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钢琴演奏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01 10:28:27
钢琴演奏论文

钢琴演奏论文第1篇

关键词: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交响爵士乐钢琴演奏

在美国民族音乐中,格什温将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结合起来的方式,代表了美国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一个方面。1898年9月6日,格什温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父母是犹太移民,他童年的生活环境并不很好,但格什温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对音乐有着特殊的偏好。1914年他去了纽约的叮砰巷,并在这个美国流行音乐出版的集中营做起了一名“钢琴演奏员”。而正是在叮砰巷的演奏生活进一步奠定了格什温的钢琴演奏水平和视奏能力。1917年,格什温来到了百老汇,为那里的音乐剧排练弹伴奏。然而,这里的演唱水平要远比叮砰巷的顾客高很多,不断根据复杂的演唱段落配置相应的伴奏织体,这也使格什温的钢琴伴奏水平又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这期间,他被一个百老汇剧院老板看重,被雇佣为音乐剧写音乐。直至1918年,格什温创作的音乐剧音乐《拉拉露西亚》一举成名。而后,他又写了很多音乐剧的流行歌曲,如《斯万尼》《疯狂少女》《我为你歌唱》等等。到了20年代中期,格什温又和戈德马克学习和声、对位、配器等音乐技巧,到1930年,他为音乐喜剧、讽刺歌舞剧、轻歌剧创作的音乐已达到了25部之多,其他还有一些重要的管弦乐作品《蓝色狂想曲》(1924年),《F大调钢琴协奏曲》(1925年),《第二狂想曲》(1931年),《古巴序曲》(1932年),歌剧音乐《波吉与贝丝》(1935年),交响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28年)等优秀作品相继问世。

很多评论家都注意到,格什温的个性与其音乐作品的联系,通过格什温的个性可以窥视到其作品的内涵。格什温是个有吸引力的男人,他身材纤细,深色的眼睛与其肤色极为相称,他的魅力微笑在其略微凸显的下巴上显得更加神秘。同时,他也是一个娴熟的运动员,很擅长高尔夫、网球、拳击、马术等运动。由于他爱好摄影和绘画,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把他的绘画与音乐进行比较。有的评论家认为,格什温绘画时深爱的颜色和调色颜料与他音乐的色调如此接近,常使用绿色、蓝色、红色、灰色、铬合金色,并把它们用不同的形式设置(换句话说,像他的“迷人的节奏”)。就如格什温的导师亨利鲍肯所说:“格什温音乐创作的具体情绪已经在其画中有所体现,重要形式和感情力量,紧凑、活跃的脉动,这些在其音乐中的特点已经在格什温绘画中占有统治地位了。”①

为了丰富自己的创作,格什温就到各种音乐门类中去挖掘创作素材,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就是美国黑人的爵士乐。爵士乐是一种19世纪末在美国形成20世纪初在新奥尔良兴盛,主要在黑人音乐家庭中很盛行的一种音乐。它是由非洲、欧洲和美洲多种音乐“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所含成分有非洲西部的节奏、欧洲的和声,美洲的旋律等。最初,爵士乐的演奏者大都是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极其穷困的黑人,而且主要活动在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因此,当时美国人并不认真地看待它,尤其是知识界对其很不以为然,但还是有很多作曲家尝试将爵士乐吸收到严肃音乐中来。如,早在1902年,艾夫斯就为剧场乐队创作拉格泰姆乐曲;德彪西于1908年写了《丑黑怪步态舞》;拉威尔在其小提琴奏鸣曲中使用了布鲁斯,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都受到爵士乐的影响;斯特拉文斯基作了一些拉格泰姆作品,并为伍迪·赫尔曼写了《乌木协奏曲》(1945年);欣德米拉、普朗克、魏尔、克热内克、科普兰都采用了爵士乐的特点。在爵士乐与交响乐形式之间架起桥梁的作曲家有格什温、伦纳德·伯恩斯坦、冈瑟·舒勒等,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格什温。《蓝色狂想曲》就是他把爵士乐特点带进交响乐形式的第一首作品,这种“交响爵士乐”形式是过去美国严肃音乐中所少有的,使人耳目一新。由于从小就在黑人音乐的环境中成长,格什温在乐曲中使用的爵士乐的表现手段不是一种风格的模仿,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爵士乐因素很自然地就和交响乐的发展原则与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格什温的另一首《F大调钢琴协奏曲》与《蓝色狂想曲》乐器合奏编制尽管类似,曲趣却迥然不同。《蓝色狂想曲》是单乐章交响爵士乐的狂想曲,由各种动机材料拼凑而成,毫无章法可循。而《F大调》是古典样式的协奏曲,在结构组织上更加严谨。前者有极易讨好听众的绚烂音乐,后者则是以充实的内容和扎实的结构取胜。《F大调》有着很多材料的重复和有限的发展,但比起《蓝色狂想曲》来,材料的重复在这里有了更多的变化,音乐性也更加复杂,而且也注意了对位的使用,各种主题发展以及三个乐章的贯连性也更加注重,音乐的发展更有逻辑,更显示出结构的力量。这部作品类似套曲单章化,表面有三个乐章,各自独立,实际作曲家是当一个曲子写的。第一、第二乐章的主题,在第三乐章的回旋曲中作为副题出现,并在第一乐章主题完全再现后结束全曲,使乐曲产生美好的统一感,各个乐章紧密相关,材料融会贯通。第一乐章是快板,基本承袭了奏鸣曲形式,不是典型的双呈示部,主部主题先由钢琴奏出,再由第二钢琴(乐队)奏一遍,主部和副部主题的出现都是序奏动机材料引出,有双呈示部的意思。此乐章整个音乐有着大量的对比和突然转折,抒情性主部主题与轻快活泼的副部主题,将古典音乐的抒情性和爵士乐的幽默诙谐结合得很完美。第一乐章中音乐的素材与调性布局是自由的,只有主题之间的对比,趋向于高潮的发展进程才使人稍稍想到奏鸣曲快板乐章特有的构思原则;第二乐章慢板——流畅的行板,二部曲式(轻快的主题A和优美舒展的主题B),并列存在,最后采用引子的材料作尾声来弥补没有再现部的不足。降D大调,4/4拍子,在引子的抒情段落中,装有弱音器小号的使用法是比较突出的。格什温这样描述他的这个慢板乐章:“第二乐章有一种诗意的、夜曲的气氛,它在情绪上可以与美国的布鲁斯相比。”第三乐章激动的快板,2/4拍子,这是第一钢琴和第二钢琴(粗暴的管弦乐)以强烈对比构成的回旋曲风终曲。第三乐章就像是全曲的一个总结,这里既有新主题(主题A和副题C)呈现,又有对前面乐章的一些重要主题的回顾(副题B和D)。这个乐章是完全再现了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之后最终在F大调上结束全曲的,而且通篇保持同一速度,具有热烈的狂欢气氛。

这部乐曲除了古典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外,还一直充斥着爵士乐的音乐语言,它主要体现在灵活而复杂的节奏、特定的爵士乐调式与和声、打击乐器式的演奏方式和音响效果上面。其中的爵士乐因素完全是靠节奏来充分体现的。这部作品中的节奏型有三连音节奏、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不规则重音等,其中切分音节奏是最为普遍的。在古典音乐中,一般情况下它只作为“局部”的手法,用于作品的一部分,而其他部分则保持并强调拍子的正常律动。但爵士乐对重音的改变是十分惊人的,几乎用于全曲,它的切分节奏是通过重音记号、连线或休止符等因素由几个声部共同配合而成,形成交错叠置的对应关系。它根据强调不同位置上的节奏重音,打乱原有正常的强弱关系,来达到切分的感觉,并且它们还通常与三连音、附点节奏同用,形成复杂的节奏织体。爵士乐的这种节奏特点是来自于非洲黑人音乐节奏,在非洲,音乐是日常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集体性活动,当一个人在演唱或舞蹈的时候,其他的人不约而同地分成几个组围着圈来为表演者打着不同的拍子或跺着脚助兴,像他们的集体性音乐活动一样,非洲的节奏织体具有强烈的交错叠置的对应关系,不同的节拍同时渗透在相应的音乐声部中,由强调不同的节拍落点来造成准确的切分节奏,是比较复杂的由几个声部共同配合完成的切分。

格什温乐曲中使用了布鲁斯调式,它也是爵士乐因素之一。“布鲁斯”是一种在特定的音乐组织程式上(包括歌词结构与和声序列结构)由歌手发挥即兴演唱才能创造的黑人声乐艺术。“布鲁斯”当中有特定变化音,经常使用五声音阶、七声音阶调式作为基础,以C大调为例,会增加“降三音、降五音、降七音”,实际“布鲁斯”所要求的音高是比自然E、G、B音级要略为低一点,但是又比标准的降E、G、B音要高。由于布鲁斯调式的运用,乐曲中小三、大三、增二、减五、增四等音程及调性变化音较多,这些不协和音程在爵士音乐中已经取得了与协和音程一样的地位。作为乐曲的音响基础的七和弦最常用的有五种:大大七、小小七、减减七、大小七(属七)、减小七(导七)。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也常用。加音和弦与变和弦的运用会造成一种内在的紧张性,并且相对于持续不变的旋律音,为了寻求变化使用快速的和声转换,不断更新的和声使旋律获得了一种新奇的情调。爵士乐中不协和音响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不管怎么样的复杂,它总能以传统和弦的构成法予以解释,并直接或间接地得到解决。和弦上作上四度(或下五度)连续进行,和声也常用二度的连续进行(即可是自然音阶,也可以沿半音阶移动),二度连续进行使爵士乐有更丰富的色彩变化。爵士音乐中并没有平行五八度之类的声部进行的禁忌,但却十分重视垂直音响上的丰满。调性布局也是较为自由的,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出现,转调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通常是相差一个全音或者半音的调性,频繁的转调使主要调性的功能变得模糊。演奏这部作品时要注意多变的调性色彩及和声变化的色彩,大调色彩明亮而辉煌,而当转成小调时就有暗下来的感觉,可以处理成弱奏,通过强调演奏和弦的变化音级来体现它的不稳定性及不协和性。爵士乐钢琴的演奏技术要求,在很多方面是可以和古典技术的要求相比较,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既有对古典的继承也有其自身的发展。继承表现在:在演奏中,爵士乐钢琴演奏有时会用古典的连奏技术,单音线条也要求纯净、集中、流畅、舒缓,就像莫扎特的作品一样;在演奏音束和弦时,弱奏用手腕,强奏用大臂,快速和弦连接运用前臂爆发性的力量。它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触键方式有手指的触键、手的触键和手臂的触键。手指的触键能获得可以想象到的最大程度的敏捷性,手臂的触键能发出最丰富范围内的声音,手的触键是唯一能提供所有多种音质的触键,在古典作品中更注重多层次音色,尽量发出圆润饱满的声音,多用手指的触键方式。但在爵士乐作品中需要体现打击乐色彩,多数要求手臂的触键方式,这样发出的声音较为单一,更为直接。此曲的钢琴演奏是把古典音乐的抒情性和爵士乐的幽默风趣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所以在演奏时,应该根据不同主题的不同情绪来设计触键方式和触键速度等。在演奏体现爵士乐韵味的时候要制造出打击乐器和爵士乐队的演奏效果,因为爵士乐起初是兴起于美国黑人的管乐队当中,开始使用的乐器都是管乐器及打击乐器,它们要求发出明亮尖锐具有颗粒性的动感声音,所以在钢琴上演奏企图模仿爵士铜管的尖锐、硬朗的音色,体现爵士乐韵味的时候要制造出打击乐器和爵士乐队的演奏效果,它的触键音色要求明亮尖锐,演奏情绪要狂放洒脱。在演奏中等强度的和弦时,古典奏法需要把大臂的力量都放下来,声音要求浑厚、饱满,但此曲中和弦演奏力量多来源于前臂,手指的三个关节都要有力,同时必须保持坚挺,快速而垂直的触键,同时要注意每个音是否绝对整齐。在演奏连续跑动的小音符时,与古典奏法一样需要流畅、连贯,但在此曲中更注重音色的明亮度,有颗粒感而富金属色泽,柔中带刚并要有穿透力,(转第99页)(接第91页)要具有弹性。实际上,这部作品里的连奏,为了表现乐曲的爵士乐风格,近似于一种清晰而突出的要求,但不是跳音,要保持每个音的颗粒感而不宜使用慢触键和慢离键的演奏方法。乐曲中很多旋律走向是向上的,在古典作品中会处理成向上渐强,向下会渐弱,但在此作品中,作曲家用标记表明向上反倒要做渐弱,向下是渐强。通常在演奏古典音乐作品时,演奏者要通过曲式分析划分出乐句,一般是四小节一个乐句,八小节为一乐段,很方整。但在这部作品当中,由于重音的改变、连线及切分节奏等特殊因素众多,所以要根据这些特殊因素来划分乐句,它的正确划分,将影响到对整部作品内容的理解。乐谱中没有踏板标记,踏板的使用需要演奏者自己设计,在演奏过程中时刻用听觉来检验和调整踏板的应用。延音踏板的使用与否,要根据不同乐句的具体要求来设置,大部分段落,因为音的密度高,并且要求发出清晰而有颗粒感的音色,所以可以不用踏板;踏板被踩下的深浅程度要酌情考虑,基本要遵循“干净、清晰”的踏板切换原则;弱音踏板可以使用在pp的地方,达到虚幻缥缈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演奏难度较大的钢琴协奏曲,它演奏的艰难性主要来源于特定的爵士乐调式与和声、灵活而复杂的节奏、打击乐器式的演奏方式和音响效果以及钢琴与乐队(或两架钢琴之间)的配合。由于是协奏曲,配合是相当重要的,两者处在同等的地位,它们配合的关键是节奏和速度的一致以及情绪的相互感染和烘托。演奏者要抓住音乐的特性,要学会对音色变化的控制,除了众所周知的多变的触键可以产生多变的音色以及正确使用踏板可以有效的控制泛音的多与少以便丰富演奏的音响色彩外,头脑中要有较强的声音意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充分利用敏锐的听觉去检验音色变化的多少,揭示作品的内涵。同时,演奏者必须具备快速转换情绪的能力和对整部作品纯熟的驾驭能力,需要在较好地把握乐曲主题的发展脉络和风格特征以及高潮布局的基础上,掌握一系列演奏要点,巧妙地将古典音乐抒情歌唱性与爵士乐的幽默风趣相结合,然后加上钢琴与乐队(或两架钢琴)默契的配合,才能将这部作品演绎得更加完美。

注释:

①WilliamG.Hyland,GeorgeGershwin——ANewBiography[M].Westport.ConnecticutLondon.2002.

参考文献:

[1](前苏联)沃伦斯基著.陆敏译.格什温传[M]:世界文化名人传记译丛.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

[2]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EditedByStanleySadie,TheNewGroveDictionaryofMusicandMusicians)[M].(7).

[3]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编.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版.

[4]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5]蔡良玉.美国音乐文论集[C].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钢琴演奏论文第2篇

关键词:紧张心理放松自信心技巧

紧张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人在紧张时呼吸会变得急促,大脑空白,心跳加快,身体僵硬,四肢麻木出汗等等。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以应付瞬间万变的力量。这样看来紧张也并非是件坏事,我们要学会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紧张的心理,有意识地把紧张转化为动力,发挥积极性,克服困难,从而提高自我的活动能力和活动效率。

那么,在钢琴演奏中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演奏大师,几乎所有的演奏者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因紧张而造成的不完美演出,这就给所有学习钢琴的人提出如何调节、控制及消除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

下面笔者来谈一下克服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几个方法。

第一,放松

1.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人在紧张时可以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做做深呼吸,活动一下身体的四肢,使关节放开,肌肉松弛。或者闭上眼睛,去感受安静、松弛,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事物,使自己全身心地放松下来。

2.渐进式紧张缓解法。韩国的郑灿皓博士介绍的这一解决心理紧张的小技巧,可以从头到脚地放松,这个方法可以在各种场合适用。

a.先从眉毛开始,下巴保持不动,眼睛看着天花板,此时眉毛就会皱起来,使劲点,心里默念1、2、3、4、5,然后放松,眼睛再往下看,以此反复。

b.使劲闭眼睛,心里也默念1、2、3、4、5,然后睁开眼睛放松,睁开眼后感觉眼前有星光闪烁才表明使的劲足够。

c.低头,将下巴尽量向胸口方向靠,这时要感觉脖子周围的肌肉在用力才对。

d.双手交叉握拳,手臂尽量靠拢,向后伸,有挺胸的感觉。

e.手握成拳,手臂弯曲,向自己的方向用力弯曲。

f.吸气,屏住呼吸,感觉腹部很硬,心里默念1、2、3、4、5然后放松。

g.双脚并拢伸直,脚面向前绷直。

h.双脚并拢,脚跟点地,将脚掌尽力向后绷直。

采用这套渐进式的紧张缓解法,是将全身先紧张起来,然后放松,利用身体紧张后的放松,起到更好的缓解心理紧张的作用。

身体各部位的放松。先做耸肩运动,将双肩耸起,尽力伸至耳朵,保持几秒钟,然后放松,这样反复多做几次。然后是手臂的放松。体会手臂的放松其实很简单,人在走路时手臂在身体两侧自然的摆动就是手臂放松最好的例子。

第二,增强自信心,提高演奏欲望

自信心,使人更加地自信有勇气,给人增加无形的能量。在平日的钢琴学习、练习中就要重视自信心的培养,如常常激励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等等。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演奏水平有着客观的认识,不要使自己的自信心高出自身的演奏水平能力的范围。

提高演奏欲望也是很关键的。平日练琴有时会出现“不想弹”的情绪,这时我们要积极调整,如起来放松一下身体,缓解一下心情,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运动一下等等,使自己能够在日后的钢琴演奏中快速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演奏欲望。还要有计划、经常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能,确保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有足够的体力来进行钢琴的演奏。第三,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全面的钢琴技术、正确的弹奏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有良好的手型。掌关节在这里起到关键的作用,它一定要支撑住,手指的第一个关节要很结实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能塌指,大指的虎口处应该是圆形的,在这里说一下手腕,它的状态应该是松弛的。这些都具备了才能为演奏好钢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手指的技巧练习,这是每位学琴的人必须天天面对的重要练习。练习手指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相应的教材可以供我们来学习,比如《哈农》,这是用得最多的一本手指练习的教材,里面提供了许多基本的手指练习,有一些比较有针对性,一般人的3、4、5指不好使,这本书里的第21—30课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写的专项练习。当然还有许多种练习的方法,要掌握全面的钢琴技术,我们不能局限于一种练习和同一本教材,这样会显得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再次,手腕,手臂的正确运用。很多人不会用手腕,更不会用手臂,往往会出现手臂酸了,手指跑动不起来了,弹出来的声音变成一片一片的了,等等。这些都是不会用手腕和手臂的结果。有些学生说我用手腕了,可为什么感觉还是不对呢,那就要看手腕和手臂运用的是否正确了。比如弹奏音阶时,手腕运动的方向应该是随着音阶进行的方向和手指运动的方向平稳而动,同时大指在这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桥梁一样起到连接的作用。有很多学生不会用大指,手腕更是上下左右一起动,使弹奏出来的音阶听起来声音不均匀,手指触键又不舒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用正确的方法来练习。

第四,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

平日练琴要具有经常性、不间断性、有计划性、分阶段的练习习惯。如:视奏阶段,技术攻克阶段,音乐处理阶段,熟练演奏阶段,背谱背奏阶段等,使练琴更具科学性、合理性。这样练琴会更具有效果、更加完整。

还可以用录音机把自己的弹奏录下来,聆听自己的弹奏录音,可以对自己的演奏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录音机可以使演奏者“头抬起来了,看得更高”。帮助演奏者改善缺点完善优点。录音机还可以辅助背谱,在不练琴时小声播放录音,使乐谱直入演奏者的潜意识。

第五,多在众人面前演奏,熟悉舞台气氛

经常在众人面前演奏,可以帮助我们从心理上不断适应表演的环境,熟悉舞台的气氛。如经常给别人演奏,定期邀请同学、朋友进行钢琴演奏的交流性活动等等,以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舞台演奏能力。

总之,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正确认识和面对这一紧张心理,同时,在钢琴演奏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寻找调节、克服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更有效的方法,使自身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及克服在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以求得完美的钢琴演奏,也使自身能够真正地体会和感受到钢琴演奏带来的自信、乐趣与享受。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7

钢琴演奏论文第3篇

钢琴教学课中,钢琴技能的学习是属于操作性极强的技能课,其专业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而音乐又是“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听觉艺术。在课堂上光是口头上讲理论,由于语义具有非确定性,再贴切的形容词有时也显的单薄无力,再多的形容词有时还不如教师直接示范演奏更一目了然。音乐的意境和声音的控制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的,当学生无法找到适当的触键方式来表达音乐的意境情感,这时候只用理论教学是很难从根本上帮学生解决问题的,只有教师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触键方式),从音乐句法,线条,明暗,情感变化、层次对比等层面去做出处理示范演奏,才能使学生更准确找到通向音乐的路径(触键方式)。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钢琴的学习是无法“自学成材”的,没有一位钢琴家能够不通过教师而走向钢琴音乐的世界里。现代科技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给传统课堂带来了冲击和变化,同时也为教师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途径。多媒体图像主要是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技术手段,包括了各种钢琴考级示范、钢琴家音乐会、专家教学视频等等,无可否认,科技的发展把原来无法感受到的音乐音响送到我们的身边,强大的网络媒体是钢琴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但“过多依赖视觉体验是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钢琴技能的,而实际上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听觉体验对学生的影响和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现代科技因素大行其道的趋势下,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探究人文因素在现代教学中的充分运用。”毕竟音乐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艺术,脱离了人的因素,那听到的将是机器的声音,这也是当代无人自动演奏钢琴无法取代的。“示范演奏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水平,艺术修养,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气质和号召力。”[2]教师如能通过精彩的示范将音乐的完美性呈现出来,无疑能够给学生带来生动的形象感知并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振奋状态,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平时除了教学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适当的参加舞台表演,积累演奏和舞台经验,才能为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二、示范演奏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教学示范要做到有的放矢,明确示范的目的,有些教师没有明确目的,虽然具备良好的演奏技巧,但没能科学合理的运用示范演奏,最后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一)明确示范演奏的目的。

钢琴教学课程中的示范,不同于音乐会的演奏,不必完整的演奏整首作品,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上,音乐作品有些长达几十分钟,完整示范演奏全曲也是不现实的。课堂上的示范演奏不但可以片段性的,还可以分声部,单乐句甚至单音的示范。不仅要示范美的声音,正确的声音,还要会模范学生错误的声音,以便学生学会对比,辨别正确的声音。有些教师在做示范没有明确目的,只是将乐曲流畅的整首弹奏下来,未能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师范和讲解,达不到预想教学效果。例如,当学生弹奏乐曲总出现中断,这时要分析中断的原因,如若是技术问题导致接不下去,这时教师可以在中断的地方进行示范,(而不是整首乐曲示范),并加以剖析讲解,逐一解决“衔接”的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解决弹奏中断不流畅的问题。

(二)动作的规范性和可模仿性。

教师的示范将是学生模仿的版本,从弹奏的动作到音乐的起伏变化,细节的处理,甚至教师下意识的一个动作,都将成为学生的模范对象。因此,在示范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教学对象)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在给初级阶段的学生示范弹奏音阶琶音,教师就要用慢的速度进行示范,不能自我炫技,否则,会导致学生模仿快速弹奏,即使教师不断的强调学生要慢练,但由于在示范时教师的“炫技”给学生“印象深刻”,学生就是总要做不到慢弹,而快速弹奏是初级阶段的学生没办法达到的,最后导致弹不清楚。因此,示范演奏重在于运用恰当,在于“精”而不在于“滥”。这也是有些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演奏技巧,但没能科学合理的运用示范演奏,最后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

三、结语

钢琴演奏论文第4篇

关键词:钢琴演奏视唱练耳音乐听觉

拥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对一个钢琴演奏者有其决定性的意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演奏家要把美妙动听的声音传达给听众,必须通过自己卓越的音乐听觉来鉴别、控制、协调。对于他们来讲:“准确无误的音高、纹丝不差的时值、清晰平衡的声部,瞬息万变的音色,恰如其分的音量都需要极其灵敏的听觉,并不断以听到的效果调节大脑对手指发出的指令”。①然而,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如何培养音乐听觉能力,通过什么手段进行培养,本文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我们深知,钢琴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乐器,它气势之宏大,没有哪件乐器可以与之相比。既有嘹亮辉煌的音响,又有绚丽多彩极具丰富的音色:从最低到最高的音区囊括了整个交响乐的所有音域;力度变化从PPP到fff体现了大幅度、多层次音响特征,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与一个交响乐队媲美:

既然钢琴是一件具有超凡表现力的乐器,那么,演奏者的听觉驾驭能力无疑需具备极高的要求。我以为,要具备高水平的听觉驾驭能力,就必须努力培养高水平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专业演奏中培养,即在演奏中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二在专门训练音乐听觉的视唱练耳课堂中培养。

一、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

英国音乐心理学家柏西·布克指出:“不要以为这是一条不重要的真理,即‘听’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②钢琴的发音过程很简单,只要琴上的榔头敲击琴弦,立刻就会发出声音,不像其他乐器演奏,还得考虑其音准、运弓、揉弦、气息等等。听的过程往往有一定的被动性。不是所有学习钢琴的人,一开始就都具有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必须强调从学琴开始就要努力培养这种能力,而且,从一点一滴地做起,需要经过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积累过程。这样的训练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听觉心理功能方可建立。

演奏者在演奏任何一个作品时,都要反复地倾听自己的演奏,其中包括乐曲中音高和节奏的正确与否;力度的变化;和声织体、复调旋律的层次;声音是否透彻,音色是否饱满,手指力度是否均匀;乐句的感觉及踏板的使用等等,都要靠耳朵仔细听辨。并经过初听、复听、多次重复地倾听,要带着思想、有分析地去听。这里所谓的“听”,必须非常细心和耐心,要“听到”“听仔细”“凝神细听”,这种听觉能力,是优秀演奏家必须具备的条件。良好的音乐听觉能随时纠正演奏中的错误,更能不断地建立完善的声音概念。“演奏者要连续不断地用听觉自我检查,以至发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声音都会引起他内心的反感。这样,他就会迅即想法治疗这种发音的毛病”。③“这是一个反复琢磨的过程,‘心的耳朵’将逐步地听到从粗略到精细,从模糊到清晰,从浮动到稳定的声音,最后巩固下来,通过表演而付诸实现”。④只有通过倾听音乐,才能提高对美的音乐的追求,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极大地丰富钢琴艺术的表现力。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总结他几十年的演奏经验时指出:“钢琴演奏者倘要将钢琴演奏得很好,就必须在演奏过程中,特别是舞台演奏过程中,使自己既能当表演者,又当听众,即充当表演者和听众之双重角色。也就是说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一方面能高度融进、全身投入地去演奏,另一方面又能在自己演奏的同时,很超脱、冷静地来监听自己的演奏,并通过这种监听随时随刻指导、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演奏。即要使自己在演奏过程中,既能‘进得去’(感性方面全身投入)又能‘出得来’(理性方面冷静监听),边弹边听,边听边弹,听、弹结合,手、耳合一,从而达至完满的演奏效果”。他又指出“要做到在钢琴演奏中能听、弹结合,手、耳合一,特别是高度结合、合一,是很不容易的,这是钢琴演奏中的一项重要而又艰难的课题,演奏者不经过长期努力磨练,是不可能达到的。”⑤大师一番经验之谈,非常精辟地阐述了“听”“弹”之间的辨证关系,指出了“倾听”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钢琴演奏中,音色的变化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甄别、取舍、获取变化无穷的音色和声音,需要培养学生用经过训练的耳朵去鉴别。区别声音的大小较为容易,而辨别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追求优美的音色,需要有一个漫长甚至呈曲折的过程。2003年10月在天津全国第二届钢琴主科教学研讨会上,郭嘉特先生(香港演艺学院钢琴教授)上大师课时,为了使学生弹奏好一个音,让其边弹边听,足足用了几十遍时间,不厌其烦地纠正其弹奏的声音,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声音概念,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任何一位钢琴大师所表现出的声音,无一不是在借助其灵敏的听觉下精雕细琢出来的。

良好的声音表现来自良好的内心听觉。在努力培养倾听音乐心理功能的同时,要特别强调演奏者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倘若想要发出乐曲所需要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声音,首先要靠演奏者丰富的想象力及内心听觉的敏锐分辨能力。我以为,作曲家的内心听觉能力,表现在在乐谱成型之前,宏大的构思、预想的音响,已经在他们脑海里形成。而演奏家的内心听觉能力则表现为在演奏过程中,先在内心有一种声音的预想和想象,精心雕琢发出和将要发出的声音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使其富有感染力、更完美。俗语说得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诚然,对声音的追求、想象也体现这样一个逻辑。诞生一种美的声音,总是与演奏者孜孜不倦的内心听觉的想象和追求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教授谈内心听觉对演奏的作用时,有这样的体会:“我于1955年赴英国伦敦演出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时,在出场演奏之前,看着乐谱在心中默唱了全曲一遍。出奏时,我不仅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而且对作品的典雅、流畅的感情,表现得更为自如。这种默唱全曲就呈一种音乐内心听觉活动。这种内心听觉活动,对演奏能起到良好的作用。”⑥二、重视音乐听觉的系统训练

在音乐院校许多必修课中,视唱练耳是系统训练音乐听觉极为重要的课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学习视唱练耳的目的就是“组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的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际中去”⑦。“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这句俗语借用在需要敏锐听觉的钢琴演奏者身上再恰当不过了。音乐听觉是他们的锐利武器,欲表现完美无瑕的音乐,需具备超越的音乐听觉能力,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必须郑重指出,在视唱练耳课堂接受系统的听觉训练,就是为培养学生建立敏锐的听觉”武器”,为音乐演奏、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丝毫不能低估。

现在,许多钢琴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严重影响了他们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有这样的情况:一堂宝贵钢琴大师课,有时竟花费大量的时间,却为那些听觉素质很差的学生,纠正拍子、节奏等简单而又低级的错误,让人感到非常的遗憾。他们只想把琴弹好,其他课学好学坏无所谓。殊不知,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因音乐听觉能力低下,使其专业学习受到很大限制,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这一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

我们在这里强调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是因为,这门课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了他们重要的听觉技能。这些技能既包括了一般音乐实践所需的听觉能力,又包括了高级音乐创作、表演所需要的高级音乐听觉技能。其中包括:发展敏锐的、准确的理解和明辨旋律中的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发展手法与曲式结构的能力;训练敏锐的、准确的理解和明辨主调音乐的各声部关系和复调音乐的织体手法的能力;发展和声听觉能力;发展音乐的记忆力;通过视唱训练理解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训练音乐的速度感、节拍感、节奏感;发展内心音乐听觉能力;训练对音乐风格的领会和理解。

视唱练耳授课所有内容,都以训练音乐听觉为中心,为了实现其目标,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教学。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心地安排如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节拍、节奏、和弦、和弦序列的听辨、听唱、构唱、听写,训练听觉识别各种音高、力度、速度及不同的调式、调性等等,通过对诸多音乐要素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认知能力。

在这门课中,视唱训练是一项重要环节,而且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发展音乐听觉的有效渠道。当人的声音再现音乐旋律的时候,其听觉对音准、乐感、音乐表现等有很强的指令性,同时,博大精深的视唱内容又使音乐听觉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升华。因此,视唱训练对于培养音准、乐感、节奏感、音乐表现等能力具有独特的意义。

视唱教学具有音乐语言丰富、形式多样,感性知识及音乐典籍充实的特点。其内容的经典性和各种技术训练的典型性融于教学中,并且有很强的包容性。不夸张地说,视唱浓缩了音乐作品之大成,是音乐语言宝库的一个缩影;是从古典到浪漫到近现代音响化的音乐史。必须指出,视唱课堂是积淀音乐语言的最佳场所,是获得音乐感性及理性知识的重要来源,为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知识空间。

我们知道,钢琴的所有作品,不管它是主调还是复调音乐,都是二部以上的多声部音乐作品,听觉把握难度极大。而多声部视唱,正是视唱练耳这一领域不可多得的音乐语言环境,为钢琴专业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听觉实践和锻炼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尤其对复调、和声及其织体的感受能力的培养,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视唱练耳课最显著的意义在于,经过长时间专门的训练,为钢琴专业学生掌握高级听觉技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呈现一种良好的状态,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我要指出的是,这门课不仅呈全面培养听觉技能的必修课程,同时,又使他们听觉心理能够达到日臻完善的境地,而这些东西正是钢琴演奏者非常需要和必须具备的。

钢琴演奏听觉能力培养的渠道可能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然而,本文所论述的两个方面非常重要。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培养音乐听觉能力,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系统性,是学生时期必不可缺少的难得的训练环节,为以后的音乐演奏奠定结实的听觉基础。而在专业演奏中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必须通过长期探索和永无止境的追求。二者同等重要,没有主次关系,是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作为铜琴演奏者,只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不失时机地把握各个环节中的学习和实践,就一定能使自己的演奏水平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从而达到钢琴艺术的顶峰。

注释

①(钢琴演奏之道)OP.35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②《音乐家心理学》OP.62柏西·布克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③《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一)》OP.158华乐出版社

④《音乐学习与心理》OP.247曹理,何工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⑤《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OP.241鲍蕙荞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钢琴演奏论文第5篇

关键词:放松用力慢练重量感觉反弹力

在钢琴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身体僵硬,头颈一点也不动,身体重心不作丝毫的移动,只是手指在机械地弹奏,弹出苍白无味、毫无光泽的声音;有的学生动作僵硬,手肘上下抖动,手肘紧靠身体,手指几乎没有上下动作等等,这都表明学生演奏不够放松。

实际上,在钢琴演奏中,放松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只有学会了放松,特别掌握了手臂的重量,才会掌握正确弹奏方法和钢琴的各种技巧,才能弹奏出快速、清晰、准确的琴声,才能奏出优美,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可以说,放松是通向钢琴演奏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实现放松地演奏钢琴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手臂放松的基本训练

1.将一只手臂高举至头上,然后放松,它将被地心引力而自然下垂,在身边前后自由摆动,如果手臂下降后是紧贴身体而没有自由地前后摆动,就说明手肘没有放松,这就不可能获得手臂的重量感觉。因此,要获得手臂的重量感觉关键是放松手肘和手腕,同时,从指尖到肩关节应有整体感,先练好一只手臂,再练另一只手臂,然后双臂交换练,最后双手同时练。

2.双臂自然而放松地垂在身边,上身向前鞠躬,这时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整个手臂——从肩关节到指尖的血脉都在往下流,这就是手臂的重量感觉。

3.将前两个练习所获得的重量感觉,放在桌子上练习:手在桌上成圆弧形,五个手指均成圆滑形。手腕微提,手臂从肩关节处抬起至肩平,这时大脑所发出的命令是“控制”住手臂,不让它掉下去,当已经感觉到臂在空中的重量时(前提是腕、肘放松),大脑将“撤销控制”改为“坠落”的命令,这时要能清楚地想到:手肘不要太紧张,不要加力,不要故意做僵硬的下降动作,手指不改变其圆形,整个手臂就会从肩关节处自然下落,手臂的重量正好落到指尖上并放到键底。

练习要领:

A.手和手指保持圆状感,各指间略分开;B.腕和肘放松而有控制;C.手臂上提和下降时都必须用很慢的速度练习,以训练其对手臂的控制能力。上提时五个手指犹如“牵了五根线”的感觉,在向上或向下的过程中,都有不使“线”被折断的小心翼翼的心理,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在指尖上,肘部的紧张度就减少了,直至消失。当手臂缓慢地下降接近桌面时,五根手指尖主动往下放在桌面上,请注意:手指永远是积极主动的。当手指放在桌面上时,指尖紧紧抓住桌面,保持住,再体会从肩到指尖的贯通感觉。训练动作应从极缓慢的速度开始,才能训练大脑对手臂和指尖的控制能力,如果一开始就快速地上下,必然会造成肘部紧张的僵硬状态。

4.在琴上练习:将桌上练习所获得的放松动作和感觉移在钢琴上练习,但手指不弹下琴键,只在空中练习。

方法:将手成半圆状,轻放在键盘上,从手腕处微向上提后控制,手指凭感觉往上牵,直至与肩平。在上提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大臂肌肉的运动而牵动了肩关节的活动。臂缓慢地往下放,将五个手指轻而慢地放在键盘上。此动作先在原位练数次,再转向左边和右边练数次。同时,头、颈、上身及眼的视线必须做到放松、自然、协调和舒适,身体重心应随手臂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并放在指尖上。

二、手指放松的动作训练

手臂放在琴盖或桌面上,这时腕臂就会处于松弛状态,然后抬高手指,用指尖模仿敲锣动作,每敲一下立即松开,恢复到原状。通过反复练习后,再移到琴上去弹,如仍能追求这种松弛的感觉,手指抬动就很容易了。我们还可以在琴键上模仿走路,一指抬起来,另一指支撑着全臂的重量,一指落下去支撑重量,重心随之转移,另一指又抬起,这时整个手臂就会高度放松,不弹琴的手指也会保持自然形状。经过反复练习,我们就会体会到手指轮流抬动,移动重心,正如两只脚在琴上走路一样,灵活自如,也有弹性,再也不会出现互相牵制的现象,手指的独立能力也随之加强。匈牙利钢琴家、教育家约瑟夫说:“开始就在琴上练习,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生是初学,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的动作上,而不是集中在发音上。这在日后弹奏乐曲时,会给正确的神经支配造成困难。”这是放松弹琴的有效途径。三、轻弹慢练

轻弹时肌肉不会过分用力,不容易引起身心的紧张,慢练可以给大脑留有记忆乐谱,进行心理实践的时间,并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弹奏要领上,细心领会肌肉活动的松弛感,放松的解决,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每学一个新技术,都会带来新的放松紧张因素。学习钢琴的过程,也是同紧张作斗争、放松的过程。慢练是放松弹奏的基础,什么时候忽视了慢练,紧张的因素就会乘机而入,因此,慢练是放松弹奏的最好方法。

四、处理好用力和放松的辩证关系

在钢琴弹奏中,放松和用力是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放松”是条件、前提,弹奏是目的,而弹奏是要用力的。所以“用力”是主要的、绝对的,“放松”却是相对的。放松是为用力做好准备,是为了更好更巧的用力。用力后必须立即放松,才能重新发力(即弹奏),只有会放松的人,才会用力,也只有会用力的人才会懂得和做到有控制的“放松”。放松主要是指用力下键的瞬间之后立即放松,放松和用力要间隔进行,这样我们就能在一种舒适的状态下演奏,获得饱满、丰富而又有变化的音色。

总之,现代钢琴的演奏是运用整个手、整个胳膊、整个身体的总体感觉来进行弹奏的,手腕的放松是弹奏的关键。要弹奏出响亮丰满的声音,关键在于对重量能自如地协调,手臂好像是键盘的延长,而键盘又好似手臂的延长。这样,钢琴就会变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利用好手臂的力量感,手指花最小的力气就会获得既圆滑、悦耳,又集中、干净、清晰的美妙琴声。

参考文献:

[1]邵智贤.钢琴的音色与触键[J].音乐艺术.1995.1.

[2]贾改桃.钢琴弹奏的“放松”问题[J].中国音乐.1988.3.

钢琴演奏论文第6篇

关键词:放松用力慢练重量感觉反弹力

在钢琴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身体僵硬,头颈一点也不动,身体重心不作丝毫的移动,只是手指在机械地弹奏,弹出苍白无味、毫无光泽的声音;有的学生动作僵硬,手肘上下抖动,手肘紧靠身体,手指几乎没有上下动作等等,这都表明学生演奏不够放松。

实际上,在钢琴演奏中,放松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只有学会了放松,特别掌握了手臂的重量,才会掌握正确弹奏方法和钢琴的各种技巧,才能弹奏出快速、清晰、准确的琴声,才能奏出优美,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可以说,放松是通向钢琴演奏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实现放松地演奏钢琴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手臂放松的基本训练

1.将一只手臂高举至头上,然后放松,它将被地心引力而自然下垂,在身边前后自由摆动,如果手臂下降后是紧贴身体而没有自由地前后摆动,就说明手肘没有放松,这就不可能获得手臂的重量感觉。因此,要获得手臂的重量感觉关键是放松手肘和手腕,同时,从指尖到肩关节应有整体感,先练好一只手臂,再练另一只手臂,然后双臂交换练,最后双手同时练。

2.双臂自然而放松地垂在身边,上身向前鞠躬,这时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整个手臂——从肩关节到指尖的血脉都在往下流,这就是手臂的重量感觉。

3.将前两个练习所获得的重量感觉,放在桌子上练习:手在桌上成圆弧形,五个手指均成圆滑形。手腕微提,手臂从肩关节处抬起至肩平,这时大脑所发出的命令是“控制”住手臂,不让它掉下去,当已经感觉到臂在空中的重量时(前提是腕、肘放松),大脑将“撤销控制”改为“坠落”的命令,这时要能清楚地想到:手肘不要太紧张,不要加力,不要故意做僵硬的下降动作,手指不改变其圆形,整个手臂就会从肩关节处自然下落,手臂的重量正好落到指尖上并放到键底。

练习要领:

A.手和手指保持圆状感,各指间略分开;B.腕和肘放松而有控制;C.手臂上提和下降时都必须用很慢的速度练习,以训练其对手臂的控制能力。上提时五个手指犹如“牵了五根线”的感觉,在向上或向下的过程中,都有不使“线”被折断的小心翼翼的心理,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在指尖上,肘部的紧张度就减少了,直至消失。当手臂缓慢地下降接近桌面时,五根手指尖主动往下放在桌面上,请注意:手指永远是积极主动的。当手指放在桌面上时,指尖紧紧抓住桌面,保持住,再体会从肩到指尖的贯通感觉。训练动作应从极缓慢的速度开始,才能训练大脑对手臂和指尖的控制能力,如果一开始就快速地上下,必然会造成肘部紧张的僵硬状态。

4.在琴上练习:将桌上练习所获得的放松动作和感觉移在钢琴上练习,但手指不弹下琴键,只在空中练习。

方法:将手成半圆状,轻放在键盘上,从手腕处微向上提后控制,手指凭感觉往上牵,直至与肩平。在上提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大臂肌肉的运动而牵动了肩关节的活动。臂缓慢地往下放,将五个手指轻而慢地放在键盘上。此动作先在原位练数次,再转向左边和右边练数次。同时,头、颈、上身及眼的视线必须做到放松、自然、协调和舒适,身体重心应随手臂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并放在指尖上。

二、手指放松的动作训练

手臂放在琴盖或桌面上,这时腕臂就会处于松弛状态,然后抬高手指,用指尖模仿敲锣动作,每敲一下立即松开,恢复到原状。通过反复练习后,再移到琴上去弹,如仍能追求这种松弛的感觉,手指抬动就很容易了。我们还可以在琴键上模仿走路,一指抬起来,另一指支撑着全臂的重量,一指落下去支撑重量,重心随之转移,另一指又抬起,这时整个手臂就会高度放松,不弹琴的手指也会保持自然形状。经过反复练习,我们就会体会到手指轮流抬动,移动重心,正如两只脚在琴上走路一样,灵活自如,也有弹性,再也不会出现互相牵制的现象,手指的独立能力也随之加强。匈牙利钢琴家、教育家约瑟夫说:“开始就在琴上练习,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生是初学,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的动作上,而不是集中在发音上。这在日后弹奏乐曲时,会给正确的神经支配造成困难。”这是放松弹琴的有效途径。

三、轻弹慢练

轻弹时肌肉不会过分用力,不容易引起身心的紧张,慢练可以给大脑留有记忆乐谱,进行心理实践的时间,并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弹奏要领上,细心领会肌肉活动的松弛感,放松的解决,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每学一个新技术,都会带来新的放松紧张因素。学习钢琴的过程,也是同紧张作斗争、放松的过程。慢练是放松弹奏的基础,什么时候忽视了慢练,紧张的因素就会乘机而入,因此,慢练是放松弹奏的最好方法。

四、处理好用力和放松的辩证关系

在钢琴弹奏中,放松和用力是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放松”是条件、前提,弹奏是目的,而弹奏是要用力的。所以“用力”是主要的、绝对的,“放松”却是相对的。放松是为用力做好准备,是为了更好更巧的用力。用力后必须立即放松,才能重新发力(即弹奏),只有会放松的人,才会用力,也只有会用力的人才会懂得和做到有控制的“放松”。放松主要是指用力下键的瞬间之后立即放松,放松和用力要间隔进行,这样我们就能在一种舒适的状态下演奏,获得饱满、丰富而又有变化的音色。

总之,现代钢琴的演奏是运用整个手、整个胳膊、整个身体的总体感觉来进行弹奏的,手腕的放松是弹奏的关键。要弹奏出响亮丰满的声音,关键在于对重量能自如地协调,手臂好像是键盘的延长,而键盘又好似手臂的延长。这样,钢琴就会变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利用好手臂的力量感,手指花最小的力气就会获得既圆滑、悦耳,又集中、干净、清晰的美妙琴声。

参考文献:

[1]邵智贤.钢琴的音色与触键[J].音乐艺术.1995.1.

[2]贾改桃.钢琴弹奏的“放松”问题[J].中国音乐.1988.3.

钢琴演奏论文第7篇

从意大利乐器制作家巴托罗梅欧・克里斯托弗里(1655~1731)于1709年在佛罗伦萨展出他发明的新乐器――世界上第一架早期钢琴,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历程,随着这种乐器由于其技能和表现力的不断发展、完善、丰富而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随着各个历史时期浩如烟海的大量不同风格钢琴作品的不断问世和灿若群星的一代又一代优秀钢琴家在演奏技能技巧方面做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钢琴艺术逐渐成为整个音乐艺术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在钢琴艺术中的表现

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但很难指出为什么和什么时候文学的资源开始影响键盘音乐作曲家的。受诗歌散文影响的作品最初出现在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曲目上,是1700年期间(18世纪),那些曲目都以《圣经》和腊神话为主题。有些题材也许是出白16世纪末期歌剧和清唱剧。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歌剧在古代就显示出音乐和诗歌的密切关系。更进一步地说,各种艺术都显示出源自古代的希腊与古典艺术从未间断的联系。

巴罗克时代受文学影响的音乐与古典主义的联系,比与文学中的巴罗克潮流更为紧密,古典主义和巴罗克潮流同时存在于17、18世纪。这时期文学上的新古典主义反映出对古典作家和古典主义思想的尊重,他们的主要作家有拉希尼、斯威夫特、波普、德赖登等。18世纪在音乐上是古典主义发展到高峰时期,德国文学上的“狂飙突进”运动是对古典主义的回应,最后导向浪漫主义。熟悉当时文学上“狂飙突进”运动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一1827)为他的《暴风雨奏鸣曲》写了第一乐章(作品31之2)有人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勉强回答道:“请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去吧。”可见贝多芬是受《暴风雨》的影响写出此作品的。贝多芬常常在严谨的音乐形式中利用描绘的手法来阐述作品的内容。从贝多芬时代起,由中世纪古典主义转变过来的浪漫主义作曲家,都会到莎士比亚、但丁和彼特拉克这些人的文学作品中去寻找新的主题。

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艺术上的融合是很重要的,从既是作曲家又是作家的舒曼、韦伯、瓦格纳和李斯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罗伯特・舒曼(1810一1856)自称他写好一首曲子之后,该曲的标题才会出现在他脑里。他的有些曲子就是受了文学的影响而创作出来的,如他的《大卫同盟舞曲》(作品6)是受《旧约全书》的影响、《幻想曲》(作品12之111)和《克莱斯勒偶记》(作品16)是受恩斯特・特奥多尔・阿马德乌斯・霍夫曼的影响。舒曼在标题性的套曲形式上有较大创造,他是第一个将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套曲的作曲家,代表作有《狂欢节》、《蝴蝶》等。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标题性”提示,往往是通过内容的进行,用来更深刻地表现细致入微的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折射出的是音乐中的诗意和文学意味,而不是简单地运用情节性的标题进行提示,《童年情景》中的“标题性”提示几乎就具有这样的意义。

影响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的文学作品有雨果、拜伦、但丁、拉马丁、歌德和彼特拉克等人。李斯特摄取了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的《旅行岁月》的概念。在他的作品第二集《意大利》中所有的作品都是受到音乐、绘画、雕塑和诗歌的影响。在这本集子中,李斯特受文学影响的作品是三首《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47、104和123号)。彼特拉克对14世纪十四行诗的完美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使十四行诗达到顶峰。在文艺复兴时期他是最受作曲家欢迎的诗人。他的十四行诗集《歌曲集》出了167版。李斯特最长的一部作品是《但丁‘读后》,这个标题来自维克多・雨果同名诗歌。李斯特在这首奏鸣曲中对但丁的《神曲》有反映,特别是在《地狱篇》中对那些受冤屈的灵魂的描写。

克劳迪奥・德彪西(1862―1918)从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保罗・维兰尼的诗句得到灵感,写出《月光》。又从另一位法国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1821―1867)的诗集《邪恶之花》中的一行“飘在夜晚中的声音与香味”得到灵感,创作出他的《前奏曲》,而《帕克之舞》灵感是来自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还有《向匹克威克先生致敬》的灵感来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在词汇的描绘上,音乐和文学是相关的,因为康斯坦丁・巴尔蒙特的诗歌像音乐,他被誉为“现代派运动的奥菲尔斯”(希腊神话中音乐之神,传说他的音乐可感动鸟兽木石)。人们也称赞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曲《瞬息的幻想》的抒情性,这本曲集集中了称之为“稍纵即逝”的音乐思想为特征的20首小曲。总之它们都受到文学的影响。

由此看来,文学与钢琴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曲家们通过文学的熏陶从而获得创作的灵感,给人类钢琴艺术史上留下了壮丽的篇章。

二、良好文化底蕴是准确表现钢琴作品的重要条件

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演奏者通过钢琴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特定的音乐形象。它是表情的。在作曲家的音符中包含了深刻而广阔的内心世界活动,包含了他的情感、好恶、意愿、向往,以及作曲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对大自然的感受。演奏者的任务就是创造性地再现作曲家的意图。前苏联钢琴家费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1937~)认为:“演绎应该像一面透明的镜子,一扇玻璃窗,作曲家的音乐通过它而照见,不可以随心所欲。”可见,对作曲家创作意旨的尊重是钢琴演奏者首先要遵守的原则。如果对原作没有正确、深入、全面的理解,就不可能塑造出完美的、符合原作精神的艺术形象来。

钢琴演奏技巧发展与作曲技术改进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要求,形成了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的最大动力。艺术家们纷纷效仿巴赫建立键盘演奏理论体系的做法,纷纷编写各种类型的练习曲,试图建立各自演奏技术训练的体系,演奏肖邦的作品著称。与当时的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相比,科托手下的肖邦较为柔和,而鲁宾斯坦则更显刚劲。科托真正捕捉到了肖邦作品的灵魂。肖邦的作品既富有浪漫情怀和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又充满了贵族气息而且非常有节制,他把其中的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演奏中寻找一种东西,一种介于小节线之间的东西,还有更深一层的内容,也就是音乐的外在表现和音乐的内涵。而为什么要这样表现、如何表现和这样表现为什么能行之有效等等想法,能够使他们通过演奏去发掘出作曲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