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6 16:26:55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对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抢救和护理的方法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抢救和护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糖尿病昏迷患者通过小剂量的胰岛素注射或者补糖补液等方式进行抢救,抢救后的治疗有效率为87.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 结论 糖尿病患者经常因为其急性并发症而导致昏迷,一旦发现昏迷应该迅速进行诊断,了解昏迷的原因,及时进行抢救,才能很好的避免患者出现死亡,并且做好护理工作,避免发生感染不良反应。

[关键词] 急诊糖尿病;昏迷;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40-02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这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昏迷时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最危险的合并症,如果处理的不及时,或者处理的手段不正确,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死亡[1]。引起糖尿病昏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很多,比如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2]。该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抢救和护理的方法予以分析和讨论,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为(57.12.4)岁。其中低血糖患者1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1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5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0例。

1.2 方法

1.2.1 抢救方法 糖尿病昏迷患者入院后应该立即展开诊断,以便于对症治疗,并且监视患者的血糖,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补液。对于低血糖昏迷患者入院后会出现心率过快、大量出汗等临床症状,应该立刻进行补糖,如果患者血糖过低,应该立即采用高糖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再进行葡萄糖的静脉注射,直到血糖恢复正常水准。除去低血糖昏迷患者,其余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小剂量的胰岛素静脉滴注。

1.2.2 护理方法 对于糖尿病昏迷患者,接诊后首先应该要通知医生,然后进行护理,对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休息以及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与患者家属多进行沟通,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体温等症状。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常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容易给患者造成恐慌、焦虑、烦躁的情绪,不利于治疗的进行[3]。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的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对患者多加鼓励和开导,让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治疗。对于不同原因引发的糖尿病昏迷应该采用不同的护理办法:①低血糖昏迷的护理:对于血糖低于3.0 mmol/L的患者就应该认为是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静脉滴注,当病人清醒后,应该进行补液,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估计患者所丢失的水分,根据患者丢失的水分进行补液。并且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尽量食用清淡、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食物,饮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将血糖控制良好;②高渗透性昏迷的护理:建立2~3条静脉通道,以保证小剂量胰岛素和大量补液可以同时进行,使用NaCl等渗液可以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补充,提高患者的血压,改善微循环,估计患者所丢失的水分,根据患者丢失的水分进行补液。对于补液量应该按照个体的不同分别进行安排,避免因为一次补液过多而导致出现肺水肿或者急性脑水肿;③酮症酸中毒昏迷:建立2~3条静脉通道,以保证小剂量胰岛素的静脉滴注可以和抗生素的输注以及补充血容量同时进行。在整个降血糖的过程中必须严密监视患者的血糖情况,防止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患者意识清楚,呼吸畅通,生命体征平稳,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尿路感染以及心律失常,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就认为治疗有效。

2 结果

对糖尿病昏迷患者通过小剂量的胰岛素注射或者补糖补液等方式进行抢救,抢救后的治疗有效率为87.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昏迷患者有时候会伴发有其它疾病,导致症状不典型或者被其它疾病的症状所掩盖,这非常不利于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治疗和诊断[4]。糖尿病昏迷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所以应该及早的对糖尿病进行防治。糖尿病的病程长,需要通过长期服用药物,控制饮食等进行辅助治疗,在糖尿病昏迷患者急性期治疗出院后,后续的治疗和护理也很重要。通过对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休息、运动以及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增强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据食谱定时定量饮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每天应该及时清洗会,避免发生泌尿系统的感染,按照医嘱使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适当进行锻炼,避免出现肌肉萎缩[5]。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防止患者出现情绪波动和精神刺激,家属应该对患者多多进行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该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抢救和护理的方法予以分析和讨论,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对糖尿病昏迷患者通过小剂量的胰岛素注射或者补糖补液等方式进行抢救,抢救后的治疗有效率为87.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糖尿病昏迷主要是由其急性并发症引起的,主要有低血糖昏迷、高渗透性昏迷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三种情况,其中低血糖昏迷主要是因为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应用过量,又加上进食少或没有吃饭,这样使血糖过低而发生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都是由于停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在进食多或伴有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时,血糖急剧增高,引起昏迷。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经常因为其急性并发症而导致昏迷,一旦发现昏迷应该迅速进行诊断,了解昏迷的原因,及时进行抢救,才能很好的避免患者出现死亡,并且做好护理工作,避免发生感染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孙军杰,齐静,武巧月.急诊抢救糖尿病昏迷60例临床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5(20): 99-101.

[2] 张东利. 急诊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形式效果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9): 69-70.

[3] 杨林霞,梁雪芳,王颖.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0例整体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 93-94.

[4] 杨晓花,王芸.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J]. 河北医药,2013,35(11): 1745-1746.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糖尿病;抑郁症;心理护理

近年来,内科躯体疾病并发抑郁症的报道越来越多。内科躯体疾病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且内科住院患者中抑郁症的漏诊现象十分普遍,从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对这些患者的积极治疗。糖尿病与抑郁症的关系非常密切。

本文调查了从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间我科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以了解抑郁症患病率以及心理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间我科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既往从未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

1.2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评估,以总分≥35为严重抑郁症,20≤总分<35为轻、中度抑郁症,8≤总分<20为可能抑郁症,总分<8为无抑郁症。将总分≥20的1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进行心理护理1小时;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再次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评估。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x±s表示。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85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见表1)以总分≥20为有抑郁症,从表1可以看出,85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16例并发抑郁症,占18.82%。

2.2男女患病率比较

男女患病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2.3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护理前一般情况比较(见表3)对于16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再分为2组,每组8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进行心理护理1小时;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2组进行心理护理前,在年龄、性别、病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抑郁量表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进行心理护理1小时,共2周。主要包括:(1)消除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恐惧感;(2)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3)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本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心理护理。2.4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实验组在治疗2周后,其抑郁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7.793,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7.322,P<0.01)。

三、讨论

(1)抑郁症是指以情绪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弱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障碍,可以从闷闷不乐发展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社会功能受损,甚至可能有自杀等过激行为,给自己及家庭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2)内科住院患者中,抑郁症的漏诊、误诊十分常见,Feld-man等报道的328例内科疾病中,有4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被漏诊;Schwab等[2]报道的153例内科疾病中,有34例抑郁症被漏诊。造成抑郁症漏诊、误诊的原因可归纳为:①情感体验较含蓄,患者常以躯体不适代之或抑郁症伴随躯体疾病;②以躯体症状为主诉;③症状不典型;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抑郁症与痴呆、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等同,故患者不愿意诉说或掩盖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情;⑤内科医生重视不够,缺乏相关的知识,故不能正确识别抑郁症;⑥一元论诊断原则造成。本文所调查的85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6例并发抑郁症,占所调查人数的18.82%,低于陆林等[3]报道的23.70%。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6例抑郁症患者中,既往从未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

(3)抑郁症与糖尿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是一种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治疗、康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心身疾病,它又是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慢性疾病,目前还不能根治。此外,严格的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措施。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不仅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情绪消极、低落,不配合治疗,或不能坚持长期控制饮食。而且部分糖尿病患者因病情严重而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但多数患者认为一旦使用胰岛素后就会“成瘾”,从而拒绝使用,以致病情发生、发展甚至加重。研究表明,抑郁症不仅是糖尿病的严重后果,也是糖尿病不易控制、加速并发症恶化的重要原因。合并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和生活信念,个别患者有自杀念头,使糖尿病的治疗难以有效、有序进行。有学者发现,血糖控制水平欠佳及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4)本次调查显示,抑郁症多见于女性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女性。这可能与此年龄段的女性卵巢功能减退,且处于退休的年龄段,存在心理失落感等有关。

(5)应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及时给予心理护理。表4表明,对合并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其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降低。所以,应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本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让患者充分理解目前虽然还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得以控制并避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了解影响其健康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而控制好血糖就能防止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使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得以长期、有序进行。

四、结论

糖尿病伴抑郁症并不少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应针对非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精神卫生继续医学教育,以降低抑郁症的漏诊率、误诊率;同时,应对部分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心理护理,以改善抑郁症状,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FeldmanE,MayouR,HawtonK,etal.Psychiatricdisorderinmedicalinpatients[J].QJMed,1987,63(241):405~412.

[2]SchwabJ,BialowM,ClemmonsR,etal.Thebeckdepressioninventoryindedialinpatients[J].ActaPsychiatryScand,1967,43(3):255~266.

[3]陆林,黄明生,孔学礼,等.内科住院患者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4):234~236.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第3篇

方法:回顾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112例,按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成实验组56例(临床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56例(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从病情恢复情况看,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肾功能改善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从生活质量评分角度看,实验组的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结论:为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临床整体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51-0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简称DN)是一种慢性并发症,主要是由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的[1],与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器脏功能较弱,病情进展迅速,更易出现尿毒症,病死率更高,做好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将研究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12年11月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112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实验组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67~82岁不等,平均年龄70.3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69~81岁不等,平均年龄73.0岁。经检查,112例患者血肌酐>707μmol/L,肾小球过滤

1.2一般方法。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干预,为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整体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2.1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该组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护理宣教,为改善其肾功能,给予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为控制患者血糖,每天为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叮嘱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此外,对其进行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

1.2.2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病程比较长,患者易存在绝望、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以上不良心理同意导致血糖波动,恶化患者病情。护理应该用安慰性与鼓励性的语言同老年患者交流,消除其抵触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用药依从性,此外,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纠正患者不良行为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判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从病情恢复角度看,若患者空腹血糖处于4.4~6.1mmol/L之间,说明血糖控制良好,若患者≤18mmol/L,Cr≤500μmol/L[3],说明其肾功能改善良好,从生活质量看,利用“生存质量测量量表简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方面内容,生活质量越好者,评分越高。

1.4统计学分析。与两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相关的数据,借助SPSS11.5(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进行统计学处理,若P>0.05,无统计学意义,若P0.05)。

2结果

2.1两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比。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肾功能改善良好率高度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2.2两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的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机体器官老化,易出现低血糖、低血压、感染等并症[4],有必要做好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在临床综合护理中,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其不良情绪,与此同时,保持患者膳食的合理性,控制其对糖的摄入,叮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禁烟酒,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定时调整各类降糖药物的剂量。此外,为患者及其家属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手册,讲解防止低血糖与血糖监测的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本文研究了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干预,为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实验组的病情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综上所述,为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荣,金丽萍.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9,03(23):235-236

[2]李碧妮.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在老年患者中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1,14(20):160-160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3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是十分严重危险的急性病症,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论难,还队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1]。为进一步探讨有效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结合我院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糖尿病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3.2±2.7)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5.6±1.2)年,I型糖尿病患者12例,Ⅱ型糖尿病39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咳嗽以及意识模糊等症状。

1.2临床观察及护理

1.2.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入院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包括:血压、血糖、呼吸、心率、神志等,并给予心电监护,尤其要注意观察呼吸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以及SaO2的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患者常有嗜睡、烦躁表现,晚期时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以致昏迷[2],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对躁动者可加肢体约束带、床挡保护,以防发生坠床等意外。

1.2.2对症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循环功能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议案米观察病情基础上给予对症护理。对于发热患者应遵医嘱给予使用抗生素,高热时慎用退热剂,以免患者出汗过多引起虚脱,首选温水擦浴或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降温后注意保暖[3]。循环功能障碍可使周围循环衰竭和肾灌注量降低,引起电解质紊乱,此时护理人员应确保液体和胰岛素输入,静脉输液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措施,同时监测血电解质变化情况,以免出现低钾血症。

1.2.3并发症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易发生心、肾功能不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科学的判断,积极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的给予治疗。出现感染情况时应使用足量抗菌药物治疗,协助医生做好尿糖、血糖、尿酮体、血酮体的检测及抗炎、抗休克、防治脑水肿等各项工作[4]。

1.2.4饮食护理:饮食不合理是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清淡容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遵循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根据患者标准体重及劳动强度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5],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制定食谱,坚持少食多餐。

1.2.5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变化对血糖波动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诱因以及积极控制血糖对于治疗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性。同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便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指导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嘱患者按医嘱规律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换药。

2结果

5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血糖降至6.13~9.67mmol/L,尿酮全部转阴,尿酮消失时间为24~48 h,未出现心、肾功能衰竭、脑水肿、休克以及感染等并发症。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处理[6],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以便更好的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基础上,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徐丽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抢救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210-211

[2]贾雪欢,岳晓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情观察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00

[3]陈华秀.5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225-231

[4]赵美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94-195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62-0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死亡率。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迅速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呈现增多趋势,笔者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Ⅰ型糖尿病1例,Ⅱ型糖尿病20例,年龄16-67岁,平均54.7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例,糖尿病合并肾病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7例,糖尿病合并腔隙型脑梗塞1例。诱发因素为肺部感染12例,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中断治疗者6例,精神刺激者1例,不明原因者2例。接诊时21例患者均有神志不清或昏迷,呼吸深大,呼气呈烂苹果味,实验室检查:血糖17.8-27.5mmol/L,尿酮呈强阳性。

2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1例均抢救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11天。

3 护理

3.1 急救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危急,抢救应争分夺秒。接诊后迅速安置患者,谵妄、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有假牙者取下假牙,注意保暖。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胰岛素微泵持续小剂量胰岛素,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每小时测血糖1次,若血糖降至13.9mmol/L时,报告医师,胰岛素加入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中滴注,当血糖控制在11.1mmol/L左右,尿酮转阴,酮症酸中毒症状改善后,胰岛素可改为皮下注射。另一条通道为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有足够的组织灌注量胰岛素才能发挥作用,应及时补液,补液最初2小时补2000毫升,以增加血容量,补液速度可控制为1-4小时、5-12小时、13-24小时各占当日输液总量的1/3。但老年患者及心肺功能差的输液速度及量不宜过快过多。纠正酸中毒补碱时量宜小,速度宜缓慢,每隔30分钟测PH及HCO3-,直至PH>7.1,护理中监测患者尿量及心电图变化,当尿量每小时大于50ml时开始补钾。

3.2 基础护理 严谨、认真、精细的做好基础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

3.2.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 应用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对昏迷患者注意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并做好记录。意识已清患者可与其简单交流并认真观察意识变化。

3.2.2 监测生化指标 每小时测血糖1次,每2小时监测血钾、钠、氯、血酮体、尿酮体1次,并将数据变化及时报告医师,谨防医源性并发症,如低血钾症、低血糖、高血氯、肺水肿等发生。

3.2.3 密切观察尿量变化 由于本组患者来院时均意识不清而予以留置导尿管,一是便于精确统计尿量,观察尿液性质,了解肾功情况,二是便于患者身体、床褥的清洁卫生,预防皮肤感染,三是便于及时取尿样指标,要每天用0.1%呋喃西林250毫升膀胱冲洗2次。

3.2.4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定期病室消毒,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湿度温度适宜,使患者处于舒适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翻身叩背,痰稠难咳者先以导管吸痰,再用超声雾化湿化气道每日2-3次,促使痰液及时排除。保持患者皮肤、口腔、会阴、足等部位的清洁,唇干者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用温水给患者洗足1次,每天用温水擦身,清洗会阴1次。

3.3 心理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常危及患者生命,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向其讲解该病的性质,处理经过等。力求缓解其紧张、恐惧、悲观心理,安定情绪、消除顾虑、树立信心,以更好地配合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第6篇

【摘要】目的 总结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的护理质量。方法 对33例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实施各项护理措施。结果 33例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所出现的并发应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结论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均属高危儿,并发症多,病情重,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护理质量的关健。

【关键词】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护理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由于在宫内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的环境,所以在出生时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低血糖、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钙、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先天畸形、喂养困难等,故属于高危新生儿[1]。因此,及时有效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9年11月以来共收治糖尿病母亲的婴儿3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33例,男21例,女12例,足月儿25例,早产儿8例,大于胎龄儿28例,适于胎龄儿5例,体重最大4.9Kg,平均体重3.3Kg,孕周最小34周。出生后30min-2d收入我科。

2 病情观察和护理

2.1 一般观察及护理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属高危新生儿,无论其体重大小,均按早产儿护理。入院后立即入暖箱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空腹血糖,监测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道,并检查有无先天崎形。

2.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2.1 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于生后1-12小时内发生。目前多主张采用不论胎龄和日龄,低于2.2mmo1/L,诊断低血糖症[1]。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为嗜睡、震颤、呼吸暂停、气促或惊厥等。然而,部分新生儿血糖即使很低,也可以毫无症状。因此,我科对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入院即开始监测血糖,本组患儿中有5例血糖低于以上标准,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干予,给予静脉输液泵输注葡萄糖,根据监测血糖的值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2.2.2 巨大儿 巨大儿虽然体重大于其他婴儿,但机体抵抗力低下,且由于皮下脂肪多,出汗多,穿刺困难,如治疗护理不当,可致皮肤感染、败血症的发生。本组患儿中10例巨大儿,入院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血糖的变化,全面检查有无产伤及发育异常,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2.2.3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在生后6小时内发生,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紫绀,一般的给氧方法不能缓解。患儿入院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次数和节律,有无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生,如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床边摄片确诊,并给予对症处理。本组患儿中无一例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2.2.4 低血钙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的低血钙发生率可达50%~60%[1],于生后24-72小时最严重。病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有无惊跳和抽搐等低钙表现,遵医嘱及时补钙。静脉注射钙剂时,如心率低于80次/min应停止注射,同时避免药液外渗,以免引起组织坏死。本组患儿中有2例发生无症状性低血钙。

2.2.5 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于生后48-72小时内,与非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比较,糖尿病母亲的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患儿入室后,每天监测经皮胆红素值,对出现黄疸的病人及时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并观察有无拒奶、嗜睡、哭声改变、惊厥、角弓反张等核黄疸症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积极治疗。本组病例中20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无核黄疸发生。

2.2.6 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为:多血貌、嗜睡、呼吸窘迫、紫绀及肌张力低下。所以对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在出生12小时后采集静脉血作红细胞压积测定以积极防治该病。本组患儿中1例发生红细胞增多症,得到有效治疗。

2.2.7 喂养困难 喂养困难主要发生在旱产儿中。表现为觅食反射弱,不能协调有效的吸吮和吞咽,食奶后有吐奶,溢奶现象,有腹胀、腹泻等临床表现。本组有1例喂养困难,对喂养困难的患儿我科采用鼻饲喂养,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训练患儿建立协调有效的吸吮,在我们的精心喂养下本组患儿均安全渡过喂养困难关。

3 小结

在胎儿时期,葡萄糖是由母亲通过胎盘主动转运的,而胰岛素则是由胎儿独立分泌,母亲患糖尿病时,由于胎儿血糖升高刺激了胎儿肠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新生儿出生时脐带结扎,终止了葡萄糖的供给,新生儿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而致低血糖[2]。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直接与母亲孕期糖尿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故除做好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外,还要作好患儿母亲孕期糖尿病的宣教,并在患儿出院前指导此类患儿家长要定期来院检查生化及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如出现先天发育畸形的患儿,根据崎形的类型进行专科诊治。

参考文献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R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12(a)-0154-02

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的临床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这与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改变具有一定关系[1]。另外,糖尿病病程时间的增长,加上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所以造成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增多[2]。糖尿病治疗具有终身性特点,患者由于长期治疗或者自身病情治疗中并未改善,逐渐开始不遵循医嘱用药、锻炼、饮食,影响到糖尿病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3]。所以,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加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就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比医院糖尿病护理家园健康宣教以及常规健康宣教下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研究所选择的对象,均为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总计100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入选标准:患者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糖尿病相关症状。排除标准:近期接受过相关临床治疗、身体器质性病变患者[4]。100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在42~72岁之间,平均年龄55.0岁;病程在0.5~8年之间,平均病程3.0年。按照临床健康宣教方案的不同,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组间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该组50例糖尿病患者均行常规健康宣教,即在医院内张贴疾病相关知识图片,叮嘱患者复诊并进行知识问卷调查。实验组:该组50例糖尿病患者均在参照组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行医院糖尿病护理家园健康宣教。首先,建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护士以及专科医师,在小组讨论后制定《糖尿病护理家园申请表》,成员资料的完善通过就诊以及随诊等方式完成,在综合了解每位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健康宣教内容[5]。具体宣教内容包括:患者疾病发生原因、糖尿病概念、久病并发症、临床症状、如何进行血糖控制、饮食、运动等,并告知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的影响以及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如何预防。其次,制定糖尿病患者家园活动。一般家园活动是按照2次/月的频率开展,具体活动内容包括活动的具体形式、地点、内容、涉及人员、主讲人员等,一般时间设定在周末,这样患者家人也会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活动的形式可以包含病友会、知识讲座、咨询等。再次,护理家园实施方法。对医院就诊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健康宣教,安排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介绍护理家园相关内容,指导患者填写《糖尿病护理家园申请表》。对患者填写完的申请表进行分析和统计,包括患者的例数、血糖情况、糖尿病了解程度等情况,安排对应护士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2h进行血糖测量,综合血糖测量结果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患者强化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意识。最后,健康宣教遵循自愿原则。护理工作人员保管好患者的基本资料、随访内容等,并形成档案,避免隐私信息流出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糖尿病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2h血糖、并发症、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SAS、SDS评分情况。

1.4疗效评定

显效: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血糖恢复与正常人一致。有效: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血糖有所控制。无效:糖尿病患者治疗后,以上效果均未实现。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研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几率、护理满意度以(%)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2h血糖以及SAS、SDS评分等指标以(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樽榧涮悄虿∈笛槭?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对两组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详细数据见下表1,综合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间并发症对比

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均发生了并发症问题,具体并发症结果见下表2,表中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组间SAS、SDS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结果,见下表3。综合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前两组SAS、SD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两项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组间空腹、餐后2h血糖情况对比?勺樘悄虿颊卟煌?时间段血糖情况,见下表4。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6,P=-0.0138)。

3讨论

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这与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突出、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工作习惯等方面具有直接联系[6]。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所以患者存在明显的不遵医嘱行为,严重影响预期治疗效果的实现。有报道提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提高总体治疗效果[7]。

结合该次实验研究内容来看,将选择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健康宣教方案的不同分为采取常规宣教的参照组以及医院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健康宣教的实验组,最终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无论是并发症、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不同时间血糖情况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实验组健康宣教方案,其优势有以下几点:①方案执行方便、经济,服务形式中使用图文并茂形式进行授课,可提高患者的掌掌握度;②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降低患者负面情绪;③宣教方案是在综合患者病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基础上制定的专属护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