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6 16:30:08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汽车保险与理赔;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57-02

一、背景

据统计,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再次突破纪录,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的汽车产销量统计数据依旧显示出有增无减的趋势。汽车保有量增加,尤其私家车数量的剧增,虽然极大繁荣了汽车相关产业,却也带来诸多难以忽视的社会问题,许多与汽车的保险、理赔及与其相关的纠纷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因而,汽车保险行业急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既需拥有足够的保险知识,又要了解车辆结构、行驶特点,同时还需要具备事故车辆及人员损失认定和快速灵活处理的能力,以保证专业、高效和准确地处理相关问题。[1]为满足市场需求,许多院校的相关专业均开设了《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旨在为汽车保险行业提供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目前,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每年有近30%的同学进入汽车保险行业,从事汽车保险理赔实务或事故车辆的查勘定损工作。因此,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考虑到毕业后不从事该行业的学生对汽车保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范围,也十分有必要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适当调整。

二、课程现状与教学改革探讨

与保险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由于早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保险业尤其是汽车保险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虽然近些年由于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汽车保险业发展进入井喷期,但汽车保险与理赔的教学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为此,我校承担课程教师组通过对几家综合实力雄厚的汽车保险公司调研及从事汽车保险理赔业务的已毕业学生的事业跟踪回访,对我校《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我校《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未专门以汽车保险与理赔作为专业进行课程设置,而是在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内开设的专业课程,课时较少。而该课程涉及汽车与保险两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如何能充分利用有限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既能有效提高有保险公司就业意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又能对非保险公司就业的毕业生实现所学专业方向的有益引导,是值得教师深思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该课程过多地向学生介绍保险的原则和相关制度,尤其是汽车保险条款的介绍。在所教授内容中,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应用的知识涉及较少。事实上,这些正是需要在保险公司就业的学生掌握并且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时常运用到的。而对于毕业后不从事与汽车保险行业相关工作的同学,教学内容上则侧重于对学生保险意识形成的培养,并力求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和良好社会道德。据此,我校《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如下几部分。(1)汽车保险概述,主要介绍风险与保险的概念、汽车保险的发展简史及分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2)汽车保险产品,主要介绍交强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细则解读及费率计算等,教学中主要结合案例分析各险种异同;(3)汽车保险承保及理赔实务,主要介绍投保、核保、理赔实务,教学中注意区分保险从业人员和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业务的认知需求;(4)汽车保险损伤评估,主要介绍车辆损伤、人员伤亡及非车辆财产损伤的评估等,教学中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认知不同损失伤亡的评估原则和放;(5)汽车保险欺诈及预防,主要介绍汽车保险的欺诈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教学中结合案例,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正确的处世观和价值观;(6)汽车保险市场,主要介绍汽车保险市场经营及保险中介,力求扩展学生就业思路。

2.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课程完成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贴切地感受汽车保险行业运营特点和过程,将保险理论知识跟实践操作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为此,我校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但获得较好课堂互动效果,从不同的案例和角色扮演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思考,增加法律知识,提高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2](1)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合理地运用案例,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专业内涵,更好地理解消化的专业术语和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判断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缩短学生就业后对工作的适应时间。[3]例如,在风险的概述中,不直接阐述什么风险,而是以举例方式列举某种疾病的发病率,看似离奇古怪的人类死亡方式的概率等,提高学生学习乐趣的同时,从现实数据中直观体会到风险无处不在的本质属性和特点。(2)角色扮演。针对所讲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由多名学生配合完成汽车保险行业运营过程中的典型环节,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汽车保险的投保、承保、核保、接报案、事故查勘和定损理赔等环节,分别要求学生作为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和汽车保险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应如何应对。实现对应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对应环节所需的相关保险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对于可能就业于保险公司的学生,能够减少入职前对职业的陌生感。而对于从事其他工作的同学来说,购置车险、报案理赔总会成为未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该方法可让这部分同学更加从容应对汽车保险问题。(3)考核方式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制度主要为笔试考试。这种考核制度限制考试时间,学生成绩完全由考题决定,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考核不够全面。虽然通常用30%的平时成绩和70%卷面成绩综合评价来弥补一卷定成绩的不足,但这仍然无法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评价。因此,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以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标准能有效解决常规考核制度对学生能力考核的不足。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能较为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汽车保险实施的不同环节的项目完成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评价方法,可有效形成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综合测评的目的。

本文探讨了我校《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旨在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汽车保险相关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面的社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景芝,赵长利.汽车保险与理赔[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2]陈青.案例教学法在汽车保险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校企协同;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无缝衔接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我国汽车保险业务近几年发展迅猛,汽车保险行业对保险人才需求迫切[1~2]。而汽车保险业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别强,尤其在查勘、定损、理赔环节,对人员专业能力要求高,导致保险公司期望尽快补充既有学历又能快速胜任岗位的专业人才,同时压缩岗位成长周期[3]。目前,一些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缩小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一定程度提升了学生第一岗位任职能力。但在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合作模式存在流于形式和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需要探索深度协同的新模式。为此,坚持“企业向人才培养环节前展、学校向人才岗位发展后延、共筑人才培养使用命运共同体”,信阳学院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阳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信阳中支)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形成了校企双方协同培养应用型汽车保险人才的创新模式。

一、开展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背景

企业始终青睐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踏实肯干、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受企业欢迎的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校企协同的教育模式是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其根本目标就是满足市场需求[4~5]。在党的报告中也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结合地区和行业发展特点的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研究与实践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以信阳市为例,通过调研,信阳市保险行业对汽车保险专业人才5年需求量超500人,信阳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作为信阳市保险人才输出主体,只能提供不足100人,人才缺口很大,专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更好满足信阳市汽车保险行业人才需求,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经过多年探索,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总结提出了“三合一”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合一、课堂与车间合一、实习与顶岗合一”。在此基础上,与信阳、十堰两地20余家汽车关联企业达成合作培养协议,初步走开了校企合作的路子。但在人才培养具体实施中,一直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合作培养手段方法单一。合作培养流于表面,过于形式化,还在组织学生赴企业参观学习的低层次徘徊,有时甚至仅停留在纸面协议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没有固化形成,并不能真正体现行业岗位需求。从企业用人反馈看,学生因专业技术生疏、岗位适应力弱等问题,毕业后基本不能满足岗位实际需要,需企业重新组织培训,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二是企业合作培养的驱动力不足。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多为驻地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其更关注合作带来的附加成本,却忽视合作产生的长远效益,校企不能达成人才培养与使用“命运共同体”。因此,深化校企协同合作,促进企业参与深度,成为学校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二、校企协同培养汽车保险人才的实践探索

平安产险信阳中支作为学校合作对象,高度认同校企共筑人才培养与使用“命运共同体”,对参与汽车保险人才培养表达了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的合作意愿。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常态化组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学研究等活动,逐渐固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汽车保险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见图1),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平安产险信阳中支前展进入人才培养与评价过程,协同改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条件;学校向人才使用阶段后延,全过程跟踪人才培养成长,建立校企双向反馈机制,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一)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保险公司专家骨干参与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瞄准保险岗位需求,联合论证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修订与岗位实际需求不符的教学内容,融入更多基于协同培养的实践环节。如:在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汽车保险与理赔专业课程在原有的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保险与理赔(36学时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了车险查勘与定损课程。针对上述课程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

(二)协同指导理论实践教学。1.聘请企业专家进校讲座。汽车服务行业日新月异,不断涌现的新思想、新技术很难第一时间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毕业后学生将很难跟上行业潮流,缺乏岗位的深入了解和认同。为此,学校举办专家讲坛,聘请企业专家定期进校讲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上最流行的思潮,最前端的技术,第一手的行业信息,学生普遍收获启发很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胜任未来岗位的信心。2.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授课。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技术人员是企业拥有的独特资源,能很好弥补学校教师缺乏岗位实践经历的不足。学校聘请了多名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到校参与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训环节的授课,过硬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案例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方面得到滋养熏陶。3.搭建顶岗实习平台。企业选拔有意向的应届毕业生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完成顶岗实习,有8位学生留下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16级有15位学生成为企业重点培养对象。这为校企进一步合作及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企业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企业文化,操作使用企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深入开展学术技术合作交流。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师基本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且多数是毕业后即从事教学,无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工程实践及对行业前沿的深入了解,而车险行业条款改革频繁,导致教学与行业发展脱节。为强化教学团队与企业的联系,定期组织教师团队深入企业集中实践学习,不断更新专业实践知识,定期组织校企人员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为学校教师和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共同探讨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行业前沿问题提供了平台,并打造了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协同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在学校共建汽车保险理赔实训基地,校方提供实践场地,企业提供教学实物、教具,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该实训基地承担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车险查勘与定损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未来岗位的必备技能,还能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有助于进入保险行业及其他汽车服务行业工作后快速胜任岗位。(五)建立岗位成长反馈机制。针对毕业后留到合作企业工作的学生,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密切跟踪其在岗表现及成长,如,每学期定期组织毕业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岗位等活动,并对每名毕业生建立岗位成长记录档案。通过分析学生岗位成长过程,能够发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差距,更精准定位企业岗位需求,促进学校和企业共同改进协同培养模式,反过来也使得学校和企业联系沟通更顺畅,实现全过程的协同培养。校企协同培养汽车保险人才实施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18、19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95%以上,并同时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其中19届有8名毕业生进入平安保险公司工作。另一方面,汽车保险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在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同企业技术人员的深入交流,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的能力显著提升。此外,汽车保险理赔、查勘、定损等校内实训环节的实训环境、实训条件不断改善,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三、校企协同培养汽车保险人才的发展展望

现阶段学校与平安产险信阳中支开展的校企协同培养汽车保险人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新一轮合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深化:

(一)继续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共建与共享。共建仿真实训室,加大实验设备投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训条件。同时,利用校企双方的距离优势及学校的场地条件,将基地打造成企业员工培训交流中心,既让企业收益,也加强了校企互动。

(二)建设汽车保险与理赔案例库。汽车保险与理赔、车险查勘与定损课程的教学以大量案例为基础,而教学参考书中的案例众多,有些颇为陈旧,甚至出现相同案例不同参考书给出不同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收集保险公司理赔实例,提炼出典型案例,形成案例库,并不断更新,用于课堂教学,丰富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三)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对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组建兴趣班,有针对性地进行订单式培养,提升职业教育强度和比例,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岗位工作环境,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打下基础。此外,学生入校开始就给予关注和指导,企业不定期地选派相关优秀员工进入校园开展职业选择、基本沟通和服务礼仪等方面的讲座。

(四)加强科研合作。校企双方已共同申报并立项教改项目一项,随着合作深度的增加,将继续加强双方的科研合作,争取在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方面都能有更大的突破,为课程教学和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

四、结语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保险;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59―02

随着现代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提升,特别是面对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汽车服务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应用型专业汽车服务人才成为需求热点,这也是眼下高等教育界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尤其是汽车保险与理赔从业人员不仅要懂保险知识,更要懂汽车理论知识,需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应用型汽车保险与理赔专业人才。目前这种应用型汽车保险与理赔人才相当紧缺,因此,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均开设了《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专业课,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汽车保险与理赔应用型人才。

一、教学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客观了解《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教学效果情况,本次主要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2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对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进行,更深入地了解了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需求。调查主要结果反馈如下:

“对传统《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的兴趣如何?”的调查中,取各班毕业生平均数统计得出,“不感兴趣”的占43.4%,“一般兴趣”的占32.3%,“比较兴趣”的占24.3%,对传统《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不感兴趣的基本占了学生总人数近一半。此统计结果令我们教育者较担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所以应围绕满足学生兴趣入手,制定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和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尝试。

“传统《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调查中,取各班平均数统计得出,回答“效果不明显”的占20.5%,“效果一般”的占47.2%,“效果好”的占32.3%,认为《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效果好的学生占总人数不到三分之一,说明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还需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对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可知,我们应从满足学生兴趣入手,制定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和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从教师角度出发,也应明确课程改革应侧重于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当在课程改革中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对上述教学现状调查的数据分析,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学生对传统教学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是我们旧的教学方式方法存在不足,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不够理想。造成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弱、创新意识差,进入用人单位后基本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眼高手低,甚至出现名牌大学毕业生争不过技校生等不良现象。这既反映了我们在教学模式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存在缺陷。

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与座谈了解到,目前我们所开设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教学效果也相当的不理想。可见,我们的课程教学效果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由此,无论是学生、企业还是教育者都深刻认识到,要满足社会就业需要和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改革探讨

1.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课堂上,我们要重视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借助揭示、反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吸引较多学生参与互动。在课堂讲授结束前,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和提供一些参考书供学生在课后阅读,以巩固和扩充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速度。同时学生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尝试,包括失败的尝试,以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努力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的创新型、应用型汽车保险与理赔人才。

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不同阶段、不同课时、不同章节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就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教学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既有汽车保险的基本条款,又有汽车的承保、出险以后具体的查勘、定损及赔付等实际应用的内容。因此,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加入案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都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汽车保险与理赔人才。

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以实际发生的汽车保险与理赔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具体形式包括具体案例导入、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与案例评析、课堂讨论与总结等。此环节教师将分析案例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课堂上学生的分析与讨论观点不做过多的干预,可以做适当的评论,并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观点,真正做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活跃课堂气氛。

3.实践教学的融入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践项目”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行动。一般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与步骤、撰写报告与总结、归档等几个阶段。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以事故车辆的现场查勘与定损索赔为例。首先,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熟悉汽车保险理赔遵循的原则,汽车保险理赔的处理程序,现场查勘与索赔的程序与方法;其次对所在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若干人一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全程跟踪一例汽车碰撞事故案例;然后对事故现场进行查勘与定损,事故车辆的索赔,并撰写一份保险理赔报告,具体包括现场查勘记录内容与索赔程序;最后,指导教师进行分析和总结。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使学生了解项目进行的任务与流程,加深了对汽车保险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解决理赔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

(2)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化校企之间的互联互动和利益趋同,共同培养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先进制度、设备为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障,保险公司可以更方便地利用高校的人才培养平台吸纳所需的技能人才。校企合作的产学合作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结论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取舍教学内容,课堂中引入了汽车保险与理赔中的具体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快地掌握了知识的要点,提高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贯穿实践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恩国.《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2]常兴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汽车保险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商界,2010(01).

[3]黄鲁燕.汽车保险与理赔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9(15).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汽车商务 实践能力 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薄志霞(1961-),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机电技术;张彤(1964-),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经营管理。(北京10002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63-02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据统计,2003年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辆,2006年汽车保有量突破3500万辆,200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5000万辆,2011年将突破2亿辆。北京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目前汽车保有量已达到500万辆,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所以,对汽车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显得更为迫切。而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汽车服务类人才的需求,一些企业、公司特别缺乏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熟练技术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借此,本文就汽车商务专业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探讨。

一、汽车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分析

经调查发现,目前各个汽车服务企业、4s店等急需掌握现代各种类型汽车工作原理,且能够从事汽车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这种高级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比较滞后,已经出现人才短缺现象。因此,培养有较高文化知识理论水平、掌握先进的汽车技术,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汽车产业经济、汽车服务运作、汽车服务新技术、汽车故障诊断虚拟系统等服务形式与内容的不断创新,对汽车商务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为了全面掌握社会对汽车服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要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去用人单位调研,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并走访高等院校汽车系,召开了毕业生代表进行座谈会。根据调研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汽车商务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先行。首先要思想品德好,能吃苦耐劳,具有敬业精神。(2)熟悉汽车构造、制造和维修理论等专业知识。(3)熟练使用计算机及汽车服务软件技术,同时用人单位尤其强调了对学生应重视汽车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院在汽车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强化技能,真正体现“懂产品、善经营、会服务”的办学理念。本文通过汽车商务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意旨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二、真实环境的校外实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从汽车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适应未来市场需要的汽车技术服务人员,一方面必须对现代的汽车服务模式有一个相对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对汽车结构、技术参数、汽车的性能指标等有较深入的了解。这都要求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贴近现实市场的实习环境,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得以运用。

在汽车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除在培养计划中开设如电子商务、服务礼仪、汽车营销技术、保险经济学、汽车金融信贷与保险、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车辆定损与理赔等课程,为学生建立合理的汽车商务的知识结构体系外,还安排了学生到校外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实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发现所学知识存在与实际相脱节的地方。这样就会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符合岗位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掌握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我院还通过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但是,在运作中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企业经营任务和效益原因,在一些技术服务的关键岗位上,学生往往难以得到系统的操作实践机会;(2)由于实习单位各岗位员工能力不一,很多情况下无法向实习学生系统介绍操作标准、运营规范等;(3)由于一些岗位的工作是有阶段性的,实习时间集中安排,使得学生无法全面了解这些岗位的实际情况,校外实习对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模拟实验室的情景教学,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克服校外实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进行了汽车商务模拟实验室建设。如汽车保险实训室、汽车营销实训室,通过机动车保险承保模拟实训教学系统、图形化车险理赔估损模拟教学系统、汽车营销情景仿真实训教学系统、汽车服务接待情景仿真实训教学系统仿真软件使用,使得实验室成为学生进行模拟企业业务的实践场所。例如:汽车保险业务实训、汽车销售流程实训和汽车售后服务实训都是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让学生进行仿真模拟训练,使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贴近实际的市场运作经验,模拟真实的汽车市场营销工作,使得学生对前期所学知识得到综合运用,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汽车4s店”校内实训基地的情境教学支持学生“工学交替”式的学习

我院汽车工程分院依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发展之契机,积极开展“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中,以行动导向课程为主体,建设“汽车4s店”校内实训基地。在“汽车4s店”实训基地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共同商讨出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实训装备和实训项目。企业派人任兼职教师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改革,依据汽车服务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探索以就业为根本,到学校讲课,把企业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汽车“4s店”教学平台载体,使得实训基地变为车间,教师变为师傅,学生变为员工,打造出符合汽车服务行业需要的操作技能型人才。

五、顶岗实习,实现人才供需的“零距离”对接

学生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已学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接受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基本训练,从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认识社会,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毕业后的就业、择业竞

争力。

顶岗实习安排在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一阶段的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点:(1)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或实习员工),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校企共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任务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或师傅)安排,并进行业务指导。学校负责实习前与实习单位的联络、学生的工作安排,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巡回指导与检查,学校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提供技术理论方面的支持与指导。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业务考核;指导教师(含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表现进行评价。(2)顶岗实习的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行业、企业实际,不是解决企业或行业中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实际问题的,不能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学生到行业、企业实践中去选题,有行业、企业参与。在教师和实践专家共同指导下,学生完成毕业论文。(3)顶岗实习给学生一个真正的应用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锻炼机会和锻炼场合,使学生体验职业、体验岗位,通过完成毕业选题,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

顶岗实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及预测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实习就是预备就业,即实习后优先使用毕业生留在企业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负责反馈毕业生工作信息,毕业生在企业表现出的优点和暴露出的缺点,企业及时反馈到学校,可以有效地指导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六、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提升汽车职业人的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偏差,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不协调,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办学模式的创新。根据汽车类人员职业素质要求及企业对职业院校改进方向的建议,我们提出树立塑造汽车职业人的教育理念,以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形式,每一个学期设置一个教育主题,如职业认识养成教育、职业知识养成教育、职业能力形成教育、职业素质提高教育、职业能力发展教育、职业综合能力应用教育等。在每一个教育主题活动中,意在为学生提供发挥个人潜能、兴趣和爱好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等知识。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第5篇

(一)专业简介

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汽车营销及售后服务企业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面向高端品牌汽车销售以及售后服务领域,从事汽车销售、汽车技术服务、汽车维修、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及配件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就业现状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先后开设过二年制和三年制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并且紧跟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步伐,对该专业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规划等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要求,制定符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指导文件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使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汽车销售、技术服务等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业务需求和素质需求。

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体系分析

根据汽车行业特性、岗位需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再结合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对本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分析,为建立基于职业胜任力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相关课程的设置都是基于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制定的,针对学生的就业领域、能力培养、岗位需求、专业素质等,制定学生从业岗位职责、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关系表格,从知识结构、职业能力、基本素质等三个方面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前期执行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制定开设的课程,及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教学要求等。

(一)理论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高职高专阶段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将学生的思维由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大学的素质能力教育,这些课程都是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至少要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最低要求。这些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等。

2.专业基础课程。为了实现学生知识的良好过度,为学生后期学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有必要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汽车电子基础等。

3.专业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开设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均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为原则,培养学生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领域必备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汽车销售、技术服务等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主要课程包括汽车相关知识体系和营销相关知识体系: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文化、汽车电器、新能源汽车概论等。

(二)实践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修的内容,是高职高专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毕业生动手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的必经之路。从能力培养角度划分为三类实践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毕业教育;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课程: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职业专门技能训练课程:专业认识实习、汽车销售实务、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电器实训、汽车电控实训、汽车故障诊断实训、汽车维修实训、顶岗实习等。

三、基于职业胜任力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

伴随着社会对汽车营销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国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的文件精神,学校针对招生生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特色建设。

(一)职业胜任力视角下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随着职业胜任力的不断完善,它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用人单位在职员选拔、考核评聘、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范啸、顾嘉佳的研究表明,职业胜任力在人才招聘、绩效考核、职业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有着重要作用;刘镇提出应以学生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构建校行企三方共育的、2+1、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有利于彰显专业优势与特色;刘军等从职业胜任力的角度选取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个方面就应用型文科专业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进行了探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及其衍生产业都得到了快速成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涉及汽车后市场且需要汽车技术和营销专业知识的服务性行业,如汽车企业管理、配件等相关岗位。通过对已开设汽车营销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特别是示范建设院校进行调查走访,收集了相关的教学文件和专业建设资料。“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已经修订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目标。通过对我校往届毕业生及京津冀相关汽车营销专业人才,使用开放式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了职业胜任力构成调查,先后发放了38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0份,问卷回收率为71%。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汽车营销人员的职业胜任力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汽车营销人员在职业素质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按照职业道德、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等13项指标构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职业胜任力构成。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既是依据职业胜任力的构成,也是依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指导意见,围绕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并具有一定职业发展规划的毕业生为目标而进行的。为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既能做事又会做事的高技能应用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应用分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汽车行业调研了汽车销售与售后行业总体情况、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等;对汽车企业的高管、经理、顾问等就企业岗位设置、人才需求、职业能力要求等进行了调研;对开设相关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等就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未来主要就业岗位转变为“汽车售中、售后及部分售前服务岗位”,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汽车销售、配件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相关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具备汽车服务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使毕业生能够成为适应未来岗位群,成为岗位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加强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继续学习、继续深造的潜力;紧密依托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使学生既能够学会知识,又能够学会做人、做事,适应未来企业发展需求。

(三)重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理论知识应用为辅,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企业需要,成为岗位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围绕核心能力培养,在基础理论知识设置上围绕“必需、够用”的原则。“必需”指的是围绕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如汽车服务、汽车制造等领域所需最基础专业知识;“够用”则是本专业毕业生在校所学知识要能满足本层次人才就业岗位(汽车营销与服务行业)所需知识。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其中,汽车保险与理赔与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摒弃了原来的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针对汽车保险理赔与汽车销售实务实际工作所需的岗位技能,分成若干典型教学做一体项目,让学生围绕具体项目,完成项目的同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掌握实际工作技能。这两门课程帮助学生熟悉保险公司和汽车4S店的工作流程,对学生掌握保险查勘定损及汽车销售技能有很大帮助。为适应市场需求,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强化与企业接轨。通过对相关企业及往届毕业生进行调研,了解汽车后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需求,并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尤其针对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安排与定位上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设计,突出行业和企业实际市场需求。

1.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教学中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突出对学生就业所需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应以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和服务项目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把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实际操作与理论学习相融合,逐步摸索出适应本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对接实际工程服务应用的新教学做模式,并注重在实训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因此,在实训教学中,我们秉承“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真实项目任务,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实际与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分组对抗教学法等方法组织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紧贴企业一线工作现场,使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实践环节的教学安排。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做事方法、做事程序和做事习惯,决定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体安排中,注重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基础教学中穿插实验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认识;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未来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将与学生未来就业紧密联系的几门重点核心课程设置(汽车销售实务、汽车保险理赔、汽车故障诊断)在第五学期起开设(第六学期学生进行毕业实践),让学生熟悉企业一线销售和服务流程,了解企业一线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夯实基础。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正常有效开展、完成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因此,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进行改革,必需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与开放时间,努力为本专业学生创造更好的实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1.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基地。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基地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专业专项技能为基础,在环境布置、设备配备等方面,尽可能接近企业或4S店的真实销售或服务场景,能够为全校车辆或社会车辆提供保养、简单维修、配件补给等服务。同时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要融教学、实践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体现实训环境的真实化、功能化、企业化、科研现代化、人员专业化等五大特色。

2.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综合实践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专业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充分接触企业,体验服务社会的实际过程。所以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优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承德市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汽车整车销售、售后及配件服务一条龙产业链。承德庞大汽车城、太平庄汽车城容纳国内外众多合资品牌,秉承企业和品牌质量管理要求,有严格的销售和服务流程。因此,应重视加强与这些当地汽车公司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建立校外挂牌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合作,让师资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帮助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参与培养方案制定与更新。

四、建设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专业教师的素质与学生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为了缩短学生在校园学习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减少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学校专门制定了《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加强了专任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研室也按学期派出了教师到北京盈之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温州力天汽车集团、北京波士瑞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保定长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汽车营销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期深入了解汽车服务一线工作的实际状况,加深对汽车销售、售后等服务体系的理解,了解高端品牌感受企业文化理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经历和收获,为制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践依据,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需求和企业一线需要。教师经过企业实践锻炼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过程,增强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将企业锻炼的收获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对于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依托汽车企业、兄弟院校和行业协会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业技术等级,获取高端企业的各级各类证书都有极大的帮助。

五、结语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汽车运用技术;方向分流;课程设置;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1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青年项目“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方向分流的研究”(编号:2010Q002)的成果。

一、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就业状况分析

1.汽车后市场繁荣。以二手车交易市场为例,2011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创出历年新高。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月27日在上海的2011年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数据,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达433万辆,同比增长12.47%。据介绍,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额达到2108.8亿元,同比增长18.56%。交易额的增长快于交易量的增长,说明国内二手车成交单价增长明显。经历连续多年超高速增长后,目前国内新车市场已经出现了回落趋势,但二手车市场却在过去十年间持续上升,有些年份的增长率甚至超过90%。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预测,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2012年中国二手车市场的增速将继续超过新车,达到20%左右,而交易总量有望突破500万辆。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面前,迫切需要大量有素质的从事二手车鉴定评估、二手车交易和二手车售后服务的从业人员,并且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因为二手车的评估过程较为复杂,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对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知识面要广,机动车鉴定评估理论和方法以资产评估学为基础,涉及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价格、财会、机械原理、汽车构造等多方面知识;政策性要强,既要熟知各种政策法规,还要掌握车辆管理的有关规定及各地相关的配套措施;实践和技能水平要高,从业人员不仅要会驾驶机动车,还要能使用检测仪器和设备。此外,把握市场动态也是决定行业利润的基本保障。

2.人员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需求逐步增长,从2012年及2013年在保险公估公司的毕业生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从事查勘定损的人数分别为9人和37人,2013年毕业生分别分布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武汉分公司理赔中心、泛华保险公估有限公司、深圳市联胜保险公估有限公司和民太安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学生在一年实习期内的稳定率在60%~80%之间,与汽车行业其他岗位对比稳定率较高。通过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及企业用人需求反馈信息的分析,明年从事查勘定损的毕业生数量将高于今年。无论是二手车市场还是车辆查勘定损行业,近几年都有较大的发展,对人员需求必然旺盛。但分析其根本原因,仍是汽车后市场产值急剧增长所推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使得保险行业的产值随之扩大,保险销售可通过网络平台、电话平台,但车辆定损则需要大量人员实地查勘,所以查勘定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各个保险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查勘队伍,查勘网络必然会有重叠,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因而保险公司也普遍委托公估公司进行查勘定损作业,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即便如此,依然还需要大量人员在各个车辆分布密集的区域来进行定损工作。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定损人员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

3.工资待遇及发展空间大。职业院校的学生从事查勘定损员的实习期工资待遇为800~1300元/月,通过实约半年时间即毕业时,转正后工资待遇为1800~3000元/月,多数毕业生均能在毕业时顺利转正。少数毕业生在毕业后数月之内能够承担定损的“主班”工作,工资待遇会在2500~6000元/月。而这类人员所在公司一般为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还为员工提供国家要求的五险一金等待遇,并且在职位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综合而言,从事查勘定损工作的毕业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如何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

1.掌握社会人才需求本质。需求分为两类,一类为需求“人”,另一类为需求“人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较多的是需求人而不是人才,只要劳动者具备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即可,而对于从事技术工作的岗位如维修、销售、二手车评估和查勘定损,这些岗位需求的是人才。培养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准确掌握社会需求实质,是需要人还是人才。

就业数量是不是决定人才培养的根本呢?显然不是。职业教育不能为就业数量服务,而需要为就业质量服务,要以“企业愿意,学生乐意”两项指标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例如,我院在2012年7月到11月间,分别输送两批学生至沈阳某公司(简称“A公司”)和深圳某公司(简称“B公司”),两家公司性质相同,均属于制造企业,且工作岗位相同。经过一年的顶岗锻炼后,A公司的实习生流失率为15%,而B公司的流失率为92%。A公司符合“企业愿意,学生乐意”的原则,我们需要为A公司培养人才。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A公司可能几年后不再需要毕业生,但我们已经为这个企业培养了足够的人才,保证了企业的健康运行和发展。而B的问题在于自身,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等,学校不能为这样的企业输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因为这样的企业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盲目输送会导致学生就业的畸形发展。

2.建立企业评价体系。通过对学校汽车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就业状况的数据采集,能够获得准确的社会用人需求,学生实习待遇、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社会竞争力,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就业状况。通过这样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为课程设置、就业导向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表1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一份就业状况调研表,一个班大约能回收80%的有效问卷。对这些问卷集中分析,可以判断企业待遇的高低、劳动强度的大小、内部的发展空间等数据。同时,也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数据指标,指导课程设置。对于评价不高的企业,将减少或禁止向其输出实习生。

3.设置正确的专业方向和课程。通过调研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反馈,设置二手车鉴定评估方向、车辆定损查勘方向和保险理赔方向作为汽车运用专业的方向分流。在汽车运用专业学生完成两年的课程之后,在第五学期开设专门的方向课程,分别针对岗位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同时,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实际引入课堂,聘请企业的培训讲师和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授课或开展灵活多样的讲座。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坚持原有的专业方向,要随着市场的变化作出调整,如实习岗位比例、实训技能模块的增减,等等。根据自身条件可将定损查勘或二手车鉴定评估的部分环节引入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部分,既能保障企业生产,又可开展实训教学,与企业实现共赢。

在专业方向确定的情况下实施课程设置,制定课程的内容、先后顺序、实训环节和考核方式。例如,车辆定损查勘方向的专有课程为: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车损与定损、汽车驾驶实训等课程。更为重要的是,将最新保险法规、理赔平台等引入课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针对专业分流方向,这些课程的课时要适当增加,实训也应加强,考核内容应更趋于工作实际。

三、结论

近年来,汽车运用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和实际企业调研结果,建立了企业评价机制,为汽车运用专业的方向分流提供了科学依据。确定其专业分流方向为二手车鉴定评估、车辆定损查勘和保险理赔,主要参照这三个方向进行汽车运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培养汽车后市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明确了方向。

参考文献: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第7篇

    大学阶段的基础素质教育课程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且全是必修课程,目标是以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能力为目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礼仪;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等。工程技术教育课程。工程技术教育课程是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为目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上。课程中包含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学科基础课程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现代汽车导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汽车制造工艺学;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测试技术基础;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技术;汽车材料;计算机在汽车服务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管理科学教育课程。管理科学教育课程也是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为目的。课程主要由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组成。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二手车评估与交易实务;汽车保险与理赔;营销心里学;汽车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汽车技术法规与法律服务;供应链管理;汽车保险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心理学。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在达成培养目标,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我校2009级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及汽车电器实训;汽车构造与拆装实训;汽车底盘检修实训;转向系统拆装与试验实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实训;课程设计(论文、大作业);毕业实习;军训与入学教育;汽车场地驾驶基础;劳动。课程设置的特点学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为:第一,工科基础特点更加明确,从课程设置看,包含了大部分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只是相对于其它机械类专业及车辆工程而言,课程相对较软;第二,专业知识范围更加扩大,贯穿了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整个应用过程的技术服务;第三,工程技术主干课程作为管理科学类课程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这既保证了工程技术教育具有系统完整的学科基础,又有利于毕业生在知识层面上能够应用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服务。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体系优化探讨

    相对于其它专业该专业发展历史较短,不管是从专业定位到专业培养目标再到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执行以及实践教学的目的、方法与安排,均不够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专业培养目标的优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总体培养目标是“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但在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企业或公司与大学毕业生的认知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企业或公司反映大学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毕业生接到企业的任务或项目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不知道做事的流程,不知道怎么去做。第二,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有效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第三,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不够。学生的抱怨是: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在企业或公司不适用,在学校的所学与企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其实,学生在学校不是没学到东西,也不是学的东西没有用,而是不知道用在哪里,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如何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我们通过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分析,认为教会学生将自己的所学如何应用到完成企业布置的工作中,如何按工作流程完成企业项目或任务极其重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将培养目标设定为:面向“汽车中、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掌握现代汽车技术、汽车贸易、企业管理、保险理赔方面知识,并熟悉相关法规,适应汽车营销企业管理、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制造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定损与理赔服务等领域的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将“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确定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使得毕业生成为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我们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校重视三个方面的学习:(1)学习知识: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2)学会做人:要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应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有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心;扶贫济困的同情心。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参与行为、与他人交往的社会能力。(3)学会做事:应让学生在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的过程中,熟悉企业或公司的工作工程,项目开发的过程和过程控制的方法,熟悉企业或公司的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建立过程与过程控制的概念和理念。课程体系重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必需就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处汽车制造、汽车服务领域最起码专业知识;够用就是本专业毕业生所学知识能满足本层次人才就业岗位所需知识(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新建课程主要有: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汽车材料;汽车技术法规与法律服务;供应链管理;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心理学。其中,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针对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的岗位技能,分成若干典型实训项目,通过质量管理典型案例的开展、分析、讨论、实施,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质量管理技能。本课程为学生熟悉企业或公司的工作流程,项目开发的过程和过程控制的方法,熟悉企业或公司的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建立过程与过程控制的概念和理念很有帮助。实践教学的定位与教学方法根据纲要要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必须强化与市场需求接轨[1]。我们通过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汽车服务相关产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工程师和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的定位、方法与安排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设计,突出行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实践教学的定位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践教学的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做事方法、做事的习惯和做事的程序,应注重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具有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工程和服务项目的应用,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突出学生就业岗位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为其特点。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应以提高学生工程或服务项目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此,我们以培养学生就业岗位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主线,把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实际操作与理论学习相融合,逐步摸索出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验教学对接实际工程服务应用的新模式,并在实训中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目前,几乎所有的制造企业、服务类企业都建立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每一项工作或对客户的服务都是按项目及流程进行管理的。因此,围绕本专业培养“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结合企业实际,在实训教学中,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强化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根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在工程技术教育课程和管理科学教育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组织教学,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应紧贴生产实践和服务现场,使学生的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熟悉生产和服务现场的实际问题,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便知今后就业的岗位任务和环境。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属于一门交叉学科,既有机械工程、车辆运用工程专业的内容,又要掌握汽车营销、汽车保险理赔、供应链管理等新内容,更要有汽车装饰与美容、二手车评估、汽车保险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心理学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专业知识的面上看,教师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分散。况且,要实现本专业培养“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教师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第一,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对学习者进行鉴定的能力。第二,还要具备职业、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开发的能力。第三,应具备组织、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第四,不仅要具有宽厚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必须具备将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培养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批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教师。所以本专业教师队伍,急需一批高素质人才组成一个团结、高效的教学科研团队。建立这样的师资队伍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从社会上汽车服务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这些高级技术人才具有丰富的汽车服务实践经验,熟知社会对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可为更好地制定培养计划提供实践依据;二是加快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要求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深入汽车企业进行实践;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依托企业、兄弟学校和高一级学校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四是鼓励专业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职业技术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