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虚拟仪器技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9 09:24:16
虚拟仪器技术论文

虚拟仪器技术论文第1篇

《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是为大三、大四阶段的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该目标人群的特点是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文本编程基础。针对该类型的学生课程开设的目的有二:首先,学生能够掌握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环境,能够进行软件编程;其次,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本专业课程的仿真实验。例如,根据《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知识实现信号的FFT变换、根据《通信原理》课程中掌握的原理实现模拟信号的调制解调。在该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虚拟仪器软件编程的方法,也对过去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复习并加深理解;最后,学生能够结合数据采集装置和相应传感器来实现工程设备的开发。

2《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

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采取的是课堂讲授、学生练习以及基于项目的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熟悉虚拟仪器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了解虚拟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发展与应用前景。

(2)通过LabVIEW软件编程的练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虚拟仪器软件平台的操作和使用规则,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给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

(3)通过专业实际训练使学生能够进行具体实际工程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虚拟仪器技术》课程体系设置

《虚拟仪器技术》课程体系的设置则是参考了国内外高校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并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该课程分为了LabVIEW软件平台学习的理论部分和虚拟仪器硬件平台的实际训练部分。

(1)理论教学部分:该部分的教学需要强调动手实践的能力,但是授课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仍为重点,作为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的模块化的设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习惯文本编程思维方式的学生将思路转变也作为教学过程的难点。所以课堂的安排为:首先,教师讲授相关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动手解决,最后教师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总结并提出共性的问题。通过这样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对新知识掌握的成功感。同时根据通信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一些与本专业知识相关编程练习,如信号的FFT变换、对信号进行调制解调,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加深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对虚拟仪器技术产生了兴趣,经常利用课后时间翻阅相关专业书籍,并且通过互联网吸收相关知识,部分学生不仅能够按照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也能够提出新思路解决问题,甚而完成超出学习范围的编程练习。

(2)实际训练部分:在理论教学授课部分,学生通过软件程序设计以及仿真硬件能够掌握LabVIEW的基本编程方法,但是如真正掌握完整的工程系统的构成必须结合真实的硬件I/O的实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概念及在通信工程专业开设《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的意义,详细阐述了该课程惯,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4预期效果

通过本校英语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难题,但是总体上来看,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不断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思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5结语

虚拟仪器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虚拟仪器技术;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虚拟仪器技术是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正在快速发展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新兴技术,现阶段国内高校理工科学校以及部分医学院校都普遍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从2010年开始,空军工程大学将虚拟仪器技术相关知识纳入到了课程知识体系中,并从2012年开始,单独开设“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将“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定位为一门各专业通用专业基础课、工具课,一般在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开设。经过前面基础课程的学习,此时的学生对专业方向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然而,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沟通,我们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对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认识到所学知识对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第二,学习内容偏向软件知识,对硬件系统搭设重视不够或者有意回避。第三,教学形式上,仅有部分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第四,由于学时限制,要求在短时间内系统地传授知识,加之没有区别不同的教学目标,造成部分学生在面对大量新知识时无从下手,甚至畏难放弃。以上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虚拟仪器技术的掌握,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及时解决。通过进一步讨论分析,参考其他课程的改革经验[1-4],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两大环节特点,对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改革了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设计了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通过多种手段,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效果显著。

一、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根据“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特点,参考其他课程的实践经验,我们引入了“学导式”教学法[5-6]。将整个课程教学分为课前预备、学生自学、集中解惑以及演练交流等环节,通过各环节之间的有机配合,构成了课程教学闭环。根据各环节的任务及特点,分别明确了教师、学生在不同环节中的主体地位、任务以及教与学的方法。具体有以下一些体会。第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坚持;在教学准备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进行精心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作用,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突破。第二,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除了完成常规的课程内容准备外,还要进行资料文献收集整理、自主实验组织、学生大作业辅导检查等其他工作,教师的工作量会有较大的增加。第三,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都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无法开展预先准备,这就要求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掌握充分,具备驾驭课程教学的能力。

二、革新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作为一门正在快速发展之中的新兴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新颖,在短时间内系统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此外,作为一门工具课,如果只单纯介绍虚拟仪器技术本身知识,可能会造成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降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此,必须对课件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以适应学生学习需求。主要做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课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理解虚拟仪器技术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对于培养专业能力中的作用,及早建立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框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虚拟仪器新技术、新系统、新应用的介绍,加强对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介绍,提高学生对虚拟仪器技术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还注意加强对虚拟仪器技术在任职岗位中应用的介绍,使学生提早了解在今后岗位中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情况,帮助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内动力。

(二)设置多层次的课程学习要求

将课程学习目标分别设置为:初级:具备基础虚拟仪器编程能力,会读虚拟仪器程序,理解程序所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实现思路;中级:会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软件或硬件功能模块,理解系统设计目标,会具备根据系统目标自主完成模块设计、模块调试、模块交付等工作;高级:会根据任务进行系统整体设计,相对自主进行系统设计、任务分工、系统集成等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选择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纺锤形分布,即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二级目标,其他两种目标选择的人较少,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通过设置上述三个层次的目标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整体目标为本门课程的学习设置不同层级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为每种层次规定了明确的教学内容以及能力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避免了由于设定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而导致的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三)构架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

按照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内容分为软件、硬件两大部分。在软件部分,设置了程序结构、数据操作、文件操作、图形展示、数据通信等知识模块;在硬件部分,设置了仪器控制、数据采集、硬件系统调试等知识模块。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及难,从局部到整体。在教学过程中既强调知识模块之间的相互关联,又注意知识模块之间的相互独立,适当地对所用的其他模块知识进行回顾,避免由于没有掌握一个知识模块而影响到整个课程的学习。

三、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将课程实践条件建设放到学科专业条件建设的大局中。实践条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实践条件建设问题,我们积极参与学科专业条件建设工作,将虚拟仪器技术思想贯穿于实验室建设整个过程中,搭建了从信号源到数据分析的完整的实践链条。极大地改善了教学实践条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针对学时数偏少的实际,将实践环节向实验室以外进行扩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将课外时间用于课程学习,我们自筹资金10万余元采购了便于学生使用的NIELVIS以及MyDAQ套件,配置了方便携带的标准信号源,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做到随时随地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此外,对于一些价格便宜的器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自行购买,培养学生器件选型能力,同时也促使他们珍惜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课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对一些共性问题在学生集中时及时讲解。第三,强调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将重点放到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在学生具备虚拟仪器技术基本知识后,及时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寻找力所能及的、能够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加以解决的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之下,相对独立地完成形成研究小组、完成任务分工、制定解决方案、查阅相关资料、采购设备器材、搭建硬件系统、调试软件程序、展示研究成果等环节。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品尝解决问题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了适合于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特点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设定了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充实了实践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举措之外,我们还采取了加强课程互动设计,改革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充实了教辅资料等措施共同推进课程教学。为了验证教改效果,我们在两个教学期班共106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90%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有86%的学生表示积极参与了课程学习,有82%的学生表示基本掌握了虚拟仪器技术。对比改革前的结果,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表明学生对教学改革措施普遍接受,学生学习内动力受到了激发,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课程教学活动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在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以及提高学习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作者:谢川 辛昕 倪世宏 单位:空军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水英.“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5).

[2]赵晴.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2001,(1).

[3]黄伟,翟江辉.虚拟仪器技术在传感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31).

[4]刘晓旻,张晓芳,李苏贵.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下的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

虚拟仪器技术论文第3篇

一、虚拟仪器与运动控制

1.虚拟仪器与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

虚拟仪器(即VirtualInstrument,简称NI)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仪器,就是在通用计算机上加上软件和(或)硬件,使得使用者在操作这台计算机时,就象是在操作一台他自己设计的专用的传统电子仪器。在虚拟仪器系统中,硬件仅仅是为了解决信号的输入输出,软件才是整个仪器系统的关键,任何一个使用者都可以通过修改软件的方法,很方便地改变、增减仪器系统的功能与规模,所以有“软件就是仪器”之说。虚拟仪器技术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仪器由厂家定义,用户无法改变的模式,虚拟仪器技术给用户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想象力的空间。用户(而不是厂家)可以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自己的仪器系统,满足多种多样的应用需求。

虚拟仪器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与仪器系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PC计算机强大的图形编程环境和在线帮助功能,结合相应的硬件,快速建立人机交互界面的虚拟仪器面板,完成对仪器或设备的控制、数据分析与显示,提高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仪器的价格,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仪器的功能,方便地对其进行维护、扩展、升级等。

LabVIEW是美国NI公司利用虚拟仪器(virtualinstnlments)技术开发的32位,主要面向计算机测控领域的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同时也是一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编程语言,但它与传统的文本编程语言(如c语言)不同,采用了一种基于流程图的图形化编程形式,因此也被称为G语言(graphicallanguage)。这种图形化的编程形式,方便了非软件专业的工程师快速编制程序。LabVIEW也不同于传统文本式的编程语言的顺序执行方式,而是采用了数据流的执行方式,这种方式要求程序仅在各节点已获得它的全部数据后才执行。

多任务并行处理一般是通过多线程技术来实现的,不同的任务实际上通过各自的线程轮流占用CPU时间片来达到“同时”处理的目的。LabVIEW也采用了多线程技术,而且与传统文本式的编程语言相比,有两大优点:LabVIEW把线程完全抽象出来,编程者不需对线程进行创建、撤销及同步等操作;LabVIEW使用图形化的数据流的执行方式,因此在调试程序时,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代码的并行运行状态,这使编程者很容易理解多任务的概念。

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有效地利用了当今图形用户接口的点击特性。编写程序只包含以下的一些简单步骤:

用鼠标选择仪器函数作为对象;

描述测试步骤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建立初始条件。

2.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卡是一种基于PC机、用于各种运动控制场合(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上位控制单元。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为了满足新型数控系统的标准化、柔性、开放性等要求;

在各种工业设备、国防装备(如跟踪定位系统等)、智能医疗装置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制和改造中,急需一个运动控制模块的硬件平台;

PC机在各种工业现场的广泛应用,也促使配备相应的控制卡以充分发挥PC机的强大功能。

运动控制卡通常采用专业运动控制芯片或高速DSP作为运动控制核心,大多用于控制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一般地,运动控制卡与PC机构成主从式控制结构:PC机负责人机交互界面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等方面的工作(例如键盘和鼠标的管理、系统状态的显示、运动轨迹规划、控制指令的发送、外部信号的监控等等);控制卡完成运动控制的所有细节(包括脉冲和方向信号的输出、自动升降速的处理、原点和限位等信号的检测等等)。运动控制卡都配有开放的函数库供用户在相应系统平台下自行开发、构造所需的控制系统。因而这种结构开放的运动控制卡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中设备自动化的各个领域。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步进电机可以作为一种控制用的特种电机,步进电机由于具有转子惯量低、定位精度高、无累积误差、控制简单等特点,成了控制系统的主要执行元件之一。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

二、基于虚拟仪器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整体结构与原理

一般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五部分构成:被移动的机械设备、运动I/O的马达(伺服或步进)、马达驱动单元、智能运动控制器、以及编程/操作接口软件。

本系统的目标是利用笔者实验室已有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的NIPCI7354伺服/步进运动控制卡及其配套软件、NI7604伺服/步进驱动器及其配套软件、两相步进电机、LabVIEW软件、多轴精密电移台(负载)、PC机等构建一套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系统,分别实现单轴、两轴、三轴和四轴的运动控制,要求系统具有数控系统的基本功能,能实现不同坐标系下的直线、圆弧插补、速度控制、电子传动等功能,以供实验教学应用。系统整体结构框图如图1示。

图1系统整体结构框图

1.NIPCI7354运动控制卡

NIPCI7354控制卡可同时控制包括交流和步进电机的4轴运动,能实现诸如点到点位置控制、速度控制、三维直线、圆弧、螺旋型和球形运动、电子传动、混合运动、回程和限位控制、Trigger输入和Breakpoint输出等功能。NIPCI7354的嵌入式固件是基于RT0S(实时操作系统)内核的,实时性强,通过简单易用的运动控制器、软件、以及外设提供集成方案的功能与能力,为一般伺服与步进应用提供精确、高性能的运动功能。该运动控制器可以使用支持Windows2000/NT/Me/xp操作系统的LabVIEW、MeasurementStudio(LabWindows/CVI、VisualBasic)以及C/C++进行编程。

NIPCI7354运动控制卡是高性能PCI步进/伺服控制器,可用于所有运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采用先进的技术,在嵌入式实时运动或者以主机为中心的编程环境中提供混合运动轨迹控制和完全协同的圆形、线性、点到点、齿轮和空间矢量控制。其丰富的功能可以满足最为严格的要求。

NIPCI7354运动控制卡的主要特点:通过PCI总线与主机(上位机)通信;68芯VHDCI输出电缆;普通数字输出电压:0-32V;高电平3.5--30V,低电平0—2V;最大脉冲速率:100KHZ;运行电流:3-14mA;触发输出最大脉冲速率:1MHz;

2.运动控制软件

利用NI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以及各种应用软件可以开发功能强大的运动控制程序,运动控制器配备NI-Motion驱动软件提供的LabVIEWVI、固件更新程序、DLL程序,可以利用其它开发工具(比如MeasurementStudio,LabWindowsCVI)或其它编程语言开发运动控制应用。NI运动助手(MotionAssistant)是一个采用LabVIEW代码生成方法的附加工具,运用该工具您只需进行极少编程甚至无需编程即可开发LabVIEW运动控制应用。

3.NI7604驱动器

NI7604驱动器将NI7354提供的四轴运动控制信号放大,以驱动两相步进电机运转,带动精密电移台运动。该驱动器将运动控制器与特定应用马达、编码器、限位器、用户I/O连接在一起。一根控制电缆连接运动控制器与驱动器,为全部的命令集与反馈信号提供一个通道。

NI7604的主要特点:输入电压:115V/23V,2/1A,60/50Hz;步进放大器:IM481H;每相电流:0.2—1.4A;电源连续输出容量:80W;输入电缆:68芯VHDCI型;输出电压:24VDC;+5V输出:1A。

4.运动控制外设

两相步进电机4台,四轴精密电移台一套,电移台是滚珠丝杠/螺母驱动结构。系统原理图如图2示。

三、系统工作原理

通过上位机(PC机)的数据终端设备设置步进电机的目标位置、加速度、速度和减速度(即发出运动控制任务),NIPCI7354运动控制卡根据设置信息控制电机的运动时间(输出脉冲个数)和方向,即控制卡完成实时运动规划,NI7604驱动器放大脉冲信号以驱动电机运转。

在电机运行过程中,控制脉冲的频率f应随时变化以满足电机低速起停及高速运行的需要。脉冲频率由发送数据的波特率(B)决定,每发出一个脉冲需用两个二进制位1和0来构成其高、低电平,所以f=B/2,通过调整发送数据的波特率可改变所发出的控制脉冲的频率。按常规波特率系列发送数据时所产生的控制脉冲频率变化较大,不能满足电机正常起停及调速的要求,为此计算机需按非标准的波特率发送数据以产生任意频率的控制脉冲。一般在电机起动及停止阶段每发送一个字节调整一次波特率,以使电机起停得尽量平滑。

四、软件研究与实现

在系统硬件环节构建完成后,先后逐步完成了单轴直线运动控制、两轴平面运动控制、三轴空间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研究与开发。

控制软件利用LabVIEW7这种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设计,每个程序分为前面板和框图程序两部分。前面板用于设置控制参数和显示控制过程及结果,框图程序是程序的代码。两轴平面螺旋运动前面板如图3示,两轴平面螺旋运动框图程序(局部)。

虚拟仪器技术论文第4篇

1.1传感器

本设计采用的传感器型号是Vaisala公司生产的气象变送器WXT520,是一个轻巧的小型变送器,采用紧凑式包装,可提供6种气象参数。WXT520用于测量风速、风向、降水、气压、温度和相对湿度。传感器外壳的等级为IP65/IP66,适合于我国北方的恶劣天气。WXT520采用32VDC,并使用可选择的通信协议输出串行数据:SDI-12、ASCII自动和轮询。有4个串行接口可供选择:RS-232、RS-485、RS-422和SDI-12;并配备了一个安装用8针M12接头和一个维护用4针M8接头。

1.2主控系统

主控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器与控制器,具体包括控制器、采集器、通讯模块、供电电源和存储模块等部分。主控器通过嵌入式软件与供电、采集、通讯、存储等单元协调工作来完成。自动气象站的核心是数据采集器,负责数据收集、传输、统计分析和数据存储[4]。采集器电路主板包括主板和底板。主板是嵌入式工控主板,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操作性、支持第三方控制器,包括时钟管理、实时及周期间隔定时器、复位、关机、高级中断及调试单元(DBGU)。通讯单元为西门子6GK7型工业以太网通讯单元,可以做到网络统一,可与支持EtherNet/IP的设备连接,结合使用Ethernet功能使其具有传感器监控器及控制值备份等现场实际应用功能,要想完成任务下达命令和数据上传功能需要通过网络来实现。通讯模块起到关键作用,所以要求其具备以下功能:①支持国际标准通讯协议,如TCP/IP(6.0)、UDP或者PPP,具有标准RS232串口;②可以自动监测联网状态,短线1min内自动拨号重新连接,防止数据的丢失;③接口速率为可选的1200~9600kB/s范围。存储单元:因采集数据的频率较短和跟踪监测的时间范围较长,因此采用存储容量为闪迪256G固态硬盘,用于保证存储容量及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读取速度,同时存储单元可以记录系统工作状态。防雷单元:由于监测系统需要全天候连续工作,所以需要面对复杂天气状况,因此加装防雷设备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尤为关键,本系统采用的是雷太LY1-B系列电涌保护器(一级防雷器)。供电单元:由于本系统需要在田间进行监测,不宜采用城市供电,因此选用了太阳能电池进行供电,对电池的容量要求为在无光线的环境中可以连续供电10天。扩展单元:新型传感器需要有相应的端口或接口与主控系统相连接,以满足系统升级或新添设备需要。

2系统设计

农田气象信息远程监测系统的主控器选用的是Atmel公司的ARM9系列的AT91SAM9260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采用Linux操作系统,通过嵌入式应用控制程序,实现农田环境多要素气象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存储的功能。被采集到的气象要素基于TCP/IP协议的通讯网络,采用无线GPRS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组网方案,实现无线气象数据传输,并基于LabVIEW开发农业气象信息管理软件,使气象信息能够被读取。

2.1采集控制设计

采集系统可以实现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气象要素信号进行处理。采集系统内部设有存储器,可以进行信息清除并对采集到的各气象要素的数据进行存储,有接口USB实现信息数据的备份功能。系统设有通讯接口RS232/RS485,可以通过该接口与GPRS/CDMA等通讯设备连接。该系统有时钟校准功能,通过监控中心下达指令,对气象站的时间进行校准。数据处理的方法需要设计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气象数据的监测主要为定时扫描各传感器的数据,通过通讯模块将数据的电信号传到主控系统中经既定程序(LabVIEW)计算;通过屏幕可以直接读取实时数据,针对特定时间段的数据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如平均值,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趋势数据以及不同周、月份、年份的数据统计分析等[5]。收集数据默认为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风向、风速及气压;当增加传感器时,在主控系统中重新设置就可以进行增加项目数据的收集。各气象数据中气温、相对湿度、雨量、气压的数据传感器每10s测定一次,根据气象学上常规的统计方法,通过程序收集到1min内每10s的瞬时气象数据。气温、相对湿度、雨量、气压在1min内会收集到6个数据,舍弃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使用其余的4个测定数据来计算算术平均值,此值为监测系统最终在屏幕中实时显示的瞬时数值。风向、风速的监测频率为1次/min,系统计算每5min内5次测定值的算数平均值,此数据在LabVIEW程序界面中实时显示。所有测定的数据在数据库中均有保存,如统计部门需要对数据进行特殊分析,均可在数据库中将数据导出。在数据库中如有异常数据,一般以超过临近时间点两倍的数据值进行特殊标记,以便提醒管理员对相应数据进行核实和异常情况的分析。

2.2通讯设计

前端采集部分与后端监控中心系统通信采用无线GPRS通信方式,由于农田气象站放置在室外,因此不适宜采用光纤传输,而采用GPRS无线能够解决此问题[6]。GPRS采用的组网方式是公网固定IP的方式。GPRS拥有传递及时、通信信号好等优势,在并组网时减少对原有网络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成本,并可以在室外复杂环境中实时进行监测,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室外自动气象站与气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建立点对点的网络连接,在连接过程中需要以无线方式登陆到以太网络来获得网络地址。要实现网络服务器地址和端口映射在气象管理系统中,需要气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采用其网络子网地址,这样在管理系统显示软件中就可以实现气象数据的双向通讯,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收集[7-8]。图2为基于GPRS无线通讯的气象信息系统示意图。

2.3软件设计

气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来查看气象信息。本研究天气显示采用的软件是LabVIEW,此软件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推出的一门图像化编程语言,同时也是著名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9-10]。作为一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秉承了其简单易用的一贯作风,使用户能够快速编写出强大的应用程序。本研究的LabVIEW编写程序图,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叙述,本文把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雨量和气压多种气象数据统称为气象信息值。气象系统天气前面板显示图,如图4所示。通过该系统对哈尔滨市香坊区东北农业大学校内气象信息值进行监测,与气象台预报数据作为参考进行对比,气象信息值监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实测的时间跨度是实验当天早6:00至晚18:0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实测日期当天监测到的温度、湿度、雨量、风速和气压与参考值相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系统可以准确计算出当天所监测气象信息的平均值。此收集到的气象数据只是一天中的部分数据,所以经过系统分析计算出来的数据只能代表所监测时间范围内的气象信息,与气象台的参考值有偏差。

3结论

虚拟仪器技术论文第5篇

1.1实验室资源共享由于测控专业学生相对较少,所以大多高校都不愿花大量经费去建立测控专业的实验室,基本都采用共享其它专业实验室的方式,这也限制了测控专业的发展。我们学院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目前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放的专业实验室有传感器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和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没有专门的虚拟仪器实验室。之前学生只能在计算机仿真实验室里做些虚拟仪器课程的基础实验,无法做专业实验,在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之后,我们摸索出了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模式,也就是将不同实验室的资源共享使用,以此完成虚拟仪器课程的专业实验教学任务。其中传感器实验室拥有近20种传感器、30套ZigBee模块(WSN的一种)和30套GPRS模块(无线传输技术的一种)等设备;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拥有50台计算机和配套虚拟仪器软件,可以完成虚拟仪器课程的所有基础实验。在教学安排上只要将传感器技术和虚拟仪器课程分在两个学期,就可以实现两个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学生就可以借助于传感器实验室的资源完成虚拟仪器课程的大多数专业实验。

1.2科研成果转化虚拟仪器技术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灵活高效的软件来完成各种自动测试、测量应用。将虚拟仪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在自动测试测量、无线通信、故障诊断和远程测控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致力于这两者结合模式的研究,如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我们学院在这方面也开展了很多研究,譬如开展了“基于LabVIEW和物联网的风光互补电站监控系统的研究”、“虚拟仪器与GPRS无线通信测试研究”等多项校厅级项目,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已经将项目涉及的无线传感器技术、GPRS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应用到虚拟仪器课程当中,对整个虚拟仪器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体现

物联网技术在虚拟仪器课程中的应用体现在实验教学环节,主要针对专业实验。因为基础实验仅依靠软件编程就可以实现,譬如学生编程练习数组函数、结构等知识。但对于专业实验,必须要有硬件配套才能完成,借助于传感器实验室的WSN和GPRS将传感器测量的信号传给计算机仿真实验室的上位机,再通过上位编程对各种参数进行分析处理,就实现了一套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存储、远程监控的完整流程,让学生体会到虚拟仪器作为自动测试测量领域专业开发工具的优势所在,掌握到该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此类专业实验的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只要改变传感器类型、ZigBee组网方式和数据中心程序,就可以完成不同的专业实验。在实验内容安排上,我们追求量少质高。开设了几个目前科研应用中比较常用的无线通信、远程测控和故障诊断方面的实验。譬如开设的“虚拟仪器与GPRS无线通信测试”实验,就是由校级精品实验项目转化而来,旨在通过借助虚拟仪器的实验平台,快速搭建一套GPRS无线通信系统,模拟实际工程中无线通信的全过程,通过LabVIEW编程,设计出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将无线通信的原理和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无线通信的原理和设计思想,在实验室里就能接触到要在科研项目或企业里才能用到的新技术。同时在课堂教学上将实验中涉及到的物联网技术进行讲解,譬如ZigBee组网选择、ZigBee组网协议、用于GPRS通信的TCP/IP协议等,讲解时可结合项目实例进行,课堂上现场演示利用GPRS技术通过简单编程实现手机短信和彩信的收发,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程的实用性和前沿性,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要将这门课学好的冲动。

3教学效果

引入物联网技术之前,由于无法开展专业性的实验,使得很多理论无法得到实践运用和验证,学生只能通过编程练习数组函数、结构等基础实验,普遍感觉实验比较空洞、枯燥,积极性不高,学生感觉不到该课程的工程应用价值,也体会不到虚拟仪器作为自动测试、测量领域专业开发工具的优势所在。在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之后,使这一问题得到很大改观。开设的实验项目涉及的内容是目前很流行的无线通信领域,而且GPRS通信中还可以实现手机短信的接收和发送,所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另外,在项目的实验过程当中,每组学生会对程序界面的设计和调试过程进行探讨,所以实验氛围也很好。另外该类项目要求学生要对所做内容有个清晰的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所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性思维的启发都起到一定作用。

4结语

虚拟仪器技术论文第6篇

手机测试

挑战:

中国的手机市场发展迅猛,世界各大手机厂商竞相争夺手机用户。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手机的功能日趋丰富,比如摄像头、MP3、FM调频收音机等等。同时,手机通讯协议也层出不穷,GSM、CDMA、GPRS、CDMA2000、EDGE、WCDMA等等。为了应对产品的不断变化,工程师面临着提高效率并缩短产品市场化时间的挑战,他们需要一个灵活而强大的通用测试平台。我们先来看一个通用测试平台针对手机通讯协议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优势。大家知道,2G的协议比如GSM和CDMA都已被成功地运用于市场了,而3G的协议比如WCDMA,CDMA2000等等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在从2G到3G的转变中,面临客户群、设备置换、技术的成熟度风险等等问题。运营商希望能够进行平滑的过渡,在不丢失已有手机用户的情况下,首先升级交换网络部分,这使得用户可以使用过渡期的2.5G产品,然后等时机成熟时再升级无线网络部分达到3G的标准。2G的测试仪器已经比较成熟,3G的测试产品正在加紧开发,2.5G的专用测试设备却由于传统仪器制造商考虑到研发成本和市场前景的问题而匮乏。

一家著名的手机制造商制造了支持EDGE(EnhancedDataratesforGSMEvolution)协议的2.5G手机产品,需要针对这一产品的测试方案。EDGE是一个专业协议,由于它的出现时间比较短,了解它的人也比较少,要在短期内构建一个EDGE测试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在市场上与同行竞争,需要在一个月内能够使用这套测试设备。

应用方案:

利用TestStand模块化,兼容性强,可自定义的特点,根据生产测试的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并结合LabVIEW,GPIB卡,以及相应的测试仪器,创建百分之百符合自己需要的CDMA基站测试系统。

使用的产品:

硬件上整个系统包含了一个PXI机箱,其中有:

NIPXI-8186

2.2GHzIntel奔腾4处理器的嵌入式PC,预装WindowsXP操作系统

NIPXI-5660

2.7GHzRF信号分析仪,9kHz到2.7GHz,20MHz实时带宽,80dB真实动态范围

NIPXI-5670

RF信号源,250kHz到2.7GHz,16位,100MS/s任意波形发生,22MHz实时带宽

NIPXI-5122

14位数字化仪,100MS/s实时采样,2GS/s随机间隔采样,100MHz带宽

NIPXI-4070

6位半数字万用表,6ppm精度

其中,NIPXI-5660被用作矢量信号分析仪,NIPXI-5670被用作射频信号源,NIPXI-5122被用作示波器,NIPXI-4070被用作数字万用表。

软件上使用了LabVIEW图像化开发环境和NI-DAQmx驱动程序。

虚拟仪器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 虚拟仪器 模拟平台 实验操作 发展趋势

一、虚拟仪器的构成、分类及特点

1.1虚拟仪器构成

虚拟仪器主要由硬件和软件构成,其中硬件是虚拟仪器的基础,主要由电路板和计算机两部分组成;软件是虚拟仪器的核心,在具体利用虚拟仪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软件完成基本操作的,进而达到实验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实验效果,并最终完成实验。

1.2虚拟仪器分类

虚拟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分为PCI总线--插片型虚拟仪器、并行口式虚拟仪器、GPIB总线方式虚拟仪器、VXI总线方式虚拟仪器和PXI总线方式虚拟仪器。每种类型的虚拟仪器都有自身的特点及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虚拟仪器。

1.3虚拟仪器特点

由于虚拟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性能高、拓展性强、应用性强、开发时间短等,虚拟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无论是在企业还是高校的实际应用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硬件仪器不足的缺陷,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各个行业应用虚拟仪器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需求。

二、虚拟仪器的现状与发展

2.1虚拟仪器的现状

虚拟仪器的硬件平台、软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地快速发展。目前的硬件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仪器技术、数字化仪器技术、智能化仪器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从发展路线来看,虚拟仪器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高性能,低成本的发展方向,即PC插片并口式串口USB式;另一个是高精准度、高速和大型自动化的设备发展方向。

软件技术是其核心,一般都是根据软件需要,结合虚拟仪器方向,由软件工程师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写程序进而控制,操作人员只要知道具体操作步骤,把需要的连接线按要求进行连接,最终利用计算机进行有效控制,就可经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

2.2虚拟仪器的发展趋势

虚拟仪器的发展依靠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虚拟仪器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发展虚拟仪器,很多企业都在使用虚拟仪器。虚拟仪器主要应用在监控、远程教育、工业控制、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

另外,虚拟仪器在自动化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促使了虚拟仪器的快速发展,虚拟仪器自动化生产将成为重点研究领域,能为更多的企业进行服务,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减少企业投资成本。

三、虚拟仪器在教学系统中的应用

虚拟系统应用领域很广,在虚拟仪器不断发展过程中,虚拟仪器会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一定效果。

虚拟系统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减少了高校对硬件的投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例如,学生在电工电子基础实验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虚拟仪器,在计算机中进行实验,根据教学中的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顺利完成实验,并且能取得与真实实验相同的实验效果,实验数据。但通过虚拟仪器完成的实验没有真实感,学生没有看到真实的元器件,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考虑到这个问题,建议学生首先利用虚拟仪器完成基础实验,对实验的过程有一定的基础,进而再进行真实实验,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更深一层的了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也符合现代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虚拟仪器的应用前景是广泛的,其应用领域也会越来越广,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虚拟仪器的硬件技术会不断更新与发展,软件技术也会更加完善,虚拟仪器的智能性必将越来越高,其应用前景是美好而广阔的。

参 考 文 献

[1]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测控技术的分析[J]. 李小川. 化工管理. 2016(14)

[2]应怀樵:做中国原创的“虚拟仪器”[J]. 何倩. 科学新闻. 2011(11)

[3]虚拟仪器在计量测试中的应用[J]. 徐军. 信息系统工程.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