化, 这是Walter Benjamin关于摄影与视觉艺术关系转移到录音和音乐中的着名论断。虽然上世纪七十年代“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工作”专注于摄影和电影, Benjamin已经开始思考音乐产品机械复制现象。他注意到电影和摄影艺术的状态存在诸多问题, 他坚信, 电影和摄影打破了传统视觉艺术形式的权威, 这些媒体不应该以一个固定的并且是较长时期的艺术标准来评判。艺术的概念以及艺术地位的个人实践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的结构。此外, Benjamin认为, 机械性的复制工作导致独特音乐光环衰落 (regressive listening) 是以Adorno鼓励录音开始的, Benjamin更喜欢用中性的词distracted listening来描绘。Schnabel曾愤怒地表达过这种担忧, 他重新发现了舒伯特和莫扎特创作现代钢琴的所有曲目, 承认“有一个可怕的恐惧, 某时某地有人听着贝多芬奏鸣曲的录音, 会同时吃一个肝脏三明治”。音乐的光环不是通过机械记录再现它的工作本身, 而是鲜活的表演, 不再像普通音乐一样倾听音乐。尽管这个说法值得怀疑, 一些持相反观点的人认同录音本身就获得了一个光环。

Taruskin的说法是极端和不可信的, 但是差强人意的录音版本是普遍存在的, 作曲家自己对录音解释是独一无二的权威。Taruskin的观点说明了Benjamin的评论之间存在联系, 因为他们表达立场均源于完美美学, 关注的是录音如何重新配置音乐中的完美与不完美。Schoenberg强调了天才作曲家创作的自主权以及表演者的服从。Busoni发现口译员的美德和表演者的个人贡献。从不完美主义的观点来看, 即兴的不可预测性和兴奋性的组合产生了立即创作的错觉。不完美主义者找到即兴创作中的美德, 超越了形式和执行中不可避免的错误。这些美德正是因为这样的“未完成的状态”而出现的, 因此, 缺陷具有积极的美学价值。相比之下, Schoenbergian的完美美学在这方面几乎没有得到赞扬, 完美主义倾向于支持艺术的奥妙, 而不完美主义则提出质疑。

录音并不仅仅是Schoenberg美学的新应用, 一个完美的录音美学旨在筛选偶然的现场表演缺陷。相比之下, 对于不完美主义者, 生活本身是有特权的, 当渴望自发创造时, 录音具有最佳的纪录状态, 虽然会有失败的风险和轻微的缺陷。不完美主义者认为, 即兴和互相配合不是好的录音。Taruskin采用完美主义的录音审美, Benjamin持一种不完美的审美观念, 而这种对抗从最早开始就一直处于冲突状态。然而应该清楚的是, Taruskin和Benjamin都没有给出完美的解释, 录音本身并不能对艺术光环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 这只是录音完美主义者的一些观念而已。

三、现实生活是录音艺术作品创作的动力源泉

如果说录音艺术作品的创作是生活的精神动力, 那么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录音艺术创作而记录现实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基础。录音艺术作品创作本身运用各种生动的表现形式将表象的事物具体化, 使之富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按照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大众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物质需求, 精神满足有了更多渴望, 深刻感受录音艺术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并得到普遍接受, 其需求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

录音艺术创作的核心是将生活、艺术、技术三者有机结合。录音艺术创作既不是单纯地利用技术手段记录生活, 更不是毫无基础的艺术发挥。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 录音艺术作品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 未来朝着技术与艺术全面融合的趋势发展。创作对于录音艺术作品的最终实现愈发重要, 让录音师对技术运用和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许, 关于录音艺术创作究竟是一个技术记录生活还是艺术加工的问题争论可能会持续下去, 录音美感艺术的标准如何评价在艺术起步较早的西方同样饱受争议, 但这一标准却十分重要, 在实践中决定着录音作品的最终呈现。有几个“底线”是必须坚持的, 比如真实性, 录音作品的制作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 艺术审美反过来也是对历史事件真实的一种呼应。录音作品巧妙地将“自定义的美”与被录音对象的“真”两种主要价值连结在一起。“自定义的审美”需要长期、大量的感性认知, 因而不同的录音师创作出风格迥异的录音“审美”作品。作为“审美主体”, 首先需要聆听“审美客体”的真实感知, 再通过“敏感”与“深邃”两个必备的艺术与情感素质, 将录音作品动态地平衡起来。

参考文献

[1].Hamilton.THE ART OF RECORDING ANDTHE AESTHETICS OF PERFECTION[J].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 2003, 43 (4) :345-362.

[2].楚毅.浅谈录音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 2014 (05) :108-109.

[3].鹿楠楠.真实与审美, 解构与重塑---录音艺术的创作维度[J].现代电视技术, 2017 (03) :126-128.

[4].林达悃.影视录音心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5].韩宝强.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

[6].姚国强, 孙欣.审美空间延伸与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2.

录音艺术论文第2篇

一个良好声乐作品的演唱,具不仅是指要使声音具备有美感,还是指整部作品的完整性,因此,也体现出来在声乐教学中,还十分重视作品演唱的完整性。但是,通过对我国实际的声乐教学情况分析可见,很多学生在长期学习与实践,却无法摆脱作品演唱“不完整”这一不良的标签。例如,较常见的演唱不完整现象,便是学生在演唱时,未能将作品中每一句的尾音唱完整,便结束了每句的演唱。而基于这种现象,我们便可利用录音艺术实践,来有效地促进每一部声乐作品演唱的完整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演唱歌曲《珠穆朗玛》这首作品时,由于此作品每句的尾音较长,学生在演唱中容易出现尾音演唱不完整的现象,所以,教师可利用以下方案进行教学:首先,对作品完整性这一概念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在心中有一个确切的印象,并时刻谨记着对作品演唱的完整性,尤其明白尾音演唱不完整、字尾收音不分明对整首歌曲表达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让学生反反复复听对《珠穆朗玛》这一作品的原唱,了解作品的风格,尾音的特点。并给学生讲解,在此部作品演唱时,必须要应用较靠前的位置,咽部的张力尽量要大一些,并多用一些混有真声的音乐,咬字位置要贴近上牙,以此来体现出藏族歌曲特有的色彩。再次,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教学,教师充分的利用录音艺术,在前两项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唱《珠穆朗玛》,并将学生的演唱录下来。将每位学生的作品演唱录下来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听自己的演唱有什么问题,并指导其与原唱者的演唱进行比较对照,分析自己在风格、尾音部分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让学生注意每一句、每一段的尾音长度,强结尾、弱结尾的尾音如何演唱,A、B段连接与再现部尾音的演唱方式等等。学生通过直视自己的录音,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指导,便更容易发现自己演唱时存在的不完整性,并在不断实践,不断录音中不断地纠正自己的不足,最终实现声乐作品演唱的完整性。

二、录音艺术实践可提高声乐作品咬字的准确与清晰

众所周知,一部好的声乐作品,其主要的思想内涵表达大多是通过歌词来传递给听者的,这也就体现出来歌词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地提示演唱时咬字清晰与准确的重要。虽然我们在平时说话中,大多数人咬字都是非常清晰准确的,但也并不能代表,其在演唱时,咬字就一定要准确、清晰以及艺术化。若学生用平时说话咬字的方法进行作品演唱时,不仅不能充分地表达出作品所要传递的美感与艺术性,还会导致音乐作品的质量低下。因此,教师在场乐作品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艺术化咬字的强化教学。1.咬字的规范性训练。于声乐教学时,教师先要对学生进行咬字规范性的训练,例如,让学生对中国字元音、输音、团字、尖字、四声、字腹、字尾、有字头等名词意义的了解,并通过刻苦的训练,让学生学生在演唱中充分地应用这些咬字特点。2.针对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等多个唱法之间咬字特点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咬字训练。例如,在中国式通俗唱法中,加强对学生亲切式咬字、耳边倾诉式咬字、气吹声式咬字、齿音式咬字、嗲咬字等咬字方法的训练。而针对美声唱法,则需重视对窄韵母宽咬、宽韵母窄咬等咬字方法的训练。3.在以上教学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演唱录音,通过录音,可将学生演唱的节奏、音准、演唱细节、咬字情况准确、完整、清楚地记录下来。学生通过对自己录音的回放与反复听,则容易于清楚的演唱录音中发现自己于咬字方面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了解自己不足之后,再用心领会教师前面所教的咬字要诀,便很容易体会到其中的精髓,并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相应的咬字方法训练,便能达到事半功倍,促进咬字艺术化、准确清晰的目的。

三、录音艺术实践可使声乐教学更加具体和立体

传统地声乐教学模式,给学生的感觉比较缥缈模糊,而具体的教学过程,也是比较平面的。学生在这种声乐教学环境下,并不容易领悟声乐艺术中的精要,也无法有效地辨别演唱声音的正确性或错误性。而将录音艺术实践应用于声乐教学中时,便可有效的规避传统声乐教学存在的模糊、平面等不良现象,并逐渐使场乐教学更加具体,教学过程也更加立体。

四、结语

录音艺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录音;再创作;三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54-01

文艺节目的录制过程是艺术创作过程。这一点在国外早已成定论。我国出版的辞海(艺术分册)里在电影门类中有录音条款的解释。不过这种解释偏重于技术方面。近几年广播界的有识之士指出艺术录音师艺术和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的理出,不仅迅速被广大录音工作者接受,而且对广播录音队伍的发展壮大有着巨大有推动作用,是艺术实践就必然存在艺术创作问题。那么艺术录音又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创作实践呢?现在广播队伍中普遍认为艺术录音是三度创作。及作者为一度创作,演员货演奏员为二度创作,艺术录音为三度创作,这种提法与国内文艺界的普遍提法有很大出入。

艺术录音真的是三度创作吗?

我们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弄清楚一下二度创作这种提法的来源。

“二度创作”一词来源于戏剧界,我国著名导演、杰出的戏剧艺术家焦菊隐于一九五一年在《导演的艺术创造》一文中指出:“导演的工作也是一种创造工作,这种创造在艺术上,称作‘二度创造的艺术’”(《焦菊隐戏剧论文》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35页)在高等艺术院校的教材中称“二度创作”为“再创作”:“被称为‘再创作’的表演艺术,是在剧本或者曲谱所提供的内容基础上进行的创作。……这些表面看起来特殊的创作过程,其实质仍然是以生活为出发点,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见《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二月版179页)由此可见“二度创造”理论的运用已由戏剧界扩大到整个表演艺术。

再创作的理论同样在艺术录音实践中得到了运用。那么我们应该把这种再创作成为几度创作为好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作曲家写了一只小提琴独奏的曲子。我们可以称作曲家这一创作为原始创作,即一度创造。小提琴演奏员根据这一独奏曲曲谱和自己对这一独奏曲的理解将曲子演奏出来,我们称演奏员的这种艺术创作为二度创作。录音师根据自己对这一独奏曲的理解,调动一切技术和艺术手段,将这一小提琴独奏曲录制成磁带奉献给听众,我们称录音师的这一艺术创作为三度创作。由以上推导中,我们可以看出,称上述艺术录音为三度创作是合情合理的。

录音艺术论文第4篇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艺术专门人才和艺术师资。

二、招生条件和对象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3.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4.本招生简章适用的考生为山东省考生。

下列人员不能报考: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三、报名

(一)山东省省内考生不得在外省考点参加考试。

(二)专业报考条件

1.文理科要求:我院除招收普通高考报考科类为艺术(文、理)的考生外,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非艺术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招收普通文科类和理科类学生。

2.性别要求:我院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音乐学(师范类)、舞蹈表演、表演(时装模特表演)专业有男女比例要求;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化妆美容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专科专业只招收女生;其他专业无男女比例要求。

3.山东省2016年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210分(含210分)以上的考生,方可报考我院绘画、中国画、雕塑、美术学(师范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科专业。

4.表演(时装模特表演)专业:要求女生170CM以上,男生180CM以上。

报考其它专业的考生只需持《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夏季高考报名信息确认单及专业测试报考证》即可报考。

(三)报名须知

我院2016年招生专业考试全面实行网络报名,请考生登录山东艺术学院网上报名系统(网址:sdca.edu.cn ),认真阅读考生注意事项,准确填写报考信息。网上缴费后打印《2016年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类专业测试准考证》。无需现场确认。

(四)报名时间

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春节前1月18日-1月31日,春节后2月14日-2月25日。各专业具体报名起止日期详见网站公告,报名结束时间均为截止日中午12:00。

四、考试

(一)专业考试

1.考生需持本人《身份证》、《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夏季高考报名信息确认单及专业测试报考证》、《2016年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类专业测试准考证》参加考试,三证不全或姓名不符者不准参加考试。

2.2016年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艺美术本科专业不组织专业校考,认同山东省美术类统考210分以上(含210分)专业成绩。

3.摄影、艺术设计学、绘画(鉴定与修复)本科专业不组织专业校考,认同山东省美术类统考专业本科成绩。

(二)考试时间及考试地点

考试时间

专业

考试地点

2月16日

艺术史论

长清校区

2月17日

美术学

长清校区

2月17日

绘画、美术学(师范类)、雕塑、中国画、书法学

长清区园博园

2月18日

动画

长清区园博园

2月18日

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

长清校区

2月19日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长清区园博园

2月19日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化妆美容设计)

长清校区

2月19、20日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

长清校区

2月25日

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化传播)

长清校区

2月16日

舞蹈学初试

文东校区

2月17-21日

音乐学(师范类)、音乐学(音乐治疗)、

音乐表演(音乐剧)

文东校区

2月17日

表演(时装模特表演)

文东校区

2月17-21日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文东校区

2月18、19日

戏剧学

文东校区

2月19、20日

戏剧影视文学

文东校区

2月20-22日

戏剧影视导演

文东校区

2月22-27日

表演

文东校区

2月26-29日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传播)、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作曲与制作)、音乐学、音乐表演(演唱)、音乐表演(钢琴演奏)、音乐表演(管弦乐器演奏)、音乐表演(现代音乐)、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

文东校区

2月27-29日

表演(戏曲表演)、音乐表演(戏曲音乐伴奏)

文东校区

2月17-21日

舞蹈学(复试)、舞蹈表演

省文化艺术学校

2月19-21日

舞蹈编导

省文化艺术学校

(三)文化考试

专业合格考生按规定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文化考试。文化考试外语语种不限,但我院只提供英语教学(国际艺术交流学院中俄、中韩相关项目的专业除外),请考生斟酌。

五、专业合格证发放

学校将根据专业成绩及发放比例划定专业合格线并公示合格考生名单。对专业成绩合格者,寄发《山东艺术学院专业招生考试合格证》。专业成绩不合格者,不再另行通知。

六、录取办法

本科录取办法

按照教育部及山东省有关规定,我校为29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可自行划定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

(一)按结构分录取的相关专业

1.音乐学(音乐传播)、戏剧影视文学、艺术史论、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化传播) 本科专业,要求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得低于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在此基础上录取时按专业成绩占30%,文化成绩占70%的比例结构后由高到低排序录取。

2.音乐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化妆美容设计)(中外合作项目)本科专业,要求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得低于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在此基础上录取时按专业成绩占70%,文化成绩占30%的比例结构后由高到低排序录取。

3.美术学本科专业要求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得低于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在此基础上录取时按专业成绩占 20%,文化成绩占80%的比例结构后由高到低排序录取。

4.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产品设计本科专业录取时,要求考生专业成绩达到山东省美术类统考210分(包含210分),高考文化成绩不得低于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按山东省美术类统考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相加后由高到低排序录取。

5.摄影、艺术设计学本科专业录取时,要求考生专业成绩在山东省美术类统考本科合格线以上,高考文化成绩不得低于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按山东省美术类统考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相加后由高到低排序录取。

(二)以文化成绩划线,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的相关专业

1.下列各专业要求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得低于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在此基础上按1:1.5划定学校文化最低控制线,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项目)专业。

2.下列各专业要求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得低于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在此基础上按1:2划定学校文化最低控制线,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学专业。

3.下列各专业要求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得低于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在此基础上按1:1.2划定学校文化最低控制线,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绘画、中国画、书法学、雕塑、美术学(师范类)专业。

4.下列各专业要求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得低于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在此基础上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表演、音乐学(师范类)、音乐学(音乐治疗)专业。

5.绘画(鉴定与修复)专业要求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得低于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在此基础上按山东省美术类统考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6.下列各专业要求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得低于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线下20分,在此基础上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作曲与制作)、音乐表演(演唱)、音乐表演(管弦乐器演奏)、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音乐表演(钢琴演奏)、音乐表演(现代音乐)、音乐表演(音乐剧)专业。

7.下列各专业要求考生高考文化成绩达到210分以上(含210分),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表演(戏曲表演)、音乐表演(戏曲音乐伴奏)、表演(时装模特表演)专业。

(三)科类批次录取说明

1. 艺术文理兼收的专业,录取时不单列文理计划数,线上考生统一排序录取。

2. 按鲁招考〔2012〕134号、鲁招考〔2013〕115号文件规定,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两个专业招生要求须按教育部教高函〔2009〕25号、教育部教学司〔2013〕13号文件规定执行。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面向全省招收普通文、理科学生,不组织专业考试。录取批次在本科二批。

(四)单科限分要求

美术学本科专业考生语文成绩不得低于90分,外语成绩不得低于80分。戏剧学本科专业考生语文成绩不得低于110分。

(五)其它

按男、女比例分列招生计划的专业,录取时按男、女生计划数分别排序录取。

专科录取办法

按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的规定,我校所有专科专业不组织专业考试。

1.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中外合作)、人物形象设计(中外合作)专科专业与山东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专业相对应,录取时依据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关联投档的办法,按山东省美术类统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

2.舞蹈表演、音乐表演、影视多媒体技术(媒体制作)(中外合作)专科专业,录取时按文化成绩排序录取。

备注

以上本、专科录取过程中,如最后一名出现成绩并列现象,将按照以下录取原则执行:

1.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的专业出现并列现象时取文化成绩高者。

2.按结构分成绩排序录取的专业出现并列现象时取文化成绩高者。

七、其他几项规定

1.在我校专业考试中有违规行为者,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新生入学后,由学校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对不符合条件或有徇私舞弊等行为者,无论何时发现,一律取消入学资格或学籍,退回原户口所在地或原单位。

3.专业考试期间,部分专业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体检。不参加体检者、体检不合格者不能取得我院专业考试合格证(届时公布需查体专业)。

4.2016年招生计划如有变动,以山东省发改委和山东省教育厅最终下达的计划为准。

5.各专业收费如有变动,执行山东省物价局2016年新规定。

八、2017年动画专业招生变化及要求

录音艺术论文第5篇

一、音乐期刊史料整理研究

音乐期刊史料整理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艺术教育研究机构所编制的专科性、专题性目录和索引;一类是图书馆和其他专业机构所编制的馆藏报刊目录、联合馆藏目录和综合性书目中的音乐类目录或音乐专题索引。

1959年1月,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编印《中国音乐期刊目录(未定稿)参考资料92号》②,16开油印本,14页,仅印300册,收录《灿花集》(1908)至《江西音乐》(1958)共153种音乐期刊,其中1908年至1949年9月创刊的共72种。书中列表著录“创刊年月”、“名称”、“出版地点及编者”、“收藏情况”和“备考”。收藏单位包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音协,上海市报刊图书馆和上海市鸿英图书馆③;也有部分期刊未见收藏,按照其他期刊中记载收录。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系统汇集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目录。

1959年9月,中国音乐研究所孔德墉编《十二种旧音乐期刊内容索引参考资料114号》④,16开油印本,295页,印数400册。将创刊自1908年11月《灿花集》至1934年《音乐杂志》共12种音乐期刊中的篇目资料,汇编成目,按类排列。类目共分音乐总论、音乐原理及技法、声乐学、歌曲、戏剧音乐、器乐学及演奏法、器乐曲、综合参考类,附录为有关音乐的插图(中国音乐界人物、中国音乐团体、中国乐器、外国音乐家、外国音乐机构等)。此书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系统汇集中国近现代时期音乐期刊篇目索引。

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李文如、文彦编《1908―1965年中国音乐期刊目录》⑤,收录该资料室收藏的音乐期刊、音乐会刊、简报(含公开与内部出版),1908―1965年底创刊的音乐期刊403种,其中1908―1949年共148种。

1990年10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编《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录(1906―1949)》⑥,收录其历年收集的1906年出版《音乐小杂志》至1949年9月132种馆藏音乐期刊的各期篇目汇录(部分有缺期)。其中包括纪念刊、会刊、通讯及少数包含音乐内容的综合性刊物,如《白阳》(1913)、《美育》(1920)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1949年音乐书谱全目)》⑦,这是一部37个图书馆的联合目录。1962年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组接受音乐研究所建议并委托其资料室编辑,目录稿1965年基本完成,因搁置,至1984年初版,编收先秦至1949年之间馆藏的5000余种中国音乐图书目录。1994年3月第2版(增订本)由李文如补入1906―1949年出版的中文音乐期刊、音乐报纸、报纸音乐副刊的目录,含期刊153种,报纸8种,报纸音乐46种。因其是一部联合目录,并参阅《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和《上海图书馆馆藏中文报纸副刊目录》等目录,是目前最为齐全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报纸目录,分音乐期刊(期刊编年和刊名音序目录)、音乐报纸(创刊年序目录、细目)、报纸音乐副刊(创刊年序目录、细目),著录项目也较详细,注明馆藏。

2005年11月,李文如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编》⑧,上下两册收录1906―2000年创刊的270多种音乐期刊目录,按创刊时序排列,并且详细罗列各期刊物篇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前身是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缪天瑞、李元庆先后任主任。1954年3月改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所长杨荫浏、李元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资料馆”是大陆唯一一座以收藏、采集中国传统音乐资料诸如乐器、乐谱、乐书、音响及音乐期刊为主要职能的专门机构。经过五十余年几代人的努力,“音响收集、乐器收藏、书谱汇聚”三足鼎立,目前该馆共收藏近15万册中国音乐书谱,约7000个小时的音响资料,2000件中国乐器以及所有能收集到的20世纪中国音乐期刊。⑨

“中国音乐资料馆”,前身即音乐研究所资料室,由杨荫浏、李元庆于1954年创建,而上述所有音乐期刊目录及索引全部由当时“资料室”这些元老们所编,包括孔德墉、李文如、文彦、王秋萍、张淑珍等,这些图书情报工作者的贡献极大。音乐研究所资料室还编印《47种音乐期刊篇目索引》⑩等。

另一类是各图书馆和其他专业机构所编制的馆藏报刊目录、联合馆藏目录和综合性书目中的音乐期刊部分或汇编索引。

1929年,北平图书馆协会出版《北平各图书馆所藏期刊联合目录》{11},汇集当时北平24个图书馆所藏期刊1100余种,分十类编排,音乐美术是其中一类。音乐类仅收录《音乐杂志》(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音乐杂志》(北平国乐改进社)和《新乐潮》3种。

1929年7月,文献学家、敦煌学家王重民编《国学论文索引》(初编),中华图书馆协会出版,收录1928年7月前出版的82种期刊3000余篇国学论文索引,分为17类,其中包括音乐、艺术两类。1931年、1934年、1936年和1955年续出,共五编。

1930年2月,上海人文月刊编辑部《最近杂志要目索引》,这是我国最早编印的一种报刊索引,1930年创刊第1卷,共收录杂志85种、日报附刊8种,合计188种,从最初的100余种增至500余种。杂志文章要目按“杜威十进分类法”序列排列,其中“艺术”下有“音乐”类目。

1933年11月,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12}创办《期刊索引》(月刊),每年2卷,每卷6期,1937年底停刊,最多时曾收录期刊报纸500余种。1934年5月起另编《日报索引》(月刊),1937年7月停刊。每期《期刊索引》先按本月“本馆所收期刊分类一览”,其中“艺术类”下收录音乐类期刊;更有价值的是本月“杂志分类索引”,在“艺术科学类”的“音乐”是当月所有期刊中音乐主题的具体篇目汇编索引(不仅仅是音乐期刊),“文学类”的“歌”,是有关歌曲的具体篇目汇编索引;最后是本月“杂志著者索引”。《日报索引》附“分类索引”和“著者索引”。

1934年6月,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编《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期刊目录第一辑》,收该馆成立之日起至1933年底所藏期刊,分杂志和报纸上下两编,各编均分中西文两部,中文杂志分类排列,“文学艺术类”下设“音乐”。1936年发行第二辑,收录1934―1935年所藏期刊,体例同前。

1936年6月,《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藏中文期刊目录》,收录北平图书馆截至1936年6月入藏的定期刊物1600余种,不含年刊、日报和政府公报。后编为分类编,按刘国钧《中国图书分类法》排列,900艺术类下设“音乐”。

《中国史学论文索引》,1957年第一编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二所和北京大学合编,从1900年至1937年7月出版的1300余种杂志中辑录史学论文篇目30000余条。上编的“目录学・专科书目”的“艺术”类收录2篇音乐书目的论文索引,袁同礼《中国音乐书举要》(1928),杜镜《知见音乐书草目》(1932)。下编的“艺术史”的“音乐”下分一般论著、乐律、乐曲(附曲谱)、乐器和歌舞5小类,收录缪天瑞、胡为等215篇音乐论文篇目索引。{13}1979年初版第二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录1937年7月至1949年9月间出版的960余种杂志、报纸中三万余条史学论文篇目,编排体例与第一编相同。上册中收姜亮夫《音学书目提要》(1943)等,下册收录王西征、詹瑛等80篇音乐论文篇目索引。{14}

1959年,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主编地区性联合目录,由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和四川大学图书馆编制《四川省各图书馆馆藏中文旧期刊联合目录初稿1884―1949》{15},共5卷。第1―4卷按《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草案》基本类表分类著录,包括四川省19家图书馆的1949年之前馆藏期刊。第4卷中“艺术?穴L?雪”大类中的“音乐?穴L8?雪”下按创刊年收录,自《音乐杂志》(1920)起共37种。另有1卷索引卷。

1985年,《上海图书馆馆藏中文报纸副刊目录1898―1949中文报纸副刊分类索引》{16},“艺术”类的“音乐”收录《音乐专刊(新夜报・上海)》(1934.10)等32种“音乐”中文报纸副刊。2004年,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馆藏近现代中文期刊总目》{17},含分类索引,“艺术”之下“音乐”类共有84种期刊。

其他不少图书馆的馆藏近现代中文期刊目录编制分类索引附于正文目录之后,通常均设“艺术”部类或“音乐”类目,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期刊目录1881―1958》(1958),《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期刊目录1889―1979》(1982)等。另外,其他社科类期刊目录和索引中如分类编排,也均会有艺术类或音乐类的期刊或篇目索引,如《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18}(1959),但一般情况下所收录的音乐期刊数量不多。

二、中国音乐文献学和音乐史学中的相关研究

“音乐文献学”概念自许勇三{19}1985年首先提出以来,作为一门音乐学和文献学互相渗透交叉的学科,逐步建立完善起来,近年来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相继开设“音乐文献学”、“艺术文献学”等课程。但此前有关中国音乐文献学及音乐史学的研究中,早已涉及不少中国近现代时期音乐期刊的研究、论述和史料选辑汇编。

1959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辑油印全十册约300余万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参考资料》,按历史阶段和专题分类,通过摘编报刊、书谱资料,采访音乐界前辈和考订史料史实,汇集起1840―1949年间音乐学科第一批基本史料。其中大量史料源自近现代音乐期刊。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1961内部试用本,1984初版,1992修订版,2002二次修订版),在正文史述过程中叙述到“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音乐社团所出版的《音乐杂志》(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音乐杂志》(国乐改进社)、《美育》、《新乐潮》等23种音乐报刊;并在附录的“作品及出版物索引”中单列“曲集、音乐论著、音乐报刊等出版物部分”。{20}《中国近现代音乐文献总述》(汪毓和,2005),从音乐书谱和音乐期刊两方面,对整个20世纪上半叶的音乐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其中除分期对各阶段出版的音乐刊物进行综述外,还着重对代表性音乐刊物进行评述。

陈聆群一直非常关注音乐史料的搜集研究,1991年在“中国现代音乐史座谈会”上提出包括音乐期刊在内的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搜集整理研究的8点具体建议,后又多次撰文阐及。

《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1840―1919》(张静蔚,1998)和《搜索历史――中国近现代音乐文论选编》(张静蔚,2004),两书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史料汇编,均有部分史料源自当时的期刊和报纸。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孙继南,2000,2004增订版),以编年体形式逐年分条陈列史料,有关音乐期刊条目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该书每条目注明该条主要资料来源,并加附录、索引、引用书目和举要,严谨实用且具史料参考价值。

其他不少音乐文献学和音乐史学论著和论文均涉及此时期的音乐期刊,如《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徐士家,1997),《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伍雍谊,1999),《中国音乐简史》(陈应时,陈聆群,2006)等。而记述研究较全面的有《现代中国音乐史纲》,“音乐杂志”一节,记载音乐期刊61种,其中1906年《音乐小杂志》至1948年5月《音乐评论》共34种。{21}《20世纪中国音乐文献学研究概述》,“中国音乐期刊梳理”一段,对20世纪上半叶出版的146种音乐期刊进行简要梳理叙述,并论述这些专业音乐期刊的出版,对推动国民音乐教育功不可没。{22}《中国音乐文献学》对“报刊类音乐文献”单独列章进行详尽分类研究,将其分为研究性音乐期刊、普及性音乐期刊、乐谱类期刊、音乐报纸和非音乐专业报刊中的音乐文献5类,每类之下再分期为“近代”和“现代”进行具体叙述。{23}

三、音乐期刊专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时期的音乐期刊专题研究,相比同时期文学期刊、美术期刊等的研究,数量较少,且集中于少数几种音乐期刊。

研究述及李叔同所编《音乐小杂志》,有《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并追念李叔同先生》(丛雪,1980),《从〈白阳〉看〈音乐小杂志〉》(张静蔚,1983),《我国最早音乐杂志在日找到》(丰一吟,刘雪阳,1984),《关于〈音乐小杂志〉》(陈聆群,1984),《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李叔同编〈音乐小杂志〉》(孙继南,1985),《关于李叔同编〈音乐小杂志〉的补正》(孙继南,1985),《从李叔同编创〈音乐小杂志〉看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孙继南,1991),《从〈音乐小杂志〉看明治日本对李叔同的影响》(高,2009)等文,从这些文章中还可以了解这本在国内湮没已久的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探寻挖掘回归以及后续研究的全过程。

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3种同名为《音乐杂志》均有专题论文研究,如《评上海国立音专之音乐刊物――〈乐艺〉与〈音乐杂志〉》(胡天虹,1985),就这两种代表性音乐学术刊物,在办刊宗旨、特殊的“同人群体”、刊物特点以及与同时期外国音乐刊物的比较等方面进行论述。《从〈音乐杂志〉看国乐改进社――兼谈刘天华的国乐思想》(梅雪林,1995),是从期刊内容传述审视其创办团体“国乐改进社”和创办人刘天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会刊〈音乐杂志〉考》(康啸,2006),考述期刊创刊、内容和历史地位等。《对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的研究》(邹佳宏,2007),通过对期刊文本分析研究,透析杂志所提倡的“国乐改进”。硕士论文《国乐改进社社刊〈音乐杂志〉研究》(张治荣,2008),从史学和编辑学角度,以《音乐杂志》为媒介,研究刘天华的音乐思想,把握国乐改进社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对比较少见由当时政府出资创办的《音乐教育》,也有研究者关注。《缪天瑞与〈音乐教育〉》(国华,2005),选取编辑者角度论述期刊的影响和音乐人所做的贡献。硕士论文《〈音乐教育〉研究》(郭懿,2006),对1933年4月国民政府“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出资创办的《音乐教育》进行比较翔实全面研究。

对抗战时期桂林出版音乐期刊,包括《每月新歌选》《音乐阵线》《音乐与美术》《新音乐》和《音乐知识》,曾有专题研究,《时代的歌声战斗的号角――抗战时期桂林版音乐期刊简介》{24}(王小昆,2005)。

台湾,也有一些有关台湾本土近现代音乐期刊的专题研究,如《1930年代台湾艺旦的音乐活动――以〈三六九小报〉为主要分析文献》(庄于宽,2004)。

此外在对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团体机构和音乐家个人研究中,一般也会涉及音乐团体和音乐家作为音乐期刊的出版者、编辑者、重要撰稿者等的相关研究,此类研究比较分散,在此不再加以评述。

①许文霞《十年辛苦不寻常――读孙继南新版〈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有感》,《音乐艺术》2005年第2期,第109―110页。

②民族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期刊目录(未定稿)参考资料92号》,北京民族音乐研究所,1959年版。

③鸿英图书馆源于1924年2月成立的甲子社,创办人为黄炎培、马士杰、史量才等。1931年3月甲子社改名“人文社”,1933年受上海实业家叶鸿英捐助,改名“鸿英图书馆”。1955年初鸿英图书馆与上海新闻图书馆合并,定名上海市报刊图书馆。1958年10月并入上海图书馆。

④孔德墉《十二种旧音乐期刊内容索引参考资料114号》,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1959年版。

⑤李文如、文彦《1908―1965年中国音乐期刊目录》,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1982年版。

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录(1906―1949)》,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⑦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1949年音乐书谱全目)》,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⑧李文如《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⑨乔建中《〈1950―2000中国音乐期刊目录汇编〉跋》,《人民音乐》2005年第8期,第61―62页。

⑩陆晓明《第七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资料系统志》,张树华《北京各类型图书馆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第542页。

{11}北平图书馆协会期刊联合目录委员会《北平各图书馆所藏期刊联合目录》,《北平图书馆协会会刊》,1929年第3期专号。

{12}中山文化教育馆,1932年底孙科、蔡元培等15人在上海发起筹备,1933年3月在南京中山陵正式成立的文化团体。下设研究部、编译部和各种委员会,先后创办出版过一些图书和期刊。

{13}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第一编(1900―1937)》,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0年版。

{14}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第二编(1937―1949)》,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0年版。

{15}四川省、重庆市、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各图书馆馆藏中文旧期刊联合目录初稿1884―1949》?穴第1卷―第4卷,索引卷?雪,四川省、重庆市、四川大学图书馆,1959年版。

{16}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中文报纸副刊目录1898―1949中文报纸副刊分类索引》,上海图书馆,1985年版。

{17}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近现代中文期刊总目》,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8}人民日报图书馆《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59年版。

{19}许勇三《音乐文献学之我见》,《音乐学习与研究》1985年第1期,第1―6页。

{20}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1}赵广晖《现代中国音乐史纲》,台北:乐韵出版社,1986年版。

{22}陈建华《20世纪中国音乐文献学研究概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20―30页。

{23}方宝璋、郑俊晖《中国音乐文献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4}王小昆《时代的歌声战斗的号角――抗战时期桂林版音乐期刊简介》,《桂林抗战音乐文化研究》,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209页。

录音艺术论文第6篇

音乐教育的摇篮:音乐学

在中学阶段,音乐课虽不是主课,但很受同学们欢迎。课堂上同学们伴着老师弹奏的乐曲欢快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春天在哪里》等歌曲,在歌声中,同学们的疲惫被一扫而空,微笑洋溢在大家的脸庞上。这些教我们学哆来咪发音的音乐老师,大都是科班出身,其中学音乐学专业的比重较大。

音乐学专业分为艺术学与教育学两个方向。以往,艺术学方向在专门的音乐类高校中开设较为普遍,教育学方向则多在师范类高校中开设。但随着近几年高校的多学科多领域的发展,以上两个方向同时在一所高校内开设已比比皆是了。

艺术学方向指的是艺术管理,从专业名称可见其与管理有关。对此,高校围绕“管理”做文章,为该专业学生定制了艺术管理学、艺术市场营销学、演出管理学、项目策划与运作、影视艺术管理等主要课程,另外还有经济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基础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事艺术管理所必备的音乐艺术、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总的来说,艺术学方向的毕业生将来可以朝着电视台或电台编辑、评论、策划、管理及影视公司发展。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要有灵活的音乐思维、渊博的音乐知识和熟练的文字驾驭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

教育学方向属于师范范畴,通俗地说就是培养音乐老师。因此,本专业的学生除了必修的音乐史、音乐学理论、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学、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等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接受舞蹈、指挥等相关方面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学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还得考取教师资格证。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如果同学们普通话不是很标准的话,那就得勤加练习,不断矫正发音缺陷。另外,大四期间还要到中小学校参加教育实习,一般是两到三个月不等,将学校所学付诸实践。

教育学方向的毕业生将来主要进入科研单位、高校和中小学从事音乐理论研究、音乐教学等工作,也有部分继续深造。此外还可以在媒体从事音乐编辑工作,或在传播领域从事策划和经纪人工作,组织文艺演出。

报考提醒:考生应掌握乐理基本知识和视唱五线谱技能,能演奏乐器,会演唱,掌握中国民族音乐和中外音乐史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好的文字写作能力。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加试和学习钢琴、声乐两门专业课,而声乐一般都是美声与民族唱法。

推荐院校:四川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遵义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

让音乐成为永恒:录音艺术

每天我们在公交车上听到的电视声音,周末在电影院里听到的CD声,夜晚通过收音机听到的广播声,等等,这些声音都是经由录音师录制而成。录制的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录音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作品中的有声语言、音乐编排和音响效果进行采、录、编等加工处理,使声音在保证全面细致地表现作品主题并有效推动作品情节发展的同时,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最终由人们需要使用的各种电器的扬声器播放出来。

录制出高质量的声音,不仅对器材设备有高要求,对录音师的技能更是高要求。因此,诸多高校为了培养录制人才,专门为他们设置了乐理、配器法、曲式与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史略、声学基础、演播室声学与电声学基础、视听语言、电影声音分析等理论课程,以及拾音技术、录音技术、音响技术等技术课程,还有视唱练耳、钢琴、和声、录音制作等实践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同学们将掌握音乐、广播、电影、电视录音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声音(音响)设计、音频节目制作、艺术处理的基本能力。

录音艺术属于典型的亦工亦艺、工与艺融合的复合型专业,因应用性、趣味性较强,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就目前各大高校的招生情况来看,该专业有两个培养方向:一个是只招收理工类考生的录音工程方向,倾向于技术性;另一个则是文理兼收的音响导演方向,侧重于艺术性。除了视唱、练耳、乐理、录音、电视节目制作等音乐方面共同的必修课之外,两个方向的学习内容有所不同。录音工程方向的学生要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声学、声频测量、数字电路、播控等理工科的专业课;音响导演方向则要在艺术(影视、音乐、音响)、美学(音响美学)等方面提高理论素养。

电影、电视、歌唱等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录音。随着影视音乐的日渐繁荣,人们对录音的技术和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更多地使用高科技设备以及市场对于高品质作品的要求,使得这个领域对录音艺术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该专业毕业生除了能在广播、电视、电影系统从事声音音响设计、录制外,还可以在很多商业的演出公司工作,也可以到高校任教。

报考提醒:相对来讲,录音艺术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求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度外,更要加强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的训练。比如,声音录制、艺术处理等方面,以及掌握声音(音响)设计、音频节目制作的能力。这些看起来很有趣,但学习起来并且能够真正掌握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得通俗点,录音技术更像是一门技术活,要求动手能力很强。

院校推荐: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

缔造天籁之音:作曲及作曲理论

乍看小标题,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问一个问题,那就是作曲和编曲有什么区别?通俗地说,作曲作的是旋律的“歌词”部分,而编曲则是以整首歌为主,再加入其他乐器、和音(鼓、吉他、小提琴、人声和唱)等,有了作曲才会有编曲,而编曲可以由作曲者整理。可见一首天籁的问世,需要由作曲和编曲共同来完成。

作曲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将一首歌从无到有创作出来的过程。因此我们用脚趾头也能想到,作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对创作灵感和脑细胞都是极大的考验。正因为如此,在大学生活中,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音乐史、戏曲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分析、现代音乐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各种音乐体裁的作曲技巧,比如使用和弦加入经过音来作曲,使用纯粹的自然音阶来作曲,使用各种特色音阶来作曲等等,并能够熟练地把握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俗称四大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有机会参加各种竞赛等实践活动。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例,每年举办一届学生新作品音乐会,并且组织学生参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东亚现代音乐节以及国内外音乐节的各项创作活动,定期举行国际作曲高峰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作曲虽是件苦差事,但学得好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像聂耳、张国荣、罗大佑、李宗盛、张学友、周华健、周杰伦、陶喆、王力宏等歌坛名人,他们都是作曲的好手。所以,学习作曲的同学们,以他们为目标,不久的将来或许也会成为大红大紫的明星。当然,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到文艺单位、艺术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的工作。

报考提醒:考生在高考加试中不仅要通过钢琴或其他乐器的专业加试,另外还有乐理和视唱练耳的严格考试。

院校推荐:中国戏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

形体与音乐的融合:音乐表演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电视上、演唱会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大合唱或者独唱,其中,大合唱队伍前端那个挥舞着小棒的称之为指挥家,而在他指挥下吹拉弹的则是演奏家,那些动唱结合的个人秀或几人秀的演唱者则是歌唱家。那么,音乐表演是什么呢?它实际上就是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它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是音乐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对音乐表演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接下来就是介绍音乐表演这一专业。音乐表演的中心在“表演”,即具备演绎不同风格及体裁的音乐作品的能力,而要具备这些能力就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该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课程有表演、形体、音乐技术理论(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复调)、艺术概论、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重奏(唱)合奏(唱)等。近年来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培养方式也是推陈出新,同学们除了学习主干课程外,还需学习室内乐及重奏、钢琴副修(如暨南大学),有的需要学习意大利语音(如宜宾学院),有的需学习舞蹈(如华中师范大学),等等。

大学毕业后,同学们主要到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此外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和出国深造。如果够条件的话,自主创业也是一条很好的路子。该专业的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将自己固定在一个工作单位,于是组建自己的表演团体或成立自己的公司,既外出表演又在家教授学生,可谓两手都能抓好。

录音艺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 广播剧 录制技术 艺术再现

广播剧属于戏剧的一个分支,是无线电广播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历史与其他戏剧种类相比是最年轻的。无论是戏曲、歌剧、话剧还是电视剧,都是为观众直接提供了可视性舞台场景或银幕画面的,而广播剧都是除了能听到声音之外,看不到任何直观的具体形象。所有的环境、人物以及一切戏剧场面、境界都是通过声音的塑造,在人们的想象中形成,并借助听众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产生“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这些广播剧独有的特色,使其有别于舞台剧和影视作品。虽然广播剧有着区别于其他戏曲种类的一些典型特点,但它和其他兄弟艺术一样,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创作人员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良好的编剧、编辑技巧和熟练地使用录音设备的能力,从创作剧本到形成节目,都需要有编剧、导演、演员、音乐、音响效果、录制合成等一系列创造性的艺术劳动。

一.合理使用录音技术技巧

1.广播使用的媒介材料是声音的记录和还原工具。 它的信息直接取材于记录现实生活中那些丰富多彩的声音。录音工艺所带来的声音还原的高保真度使得广播剧的空间自由灵活,变化多端。可以说,它的声音空间的变化是具体的、精确的、无限的。从事广播剧的专家,必须用非常完善的听觉能力来了解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同时还必须了解录音工艺学在声音的表现上有多大的可能性,两者不可缺一,否则无法提高在录制广播剧时的艺术表现能力。

2.在录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数字化时代,广播剧在艺术创作手段和技巧上更趋向自然和谐。 广播剧的美学主张是在声音的制作上追求“实景收录”:一是指到真实的场景、大自然中去收录声音素材,二是指在录音棚里的“拟声”必须具有新的特征和追求,三是指还原声音的空间真实感。另外,对音乐的处理,要慎重使用,压缩至最低点,主观的、非自然的音响,只会损害广播剧的真实性和艺术再现。

3.广播剧在近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和发展是与现代的录音技术分不开的。如,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在制作广播剧《母亲河》的现场录制过程中,将各种元素分别录制,音效扩声效果和普通外景声效进行艺术性分离,针对不同的拾音空间进行分别录制,然后再合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录音同期而音轨加倍的手法,颇具有艺术性。将混响叠加在闪现的声音上和音轨推拉处理等,最后通过电视机效果处理,选用虚实艺术手法,创作出了多彩的声效。

二.把握好广播剧录制的两大环节

广播剧的录制分为两大环节:录音和复制合成。

广播剧必须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但是没有好的录音师录制,也难收到好的效果。录音师要录好广播剧,首先要熟读剧本,潜心琢磨演员的每一句台词,还需要理解导演意图。打开联想的阀门,感受和品味剧中世界里的环境空间、人物心态、语言、动作和各种声音。才能在录制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广播剧的艺术再现水平。比如:获全国广播剧录制一等奖的《马铁匠·冯鞋匠和他们的女人》中解说词和剧中的主角冯鞋匠是由王波一人饰演的,录制时解说词上要保持王波的原声,而对主角冯鞋匠这个五六十岁、饱经风霜、又非常自私的人物则采取调整频响和加上技术手法处理,使录制出的语声达到导演要求,避免了剧中角色语音雷同和重声现象。

最后的合成,是艺术与技术的精确统一。艺术主要靠导演把关,而技术则完全出自录音师之手,他要把三种声音要素:语言、音响、音乐揉合在一起,而三种声音要素中最复杂的是音响效果。因为一个场景中的音响效果多种多样。如街道的效果,就有汽车行驶、鸣笛,自行车、摩托车声,行人的脚步、人声,特定环境中说不定天空中还有飞机掠过,江边还有轮船汽笛声,火车在远处行驶,等等。语言、音乐各自一盘带子,而音响效果则是有几种音响就有几盘带子。合成时每盘带子都有一台放音机,这就要求录音师思想高度集中,反应要快,手指动作灵敏,否则就会手忙脚乱一团糟。

三.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