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0 16:19:22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第1篇

会计诚信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它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而完善会计立法是最重要的。所以,明确会计法的立法思路,将会计诚信明确写入《会计法》,这不但能将会计诚信提升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其权威性。

会计诚信是企业法人、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证券分析师和会计人员等的行为准则之一,如同社会个人的道德规范,它的作用不但是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更在于向社会传递企业的信用和声誉。因此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机制,如何从立法角度有效抑制虚假会计信息,弘扬会计诚信,需要我们有正确的认识。

《会计法》的立法思路

首先,在《会计法》修订中应明确以程序法为导向的立法思路。因为从法律制度的整体来看,会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综合反映的信息系统,《会计法》作为会计工作的根本法,会计法规必然包含经济、行政、民商和刑事等多方面的内容,试图将其简单地归属于某一特定属性的法种范畴是不可能的。从程序为导向的立法思路来看,《会计法》不但要规范会计的总体概念和基本程序,而且还必须要起到规范其他会计立法的作用,也就是《会计法》应该成为其他会计立法的“立法法”。

其次,对于程序立法的有关规定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因为从《会计法》本身来看除了具有程序性特点外还必须具有针对性,即除了应关注和有效协调相关法律外,如审计法、公司法、税法和证券法等,还应更多地集中概括专门的会计法律规范,并保证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如会计核算、控制、披露和处理等会计特有的法律规范,对于类似会计工作的行政、社会监督,会计内控制度和违法检举等,都应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明文规定,真正使《会计法》成为会计工作最集中和最具有权威性的根本法。

增加会计诚信的条款

会计诚信问题目前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在《会计法》修订时应当将其作为会计工作规范和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披露等最基本的准则。将会计诚信直接写入《会计法》,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体现了整个社会的一种基本意愿和期望,表现出法律的权威性,也表示出政府、法律制定和执行机构及社会大众对杜绝会计造假的坚定决心。

其实,无论现行的《会计法》还是会计制度,都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必须提供真实、合法、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也将客观性原则作为会计原则之首。但由于其都没有明确和直接地提出“会计诚信”的概念,所以大部分人都将这些规定作为一种技术标准,而没有将其与企业和会计人员的职业诚信和道德标准联系起来,这样就将一个重大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信用品德问题,简化为是一种技术方法的运用问题,这不但对于强化会计诚信机制,甚至对提升我们全社会的诚信水准都是十分不利的。

要特别注意的是,会计诚信并非只是针对会计人员而言,在《会计法》中应明确指明,会计诚信涉及所有与会计信息相关的人员,除了一般会计人员、财务经理、总会计师外,公司的高管层领导、注册会计师、社会中介机构、机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政府行政领导和国家监管部门等等,都会涉及会计诚信问题,不能让公司高管层、行政领导和监管部门等认为会计诚信只是会计人员的事,而与他们无关。通过《会计法》会计诚信责任的明确,不但要建立一种全社会遵循诚信的风尚,更应明确无论是谁,违反了会计诚信就要受到法律的惩戒,包括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

明确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第2篇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又说:"信则人任焉"。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老子也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把"本真"看作精诚之极至。这些圣贤哲人的论述,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在当时社会经济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条件下,市场交往不发达,诚信更多停留在"自省"、"自律"程度。因此,重农轻商,重义轻利是其主要特征,诚信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但如今的情况截然不同了,会计诚信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现实物质利益联系如此紧密。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我们对于如何建立市场制度的认识很有限,大多是书本知识,经过近20年的实践,使我们懂得了建立市场制度最根本的是两条:一是"产权明确",产权不明确就无法交换,资源优化配置就无法实现;二是"交换必须平等、自愿、没有欺骗",如果不自愿、不平等、不诚信,市场就会提供错误的信号,资源优化配置也无法实现。如果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搞市场制度的目的就没有实现,市场制度的优越性也就没有了。因此,不搞欺骗,讲求诚信,是建立市场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

1、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人们很难再游移于社会经济之外,而具有了更为明显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从道德追求进入到物质生活领域。这种诚信理念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传统文化的诚信强调"克己复礼",那么现代诚信则强调"互利"和"双赢"。因此,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是道德资源,在经济学家看则是经济资源,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环节上,生产、运输、赊购、赊销等都存在委托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使交易链条中断。如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银行,信用就是其发展的基础。离开信用,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也都无法发展。而且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

2、诚信是企业取胜的法宝

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如被誉为"腌菜之王"的海因茨,他成功的哲学就是"忍耐加诚实"。在1875年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为了守信,他赔本收购,后来连自己的企业也破产了,但他坚信"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在商场上倒下",仍在四处借债履行合约。后来他成为商场巨人,他的腌黄瓜、番茄酱全球闻名。他的成功是经营理念的成功,也是品质的成功。

3、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正像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将付出成本。对会计行业而言,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诚信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会计业务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是影响会计诚信水平的经济原因

非诚信行为的成本,包括受法律惩罚的成本、受舆论批评的成本和受良心谴责的成本。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创建初期,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计划经济时期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已不再适用,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尚未健全,这就给不讲诚信的人有空子可钻。北京工商大学曹冈教授曾经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美国人,现在中国办公司。过去我以为他是非常诚信的,例如在微软发行新的操作系统时他买了两套,因为他有一个台式机、一个便携机,绝不为了省钱做亏心事。来到中国以后,别人买盗版电影光盘,他不买,但有时跟着别人看,以后是借来看,现在自已己经拥有700张盗版光盘。如何解释呢?这个人一年间就由道德变得不道德了吗?诚信作为一种人的品质,是具有稳定性的。偶尔或一时的行为,并不足以说明一个人己经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品德。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水土异也。曹教授认为:首先,法律环境不一样,我国只惩罚盗版光盘的生产者和贩卖者,几乎不惩罚使用者,因为法不责众;其次,社会环境不一样,舆论很少批评使用者,使用者人多力量大;再有,周围许多人部这样做,入乡随俗,本人良心上可以承受。不诚信的利益大于其成本,导致了非诚信行为。具有诚信品质的人,也会做非诚信的事。经常做不诚信的事,就会渐变成不诚信的人。因此,与其让人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如让人别做骗人的事。防止发生欺骗行为的办法,就是让欺骗的成本超过欺骗的收益。而我们对于非诚信行为的法律惩罚,总体上力度不够,但还不是关键问题所在。主要是谁承担惩罚的成本有诸多问题。我们的国有、集体单位的产权主体未能人格化,即使是公司制企业,其中属于国有或集体的股份的权利和责任也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人。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使得惩罚对象不明确。国有企业(法人)受惩罚,实际受损失的人是谁?不清楚。针对会计造假的舆论批评,总体上批评这种现象的多,针对特定企业或个人的少,舆论批评的成本未能"分摊"到具体对象;至于良心谴责成本,由于造假的普遍性,许多人的良知己经麻痹。因此,非诚信行为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非诚信行为的收益包括货币与非货币的收益、当前与将来的收益、有形的与无形的收益等。会计造假的受益人很多,单位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可以因为"业绩优秀"而谋取更高的职位,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帮助做假的中介机构可以因为"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甚至职工也可以因为单位"效益好"而多拿工资奖金……,同时,非诚信行为的收益高而成本低、风险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自觉地恪守诚信原则呢?在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时,非诚信行为就会增加。两者的差距越大,社会平均的诚信水平越低。整个市场诚信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会计诚信水平的下降。

维持和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

诚信不只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也是一项紧密联系的社会系统工程。

1、加强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

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是用非市场力量抑制市场制度的弊端。

(1)从有关会计的法制建设来看,目前需要解决惩治造假的"精确制导"问题。所谓会计法治的"精确制导"是指:明确由什么人启动对会计欺骗的诉讼程序,改变"民不举、官不纠"的局面,使违法企业浮出水面;明确规定会计真实性的具体法律标准,降低名义上的要求,锁定少数违法企业和最恶劣的行为,解放大多数企业;明确规定企业负责人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唯一责任人,把会计人员解脱出来,集中打击关键目标;明确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瓦解两者的欺骗联盟。此外,为了改进会计的法制建设,还需要研究司法会计,提高立法和执法的科学性。

(2)从有关会计的政府监管来看,需要解决监管的责任问题。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就是要解决防止造假,惩处造假,以及严格执法问题。过去企业都有上级主管,企业出了任何问题上级都要受牵连。上级对企业的监管是预防性的,逐级监管,有完善的控制系统,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很困难。现在上级没有了,监管的责任转移到综合部门。综合部门的权力很大,但只管"灭火"不管"防火",只有假冒伪劣商品生产出来,已经上市,甚至死了人或媒体已经曝光,或者领导人有了批示,这些部门才开始行动。预防性的监管责任应当归属于谁?监管部门不作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如果不明确,就无法改变当前没有人承担责任的局面。

(3)从有关会计的制度规范来看,与会计造假有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频繁的会计制度改革,破坏了会计数据的连续性,每一次改动必然给企业提供一次洗牌的机会和造假的手段。因此,会计技术规范的出台要慎重,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2、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发挥社会力量

是否遵守了道德标准,要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而不仅仅是法院和政府认定。没有舆论支持的道德标准,只是纸面上的道德标准。目前对于造假账的舆论谴责已经给企业、会计师和审计师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这种谴责大多是针对整体而非具体企业,多数是学术性、政策性的而非实用性的。我们还缺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环境、社会力量和动力机制。因此,要在法律上明确,根据公开的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所作的分析,属于言论自由,不构成名誉侵权。应当建立和培植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市场力量,以改变目前造假力量大于抑制力量的失衡状态。

从有关会计诚信现状来看,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体系,是我国目前迫切要完成的大事。规模先进的信息数据库将记录着大量企业与个人的资金往来与商品交易的种种资料,可以提供客户查询,一旦有不良信用的记录,在工商注册、银行贷款、消费贷款、个人信用卡服务以及人才聘用等,将受到制约。相反,为鼓励获得守信等级高的企业将可优先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或为其提供高额度的贷款。一些专家还建议,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现实情况,制订可实际操作的《信用法》。尽管这需要时间,但是势在必行。就现阶段而言,要很抓行业监管,查处虚假行为,增加失信者的成本。

经济学家萧灼基讲过一则小故事,颇有意味:一位留学生在国外乘公共汽车逃票,当时并没对他罚款,他自以为洋洋得意,谁料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已被记录在案,虽然学习成绩优秀,求职却遇到障碍。他因小失大,后悔不及。

这则故事令人回味,也令人深思,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之后,我们的信用制度也会完善,到那时人人讲诚信,社会将是何等公允、公正、公平?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3、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取决于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重要的并且有益的,诚信是必然趋势,不诚信的人终究要倒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非诚信行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是饮鸩止渴,为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

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掌握着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包括企业负责人,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会计人员。我们长期以来企图通过提高会计人员地位和业务水平,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事实上收效甚微。用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来减少会计造假,是隔靴搔痒,作用将十分有限。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第3篇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credit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of accounting credit construction at university, and propose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关键词:会计诚信;现状;改进措施

Key words: accounting credit;the status;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043-01

0引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且越发严重。会计诚信的缺失给企业、合作对象、市场经营秩序以及投资者都带来了巨大危害。会计诚信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会计诚信的缺失有很多原因,比如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利益驱动、惩罚力度不够等,但是,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人员诚信素质是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关键,而教育是基础。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一号公告中指出“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是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反思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在重建会计诚信时能做些什么。

现在,人人都在讲诚信。诚信是什么?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升华的结果,是道德的完美。会计的诚信关系着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国家的和谐稳定。正如我国现代会计的奠基人、杰出的会计教育专家潘序伦先生所说:“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会计教育界承担着对会计工作者进行诚信教育的重任,因此必须从高校会计专业开始,对会计工作者进行诚信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1导致诚信教育现状的原因

1.1 大学生价值观念的不良倾向给诚信教育带来阻碍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求职时择业功利性倾向严重,即讲求实惠,如片面追求高收入,片面追求有利于个人发展,讲个人需要多,讲究奉献社会少,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当个人利益和社会需求发生矛盾时,首先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目标短视,自身人生价值缺失。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面对利益的诱惑和就业的压力时选择造假。

1.2 会计本身的特点及局限性随着企业中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大量涌现,会计的工作准则及方式都在不断的更新中。2006年财政部相继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标志着我国构建起了一套企业会计准则完善体系。新的准则针对某些事件的会计处理方式并没有给出特定的处理方式,而只是制定了相关标准,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但是不能够违背准则的标准。这样就使得会计的工作方式更加自由,让他们能够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和职务上的便利。也就更需要在高校开展本科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提高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观念。培养作风过硬、恪尽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爱岗敬业的会计人员队伍。

2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

2.1 会计教育片面的重视技能教育,忽略职业道德培养目前传统的会计教育方式片面的注重对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进行会计教育的时候,很少有学校开设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课程,即便有的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也只注重公德教育,达不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以及诚信意识的目的。

2.2 对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高校会计教育,多强调会计教学质量,追求学生的考研率和就业率,至于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度如何,学生毕业后的诚信表现如何,有没有做假账,却不算在学校教育成果中。至于如何在高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更是缺乏详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

3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的措施

3.1 优化教育环境学校的育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诚信教育。学校首先要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诚信的校园氛围。通过倡导、赞扬、鼓励诚信的行为,贬抑、谴责查处会计造假等不良行为,将有助于学生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通过公共道德课程的教育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使学生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从学生的入学教育到日常教学、毕业前教育和毕业后追踪,各个环节都要加强会计诚信教育,让诚信教育真正融人大学生活,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诚信基础。

3.2 完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教育中轻职业道德建设的观念,进一步完善会计的课程体系,增设会计诚信教育的有关课程,如《会计诚信学》、《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诚信案例》等课程,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现象予以讲述,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诚信教育可采取“基础课―案例教学―专家讲座―社会调研实践―职业测试”多元化的模式,拓宽与完善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课程体系。

3.3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最终实施者,其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教育榜样和典范。教师的个人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以正直、诚实、严谨、科学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还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做到师者,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在教学中,时刻不忘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形象带动广大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

3.4 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会计诚信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还应当组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比如组织团体讨论、辩论会、角色模拟、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相关信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或网站收集各种案例。应当建立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平台,如可以通过知心信箱、电子网络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还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会计职业道德,更加适应即将面临的社会角色。学校还可以聘请单位会计人员、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税务人员、司法人员等专业人员开展讲座,以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和道德风险的防线。

3.5 毕业生跟踪调查,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的理论研究高校教师应在学生毕业后,详细了解每个毕业生在会计工作中的诚信状况,对学生的会计诚信状况进行深入、详细、系统地研究,为我国会计诚信教育提出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玉英.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探讨[J].考试周刊,2009,(2).

[2]赵红荚.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第4篇

一、入校教育,树立诚信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原动力。诚信认知是诚实守信行为的思想基础。没有科学的诚信认知,就不会有正确持久的诚信行为。入校教育是引导和帮助新生树立远大目标,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大学生活的第一课,直接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和发展。考上大学后,大一新生的社会地位、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开阔,其原有的心理平衡机制被打破,新的平衡机制尚未建立,奋斗目标迷失,人生理想模糊,产生一系列心理矛盾和变化,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和盲目性。高校教育者应牢牢把握这种阶段性的规律,尤其在大一新生还处于盲目性和依赖性的时期尽早进行诚信教育,播下诚信理念的种子,帮助新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深刻理解诚信教育的意义,在思想和价值观上产生对诚信理念的认同,促使大学生自我意识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立信每年针对新入校学生组织观看校史纪录片、参观校史馆和校园诚信景观、诚信校训讲解、“大学生与诚信”专题讲座、诚信签名、诚信宣誓、诚信主题班会等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使刚刚跨入校门的新生充分了解立信的优良传统,思想上真正认同“诚信”,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诚信”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成业之基;不仅是外在的道德规范,也是内在的道德信念。

二、校园文化,营造诚信氛围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凝聚、陶冶、创造、辐射、激励等功能。育人功能是校园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一大特色。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和促进人的社会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悄无声息地熏陶、感染每一个个体,使个体的言行举止都染上它的痕迹,从而形成某种趋向和定势。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综合塑造人的品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最易于接受的德育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诚信教育元素,营造浓浓的诚信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学习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理念,让大学生自觉形成关于诚信的价值观,领悟诚信的精神和内涵,并将其内化为个人品质,以此完善学生的价值体系、理想信念,逐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

立信有机融合自身办学传统,将诚信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环节:一是融入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建立诚信广场、诚信柱、诚信墙等立信特色校园人文景观;深入挖掘校史、校训、校情中的诚信内涵,为校园路、楼、桥、河等建筑物及景观命名。二是融入校园日常文化活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论坛”、“诚信”主题辩论赛、诚信漫画展、“诚信伴我行”网上短信征集大赛、拍摄诚信主题DV、构建诚信书屋等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系列诚信主题活动。三是融入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年、潘序伦教育思想研讨、筹建中国会计博物馆、“诚信文化校园行”等活动,大力凸显诚信元素,弘扬诚信文化,提升师生的诚信文化自觉。

三、专业教育,提高诚信素质

诚信在许多行业中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在评估从业人员综合素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财经金融从业者的功能发挥尤其依赖于其社会公信力,因此许多行业协会制定了强调诚信、客观、专业能力胜任等要求的职业道德准则。研究表明,专业教育的训练和熏陶是培养学生诚信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将诚信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教育应当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教师教学科研诚信与学生学习考试诚信之间的结合。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诚信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诚信示范,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构建诚信环境,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诚信知识理论教学与诚信案例分析教学之间的结合。专业教育中的职业道德素养课程应吸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类课程的经验与教训,仅仅进行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的灌输,其教学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和排斥;而结合理论规则的阐述和案例分析则可以化解此类矛盾,使学生在具体案例的分析中加深对职业道德准则和诚信规范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把握。三是诚信课程教学与诚信实践教学的结合。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仅仅依靠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运用来促成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康德区分了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后者作为伦理规范是依靠人的自由意志来达成的,不能单从理论和知识的把握推导出来,所以诚信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来促进诚信行为规范的内化,引导学生从责任伦理的角度做出正确的选择。

立信把诚信要求融入到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倡导诚信“三进”:一是进科研,制定《科研工作道德行为规范》,要求教师保持学术自律,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 “严谨治学,诚信为人”,以教风带学风。二是进课堂,要求教师把诚信职业道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校开设《财务舞弊案例剖析》、《舞弊审计》、《职业道德与操守》等课程,通过诚信正反面案例教学,让学生思考究竟是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失误还是违背会计职业道德作假,在讨论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诚信素质,学会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三是进实践环节,开展诚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师生赴周边省市,利用所学向社会普及财经金融、财政法规知识,为企事业单位及普通民众规范经济行为、规避信用诈骗等提供服务。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到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由事务所的会计专业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用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

四、日常教育,规范诚信行为

诚信道德规范并非通过几次专题教育或校园活动就能成为学生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诚信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规范,学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检验诚信规范是否内化于心的测试,长久的积累才能形成诚信行为的习惯与责任意识。这就需要在日常教育中全方位、多层次、长时段地体现诚信规范的重要性。目前,诚信规范的日常教育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具体的方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缺乏制度性的评估考核机制,日常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如果缺乏对师生遵守诚信道德规范的制度性评估考核机制,那么日常教育很容易流于碎片化、形式化,停留在运动式教育的层面,学生的诚信状况也随政策的变化呈现忽高忽低的不稳定状态。制度性的评估考核机制可以形成一种整合的、长效的、规范性的约束力量,使日常诚信规范教育有一个坚实的着力点。其次是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日常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和引导,而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尝试让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前者使人们满足于一种压力下的平衡,学生的规范行为是出于一种外部压力,在压力解除之后的表现则无法预料;后者则是学生的自然状态,也是在进入社会和踏上工作岗位后的常态,如果大学阶段能在零压力下做出正确的抉择,那么诚信和责任意识也就真正内化为其行为模式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独立精神的重要手段,外部压力的强制和道德绑架下的胁迫不能真正使学生对诚信责任和奉献精神产生内心认同,独立自主、自我管理的校园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公益精神和责任意识。

立信在日常教育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诚信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制定《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师德规范》、《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师德底线要求》等文件,在学生评教指标和教师的各类评奖评优中增加诚信师德分值比重;抓好“为人、为师、为学”、师德论坛等活动,开展感动立信人物、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师德标兵等一系列评选,树立诚信先进典型,大力倡导敬业爱生的奉献精神。二是把诚信与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相结合。学校出台《学生德育测评办法》,把诚信状况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学校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各种不诚信的行为进行记录,严重的失信行为将被记入学生档案。三是把诚信与学生的主观选择性发挥相结合。2006年部分班级主动申请期末考试免监考,学校给予大力支持和信任,效果良好,现已推广至全校所有二级学院。学校还在学生公寓区推出诚信超市,受到学生欢迎。

五、离校教育,输出诚信人才

毕业生离校阶段是学校与社会相衔接的中间环节,也是检验大学四年教育成效的关键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普及化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压力和求职竞争激烈度也随之不断增加,面对如此困境,毕业生在离校阶段和就业过程中极易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做出不诚信的行为。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严进宽出”的原则,对学生入学资格的考核十分严格,而对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则相对宽松。这种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然而过去精英化的高等教育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力资源分配制度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一问题;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下,这一模式的不足之处逐渐凸显,用人单位对不合格应届毕业生的抱怨也越来越多。目前,就业诚信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开展诚信就业教育已成为毕业生离校教育的当务之急。诚信离校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合格人才,更在于培养构建现代诚信社会负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公民。毕业生离校阶段是高等教育对学生发挥影响力的最后一个关键节点,高等学校应抓住这一时间节点开展诚信离校教育,为社会输送具有高度责任意识和独立精神的优秀公民,从而为建设以信用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贡献力量。

开展离校教育应做好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的结合。如何保证学生在简历、面试、签约等求职环节中的诚实守信是离校教育中的共性问题,所以学校应在全体毕业生中广泛开展诚信就业教育,力求覆盖的全面和有效,真正使每一位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因经济条件、心理特点、毕业去向等方面的不同而各自面对不同的问题,离校教育也要针对特定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毕业季要额外面临助学贷款偿还的压力,为了保证贷款偿还的及时就必需加强对这一群体的信用意识教育,使其尽早建立对信用制度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同,尽快适应现代银行信用制度的运作,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广泛开展诚信就业教育不仅使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因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获得更高的评价,也激励在校学生对诚信立校原则的认同和自豪,为诚信文化的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立信以诚信就业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诚信教育,举办“诚信就业系列讲座”、邀请成功校友返校做诚信事迹报告、提倡诚信履历、毕业典礼“诚信宣誓”等活动,引导毕业生在自我推荐和签约等过程中秉持客观、公正、真实、严肃、认真的态度,规范学生们的择业行为。学校还注重强化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信用意识,每年学生助学贷款还款率达到100%。立信的历届毕业生也因为职业操守良好、业务适应性强,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麦可思公布的2009年度中国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在全国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中,立信位居第一。2011年,学校还被评为“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示范性创新基地”。

六、跟踪反馈,提升诚信品牌

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也要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全面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社会活动中的诚信状况,及时获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从而与企业、社会共同推进诚信教育体系的完善。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竞争激烈,高校的学生培养工作能否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声誉和长远发展,毕业生能否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直接关系到高校在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持续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跟踪调查和比较分析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在简历、面试、签约等过程中是否做到诚实守信的真实情况,从而对改进和完善离校教育阶段的诚信就业教育提出具体的意见,使以后的诚信就业教育更有针对性;二是可以对专业教育和日常教育的具体效果作出客观的评价,这对进一步完善培养目标、改进教育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健全评估考核制度等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三是可以为今后的诚信教育提供正反两面的典型事例,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有助于构建诚信教育的闭环管理模式,六环节中的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日常教育、离校教育等阶段均设定了诚信教育的方法与目标,跟踪反馈则可以提供以上环节持续改进并不断接近目标设定所需的必要信息,从而使得整个诚信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与稳定。此外,通过及时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的就业调研报告可以树立学校诚信办学的品牌,提升社会公众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认可度。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也能加强和拓展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和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创造机遇。

立信非常重视毕业生的跟踪反馈,设计了“毕业生面试情况反馈表”,并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每年开展“走访百家用人单位”、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等活动,详细了解立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诚信状况,根据社会反馈的信息,进一步完善诚信教育体系,充实诚信教育内容,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形成诚信教育合力。在上海学生事务中心委托第三方所开展的评估中,立信毕业生的职业忠诚度、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 二级学院;就业指导;廉洁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6?0073?02

一、二级学院开展毕业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毕业生廉洁教育是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反腐倡廉工作的首要环节。按照党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二级学院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廉洁教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实践,认真落实上级组织的教育方案和要求,将尊廉崇洁的道德操守,内化为普遍的价值规范,成为毕业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并且外化为日后职业生涯中他们始终做廉洁文化的传播者、廉洁行为的践行者和社会风气的净化者的行动过程。

二级学院重视毕业生廉洁教育丰富了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能提升毕业生就业教育质量。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诸多研究中,鲜有学者就高校二级学院如何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团体教学、个体咨询等环节渗透廉洁教育的研究。事实上,毕业生就业指导应该成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从现实讲,毕业生作为一个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鼎盛时期。对毕业生进行廉洁教育,促进毕业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和教育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既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系统工程,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政治保证。从理论上讲,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廉洁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脉络,填补长期以来对高校二级学院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研究的空白,为如何开展高校二级学院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高校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廉洁教育的重点内容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廉洁教育,应针对毕业生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特点, 在廉洁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应侧重从知到信的教育, 着重于澄清是非观念, 树立崇尚廉洁的意识。特别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

(一)诚信教育

当前毕业生中存在毕业设计抄袭、贷款不按时还款甚至不还款、提供的就业材料不真实、频繁违约等属不诚信表现,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教会学生深刻理解诚信处世的内涵。诚信就是一种做人的能力,即按照人的内在本性的要求去规范自身的活动,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诚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诚信就是不欺人。即人作为社会的存在,要信守规则,以诚待人;信守规则体现了正义感,以诚待人也体现了爱的能力。第二,诚信就是不自欺。即人作为个性的存在,要自主自信,敢于担当,维护人的尊严,保持独立的人格。因此,学生工作老师通过就业指导传递给毕业生的廉洁教育首义是诚信,教会大学生在学术科研、还贷、求职等方面“言忠信,行笃敬”。

(二)理想信念教育

针对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要担负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形成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正义,加强对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阅读文史哲类书籍,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在全球化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个别学生出现思想蜕化、崇洋、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的倾向。为此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引导毕业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胸襟,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法制纪律教育

第十六届中央纪委几经努力,在不断统一思想的过程中,才第一次在反腐败的战略方针中提出了“注重预防”的要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法制纪律教育,其实质就是以预防为主的教育,是每一个大学生过渡为职业人所必需知道的基本规则。二级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纪检、监察部门的法制讲座及案例分析、观看反腐倡廉宣传纪录片、参观革命纪念地、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让大学毕业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从而树立大学生反腐倡廉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防腐拒变的良好心理素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三、高校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渗透廉洁教育的有效形式

大学毕业生的廉洁教育究竟应该采取哪些形式,直接影响到廉洁教育的效果。根据连续三年来对中南大学能源学院750名毕业生发放的有效调查问卷,选择就业指导课堂学习廉洁内容的人数占35.25%,选择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的人数占25.25%,选择听专题讲座的人数占18.5%,选择观看廉政教育电影、院报、学院宣传窗的人数占15%,选择利用网站自学的人数占6%。因此应加强以下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依托就业指导课堂教学,注入崇廉尚洁可以助推职业生涯的理念。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职业生涯是一场至少四十年的比赛。如果想赢得这场比赛,职场的廉洁自律可以在人迷糊时、迷路时、加速时、换道时,有效快速地指引人生方向,赢得职场的精彩。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选择相关的入职基本修养、职业道德简介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我要廉洁,廉洁可以助我成长成才”的理念。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第6篇

一、大学生诚信状况

为了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高职青年学生对诚信状况的认识,掌握他们在现阶段的诚信现状,笔者对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外语系的09届毕业生进行了诚信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诚信认识、对社会诚信评价、自身诚信行为和诚信建设的建议等方面。在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后,现对诚信调查问卷中的主要数据进行说明。

(一)好的方面

1、在对诚信内涵的理解方面,有92%的学生认为“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仍然适用”,没有一个学生认为“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标准,但是己经不适合今天社会发展的要求”。

2、在问到“你认为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62%的学生认为诚信最重要。

3、对于“你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诚信的品质主要包括什么(可多选)”,认为“诚实”的有66%:认为“信守承诺”的有74%:认为“不随意允诺”的有58%:认为“真诚”的有68%。

4、“据你了解,你身边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做到诚信了吗?”84%的同学认为“大部分人有”:10%的同学认为”几乎没有”:6%的同学认为“所有人都有”。

5、“你认为就业诚信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可多选)”,认为“在简历中提供自己的真实信息,包括所获荣誉、所得证书等”占到了82%:认为“面试时向用人单位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的占到了42%;认为“信守契约,不与就业签约单位违约”的占到了50%:认为“职业重新选择时要及时通知已签约单位”的占到了50%。

从这几个调查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的高职毕业生对诚信是有清醒认识的,他们能够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够认同诚信这一道德规范的价值和现实作用。

(二)诚信缺失方面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压力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众多压力,许多同学的就业诚信大打折扣,就业诚信欠佳的情况在毕业生中时常出现,这是个不可忽视的诚信问题。

1、简历造假方面:

对于“你认为在求职简历中作假是否有利于个人的求职?”,有20%的学生回答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你会对自己的履历作假吗?”,有26%的学生明确表示“如有自己满意的单位,可能会作假”。

对于求职简历中的修饰现象,很大一部分学生抱着默认的态度。有70%的学生认为“在求职简历中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有15%的学生则认为“允许求职简历中有很多水分是众所周知的事”。

“你认为在求职简历中作假是否有利于个人的求职?”,6%的学生认为不利于:20%的学生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占74%。也就是说在实际中,在利益面前有可能会去作假。

“你在毕业择业时,如果看到别人写假履历,做假证书、奖状等而找到了一份比较好的工作。这时你的做法是”,有16%的学生认为“别人作假找到了好工作,我实事求是说不定还要碰壁,所以自己也作假”,认为“我自己有能力,作假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无所谓”的占到了8%,而坚持”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决不作假”的仅占到10%。

2、面试中的不诚信行为

“如果用人单位在面试时询问你是否有继续深造的计划,而你自己确实有这种计划,但是你自己又知道会对自己的择业产生影响。这时你会怎么做”,选择“为了获得工作机会,隐瞒自己继续深造的计划”的占36%:选择“对用人单位说目前还没有这个计划,先获得工作机会再说出来”的占4%:选择“如实向工作单位说明这种情况”的占42%。

3、违约行为

“如果你已经跟某一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但是你又遇到了一个更好的单位,这时你会怎么做”,选择“不管多少赔偿金也要毁约”的占2%,选择“想跟最初的单位毁约,但是考虑到违约金,所以放弃毁约”的占12%,选择既然已经签订了合约,不能违犯诚信原则,不能破坏用人单位的工作计划,所以不会毁约的占34%,选择“其他”的占42%。

“你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的违约行为”,6%的学生认为“人往高处走,正常”:22%的学生认为“是对学校、用人单位不负责任的行为”;36%的学生认为“只要能找到满意的单位,即使违约也可以理解”;38%的学生认为“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

从这几方面的调查问卷中,我们看到,虽然大多数大学生都认同诚信这一传统美德。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做到诚实守信,但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又会做出一些违反诚信的行为。面对就业相对于诚信的遵守,就业协议的履行,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在这样的环境下,诫信的品质再也不是绝对了,就业诚信在现实利益面前变的脆弱了。

二、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当前,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也都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传统道德规范日益弱化,政治腐败、假冒伪劣商品、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亦相当严重。如此种种失信现象和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也冲击了校园,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

(二)就业观念、就业心态的不正确

一些大学生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在遇到合适的单位时马上签约,然而一旦遇见更好的单位并且被录用,便有了违约之举。在我系的一次招聘会中,在被问到你被录用后,是否会跳槽的问题时,有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有好的工作机会,当然

应该跳槽。在平时与毕业生的交流中,也会发现很普遍的一种心理:现在找工作比较困难,在签下一份工作后就当积累经验,在有了好的工作后马上跳槽。

也有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缺乏了解,在求职中一有签约机会就冒然签约。在签约后发现工作环境、工作状况和之前自己的认识不一致时,不顾协议书的法律约束即刻提出违约。有的学生在被录用后的第二天就回到学校。问及原因,答案仅仅是: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还有的大学生是在就业与学业之间徘徊不定。由于对于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是很明确,在看到其他同学找工作时很容易被动摇,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招聘会。但是真正被聘用后很容易反悔,认为自己还是应该继续接本,取得高学历,随即违约。

虽然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初期为回避竞争压力,可能会先选择一个过渡职业,但如果频繁跳槽,即便不考虑经济上的损失,也是对自身发展不利的,更失去了自己的诚信,也造成了用人单位对录用毕业生没有安全感,无形中给大学生就业增设了许多不必要的复杂环节。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大学生的诚信遭到质疑,必然会使其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使大学生整体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学校教育的缺憾

高校诚信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毕业生的诚信的培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调查问卷中,在问及“对你诚信观念形成影响主要因素是什么”时,有54%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对于“你认为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专门的就业诚信教育有必要吗”,认为“很有必要”的占24%:认为“有必要”的占46%。

但是,高校诚信教育取得的成效、在学生中的反响却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在问及“你们学校有没有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时,38%的学生选择“一直进行着,效果很好”:44%的学生选择“效果不大,形式主义”:6%的学生选择“从没有过”。在问及“你认为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对提高诚信道德认识和践行诚信行为有实效吗”时,认为“有实效”的占6%;认为“有一定效果,但不明显”的占74%:认为“没有实效”的占4%:选择“不清楚”的占14%。这说明,我们现在的就业诚信教育仍然存在着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的现象。内容比较空洞,不能很好的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教育方法过于单一,“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而且重灌输、轻实践。对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所以,在今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针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应加快大学生就业诚信建设,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促进毕业生诚信就业。

三、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在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诚信状况及原因后,如何有效的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应当突出强调诚信教育

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其诚信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其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行为,进而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应当强化诚信教育的系统性,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无论是入学教育还是毕业教育,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课外活动教育,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专业课程教育。都要渗透诚信教育的内容。

(二)对诚信教育的内容以及方式进行改革

以往诚信教育过于空泛化、教条化;方法过于单一,“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要对诚信教育进行改革,从内容、方法上有所创新,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因素,使学生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首先,要丰富完善诚信教育内容,使同学们从社会历史的高度、个人生活的角度了解诚信品质的重要性、必要性。既要树立科学正确的诚信意识,又要在这种意识支配下杜绝失信行为,使诚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适当加入实例教育。可以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加以梳理、总结,将就业中的失信、守信的实例编制成册,用身边的例子来教育同学们。

再次,要在诚信教育中讲究方法。就业诚信教育应当突出多样性以及针对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比如讲座、演讲、辩论赛、主题班会、主题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诚信教育也可以借助校园广播这一途径,加以宣传。从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多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民主讨论、学生参与的方法,多用学生的语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积极探索新途径,有效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总之,诚信教育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中予以加深。

(三)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如果人们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遣责,而且要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利益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形成,既需要学校正面的引导、激励,也需要严格的约束、惩治机制发挥作用。根据诚信的这一特点,在管理育人中,首先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认真执行诚信教育制度,决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建立相应的诚信激励机制,比如,可以采取评选“诚信个人”、“诚信班集体”,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等,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此来提高讲诚信同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也可以对处于诚信边缘的同学产生吸引力,使他们走进诚信者的行列。同时,对于失信的同学要给与通报批评,进行一定的惩治,以此来起到警告与震慑作用。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 会计专业教育 会计诚信教育 价值取向 现状 对策

论文摘要: 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会计诚信教育是会计教育之本。本文针对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现状,阐述了会计诚信教育价值取向,提出了增强会计诚信教育有效性的几点对策。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出高级人才的专业机构,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种诚信专业,这种职业诚信直接表达了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体现了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的提供和鉴证者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职业诚信缺失尤其是会计诚信的缺失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的同时,完善职业诚信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价值取向

诚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有属性,高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不仅体现上述功能,而且蕴涵着更深层次的职业要求。高校会计诚信教育,就是将诚信教育、专业教育与专业素质目标要求融合到人的全面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与社会服务之中,实现会计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

1.会计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论述是:“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这说明美国的会计专业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全面素质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法也强调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素质包括具备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前者是指学生作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所应具有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后者则指学生将来成为会计类专业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专业人才的全面素质。大学会计教育应围绕这一目标,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开展人文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确立一种“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学思想,同时应根据这个行业的特点对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结合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塑造学生诚实的品格。可见,会计诚信教育不仅是“两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会计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教育的根本是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会计之父潘序伦以“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为校训,将会计诚信教育融入立信会计教育始终,开创了中国会计诚信教育之先河。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队伍的后备军,多角度地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学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转化为自身的职业操守,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对促使会计队伍预备人员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变成未来职业道德水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3.会计诚信教育有利于会计队伍健康发展。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涉及多方利益,加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工作者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但要受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约束,而且要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市场经济越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水准要求亦越高。高校会计教学应把会计诚信教育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范畴,使学生将来能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以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

其一,高校会计教育重技能轻诚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素质需要,高校德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变,政治课、思想道德课的种类和课时也明显增加,但高校“德育低效”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究其原因不在于道德教育课程的开设数目和比重,而在于没有将德育教育内容与目标要求和人文、社会及会计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其二,我国高校评估侧重于考察或考核学校生源、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产出等指标,以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及优秀率、毕业生就业率等一系列量化指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忽视学校道德教育及对学生品质的全面考察。其三,会计诚信要求未纳入会计职(执)业考试和会计后续教育的体系之中。我国会计职(执)业考试大纲和会计后续教育注重会计实务操作及相关技能考核,而缺乏会计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道德内容。

三、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将教书与育人结合。

课堂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健全人格培养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让学生确立“坚持诚信为本,推崇操守为重”的职业思想。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其在高校所受到的专业教育,所接受的素质教育,以及他们在校期间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对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崇高的人格品质和敬业精神,让学生感受敬业、勤勉认真的师风,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改革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会计教学之中。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初期,接受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搜集大量资料,改革教学内容,找准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挖掘每一个知识点中蕴涵的职业道德因素。会计诚信教育的整体性要求教师从会计诚信认识、会计诚信信念、会计诚信意志和会计诚信习惯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整体培养,使学生提高会计诚信认识、树立会计诚信信念、坚定会计诚信意志、形成会计诚信习惯;会计诚信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能半途而废;会计诚信教育的渐进性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予以穿插,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磨练中加深对会计诚信的认识。

3.会计诚信教育应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

会计诚信教育应贯穿会计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是指大学生毕业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的工作阶段和后续教育阶段的诚信教育,以及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成效的反馈。为培养一个诚信会计人,只进行某一阶段的教育是不够的。会计岗位的变更、职位的升迁,需要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诚信教育,这样才能有助于在不同的岗位实现自律。为充实高校的诚信教育内容,可邀请从事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本校毕业生重返校园,采用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以真人真事宣扬会计诚信理念。高校也可对本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行信息跟踪,通过反馈,及时了解应、历届毕业生职业状况,客观评估会计专业学生的培育质量,以利于进一步优化高校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4.会计诚信教育应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在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全校师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以环境渲染的形式更好地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诚信环境的营造关系到高校的校风问题。诚信一旦在整个学校建立起来,新生入学后就可迅速接受诚信理念,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也会更有效、更持久。应积极探索和开展更多的诚信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补充,以拓展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为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可尝试建立一套《大学生诚信档案》用以全面、及时、详细地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为了将诚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成为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它可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在毕业求职时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诚信兴企,失信败企。无论是会计行业,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塑造“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大学阶段就为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幸.刍议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经济论坛,2006,(1).

[2]谢爱萍.高校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06,(3).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