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礼仪教育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7 18:05:25
礼仪教育论文

礼仪教育论文第1篇

素质教育是当前新课改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中职语文人文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礼仪教育的渗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求职能力。学生在求职时,除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外,其谈吐、举止、外表等个人素养也必须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现代社会是合作发展的社会,中职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只有知文识礼才能更好的与人交往。由于当前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长期以来不注重人文教育,中职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有责任在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礼仪教育丰富了语文内容,使语文教学的内涵得到扩充,改变了语文教育单一的教学功能,让语文教学资料得到积极应用,无疑让语文教育更加充实,从而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2.如何将中职语文教学与礼仪教学相融合

2.1注重内在素质培养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将知识和能力升华为更高的品格和品质,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当前语文老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目标。通过给学生讲述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佳话与典故来传递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与品质,让学生了解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内在素养,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例如:中职生比较欣赏有气质的老师,对于喜爱的老师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都会模仿,对此,老师应起到表率作用,引导学生在知识中培养人文素质,注重日常生活细节,让他们知道气质是经过长期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在沉淀与朴素的外在统一,只有内外兼顾,才能提升自己的气质。

2.2语文课堂增设礼仪内容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中职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可以通过课文中具有与礼仪有关的内容来进行传达,如《论语》中孔子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思想,让学生对为人处事的原则有所了解。以及在对《敬业与乐业》的讲授中,可以让学生懂得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要懂得敬业,乐于自己的工作。语文教学融入礼仪教育形式多种多样,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模拟场景,开展礼仪讲座。例如将课堂布置成企业面试场景,老师为面试官,让学生身临其境扮演前来面试的毕业生,老师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及谈吐作出点评,从而让学生活用礼仪理论知识,丰富其人文素养。此外,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展现古今中外的礼仪知识,如学习《弟子规》传统礼仪的精髓,选读《周礼》礼仪文化经典等,以补足中职生对基本礼仪知识的缺失。

2.3规范日常行为

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教师要做到正面引导,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及守则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和礼仪教育,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指导学生将良好的行为规范落到实处,做到语文教学处处有礼仪。同时,在语文教学之外也要加强对礼仪教育的实施,学习必须健全校园规范制度,细化中职生基本礼仪要求,将其纳入到校园规范管理中,并进行严格监督,对于礼仪规范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抵制不道德的行为。注重礼仪氛围的熏陶,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图片海报来让学生记住礼仪规范,也可在校园开展一场礼仪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礼仪活动,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经验,从而促进其在实践中了解礼仪的重要性,规范礼仪行为。

3.结束语

礼仪教育论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礼仪教育论文第3篇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礼仪教育论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礼仪教育论文第5篇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除了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外,学校礼仪教育也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如师资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但比较而言,这里的三个问题事关学校礼仪教育的全局,似乎更为急迫一些。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必将引起重视和关注并会尽快得到解决,因为学校礼仪教育是大势所趋,而顺应并推进这种趋势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

礼仪教育论文第6篇

正文: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由于我们学校一直就比较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学校的团队工作乃至德育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一些粗浅的认识表述以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具体做法:

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

一开始就重视礼仪训练,打好底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我让学生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上,我在讲台下面扮演学生,我行了一个标准的45度鞠躬礼,并大声说:“老师好!”台上的小老师就说:“同学好。”此时教室沸腾了,有的要出来当老师,有的要当学生,我借此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训练,对每一组都进行评价,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

还要加强。有的同学没有站直,手来回动,声音小,我就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再做第二遍,第三遍,我边指导、边做示范给这名同学看,直到他站直抬头,声音响亮为止。最后进行全班训练,人人过关。老师认真的示范,加大力度训练,学生也引起了重视。每个同学都非常认真的练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二、多样方法 做活工作

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规范校园教育阵地

(1)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广播站、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狠抓养成教育。坚持举行校周会,总结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孩子们。利用周会课、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3)抓好校园建设。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礼仪规范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无外乎有这样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此外,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说声“对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礼仪用语之一,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矛盾关系松弛下来,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能让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让自己亲近别人。

3、 教师树立学习榜样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4、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1)家校互动,形成合力。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切实加强教师家访工作组织管理,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适时与村委联系,争取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挖掘校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扶幼、绿色环保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同学们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锻炼。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

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

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班上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以来,学生越带越顺,即使到了期末阶段,学生的行为都很稳定。逐步形成了集合排队进出、课间文明休息。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班主任之友》(20__年第三期)

《丽水教育》(20__年第4期)

礼仪教育论文第7篇

按照小学部德育处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德育常规管理与检查的意见》,我认真学习了德育处提出的小学生在校德育常规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礼仪、守纪、整洁、健美和安全五个方面,细读了每一条的要求,用心理解、落实到位。

一、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具体做法:

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

一开始就重视礼仪训练,打好底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我让学生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上,我在讲台下面扮演学生,我行了一个标准的45度鞠躬礼,并大声说:“老师好!”台上的小老师就说:“同学好。”此时教室沸腾了,有的要出来当老师,有的要当学生,我借此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训练,对每一组都进行评价,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还要加强,张函莠同学没有站直,手来回动,声音小,我就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再做第二遍,第三遍,我边指导、边做示范给这名同学看,直到他站直抬头,声音响亮为止。最后进行全班训练,人人过关。老师认真的示范,加大力度训练,学生也引起了重视。每个同学都非常认真的练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接着训练学生坐、站、走的姿势,我在前面摆一套学生桌椅,给学生做坐的示范: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目视前方。又用标准的立正姿势站在学生前面示范站姿,然后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起立、请坐”,达到整齐划一、动作迅速,精神面貌好。毛莉玫同学坐不正,张楚棋同学站不直,我就到毛莉玫跟前帮他坐正,教张楚棋站直,让他把胸挺起来,再拍拍他后背,让他再挺一挺,直到满意为止。为了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得到启示,有所提高。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棵小树苗,一棵是直的,一棵是弯的,对学生说:“小树苗是直的,长大也是直的;小树苗是弯的,长大也是弯的。你们好比一棵小树苗,现在是直的,将来也是直的;现在是弯的,将来也不直。我又画了挺拔茂盛的大树和一棵弯曲的小老树,我让学生比较,哪棵大树漂亮?学生异口同声的说:“直直的大树漂亮。”好,同学们,起立,这次效果最好,个个昂首挺胸,眼望前方,真是可爱极了!我目光巡视每一个同学,脸上露出笑容。拍拍张永轩的后背“不错”,看着陈乔治,我不停的点头“好”,最后我说:“同学们,你们都是直直的小树苗,老师希望你们永保直立,最后长成参天大树,有没有信心。”同学们齐声答道:“有”。有了站姿的基础后,再练一练升国旗仪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少先队员行队礼,眼睛望着国旗,同学们练得都很认真。我示范行队礼姿势,同学们反复演练,为开学典礼和以后每周一升国旗打下了基础。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二、方法多样做活工作

根据儿童心理做活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训练工作,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做了以下尝试: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45度鞠躬礼,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上课师生问好我始终坚持行45度鞠躬礼向学生问好,即使是晚自习上完视听课照常进行。平时学生向我问好,尤其是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都能看到值日学生戴着红飘带,频频的向老师行礼问好,礼仪非常规范,每次我都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在上学的路上,见到我班孩子我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每天送孩子放学到生活区门口,看到家长我都热情的说:“您好!”或微笑着点头致意。星期五下午班级进行大扫除,我喊任扬扬:“任扬扬,请你把扫把拿过来。”我接过扫把说:“谢谢你!”如果我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说:“对不起”。学生为我倒水,我感激的说:“谢谢!”望着干干净净的教室,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辛苦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我根据他们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比如每当放学时,一经过校门处,发现修真同学大声问好:“保安叔叔好。”我马上表扬修真同学,说:“修真同学真有礼貌,是你们学习的榜样。”让同学们学一学。一会儿,再遇到老师,就会有张永轩主动带头问好:“老师再见”。我又表扬他,说:“张永轩也有礼貌,有礼貌的孩子人人夸。”孩子听了美滋滋的。再问好的声音更大了。接着,李帅看见老师从他身边走过,主动行鞠躬礼:“老师好”,见到客人同学们齐声喊:“客人好”。我高兴的说:“我们班的学生真有礼貌。老师今天太高兴了。你们看,老师的脸上全是笑容。”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为了使路队在行进过程中不管是见到老师、客人、还是到我校检查、参观的上级领导,同学们都能主动问好,我采用的办法是树立榜样、带动全体。我选几个工作认真负责、声音洪亮、平时主动问好的学生进行特别培训成为班级的礼仪标兵,然后在班级路队前面安排季欣欣、陈乔治2个带队的,綦鑫、赖彬在排头,中间是修真、李帅,最后是张永轩、张楚琪,告诉前面、中间、后面这些礼仪标兵,不要走神,要主动大声问好。运用这个方法以来,每天放学的路队一声声“老师好”“老师再见”是那么悦耳。我班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同学们精神面貌好,文明风气盛,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2﹑制约训练法

制约训练法是指用行为规范﹑常规等手段去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比如班上张楚琪、郭家辉同学在周一早上升国旗时,站没站相﹑左右摇晃,还小声和别人讲话。回班级后其他同学自由活动,我找这两名同学谈话,我首先向他讲道理:升国旗时要站直,千万不能和别人讲话,凝视着国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本周内我利用课外时间反复训练张楚琪、郭家辉同学站的姿势,立正时五指并拢,中指指向裤缝。并且行队礼望着教室黑板上面的国旗,高唱国歌,每天坚持训练。一直到下周一升国旗礼仪行为规范标准为止,否则还要继续练习。从此,张楚琪、郭家辉同学在升旗时表现得非常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礼仪的养成教育,提高了讲文明、懂礼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集体教育法

集体是孩子们成长的温床。孩子们乐意在集体中表现。于是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中,我极大限度的运用了儿童对集体的向心力,把个人与集体拴在一起进行教育。比如我把班级綦鑫、赵鹏琛、章颖、季欣欣这四个小队分别命名为明星队、火星队、火箭队和神舟5号队,四个小队的组长名字分别写在黑板的右上角,然后再把画有表格,上面写着四个小队的纸贴在门后,从文明礼仪方面对四个小队进行评比,按照十条文明礼仪常规要求检查,表现突出的同学为你所在的小队加3分,小队的全体同学都讲文明、懂礼貌的为小队加5分。每周评一次,评为优秀礼仪小队的同学成为礼仪之星,老师送给他一颗星,高兴极了。同时激励其他小队努力争取,并且向优秀礼仪小队学习。小队长具体检查,每个同学都是监督员,发现问题当时就可以在黑板上显示。现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人多了。见到老师或客人不主动问好的人少了。集体的荣誉,集体舆论,集体评议活动,教育了同学,规范了言行。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

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班级黑板报上有一块是专门用小花拼成的3朵大花朵,每个小花上写上礼仪标兵的名字。开学第一周只有“季昕昕、修真”两名同学,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现在就连我班原来不爱讲话的张函莠同学,每天放学在大门口都主动向我道别:“李老师再见!”礼仪标兵也越来越多了。我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平时我也跟踪,随时发现礼貌突出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肯定。黑板报的礼仪之花上又增加了很多礼仪标兵,有“陈乔治、张永轩、王环宇、王玮昊、綦鑫、张函莠等,我班学生精神面貌好,文明风气盛,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自班上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以来,学生越带越顺,即使到了期末阶段,学生的行为都很稳定。一上电脑课,我班的孩子们特兴奋,不用说就迅速站好队,电脑课宗老师很快就过来接他们,同学们齐声问好,宗老师说:“李老师,你们班学生真有礼貌。”宗老师喜欢孩子,孩子们也喜欢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