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市场营销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02 15:09:11
市场营销学论文

市场营销学论文第1篇

双语教学或双语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通常指英语和汉语)作为媒介的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教学。对此,欧盟采用的英文表述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学科内容与语言整合)能更好地反映双语教学的本质特征:学科内容与语言技能的整合学习。双语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将语言学习与学术内容领域相结合,将教学重点从语言学习转移到以语言为媒介的具体学科内容学习上。通过将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一方面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展开双语教学,不同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学生的实际水平及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教材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通常来说,双语教学有三个不同层次:一是半外型,即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教学、中文评价;二是混合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英文混合型教学、英文评价;三是全外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全英文授课,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也是全英文进行[1]。通过双语教学的广泛推广,为培养国际市场营销学人才打下了坚实的语言与知识相结合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从市场需要和学生实际素质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语言和专业知识基础,采用半外型和混合型结合的方式,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并结合一定的中国市场营销特色案例,中英文结合讲解,难点重点的部分使用中文评述,对学生学习和实践要求运用规范的商务类英语。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的重要性

(一)市场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形成,来自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日益激烈,对于同时具有语言能力和专业背景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愈演愈烈的就业市场上,单一的具有良好语言能力或者深厚专业知识的学生,越来越难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随着开展国际性业务企业的增加,对人才需求也从对相关专业的重视发展成为对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重点关注。因此,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国际化商务人才,成为各个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课题。国际市场营销学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对市场营销规律及活动过程进行研究,对多种传统及新型营销模式的探索学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指导企业合理规划设计市场营销方案,让产品真正走向市场、走进市场。一方面,在专业知识上,需要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不同的政治、文化、法律与营销实操相结合;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过硬的语言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外语环境下商务沟通、交流的技巧,并能胜任相关的商务接待、翻译及洽谈。由此可见,国际营销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型课程,应以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为导向,培养学生以扎实的语言基础为平台,掌握丰富的营销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而现阶段,各高校对国际营销学尤其是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中。以教师单向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向学生参与为主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发展,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有很大的改善。但受到师资力量匮乏、学生综合素质不平衡、商务环境不理想等因素影响,国际营销学专业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模式的课程特点

传统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深厚的市场营销学技巧。然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使用汉语学习专业知识的,所学的内容更多的是研究中国本土的市场营销,所以在频繁的高水平的国际商务活动中,这样的人才往往受制于语言,很难将自己的所学较好地运用在实践中。而新生的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其发展还未成熟。很多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很难清晰地界定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课程设置,往往会因为师资、课程设计等原因,造成专业和语言能力两方面的培养发生脱轨或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会更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经贸专业知识,或者语言与专业知识分开培养,而脱离了彼此的联系性,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很难快速有效地融入当前的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中。

三、《国际市场营销学》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的途径

(一)开展新型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模式

1.课堂讨论式案例双语教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结合大量的实际营销案例,通过深入研究讨论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首先,在案例的选择上,既要引入一些国外原版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英文案例的阅读提高他们的英文阅读能力和使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市场营销运作的差异,使用一些我国市场营销中较为经典的案例,联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其次,需要教师组织与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件的讨论分析中,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案例分析和演示,使其能够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结合运用,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巩固,并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课堂双语讨论式的案例导入法,不仅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软件模拟式教学

软件模拟式教学是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构造一个模型,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平台,将现实营销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并以主要经营活动为模拟范围进行定量设置,学生在此范围内作出各种经营决策,而系统会自动计算模拟结果,给出相应的反馈。在这种模拟式教学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和指示的作用,“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模拟营销环境加以分析,并且大胆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样的模拟式决策并没有“标准化”的答案去衡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做出完全不同却都符合市场的营销策略,如低价抢占市场份额或高品质高价格以获得极大的利润空间。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以模拟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并为他们设定相应的任务目标,以任务的完成度为考核标准,既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加以巩固,又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

3.小组交互协商合作及presentation教学模式

交互协商,通常又称为对话互动,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互相沟通、互相协作下,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并以此形式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将这种交互协商法运用到国际市场营销的双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交互协商学习搭建一个平台,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相关的教学任务,比如分析营销环境,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并在完成相关任务步骤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市场营销报告。而学生可以5-6人一组,合理分工,共同协商,共同合作,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在课堂讨论阶段,要求学生尽量使用英语交流,既要深入掌握营销学中的基本知识,又要突出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国际性,辅导学生做出合理的英文营销方案并完成相应的报告论文。在论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的研究结果以pres-entation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Presentation意为“陈述,展示”,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一个话题或研究的准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对此话题及研究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展示。在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中,大量使用presentation教学法,不但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通过上台进行全英文演讲,展示PPT等方式,有效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办公软件的应用。将“学习”与“实践”完整的统一,最终完成对本门学科知识的意义构建。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内容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学科需求,以基础市场营销方案为框架,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将整个课程具体细分为8个主题,具体内容为:营销的性质(Thenatureofmarketing);全球营销环境(Theglobalmarketingenvironment);消费者行为(Cus-tomerbehavior);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Marketingsegmentation,targetingandpositio-ning);产品管理(Productmanagement);价格策略(Pricingstrategy);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分销管理(Distributionmanagement)。

2.教学目标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特点,结合未来市场实践的职业需要,在双语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learnbusinessthroughEnglish”的教学目的,笔者将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专业知识掌握要求:(1)清晰理解整个市场营销学的框架及八个教学主题间的逻辑关系;(2)学会如何制定营销计划和战略;(3)学习如何做营销调研和掌握信息系统;(4)进入到现实市场中,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语言表达运用要求:(1)能看懂原版的国际营销学教材,将英文表达和专业理论有效结合;(2)掌握基本市场调研,完成全英文的营销策划书;(3)能就策划内容进行准确的英文说明及策划论证。

3.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模式下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注重学生实际市场营销实践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双重培养。因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使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一是采取课堂讨论式案例双语教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实践性强的学科特征决定了案例教学在本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用原版英文案例,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成功营销案例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通过Burberry,Beckham和BigBrother的案例,让学生们了解如何进行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而Gorenje集团的“一万英镑冰箱与新的欧洲品牌”奇特案例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产品与品牌的管理;IKEA宜家家居的分销管理享誉全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研究分析,加深对分销管理的理解。二是采取小组交互协商合作及presentation教学法。交互协商合作教学法可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将学生分组,通过groupwork的方式,在课堂上开展全英文的互动式讨论或练习。例如,让学生们制作新产品的开发,从创意产生、创意筛选到最终产品商品化的流程,都以小组讨论,互相辩论的方式最终决定出方案,并小组推选代表以英文向全班对本小组产品进行说明。同时,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家或几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一份完整的英文市场营销报告的调研、制作及撰写。通过presentation的方式,将本组的营销理念呈现给大家。三是使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除了选定的教材外,笔者向学生们推荐大量营销相关的书籍。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日新月异的营销市场环境。另外,多媒体、网络甚至电影、纪录片都是让学生更好了解营销世界的途径。例如,《Ingoodcompany优势合作》、央视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华尔街》等电影或纪录片的片段都可以真实而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一个真正的商业世界。四是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并不以单一的期末考试为主,通过多个学期的研究改进,笔者最终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进行成绩评定,其中平时成绩70%和期末成绩3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5%、课堂参与度5%、英文案例分析20%及小组英文营销策划报告40%。而教师则通过课堂上对各小组案例分析结果及最终的英文营销报告予以点评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基本理念和如何将语言良好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多样化设置,可以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通过考查学生将语言运用到营销理论实践中的能力来实现语言性和专业性双重考核,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课程结束后,笔者通过学生们在课堂的案例分析表现以及市场营销报告的制作和展示,可以看到,通过课堂互动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对营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良好的,并且基于双语教学理念,在期末时,学生基本都能较好地将英语运用到营销实践中。双语教学为国际市场营销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笔者以营销方案为基础,将整个课程划分成为8个主题,并辅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打乱了教材原有章节的顺序并加入大量的教材外资料,让习惯依赖教材进行学习规划的学生们在教学初期感觉不适,对变动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感到迷茫、紧张。因此,在学期初,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较为被动。分组以自愿为原则,导致小组间的水平差距较大,组员的学习能力、参与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小组态度认真,积极投入;有的小组消极怠工、责任划分混乱。对于互相学习、切磋、帮助、提高的教学目标没有最大化地实现。8个主题的难点重点划分不清晰。有的主题内容丰富,是教学中的重点,但实际理解操作难度都不大,花费大量的课程时间,影响了课程进度,但事实上学生早已掌握。有的主题内容单一,课时安排很少,但实际上,学生们觉得难以理解,对于掌握和应用该知识点都很困难。基于以上的问题,为了更好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建议:首先,根据划分的8个主题,教师应该在课前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搜集资料,了解到难点重点所在,并合理安排整个学期的课时分配。同时,在上课过程中,大量和学生沟通,对于难点主题,尽可能地介绍详细,并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们掌握该主题的知识点和运用方法。对于虽然内容丰富但实际易于理解的主题,尽可能简洁,不影响课程进度。其次,在学期初期,对学生详细讲解本学期该门课程的教学安排,通过对八个主题间的逻辑关系、重点难点把握、教学资源应用的详细说明,让学生们对该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减少初学的不适感。第三,参与到各小组的课堂讨论活动中,加强与学生们的课堂互动,并对各小组的营销方案制作给予最大的指导和帮助。对于积极主动的小组有效引导、积极反馈;对于消极沉闷的小组,要主动参与他们的课堂互动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及时答疑解惑。总之,在我国高校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双语教学改革中,如何改善教学课堂,将教学和实践相关联,将语言与专业相结合,培养出最适合社会需要的综合专业型人才成为我们亟需考虑的课题。

(三)提升《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思考

1.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提高双语教师素质

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双语教学的水平和师资力量的建设参差不齐。作为双语教学的直接实行者,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对高校而言,应该探索如何为双语教师搭建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和研修机会,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其专业发展。对教师个体而言,一方面,教师要大力加强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双语环境;另一方面,要在专业方面进行自我强化,钻研国外高校的原版教材,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市场营销现状,实现双语教学中语言和专业的有效结合。

2.明确教学目的

一个良好的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确教学目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以培养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从事国际性商务活动的人才为目的。此类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以适应双语甚至多语环境下的沟通交流及具体业务的实施,还必须掌握并且能够真正应用相关的商务营销知识。鉴于此,双语模式下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其教学目的应当明确定义为“通过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即将专业内容与语言技能进行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

3.教材及配套资源的选择与配置

目前,各高校双语模式下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对教材的选择并没有明确选择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部分高校会选择原版英文教材,让学生接触到最先进最前沿的国际市场营销知识,方便学生整体系统地把握国际市场营销的理论框架,“原汁原味”地获取国外学术信息。但原版教材也往往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数高校由于缺乏相关商务专业的先修课程的铺垫,使得学生缺乏足够专业知识基础,而原版教材的信息量又非常庞大,学生对于原版教材的理解非常有限;另外,原版教材往往是对国外本土化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而缺少与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的具体分析。因此,随着双语教学的展开以及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发展,部分高校组织编写了一些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使用的国际市场营销专业教材。这些教材都是在国外原版教学的基础上,将篇章结构做了修改、调整或删减,并辅以对应的中国市场典型案例分析,相关的配套资源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4]。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选用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双语教学适用教材———两位国际知名营销学者戴维·乔布尔和约翰·费伊合著的《市场营销学(第三版)》。使用这一教材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同时可以阅读到大量的英文例子和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专业术语并良好地掌握英文理解营销学的基础知识。再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将英文案例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及使用能力,且熟练地掌握市场营销的技术和方法,将英语语言与营销学知识有效地结合。另外,在使用难度适宜的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将整个课程按照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的主体架构,将原版材料内容予以调整,对其中的相关章节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删减,并通过制作图像及影音材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国内的营销实例,并有效地同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

四、结语

市场营销学论文第2篇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创新的学科,没有发展与创新市场营销就会裹足不前,缺乏生命力。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市场营销在不断的创新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以市场营销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市场营销专业,其最大的特点也是要不断创新,培养满足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市场营销专业两大基本特性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其实施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重要性。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现状

创新是整个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实际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必须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这种创新体现为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创新、教育政策和体制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这一切的基础依赖于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突破与创新。

(一)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的特点要求必须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商务策划、电子商务等深度理论知识,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的中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研究、市场策划、企业管理、广告及公共关系、企业形象设计及品牌规划、投资项目分析及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只有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2.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国际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要求现代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敢于不断进行营销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强,国内企业受国际竞争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经济一体化浪潮促使企业竞争国际化。既懂得国际企业运作的规则,又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满足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

3.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看,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成为“抢手人才”。随着国外公司的大量进入及本国企业的加速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趋势是既要懂现代营销管理,精通国内外业务,又要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据对现有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统计,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位居前5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市场营销专业主要的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实践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毕业实习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对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以现有的毕业实习为例,四周实习课经费每生不足百元。从学院管理层而言,对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和过程管理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2.学院领导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鉴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自身特点,我们增加了市场调查、营销实习等环节,但执行中缺乏学院必要的经费支持,且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上受到歧视性待遇,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鉴于专业特点,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在大三增设了学年论文并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奠定先期的基础,这无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工作量的计算上按每生3学时对待,明显偏低,缺乏学院有效的政策支持。

3.缺乏实验教学的完整计划和系统的教学指导大纲。现有的实验设备特别是营销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虽然对校内开放,但学生用于非教学性用途,诸如打游戏、聊天、QQ等多,用于教学性的实验不多。这一方面是现有的实验课设计不合理,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指导不足有关。现有的实验“软件系统”的建设不足,必要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软件匮乏,学院缺乏对实验室的进一步投入。

4.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拓展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实验内容已是当务之急。从已增加的实践环节看,普遍存在着过程管理不严格,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经费支持及政策保障力度不够等现象。

二、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1.从教学改革入手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控制。对理论课内容及讲授方法进行创新,多用启发式,反对填鸭式,采用互动式,摒弃僵化式,切实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脑、动手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专业及专业基础理论课要从教学内容的更新入手,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要处理好现代内容与经典内容的关系。既要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在不断摒弃陈旧内容的同时,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必要的实践(实验)教学内容,使两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2.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变一味的理论教学为引导式、互动式教学。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课程设计、问题研究、配合老师进行课题研究等多种主动学习活动。要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不少于总课时的20%。

3.从构建全部的教学计划开始,设计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创新、实践为结合点的全新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应多渗透实践(实验)教学内容。

4.加强对课程设计、专题实习(实验)及毕业实习工作的指导。在总结以往实践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课程的组织设计不太合理,特别是“市场调查”实践及“营销实习”存在重复性和惯例化,缺乏内容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以营销课程设计的方式充实实践教学环节。

(1)第三学期开设“市场认知实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营销、学会做简单的市场调查分析,并写出专题分析报告,将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计算机文化理论等运用于实践。

(2)第四学期开设的“专题市场调研”则是配合“市场调查与预测”理论课的教学深入进行的专题性研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可以针对某一特殊的产品、产业或服务市场进行专题性研究,从调查市场需求、市场潜力、竞争者状况等等项目开始,培养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第五学期开设的“营销策划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结合企业的营销活动从产品、价格、广告、促销活动等入手设计策划方案。从内容和形式上多样化,可以是针对某一产品的广告策划与设计,也可以是针对企业的CIS策划与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创新性的思维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

(4)第六学期开设“推销实习”,它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种营销体验,也是结合所学的“推销学”理论课做的一次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会感受推销工作的“四个千”,即“千言万言,万水千山,千辛万苦,千方百计”,让学生拥有面对社会的思想准备。

(5)第七学期开设“学年论文”,是根据营销专业特色开设的,实践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是对学生进入大四后综合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做学年论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查阅资料、解析问题、研究能力、思考能力等都得到了综合锻炼,在导师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进行专题研究。优秀的学年论文修改后还可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生既为毕业论文奠定了先期基础,又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6)开设“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得到实践锻炼,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培养了掌握各种工具、手段、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知识领域进一步拓展。在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中,应特别注意对选题工作的把握,选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题目要尽量新颖、专题化,尽量结合学科前沿和科研课题,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以上方案实施的关键在于抓过程管理,抓每一项实习的深入指导与具体落实,配备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落实实习项目。

5.充分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及寒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研究,特别是结合专业特点在工商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参加第二课堂、创意设计大赛、专题项目研究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依靠系团总支、学生会、科协等社团开展多样的课题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总之,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基础,通过各种改革与创新设计而实施的复杂系统,它需要在理论上突破,实践上创新,落实上深入,管理上严格,是本专业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靠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二靠实施这种计划的政策保障。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对理论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改革,把传统教育中的成功做法与创新教育的新思想、新手段、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评价体系、师资考核标准等方面引导教师的教学创新,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彻底改变只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实验)教学的片面做法。为更有效地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应从以下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1.将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实施状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及师资考核标准中。评价一门课程的授课好坏,不单要看理论教学好坏,而且要看是否运用了鼓励学生实践创新的手段与方法。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衡量授课好坏的一个标准。对那些敢于教学创新,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得当的教师,在优质课评选、工作量的核算、评优等方面给予支持。如对于那些使用多媒体教学,实践(实验)环节落到实处的课程在工作量计算上给予一定的鼓励。

2.由专家组对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的比例进行研究。对实践(实验)教学计划、具体内容的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证与督导。

3.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课教学软件的投入力度。就目前我系已建成的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而言,极缺专业课教学软件,为此许多该开的实验课难以开出。同时要大力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目前学院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倾向,就是重实验室硬件投入,而轻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实习基地建设资金极度匮乏已成为制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随着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以及用人单位“主宰权”的强化,是否接受毕业生实习人数被许多企业大打折扣,实习已经由接受方需求转变为供给方需求,为此不断维护与建设实习基地是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实习经费而言,日常开展的市场调研、营销实习等实践环节没有经费,毕业实习经费每生不足百元,连四周实习的基本开支都难以维系,且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面缺乏有力度的支持。

4.本专业开展的学年论文这一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学院的有效支持,特别是在工作量的计算上,每生按3学时计算工作量明显偏低,难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包括其他的实践环节,如营销实习、市场调研等均按参观实习计算工作量,使教师的劳动付出与获得极不相称,这也是重理论课、轻实践环节的突出表现。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务处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量计算标准,并给予政策支持。

5.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参与工商企业管理与实践活动。鉴于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的特点,可以允许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开展各种营销管理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设计、企业策划、市场调查与分析等活动,并根据实践成果减免学分。总之,大力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是本专业自身特点的要求。只有制定出科学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并强有力地实施这一计划的政策保证,才能真正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的市场营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2001-04-29.

市场营销学论文第3篇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主要有两层含义:能熟练和恰当地使用两种语言,以便促进那些掌握母语而正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学生的学习。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双语教学下的定义是:Theuseof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在丹麦、加拿大、新加坡、印度等国已经成熟,我国刚起步不久。目前国际上的双语教学主要采取如下三种模式:

(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

(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

(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渐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摘自百度)。从语言教学角度讲,我国一些课程的双语教学使用另一种语言讲授母语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到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在双语教学中,外语运用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学生的外语程度、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特点、学识及教材条件等。教学实践中要使双语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笔者认为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老师必须具有强硬的双语教学基本功,既要有扎实的母语基本功,又要有相当过硬的外语语言根底,同时对所教课程相当了解和熟练,这样才能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2)学生除了母语功底外,还要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3)所选用的双语教材要符合实施双语教学的要求,太难或者太易,都会影响双语教学效果。

二、保持型双语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在市场营销学中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它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吴建安2011)它产生在美国,然后传播到欧洲。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在我国迅速传播。(笔者以1984年1月全国高等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市场学教学研究会在湖南长沙成立为界限)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型经济管理学科,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了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所以涉及学科较多,理论较多,知识分布面很广。对这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相对而言难度会大一些,但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营销理论和知识在商务活动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不管市场营销教学难度多大都必须有步骤地开展双语教学。

2.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

“优秀的教材是教育思想、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体现”,(戴炜栋等2002:28)要使双语教学在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教材开展得成功,双语材料的选择是老师授课的关键,目前我国出版的市场营销学中文版教材较多,内容大同小异,英文版的较少,基本是国外原著。在教材选择过程中,为了使双语教学顺利进行,采取英语和中文对照版的教材较宜,即学生使用中文教材,老师用英语讲解,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参照中文版本能够跟上课堂。笔者认为采用由吴健安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市场营销学和美国著名营销学家GaryArmstrong和philipKotler所著的Marketing(市场营销学)较为全面,吴的这本教材是“十一五”部级规范教材,书中很多内容吸取了美国著名营销学家GaryArmstrong和philipKotler所著的Mar-keting(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和观点,将这两本书配套使用,再参考一些其他有价值的教材,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课程就可以开展了。关于市场营销学,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尽快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当前大学双语教学的英文教材。这一点恐怕和有的学者强调使用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相冲突。

3.保持型双语教学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运用

笔者对保持型双语教学的理解是,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尽量采用外语授课,但是当遇到用外语无法表达清楚的知识点的时候采用母语解释,也就是说上课时老师尽量用生动、形象的外语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遇到难点的时候不排除使用汉语。前面提到市场营销学这一课程在我国起步较晚,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又比较抽象,所以对这门课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难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全英语教学对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其主要原因是:

(1)这门学科的专业术语对学生来说太陌生,有的听都没听过,如Customer-DrivenMarketingStrategy(顾客驱动的营销战略),DirectandOnlineMarketing(直复营销和在线营销),这些术语平时很少所见,如果用英语讲解,肯定达不到教学效果。

(2)文化差异和思维模式不同,必定影响中国学生对英文原著的理解。市场营销学原著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思维必定对中国学生学习产生干扰。

市场营销学论文第4篇

在传统的教学是一种"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育方式,强调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形成一种"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氛围。这种硬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不平衡,最终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二、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方法

1.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技工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要坚持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应用能力及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的创新能力。授课教师要了解千变万化的国际状况,注意观察国际最新动态。因为市场营销与现实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市场营销。同时老师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市场营销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因为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与现实相关度很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

2.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1)专业能力。在对市场营销进行教学改革时,要注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应该具备市场营销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消费者是市场营销的主要对象,学习市场营销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要。这就需要学生对社会情况进行调查,他们需要制定计划、安排方案及执行调查。

(2)精神能力。技工院校也可以请一些专业人士在学校进行讲座,教会学生如何克服困难、摆脱挫折,能够在挫折中前进。因为学习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还要利用好市场这个资源库,学生可以在空闲的时间参加一些活动,以便对市场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3.建立专业指导制

在工商系的老师中,建立市场营销专业指导制,要在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很容易碰壁的专业,有些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轻易放弃,缺乏克服困难的自信,这时候学生往往容易自报自弃。而教师作为指导员就应该对学生指点迷津,带学生走出误区,帮学生理清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们在市场营销专业上能够有质的提高,从而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最终使培养的学生得到市场的认可,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4.参与者

老师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不要过多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更不要与学生争论,更不要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课堂讨论时,老师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言,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市场营销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

市场营销学论文第5篇

这样方式的优点在于教师可以更容易的地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进行比较连贯性的思考。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不思考的学生,这会严重使得有些小组中的学生没有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所以,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要将小组性的分析和层层递进的方法相结合。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高校的市场营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客体、教师为主体的关系,两种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处于非常权威的地位,这样会促使学生尊重权威性,严重导致了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

2案例教学在实际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为了对案例教学的参与性和适应性进行认真贯彻,并在高校市场营销中更好地使用案例教学,只有稳扎稳打才可以对高校案例教学的实际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真正成为在营销教育中的重要途径。步骤一:首先,就是对案例的选择在对高校市场营销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很多的教学案例,所以对案例的选取是教学案例中首要的条件。对于案例的选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本土性的案例:其真正含义就是要贴近生活,走进学生们共同关注的事,可以从我国企业的营销活动的实际现状出发,去选择一种学生们关注和熟悉的公司进行实质上的市场营销案例,让学生利用我们所学的营销理论进行仔细的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兴趣的激发。其二就是注意案例的专业性和深浅程度,高中案例教学要以相应的教学改革为主要重点,并且在案例上要对案例的问题设定进行强调,要让学生自己掌握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分析。步骤二:进行课堂的组织高校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是最重要的中心环节,主要包括了班级探讨和小组探讨两个部分。在小组探讨的环节中,可以给予学生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可以在意见上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对一致的意见分到一个小组,对于那些不一致的现象可以拿到全班范围之内进行讨论。步骤三:进行相关的归纳和总结首先,要进行教师的总结在对案例讨论结束之后,相关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这里的总结并不是要直接的给出答案。对于问题来说并没有一个十分标准性的答案,只是对本次案例的理论知识和难点进行探讨和解决。其次,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所进行的总结是案例授课教学中最后的环节,主要要求学生自己写一个案例的分析报告。在案例中的分析和探讨中对所获得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来进一步对相应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对于高校营销案例教学的改善建议和相应的思考

3.1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营销案例中的主导性作用。

对于高校市场营销的案例分析所发挥的实际效果直接取决于在教师的教学中对学生是否进行合理的引导。高校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积极掌握案例材料中所存在的的问题,积极地引导讨论的方向,同时要求提出不同的见解。

3.2积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

学生在高校案例教学的市场营销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案例的组织以及对案例的讨论都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去。相关教师可以根据营销课堂上的章节进行调查性问卷,以此来充分了解学生比较擅长的案例。

3.3灵活地利用相关的案例教学。

在高校的市场营销教学中,相关教师应该依据实际内容的需要去进行灵活的案例教学,以此来充分保证在实现教学的前提下注意相应教学的多样性。以案例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将实际的理论性知识完全融入到实际的案例中去,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归纳营销的理论性知识。

4结语

市场营销学论文第6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营销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科性质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加强市场营销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营销管理能力。当前我国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还比较陈旧,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水平得不到提升。

二、市场营销教学策略探讨

1.更新传统市场营销教育教学管理观念

对传统的市场营销教育管理观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保证和现代化的发展理念相符合,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教育进行改革的重要途径。当前的市场营销教育过程中忽视了激励和引导机制的影响,使得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和生动性。在市场营销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市场营销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在整体的教育观方面,需要把握市场营销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管理能力,从而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提升,加强市场营销处理能力的提升。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学校领导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市场营销教育意识进行改观,

2.构建创新型市场营销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改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高效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设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而且是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相应的目标。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新型市场营销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学习的热爱,首先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学什么,怎么进行学习,才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是让学生等着接受,接受知识的传授,因此少了很多自我思考能力的训练。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多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第三,教师应该把教学的设计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探索的这一过程进行一个有机的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知识的掌握和分析,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发现,并且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结构的改进进行探索,从而使得学生的认知结构内化程度。最后,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使得学生能真正地认识到自己。教学课堂上的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判断和鉴定,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要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分析,而不是仅仅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掌握能力进行评价,以做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3.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教育过程中对新型市场营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理论性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限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新时期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的分析,加强对各种先进的媒体技术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尤其是在市场营销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学生实施更多的人文关怀,对传统的市场营销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比如在市场营销中可以加强各种新闻信息的插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的讨论和交流对于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长期的讨论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的拓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同时还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市场营销学论文第7篇

1.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一种新思想,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代表人物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奠定了建构主义的两大流派: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2],其理论的精髓一是认为学习过程不是个人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积极建构当前事物的过程;二是认为知识是个人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来充实和丰富个人的知识经验。

2.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第一,建构主义理论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所处的地位,表明双方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也更加明确了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教学任务高质量的完成;第二,建构主义教学更为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人才的创新培养。

二、种子市场营销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种子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综合化,既要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技能,又得掌握农村市场与农村社会以及各类种子企业的经营特点,具备为种子企业打开国内国际市场的实践技能。然而,从目前高校种子人才培养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

1.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实践指导

教学的内容主要与选用的教材有关。教材从组织编写、审定、出版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更新速度较慢,成本也高。因此,教师所选用教材往往是多年使用一本书,容易造成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是过时的或是跟市场需求不符的。目前,种子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依据的是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体系,涉及营销的各个环节,比如种子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种子营销策略和技能等,教学内容比较固化,而种子企业为适应营销环境变化而创新的营销策略没有体现在教材中,尤其是网络营销知识的缺乏更为突出。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本的教学内容显然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落后,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种子市场营销学课程是目前许多高等农林院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由于授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课程没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案例缺乏,导致目前大多院校停留在理论讲授层面。虽然教师采用多媒体授课,但从本质上来看还是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件为主要内容,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培养

种子市场营销学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应突出实践教学,实际上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穿插实际的案例进行说明,但在实际过程中出于对理论体系和知识的连贯性考虑,就会安排更多学时进行理论讲授,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相对来说安排的学时较少,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培养。

4.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考核达到检验教学成果的目的,不但便于检查学生的学业成绩、督促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的考核方式来看,课程的考核普遍采用考试形式(主要是笔试),而且客观题多、主观分析题少,形式上比较单一。由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做好监督或考核,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松懈,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后遗忘的不良现象,使考试最终成为学习的目的,违背了教学的初衷,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教学设计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教学引导地位。因此,种子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设计须打破过去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加大实训内容的设计,见图1。

1.课程教学目标构想

建构主义理论兼顾了学习的社会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教育目的和形式的有机融合[4],也就是说种子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既要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认为种子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实现以下内容:即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关种子营销理论知识的意义建构,能够认识、分析种子经济领域内的相关问题,从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已构建的知识框架(如学生的认知能力、前期认知程度),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对新信息的接受与容纳能力以及学生对输入信息的反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种子市场营销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全面,这就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再是简单的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种子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应是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并补充大量的必要信息。因此,在改革教学内容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内容。(1)多渠道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一方面通过参加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来扩大教师的视野,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给予教师创造便利条件,让教师亲自到企业中去体验,真实地感受实际工作中对于专业能力的要求,找出目前教学内容中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2)突出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做到学以致用按照种子市场营销工作的具体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与实际岗位能力要求一致;同时,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其具备营销工作的基本技能。(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从高等教育角度,一门专业课程必须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根据种子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在保证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前提下,还需要有一定量学时的实践内容作为支撑。比如通过种子营销工作中的案例教学启迪学生的职业思维,促进其经验性知识的形成。

3.课堂教学方法设计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教师主动教与学生被动学的互动过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主体由过去教师如何教变为现在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理论教学法任何一项实践工作的开展都须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也就是说理论知识是专业能力的基石。理论教学法也就是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优势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同时,在理论教学上强调必需、够用、适用的原则[5],在此前提下,提高学生对专业相关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掌握最新营销领域的理论前沿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较经典的方法,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形式。由于案例内容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真实的经历而区别于教材中理论性内容,从而可以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因此,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经历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教师设计一个营销环节的场景或借助于营销模拟软件,将课堂变为营销活动的现场,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场景中的各个角色。通过亲身体验角色,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和判断,由学生当评委给出成绩,由教师就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指出不足。这种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比如在帮助企业推出新品种上市这一情景中,学生可以从企业角度向潜在客户分析新品种的相对优势和所产生的效益最终达到销售的目的,从客户角度着重分析新品种可能产生的效益,通过讨价还价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4)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教学应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校内实训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借助实验室进行专业软件的实际操作。一方面,借助系统仿真软件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如网络查询种子营销信息,进行网上的询价、议价、最终达成交易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软件的全过程操作流程,训练学生对市场的预测和决策能力,掌握种子营销的技巧,了解种子营销的账务处理。校外实习主要是利用课外的时间,统一组织学生真正体验社会实践,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教师事先向学生布置调查专题,明确调查目的,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深入市场,培养其发现市场机会、搜集市场有效信息、进行数据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最终形成市场调查报告。第二,直接向目标客户进行种子营销活动。由学校或种子企业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由学生分析潜在目标客户群体,最终实现商品的销售,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能力。

4.课程考核设计

科学合理的考试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6]。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程考核应遵循以考促学的原则,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1)采用多元化的考试方式考试方式多元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要求,更加注重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即教学过程中最终考核的结果是多种考核形式的综合。一是“平时+期中+期末”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将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平时成绩由课堂小测、课堂提问、课堂出勤等综合评定;期中和期末成绩由卷面笔试进行评定。这种方法还是沿用了传统的考核方法,综合成绩主要是由笔试成绩构成。二是“调查报告+期末”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通过撰写调查报告,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完成专项调查的能力,并用以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调查问题的设计、完成情况给出成绩;期末成绩仍由笔试成绩构成。这种方法既考查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平时+课程论文”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作业、案例分析、学生互评等方式综合评定;以课程论文形式作为课程考核的最终形式,通过专业论文的撰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为写毕业论文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2)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如前所述,平时成绩可以采用课堂讨论、作业、出勤、论文等形式的综合,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因此,只有加大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例,才能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动态性的考核目的。(3)给予学生创造性表达的机会考试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教师通过开展课堂讨论、课堂答辩等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5.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直接目的就是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不断地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多方参与的综合评价主体。综合评价主体是包括学生、教师、领导、用人单位、家长等在内的多方参与教学评价过程的主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符合科学性原则。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