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幼师拿证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0 16:19:22
幼师拿证论文

幼师拿证论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办学形式;理念;合作;师资培训

加拿大是一个人口仅三千五百多万但拥有全球第二大国土面积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英联邦国家[1-2],根据每日财经网的报道,2016年全球大学前40位的排名中加拿大有三所大学榜上有名[3]。而其基础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已形成较为规范的运作模式,提倡多元文化,尊重儿童的家庭背景与学习方式、注重幼儿教师的素质,提高其软实力,构建高质量的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已经成为加拿大的一贯国策[4],因此,其经验值得探讨借鉴。

一、加拿大幼儿教育的主要特色

加拿大共有10个省和3个专属领地,各省或专属领地在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上略有不同,一般儿童从5或6岁开始进入教育系统直至16到18岁[5]。加拿大国家儿童早期教育(EarlyChildhoodEducation)的覆盖面较广,包括0-12岁的儿童,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总体来看有以下特点:

(一)办学形式体现多元文化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根据加拿大官方的统计数据,从2006年到2015年十年间,每年仅获得永久居民的移民人口数从24万到28万不等,占到总人口数的7-8%,其中9岁以下儿童占移民人口的3%左右[6]。为保证这些不同族裔的儿童更好地适应移居国的环境,同时,保持自身的文化传承,政府支持开办不同种类的儿童保育中心,除原有的儿童保育中心(ChildCareCentre),如持照儿童保育、持照家庭保育以及普通家庭保育外,提倡多元文化,如,专为新移民开设的语言学习儿童保育中心、法语儿童保育中心、中文儿童保育中心、原住民儿童保育中心等都非常普遍[7]。以安大略省为例,多伦多公立学校委员会和凯斯林学校委员会是多伦多最大的两个学校委员会,均提供国际语言班,包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广东话、印度语、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50种语言[8]。目前,幼儿教育的主力军主要有儿童保育中心和设在小学的幼儿园班(Kindergarten),隶属于省教育厅,学生除学习规定的课程外,可参加各种语言及文化的学习,如,中文课后班。儿童保育中心相当于我国的幼儿园,从2010年开始,主要接收4岁以下的儿童,按年龄段可划分为:婴儿班(Infant,18个月以下)、小班(Tod-dler,19个月-30个月)和学前班(Preschooler,31个月-48个月),从2014年9月开始,全安省已实现了具有给全部4-5岁儿童提供全天候幼儿园班的能力[9],因此,4岁以上儿童均可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并可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个省份实行了此项计划[10]。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保育中心,教师的配备均尽量考虑种族的多样化。此外,在儿童保育中心和小学大都设有专门为学龄及幼儿园儿童开设的课后班(AfterSchoolPro-gramme),也叫学龄儿童托管教育(School-AgeChildCare),开展课外课程及活动,由有资质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EarlyChildhoodEducator,ECE)承担,并开展带有不同文化特色的活动;特殊教育(SupportforChildrenwithSpecialNeeds)也是政府关注的一个项目,有需求的家庭可申请参加免费的相关课程[6]。这些均满足了不同族裔家庭对幼儿教育的不同需求。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俄国发展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指出,人类社会和心理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儿童和成人的互动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节,同时,社会经验对认知的发展亦极其重要,给儿童教授某一概念时必须理解“最近发展区(ZPD)”,即儿童实际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是要通过成人的帮助或者与有更多能力的同伴的合作来实现的,并且与儿童已经获得的并能独立完成的经验相匹配等等[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将儿童的学习归结为对外部世界的建构与同化[12],也是对儿童学习和行为发展的重要诠释;神经科学与儿童发展的理论认为,早期经验的质量影响随后大脑的功能,情感和身体健康、社会技能和认知,包括早期就显露端倪的语言能力都是对未来学校生涯、工作和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支持性的相互关系和正向的学习经验开始于幼儿的家庭但也可以由一系列的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来获得,比如幼儿园,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13]。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结果是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加国幼儿教育的基础,其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合作和师资等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

加国拟打造积极的、高质量的、便利的、整合的幼儿教育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所以,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幼儿教育的主流[14],除了幼儿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以外,市教育局每年都会对儿童保育中心进行检查,以提高办学条件和软实力。在加国的大部分儿童保育中心里,基于线索(cue-based)来设计教学活动逐渐替代了基于主题(theme-based)来设计教学活动,基于线索的教学计划,即教学内容是通过对儿童的观察而制定的[15]。教师在儿童的游戏或生活的任何环节中发现儿童的兴趣点,根据该兴趣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但不限于这五个方面的各种游戏活动,有的甚至发展为与社区或社会其他机构的合作才能共同完成的活动,如,邀请专业人员进园讲座、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参观老人院及公共服务机构等等[14—15],儿童从中学到的知识不仅限于老师的讲授和指导,而且有丰富的亲身体验。以加国的YMCA①儿童保育中心为例,幼儿教师每天都要对班上的儿童进行观察记录,写出观察日记,每周的教学计划都出自于此。在YMCA,所有年龄段的教学大纲都是基于对儿童的观察、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的水平来制定教学大纲的,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指导、互动、参与、帮助等原则,同时,鼓励儿童自主游戏,只有在需要帮助时给予及时的帮助鼓励,激发创造性,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探索、勇于提问,充分体现了尊重儿童,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的教育思想[15]。2.健全的法律与政府监管尽管加国的幼儿教育的办学形式与资金来源是多样的,全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计划[10],各省和专属领地有自己的法律规定,但幼教行业秩序井然。《全日制幼儿园法案》(DNA,DayNurseriesAct)于1946年制定,1983年重新审定,为幼儿园提供了确保儿童健康和安全的依据[16]。为适应时代的发展,2015年8月31日出台的《儿童保育与早期教育法案》(ChildCareandEarlyYearsAct)取代了《全日制幼儿园法案》,为加国赶超世界幼教先进水平提供了纲领性的保障[7]。法案中对开业、从业、监管、雇佣、教学计划的制定、个人隐私的保护、各级管理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权利都有着详细的规定[7],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对于加国这个法律体制相当完备和健全的国家,保育中心拥有完备的各种行为规范文件,其规定非常细腻和人性化,在授予执照时这些文件必须具备,比如:火警、过敏、儿童虐待、家长投诉、老师的无犯罪记录和免疫记录、如何给孩子喂药和如何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还对园址和食宿、设备和家具、操场、各种工作记录、员工与儿童的比例、营养、教学活动、健康和医疗的监管均有具体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加国对儿童的安全非常重视,对虐待儿童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举报体系,规定“任何人只要怀疑有人虐童的可能,必须立即报告给儿童保护机构”[17],电话和有关网站也非常容易接入,同时,在《儿童与家庭服务法案》(ChildandFamilyServiceAct)中对儿童的保护、权力等细节问题有着详细的法律规定[18]。2007年,加国安大略省政府创建了幼儿教育学院(CollegeofEarlyChildhoodEduca-tor),旨在规范幼儿教育行业,监管公众注册,推动建立入行的标准、发展专业的道德准则和从业人员的行业标准[19]。以上这些法律法规为保证加国儿童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3.提倡合作

与不同团体的合作是加国教育界的又一大亮点,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度里,没有合作就无从和谐相处,更谈不上发展。在保育中心,各种方法提供给家长以保持员工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比如,形式多样的纸质及网络版的简报、公告,定期的家长会议,家长委员会会议,多方参加的社区活动等,这些活动有些是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参加的,有些是家长参加的,旨在加强合作,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以满足多元文化下的孩子和家长的需要。对需要特殊教育的家庭更是如此,政府除了资助这些儿童的教育费用外,还开办家长学校,打造包容的教学计划。此外,在政府的网站中用规范的、活泼多样的形式提供民众很多机会参与幼教事务,政府还将颁发执照的幼儿保育中心的详细情况包括服务质量等评比或检查结果在网站上公布,一方面,帮助家长选择,社会监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儿童保育中心质量的提高,不仅体现了该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更体现了这个国家重视合作、打造和谐的发展空间的思路[20]。

4.师资培养

加国的幼教队伍的培养是多层次、多渠道的,从幼教助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哲学博士,各种层次的人才都有,而且学习方式灵活,全职兼职均可,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均要求获得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注册证书(RegisteredEarlyChildhoodEducator,RECE)。从加国的职前教育上看,人才培养注重身体、心理、灵魂和情感的全人教育,强调教师的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素质教育[21];安大略省设有幼教专业的大学课程中很少出现技能方面的课程,艺术类的课程也是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而开设的[21—23];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无论何种层次的教育,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到幼教机构进行不间断的实习,并且要达到一定的学时数,实习期间要求写出深刻的实结、体会和实习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收获,定期上交教师检查,毕业论文与前期实习密切相关[22-24]。对于大多数的高等教育机构来说,接收具有2年大专文凭的幼儿教师继续深造,以获得本科文凭,比如,约克大学、布鲁克大学等。个别学校既接收高中和没有基础的学生直接进入幼儿教育的4年制本科课程的学习,也接收大专毕业的学生继续深造。下面是加拿大瑞尔森大学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专业4年制本科课程的设置一览表[25](见表1)。从职后教育上看,幼儿教育学院负责颁发审核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并发给证书,每年重审一次,从2015年开始,还进行网上继续教育,规定只有修完继续教育课程/讲座的幼教教师才能继续享有幼儿教师的称谓并可从业[19]。按照新的法律规定,以安省为例,监管的儿童保育中心均要求具有注册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证书的人员才能上岗;在幼儿园,每班要求一位有小学教师证的老师和一名大专以上的注册幼儿教师[7],许多幼教机构还要求或鼓励没有拿到大专文凭的从业人员在职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大专或以上文凭。

二、加拿大幼儿教育对我国幼教的启示

幼师拿证论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意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164-02

一、引言

当前,国际上对学前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规范并提高幼儿教师的资质成为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1],中国学前教育也正走向规范化。本文基于世界上主要国家及地区的学前教育法律、规章,开展对中外幼儿教师的入职条件作对比性研究,以期对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提出建设性的启示。

二、国际比较

为保证研究内容的可比性与科学性,我们在法律法规、国家(地区)、入职条件这三方面进行了合理控制。在法律法规上,我们选择《教育法》、《教师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近的法律法规作比较;在国家(地区)上,选择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爱尔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澳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作比较;在入职条件上,从学历、专业、年龄性情、语言、健康这五方面开展研究(见表1)。

1、学历要求

学历要求是大多数国家对幼儿教师聘任过程中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1)中国

《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2)国际

最低学历要求&层次化学历要求

美国、英国、日本的最低学历条件为大学本科;爱尔兰、挪威等国家的最低学历确定为中等教育层次。

同时,美国、日本开始幼儿教师层次化行动,对不同级别的幼儿教师提出相应的学历要求[2]。如日本将幼儿教师资格分成3个等级:二种资格证、一种资格证和专修资格证,参加资格证认定的学历基础依次是:短期大学学位、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3]。

2、专业要求

相关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是幼儿教师聘任中必不可少的职业要求。

(1)中国

《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011年,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出台,规定幼儿教师须持资格证书。

(2)国际

国际上逐渐上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幼儿教师资格认定。美国出台《提前开始法》、《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来规范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也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教师资格认定。

表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幼儿教师聘任条件一览表

3、年龄与性情要求

幼儿教师是从事幼儿教育、保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有其特殊的职业品性,如成熟的年龄和平稳的性格。

(1)中国

我国还未对幼儿教师的年龄做出要求。在对幼儿教师的兴情要求上,表现在受聘者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要有责任心和耐心,要有亲和力”等。

(2)国际

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家对幼儿教师的年性情上,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爱尔兰规定幼教机构必须聘请18周岁以上能照顾幼儿的成人;加拿大规定,幼儿教师资格申请人必须性格良好,个性、能力和气质非常适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4、语言要求

语言是促进幼儿教师、儿童之间良好沟通的工具。

(1)中国

《条例》规定,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少数方言复杂地区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标准;使用汉语和当地民族语言教学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普通话水平,由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规定。

(2)国际

部分国家和地区规定幼儿教师除掌握本国标准语言外,还要求“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幼儿教师要掌握少数民族的语言”。挪威《日托机构工作规程》规定,萨米幼教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萨米的语言。

5、健康要求

幼儿教师健康同时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指无传染性疾病等,心理健康如有误精神病史甚至有无犯罪记录。

(1)中国

《条例》规定,幼儿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2)国际

有无犯罪史已成为某些国家幼儿教师招聘中的首要条件。美国伊利诺伊州要求所聘任的幼儿教师的健康证明必须备案待查,所有工作人员是否犯罪或虐待及忽视儿童的背景资料必须备案待查,过犯罪记录、虐待儿童、等被禁止从事幼教工作。

三、讨论和结论

综上所述,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及地区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幼儿园受聘教师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准入资格方面还存在突出的问题:初始学历过低;专业资格要求不严格。以下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幼儿教育规章中的优点,值得我们借鉴:

1、明确并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基准要求

未来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呈现出逐步提高的发展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对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要求在大学毕业层次,并以法律及政策规定对学历作出严格要求。我国当前的幼儿教师入职学历要求还停留在中专层次,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2、更加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性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是当前国际发展趋势。国际上对幼儿教师资格的认定,也逐渐通过法律途径加以完善。我国尚且缺乏《学前教育法》等强力有效的法律来严格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尽快立法成为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界的普遍呼声。

3、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日趋更加全面

幼儿教师工作性质特特殊,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国际上已有些国家要求幼教工作者无犯罪记录(虐待儿童等行为)作为聘任的首选条件,对受聘者的健康(心理&生理)、性情进行严格审查,还设定最低年龄,以避免身心不健康、不成熟的人对幼儿造成伤害。尽管我国也在相应文件中提及幼儿教师应聘者的心理健康等要求,但审查不够严格或其它一些原因,使得虐童案时有发生。建立完善的入职资格审查体系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沙 莉.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规范并提高幼儿教师资质要求政策法规研究[J].2014年北京学前教育论坛论文集,20-24.

幼师拿证论文第3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and cognition, and then states the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 to foster kids' collective emotion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e collective. Finally the collective emotion foster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mainly focusing on different means to foster kid's collective emotion.

关键词: 教育评价;幼儿;热爱集体

Key words: education evaluation;kid;love the collective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229-02

0 引言

教育评价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幼儿除了要学会与人竞争,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与人合作,热爱集体的情感能够让人更好的处理集体与个人、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因此集体主义教育是儿童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人的感情和认识有着辩证的关系,情感随着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产生和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将探讨利用教育评价手段培养幼儿热爱集体情感的方法。

1 在幼儿认识集体的过程中采用评价手段

集体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集体的认识必然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再产生情感、进而深化认识,这一过程贯穿了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培养幼儿热爱集体的情感也必然是一个日积月累、有浅及深、由自然情感升华到道德情感的过程。

1.1 创造干净、整洁、美观的环境 人的情绪总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和成人比稳定性差,环境的影响更大。同时环境是幼儿认识幼儿园、班级等集体的概念的最直接刺激物。干净、整洁、美观的环境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热爱集体的情感。当然,物质环境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应该让他的班级成为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精神环境。在班级里,保育员与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适时、合理的表扬与批评,将热爱班级、热爱集体的观念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游戏中,使得幼儿接受教师评价的引导,树立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

1.2 寓评价于具体的生活环节 幼儿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容易认识,带有一定的直觉性、具体性、个别性,对于抽象化、概念化的事物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在认识集体的过程中,在幼儿园这个集体里的日常生活将对幼儿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感性认识。因此,将评价活动渗透到幼儿园每天的生活环节中,在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评价与具体的事物相结合,使幼儿在具体的生活、事物中获得直觉的体验,产生热爱集体的情感,并通过评价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相关道德标准。

例如,我们在入园、进餐、做操、洗手、游戏、教学、午睡、出园等环节渗透热爱集体的教育。有意在班级内部开展团队竞赛等,培养幼儿的分工合作意识;在班级层面上开展评比,对班级活动进行集体的评价,奖励优胜班级,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这些做法能使幼儿更好的理解、关心集体的内涵,让孩子们从身边的所见所闻中获得正面的评价,从而丰富认识内容,激感共鸣,引导和强化良好的行为表现,使幼儿由被动到主动为集体和他人做事。

1.3 组织专门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 除了良好的环境、渗透到日常生活环节的的集体主义教育以外,定期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热爱集体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集体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趣味横生,寓教于乐。例如,在火龙果班(大班),我们开展过“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活动,这个游戏使孩子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对比。教室的一边放了2堆各10个足球,老师先问孩子们:“同学们,拿东西是小孩拿得多还是大人拿的多?”小朋友们回答:“大人拿的多。”老师说:“那如果一群小孩和一个大人比赛拿足球,谁能赢呢?”小朋友们有的回答大人赢,有的回答小孩赢。老师接着问:“那我们做一个游戏,一群小朋友和一个老师比赛拿足球,从这边开始,走一趟,把教室那边的球拿到这边来,看是一群小孩拿得多还是一个大人拿的多,好不好?”孩子们踊跃报名参加,老师挑选10个孩子组成一组,其他孩子当啦啦队,另一名老师当一个人的一方,喊一声开始,两队人奋勇当先朝足球跑去,只见老师努力抱起了4个足球,回到这边,当老师转身去拿第二趟时,10个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球,很轻松的回来了。小朋友们热烈鼓掌。当老师时候问小朋友们的体会时,有的小朋友说:“人多力量大。”“一群小孩也能超过一个大人。”

2 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激发幼儿的热爱集体的情感

教育评价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影响幼儿的认识。情感与认识具有辩证的关系,情感能推动认识的形成,认识又能反过来促进情感的升华,教育评价正是以认识促情感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第九幼儿园努力将评价活动与集体主义教育紧密结合,采用不同的形式,利用不同的机会,开展不同的教育评价,促进幼儿热爱集体的情感的形成。

2.1 以教师为主的引导式评价 以教师为主的引导式评价,对幼儿能起导向作用,使幼儿的行为更具目的性、主动性。例如,在做完游戏以后,教师随时观察,如果有小朋友主动把散落的玩具收拾起来,这时教师及时提出表扬,请小朋友们看看游戏区的变化,再请做好事的小朋友谈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方法有效的促进了幼儿对集体情感的认识,很多孩子由此形成了自觉做好事的习惯。

2.2 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比较式评价 比较式评价是以幼儿自身的活动为评价对象,注重活动的过程,让幼儿在活动中互相比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和小朋友一起做出评价,使幼儿不断深入的认识自己,改正不足,获得更多的进步。

2.3 以幼儿为主的感受性评价 情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客体在主体心中的一种映射关系,这种体验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感受性评价以幼儿的亲身感受为基础,由幼儿自身的需要引发活动动机,亲自参与评价的全过程。评价的内容并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语言,而是来自于幼儿自身的感受,即在活动中获得的感受,在感受中产生评价,在评价中得到提高。

2.4 根据不同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幼儿良好情感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在小班以感受性评价为主,体验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爱。中班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合作与分享,大班则放大集体的概念,由班级扩大到整个幼儿园,主动做好事,为集体做贡献等。

3 结论

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在认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促进热爱集体的情感产生,又以教育评价的方式引导、教育、培养孩子的情感,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康德瑛,王瑜元.萌发幼儿爱集体情感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6,5.

幼师拿证论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中国幼儿教育现状 启示

一、引言

安大略省(以下简称安省)是加拿大幼儿教育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笔者曾在加拿大生活了4年,对安省幼儿教育有真切的感受。尤其是2003~2005年就读位于安省的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教育学院期间,在完成硕士论文过程中,曾深入到渥太华(Ottawa)、京士顿(Kingston)的不同小学,对其中的幼儿园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和了解。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安省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期望能从宏观上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得到一些启示。

二、幼儿教育被最大化地纳入在公立学校体系中

加拿大是工业化国家中唯一不设联邦教育部的国家,宪法赋予各省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权。省教育部一般负责管理本省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的行政事务,提供和分配教育经费,制定教育政策和法令等,因而各省的教育制度并不相同。目前,虽然在加拿大的大部分省份,为5岁以上幼儿提供的教育已被纳入到公立学校体系中,而安省却是唯一一个幼儿从4岁开始即可享受公立学校教育的省份。在安省,幼儿园大多被设置在公立学校中,年制分为初级班(Junior Kindergarten)和高级班(Senior Kindergarten)。按照省教育立法,幼儿园教育为公办、免费,和义务教育一样,受教育者无需付费。根据1999年的统计数据,安省72个学区教育局中有68个开办了为4岁幼儿设置的初级幼儿园。

三、幼儿师资准入的高门槛

在安省,幼儿园教师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培养。以笔者就读的城市――京士顿为例,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很多毕业于皇后大学的教育学院(Faculty of Education)或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 in University of Toronto)。以皇后大学为例,要进入该校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项目,申请者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从中学毕业直接进入,在教育学院进行为期5年的学习,同时完成教育类课程和文理科课程,到第5年毕业时,毕业生同时获得两个学位,一个文科或理科学位,一个教育学位;申请者取得了其他专业的本科学位,再进入该项目,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以取得教育学士学位。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师教育项目与皇后大学教育学院的情形大体相同,这所北美著名的教育研究院每年为加拿大培养1400名教师候选人。毕业于这两所大学教师教育项目的学生,教育学院会将他们推荐到安大略教师学会(Ontario College of Teachers),进行登记注册,准备获得教师资格证,以在安省的公立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或中学任教。

由此可见,安省对幼儿园教师的资格要求是很严格的。首先,要同时取得文科或理科学位,和教育学位;或在取得非教育类本科学位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年的教育类课程学习,获得教育本科学位。在具备相应学位的基础上,再取得由安大略教育学会颁发的教师资格证,方可持证上岗,成为一名公立学校的教师,在其中的幼儿园任教。

四、幼儿园课程内容凸显出明显的特色

1998年,安省教育和培训部制定了安省历史上第一个幼儿园计划。2006年,教育部修订了这个计划,在此基础上颁布了新的幼儿园计划,作为指导安省幼儿园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仔细研读这两个计划,并结合自己在当地幼儿园的所见,笔者发现:安省的幼儿教育在其课程内容上彰显出明显的特色。

1.幼儿园与社区联系紧密,强调幼儿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学习

在安省,早期教育家们、学校校长、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们普遍认为,社区是幼儿学习的一个很好的资源。教师在计划活动时应考虑能使社区成员参与其中,应该鼓励幼儿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参与到日常的学校活动和其他活动中,例如每晚的家庭识字和算数活动,学校的野外实地考察等。同时,学校应允许幼儿参与到社区的生活中,应把孩子们的学习和他们自身的生活及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让孩子们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这样,孩子们能更容易、更有效地把握自己的想法,维持他们在学校的兴趣。简而言之,幼儿应该从课堂、家庭、学校和社区进行有机联系的学习。例如,组织孩子们到杂货店,能发展他们读写、计算和社交的技能,同时为他们提供一次获得营养知识的机会。

2.课程内容注重幼儿实际能力的培养

考察安省幼儿园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及其目标,其核心是发展幼儿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幼儿评论性思考的习惯。无论是在语言、科学和技术、还是在个人和社会发展领域,安省在设置幼儿园课程内容时,是把发展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的。例如,在个人和社会发展领域,要求孩子们能描述不同的天气类型并知道人们适应天气变化的方法,如夏天穿上轻便服装,而冬天在家中用暖气取暖等。

3.课程中浓厚的多元文化特色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安省更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这种特色也明显地反映在其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艺术领域中,通常要求幼儿能表演自己及其他文化的民间故事、童谣,能分角色表演不同国家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能描述来自不同文化的某些视觉艺术形式,如欧洲的绘画、因纽特雕塑、及非洲面具等。

五、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

考察分析安省幼儿教育的特点,其目的是期望能从中得到些许启示,对照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得到一些借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幼儿园数有所增加,幼儿入园率有所上升;幼儿园硬件设施得到改善;幼儿教师学历水平逐渐提高。但同时,分析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也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1.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不足,财政资源分配不均衡

根据张颖等人的研究,与其他教育相比,我国幼儿教育的投入相对较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中,小学和中学所占比例均在30%以上,高等学校支出的比例超过20%,幼儿园支出比例却仅占全部教育支出的1.36%,占GDP的0.03%,而国际上一般占到GDP的0.5%左右。如果比较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则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数额也是最少的。

同时,我国的幼儿园以多种形式存在,除公办幼儿园外,各种民办幼儿园大量存在。以广东省为例,2006年民办幼儿园数量占幼儿园总数量的65%;广州市目前有将近1500所幼儿园,公立幼儿园仅占当中的7%。按照中国的幼儿教育政策,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资金筹措由办园者负责。由此导致公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较为规范,而民办园在办园质量上则两极分化较大。以广东省为例,大部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民办园办园场地和规模较小,园舍简陋,办学经费不足,设施设备紧缺。有些承办者为了追求利润而降低办园标准,造成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偏低

根据刘占兰的研究,2008年我国11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抽样调查显示,近半数幼儿教师无专业职称,近38%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罗英智和李卓的研究则表明:在辽宁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仍以中专及高中学历为主,初中以下学历的占10.1%。我国自1995年起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生或本科生一毕业即可申请得到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其它专业的学生只要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考试及一定数量的教育实习也能得到相关的教师资格证。

3.幼儿园课程的特色不明显,与周围社区的联系不紧密

在一些地方,有些幼儿园甚至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在课程设置及内容上,以迎合家长的要求为主要前提,偏离了幼儿教育特有的正确轨道。

六、结语

加拿大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安省是加拿大幼儿教育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安省幼儿教育显现出的三个明显特点:幼儿教育的不断义务化;高起点、高素质的幼儿教育师资;幼儿园教育与社区的紧密联系、及课程中对幼儿实际能力培养的注重等,对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不能不说有所启示。就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如果能从宏观上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公共投资力度,把幼儿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事业。扩大幼儿教育的视野,密切幼儿园与所在社区的联系,发挥社区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在课程设计上更加突出幼儿动手操作、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中适当增添不同国家的文化元素,那么我国的幼儿教育可能会向一个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强海燕.中、美、加、英四国基础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McCain, M. & Mustard, F. (1999). The early years study: Reversing the real brain drain. Toronto: Ontario Children’s Secretariat.

[3]The Kindergarten Program, Queen’s Printer for Ontario, Kingston,1998.

[4]The Kindergarten Program, Queen’s Printer for Ontario, Kingston,2006.

[5]张秀兰.中国教育发展与政策30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刘占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是入园率的意义前提[J].学前教育研究,2010,(5).

幼师拿证论文第5篇

一、实现幼小的自然衔接

加拿大安大略省4~5岁幼儿的教育是纳入小学实行统一管理的。由于加拿大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各省享有教育自,因此每个省的教育制度不尽相同。安大略省教育部门对4岁以下婴幼儿的教育采取的是完全放开的政策,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把孩子送到政府办的、教会办的或私人办的教育机构中,其费用是昂贵的。然而,从4岁起入幼儿园(kindergarten),直到高中毕业(一般为18岁,最大年龄可达21岁),则完全纳入全民免费的公共教育体系。幼儿园附设于小学,由小学校长管理。从2010年9月开始,安大略省将原先为4~5岁儿童提供的半日制学习项目升级为全日制学习项目。他们认为个体发展的差异在入小学前就已产生,提供全日制学习项目可缩小孩子之间入学时的差距,让孩子更顺利地升入小学一年级学习并提升中学毕业率。

那么,将幼儿园附设于小学,是否会导致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呢?对此,安大略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规定小学校长和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适用于幼儿园阶段教学的教师资格证,其中,小学校长更是需要具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三个阶段性教师资格证,这不但保证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能遵循各自的特点,也保证了两种教育可以自然衔接。

第二,出台全日制早期学习幼儿园项目大纲,具体规定了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引领学校科学实施全日制早期学习项目,避免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呈割裂状态,使孩子能够自然适应一年级的学习任务。

第三,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培养机构和中小学密切合作,强调职前教师培养的实践性,凸显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的一体化。

在与此次访问的Pelmo Park公立学校的校长交谈时,她也谈到了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一些观念。她认为教师要胜任幼儿教育工作需独特的专业能力,全日制早期学习项目是一个新的充满挑战的项目,因此,她鼓励全校教师中有兴趣的都来报名参与此项目,经过严格培训和专业评估获得认可者才能担任幼儿园教师。她还计划让学校里所有教师都进行幼儿教育方面的专门培训,让他们都能胜任从幼儿园到小学高年级的教育工作,以保障教师在实施教育时既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又能实现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良好衔接。

二、追求自然、朴实的教育

在听加拿大学者的讲座时,我们感觉许多理念和做法和我们国内的差不多,在实地参观时,我们甚至觉得无论在装饰上还是在设施上都还不如我们国内的一些幼儿园和学校。但当我们真正了解他们的用意时,我们立刻感受到两国在文化、教育理念上的不同。

当来到安排我们参观的学校门口时,我们甚至都没意识到这是学校,因为它的建筑实在太普通了,与周围的房舍没有任何区别,既没有围墙,又没有“气派”的大门,和周围的社区完全融为一体。一楼门厅的玻璃门就是学校的入口,进门就是一条长廊,两侧分布着各班教室。无论我们到哪一所学校,校长都将我们带到图书馆进行交流,因为他们都没有专门的接待室。学校的图书馆不仅用作接待来访者,而且是孩子们放学后教师们开展教研的场所。我们参观的每一所学校,无论是新建的还是老的,都是这样合理运用内部资源的,绝不贪大浮夸,也不会闲置任何一处空间。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校园内的大型运动器具并不多,有的学校甚至一件都没有,但是学校都紧靠社区公园,每个社区公园里都放置着醒目、鲜亮的大型器具,可供学校里的孩子们使用。同时,学校还与社区合用一些场馆设施。他们认为没必要重复建设,而且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让孩子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走进幼儿园活动室,我发现他们用来装饰的物品很少,几乎所有材料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相关。门口的墙上贴有每天从早上8点30分到下午3点的活动日程安排,不仅写明了每一项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还对校内公共场馆的使用作了统筹安排。在Pelmo Park公立学校幼儿园的一周日程表中,我看到读写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地毯活动等每天都有,且每项活动不少于40分钟,在安排时注重动静交替和室内外交替。值得介绍一下的是其中的读写活动。由于安大略省实施全日制早期学习项目的目的是缩小孩子之间入学时的差距,让孩子能顺利升入小学一年级,所以幼儿园每日都安排了针对4~5岁幼儿年龄和学习特点开展的读写活动。比如,集体活动中,教师会带着幼儿坐在地毯上一起发现和讨论单词读音和拼写之间的联系;区域活动时,幼儿可选择阅读区和写字区活动。阅读区不仅有各种图画书,还有可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图画的视听设备等,幼儿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是听故事还是自己阅读。写字区的桌面上和柜子上贴有适合此阶段幼儿学习读写的一些单词,教师用各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这些单词,比如,单词red用红色笔书写,单词green用绿色笔书写;又如,单词camera旁边画了一个照相机的示意图。写字区桌上有各种不同色彩、粗细的铅笔、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等供幼儿选择,写字用的纸张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时,桌上还有图文结合的卡片,供幼儿自由选择认读。总之,无论是内容还是材料,都给予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幼儿更有兴趣且更个性化地进行读写活动。

教师利用玩具柜及不同颜色的地毯和地垫把活动室分隔成不同的活动区,有科学区、角色游戏区、数学区、搭建区、读写区、主题活动区等。他们在区域设置上与我们国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一是他们有读写区,而我们国内一般不这样设置;二是他们有一个专门的主题活动区,这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相联系,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内容更具有整合性。比如,我们去参观时,他们正在进行关于秋叶的主题活动,因此,在主题活动区中,不仅有关于秋季、落叶、四季变化等内容的图画书供幼儿阅读和查询,还有一些容器供幼儿收集捡来的树叶、松果等,有放大镜等工具供幼儿研究叶脉等,有纸张、画笔等方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与秋叶相关的探究、创作。

活动室墙面几乎全部是用幼儿作品来布置的。有的是美术作品,有的是幼儿写的单词,有的是幼儿自创的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模式图,有的甚至只是一些涂鸦作品。这些作品的展示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无论幼儿作品是“好”还是“不好”,是完成的还是未完成的,教师都一视同仁,将其悬挂起来进行展览。此外,他们非常强调废旧材料的利用――在活动室内,用由废旧纸箱制成的柜子放置各类纸张和材料;在开展关于超市的主题活动时,“超市”的柜台是用大型废旧纸盒做的,其他材料也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并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美工活动中,很多材料是幼儿捡来的松果、松叶、枫叶、折成一截一截的树枝等。

在活动室门口的墙上,教师将班级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用照片展示出来,并加上文字说明,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并给予支持。对家长进行指导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会发给家长详细的指导手册,如关于怎样帮助孩子学习阅读和写作、怎样帮助孩子学习数学等。指导手册中会分年龄段给家长提供具体化的指导方法,让他们知道“我的孩子是怎样学习读写的,我可以如何帮助我的孩子……”。有了这样具体的指导,家庭才能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三、培养独立自主的儿童

加拿大整个社会文化倡导的理念是从小培养独立自主、能对自己负责的人。这一社会共识在学校环境的设置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校园内随处可见大口径的垃圾桶,以便孩子们随时准确放置垃圾。在幼儿园活动室里,男厕和女厕都只有一个蹲位,可供洗手的水龙头也只有两个,一个是教师用的,一个是幼儿用的,分处于两个不同区域,但幼儿在盥洗时从不会出现拥挤、碰撞的情况,因为他们都会自己根据需要安排好如厕、洗手的时间,人多时会自觉排队,会自己找物品当脚垫以便够着教师用的水龙头。吃饭时,幼儿会从自己的包里取出家里带来的午餐来吃。午睡时,他们会自己到柜子里取一张垫子铺在合适的地方睡觉。加拿大的教师在照料孩子生活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国内教师少得多,他们更强调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规则意识,更强调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更强调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让孩子学会自己作出选择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我访谈了几位移民的中国家长,问他们:你们感受到中加两国幼儿教育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他们谈到,在国内,我们是事事处处都为孩子操心,替孩子做主,生怕他们冷了、饿了、迷路了、受苦了,而在加拿大,他们从幼儿园起就让孩子自己做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一位家长谈到了一次让她印象深刻的经历。她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在接孩子时,她听见教师轻描淡写地告诉一位加拿大家长,说他的孩子不愿意吃午饭,所以没吃。这位加拿大家长对老师说了声谢谢,接着对孩子说:“你中午不吃饭,那要等到晚上才能吃饭了。”她当时就问那位家长:“你真的要到晚上才给他吃饭吗?”他说:“当然。孩子应当自己承担起选择不吃午饭的后果。他体验到肚子饿了,以后就会吃了。”她很感慨,国内的家长常常拿着食物在幼儿园门口等,生怕孩子中午没吃饱,这样几次下来,孩子就知道不吃午饭没关系,因为父母会给他带来更好吃的食物。如果孩子体验不到不吃饭的后果,就可能继续选择不好好吃饭。

另一位已移民十多年的中国家长告诉我这样一个事例。一天,他把孩子接回家后发现小石子嵌进了孩子手心里,他很生气,认为教师没有把孩子照顾好。第二天,当他去幼儿园责问教师时,教师却淡然地说:“我不知道。孩子没有告诉我。”而一旁的其他家长见他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很诧异。后来他才知道,在整个加拿大社会中,人人都认为孩子要自己承担责任,孩子应该知道这是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若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请求帮助,但决不是由家长或教师代劳。所以,遇到这类事件,加拿大的家长从不会去责问教师。相比之下,这些事情要是发生在国内,家长只会谴责教师甚至幼儿园没有尽到职责。

幼师拿证论文第6篇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幼儿;解放头脑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38-1

一、支持自发观察,让幼儿在发现问题时愿想

1.尊重发现,激发探究积极性

故事1:周一早上,乐乐发现萝卜的叶子黄了。小雨看到了:“周末没有人浇水,它们口渴了。”“不是的,种在沙里的萝卜的叶子就是黄的。”小昌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太阳晒的。”浩浩认为。小纯的见解:“它们太挤了,营养不够。”幼儿各抒己见,争执不下。小雨过来了:“老师,是不是因为周末没有人浇水叶子黄了?”“你们说的都好像有道理,能不能找到一些根据呢?”第二天早上,小雨奶奶带来了复合肥,原来小雨昨天回家问了奶奶。小雨奶奶说:“这是复合肥,是一种肥料。萝卜的叶子黄,长不高是因为营养不够,需要施肥了。”

分析:《指南》提出“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当孩子发现萝卜的叶子发黄时产生了疑问,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推测和想法。面对幼儿激烈的辩论,教师退居二线旁观倾听。当幼儿向教师求助时,教师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激发幼儿进一步收集资料、查阅求证的兴趣和欲望。正是由于教师的尊重与激发,孩子对探索更积极主动,还把问题带回家,让家长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

2.支持尝试,增强探究操作性

故事2:奶奶又拿出黑黑的圆圆的一粒一粒的东西,比复合肥的粒子要大一些。有的幼儿认为是果子,有的幼儿觉得是肥料。“是小兔子的便便!”小雨一语道破天机。“动物的粪便是可以当肥料的,我在书上看到过的。”乐乐想起来了。

小雨奶奶耐心地教孩子们施肥,孩子们都跟着奶奶学。奶奶告诉大家,因为班级的萝卜盆比较小,复合肥要少放一点,放的均匀一点,然后浇上一点水,等过一段时间可以再加一点。

分析:在萝卜的种植和观察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他们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自发讨论、积极动脑尝试解决问题。停留表面的讨论和交流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会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比如从成人那里获取。这次萝卜营养不良的问题,是幼儿自己发现、自由讨论、自发解决的。这是幼儿科学探索主动性、积极性的体现,也是对幼儿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验和提升。

二、鼓励大胆思考,让幼儿在讨论问题时敢想

故事3:散步时在种植地发现一个被的萝卜,叶子都快蔫了,大家很惋惜,于是开始了“拯救计划”。有幼儿提议种回去,大家找了一个角落把萝卜种了回去,并用小石头作了记号。第二天,幼儿发现萝卜叶还是耷拉着,毫无生气。“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拯救它呢?”老师问。小镇马上想到用水。孩子们把萝卜带回教室,剪掉蔫叶,找了一个大小合适的小罐子,装了水,将萝卜小心翼翼地放进去。过了几天,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萝卜冒出了一叶崭新的嫩绿的小芽,大家都为萝卜的重生欣喜若狂!

分析:当幼儿发现被拔出的萝卜时,教师注意到了他们的惋惜与沮丧,支持了拯救萝卜的行为。起初,幼儿认为只要把萝卜种回到泥里,它就可以复活。通过验证,这个方法不行,实验结果与幼儿的已有经验产生了认知冲突,幼儿需要通过进一步地思考进行认知与经验的重组与提升。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分解放幼儿的头脑,引导他们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幼儿经过两次经验的迁移,最后成功救活了萝卜。

三、加强启发引导,让幼儿在解决问题时会想

1.放手尝试,感知问题

故事4:“老师,钢琴下面有个骰子!”小远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告诉老师。前几天棋艺区确实丢了骰子还没有找到。“那请你把它拿出来吧。”小远伸手够了够,又趴在地上试了试。因为钢琴的底板离地面很近,手伸不进去。犹豫了一会,小远拿来了一根布条做的“尾巴”,特地还挑了一根很长的。

分析:当小远发现骰子在钢琴底下时,教师知道他徒手是拿不出来的,但只要动脑筋想办法,肯定能取出的。教师的放手,激发了他进一步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欲望。

2.提问引领,感受过程

故事5:“要用一个东西,把他抠出来,我们家里那个挠背的就可以。”他说的是可以抓痒的工具,班级里没有。钢琴在“小舞台”边上,他想到用小舞台的塑料小手试了试,太短不行。他放下塑料小手,到体育玩具那里找来了纸棒。还是没成功。

“为什么这个也不行呢?这个很长啊。”老师说。“太软了!够不动!”“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工具才行?”“要硬一点长一点的。”小远恍然大悟。他在教室里又转悠了一圈,发现“建筑工地”的木质积木,他挑了一块最长的。任务圆满完成!小远拿起骰子欢呼起来!

分析:根据小远的已有经验,如果能找到类似抓痒的工具就可以拿出骰子。但前几次都失败了,原因在于他没有提炼出需要的工具的特性:足够长、足够硬。因此在每次小远尝试后,老师都会提问引领,一步步引导他思考总结出工具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小远不断变换策略,享受着自由探索的美妙过程。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解放幼儿的头脑,在观察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猜测、推理、表达,运用现有的条件鼓励他们尝试、验证,帮助幼儿加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让他们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参考文献]

幼师拿证论文第7篇

(一)加拿大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的教育基础

第一,确保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课程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游戏以及每个儿童对身体、智力、社交和情感的需要。第二,在教育每个儿童的过程中,欣赏和尊重儿童的家庭文化和出生背景。第三,确信英语是儿童必需和值得的学习语言,它是儿童语言的补充而不是第一语言的替代品。第四,有意识通过多元文化课程计划促进每个儿童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使其把传统文化作为核心课程来学习。第五,发展儿童的多元文化态度、知识和技能,消除偏狭、偏执、偏见和种族歧视。第六,确信不同文化的儿童得益于多元文化的教育。确信文化的多样性,能够丰富儿童的世界观,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加拿大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学前教育必须满足儿童在文化多样性的社区中生存和生长的需要。儿童必须意识到他们生存的世界以及对他们的改善。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致力于开发每个儿童的积极的、内在的潜力。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生活,充满着对儿童的挑战、困惑以及丰富潜力的开发,教育系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二)加拿大的学前教育机构及入园问题

加拿大教育系统由加拿大各级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每个地区教育阶段划分和命名各有不同。就学前教育命名来说,各省差异很大。例如,新斯科舍省教育部把幼儿园称为幼稚园(GradePrimary),安大略省称幼儿园为幼儿园小班(JuniorKindergarten)和幼儿园(Kindergarten),还有用法语命名的幼儿园即MaternelleandCPECentredelaPetiteEnfance。在草原诸省,省教育部不要求儿童入幼儿园。在加拿大,儿童入幼儿园的年龄各省差异不大,安大略省幼儿园小班是4~5岁,各省的幼稚园和幼儿园是5~6岁。在多伦多,儿童的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在进入小学学习前,儿童于6月份结束其学前教育。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已成为加拿大学前教育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小衔接问题上的处理,既重视幼儿园本身的特点,区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又注意二者之间的衔接。

(三)加拿大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

在加拿大的学前教育中,以儿童利益为先,以儿童发展为本,已成为学前教育的共识。许多教师都具有使儿童怎样学和如何最有效地教儿童的教学理念。在认知领域,教育家皮尔杰特(JeanPiaget)研究表明:儿童最佳学习途径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概念理解和通过自由游玩和非限制的探索操作有形物体。基于此理论,加拿大教育界纷纷探讨以活动为本的课程,如儿童在“做中学”,教师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指导儿童合适的活动以发展儿童的认知水平。

加拿大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包括语言、数学、艺术、科技以及个人和社会发展五大领域。加拿大以儿童认知发展为本的课程材料教学内容中,通过班级主导文化的材料设置课程。教学材料包括幼儿押韵诗、游戏、讲故事、食品、动植物、季节知识、加拿大节假日庆祝以及与成人交往模式。大多数活动通过有计划的课程教学实施,训练儿童获得口语、听力技巧,讨论技巧,儿童参与活动的独立性,以及获得自由选择和独立工作的习惯。儿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充分建立在尊重、信任儿童的基础上,这有利于儿童快乐健康发展,有利于儿童了解世界。给儿童提供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儿童从“做中学”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加拿大学前课程实施的核心是鼓励儿童接触社会、接触事物,使儿童通过接触进行探索,获得直接经验,逐步引导儿童依据科学的概念、方法和价值观等来作出各种决定,丰富自己的世界观。教师必须把教学建立在观察和倾听儿童的基础上,以儿童为本,让儿童成为课程真正的主人。儿童学前教育经验的获得为身体、智力、社交和情感提供了最佳学习机会。儿童学前教育经验为其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将来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他们参与加拿大多元文化社会的多种族文化的融合过程。

加拿大的学前教育师资

加拿大的学前教育教师除了要达到各省市的基本标准外,还要根据自己所担任的工作类型达到不同的学历要求。学前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毕业后经过一年的专业培训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幼儿园园长必须具有丰富的学前专业经验和经过有关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加拿大非常重视学前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受训后的教师必须通晓加拿大社会的文化多样性知识,包括语言、种族、宗教、财富、社会阶层和区域兴趣,加拿大移民文化及其意义;熟知当前加拿大或全球至少两个学识点,了解学校组织与文化差异的关系,掌握种族偏见歧视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设计消除偏见的教学能力,具有对文化上有损人格的种族主义和性知识等话题的沟通能力。早在1977年,阿斯尼伽(TomasArciniega)就提出理想教师必须具有三个方面的维度:个体特征、专业特征和以社区为导向的特征。要求教师用积极的态度尊重、理解和鼓励儿童健康成长;要求教师具有有效的多元文化的经验,专业研究态度;理解少数种族的文化并参与其中。之后,莫瑞森(Morrison)于1980年进一步补充了三个特征,即心理文化的适应,教师个人身份转换的公开,成为具有批判意识的传递文化的人。他认为,成功的多元文化教师能够有效拓展他们自己的文化并且知道许多文化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术语。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