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经济考核工作经验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3-10 14:58:13
经济考核工作经验总结

经济考核工作经验总结第1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机制

2011年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方案(试行)》[1],规定了考核评估对象、考核评估工作的组织和内容、考核评估工作的程序、考核评估的结论和后续要求等内容。截至2015年9月,已验收24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为了更好地完善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机制,本研究通过全面深入评估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制度实施效果,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方案(试行)》。

1考核评估方法的机制比较

本研究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的考核验收制度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见表1),以上考核验收办法的机制有共性,也存在差别。首先针对不同的考核对象,验收内容大相径庭。验收形式基本包括试点单位申请验收、提交相关材料,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材料,审核通过的再提交组织单位,由组织单位组织验收会,召集相关评审专家,专家听取试点单位汇报或审核材料,提出验收意见或对照考核评分表进行打分,会后现场考核,得出最终得分,或由组织单位复核相关材料,对复核通过的单位进行网上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通过验收,未按时提交自查报告的试点单位确定为不通过验收。通过验收的试点单位,可继续享受试点单位在投资、金融等方面的政策等。但是对于验收后续要求,涉及内容很少,只有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规定了试点后还将对试点合格单位进行跟踪考核,对不符合标准或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做出了要求;并对获得“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证书有效期届满的单位开展试点的复查,经复查合格的试点单位,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换发“服务标准化单位”证书。

2现行考核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

为了确保现行考核评估方案实施效果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本研究专门设计了针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方案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主要包括考核评估方案的组成、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评估程序、评估方法、过程管理、事后推广和监督等6个方面。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包括组织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地方质检部门以及承担试点工作的单位,主要涉及山东、陕西、四川、广东、河南、湖南、广西、江西、天津、湖北和山西共11个省的质监部门及试点企业、园区,样本量共59个。从2014年10月开始,至2014年12月结束。从修订需求方面来看(如图1所示),调查发现29%的被调查者试点单位认为需要修订方案的部分内容,如考核评估的内容、结论和后续要求以及程序等。38%认为需要修订考核评估内容;35%认为需要修订考核评估的结论和后续要求;19%认为需要修订考核评估的程序。从考核评估方案的组成来看,78%的单位认为方案除了现有的5个部分之外,还应包括过程控制、目标实现、事后推广和监督等。过程控制包括专家对试点单位进行不定期考核,并及时给予指导等,同时试点单位之间应有线上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和线下的现场交流,便于汲取各试点单位之所长,更好开展后续的试点工作。事后监督和推广包括验收后的总结提升、各试点单位的优势互补、树立循环经济标杆等。对于适用对象,81%的单位认为园区和企业适用同一个考核指标体系是合理的。从考核评估内容来看(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多数认为需要修改先进标准的采用情况、工作模式的改进、相关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估、标准信息服务质量等评分项;几乎所有单位认为加分项是必要的,一半认为可以修改加分项的内容;23%的单位认为考核指标的内容中存在不明确或不理解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质量”“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工作模式”“信息服务的次数”“对标准信息平台的服务方式”“标准贯彻率”和“标准覆盖率”。从考核评估程序来看(如图3所示),调查发现91%的单位希望通过地方质检局组织申报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多数单位希望的验收方式是国家标准委委托专家和地方质检部门完成验收,74%的单位认为有从试点转为示范的愿望,并希望考核合格后,被直接授予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少数希望经过专家评审为优秀的试点单位授予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从试点成效及技术支持需求方面来看(如图4所示),86%的试点单位都认为通过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建设成果。71%认为通过试点建设工作,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健全、完善;57%认为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模式取得较大改进。多数都希望从国家层面获得技术支持,包括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循环经济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循环经济相关标准制修订以及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3考核评估政策建议调查结果

24%的单位对目前实行的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政策提出了建议,具体如下:(1)加强互动:为方便跟进各试点的进度,增强企业或单位的执行能力,为从事该试点建设工作的各企业负责人创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建议将试点工作的验收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并开展丰富多彩的互访活动,将各试点单位的优势共享,有目的地组织考察行业标杆、循环经济标杆;而不是单纯地就某个企业闭门式的参考评估方案,单纯地照本宣科,毕竟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的现阶段,先进的理念及创新的工作思路最重要,其次才是企业的特色。(2)模式推广:目前实行的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政策在标准化工作模式、标准化基础性工作、宣传及贯彻应用、循环经济标准信息平台、加分项等方面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规定了考核的要求。对于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的事后推广以及总结提升工作未提出考核要求,建议增加相关的考核规定。(3)体系融合:目前对循环经济标准化的理解还不全面,对于循环经济标准化与企业标准化管理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对于两个标准化之间该如何有机地结合,不能相互影响,建议循环经济标准化应该关注企业取得的效果,过程控制应发挥企业自主选择的模式。(4)多元支持:试点过程中,有专家不定时对企业的试点效果进行考评,并及时给予指导;各方面材料主要以数据说话。建议加大专项资金扶持。(5)交流培训:尽快建立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有组织进行循环经济标准化培训,使企业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越来越完善。希望能组织一些更深入的参观、培训,加强交流。对《考核评估方案》部分内容需进行修订,考核评估政策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加强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系管理。(6)信息平台:循环经济试点最好由试点单位的主管部门组织申报为好,以便于监督和管理;循环经济宜在省级或部级层面打造统一的信息平台,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管理上的不便。期望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之间可以有线上的标准信息平台交流与线下的现场交流两种互动方式,有利于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目标实现与事后推广。

4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机制改进研究

本研究认为,在原有考核评估方案的基础上,应该增加考核评估原则。主要包括坚持宽进严出、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定量评价为主,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考核评估的对象没有变化,仍然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的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为了更好地衡量试点项目成效,本研究对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进行了改进,取消了加分项。新指标体系由项目目标、项目措施、项目绩效三个一级指标组成,其中项目目标30分、项目措施30分、项目绩效40分,总分共100分,项目目标包括资源能源消耗控制目标、废物循环利用目标、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标准制定目标和国家标准贯彻率共五项二级指标组成;项目措施包括组织机构建设、组织管理工作、资金保障、标准化机构和工作人员、标准化宣传、标准化培训、工作模式创新和年度总结报告提交共8项二级指标;项目绩效包括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循环经济标准制修订、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循环经济标准贯彻实施和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共5项二级指标。同时,本研究对考核评估工作程序也做了部分改进,主要是验收方式的改变,由原来国家标准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逐个组织专家组到现场验收,改为委托地方质检部门组织开展验收,同时增加“随机抽查复核”机制,成立抽查复核组,由国家标准委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省级标准化主管部门报送的材料进行抽查复核,根据考核评估分数和抽查复核结论最终确定考核评估等级。考核评估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见表2)。考核评估合格及以上的试点单位,一经发现申报材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或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视情节做出书面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直至撤销证书的处理。

5结语

经济考核工作经验总结第2篇

2009年,市绩效评估办依据《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重点工作,对指标体系进行局部调整,充实完善相关指标,保持指标体系的总体稳定,保持与市政府重点工作的同步运行。

县区政府责任目标克服单一以经济指标权衡的弊端,既包括标志经济发展的GDP、财政税收、投资消费等指标,也包括政府公共服务、节能减排、社会和谐等社会全面发展指标。2009年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工作、节能减排、民生等指标的考核力度,体现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统筹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市直部门的责任目标分为:省政府对各市政府考核指标;市直部门自身主要业务工作目标;市政府年度重点经济工作和重要工作部署中确定的由市直部门承担的指标。

二、突出重点指标的考核权重

2009年,加大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的考核力度,其指标权重由原来合并在一起200分提高到450分,其中项目工作150分,招商引资域外、境外各150分,由原来合并在一起占考核总分的12%提高到占考核总分的26%。

为保证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权重在总分中的稳定比例,将处理投诉事件由原来的100分调整为50分,将公务员队伍建设、政务公开、行政执法责任制由原来的100分、50分、50分调整为零权重,作为扣分指标。

为了确保政令畅通,强化政府重点工作落实督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大厅即时办结率,将政府重点工作落实的督办和规范窗口服务工作的考核权重由原来的扣100分封底增加为扣200分封底。

三、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和评价机制

(一)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机制。继续坚持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分兵把口的评价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市政府督察室、市经委、市外经贸局、市安监局为联动考核部门,加强政府重点工作落实督办、招商引资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的跟踪问效。

(二)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体系。2009年,省政府将对绩效评估体系进行个别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绩效评估中将招商引资工作从发改委的项目工作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重点指标,其中域外招商引资由市经委负责考核,境外招商引资由市外经贸局负责考核;增加安全生产工作执行情况作为对各部门的考核指标,由市安监局负责考核;增加政府重点工作落实督办、各部门领导干部执行政府会议纪律情况的考核指标,由市政府督察室负责考核;增加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公务员和受处分刑罚的公务员奖惩赋分权重;增加对规范窗口服务的考核扣分权重。通过完善调整,使绩效评估工作更加贴近经济建设步伐,树立政府勤政高效的新形象。

四、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绩效评估办法

(一)狠抓重点指标评估。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加大赋分权重的同时建立月通报、季调度、半年进行拉练检查,年终联合组织考核验收制度,并严格按考核办法兑现奖惩,及时发现目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市政府准确决策提供依据。建立跟踪督办制度,为确保省市各项绩效评估指标的圆满完成,市绩效评估办在加强重点指标评估的同时,市政府各分管领导每季度召开一次分管部门指标执行情况形势调度会,分析所分管部门承担的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在全省各市同行中排名位次,研究制定赶超目标,确保所分管部门不出现后5位的排名位次。市绩效评估办在跟踪考核的基础上于9月份组织一次承担省政府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调度,并将调度结果于10月初向市政府绩效评估领导小组汇报,与各联动部门齐抓共管,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年底市绩效评估办组织相关联动评估部门,集中开展对各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完成市政府绩效评估任务情况考核验收,以减少考核环节,减轻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多头应对考核的压力。

(二)继续强化绩效评估结果的使用。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人民政府绩效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盘政发〔2008〕9号)精神,对未完成年度责任目标及承担省政府绩效评估单项指标排名后5位的县区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制,年终不得评为优胜县区和单位,取消其领导班子年度评优资格。

(三)不断探索更加科学的绩效评估手段。认真总结绩效评估工作经验,对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办法要一以贯之推进落实。积极引进运用现代化的绩效评估手段,学习借鉴外地绩效评估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使我市的绩效评估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经济考核工作经验总结第3篇

【关键词】施工项目;项目管理;项目总结;项目考评

0.引言

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工作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客观、全面、快捷、准确的对企业施工项目管理进行考核评价,从整体上把握各项目在项目管理各个方面的实力和面向社会经济服务的成效,对提升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项目总结与项目考核评价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

对一个项目、项目管理工作来说,如果没有明确、系统、科学的项目总结与考评要求和标准,企业也没能认定和推荐出优秀卓越的典型给大家进行对照、学习,进而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这是很难切实共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

项目管理虽然在建设施工企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项目施工结束后管理成效的总结与考评工作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一总结与考评工作恰恰是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必要和有效手段之一。

1.项目总结

项目达到目标或因故终止后,应进行项目总结,对项目的成功、效果及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客观真实、系统科学的分析。不能因为项目已经结束甚至是成功地结束了,项目总结就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了,这将把许多宝贵的经验白白地给丢掉了。如果项目失败了,更应静下心来系统地分析总结,避免同样的问题不断出现,不在类似的事情上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可以汲取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由于项目的独特性,项目常常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先例,即便是一个项目中存在的大量重复典型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因此,及时有效的进行项目总结,就是亡羊补牢或者下次防患于未然的法宝。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做针对性调整,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适当的总结,保证有价值的经验教训能够及时地转变为成功完成项目的能力,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经验。总之,项目总结是进行风险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施工项目完工后的既定时间内,应编制、形成项目总结报告,提交项目评审机构进行考核评价。

项目总结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1工程项目简介

对工程名称、施工地点、建设单位、合同方式、合同金额、合同工期、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量进行简要介绍。

1.2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和模式

包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置、项目人员动态管理以及人员变动情况等。

1.3项目实施的特点及难点分析

应有针对性的对项目实施的特点及难点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的措施或相关建议。

1.4收入与支出合同管理

包括收入、支出合同的履行情况、合同变更管理、工程收付款情况,以及收入合同与支出合同的对比分析。

1.5采办及分包管理

包括采办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分包合同签订的数量、总金额、变更控制情况,以及对分包商管理情况和效果的分析和总结。

1.6进度控制与管理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情况;进度差异对比;对重要的进度滞后情况进行原因分析,以及采取的赶工措施和实施效果进行详细剖析。

1.7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

包括项目质量体系的建立及履行情况;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情况;

如有质量事件或质量事故的发生,应从原因、事故上报、处理结果等方面进行叙述;技术创新的详细描述等。

1.8成本控制与管理

对比分析工程直接成本(如有可能分析工程所有支出费用)与收入合同(如有企业下发的执行预算,则与之相对比),根据项目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1.9安全管理

包括项目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履行情况;安全管理的重点和实施效果;如有安全事件或安全事故发生,应从原因、事故上报、处理结果等方面进行叙述。

1.10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

根据项目特点可自行增加对项目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的总结,如项目人员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文件管理等。

1.11经验教训与自我评价

根据项目特点,分析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并客观、真实的进行自我评价。

2.项目考评

国际上对项目管理的评价有三个层次,一是对项目经理人的认证、评估;二是对项目的评估;三是对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的评估。近年来,我国已经引进和实施了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这些认证都是一种对项目管理专业工作者知识和能力的认证。它评审认可的是个人能力,是针对项目经理人的个人层面,这对于项目管理工作者非常重要。但是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它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要拥有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更需要有优秀的项目成果。因为只有优秀的项目成果才能为企业带来实效。

项目管理评价是以项目管理的过程和结果作为项目管理评价的依据,以优秀项目管理典范为准则,对照项目进行系统、发展的分析,给出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评估。项目的考评主要分为日常性的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考核评价和项目完工后的总体考核评价。

2.1项目日常性考评

日常性考核评价是指每月以不定期1-3次(包括上级领导或本单位领导的抽查、督察)对项目部参建人员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进行信息汇总,确定其当月业绩,当月绩效实行百分制。日常考核占整个项目绩效考核的50%。

具体考核可从以下几大块进行:

2.1.1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占项目日常性考评总分值的40%,主要包括:

(1)工程报告及记录。按进度计划及现场实际进度向监理单位或业主提交开工报告、测量报告、试验报告、材料检验报告、各类工程(分项及隐蔽工程)自检报告、工程进度报告、竣工报告、工程事故报告以及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指定的其它报告等。

日常性考评主要检查工程报告及记录的执行情况,此项占日常性考评总分值的10%。

(2)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检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如由于各种原因需修改调整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总体进度计划,应按程序重新报审)的实施情况。此项占日常性考评总分值的5%。

(3)各类工程周、月报。按照业主或上级公司的要求及时上报各类工程周、月报,日常性考评主要检查工程周、月报的执行情况。此项占日常性考评总分值的5%。

(4)施工现场例会和专题会。检查施工现场例会和专题会的会议记录,以及会议精神的落实效果。此项占日常性考评总分值的5%。

(5)档案、资料管理。检查项目周期内的技术、商务等工程所有档案和资料的管理情况。此项占日常性考评总分值的5%。

(6)工程验收。包含隐蔽工程验收、中间验收和最终的竣工验收,主要检查各种验收的效果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情况

此项占日常性考评总分值的10%。

2.1.2工程四大控制指标的管理

工程四大控制指标的管理占日常性考评总分值的60%,主要包括:

(1)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此项占日常性考评总分值的15%。

(2)质量管理,此项占日常性考评总分值的15%。

(3)进度管理,此项占日常性考评总分值的15%。

(4)成本管理,此项占日常性考评总分值的15%。

2.2项目完工考评

在收到项目部提交的项目总结报告后,有关部门或单位首先对项目总结报告进行初步评审,并形成评审意见返回项目部进行修订,然后提交项目评审机构对修订后的项目总结报告进行审定,审定后即可组织进行项目的完工考核与评价。

项目完工考评对项目实施期间完成各项目标、指标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考评实行百分制,占整个项目考评的50%。

具体考评可从以下几大块进行:

2.2.1质量目标

所管理项目按规定程序一次性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出现一次扣5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每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万元的每次扣5分。

质量目标考核占项目完工考评总分值的20%。

2.2.2工期目标

考评标准:未按审批后的施工进度计划规定的时间完成所管理项目(总工期不超过10天)进行扣分,否则不扣分。

扣分程度:推迟10天内扣3分;推迟20天内扣6分;推迟30天内扣10分;推迟60天内扣15分;推迟60天外扣20分。

工期目标考核占项目完工考评总分值的20%。

2.2.3安全目标

(1)项目出现较大工伤事故(事故伤一人,伤残在八级以上五级以下的或同时伤两人但未伤残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万元的,扣5分。

(2)项目出现较重安全事故(事故伤一人,伤残在五级以上三级以下;或伤两人以上,伤残达到七至五级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万元的,扣10分。

(3)项目出现安全重大事故(事故伤两人以上,伤残达到四级以上或发生死亡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的,扣20分。

安全目标考核占项目完工考评总分值的20%。

2.2.4成本目标

项目经济指标超出企业所定目标2%的扣10分;超出单位所定目标5%的扣20分。

成本目标考核占项目完工考评总分值的20%。

2.2.5技术档案和结算资料管理目标

考评标准:项目施工技术档案和结算资料,整理不完善、不齐全、不符合标准,未与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同步移交和办理不合格,将进行扣分。

扣分程度:超过20天的扣1~3天,超过30天扣5分。

技术档案和结算资料管理目标考核占项目完工考评总分值的5%。

2.2.6廉政建设及审计目标

(1)遵守廉政规章制度,和劳务队伍签订廉政合同;出现廉政投诉并经查实属实的,扣2~3分;

(2)上级审计部门审计出现廉政建设问题的,扣3~5分。

廉政建设及审计目标考核占项目完工考评总分值的5%。

最后,通过对项目日常性考评和项目完工考评的综合计算,确定项目总的考评结果。

3.结束语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颇具活力的新兴学科,自引入我国至今,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项目管理的实施为我国建设行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项目总结及整体项目的管理评价,企业应该按照考核标准实事求是的对项目过程管理和项目结果进行整体的考核与评价,并进行考核兑现,项目总结与项目考评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最终通过考评工程项目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和教训,评价激励项目团队,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经济考核工作经验总结第4篇

一、考核对象及要求

(一)市社或市社直属企业参控股的涉农项目;

(二)县(区)社或基层社参控股的企业新组建的“新

网工程”网点;

(三)县(区)社或基层社领办、创办的新组建的农

民专业合作社;

(四)市社、县(区)社或基层社新登记的涉农行业

协会;

(五)已建成的“新网工程”项目、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以及已登记的行业协会组织。

上述对象必须纳入供销社系统统计范围并按时上报统计报表,而且有一定的利润收入,否则一律不予参加评比验收;对于涉及农民入股的合作经济组织等项目,必须有农户花名册且农户从中得到了受益,否则一律不予参加评比验收。

二、考核原则

(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简便易行、注重实绩的原则;

(三)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三、评审标准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日用工业品销售网点、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网点和农产品收购网点考核验收评分标准(见附件)。评比验收分为两个部分实施:考核评比是对2009年度以前(2008年已奖励的项目不再参加评比)依法成立或依法登记、并已开展工作或经营的“新网工程”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考核验收是指本年度新成立的“新网工程”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实行百分制考核验收。分别从设立登记(15分)、管理制度(25分)、经营服务(35分)合作绩效或经济效益(25分)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审,每项考评指标按不同比例量化成分值。

三、考核内容

坚持:“四有”标准,即:(1)有登记注册和固定的办公或服务场所;(2)有规范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3)有经营服务手段和组织带动能力;(4)有一定的合作经营绩效或经济效益。

四、奖励办法

对每类项目经考核验收后,根据最后考核验收评比总分值,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确定,从中筛选出一定比例考核成绩突出的项目,对评选优良以上者给予不同等级资金数额的奖励;对新设立登记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新网工程”网点等项目,按照最后考核验收总分值,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对验收合格以上者予以不同等级资金数额的奖补。

五、考核组织

考核验收评比工作由市供销社“服务‘三农’考核验收评比领导小组”负责。“服务‘三农’考核验收评比领导小组”由市社分管领导、经济指导处、财务、监察等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

六、考核验收步骤、方法

经济考核工作经验总结第5篇

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都包括手工实验和计算机实验两部分,以期能够相互补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两部分的关系基本上被割裂了,计算机实验基本上成了学习财务软件的操作课,这使得手工实验的结果不能为计算机实验起到基石的作用,也不能通过计算机实验得到验证,无法让学生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还有的高校则完全用计算机实验取代了手工实验,这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实务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利于他们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更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为从本质上讲,手工操作和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手段不同,其账务处理过程以及之间的内部控制都是相同的,而手工操作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并且与具体的账务处理紧密相连,更便于学生理解,而对手工操作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形象地认识会计电算化的实质。因此,对于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来讲,手工实验部分仍然必不可少。

实验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实验指导教师是保证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关键。目前,高校会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擅长会计理论教学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高校会计教师队伍中只有少数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绝大多数会计教师并未亲身经历过具体的经济业务环境,这使得他们对具体经济业务的解释往往脱离实际,缺乏权威性。因此,实验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也是导致实验效果不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实验教学考核环节单一

实验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仿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态度及表现,是保证实践性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对学生考勤情况和实验结果进行简单考核,而并没有把学生进行实验的工作态度、独立性和协作能力等作为考核内容,也很少有机会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使得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而并不注重实验过程,从而可能出现抄袭等不良现象。因此,把过程性考核也作为教学考核评价的手段之一,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作用。

实验室建设不足

会计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研究环境,实现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都建立了会计仿真实验室,但是由于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高校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不足,普遍存在着电脑难以更新,软件无钱购买等问题,使得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在场地和环境布置等方面与真实情况有很大距离。

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研究

(一)完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会计课程体系可以进行“模块化”建设,将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充分融合,如图(1)所示。而其中的实践教学需要贯穿整个学制期间,形成多层次、多方式、内外结合和长短搭配的实践教学模式。多层次体现为基础型、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四个层次;多方式体现为学生观摩、体验、动手操作和案例研究等;内外结合是指不但要在校内设立会计仿真实验室,还要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背景;长短搭配主要是指在实践的时间上采用灵活的搭配方式,实践时间少则一周多则一个月,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减少未来工作的适应期和磨合期。另外,高校应明确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目标与要求,确定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大纲,完善实验教材,统一实验考核标准。

(二)整合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内容

高校要以会计理论教学体系为基础,依据会计专业特色、知识体系、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合理设置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课程结构,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完成实验教学,形成层次明晰的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同时,应按照会计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一个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收和金融等内容为一体的完善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结构,逐步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表(1)所示。其次,要提高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适应培养各级会计人员的需要。

(三)提高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层次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具备基本的账务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高校在会计仿真实验教学中需要调整思路,提高实验教学的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如在仿真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会计准则,结合行业实际,设计一套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以达到提高学生业务操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在仿真实验中适当增加会计监督的内容,比如,审核凭证是否合法合理,是否真实完整,要素是否齐全,分录是否正确等,或者可以设计一些有问题的业务,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并提出处理意见。此外,对于一些仿真实验中不好操作的职业技能,比如假钞识别、发票购领、网络报税和年报审计等,可以通过展示、讲座和电影等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增加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仿真性

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仿真性,包括:(1)资料仿真。资料仿真主要体现在实验教材的选择上,会计仿真实验教材的质量是制约和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选择实验教材时,首先应考虑教材内容是否全面、系统和新颖,尽可能选用真实企业的资料,经济业务类型要尽可能多样化,能够全面反映会计核算时可能遇到的各种经济问题。同时,实验教材要考虑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模拟如何结合的问题。高校可以自己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进行教材的编写,同时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仿真实验能够真正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2)角色仿真。在会计仿真实验中,对学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的内容必须考虑进来。让学生分别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和稽核人员等,练习点钞、识别假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账簿记、编制报表以及审核签字等工作,增强会计仿真实验现场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3)环境仿真。环境仿真方面,应主要考虑强化财务情景模拟教学,即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进行演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完全处于会计工作的职业氛围中。

(五)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培养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在重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进行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时,要多加入一些有关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进行具体实务操作时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这也是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最欠缺的一点。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合法不合理或者合理不合法的特殊业务,让学生去辨别和判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提高会计教师的整体素质构想:(1)高校应当充分挖掘现有教师的潜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工作,专职实习半年至一年,吸收实践经验,并去重点院校进行进修、交流和学习,以弥补他们没有实践经验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自如地驾驭会计仿真实验教学。(2)高校应积极聘请在职会计人员或者是经验丰富、时间充裕的退休高级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仿真实验的指导教师,来学校授课和交流,他们可利用自己在会计工作中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解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效果。(3)鼓励教师开展理论与实践调研和科研活动,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七)建立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

笔者认为,传统手工实验不但不能被舍弃,而且还应成为实验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将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在进行仿真实验时,可以使用同一套模拟数据,先让学生进行手工实验,手工实验结束后,再按照电算化的要求将相关业务再处理一遍,然后将手工实验和计算机实验的结果进行互查对比,相互校验,融会贯通,让学生感受到两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转化是如何实现的,从而形成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1)手工实验。主要包括准备阶段、操作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过程,如(图2)所示。第一,准备阶段。首先由指导教师制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的时间、人员、内容及要求,使学生对仿真实验有一个总体和明确的认识,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动员和培训,并进行分组。第二,操作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部分内容的练习,包括建账、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账簿、计算成本、编制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等整个会计仿真实验的全过程,总学时不少于三周。第三,总结阶段。专业操作完成之后,学生需要按照会计工作操作基础规范的要求进行装订整理,成为“会计档案”,妥善保管。同时,学生需要撰写总结报告,及时对整个仿真实验过程作归纳整理,形成文字材料,将感性认识进一步提升为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仿真实验的认知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了确保仿真实验教学的质量,在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答辩。学生想要通过答辩,必须对仿真实验的内容非常熟悉,这可以促使他们认真思考和独立完成实验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水平。(2)计算机实验。计算机实验部分,约占总课时三分之一。学生根据与手工实验相同的经济业务上机操作,将手工编制的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并自动生成报表,然后将生成的报表与手工报表核对,既可以检验手工实验的准确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电算化的理解。

(八)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为了配合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改革,需要完善相关的考核体系。(1)考核方法。高校应该根据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在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打破以笔试为主的单一考核模式,采用多阶段和多方式考核,将笔试、口试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将知识考核、能力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易于操作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效果。(2)考核项目。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考核项目主要包括实验纪律、实验笔记、实验操作、实验总结和实验答辩几个方面,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每一项都评出优良中差,进行量化,最后结合各项的权重给出学生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第一,实验纪律。实验纪律主要包括对学生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两方面的考察,此部分约占总成绩的10%。第二,实验笔记。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笔记,通过记录实验笔记,提高对会计基本理论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主要考察实验笔记是否认真全面,此部分约占总成绩的10%。第三,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会计仿真实验考核的核心内容,指导教师主要考察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独立性,此部分约占总成绩的40%。对于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方面,要鼓励学生有多种答案,针对不同的答案与结论进行分析讨论,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四,实验总结。实验操作结束后,学生需要提交总结报告,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总结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判断学生的实验效果,此部分约占总成绩的20%。第五,实验答辩。学生需要陈述自己仿真实验的过程和体会,指导教师可以就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相关业务向学生进行提问,主要考察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此部分约占总成绩的20%。(3)考核总结。会计仿真实验的考核工作完全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包括学生考核得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分析、仿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等,在教师之间进行汇报交流,集思广益,以不断完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提高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效果。

加强会计仿真实验室建设

会计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是进行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学校对会计仿真实验室的重视,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会计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在于各种实验设施,包括实验材料(如票据、凭证、账簿、报表、装订机等)、教学用具(电脑、网络管理服务器、投影仪、扫描仪等)、各种软件(如用友、财务实训系统、ERP、SPSS、SAS等)和具体的实验室等,而各种实验设施应随着经济环境和会计实务的发展不断更新。为了实现会计仿真实验室的功能最大化,还必须对仿真实验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事务,从而保证实验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另外,可以建立网络实验室,使会计实验教学网络化,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交流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验效率,提升学生实验水平,顺利实现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经济考核工作经验总结第6篇

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挥棒、方向标,有利于更好更快的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为此,我们围绕当前干部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何建立符合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意见、建议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个别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深入调研找准了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的经验做法,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经验做法

(一)强化责任传递,提高执行力

为确保全县主要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责任,每年年初将考核目标自上而下地层层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干部,量化到岗,细化到人,责任到位,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同时,为充分发挥部门职能,调动部门借助目标管理推动工作的积极性,主要经济指标和各专项工作分别由负责单位分口下达目标任务或提出工作要求,并负责日常监控,强化责任落实。年终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被考核单位做出评价,从而实现了对各项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

(二)加强日常监控,促进工作落实

一是综合监控。在目标运行监控上,实行了“月报告、季调度”制度,要求承担全县重点工作和市核目标的单位每月汇报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汇报内容包括考核目标完成数量、完成比例、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等;每个季度末考核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任务目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

二是职能监控。充分发挥县直综合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抓任务落实的合力。考核部门协调承担评价任务的综合部门,作好目标运行日常监控、评价工作。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的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落实方案,由政府督查部门年初建帐、年中查帐、年底要帐;对于事关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由县直有关部门分别考核建账、年终做出评价。

(三)公开考核全程,提高透明度

一是考核过程公开。考核前,在被考核单位显著位置张贴考核预告,将考核组人员构成、办公地点、联系电话以及考核内容、考核对象、考核程序等,向考核对象和群众公开;考核中,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结果在被考核单位党委(党组)会上公开,使每个成员了解群众的评价情况,利于每个领导干部查找自身思想、工作和领导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考核结果公开。探索实行双向反馈机制,即将考核结果以红头文件形式向被考核单位进行反馈,领导班子和干部存在的问题向被考核单位主要领导反馈;被考核单位针对存在问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深入剖析,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并向组织部进行反馈;组织部组织专人不定期对该单位进行走访巡视,检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二、存在问题

(一)考核内容不够科学和全面。以往考核内容偏重经济建设,忽视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和数量,轻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重视部门职能业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轻视了创新能力、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的考核;重视经济建设,轻视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统筹发展。

(二)考核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当前的考核,以年终考核为主要形式,这种“年终算总帐”的方法虽简单易行,但由于年度考核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拿出大量时间来去核实验证干部政绩的大小与真假;考核只是注重政绩的大小,而对于干部在完成工作目标、履行岗位职责时采取的措施、体现的精神状态及工作效果没有进行深入分析,这样会导致考核评价结果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考核对象的真实情况。

(三)考核结果运用不尽合理。一是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还存在一定的“脱钩”现象。考核结果出来后,往往只是发个通报,没有真正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依据。二是考核结果没有起到“问诊看病”作用。考核结果是对一个单位、一个干部的全面整体评价,其中有很多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学习借鉴,共性的失误或不足需引起广为重视和反思。但在多数情况下,考核结果没有起到“问诊看病”作用。

(四)考核人员业务素质需进一步提高。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能,其业务范围、职能职权、服务性质、服务对象也不同,专业性较强,对考核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较高。但考核组成员多是由组织人事、执纪执法部门的干部和有关方面领导临时组成,大都对被考核单位的业务工作性质不了解,只能是看表面文章,凭印象打分,影响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工作建议

(一)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坚持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结合乡镇和县直部门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考核内容。既要明确突出经济建设这个重点,又要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对于乡镇,既要考核招商引资、财政税收、民营经济等内容,又要考核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等内容;对于县直部门,既要考核职能业务完成情况、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招商引资、服务重点工程等内容,又要考核工作作风、服务水平和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做出的贡献等内容。

(二)科学制定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的真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的科学性。一要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加大目标运行过程的监控。要在干部履职尽责、处理问题的 “一线战场”上,了解工作能力、作风状态、精神面貌,收集和掌握信息。二要扩大民主测评范围。干部政绩的大小、优劣乃至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在民主测评上要吸收熟悉被考核单位工作情况的各届人士参加,不仅要有领导班子成员、下属单位负责人和本部门全体职工,还要邀请部分服务对象参加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测评。

经济考核工作经验总结第7篇

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挥棒、方向标,有利于更好更快的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为此,我们围绕当前干部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何建立符合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意见、建议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个别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深入调研找准了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的经验做法,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经验做法

(一)强化责任传递,提高执行力

为确保全县主要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责任,每年年初将考核目标自上而下地层层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干部,量化到岗,细化到人,责任到位,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同时,为充分发挥部门职能,调动部门借助目标管理推动工作的积极性,主要经济指标和各专项工作分别由负责单位分口下达目标任务或提出工作要求,并负责日常监控,强化责任落实。年终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被考核单位做出评价,从而实现了对各项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

(二)加强日常监控,促进工作落实

一是综合监控。在目标运行监控上,实行了“月报告、季调度”制度,要求承担全县重点工作和市核目标的单位每月汇报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汇报内容包括考核目标完成数量、完成比例、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等;每个季度末考核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任务目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

二是职能监控。充分发挥县直综合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抓任务落实的合力。考核部门协调承担评价任务的综合部门,作好目标运行日常监控、评价工作。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的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落实方案,由政府督查部门年初建帐、年中查帐、年底要帐;对于事关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由县直有关部门分别考核建账、年终做出评价。

(三)公开考核全程,提高透明度

一是考核过程公开。考核前,在被考核单位显著位置张贴考核预告,将考核组人员构成、办公地点、联系电话以及考核内容、考核对象、考核程序等,向考核对象和群众公开;考核中,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结果在被考核单位党委(党组)会上公开,使每个成员了解群众的评价情况,利于每个领导干部查找自身思想、工作和领导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考核结果公开。探索实行双向反馈机制,即将考核结果以红头文件形式向被考核单位进行反馈,领导班子和干部存在的问题向被考核单位主要领导反馈;被考核单位针对存在问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深入剖析,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并向组织部进行反馈;组织部组织专人不定期对该单位进行走访巡视,检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二、存在问题

(一)考核内容不够科学和全面。以往考核内容偏重经济建设,忽视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和数量,轻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重视部门职能业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轻视了创新能力、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的考核;重视经济建设,轻视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统筹发展。

(二)考核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当前的考核,以年终考核为主要形式,这种“年终算总帐”的方法虽简单易行,但由于年度考核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拿出大量时间来去核实验证干部政绩的大小与真假;考核只是注重政绩的大小,而对于干部在完成工作目标、履行岗位职责时采取的措施、体现的精神状态及工作效果没有进行深入分析,这样会导致考核评价结果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考核对象的真实情况。

(三)考核结果运用不尽合理。一是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还存在一定的“脱钩”现象。考核结果出来后,往往只是发个通报,没有真正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依据。二是考核结果没有起到“问诊看病”作用。考核结果是对一个单位、一个干部的全面整体评价,其中有很多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学习借鉴,共性的失误或不足需引起广为重视和反思。但在多数情况下,考核结果没有起到“问诊看病”作用。

(四)考核人员业务素质需进一步提高。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能,其业务范围、职能职权、服务性质、服务对象也不同,专业性较强,对考核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较高。但考核组成员多是由组织人事、执纪执法部门的干部和有关方面领导临时组成,大都对被考核单位的业务工作性质不了解,只能是看表面文章,凭印象打分,影响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工作建议

(一)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坚持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结合乡镇和县直部门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考核内容。既要明确突出经济建设这个重点,又要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对于乡镇,既要考核招商引资、财政税收、民营经济等内容,又要考核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等内容;对于县直部门,既要考核职能业务完成情况、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招商引资、服务重点工程等内容,又要考核工作作风、服务水平和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做出的贡献等内容。

(二)科学制定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的真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的科学性。一要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加大目标运行过程的监控。要在干部履职尽责、处理问题的 “一线战场”上,了解工作能力、作风状态、精神面貌,收集和掌握信息。二要扩大民主测评范围。干部政绩的大小、优劣乃至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在民主测评上要吸收熟悉被考核单位工作情况的各届人士参加,不仅要有领导班子成员、下属单位负责人和本部门全体职工,还要邀请部分服务对象参加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