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效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3 15:18:30
高效教学论文

高效教学论文第1篇

语文课是一门以学习运用语言为根本目标任务的实用课程。“语文”不是“语言和文学”或“语言与文化”的合一,所以我们要知道语文课教什么,不教什么,学什么,不学什么,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我们知道,一般人学语文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父母是第一位语文老师,到了幼儿园和小学,说话、识字、写字、写话成为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学习语言和文字目标明确,所以教学效率很高。可是,到了中学阶段语文课的地位没有改变,老师往往认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写能力,把教学的重心移至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对课外知识的引申发挥,尤其是考试内容由课内转向课外,学生、家长、老师已经习惯地认同了考分就是效果,考分就是质量这一现象。于是,教师为考而教,如果没有了分数,便断送了前程,学生为考而学,这样使语文教学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围绕“考”字转,把纷繁复杂丰富厚实的语文世界收缩于考试说明之中,铺天盖地的资料,无际无涯的题海,使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得很累。为了应付考试,把语文课上成了考试训练课,题型分析,应考技巧,挤占了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大大限制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要正确认识语文“考实用,在实用中考”,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改革课堂教学现状,改进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现状。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对语文教学产生巨大影响,但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

1.学生课上负担轻,课下负担重

当年,从上到下都在强调要减轻学生负担其实学生的负担真的过重吗?有的课堂上学生用不着思考问题,用不着回答问题,一节课可以什么事情也不做,甚至可以昏昏欲睡,这说明负担过重吗?而课下不仅要完成一些预习题和大量的练习,还要加上一定数量的作文、日记等写作任务,于是,出现了课上无事做,课下做不完这样一种奇怪现象。

2.学生的思维负担轻,记忆负担重

学生的能力是在训练中提高的,无论哪一种能力都是这样的。可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不能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死记硬背。

3.学生表达的负担轻,听讲的负担重

由于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对文章内容、结构层次、表达的感情等等这些内容反复地讲,学生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疑问、收获的机会,因此课堂上只能去听去记,不去研究,不去探讨,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综上所述,产生的原因是只注重灌输,忽视引导,只注重基础忽视学法,只注重知识,忽视能力,只注重讲解,忽视启发,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被扼杀,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低下水平上徘徊。

(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松散的随意的沉闷的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紧凑、严谨、充满活力。

1.实施课堂教学的时间控制。

如:朗读5分钟,完成自学指导5分钟,完成训练10分钟等等,学生注意力集中得快,效率高。

2.加强课堂中的目标导向

授课时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实现目标,这样知识就在快节奏,高效率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3.运用多种方式的教学手段

语文课,将录音、录像、网络引进课堂,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得知识。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高效教学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教学效率要根据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所需的时间长短,与投入的人力多少而确定。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目前教育经费还不十分充足的情况下,笔者认为,精心选择教材,及时补充更新内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的配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教学效率要根据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所需时间的长短与投人的人力多少而确定。一个高的教学效率,是指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以最低的教育成本和最小的师生负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学科新技术的大量涌现,促使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教育经费还十分短缺,并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显著改善,以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研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寻找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潜力是十分必要的。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及听课的感受,谈一谈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选择教材,及时补充内容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学制度有很多问题。……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这深刻阐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选择教材呢?首先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专业的特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时数量的限制,然后深入研究多种教材,掌握其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最后经过比较选定一本最适合的教材。比如高分子物理这门课程,我校专业课所采用的是复旦大学出版、何曼君主编的《高分子物理》。该书概念清晰,层次分明,文字流畅,循序渐进、由浅人深地引人了大量的例题,非常适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使用。当然再好的教材也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选定教材以后还要根据其它教材和资料的长处,及时编写补充教材,对授课内容进行补充更新,把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引人教学中。

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注意课程间的联系

课程是教与学的媒体,是教的依据,学的对象。课程内容组织得好坏与否对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多数大学的课程划分越来越细,课程门数逐年增多,而每门课程的知识单元都有相互交叉和重复现象。如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反应工程这三门课中都涉及高聚物分子量的问题。此时若任课教师不考虑这些课程间的纵横关系和内在联系,不进行组织整理,精简重复内容,教学内容就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影响学生学习热情,降低教学效率。所以任课教师要预先讨论,认真组织课程内容,保证每门课在基本原理逻辑形式上完整的同时,注意课程间的承上启下,自然衔接。

三、掌握学生情况,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授课的对象,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若学生不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自主学习,则最佳的教学效率是不可能实现的。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只要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学生能自由选课,发展个性,实施因材施教,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两点正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不同规格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实行学分制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另外,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反应,随时掌握其接受程度,适时调整进程。遇到课程的重点、难点时,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剖析例题时,以提出悬念—分析—解决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师生的思维活动交融在一起,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特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变被动接收为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利于引导学生对所教概念由感兴趣到不断深究其理,理解透彻。

四、改革教学方式,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大学学习期限是短暂的,一个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只能学到本专业知识的最基础部分。为此,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受益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逐步脱离教师,超越教材呢?笔者认为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对大学的环境和学习生活不适应,需要教师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时间安排上加以指导,使学生尽快结束不适应期,养成严谨、有序的学习习惯。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相对独立地阅读教材、参考资料,进行实验。此时我们应该注意对学生的自学方法、思维方法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深人的学习。教科书一般都选用公认的、比较成熟的观点、理论和内容。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必要的、正确的。但是,它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一个错觉,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是对的”,很少有学生去怀疑书上的东西是否有错误。而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如果不打破这种观念,势必会束缚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有必要既介绍比较成熟的内容,也需要介绍一些不太成熟的理论和有争议的观点;既要介绍该理论的优点,也要介绍其缺点和不足之处;既要介绍已经应用的东西,也要介绍一些正在研究的东西,以期能引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启发他们深入钻研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认真的思考、分析、讨论和实践来批判地继承,并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校园网,使教学更生动有趣。使用CAI能够节省老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挂图、演示、绘图等花费的时间,能够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尤其在表示虚拟的过程方面,更有优势。

高效教学论文第3篇

㈠可受性:指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能够接受,不反对,不拒听。其特点:

①语言的流畅性是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在课堂上,教师传达的信息和讲授的内容,语言一定要流畅、准确、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比如用普通话讲课,禁用本地话,禁用滞涩呆板的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就艺术而言,讲课的语气、语调、速度、音量,都不能忽视。比如亲切、舒缓、充满柔情、爱意的语气,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这方面我们兹兰杯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陈立强、松原市优质课获得者刘金莲都表现得不错,他们的课堂语言给人以娓娓道来的感觉;抑扬顿挫而沉稳、恬静的语调,会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悦耳;张弛相间、快慢适宜地讲课、评价速度,有利于创设和谐愉快、宽松的学习气氛;适宜入耳,响度恰当的音量,给人一种强烈的、富有磁力语感美。在这方面语文教师于晓红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还有很大潜力。所以教学语言的速度应略慢于生活语言的速度,音量达到8度比较自然,保证最后一排学生也能听到清楚、和谐悦耳的音量,语言要有节奏,就像音乐曲子一样,快慢、高低相间,使学生沉浸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②语言表达的准确、科学也是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这要求教师在传授或点评新的知识学习时,要准确、简洁、清楚无误地运用本学科的术语,对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关键点的理论、观点、公式、定理、概念、语!法等的讲解,要一字一句讲清楚,不能模棱两可,不允许出现差错。这方面松原市骨干教师刘立新、松原市教学能手王凤玲的课堂语言清脆干练。

③饱含真情的教学是教学语言的艺术之源。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要感人必须在“情”字上下工夫。名师的教学语言充满真情,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的充满人间爱的语言,才能产生像磁铁一样的吸引力,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引起心灵的共鸣,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地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感情”要在合适的“度”内流动,不能随意地宣泄感情。“感情”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紧密联系起来,为“高效”服务。在这一点上全省优秀教师、松原市骨干教师、优质课获得者谭桂红表现得特别出色,他的语言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㈡乐受性:指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喜欢教师听得入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抽象的定义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不论文科还是理科,都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表现力、感染力,以情理交融打动学生心灵,产生愉悦感,使学生快乐地接受老师传达的信息和讲述的内容。具有乐受性的教学语言是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

①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生命。其特点是:语言要有节奏感,创设生动形象、直观熟悉真实的教学情境,比如英语和语文教学等,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真”的境界,达到“以美引真”的效果。比如数理化的定义、理论知识均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因此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就能使抽象的理论变为形象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学中栩栩如生的比喻,鲜明生动的对比,引人入胜的描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感人的事例,机敏的警句、格言等等,都能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松原市级教学能手刘清权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知识面广,语言丰富,用高亢洪亮的语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获得我们学校第一届启智杯大赛一等奖董超明老师的课堂语言也很有特点。

②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才会有磁性的吸引力。

所谓妙趣横生,英文解释为“机智、幽默”之意,洋溢着美妙的易趣。就是说,教师的语言经常表现出一种充满机敏、风趣的风采,幽默的语言表达格外有艺术,是一种情感活动,绝不是一种低级的逗乐技巧。充满风趣的语言会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加强了师生间心灵的深层贯通,使学生觉得学习知识有趣,精神振奋,活跃并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方面我们的老教师王玉成做到极致,他的诙谐与幽默,他的睿智与机敏,足可以吸引班级的每一名学生。

理科教师在语言上一般容易失之于机械呆板,严密有余而生动不足。因此理科教师一定要注重“理趣”,充分发挥所教学科教学语言的逻辑力量,强调语言的准确、严密、精炼的同时,增加一定趣味性的语言,做到趣中有理,论证透辟、意趣盎然、富有魅力。市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刘树臣的课堂语言在这方面很有特点,不仅引发思考,而且论理透彻,启迪智慧,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文科教师在语言上一般是叙述说明多于论证推理,应力求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例如语文教学,不论是生动曲折的小说,还是意境深邃的诗歌,不论是言近旨远的散文,还是扣人心弦的喜剧,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上,一定要注重情趣,突出其中“姿态横生”的情绪。教散到突出形象的“喻于声”,“仿于貌”,“拟于心”,“譬于事”。理趣和情趣总是相对的,做到有机活用。这样的教学才有生命力,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产生动听的艺术效果。我们松原市骨干班主任、语文教师盛春芳的课堂语言诠释了这一点。

高效教学论文第4篇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符合新课标课改的要求,创设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堂,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忽略学生的感受,只是单纯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初中生的价值观和态度,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初中生因为自身的阅历和接受能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限。为了达到生活化历史教学的目的,历史教师需要把生活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历史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相对久远的历史知识。首先,教师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教学情境。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历史问题,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切实际的提问方式,让学生从枯燥痛苦的学习过程中摆脱出来,在提问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其实历史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会有感而发,在寻找答案时启发自己的思维,提高参与的热情。其次,教师还需要创设角色模拟具体的历史情境。历史教师可以在课上彩排历史小短剧,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把历史事件带到初中历史课堂,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古人讲话的方式和生活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排历史短剧,在不扭曲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通过揣摩角色,寻找历史资料,身临其境的演出可以提高自己掌握历史知识的技能,更好的记忆历史时间、历史事件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营造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情境,使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例如,在讲解有关赎罪券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当时历史事实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具体的环境,启迪学生通过构建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历史,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2.开展课内交流讨论活动

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站在时展的前沿,与时俱进,在历史课堂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关注整合时政内容,组织学生关心社会事件,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动态,把实际生活和历史教学相结合,通过讨论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就某一具体的历史知识,组织开展课内交流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分析,从分析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在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文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红军长征的艰难。借助多媒体给予学生视觉上的震撼,让学生感受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珍惜当下。教师在播放视频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自愿地结成小组,就“红军长征的原因”进行探讨,并且结合当今社会情形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充分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对当时社会形态有一定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课堂讨论分析之后,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内讨论交流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教师在生活化的历史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知识讨论分析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的提升,提高学习效率。

3.组织课外专题调查研究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运用知识,把自己了解的知识、掌握的知识还原到生活当中。生活化的历史教学活动需要组织课文专题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历史学科是人类发展的缩影,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应该单单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而是应该在回顾历史中展望未来。通过历史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历史修养。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在课余时间开展有关社会生活的调查活动,了解周围人的生活习惯和幸福指数,并对老一辈的人群进行调查,从调查中了解中国十几年来的社会变迁,而且教师还可以提倡学生就历史课本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在指导下促使学生将调查研究活动向生活中的各方面延伸,在此技术上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生活真正的融入历史,实现初中历史高校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4.结语

高效教学论文第5篇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最基本、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概念与定律。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概念教学,这是实施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任何一个物理概念都是与其他概念相联系的,概念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概念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物理领域的奥妙,因此,如果想取得高效的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概念知识的讲解。

(一)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在教学新知识的时候,及时有效地复习旧知识,能够缩短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电势的概念”前,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复习“场强”概念的引入过程。在电场中的某一点,随着检验电荷电量的增大所受的电场力呈正比增大,但是电场力与电量的比值是确定不变的,这就是该点的“场强”。这样,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导入到“电势”概念。物理教学中,通过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来导入新课,在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快速有效地导入到新知识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接受新概念的内涵,他们学习起来也会简单一些,也能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二)通过实验演示,形成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概念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激情,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教学“力的分解”这一概念时,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用一根细线做吊秤砣的实验,这个简单的小实验不仅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力的分解”概念有了较为透彻的认识。

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一)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作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1.对利用直尺、停表等记录物体下落时的高度和所用的时间进行探究;2.利用单摆进行知识探究;3.利用滴水法探究等。通过多个实验来探究同一个物理规律,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

(二)通过一些小发明、小制作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科技小发明或者小制作,通过这些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可乐瓶子制作“水火箭”;利用凸透镜原理来制作天文望远镜;根据电动机原理来制作小电扇等。学生在操作这些小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能够培养创新能力,明白学好物理知识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高效教学论文第6篇

高效课堂的实施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学管理理念的要求

针对高效课堂的教学管理要求在全面掌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对“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实施的管理。

2.对教学管理定位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管理侧重于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学过程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采取千人一面的机械式的管理方式。而高效课堂则要求融入学生学情,考虑学习的差异,尊重教与学的个性差异。

3.对教学管理环节的要求

高效课堂的教学管理环节,应该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让管理建立在教学与学的每一个需求之上,而不是为完成管理任务而管理。

4.对教学管理措施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终结性评价管理,也就是通过检查一段时间的教学常规之后给出评价性的检查结论,以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建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管理措施则要求一定措施实时动态的监测通过教学过程,根据教与学的实时回馈进行动态的管理。

二、实施高效课堂下教学管理创新策略的原则

1.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的服务本身就是必不可少,高效课堂下的教学管理同一般教学管理一样,首先关注的是管理的服务功能,在高效课堂背景下这种服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高效课堂背景下的教学无论是目标还是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表面上来看,对教学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从实际上来看,在具体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各学校学科都研究出不同的上课“模式”。要想老师们理解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不进行大量的培训和实践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管理之前做好教学管理方面的服务工作。

2.关注全过程的原则

以高效课堂为背景的课堂教学要想成功地实现新课程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核心理念,就必须有对教与学全过程相匹配的教学管理策略,这些教学管理策略重点应该关注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指导实施上,为加强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课前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老师要组织一系列的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材料和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管理。而教学管理部门也应该有一系列的对教师的管理。这些管理要以更加全面、更加精细的方式呈现,一般来说它包括:编(学案)、备(整合教材),上(课)、辅、批(作业和学案)、设(交流探究主题)、评(组织学生互评)、改(反馈改进教学)等环节。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无论是新课程还是与之相应的高效课堂,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应该注重教师个人的特色,在关注模式教学的同时,也不能要求所有教师是千人一面,这样对教学是无益的,用一个模子将所有教师套起来,不仅实现起来有难度,在某种程度上说来还是错误的,教师个人的特色的魅力往往是课堂的生命线。这就要求教学管部门尤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把握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在教学管事中把握“抓大放小”原则,就是在教学管理把握教学管理的命脉或者方向,即对新课程和高效课堂方向上的管理做到一丝不苟,而对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方式上的管理则更应该讲究百花齐放。

三、高效课堂下教学管理创新策略的实施

1.构建“多层次”的教学管理框架

针对新课程的特点和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学管理的要求,结合目前各种课堂的具体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教学管理策略中应该以多层次的教学管理为主要模型,形成各负其责的教学管理局面。多层次的教学管理的参与者不再只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包含教与学的所有参与者: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不同的对象参与管理的内容也不同,学生参与的教学管理主要侧重于对课前自主学习的相互监督和管理、课时的学习探究方式的管理、课后学习交流的管理等,管理的方式主要以学习小组内部的形式呈现。任课教师参与的教学管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以及以备课组内的教学交流管理,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则包括课程的管理和日常教学常规的管理。

2.开辟“自下而上”的教学管理渠道

常规的教学管理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这种管理模式对规范学校的教学秩序在一定时期起到很大作用。新课程改革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尽管针对高效课堂出现了许多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模式的出台并不代表教学上的生搬硬套,而是对新课程核心理念的强调,“自上而下”教学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开辟“自下而上”的教学管理渠道就是要将对教学的各环节的管理还给教学与学的参与者,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管理,让者参与教学的组织、教学材料的取舍、教学过程的呈现的管理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全方位地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3.形成动态实时反馈的教学管理策略

无论教学管理的形式如何,教学管理始终是为了指导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所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及时反馈管理信息很有必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由于教学方式的更加灵活,教学策略的更加多变,教学材料的更加丰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实时反馈就显得尤其重要。

四、总结

高效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现场教学;特点;效果;实施;经验

现场教学的特点

现场教学是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仿真或实际的生产现场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亲验性、互动性、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其中,亲验性是指亲临现场,亲身体验,真实感强烈;互动性是指教与学互动,平等交流,共同研究;多元化是指集参观、案例研究、角色模拟等多种方式于一体;个性化是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每个人的智慧特长。现场教学把课堂搬到了现场,把课堂中的问题带到现场,教师现场解决技术问题。该教学方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以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为核心,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

现场教学的开展效果

近年来,我校园林教研室积极探索现场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走出了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从2004年9月开始,园林专业开展了200多次现场教学活动,共计1200多个课时,占所有课时的30%多。

三年来,现场教学成效明显。现场教学带来了学生思想面貌的深刻变化,从“要我学”转变为了“我想学”、“我要学”。同时,园林专业课程的现场教学得到了学校督导组的一致好评,他们在校报上对现场教学总结了五个优点: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课程难度大,三是教学效果好,四是教学要求高,五是节约了教学开支。目前,现场教学已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

现场教学的实践证明,把课堂搬到了现场,对准职业岗位上课,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效果。

现场教学的具体实施

现场教学事实上也属于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把课堂搬到了现场,教学由灌输变成互动,现场素材就是教材。我们一般按照现场备课、课前动员、现场教学、课后作业和总结交流五个步骤进行。

现场备课每一次现场教学课都要精心备课。首先,必须选择好现场教学的场地,充分考虑现场素材与教学内容的对接以及交通条件等。其次,必须提前熟悉现场,确定现场教学的行走路线,根据线路上的知识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再次,是查阅资料,写好现场教学方案。现场教学的备课很辛苦。例如,为了保证在园博园现场教学的效果,教师前后两次到园博园备课,每次连续走三个多小时,以确定讲课的线路,计算走路、讲解、休息的时间,还要边走边记录。自己不清楚的植物,甚至采集植物标本带回去研究,园博园有植物1300多种,要全部掌握,需要查阅相当多的专业资料。回来后,专业教师一同讨论遇到的专业问题,商量好最终方案,写出现场教学方案。

课前动员在进行现场教学之前,一般用10~15分钟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动员,介绍教学内容、教学程序,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和注意事项。

现场教学现场教学要根据天气情况、场地、交通等情况来决定,所以往往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困难。在出发前、结束时和中途课间休息时需要清点人数,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专业教师一般按照一定的线路,边走边讲,见到哪一种植物就讲哪一种植物。有时,教师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技术要点,然后安排学生现场练习,教师在旁边指导。例如,在现场讲授草坪机、高枝剪的使用,教师一边讲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一边操作示范给学生看,然后指导学生操作。现场教学中间休息一次,让学生边休息边讨论。在休息期间,教师还要检查学生所做的笔记,督促学生做好记录。一般为学生安排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调查、讨论和提问。一些学生会拿一些植物的叶片或杂草或病虫请教师辨认。由于这些问题跟生产问题紧密相关,所以学生特别感兴趣,做记录非常认真。有时教师会特别安排场地单位的技术人员为学生介绍情况、讲解技术问题,或者与学生谈心。现场教学结束时,专业教师要集中学生现场进行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并强调返校的安全问题。

课后作业每次现场教学结束之后都会布置课后作业,一般是进行学结,不布置书本上的思考题,不允许学生抄书本,强调根据实际记录进行总结。

总结交流只有总结才会提高,我们一般将总结交流同讲评作业一起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介绍学习专业课程的方法,强调在现场教学中教师所讲的都是要点,学生要想深入了解就必须查阅课本或者到阅览室查阅相关专业书籍或者上网查找资料,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利用QQ和电子邮件接收和发送资料,以适应今后园林部门的工作要求。

现场教学的几点经验

三年来的现场教学实践说明,生产现场的一线才是真正的大课堂。现场素材丰富、真实,学生在现场教学过程中把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请教师现场回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加深了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总之,现场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收获很大。三年来,园林专业课程的现场教学很成功。对此我们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总结。

教学内容对准职业岗位是现场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改革。现场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对准职业岗位,没有针对性,形式再好也是徒劳无功。我们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对准园林职业岗位展开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对接,经常与园林企业沟通,把握教学内容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现场教学的备课是按照园林职业岗位(如绿化管理员、园林施工员、园林制图员、园林资料员等)的实际需要来准备教学内容的,而不是按照课本来备课。教学内容对准园林职业岗位是园林企业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求。

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态度是现场教学的前提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现场教学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现场教学的难度很大,要想做到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见到什么,就讲什么,同时还要随时准确地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专业问题,任课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校园林专业的教师都有企业背景,非常了解园林职业岗位的需要。教师良好的态度是现场教学的根本条件。我校园林专业的教师都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保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