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进出口贸易实务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08 11:43:36
进出口贸易实务论文

进出口贸易实务论文第1篇

摘要: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外资本不断进入了中国。近些年来,在金融服务业领域,FDI的数额更是逐年递增。相较于实体行业FDI和进出口呈现相互替代的作用机制,大量文献表明金融业FDI和金融服务贸易之间呈现相互互补的作用形式。本文通过建立FDI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实证模型,通过数据分析证明了随着FDI的增加,金融服务业进口额却不断增加。并且,FDI的不断增长可能导致了中国金融服务业逆差的不断加大。最后,本文提出些许建议,旨在利用好并引导好金融业FDI,让其为中国金融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FDI;金融服务贸易;实证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活跃的领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且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比较重要部分,对一国的发展乃至经济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作为金融行业,它必然是国家经济体系的主线,也是国民经济中最敏感的部分,它能够超前和敏感地感受和反映其他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因而各国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都十分重视。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外的学者对服务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Helpman、Krugman(1985)等人发现金融部门FDI理论与金融服务贸易理论出现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趋势。Li(2003)等的研究表明,FDI对创造和生产金融服务发挥重要作用,FDI与金融服务贸易不是像传统贸易一样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国内研究FDI与金融服务贸易关系领域的不多,很多事集中在服务领域。姚站琪(2006)通过计量分析得出:金融服务贸易与金融服务投资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方慧、李建萍(2008)通过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得出,金融业FDI与我国金融服务的贸易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金融业FDI扩大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逆差。

基于以上成果,本文采用计量分析,论证我国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关系。

二、中国金融业FDI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数据收集和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了1997-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所用软件为eviews3.0。利用软件对上述假设进行论证。

研究过程中采用4个变量,分别是:

(1)年度金融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FDI

(2)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YI

(3)金融服务贸易净进口额YM

(4)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YE

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异方差,分别对这三类数据取对数,分别记作LFDI,LYI,LYM,LYE这并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二)模型建立及结果

本文利用eviews30软件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分析、协整分析以检验我国金融利用FDI量与金融进出口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得出相关模型。

此处设定模型如下:

1.FDI对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的影响:

2.FDI对金融服务贸易净进口额的影响:

3.FDI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影响:

1.单位根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有必要先进行单位根检验,以保证Granger检验和模型的可行性。

基于ADF(Augment Dickey-Fuller)方法对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为这三个序列都是二阶单整的I(2)。

2.协整分析

本文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检验FDI和进口额之间的协整关系

对各变量之间进行协整回归可得到;

由表5可以看出YI方程的残差通过了单位根检验,表明其时间序列平稳,进而可以说明LYI与LF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其次,同理可检验FDI和净进口额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如下。

LYM=37053+08432LFDI+μ

最后,同理检验FDI和出口额之间的协整关系

LYE=18116+07739LFDI+μ

三、结论

从上面实证分析可知,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进出口差额存在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联系却是不显著的,FDI增加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有长期的推动作用。从实证结论可以得出结论: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具有协整关系,FDI增加1%,会引起金融服务进口贸易增加083%和出口贸易增加077%。并且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差额也具有协整关系,FDI增加1%,会引起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加084%。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金融业FDI对我国金融贸易的发展是具有促进作用的。然而,在引进金融业FDI时,也应该注意FDI加剧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逆差缺口。(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Helpman,E.Krugman,P.J.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MIT:Cambridge,MA.1985.

[2]Li,D,Moshirian F,Sim A.The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Trade in Insurance Services[J].Journal of Risk & Insurance,2003,70(2):269-287.

进出口贸易实务论文第2篇

关键词:迪尔道夫模型;服务贸易净出口;货物贸易净出口;生产贸易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2049

一、引言

从1971年“服务贸易”概念在经合组织一份报告出现以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增长,但是现在国际服务贸易并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于是理论界在寻求建立完整的服务贸易理论体系的基石――国际服务贸易纯理论。

在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否使用于服务贸易的争论,关于这个问题,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以R迪克(R.Dick)和H迪克(HDick)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服务贸易;一种观点是以萨皮尔(ASapir)和卢茨(Lutz)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他们认为比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第三种观点介于前两种观点之间,它既肯定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同时也承认具体理论在解释服务贸易上的缺陷,主张在利用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时,必须对传统理论进行若干修正①,在传统理论框架内研究服务贸易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格瓦蒂(Bhagwati),迪尔道夫(Deardorff),琼斯(Jones)和伯格斯(Burgess)等。

迪尔道夫(Deardorff)在HO模型的基A上证明了比较优势是适用于服务贸易的,并且得出结论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整体是互补均衡的;1989年梅尔文(JamesRMelvin)提出,当开展服务商品贸易的时候,出口服务的国家必然在货物贸易上存在逆差,服务出口国在货物贸易上表现为逆差,反映了服务部门的比较优势。

国内学者们在研究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补性时,主要结论有两种。一种是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不互补。比如:陈兆军(2001)认为广义的要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但是产品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不存在确定的互补关系。②另一种为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即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存在互补性。谢康、李赞(2000)借助TSP软件包对89个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数据(1980―1995)进行了分析,得到结论,符合服务贸易顺差时,货物贸易逆差;服务贸易逆差时,货物贸易顺差这一假设的概率为066。③郑辉、张捷(2008)表明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导致贸易比较优势出现新的变化,贸易同时涵盖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在服务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在贸易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并掌握贸易模式的选择权,而且此时的贸易平衡将是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互补下的总体平衡。④本文的特点主要是在迪尔道夫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从服务贸易和生产贸易两方面来考虑与货物贸易的关系。

二、迪尔道夫模型

1984年,迪尔道夫(ADeardorf)先是分析了国际贸易理论用于服务贸易的局限性,他运用标准的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通过改变其中的个别约束条件,率先成功地解释了国际服务贸易是如何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的⑤。迪尔道夫模型有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比较优势是适用于服务贸易的,而且在国际贸易格局中,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具有互补性。在迪尔道夫的模型中,对两国封闭状态下、自由贸易状态下及半封闭状态下的服务贸易进行分析,发现服务贸易仍然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并且和货物贸易形成互补。世界主要进出口国家(地区)的服务贸易余额和货物贸易余额,服务贸易顺差的大国美国、英国等,一般货物贸易逆差严重,2014年,美国服务贸易的顺差额233593亿美元,但货物贸易逆差分别达到792015亿美元;而货物贸易顺差的诸如中国,2014年货物贸易顺差为38295亿美元,而它服务贸易逆差1501亿美元。

第二,在服务贸易中,出口的既可以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也可以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上面迪尔道夫第二、第三方面的叙述中了解到,首先在服务贸易中,生产要素是可以跨国移动的,其次当A国为管理要素丰富,而服务产品为管理要素密集型产品,那么A国在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A国既可以在管理密集型商产品S的生产上对B国保持比较优势,也可以在管理要素的生产上保持比较优势,又有可能同时在产品S和管理要素上保持比较优势。

三、迪尔道夫模型在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补性中的实证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贸易的总量飞速增长。本文以中国的数据为例,通过服务贸易净出口与货物贸易净出口、生产贸易净出口与货物贸易净出口的关系来看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补性。

(一)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净出口互补性

以下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数据来源与模型选取

本文选取的是1982―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净出口额和中国货物贸易净出口额,数据均来自WTO数据库。由于回归模型本身不能检验因果关系的存在性,因此本文选取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法。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补性,以中国的数据来验证,因此设置服务贸易净出口SNE、货物贸易净出口CNE两个变量。

2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净出口变化趋势图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也持续增加。1982―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额较小,增长缓慢,在这个阶段,我国货物贸易的顺差额也缓慢增长;2004―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快速增长,逆差额巨大,2014年达到了1501亿美元,而这个时期,我国也拥有巨大的货物贸易顺差额,在2014年为38295亿美元。

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净出口是息息相关的,服务贸易的逆差越大,货物贸易的顺差也越大,进一步地,用Eviews7来检验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和货物贸易净出口之间的相关关系。

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与货物贸易净出口的变化趋势图

3平稳与协整检验

首先对变量SNE、CNE进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所选的时间序列SNE、CNE都是不平稳,而CNE的时间序列在经过一阶差分后在1%的显著水平下处于平稳,而SNE、CNE二阶差分后在1%的显著水平下处于平稳,因此综上知,在SNE、CNE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一些不平稳的时间序列,它们的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因此,我们对SNE与CNE做协整检验。结论是,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SNE与CNE协整检验的似然比即迹检验统计量数值中,SNE与CNE之间只有一个协整关系。因此在SNE与CNE这组的时间序列变量之间变动趋同,可以对它们回归和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检验结果可以知道,在滞后期为1、2的情况下,CNE不是SNE的格兰杰原因概率分别为00608和01817,大于5%,所以接受原假设;但是在滞后1、2的情况下,SNE不是CNE的格兰杰原因概率分别为00024和00037,小于5%,拒绝原假设。即货物贸易的净出口额几乎不会对服务贸易的净进出口额产生影响,但是服务贸易净出口额的变化会显著地影响货物贸易净出口额。

5结论

经过上面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是互补的,即拥有服务贸易的顺差的国家,货物贸易一般为逆差;而服务贸易逆差的国家,货物贸易一般为顺差,而且服务贸易的顺差会导致货物贸易的逆差。

(二)生产贸易与货物贸易净出口的互补性实证分析

生产贸易是一种中间投入而非最终产出,因此,它提供的是市场化的中间服务(非最终消费服务),并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的特点,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我国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本文将生产者服务定义为包括运输服务、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其他商业服务在内的各类服务,以 PSNE 表示生产贸易净出口,本文选取的是1982―2014年中国生产贸易净出口额和货物贸易净出口额CNE、PSNE的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CNE的数据来自WTO数据库。

首先对变量PSNE、CNE进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再对PSNE与CNE做协整检验。原假Or=0表示没有协整关系,备选假设r=1表示有一个协整关系,从结果中可知,PSNE与CNE之间只有一个协整关系。因此在PSNE与CNE这组的时间序列变量之间变动趋同,可以对它们回归分析。

经过上面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生产贸易和货物贸易是为互补的,即拥有生产贸易的逆差的国家,货物贸易一般为顺差,这也更证明了迪尔道夫的模型,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生产贸易的净出口与货物贸易的拟合程度更高,互补性更强,比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紧密性更高。

四、结论与建议

本部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具有互补性

根据文章中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和货物贸易的净出口的实证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每增大1个单位,货物贸易的顺差就增大391个单位,并且服务贸易净出口的变化还会影响到货物贸易净出口的变化。也就是说,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整体上是平衡的,服务贸易顺差的国家一般货物贸易为逆差,服务贸易逆差的国家货物贸易一般为顺差。在对生产贸易净出口和货物贸易净出口的实证分析中,发现生产贸易净出口和货物贸易净出口之间的拟合程度更高,也是因为生产贸易大部分是为了方便国际商品贸易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比如运输业、保险业等,这也验证了迪尔道夫模型的结论。

(二)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升级

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严重,却又有着巨大的货物贸易顺差,政府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计量结果显示服务贸易会影响着货物贸易,因此可以通过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来改善货物贸易的结构,这样既可以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也可以促进货物贸易的结构升级。与此同时,政府也应改善服务贸易的结构,文中的数据表明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运输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上逆差较为严重,我国需要加大这些产业的资金投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这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而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实力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注释:

①杨圣明,刘力服务贸易理论的兴起与发展[J].经济学动态,1999(5):50-55.

②陈兆军对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补性问题的再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4):48-53.

③谢康,李赞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兼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实质[J].国际贸易问题,2000(9):50-55.

④郑辉,张捷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补性及贸易平衡新解[J].国际经贸探索,2008(5):63-67.

⑤杨圣明,刘力服务贸易理论的兴起与发展[J].经济学动态,1999(5):50-55.

参考文献:

[1]杨圣明,刘力服务贸易理论的兴起与发展[J].经济学动态,1999(5):50-55.

[2]谢康,李赞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兼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实质[J].国际贸易问题,2000(9):50-55.

[3]陈兆军对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补性问题的再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4):48-53.

[4]汪素芹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4-56.

[5]郑辉,张捷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补性及贸易平衡新解[J].国际经贸探索,2008(5):63-67.

[6]公维丽,孔庆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 学报,2010(2):5-9.

进出口贸易实务论文第3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汇率

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11-0033-06 收稿日期:2010-06-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货物贸易,使对外贸易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服务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十分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5.36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0.3亿美元,增长了67.5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在这26年间由20.24亿美元增加到1471.1亿美元,增长了近72.7倍,并且其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0.64%提高到3-8%,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从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5位,进口排名也从第40位上升到第5位。然而,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同时我国服务贸易自从20世界90年代中期以来表现为持续逆差且呈现扩大的趋势。为了适应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形势,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我国有必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因此,研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本文拟对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开始于传统贸易理论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Deardorff(1985)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服务贸易的发展。后来国外学者进一步探讨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服务贸易的决定,比如Jones等(1990)运用“服务链”来探讨规模经济条件下服务贸易的发展,他们认为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生产过程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服务链”,同时“服务链”可以促进生产的国际化,从而服务贸易可以大大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Porter(1990)的竞争优势理论也被引入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领域,分析服务贸易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内在联系,指出服务贸易将给厂商甚至贸易国带来强大的竞争力。

国外学者对于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比如Bhagwatifl984)把34个国家根据人均收入分为6组,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一国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越高,则劳动力回报与资本回报的比例就越高,即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服务成本高,而资本密集型服务成本低,发展中国家则相反。由此可知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有优势而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有优势。Hoekman和Karsenty(1992)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分析了不同收入国家在服务贸易上的比较优势,结论表明人均收入在6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在服务贸易上拥有较大优势。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Hardin等(1997)指出FDI在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把FDI在服务贸易相关产业股票和流动市场上的价值算上,其对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将会更大。Markusen等(1999)指出由于服务的不可贸易性或者贸易的高成本,外商直接投资是在国际间进行服务交换的最好方式。Hoekman和Primo Braga(1997)阐述了技术进步对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他们指出在电信业中,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提高服务的可贸易程度,使得信息集中的服务活动的生产和销售变得便利。Tori等(2001)利用美国和其27个贸易伙伴的数据分析了贸易额、信用评级和汇率三个因素对美国银行服务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大的贸易额和较高的信用评级会减少美国银行服务的出口,而汇率市场的压力会增加美国银行服务的出口。Denise等(2006)在一个标准的CGE模型中引入不完全竞争的服务部门,指出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产生正的竞争效应、产品种类多样化的效应和服务部门效率提高的效应。综上可知,国外学者主要关注要素禀赋和某个因素对于服务贸易的影响。

(二)对我国服务贸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

韩军(2001)研究了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决定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因素除了自然资源禀赋外,最根本的因素是该围的人力资本状况。李静萍(2002)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物出口对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服务贸易的巨大机会。赵景峰等(2006)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有促进作用。李杨等(2008)得出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规模这两项因素与服务贸易规模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赵明亮等(2008)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对服务进出口额有显著正影响:陈文婷等(2008)选取服务业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科学技术投入、货物贸易额、城市化水平、汇率这些变量研究它们对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影响,结果表明货物贸易、科学技术投入对服务贸易出口额有正影响且影响较大,其他因素也都有正的影响,但是汇率与服务贸易出口负相关且影响不大。殷凤等(2009)利用1990~2005年14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采用Panel Data回归分析方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商品出口额、服务开放度和国内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进出口均有显著正效应。本文将尝试选取多个变量作为影响因素,利用实证检验全面考察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从而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我国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及变量的选取

本文利用我国1984~2008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IMF数据库以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中心的数据库。本文拟引入多个变量以全面考察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因素,因变量为服务贸易出口额(SE)和服务贸易进口额(S1)。选取的自变量有:人均国民收入(X1)、货物贸易出口额(X2)、货物贸易进口额(X3)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X4)、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X5)、国内

服务业发展水平(X6)、人力资本(X7)、服务贸易开放度(X8)和汇率(X9),共9个解释变量。所有变量的原始数据单位为美元的均利用历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汇价换算成人民币,然后利用定基比消费价格指数将SE、SI、X1、X2、X3、X4、X5折算为实际余额,其中定基比消费价格指数是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以1978年为基期的定基比价格指数换算而得,换算后k22000年为基期。

1 人均国民收入(X1):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的消费需求也会增加,这不仅会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引致服务进口,所以选取该变量分析它对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的影响。

2 货物贸易出口额(X2)和货物贸易进口额(X3):许多服务贸易是伴随着货物贸易而产生的,货物贸易的发展会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李静萍,2003),所以选取该变量来衡量国内货物贸易规模。

3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X4):基于外商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因此选取该变量来分析其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4 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X5):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国内关于该因素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的研究很少,故本文将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也选作一个影响因素,但由于这方面的数据无法获得,故用该变量来代替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

5 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X6):一般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反映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出于数据的可得性,用第三产业增加值来代替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发展水平体现了一国提供服务的能力,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其在服务贸易竞争中就越有优势,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发展。

6 人力资本(X7):用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校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人力资本状况。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是由传统服务贸易(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发展,所以推测人力资本是影响服务贸易的重要因素。

7 服务贸易开放度(X8):一国的服务业市场进入限制越多,壁垒越严格,开放程度越低,表明这个国家的服务业发展落后,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没有丰富的国际竞争经验。这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国内服务业的作用,但是限制壁垒使得外国的服务很难进入到本国市场,因此会对服务贸易产生抑制作用。故选取服务贸易开放度来分析制度因素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服务贸易开放度由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

8 汇率(X8):和货物贸易一样,服务贸易中也涉及货币支付,汇率作为两种货币之间的价格比,有可能对服务贸易产生影响。本文拟选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指标来分析汇率因素对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的影响。

(二)主成分分析

由于本文所选的变量较多而且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在回归之前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本文利用Eviews5,O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控制异方差,先对SE、SI、X1、X2、X3、X4、X5、X9进行对数变换。

1 相关性检验:对9个解释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确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 主成分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X9与其他解释变量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对除X。外的解释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2和表3。在表2中,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且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7.836%,因此,选取第一主成分来代替原来8个解释变量的信息。进一步,根据表3主成分系数矩阵,可得第一主成分表达式为:

F1=-0.34*X1-0.375X2-0.372*X3-0.344*X4-0.373*X5-0.352*X6-0.323*XT-0.347*X8

其中F1代表第一主成分,其包含了除汇率以外的8个解释变量的信息。

(三)回归分析及协整检验

先对SE、SI、F1、X9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南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SE、SI和X9在l%显著水平下是一阶平稳的,Fl在5%显著水平下是是一阶平稳的:

利用En譬le-Granger两步法来进行协整分析,第一步选取第一主成分F1和X9一起分别对sE和sI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见(1)式和(2)式;第二步对方程(1)和(2)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两个方程的残差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单位根假定,即两个方程的残差都是平稳的,表示SE和F1以及X9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SI和F1以及X9之间也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SE=-3.747-0.664・F1+0.199・X9 (1)

R2=0.993,调整后的R2=0.992,D.W.=1.981

SI=-5.376-0.777・F1+0.332・X9 (2)

(-7.033***)(-37.512***)(2.323***)

R2=0.988,调整后的R2=0.987,D.W.=1.406

注:括号里是t值、*、**、***分别代表在10%、5%,1%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

为了定量分析每个指标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因此,进一步地,将第一主成分FI的表达式代入方程(1)中,可以得到各个解释变量与SE的回归方程,如(3)式所示;同样将F1的表达式代人方程(2)中,可以得到各个解释变量与SI的回归方程,如(4)式所示:

SE=-3.747+0.226・X1+0.249・X2+0.247・X3+0.229・X4+0.248・X5+0.233・X6+0.214・X7+0.23・X8+0.19・X9 (3)

SI=-5.376+0.264・X1+0.291・X2+0.289・X3+0.268・X4+0.29・X5+0.273・X6+0.251・XT+0.269・X8+0.332・X9 (4)

(四)结果分析

1 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的分析。由(3)式可知,本文选取的9个解释变量与服务贸易出口额均呈正向关系。在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人均国民收入每提高1%,服务贸易出口额就会增加0.226%,表明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服务贸易出口,这解释了在许多发达国家,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往往较大的现状;货物贸易出口额每提高1%,服务贸易出口额就会增加0.249%;货物贸易进口额每提高1%,服务贸易出口额就会增加0.247%。这表明货物贸易的发展确实会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这与其他学者得到的结论一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每提高1%,服务贸易出口额就增加0.229%,外商直接投资不仅给我国服务业带来知识和先进技术,同样使我国服务业面对外来的竞争压力,这些对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每提高1%,服务贸

易出口额就会增加0.248%,这说明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会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其供给服务的能力,有利于服务贸易出口;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每上升1%即人民币升值1%,服务贸易出口额就增加0.19%,这表明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服务出口。

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半弹性反映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导致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0.233个百分点(本段所讲的百分点是指绝对量的变化而非百分比的变化)。这表明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也会增强。人力资本的半弹性反映了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校人数占总人口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导致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0.214个百分点,随着服务业向资本、技术及知识密集型转型,人力资本成为影响服务贸易的重要因素。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半弹性反映了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导致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0.23个百分点,说明服务市场的开放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发展。

2 对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影响因素的分析。从(4)式可以看出,9个解释变量对服务贸易进口额均有影响,且呈正相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人均国民收入每提高1%,服务贸易进口额就增加0.264%,这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对服务的需求会增加服务贸易进口;货物贸易出口额每提高1%,服务贸易进口额就增加0.291%;货物贸易进口额每提高1%,服务贸易进口额就增加0.289%。这表明货物贸易里蕴藏着服务贸易的巨大机会,但这也反映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仍依赖于货物贸易的发展;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每提高1%,服务贸易进口额就增加0.268%,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知识溢出效应,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加了我国对国外服务贸易的需求,促进我国服务进口;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每增加1%,服务贸易进口额就增加0.29%,这表明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会促进服务贸易进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每上升1%即人民币升值1%,服务贸易进口额就增加0.332%,人民币升值使我国进口的服务产品变得相对便宜,因此增加了进口服务需求。

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半弹性反映了服务业增加值占CDP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导致服务贸易进口额增加0.273个百分点(本段所讲的百分点是指绝对量的变化而非百分比的变化),这表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国际服务品的需求,促进服务进口。人力资本的半弹性反映了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校人数占总人口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导致服务贸易进口额增加0.251个百分点,这体现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促进服务进口。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半弹性反映了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导致服务贸易进口额增加0.269个百分点,这说明服务贸易壁垒和限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国内的服务业,促进其发展,但是这会使得外国的服务很难进入到我国市场,影响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服务贸易起抑制作用。因此,减少服务贸易壁垒和各种市场进入限制,会促进我国服务贸易进口。

三、简短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人均国民收入、货物贸易出口额、货物贸易进口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服务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服务贸易开放度和汇率均显著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

第二,人均国民收入、货物贸易出口额、货物贸易进口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服务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服务贸易开放度和汇率均显著促进我国服务贸易进口。

第三,汇率对服务贸易进口的影响大于其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优化货物贸易结构,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货物贸易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附加值低;而现代服务贸易则主要是以技术密集型为主:货物贸易结构的优化对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会促进货物贸易结构的改善。

第二,提高国民收入的水平,同时注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高以及收入不公平会促使服务业需求不足,从而制约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必须重视提高国民收入,同时调节收入分配结构。

第三,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与扶持力度。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整体较低是制约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需要利用财政税收政策与产业政策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吸引外资向服务业倾斜,因为外资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经验、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外资的引入会对当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

第四,加大对人才培养与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大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支撑因素,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端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提高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拉近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的距离。

第五,完善服务业相关制度,深化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力度远低于制造业,这主要是我国服务业制度不完善所致。因此我国应加快服务业相关产业的改制,降低服务贸易壁垒,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服务市场竞争,发展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同时,有效学习国外先进服务业的经验和技术,利用知识的外溢性促进自身服务业的发展。

第六,人民币适当升值。根据本文的结论,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与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均呈正相关即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加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发展。但是,由于汇率对服务贸易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所以人民币升值应在适当范围内,以避免恶化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的状况。

参考文献:

陈双喜,魏巍,冯林2008,国际服务贸易[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

陈文婷,李勇,陈宁2008,基于PLS模型的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的分析[J]运筹与管理(3)

丁平2007,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9)

韩军2001,人力资本要素与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J],国际经贸探索(3)

李静萍2002,影响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因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1)

李凌,杨先赞2008,服务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J],时代经贸(3)

李杨,蔡春林2008,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5)

殷风,陈宪2009,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

赵景峰,陈策,2006,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8)

赵明亮,何婷婷2008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服务贸易[1)

郑吉昌,夏晴2004,服务贸易国家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12)

进出口贸易实务论文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其所需人才。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准入门槛降低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幅度增加。由于国际贸易特殊的贸易环境和运作惯例,外经贸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外贸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贸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出口交易前的准备、签订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出口计划、组织货源、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出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开展广告宣传、办理商标注册;签订出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货款为核心的货物、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办理保险、缮制单据、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必要时,还有出口索赔。

进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个阶段:进口交易前的准备、签订进口合同和履行进口合同。进口交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进口计划、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进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选择交易对象;签订进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进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货款为核心的租船订舱、派船接运、办理保险、买汇、审核单据、进口付汇核销、进口报关、检验货物;必要时,还有进口索赔。

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业务环节非常多。因此,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网上进行商务处理技能、商品检验技能、识别与填制外贸单证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③专业能力,如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外语运用能力。

2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脱节

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熟悉进出口业务程序的现场活动。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但是,由于外贸业务量大,一项外贸业务涉及时间较长,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它们之间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的非系统性,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与实习脱节,难免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2 专业课案例教学不能相互衔接

案例教学是把实践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各专业课任课教师均从所授课程角度出发组织案例教学,重点当然在所讲课程之中,这就导致不同课程的案例很难形成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学生也很难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应用到一笔业务,这样就会造成所学知识的“无用性”,知识之间形成壁垒,很难相互衔接。

进出口贸易实务论文第5篇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实验教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人才需求条件随之提高。外贸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各种外贸知识和工具,还要熟悉外贸活动的各种实际操作。这一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高等院校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调整传统的培养方式,为社会输送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快速胜任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外贸专业人才。进出口贸易实务(也称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施实验教学,对培养应用型外贸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1、进出口贸易实务操作性较强。进出口贸易实务专门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相关理论和实际业务,其内容涵盖了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技巧,包括进行国际市场调研,做好交易前的准备;与国外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进行成本和价格核算;通过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环节完成交易磋商,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按照约定的各项交易条款履行合同;解决订约和履约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其中,英文商务信函是交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因而,仅凭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是根本不能完成上述业务的,只有在进行了一定的操作训练之后,才能更加深刻地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将理论变为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2、进出口贸易实务综合性强。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除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市场营销、外贸英电、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商法等许多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电脑操作和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例如,进行国际市场调研,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建立业务关系,进行交易磋商时撰写各类信函,应掌握商务信函的写作原则、写作技巧等外贸英语函电知识;选择计价货币、工具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则涉及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课程的知识。

二、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的不足

1、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素质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是存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之一。从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表现为课时安排理论课多、实践少,周期短;教学模式课堂教授多、实验操作少;教学评价重考试、轻能力;学习过程重个体、轻协作。由于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难以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下,导致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虽然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却不能快速胜任实际工作,缺乏较好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延长了适应工作岗位的磨合期。

2、“出口导向”主导教学内容。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以出口贸易为重,开设的实验内容也多是“出口导向”型的人机对话式的贸易环节模拟操作。学生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出易内容和交易环节,呆板地按照既定步骤完成一笔出口贸易实验操作。虽然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是一笔交易的两个方面,但由于贸易角色和立场不同,贸易操作中却存在许多截然相反的做法。“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模拟操作实验模式下,学生只能粗浅地完成理论的简单应用,对基本认识理论教学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各项交易条件和合同内容的规定方法以及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等有所消化,而不能自主地将所学的贸易知识灵活地、综合地应用于实验操作,无法以不同的贸易角色选择交易对象完成多笔个性化的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的全部操作过程,体验不到交易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风险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实验教学管理不到位。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环节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实验教学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例如,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实验课程体系不完整,实验内容更新慢,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和学生实验成绩考核评定办法,实验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实验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4、师资队伍不够完备。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实验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教学经验,还应具备充分的国际贸易实际工作经验。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都是直接从毕业生中引进的,没有参与过实际工作,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从事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的教师中,也存在没有进出口业务工作经历,甚至从没有接触过真实的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提单等外贸单证的情况。既有实际外贸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都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教学活动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两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应根据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做相应的调整。依据上述原则,进出口贸易实务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包含基础验证型实验,简单应用型实验和综合协作型实验三个不同层次。

2、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按照上述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求,为保证教学内容渐进式提升,进出口贸易实务多层次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包括“进出口贸易实务”(理论基础)、“进出口业务实训”(简单应用)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综合应用)。进出口贸易实务以理论教学为主,穿插少量实验课时,以体验和理论验证为目标。进出口业务实训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的一个学期,实验内容以出口业务为主线,按照设定的交易内容和交易环节,模拟完成一笔出口业务个体实验,实现以交易环节为模块的理论知识简单应用。之后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则以“角色扮演”为特点,由学生自主以不同的贸易角色选择交易对象,磋商订立合同,在相互协作下完成多笔内容各异的进口和出口业务的全部操作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最后,还可以通过组织进出口业务技能竞赛、校外毕业实习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与组织。不同层次的进出口贸易实务实验教学要有不同的实验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理论课程中的实验课时可以安排简单的模拟商务谈判、起草买卖合同、进出口成本核算或是大型案例分析讨论、外出参观等内容。通过分组、讨论、参观等方式,完成教师指导为主、学生自主为辅的实验教学过程。

进出口业务实训需要健全能够完成操作的软硬件设备,设定实验的内容(包括出易背景、交易内容和条件、出口业务环节等),必要的实验资料(如实验指导手册、交易的数据信息、单证样本等)。通过个体自主模拟完成出易的全过程,逐步完成单项知识点的简单应用,实现学生自主实验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过程。

综合实训则需要应用网络技术和适当的实验教学软件,由教师合理安排角色分工,下达实验任务,组织协调实验的进行。例如,根据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5~6人。不同的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出口商、进口商、国内供货厂商、进、出口地银行、船务公司、商检机构、海关、保险公司等),要求完成至少3笔交易内容不同的进口和出口业务操作等。学生则依据实验任务和要求,要完全自主地扮演不同的贸易角色,完成内容不同的多笔交易。这一层次的实验必须通过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和综合应用才能完成,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加强,而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管理作用,其指导性地位再次下降。

4、多层次实验的考核方式。实验课的考核要侧重于学生的操作技能。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考核也以传统方式为主,可适当增加操作性试题的比重。进出口业务实训的考核应摒弃传统的考试方式,按照出易中关键程度和难度,将考核内容按照出口报价核算、贸易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结汇单据制作等模块的操作结果综合评价,占课程考核的60%,平时成绩占40%。国际贸易综合实训针对学生扮演的不同角色,根据实验任务的完成情况,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综合考核。如出口商、工厂和进口商主要依照获得利润的多少来考核,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则按照完成工作的准确性来评判。另外,也可以按照模拟操作的具体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考核。

四、多层次实验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改进教学模式。进出口贸易实务多层次实验教学渐次地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改进了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得到高度体现,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双向沟通和学生潜能的发掘。

2、螺旋式提高学生能力。从基本理论的掌握到知识的简单应用,再到知识的综合应用,更加符合学习的基本规律。多层次实验教学通过理论学习、简单模拟、角色扮演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能力螺旋式提升。学生对看似重复的学习内容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下不仅增加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多种能力的提升。

3、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保证。为保证多层次实验教学的进行,实验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要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又要掌握教育规律,必须具备“双师”素质。

4、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多层次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利用软件和网络技术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中进行演练,切身体会进出易的全过程,亲自处理交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体验交易的风险和乐趣。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易的操作技能,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进出口业务多层次实验教学是一种灵活性大、综合性强、互动性高、挖掘度深的教学活动,通过由浅入深地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逐步进入到角色扮演这样一个仿真、活跃和个性化的进出口业务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又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曾晓彬.试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

进出口贸易实务论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服务贸易,进口结构,经济增长,贸易逆差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已超过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源,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显示,1982-2008年间,中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额由1982年的44亿美元一路攀升到 2008年的306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7.72%。2008年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世界排名由2007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进口额稳居世界第五。

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逆差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下图是我国1982—2008年服务贸易差额分项的变动情况,其中nxcomm表示服务贸易顺差,nxtrspt表示运输服务贸易顺差贸易逆差,nxtravel表示旅游服务贸易顺差,nxother表示其它服务贸易顺差,表中数据来自国际贸易组织数据库。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服务贸易差额可以分为: 1982-1991年的贸易顺差阶段和1992~2008年的贸易逆差阶段。在前一阶段,我国服务贸易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出现了小额的顺差。1992年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后,我国服务贸易也由此进入了逆差阶段。从1992年服务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后,服务贸易逆差总体上呈递增的趋势,从1992年的不足一亿美元一直递增到2008突破一百亿美元。

图1: 1997~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差额的构成 单位:百万美元

从分项的情况来看,运输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除个别年份外,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不断递增,在2003年突破了100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在整个时间段一直都是顺差,波动比较平缓,总体上看顺差呈缓慢递增的趋势中国学术期刊网。其它商务服务贸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成为逆差,并且迅速扩大,但波动较大,并且其它商务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上来看是增长最快的一个部分,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扩大,从1997年的36.62%递增到2008年45.55%。

二、相关文献简述

国内学者佟家栋(1995)较早探讨了进口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时期进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度不同,但总体上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陈家勤(1999)在研究中发现除了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印度和巴西等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进口贸易的作用都大于出口贸易;徐光耀(2007)肯定了进口贸易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扩大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促进资源进口的多元化贸易逆差,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朱维芳(2007)分析开放后我国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丝毫不亚于出口。熊凤琴(2009)考察我国生产者服务进口总值及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生产者服务总进口和新兴服务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运输服务进口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综合上述的研究文献,大多肯定了进口对于经济增长的的积极作用,甚至可能大于出口的作用,这与理论上判断一致。大多数文献是对进口总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缺乏对进口不同构成项目的细致研究。本文在我国当前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的背景下,对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进一步分析,并就服务贸易逆差进行讨论。

三、服务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选取1982~2008年的各变量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各服务贸易进口数据均来自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GDP数据来自UNSTATS。参照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贸易的分类,本文将我国服务贸易分为三大部门即运输、旅游及其它商务服务,其它商务服务中一共包括八项,具体为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文体娱乐(包括电影等音像制品)和其他商业服务(包括会计、法律、咨询和广告等)。经济增长以我国历年GDP来衡量。各变量单位为亿美元,用美国劳工部公布的CPI调整为不变价格,取各变量的自然对数以消除异方差。用lngdp、lntrspt、lntravel、lnother分别表示经过上述处理后的GDP、运输服务进口、旅游服务进口和其他商务服务进口。

(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

1、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传统上要求所采用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否则就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在现实中,经济中的时间序列大多是非平稳的,为了使回归有意义,就要对其实行平稳化。而通常的做法是对时间序列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检验,这样做的缺点是忽略了原时间序列中包含的有用信息贸易逆差,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协整方法,而要进行协整就必须进行单位根检验。进行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很多,如方法DF方法,ADF方法,PP方法,本文采用方法ADF方法。

表1 各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变量

类型(C,T,N)

DW值

ADF

临界值

结论

lngdp

(C,T,1)

1.8870

-1.2856

-4.3738(1%)

非平稳

lngdp

(C,T,1)

1.8806

-3.5114

-3.2418(5%)

平稳

lntrspt

(C,T,1)

2.1051

-2.5397

-4.3738(1%)

非平稳

lntrspt

(C,N,0)

1.9878

-4.6116

-3.7204(1%)

平稳

lntravel

(C,T,1)

1.8359

-2.7802

-4.3738(1%)

非平稳

lntravel

(C,N,2)

1.9640

-4.0562

-3.7497(1%)

平稳

lnother

(C,T,1)

1.6991

-2.2360

-4.3738(1%)

非平稳

lnother

(C,T,O)

1.7444

-4.8524

-4.3738(1%)

平稳

注:检验类型中C,T,N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中的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N表示不包括C或者T,表示一阶差分。

对各变量进行ADF检验,经过多次尝试,选择最佳滞后期和检验形式,得到单位根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变量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经过一阶差分以后,所有变量在5%显著性水平上都是平稳的,故它们都是一阶单整I(1),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

2、这里根据Johansen的最大似然方法来检验lngdp、lntrspt、lntravel、lnother之间的协整关系,其中最优滞后期的选择,这里根据非约束的VAR模型的残差分析结合似然比检验法而得到,将模型最优滞后阶数取为2,检验结果见2。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特征值

似然比统计量

5%临界值

1%临界值

零假设(HO)

0.7575

55.3517

47.21

54.46

R=0

0.428289

19.9313

29.68

35.65

R≤1

0.2116

5.9532

15.41

20.04

R≤2

0.0004

0.0099

3.76

6.65

R≤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变量lngdp、lntrspt、lntravel、lnother之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下:

lngdp=1.7323+ 1.2506*lntrspt -0.9126*lntravel+0.7389*lnother

(0.2541)(0.1171) (0.3305)

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它已经是平稳序列,验证了协整关系是正确的。由方程可以看出贸易逆差,各个变量的协整关系是显著的,GDP与运输、旅游和其他商务的服务贸易进口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中国学术期刊网。运输贸易进口每增长1%,给GDP带来1.25%的增长;旅游贸易进口增长1%可以给GDP带来0.91%的负增长;其他服务贸易进口增长1%可以拉动GDP增长0.74%个百分点。如果其他商务服务、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贸易进口同时增加一个百分点,会给经济带来1.08%的增长,这与大多数研究结论相同。上述实证结论也符合理论的判断:旅游贸易进口是单纯的消费性的支出,这种支出不会带来潜在产出增长,旅游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其他商务服务贸易进口,包括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通过进口其它商务服务可以获得信息和先进的技术,从而引起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运输服务进口中有相当部分是生产所需要原材料、机械设备,这些进口的增加有利于生产,因此运输服务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虽然上述实证结果表明服务贸易进口各项目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在这里使用Granger检验进一步讨论上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AIC和SC最小化准则,在进行Granger检验时选取滞后期为2,根据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原假设

F统计量

P值

Lntrspt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

5.5429

0.0122

lngdp不是Lntrspt的Granger原因

0.9706

0.3960

Lntravel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

5.74752

0.0106

Lngdp不是lntravel的Granger原因

2.4410

0.1126

Lnother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

3.8491

0.0385

Lngdp不是lnother的Granger原因

0.4025

0.6740

Lntravel不是lntrspt的Granger原因

1.0597

0.3652

Lntrspt不是lntravel的Granger原因

3.5954

0.0464

Lnother不是lntrspt的Granger原因

1.5388

0.2390

Lntrspt不是lnother的Granger原因

1.4203

0.2650

Lnother不是lntravel的Granger原因

4.1290

0.0315

Lntravel不是lnother的Granger原因

0.9367

0.4084

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旅游、运输和其他服务的贸易进口都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而GDP不是旅游、运输和其他服务的贸易进口的格兰杰原因。同时运输服务贸易进口和其他服务贸易进口都是旅游服务贸易进口的格兰杰原因,而旅游服务贸易进口不是运输服务贸易和其它商务服务贸易进口的格兰杰原因。运输服务贸易进口和其它商务服务贸易进口不存在因果关系。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对中国1982~2008年的运输、旅游及其它服务的贸易进口与GDP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构成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运输、旅游及其它项目的服务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在长期中,运输、旅游及其它项目的服务贸易进口如果分别增长1%贸易逆差,会分别给GDP带来大约1.25%、-0.91%、0.74%个百分点的增长;若均衡增长1%,会给GDP带来1.08%的增长。

2、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表明:运输、旅游和其它项目的服务贸易进口分别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但GDP不是运输、旅游和其它项目的服务贸易的格兰杰原因。这可能是由于服务贸易管理制度尚处于不断完善中,服务贸易行业垄断和专营现象比较普遍,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足以促进服务贸易进口的增长。

3、对于我国近年来不断扩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应该辩证地看待,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国外的运输服务,资金技术等需求增加,同时人们收入提高导致出境旅游需求的增加,因此现阶段服务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是一种现象;另一方面,在政策层面又不能无所作为,应该有针对性发展具有潜在优势的服务贸易产业。

参考文献

[1]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危旭芳、郑志国.服务贸易对我国GDP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4,(3):75—79.

[3]孙茂辉.服务贸易对澳门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1):67—71.

[4]潘爱民.中国服务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2):54—58.

[5]尚涛,郭根龙,冯宗宪.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8):92—98.

[6]刘海云,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与结构失衡[J].国际贸易,2008(2):33-36.

进出口贸易实务论文第7篇

关键词:会员制;文化贸易;需求相似理论;文化贸易结构

中图分类号:F752.省略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7 60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文化贸易①(①文化贸易总额包括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和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2006年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03.2亿美元,文化服务进出口为26.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129.7亿美元,其中出口47.9亿美元,进口81.8亿美元,文化贸易逆差33.9亿美元。与庞大的货物贸易额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比,我国的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滞后。突出的问题是:文化贸易进口大于出口,缺乏能够吸引人的、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品牌性文化产品。

中国有着天然的人口优势,使得中国成为文化服务的巨大市场。国内现有的文化产业生产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与之相反的是,国外文化大国却通过其文化服务竞相抢滩中国文化市场,大量的外国文化软件产品和文化服务机构进入中国市场,造成中国文化贸易的巨大逆差。

2006年中国主要的文化贸易伙伴分别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这六大文化贸易伙伴都是高收入水平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是中国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根据瑞典经济学家林德(Linder, 1961)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影响不同国家之间贸易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国内需求特征,因此,各国应该与具有相似需求的国家存在大量贸易额。

如何扩大我国的文化出口贸易?文化贸易的情况是否符合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呢?本文将通过对中国2005年文化贸易的国别贸易结构进行实证检验,说明文化贸易情况偏离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从检验结果得出未来中国扩大文化贸易出口的有效途径。

二、中国文化贸易结构的计量经济分析

1・为什么需求相似理论不完全适用文化贸易

需求相似理论又称重叠需求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于1961年在其论文《论贸易和转变》中提出的,主要用来解释工业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服务贸易是货物贸易的延伸,文化服务的出口结构、流向及贸易量的大小决定于本国的需求偏好,而一国的文化服务的需求偏好更决定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这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文化服务的出口建立在国内基本需求基础上,并先为本国消费者所接受。其次,文化服务的出口流向、贸易量取决于两国需求偏好的相似程度。最后,一国文化服务的需求偏好取决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对文化服务消费需求的质和量都会提高;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对服务的需求也越高。因此,两国人均收入相同,需求偏好相似,两国间文化服务贸易范围可能越大。但如果人均收入水平相差较大,需求偏好不同,两国文化服务贸易则会存在障碍。

一国在满足文化服务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可以从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大致相当的国家获得出口该类服务所必需的经验和效率,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是最大的。

但是,文化贸易具有不同于货物贸易的两个特点:一是表现在平均收入水平仅仅决定文化贸易的交易数量,不决定文化贸易的内容。货物贸易交易的是有形产品,而文化贸易交易的是无形产品,这种产品的消费与供给是同时进行的,而且,文化贸易的内容取决于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情结”,这种“情结”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因此,文化贸易在收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不会有货物贸易那样大。二是文化贸易比货物贸易更有可能发生在相邻国家市场,因为文化传播具有地域上的便利性和文化趋同性,文化趋同又表现为边境附近的文化接受的渐进性。渐进式国际化经营的产业往往是国内外需求偏好相似的产业,产业一开始往往表现为国内经营,待国内市场饱和后或因偶然机会(被动地)才向外延伸到相邻国家市场,而后才是全球市场。基于以上原因的考虑,有可能存在需求相似理论不完全适用文化贸易的情况。

2・对中国文化贸易偏离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检验

文化贸易结构是否符合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与贸易国的国民收入水平是否高度相关呢?本文将对中国2005年的文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分析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对该理论的符合程度,从而从实践上检验需求偏好、收入水平与文化服务出口贸易扩大是否具有一致性。

(1)中国文化贸易逆差的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编制的《200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我国在主要的文化产品贸易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逆差。除了录音带是我国完全出口、数码激光视盘的出口明显大于进口外,其他的都过分依赖进口。最严重的是版权贸易中的软件和电视节目,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其次是期刊的版权,进口量是出口量的374.5倍。还有一种情况必须引起重视的是,虽然有些品种的文化产品逆差不大,但是,由于文化产品在文化认同性方面要求很高,所以,我国出口的许多文化产品大多流向单一,对世界文化贸易的格局和世界文化发展的格局起不到应有的影响。

(2)中国文化贸易国别流向分析。根据中国2005年国别文化贸易结构分析,中国文化贸易的伙伴集中在北美、欧盟和亚洲,中国与美国、欧盟、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的文化贸易占文化贸易总额的75%。中国2005年人均GDP为1300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而文化贸易的六大贸易伙伴如美国(37460美元)、日本(34063美元)、中国香港(25163美元)、中国台湾(13252美元)、韩国(11915美元)、欧盟(26046美元)都属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根据林德需求相似理论的观点来看,中国与下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应该占较大比重。而从结果来看,初步判断中国的文化产品贸易情况与需求偏好理论有较大出入。

(3)计量经济分析。

第一,模型的建立。根据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国别情况,对中国文化贸易伙伴国(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差额绝对值的对数、三类收入水平的国家①(①由于中国文化产品贸易伙伴国集中在高收入国家,上中等收入国家贸易量极小,为便于计量虚拟变量分析,将上中等收入国际和下中等收入国家都归为中等收入国家。)、前二

者的乘积,以及中国与各国文化贸易总额的对数构建回归方程,前三者为自变量,最后一个变量为因变量,检验三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

LnXM =C (1) +C (2)×LnAVGDP+C (3)×CLASS+C (4)×GDPC  (1)

其中, LnXM为中国与各文化贸易伙伴国进出口总额的对数, LnAVGDP为中国文化贸易伙伴国国民生产总值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差额绝对值的对数,代表贸易伙伴国的收入水平; CLASS为依据世界银行按收入将各国分为三类,代表贸易伙伴国的收入类别; GDPC为CLASS与LnAVGDP的乘积,代表贸易伙伴国的收入阶段;本文构造CLASS和GDPC虚拟变量的目的在于考察收入结构对文化贸易额的影响。

为了初步判定各个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为模型设计做出初步规划,对各变量作滞后2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

从表1的检验结果看,中国文化贸易总额和贸易伙伴国国民生产总值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差绝对值因果关系不强;收入类别和收入阶段是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变化的原因;这说明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受贸易伙伴国收入类别和收入阶段的影响。但是,直接对上述变量进行普通统计描述,以对模型进行修订,得出图1散点图和表2统计描述表。

由图1 (散点图)可以初步判断:中国与各国文化产品的贸易额和国民收入差距基本没有相关关系。初步判断现实中国的文化贸易情况偏离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上述两种统计描述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究竟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否能够对中国文化贸易结构进行较好的解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

第二,计量经济分析。由Eviews4.1对中国文化贸易结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回归方程如下:

由上述统计指标可以看出LnAVGDP、CLASS和GDPC均未通过T检验,模型拟合优度相当小, R2也太小,显示出模型对现实的解释力度不强。总体来看,该模型对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国别的解释能力较差;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不能完全用于解释中国的文化贸易状况。

接下来通过对残差进行检验,以反映该模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残差检验结果说明模型的拟合方式符合计量经济学的规范,模型本身设定并没有问题,变量未通过统计检验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的解释力度较低,这说明中国文化贸易的情况确实偏离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三、中国文化贸易偏离需求相似理论的原因探析

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文化贸易情况偏离了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导致这种偏离性的原因是由文化贸易不同于一般货物贸易特征决定的。本来,不论是在意识形态还是在文化传统方面,西方国家都不应该是中国文化产品的主要进出口流向地,而实际却出现了这种贸易状况。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移民”可改变消费者行为,消除民族国家的文化“情结”,从而改变文化消费内容,扩大两国之间的文化贸易。

首先,从中国文化输出角度来看,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消费主要由两部分人群构成:一是一部分需要了解中国的西方人,西方国家首先是中国的货物出口流向地,伴随着巨大的货物贸易量,了解中国包括中国文化,成为搞好对华贸易的重要条件,这样,文化产品贸易量的增加是自然的。二是移民及其后代。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移民90%是流向西方国家的。移民对于母国文化的自然的亲和力,使其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这也导致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地域结构特点以及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相违背。美洲是中国移民增长最多的地区,在20世纪最后10年中,移民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人数增长很快,超过了500万人,占中国海外华人移民总数的14%。欧洲的中国移民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有了显著的增加。目前大约有40万中国人合法居住在西欧各国,欧洲华侨华人总数有148万人。大洋洲也是一个中国移民聚集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至2006年,大洋洲各国约有华侨华人90万人。非洲大陆的中国移民目前才13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南非等30余个国家。移民的上述分布情况,与文化产品出口流向正好对应,客观上形成了中国文化产品的主要的消费人群,自然也就与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不符。

其次,从中国文化输入角度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文化贸易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占据了世界文化贸易总额的75%,发展中国家在总文化贸易量中所占的份额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西方文化产品正在影响现在和未来部分中国人的文化产品消费偏好。任何产品在市场上销售都面临消费者的消费偏好问题,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深层次上取决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建立在明确的世界观之上的信念体系。长久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就非常重视在他国培育西方的意识形态理念,并在发展中国家争夺文化市场,在发展中国家培育自己文化产品的忠实消费群体。

从中国本身文化出口的现状来看,文化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尤其是产业集中度过低,规模经济的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而很多文化发达国家对外的文化出口都主要是集中通过少数几个文化巨头完成的,要与之竞争,并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经济上没有雄厚的规模是难以与其抗衡的。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形成了一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如好莱坞的成功,归根到底是市场营销的成功。相比而言,中国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至今还没有在世界市场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世界市场观念,盲目地陶醉于国内市场的庞大,结果不仅使内容的生产缺乏原创的想象力,而且使国内的文化消费资源在国际文化产品面前大量流失。

四、启 示

一个真正的大国,不是通过成为所谓的“世界工厂”就能强大起来的,还必须拥有影响并引导这个世界的文化力量。而这文化力量,首先就表现为我们有多少文化产品能够出口到国外,使外国的消费者对我国的文化产品产生消费依恋心理。但是目前我们没有什么可供出口的,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甚至已经远远落后于韩国、新加坡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了。从初级生产要素到高级生产要素升级的国际贸易模式来看,只有三流的国家才只去开展货物贸易,而二流的国家却开展服务和技术贸易,一流的国家去开展文化贸易。只有在技术、服务贸易,特别是文化贸易引导下的货物贸易才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造福于民的贸易。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和经济学分析,得出未来中国文化贸易的流向应该是和我们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和地区,而不是差距相近甚至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未来应重视培育发达国家市场,一方面,通过有效的营销方式改变发达国家消费者行为,另一方面,重视移民政策的影响力,强行文化输出,移民成为输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扩大我国国际文化贸易是贯彻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载体,把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蒋伟・文化产业:国际贸易竞争的新领域[J]・商业研究, 2003, (16).

[2] 赵有广・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及其原因分析[J]・国际贸易, 20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