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08 15:32:54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1篇

[关键词]卫星通信 信息安全 跨学科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42-0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领域对于保障我国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家基础设施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全局性影响的极端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战争的重心已明显向信息领域转移,作战的重心也转移到了制信息权的争夺上。现代战场空间被立体分布、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所笼罩,各种作战要素被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网络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适应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在新时代面临的新要求,尽快建设并形成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刻不容缓,教育部设立了信息安全专业。由于起步晚、信息基础薄弱,我国信息安全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其根本原因是信息安全人才教育与培养制度的不完善。信息安全是信息工作稳定可靠的重要保障,涉及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进行专门人才的教育与培训。目前我国主要采用高等院校设置专业课程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并且信息安全专业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信息安全教学严重脱节,形成了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对所学知识“无用武之地”和其他理工类专业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无所谓”的尴尬局面。

本文在分析我国信息安全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现状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我国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分析了信息安全“跨学科”教学在各理工类专业中的重要性。然后以卫星通信课程为例,研究了为卫星通信课程中实现跨学科信息安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最后对跨学科信息安全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探讨信息安全专业教育与其他理工专业教育“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教育教学新方法。

一、我国理工类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建设

(一) 信息安全专业建设

我国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设置始于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我国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教育部为此下发了教育部教高[2005年]7号文件, 对加强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机构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发展迅速。截至 2011 年底,全国在已有的 70 余所高校所建立的信息安全及相关类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在 25 所高校和研究所中设立了信息安全二级学科博士点,在各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部级和省部级的信息安全相关的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不少信息安全研究单位和企业与高校开展了多层次的合作,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中来。另外,为促进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十一五”期间,全国已有包括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内的 16 所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建设的部级信息安全特色专业或方向。近几年,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和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都增设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有些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已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门人才。这类教育与培训较为系统和体系化,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和专业进修人员进行。

另外,许多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分别将信息安全设置在不同的一级学科中。实际上,信息安全专业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尤其是理工类高等院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学科发展相应的信息安全研究方向, 自主设立相应的学科点,并且通过学科建设带动本科专业的建设,使其对学科发展形成支撑作用。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根据本校的特色,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了信息安全二级学科,从通信与密码学外延培养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的专业人才,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防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军事高等院校依托其理工特色,也根据现有的各类专业(数学、物理、计算机、通信、电子对抗等)外延,培养不同特色的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

(二)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由于信息安全具有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结合和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性,它是计算机、通信、微电子、数学、物理、法律、管理、教育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而信息安全专业有着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包含密码理论与技术、安全协议理论与技术、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网络与系统安全等诸多研究方向,每个方向都有配套的培养方案,侧重点不同。信息安全专业学生既要系统地学习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又要与自己的专业方向相结合。由于国内的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二级学科开设在不同的一级学科之间,因此课程设置差别很大。在全国数百所理工类高等院校中,各高校依据其办学思路和本校特点,其信息安全专业的定位不同,这决定了其课程体系设计差别很大。如“数字信号处理”、“编码理论基础”、“随机信号分析”、“通信原理”、“信息网络基础”等课程使得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更倾向于密码学和通信安全;而“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课程则将信息安全专业培养定位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之上。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信息安全专业置于数学系,以密码学作为教学重点。

2.信息安全专业置于通信系,以通信安全作为教学重点。

3.信息安全专业置于计算机系,以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系统安全为教学重点。

4.信息安全专业置于商学系,以电子商务安全作为教学重点。

课程体系基本上包含理论与技术两个方面。在理论课程方面,一般包括初等数论、计算数论、密码学、信息论、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协议形式化分析等内容;在技术课程方面,一般包括网络安全与对抗、计算机恶意程序防范、计算机与通信网络设计等内容。现代信息安全行业的深远发展已经奠定了信息安全及其管理在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中的地位,但目前还存在信息安全管理欠缺、信息安全专业“封闭性”较强、其他理工类专业信息安全教学意识淡薄等问题,其核心问题是没有充分理解与利用信息安全的“跨学科”内涵,这一点在理工类研究生教育中体现得尤其突出。因此,我国教育科研机构尤其是理工类高等院校必须深入开展信息安全学科内涵的研究,从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上下真功夫,不断整合已有的理工类教学科研资源,从而推动我国信息安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二、卫星通信中的跨学科信息安全教学

本节将在分析目前卫星通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以卫星通信中的信息安全教学为例,探讨进行跨学科信息安全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一)卫星通信课程体系

卫星通信结合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等多种通信手段,是大部分理工类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交叉学科。 因此,卫星通信课程涵盖的知识面相当广泛,从物理学科的开普勒三定律到数学的几何运算,从卫星的发射控制技术到卫星与地球站之间的无线通信技术,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卫星通信课程属于专业课程,课时量一般为32-50学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卫星通信教学课程大致分为七个部分:卫星通信概述,通信卫星技术,卫星通信地球站,多址方式与分配制度,卫星通信链路分析,卫星通信系统与卫星通信网络。教学目标与大纲一般设定为:使学生掌握现代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主要技术,洞悉卫星通信技术的最新动态及发展前景,加深对卫星通信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有较好的素质适应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以课程讲授阶段划分,课程组成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卫星通信概论、卫星通信系统、信号传输技术、典型的卫星通信网介绍等。

可以看出,目前的卫星通信课程体系存在内容多、系统性强,结合实际应用较多的特点,但并未涉及信息安全内容,而卫星通信的协议及数据安全始终是卫星测控系统与通信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卫星测控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电子侦察和电子对抗手段的发展对依靠机要手段保障空间数据系统安全的传统方法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信息安全知识讲授的匮乏造成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缺失。另一方面,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课程学多以地面有线和无线网络为背景,对于卫星通信中的信息安全教学并未涉及,而地面网络与卫星通信网络环境的极大差异又造成其已掌握的信息安全知识无法直接运用到某些具体工程实践问题上,这对于军队理工类高等院校等涉及国家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任务的高等院校来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且该问题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上体现得更加突出。

实际上,在单纯的课堂理论讲授之外,应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高卫星通信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理解掌握卫星通信基本原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地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二)加强意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卫星通信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首先要让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信息安全在卫星通信中的重要性。卫星通信的安全性是任何空间任务都不能忽视的问题,特别是目前分包系统和交互支持应用广泛的现代空间信息体系,由于空间链路的开放性,航天任务期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对空间数据系统安全的威胁。第三方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截获所发送的通信信号,窃取并解译信息内容,并通过伪造信息对正常工作的卫星进行攻击破坏,从而达到破坏信息、数据或资源,泄露秘密信息,中断系统的正常业务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卫星通信乃至空间数据系统的安全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需求;面对高技术手段形成的电子侦察和对抗环境,对数据保护技术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空间信息传输的安全主要由通信节点和通信链路的安全来保障,而通信链路的安全主要由通信协议的安全来保障。

如上,通过分析卫星通信系统在目前高技术条件下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使学生充分掌握课程讲授的目的。可以通过引入信息安全理论中的安全威胁建模与卫星通信系统遭受信息攻击案例等多种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结合卫星通信环境,使学生掌握卫星通信中信息安全的知识点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信息安全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授课内容重点有所不同,重点结合卫星通信环境,使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掌握需要学习的信息安全知识点,使信息安全专业学生掌握其所学的信息安全知识在具体卫星通信工程实践中应用的方式方法。其根本在于,空间信息链路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增强方式与传统的地面网络安全机制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传输距离远而引起的长传播时延以及上下行链路的高度不对称,导致了卫星链路遭受攻击的反应时间增加。

2.信息传输误码率高,信息传输过程几乎全部需要利用卫星链路,恶劣的空间辐射环境以及敌方的电磁干扰、电磁攻击,会导致信息误码率升高,而高误码率会对加密数据的正确性产生更大的影响,密码学算法的错误扩散影响范围急剧扩大,增加数据重传的概率。

3.卫星通信资源异常宝贵,传统的认证、加密及访问控制机制会大大消耗有限的卫星链路资源,应在实现安全控制的同时要避免浪费通信资源。

4.卫星的计算资源、存储容量及处理能力受限,使得采用的安全机制必须高效,以处理效率和安全为双重目标;并且,由于空间环境的电磁辐射引起的单事件翻转(SEU)会导致安全模块计算错误,同样加剧了错误扩散的程度。

5.卫星信道状态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在空间链路上实施入侵检测的难度较高、较为复杂。

通过如上分析,让不同专业学生了解到自己目前所掌握知识的差距,从而提升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掌握信息安全与对抗知识的兴趣,也能够培养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学有所用”的自信。

(四) 跟踪科研发展成果,设计卫星通信信息安全教学内容

针对卫星通信协议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基于卫星链路复杂性、异构性、高动态性、长延迟等特点,可从物理层的信息理论安全和链路层/网络层的计算安全两个方面研究空间通信协议的安全增强和数据保护技术,主要包含基于计算安全理论的数据安全保护和基于信息理论安全的物理层安全两大教学内容。由于卫星通信技术发展速度快,因此要紧跟最新科研成果,动态调整设计卫星通信信息安全教学内容。

1.基于计算理论安全的CCSDS链路协议数据保护。依据最新的CCSDS国际标准,重点讲授CCSDS空间数据链路协议保护的加密与认证技术。在讲授过程中,根据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密码学知识储备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通信原理知识储备,减少理论授课内容,因材施教。结合卫星信道的高误码率等链路特点,讲授信息安全技术对链路协议的吞吐量效率、等待延迟等传输性能造成的影响。要让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理解,安全机制实施的位置、采用的密码学算法和协议的执行过程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在原有卫星通信系统上添加安全机制,从可靠性角度来看无疑是增加了一个可能给系统可靠性带来不利影响的额外环节。可让学生在教学环节展开深入讨论,让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和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深入交流,从不同专业背景出发,讨论卫星通信系统中需要的数据保护技术具有哪些特点,受到哪些限制,与传统地面网络存在何种不同。

由于涉及的密码学知识较多,基于计算理论安全的卫星通信数据保护技术适宜在信息安全专业进行课程教学。

2.基于信息理论安全的物理层安全机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目的。由于空间链路中存在被动窃听的可能性,如果通信双方完全通过在经典信道上传输信息,则在双方之间建立保密的密钥是不可能的。其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呈级数增长,量子计算机的即将出现更是威胁着计算密码的安全性,要满足空间链路的信息机密性需求就必须构建更科学更完善的密码体制。然后,引入信息理论安全的概念。信息理论安全结合了信息论与密码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信道传输的随机性,保证无线网络中恶意窃听的第三方不能对信息进行正确译码。在卫星通信链路的物理层采用基于信息理论安全的安全机制,星地通信双方不需要共享加密密钥,不需要复杂的加密解密算法,利用信道特性、编码、调制等一系列通信机制建立来建立安全的通信模型。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以Shannon信息论意义上的安全通信系统模型为基础,结合卫星通信信道存在着多径效应、阴影效应、多普勒频移和电离层闪烁等特征,重点讲授多径衰落等自然因素对信道安全容量和安全通信速率的影响,使学生掌握多径衰落环境下的信息理论安全模型。让学生了解通过多径衰落的阴影效应和多普勒效应的影响来加大窃听方对信息不确定性的方法,并学习利用多径衰落的相关系数之间的内在关系掌握基于信息理论安全的密钥生成算法等。由于涉及的信息论与通信原理知识较多,基于信息理论安全的物理层安全机制适宜在通信工程专业进行课程教学。

三、加强理工类高等院校跨学科信息安全教育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就如何加强理工类高等院校跨学科信息安全教育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因材施教,进行信息安全学科内部跨学科“二次教育”

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大多来自计算机、通信与数学等各个专业,其在本科阶段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都较为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应充分利用学生知识结构,找准切入点,选择适合来自不同专业学生的研究方向,使他们既能获得全面系统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又能发挥他们所长,因材施教进行“二次教育”。具体来说,针对来自计算机、通信等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利用其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优势,重点加强其在信息安全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培养,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密码学与安全协议相关理论知识的经典教材或经典论文,培养其信息安全理论学习兴趣 。相应地,针对来自数学等理论性较强专业的学生,由于其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理论学习方法,故应提高计算机、通信网和程序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弥补相应知识与能力的欠缺。

(二)与时俱进,有机结合系统工程知识与理论基础知识

对于信息对抗与网络系统安全等侧重于工程技术的研究方向,在打牢信息安全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应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使教学工作融合于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具体地理解专业知识并加以掌握。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本学科发展情况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改进培养方案,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改进系统教材,做到研究生教育与项目科研与时俱进、研究方案与教学教材紧密结合、工程研发培训与信息安全理论教学跨学科并进,从而促使研究生培养水平不断提高。

(三)融会贯通,加强其他理工类专业信息安全“跨学科”教育

对于其他理工类专业,如自动控制类专业、物理类专业、化工类专业、航空航天类专业等涉及国家基础设施安全的专业学生来说,首先要加强其对信息理论知识重要性及理解程度,要求其重视本专业学科中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其次是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适当增加信息安全在本专业应用方面的课程。例如在飞行器设计专业方面,要加强学生对行器通信安全重要性的理解,掌握飞行器通信安全在飞行器设计中的方法与要求;在电力系统专业方面,要求学生在设计电力网络的同时,要能够充分考虑电力网的安全性。总而言之,要理工类各专业学生在扎实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一种包含信息安全在内的“大局观”,融会贯通地掌握体系知识与体系设计能力,全面提升专业素质能力。

(四)丰富形式,利用多种手段加强信息安全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跨学科”交流

除正规课程之外,信息安全教育还可以通过其它形式多样的跨学科教育活动来进行。许多高校都开设有“计算机文化节”之类的课外教学活动,信息安全可以作为这些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举行信息安全知识竞赛,计算机渗透技术大比拼等。另外,小型报告会、问卷调查、技术讲座等都可以作为信息安全教育的方式。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知识与技术的“用武之地”与“用武之法”;使其他理工类专业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技术,增强其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及其大局观,为实现信息安全管理、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唐成华,钟艳如,王鑫,王勇,张瑞霞.信息安全专业发展现状及促进对策[J].计算机教育,2013,(7):66-73.

[2] 融燕,侯思齐等.中美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比较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学报,2009,(1):27-31.

[3] 李晖,马建峰. 结合学校特色加强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几点体会[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3-4.

[4] 王丽娜等.卫星通信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5] 吕海寰等.卫星通信系统(修订本)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 张晖.“卫星通信”课程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31):169.

[7] 魏东兴,徐红,邢慧玲.自动化专业开设通信技术课程的尝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4):46-48.

[8] C. E. Shannon, “Communication theory of secrecy systems,” Bell Syst. Tech. J., vol. 28:656715.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2篇

本文将国内外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高校安保工作中的可行性,初步构建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型高校安保模式,以期能为我国高校安保工作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新公共管理理论;安保工作;安保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精简机构的不断深化,以优化组织结构、减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在我国各级政府机关中逐渐展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校作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高校内保卫部门工作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非营利服务为目的,具有公共管理的大多数特征,因此,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高校保卫部门,对构建高校新型保卫组织,形成新型安保模式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1新公共管理内涵及主要特征

新公共管理(NewPublicManagement,NPM)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管理理论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也称为官僚机制行政理论,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韦伯的科层理论和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共同组成,即威尔逊—韦伯—泰罗范式,这种理论核心思想是在政治与行政分离的前提下,公共行政以效率为中心去追求工具理性,进而实现政治价值理性[1],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适应了西方国家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对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旧的政府公共管理理论明显不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弊端逐渐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各国被迫从7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的进行了政府改革,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根据“成本—收益分析”确定顾客、产品与结果;采用目标管理与绩效测量方法实现任务;运用市场与市场机制以及竞争与选择取代集权型管制;通过权力、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下放权力[2]。对于新公共管理基本内涵,一些西方学者作过较为精辟的概述,如赫克谢尔(C.Heckscher)指出,政府改革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并开始向“后官僚组织”变迁[3]。而巴扎雷(MichaelBarzelay)认为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4]。胡德(ChristopherHood)则将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及特征刻画为如下七个方面:向职业化管理的转变、绩效的明确标准和测量、产出控制、单位的分散化、竞争、私人部门管理的风格、纪律与节约。[5]从上述描述得知,新公共管理改革重点吸收了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倡导政府等公共部门在进行管理时需借鉴企业等盈利组织的成功管理机制,重视公共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中对人力资源管理上采取有弹性且富有成效的管理模式。

2新公共管理在高校安保工作中可行性分析

2.1高校安保工作具有一般公共管理的共同特性

高校保卫部门的行政职能是高校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特征,是高校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高校保卫部门行政管理包括:户籍管理、师生出境管理、校园交通管理、校园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危险化学药品管理、校园内公共场所环境及秩序管理、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等方面。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手段的选择,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主体的选择等都具有一般公共管理的通行特点。

2.2高校保卫工作是具有公共管理属性的社会警务工作组成部分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普及到警务工作,出现了“满意决定警务论”,公众对警察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成为评判警务工作的重要指标,提高了警务工作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在我国,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警务工作也受到了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的影响,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及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执法较为规范,大大提升了警务工作的效率。从本质上讲,高校保卫工作与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工作是同类性质的工作,都是“保护使不受侵犯”,或称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6]1992年6月23日国家教委《关于做好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警务工作的成功实践也可以应用到高校保卫工作中去。如在北京、上海等大部分省市高校效仿公安机关110,在校内设置校园110,全年24小时安排专人值守,为师生提供安保服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设置安保工作一站式服务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2.3高校师生对安全工作需求多元化要求转变工作方式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通过各种手段甚至不顾及管理对象的感受来实现管理目标的实现,这个过程可能是残忍的和让管理对象不能接受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校已经逐步形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小社会,师生诉求日趋多样化,高校保卫机构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新形势。新公共管理理论成为指导其实践的最有效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顾客满意导向,将“顾客满意”作为政府施政的目标,并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推动政府工作的改进和提高。[7]高校保卫机构应当由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以师生满意度作为保卫工作的终极目标和工作绩效的首要评估标准,逐步构建一个为师生提供高效公共安全服务的新型警务治理模式。

2.4高校内部安保组织结构陈旧改革要求新的管理理论

60多年来,高校保卫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职能到集多种职能于一身,在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工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保卫部门行政管理风格形成于几十年官僚机制的构建和进行,很多管理理念已经内化成为高校保卫干部及领导的意识,高校保卫部门管理思想长期受到“官本位意识”的影响,对于师生习惯于通过发号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不利于保卫部门与师生之间关系的建设。这种管理模式就好像一座大厦的地基,不能随意改变也很难改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形势和新问题不断涌现,从服务的对象到服务的理念都需要有重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高校保卫部门官僚结构特有的缺点显现,出现了反映迟钝、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对高校保卫部门内部工作改革亟待解决,新公共管理理论成为指导现阶段高校保卫工作改革的重要理论。

3构建高校新型保卫模式探索

3.1转变管理理念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应当以“顾客”为导向,以“顾客”的需求为工作的目标。高校保卫部门应当转变管理理念,从以前的“管理”向现在的“服务”转变,将学校保卫部门的角色和职能定位于公共安全产品的提供者,将公共安全产品的顾客定位为师生,保卫部门应由以往单纯的管理型行政思想向广大师生期望的服务型行政理念转变,转变为以师生需求为核心的服务型行政行为,牢固树立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只有在理念转变的前提下,才能在实践中实现从权力中心主义向服务中心主义转变,真正构建服务型的组织。

3.2强化信息沟通

新的学校保卫组织结构改革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在不触动传统安保工作流程的前提下,重新整合保卫组织的行政流程,将传统模式下的不合理的流程摒弃或再造,使高校保卫部门行政流程简洁、高效,运作过程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简便、行政成本降低,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对保卫服务和保卫产品的需求。保卫部门信息化的结构特征表现为促使其网络化和扁平化。首先表现为保卫组织与外部沟通渠道,信息传输方式的变革使得原本金字塔式的组织管理结构解体,师生可以简单快捷的与组织各级管理人员直接沟通,使得师生对安保服务的需求可以直接传导到决策层,有利于缩减直至取消中间管理层。其次是畅通保卫组织内部交流沟通渠道,保卫人员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不同层次的保卫信息,消除保卫部门各业务科室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各部门组织合力。

3.3转变行政范式

新公共管理理念强调有限政府的概念,因此构建新型的高校保卫应当切实转变行政范式,变全能为专职,有限行政范式的转变,做好掌舵人,将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师生上,尽量避免,提高师生的满意度,充分发挥保安员的作用,积极推动安保服务承诺制,实现师生满意度定期调查制度,形成契约外部压力,促进和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质量的持续改善。根据师生的需要提供服务,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3.4促进师生参与

学校安保工作是维护校园秩序、打击校园犯罪的特殊行政部门。在传统的高校安保实践中,师生参与程度有限,甚至有些人带有排斥的态度,安保效果较差。在新公共管理的视野下,学校安保人员要善于提高师生参与校园安保的积极性,鼓励师生参与,积极拓展公民参与安保活动的渠道和方式,采取组织师生安保志愿者等方式吸引师生参与到校园安保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师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安保部门的各种条件,提高自身素质和各项素质,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校园保安的有效参与,建立师生与学校安保部门的良性互动;第三,学校安保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师生组织,如学生会、学生宿舍自我管理组织、教师兴趣会等,建立安保部门与这些组织沟通的平台,及时向这些组织宣传安保形式及防范措施,共同来提高学校安保工作的效率。

作者:徐亚伟 田斌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保卫保密处

参考文献

[1]刘艳萍.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比较研究—从库恩范的角度[D].陕西:西北大学,2011

[2]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C.Heckscher.ThePost-BureaucraticOrganisation:NewPerspectivesonOrganisationalChange[J].NewDelphi:Sage,1994:24

[4]MichaelBarzelay.BreakingThroughBureaucracy:ANewVisionforMangementinGovemment[J].Berkeley:UniversityofGalifor-niaPress,1992:119-127

[5]parativePublicAdministration[M].DarEmouthPublishingGrop,1998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图书馆;安全保卫;业务部门

二十一世纪我国进入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图书馆做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做为引导价值趋向、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场所,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空前的发展良机。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目标和出发点。图书馆在提升读者服务水平的同时,如何进一步理顺内部关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安全、正常运行,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笔者从加强图书馆安全管理的角度,分三个部分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图书馆安全管理、明晰安全管理职责、理顺内部关系等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新时期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是由政府兴办的公益机构,是人民群众接受文化教育、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课堂,也是人们搜集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国家宣传大政方针,弘扬科学理论,光大正确舆论,提高全民政治素质的阵地,也是集散古今文献,介绍先进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窗口。

应该认识到,新时期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在加快,安全管理工作的节奏也必须随之加快。图书馆保卫和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对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新时期图书馆保卫与业务部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关系特征

1、具有共同的安全管理工作目标,但安全管理工作的范围和侧重不同

新时期,由于图书馆向社会敞开了大门,使得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员很方便既可进入图书馆。由此除带来公共安全的隐忧外,各种一般性违规行为也呈大幅增加的势头,图书馆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并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确保图书馆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既是保卫和业务部门工作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全馆工作的重点和共同目标。

保证图书馆的安全,维护员工正常的工作秩序、读者正常的阅览秩序是图书馆保卫和业务部门义不容辞的共同职责。图书馆有关制度和各部门的职责都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新形势下,这个共同职责和目标显得更加突出。但就保卫和业务部门在安全管理工作的分工来看,在这一总目标前提下,其各自的范围和侧重点是不同的。

首先,保卫部门作为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安全工作的宏观管理,实施图书馆保卫工作的组织、宣传、指导、协调、维护秩序;组织火险、火灾的扑救和重要活动的警卫及单位内部保卫等,主要以监督、检查和公共区域的安全管理为主。

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内部微观层面的安全管理,注重图书馆业务流程(包括读者服务、馆藏资料、数据等)各个环节的完整和安全,以部门内部的监督管理为主,。

第二、在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中,保卫部门主要侧重于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爆炸以及维护公共秩序等治安管理。

按照《国家国家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均以国家图书馆为例)要求,国家图书馆保卫处负责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检查工作;负责治安保障,做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现场控制、疏散读者和群众、维护公共秩序工作;协助处理一般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业务部门则侧重于与本部门业务工作有关的安全管理,读者服务工作中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以及数据安全、馆藏安全等。

如:根据《国家国家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业务处负责业务和读者服务工作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检查工作;负责因服务工作引发的读者或读者群体与一线业务部处的矛盾或冲突现场的控制、指挥、协调和处置工作;负责读者服务工作中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协助有关的业务部门处理一般的业务和读者服务工作中的应急事件。

信息网络部负责特别重大、重大突发计算机网络和主要应用系统故障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检查工作等等。

2、从属于同一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相同,在安全管理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国家图书馆安全管理系统最高机构是综合治理委员会,其成员分别为:主管安全工作的副馆长以及保卫处、业务处、行政管理处以及工会、纪检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在安全管理工作上,无论是保卫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都要接受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领导和监督,按照综合治理委员会的要求开展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管理上要同时实现七个“并重”(即安全防范管理与员工安全教育管理并重,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并重,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并重,制度管理与人员管理并重、公共区管理与工作区管理并重、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并重,事前预防与事后检查并重)和“五化”目标(即安全措施规范化、检查监督经常化、安全制度完整化、人员考核常规化、应急防范超前化),共同打好国家图书馆安全管理的基础,做好国家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工作。

但在国家图书馆安全管理系统中保卫和业务部门所处的位置不同。该安全管理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以保卫处为主的专职保卫队伍,主要执行馆赋予的安全保卫专门职责,是系统的主体;其二,是由全馆各个业务部门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以及治保委员等组成的兼职保卫队伍。在这个系统中,保卫处作为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其日常各项工作,协调监督、检查全馆各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向馆综合治理委员会报告;业务部门在安全管理上接受馆综治委的领导并与之签定安全责任书,在本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履行责任书约定的安全责任并接受保卫处的安全检查。

3、执行同一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在执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过程中分工和承担的任务不同

为有效、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建立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2011年国家图书馆制定、下发了《国家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包括了国家图书馆馆区内的所有部门和各个重点要害部位。

在执行《国家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过程中,国家图书馆保卫和业务部门按照分工承担不同的任务:

根据《国家国家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发生各类治安和火灾事件,由保卫处牵头处置;业务工作和读者服务中发生的各类事件,由业务管理处牵头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汛工作中发生的各类事件、后勤保障和各住宅区发生的各类事件,由行政管理处牵头处置;计算机网络和应用系统发生的各类事件,由信息网络部牵头处置;其它部门具体负责一般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检查工作,配合突发事件牵头部门对本部门员工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并为实施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4、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出发点相同,制度建设的侧重点不同

完善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安全的保证。国家图书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而且根据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安全形势的变化,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还在不断的进行补充和完善,但无论是加强对外防范和对内约束、监督,其出发点只有一个,确保国家图书馆的安全。

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上,保卫和业务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制定了侧重点不同的安全管理制度,如保卫部门对保卫人员的职责、要求以及责任落实、值班巡逻、治安防范,防抢、防盗、防火等全面、详细的规定;业务部门关于馆藏资料、数据管理、出入库规程、图书调拨和读者服务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规定等。 这些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可操作性更强,是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的细化和补充。

5、队伍建设的素质要求相同,但对人员技能要求不同

国家图书馆非常重视员工队伍的建设,并将人才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内容。新时期,作为国家图书馆员仅仅是德才兼备已经不行了,在德才兼备的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以及较高的学、识、行的能力。这是对图书馆员工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保卫和业务部门作为图书馆的不同部门,除以上基本的素质要求外,在人员技能要求上,保卫部门强调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懂得安全保卫基本业务的知识、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业务部门则要求在图书资料的采、编、阅、藏、参考咨询等方面有较强的图书管理专业技能和读者服务水平。

三、处理好新时期保卫与业务部门的关系,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服务

安全管理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保障图书馆的安全,也是图书馆员工的共同要求。虽然在具体业务上保卫与业务部门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责,但在确保图书馆安全这点上保卫与业务部门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责任,它们之间是彼此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的一个整体。

业务工作与保卫工作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保卫工作离不开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也离不开保卫部门的服务保障。

新时期建立和完善保卫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十分必要。要科学界定保卫与业务部门的职能,明确责任、任务、标准和考核方法,使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明确、程序清楚、运行顺畅、操作规范,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要明确保卫与业务部门安全管理目标,变单一目标为双重目标。目前业务部门在管理上重业务轻安全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保卫和业务部门应依据各自的职责在保证图书馆的安全的同时,相互配合做好到馆读者的服务,实现安全管理和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双赢。

保卫和业务部门应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把每个人的命运与图书馆安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自觉性,在安全管理上实现全馆一盘棋,达到整体联动,确保图书馆安全的目标。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4篇

1.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对安全保卫工作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高科技的防范设施应不应成为正比?

3.随着企业体制转换和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深入,博物馆的保卫机构和队伍建设如何进行?

我就上述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态势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产业运营式工作态势

虽然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了,而在一些县级博物馆的内部保卫制度确没有什么变化,仍保留着许多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领导靠部署、工作无目的、责任分不清、待遇大锅饭。这些旧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

一是旧的领导体制必须变。要变领导为管理,变制度为责任,不断增强安保工作的管理机能。在机构上,建立以法人为核心的安保工作领导机构,使它成为单位安保工作的权利机构;在业务上由聘任的保卫科长负责,主抓日常性安防工作;在分工上,由一名副馆长分管安保工作。这样就改变了过去那种管而不抓,抓而不管的被动局面,形成了馆长全面抓,分管领导专门抓,科长具体抓的工作态势。

二是旧的内部保卫制度必须改。过去的一些规章制度不健全、不严谨,甚至华而不实,奖罚不明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隐患不除,安全难保,制度不严,后患无穷。以我所在的凤翔县博物馆为例,2009年新任班子上任后,首先实施了建章建制工程。利用两年的时间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如《展厅交接班制度》《文物出入库制度》《安全值班制度》《文物资料借阅制度》等共计7项。最后,在全体职工会上付诸实施。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认真落实责任制,把制度变为责任。

三是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往往把思想教育看成是“虚”指标,把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看成是“软”任务。我认为,经济建设是当前的中心工作,抓经济指标是“硬”任务。但是,忽略思想教育,忽略法律意识教育是错误的。无论是“硬”指标也好,是“软”任务也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不能松。凤翔县博物馆所以能连续26个安全年平安度过,保持安保工作取得好成绩,最主要的一条是领导重视,始终抓住了法制教育不放,不断提高全员防范意识。在实践中,我们把“软”任务变为“硬”指标,“虚”功实做,常抓不懈,除了日常教育外,每年都集中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专题法制学习,每季度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实战演练,分别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集中文物法学习考试。并把考试成绩与年终评先选优挂钩,与年终奖金挂钩。同时,我们制定了凤翔县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准则,把它作为一项硬指标贯彻到职工中去,成为职工的行为准则,有效地提高了全体职工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实践证明“虚”功实做,能筑起一道坚强的防护工程,形成了处处都是安全网,人人都是安全员。

二、高新技术的发展与科学防范设施应成为正比

计划经济搞统配,市场经济讲效益,安保工作同样要讲效益,在飞速发展的科技信息时代,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安保工作也要科学。今年我馆通过多方争取,国投专项资金40万元将近日安装,高配监控报警系统,将为博物馆全方位安全防范升级。因此,只有不断地掌握新的科学防范技术,配备必要的科技防范设备,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目前,一些县博物馆出现了,讲效益、忽安全;上展览、忽防范;讲安全、忽设施的状态,这与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不可否认,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的体制在创新,知识在创新,技术在创新,而我们一些博物馆的安保设施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水平。博物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开资靠财政,工作靠部署,设备靠政府;多年来形成了依靠思想,因此造成了该消除的隐患消除不掉,必要的设备跟不上。这怎么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安全也需要科学的设备来保证。因此说,博物馆的先进技术防范设备建设尤为重要。要把它提高到对人民负责、对文物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去认识,并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纳入到博物馆的头等大事来抓。

三、机构改革不能削弱保卫机构,精简人员不能不要保卫人员

21世纪是新事物、新知识和新发明层出不穷的时代。面对现实,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转变观念,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核心就是以创新促发展。这就给我们保卫工作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博物馆的内部保卫机构怎样设置,保卫人员如何安置的问题。

当前县级博物馆由于编制的限制,普遍的做法是:

1.压缩保卫机构,由各业务部室分担安保工作。

2.合并保卫机构,将保卫机构合属到办公室,设一到两名保卫干事。

3.保留保卫机构,缩减保卫人员。

我认为,各单位的风险等级不同,藏品保管量不同。因此,对各单位的机构设置不加评论。但是,需要阐明以下三个论点:

一是以法律手段确立法人责任制。单位的一把手(法人)必须要担负起保持本单位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并由司法机关和法人签订责任书,形成法律条文。法人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在上述四种意识的约束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科学的设置内部保卫机构,以保证第一责任人法律责任的实施,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是机构改革不能代替管理,缩减人员不能削弱保卫机构。要趁着国家对文博事业的支持和免费开放的大好形势,将当前工作的重点放在改革上,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爱国主义教育上,不抓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抓改革就没发展。而用改革代替管理是错误的。抓改革和抓管理应是两项并行,相得益彰的工作。抓改革不能丢了抓管理,抓管理不能丢了抓安全。尤其是当前,在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不安定因素也比较突出,我们文博战线上的各级领导干部越要把安全保卫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可以说,精简机构,缩减人员是改革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但一味地追求减员增效而忽视保卫机构的作用,忽视安全防范工作是不可取的,这样的效益也是不会长久的。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5篇

[关键词] 系统论 重大活动 卫生监督保障

随着我国举办重大政治、经济、体育等活动的增多,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已成为卫生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所谓重大活动,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对具有特定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及其他重大社会活动实施的专项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根据我国目前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保障方式、特点和效果,监督保障方法分为传统卫生监督保障和系统卫生监督保障,前者主要根据以往监督经验、方法进行食品监管,属于被动型事故监管,其哲学理论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论;后者是在构建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实际工作,其哲学理论是系统辩证论,核心是差异协同律。两种不同的监督保障方法源于不同的哲学理论,指导具体工作的视角与方法不尽相同。

一、基本概念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指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它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强调只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过于强调重点,忽略非重点的情况。而事物常常由于环境因素和内部矛盾的变化,出现重点与非重点的转化,因此在卫生监管工作中,容易出现时紧时松、跟着重点跑的现象,导致缺乏整体系统优化和前瞻性。

2.差异协同律。差异协同律是系统辩证学的中心律,它指出了系统发展的原因在于系统内部发展结构的差异性、协同性、和谐性与自组织性。差异是指系统整体内诸要素、诸层次、诸功能在结构和时空上的差别,差异现象表现出的变化就是信息。系统的差异分为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外在差异是内在差异的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又掩盖了内在质量与结构上的差异。差异包含矛盾,但矛盾不等于差异,两者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在卫生监督保障工作中,安全隐患不是由“矛盾”开始,而是由“差异”引起,因此,接待饭店食品生产过程的一切“差异”是监管工作的基础。

二、传统与系统卫生监督保障具体方法之比较

“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从矛盾理论到系统辩证论,为人类认识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观点和方法,也推动卫生监督保障工作的方法和认识的发展。

1.卫生监管方法。传统食品卫生监督保障是问题出发型,其工作方法是抓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食品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变化、问题(系统辩证论中称为差异) ,发展不到一定程度,不能作为主要矛盾,往往不能提前采取措施,预防为主成为空谈。系统论食品卫生监督保障是发现问题型,即从系统内部出发,研究食品制售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联系,检查可能发生食物中毒的环节,把生产中出现的差异作为信息,进行安全信息管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2.卫生安全生产。传统卫生监督保障中,由于强调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卫生安全依附于生产而存在,而安全基础工作的作用受到忽视,但在实践中,安全问题不一定都可以表现为矛盾,更多的是差异,当差异不涨落、不融合、不放大时,危险因素就不会发展为矛盾, 安全问题就容易被忽略。而在卫生安全生产与经济出现冲突时,由于管理者缺乏系统思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系统论食品卫生监督保障强调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工作以系统辩证论作为指导思想,重视研究生产中的各种差异,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认识来分析解决食品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卫生安全问题。

3.卫生知识培训与安全意识。一般来讲,从业者食品卫生安全素质与企业要求之间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矛盾, 可以通过卫生知识培训缩小、转化,形成与企业一致的积极力量。系统论食品卫生监督保障认为,从业者的卫生安全知识与意识是食品安全管理系统中,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差异,是依靠单一的重罚性强制管理所无法解决的,因此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从业者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对正确操作与违章作业的差异的认识,自觉意识到这些差异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性,避免从业人员缺乏科学的食品卫生技能和正确的卫生安全意识的差异在某种条件下,与食物中毒因素协同放大,造成食物中毒事件。而传统卫生监督保障方法未能区分从业人员卫生意识的差异,卫生培训效果缺乏针对性,因人的因素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概率增加。所以,通过食品卫生专业培训,改变系统中“人”这一要素的结构、层次,缩小与食品制售安全性要求的差异,以达到系统最优化。

4.预防食物中毒。从对立统一规律角度看,食物中毒是矛盾发展和运动的特殊阶段,因此接待饭店处理和解决食品卫生问题往往采取以斗争性为主的解决方法,机械的按照规章制度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类似的食物中毒仍重复发生;从系统论的角度看,食品制售过程出现各种差异是常见的,大部分差异不会轻易导致食物中毒,预防食物中毒要从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等全方位入手,对企业整体规划、优化生产过程、规范操作、提高人员素质和加强管理等诸多的间接原因进行全面改进,控制有关差异变化,使有关差异与食品安全要求的差距缩小或协同发展,从而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2006年2月13日

[2]陈先达 杨 耕:马克斯主义哲学原理.(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7页

[3]乌 杰:系统科学方法论与科学发展观[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7 ,13(3)1~12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6篇

关键词:基层;安全;制度;建设

农发行总行为保证国家信贷资金和员工人身安全,针对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的特点,制订了较多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笔者对新形势下的基层农发行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安全保卫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安全保卫制度是做好保卫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拥有一套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银行安全保卫各项规章制度是通过无数次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它对安全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全行员工起着约束作用,是全行员工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2、安全保卫制度是查处员工违规操作的重要工具。统计表明,银行发生的任何案件和事故,基本上都是操作规程,因而管理性违章的危害远大于其他性质的违章。而安全保卫制度是员工做好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健全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员工违规操作。

3、安全保卫制度建设是全面贯彻执行上级行有关安全保卫工作政策的客观要求。基层农发行要认真领会、严格贯彻执行上级行有关安全保卫工作要求,本着严格贯彻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本行实际对上级行的要求进行明确和细化,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更具有操作性的安全保卫制度。

4、安全保卫制度建设将安全管理变为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的需要。为了预防和减少案件、事故的发生,必须实现安全管理“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负责。要明确事前如何预防、事中如何控制、事后如何处理,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

5、安全保卫制度建设是国家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实现生产安全,建设生产安全长效机制?这就需要建立员工的行为规范,贯彻国家和上级行的要求,查处违规操作,将安全管理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而这正是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安全保卫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当前,犯罪分子作案的手法,从以前的强行抢劫银行营业现金,转变为抢劫客户从银行里取出来的现金。银行在加强营业柜台以内资金安全的制度很完善,而如何协助保护客户取回现金安全的制度缺失。

2、对上级行的制度照抄照搬,忽略了基层行自身实际。制定制度的目标是顺利实施,有效约束。而基层农发行自制的一些制度,往往是照搬照抄法律法规条文,大段引用上级行的文件,复制粘贴网络资料,很少将具体规定与基层农发行自身的实际相结合。而总行的制度是一个大而全的共同制度,基层农发行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有各行的特点,安全防范制度也应该有针对性。如有的行的营业室设在二楼,而不是临街面,在防抢劫制度的设计上,也应该与其他临街而设的营业室不同。然而,执行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却是一样的,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出有特点的制度。

3、重视安全保卫制度框架,忽略了条文细节。基层农发行安全保卫制度的起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条文必须规范,这就要求制度的实际起草人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实践经验,而且要有较高的管理知识和文字写作能力。而基层农发行往往将起草的制度当作简单的文字工作,认为只要写进了主要的规定就行了,缺乏细节,没有仔细推敲和充分讨论研究、分析会审便签发执行。这样制度从一开始就有失严谨,细则空泛,可操作性差,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全面执行。

4、重视定性,忽视定量。量化管理更具可操作性、可监督性、可奖罚性,安全管理制度虽然专业技术性强,但其细则也应尽可能量化,不能泛泛而谈,空洞要求。例如:上级行制定的监控录像回放制度中,提出“每天回放查看电视监控录像”,却没有明确规定要回放几路监控录像和具体的时间点,使安全管理制度在具体执行中缺乏可行性。

5、制度建立不全,理解不深。有的行建立了部分安全制度,有的行没有按照总行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应制度,有的行制订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比如安全检查制度、隐患排查制度)比较空洞,没有实质性内容,不具有可操作性,有的行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是1个人或几个人写的,而不是大家共同研究、讨论制订的。没有真正理解安全保卫工作制度的重要性,因而没有按照总行和省市分行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6、安全制度制订后,束之高阁,应付检查,不起作用。有的行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制订后,就让有关部门(或者某个人)将该制度保管起来,束之高阁,到上级行或有关部门来行检查时才拿出来。而不是将安全制度给员工共同学习、遵照执行。这样的制度建设搞的是形式,玩的是花架子,为的是应付检查,根本不能促进工作,不是为了安全运营。

7、安全制度陈旧、没有及时更新。有的行的安全保卫制度内容与现行的政策、国家的大政方针严重脱节,根本无法实施。国家的政策、大政方针在这样的安全制度中根本就没有得到体现,也就根本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度建设是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管理的基础,基层农发行要从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制订的各个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科学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并采取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加强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的考核,确保安全保卫管理制度的实施。

2、及时修订,进一步完善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基层农发行要按照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对原有制度中无法适应和满足安全工作要求的条款及时进行修订完善,适当超前。制订的制度要从本行实际出发,切不可照搬或网上下载后略改完事。加大事先调研力度,考虑现有的做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宽严适度、逐步提高,并考虑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但不宜过度超前。如果制订制度有难点或不够成熟,可先试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不断完善。如果相关管理事项过度超前,没有相关制度或做法可借鉴,可在工作中边总结,边以备忘录的形式记录有关做法,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制订。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7篇

【关键词】新时期;有企业;治安保卫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中的作用

国有企业实现长足稳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下,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越来越快,市场经济逐渐实现全面深化,在此背景之下,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多。而治安保卫工作能够切实保障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因此在国有企业当中对治安保卫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强化治安保卫工作效果。事实证明,国有企业之所以多年以来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思想政治工作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治安保卫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和价值观念,加深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依赖感,在爱岗敬业、勤奋刻苦的观念指引下,治安保卫人员能够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帮助国有企业不断扩大利益空间的同时创设和谐社会。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治安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积极创新思政工作。在新时期下,国有企业治安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其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始终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严抓工作作风。同时需要对以往国有企业在对治安保卫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保留其中的精华部分,并不断结合时下最新的技术方法和新鲜事物进行创新。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应故步自封,而是应当对当前国有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面临的市场需求等进行深入剖析,在积极学习其他企业优秀的工作经验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使得其能够始终保持活力。

(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当始终贯穿在国有企业治安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因此在思政工作人员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尊重、理解、关心治安保卫人员,用积极正面的话语不断鼓励安保人员,并将人本思想融入思政工作,耐心倾听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落实解决其反映的问题。另外,国有企业需要充分展现出其人文关怀,通过适当提升治安保卫人员的绩效福利,在强调集体利益的同时不忘维护其个人利益,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对治安保卫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在国有企业当中感受到“大家庭”般的温暖。

(三)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各领域当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国有企业治安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利用其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和超快的传输速度等巨大优势,为治安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网上直播等方式开展治安保卫人员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远程会议、网络讨论室等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全体人员均能够被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当中。考虑到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加深员工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联系,借助于微博、微信和微课视频等方式完成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使得治安保卫人员能够在优秀的企业文化熏陶之下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不断推动国有企业向前发展。

(四)发展思政工作人才。无论何时,具有优良工作作风、先进思想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专业思想政治团队都是国有企业对治安保卫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培养现有党务人员,在敦促其不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采用换岗方式使其能够深入到基层治安保卫工作当中,与一线员工进行接触交流。不仅如此,对于具有极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治安保卫人员,国有企业也可以考虑将其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当中,通过对其展开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成为既有多年从业经验、又懂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新经济时代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市场需求以及其自身的发展定位等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传统的“开大会”等形式的治安保卫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经逐渐开始暴露出弊端。为此本文从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人才队伍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简要介绍了在新时代下国有企业落实治安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为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长足稳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德山,方亮. 试论新时期国有企业治安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J]. 经营管理者,2015(1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