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作谋划发言(合集7篇)

时间:2023-03-02 15:09:12
工作谋划发言

工作谋划发言第1篇

一、着眼提升出谋划策的思想境界开展训练

参谋人员出谋划策的思想境界,简单地说是指参谋人员对出谋划策的认识和看法。围绕提升出谋划策的思想境界展开训练,一是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上,借鉴古往今来“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亡国”等方面的实例,特别是我军历史上善于勇于献言谏策而挽救党、军队于危难之中的诸多事件,让参谋人员在回顾历史中一起来讨论、争辩,在参与讨论争辩明晰事理中逐步提高关于出谋划策的认识,逐步养成提高思想境界提升出谋划策质量的自觉。二是要结合自身参谋工作实际,现身说法,围绕自身出谋划策时的心理感受,既查问题也讲成绩,通过对出谋划策时不同心理意识与其出谋划策效果的对应比较,在相互交流中增进认识,提高境界。

二、着眼提高出谋划策的战略思维能力开展训练

参谋人员战略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只有通过扎实的战略思维训练,才能打牢功底,激发火花,从而在出谋划策的实践中切实发挥作用。在训练中,一是要系统讲授科学思维方法,促使参谋人员学会用对思维的调整来控制行动,并养成积累经验、整体联贯围绕重心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二是要提供战例、案例,供参谋人员讨论剖析、学习研究,在汲取历史营养的训练中,不断提高自身战略思维能力。剖析战争不仅是重现历史、学经验,而更在于在历史事件的历史性今夕思考中,锻炼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在选择战例时应注意区别类型和层次,要善于从战略战术运用等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深人的剖析,从一个战例中获取多方面的战略思维锻炼,从而达到战略思维训练目的。三是要突出排除干扰抓重心内容的训练。信息化条件下参谋人员出谋划策经受的干扰较之以前大大增加,因被动而惊慌、因剧变而寡断、因诈诱而迷茫等,参谋人员必须不为琐碎所羁绊、清醒把握重心,围绕中心出谋划策。

三、着眼夯实出谋划策的知识基础开展训练

着眼夯实参谋人员出谋划策的知识基础开展训练,就在于在增加参谋人员知识储备基础上和过程中,通过训练提高参谋人员储备知识的能力。一是要创造机会多渠道多方式提供学习材料,扩大参谋人员知识接触面,不断增加参谋人员知识储备。不管是促进储备知识,还是促进知识储备意识、能力提高,首先都要从扩大知识总量开始。要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式,积极提供科学、文化、地理、历史和人文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知识,军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知识,外军特别是现实和潜在作战对象知识、军兵种知识和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知识等。二是要加大知识学习的督导,促其储备知识自觉意识的形成。在拓展参谋人员知识容量过程中,要通过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知识学习的督导,进一步认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促其养成自觉加强知识储备的习惯。三是要加大储备知识的引导,促其储备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训练加大对参谋人员储备知识的引导,就是要帮助参谋人员提高构建动态合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工作谋划发言第2篇

一、为党委领导当好参谋,应该有超前思考的意识

机关干部要想成为党委、领导的“高参”,就不能当“马后炮”,而要做“活雷达”,要在工作中想在党委、领导之前,谋在党委、领导之先,使自己所出的主意、所提的意见,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如何才能做到想在前、谋在先呢?

(一)要关注形势的发展变化,思维在前。形势是谋略和决策的依据,谋略和决策必须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想为党委、领导当好参谋,必须十分留意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掌握情况,发现新问题,研究新对策,以便先于领导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办法。一个是,要关注本单位工作进程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对所在单位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本部门分管工作新进展、新情况、新问题,要比领导知道得早,了解得细,掌握得全。只有这样,才能在党委、领导制订工作计划时,提出跟形势、有预见、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另一个是,要关注兄弟单位的新经验、新成果。在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中,不了解兄弟单位的新情况,不借鉴别人的新经验,就会盲目自满,自我感觉良好,工作就不会有新发展、新突破、新高度。只有及时掌握兄弟单位的新情况,才能为党委、领导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高”的新谋略。

(二)要小中见大,从一滴水中见太阳。见到一点苗头,就能预测到一些大的倾向性问题;看到一个微小的变化,就能预测到大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些机关干部谋划在前的诀窍之所在。为什么这些同志能够做到见微知著呢?一是目光敏锐。这些同志观察事物细致入微。别人看不见的,他们能看见;别人感到司空见惯的事物,他们却能观察到其中的新鲜因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眼尖”“心细”,对某一事物只要一过目,就能发现其蛛丝马迹和新的信息。机关干部有了这种“小中见大”“旧中见新”的敏锐目光,就能先于别人向党委、领导提出预见性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思维敏捷。观察问题不能只用眼睛,还要运用大脑。为什么对那些反映事物本质、代表发展方向的“小事”“苗头”,有的人一见就能抓住不放,有的人却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呢?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思维敏捷,后者思维迟钝。因此,机关干部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使进入视线的事物在脑子里很快地转几圈,迅速形成一种见识,及时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很有价值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见解比别人快一步,进入党委、领导的决策比别人早一时。三是深思熟虑。见微知著不仅仅是个观察过程,更重要的是个分析辨别、深入思考的过程。机关干部为党委、领导当参谋,不能一味追求先声夺人,要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思考。对一个事物只有反复思考,深处挖掘,才能发现深藏其中的奥妙。所以,机关干部给领导当参谋,不要见到什么说什么,想到一点就谏言;而要经过三思之后,拿出沉甸甸的参考价值很大的意见和建议。

(三)要及早谋划,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想谋划在先,必须想在先、干在先。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没干成的,你干成了;别人没有的,你有了。只有这样,才能在机关干部中脱颖而出、胜人一筹。一是要有超前的意识。作为机关干部对本单位的工作部署,不仅在行动上要紧跟,而且在思维上要超前。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够跟上形势的发展和领导的思路,而要力争超越形势的发展。这就需要先于领导对方方面面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工作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准确的预测,早有思想准备,尽快进入角色,先于别人谋划出领导和多数人意想不到的“锦囊妙计”。二是要勇于创新。机关干部要想在工作中谋在前,必须善于发现工作中的新情况,抓住新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拿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善于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思维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要把握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了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就能认清事物发展变化所处的阶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矛盾,从而提出带预见性的意见和建议。机关干部要特别注意在工作实践中研究探索本职工作的规律、中心工作的规律和单位建设的规律,对这些规律研究得越深透,运用得越熟练,谋划就越具有预见性、超前性。机关干部要敏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深入比较和剖析,作出全面的综合和概括,从对表面现象的感性认识中探索其内在规律,在千变万化的现象中把握基本不变的东西,进而揭示未来,预见发展,超前谋划。

二、为党委领导当好参谋,一定要有全局观念

古人云: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所谓谋全局,就是准确把握事物的总体发展趋势,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上出谋划策,协助领导作出事关全局的重要决策。而谋全局又必须解决站立点问题。站立点不高,视野不开阔,思维层次低,就提不出事关全局的谋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想得全,谋得深。

(一)站在党委、领导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全局。按照业务分工,每一个机关干部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一个业务部门都有特定的职责和权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运用好上级赋予的权力,对于机关干部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在出谋划策时,仅仅着眼于此就远远不够了,还需要超脱本部门、本专业的狭隘眼界,把站立点提高一步,站到党委、领导的位置上去观察,去思考。为什么有的机关干部经常与领导的意见不谋而合,而有的机关干部却总是与领导的意见谋而不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拘泥于自己本职业务工作的小范围,没有突破“自我”,未能站在领导的高度上出谋划策,总是站在低层次上跳来跳去,致使提出的建议带有片面性、局限性。然而,机关干部的“越级思维”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也就是要使自己进入“领导角色”,经常站在党委、领导的高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力争与领导同位思考、同步思考、同向思考,发挥好党委、领导的“外脑”作用。

(二)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分析研究,谋划全局。要谋划好全局性的问题,必须对全局有一个客观的辩证的研究分析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站在辩证唯物论的哲学高度,进行科学的理性思维。一是对全局要有一个客观的分析。不能以道听途说的情况为依据,要以实地调查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不能以零零碎碎的资料为依据,要以完整系统的材料为依据;不能以“老印象”、老资料为依据,要以新反映、新情况为主要依据;不能以个别人的评述为依据,要以多数人的看法为依据。总之,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要十分客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进行全局性的谋划。二是对全局要有一个辩证的分析。既要从整体布局上综合分析,又要对每一个局部进行具体分析,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认识全局;既要全面观察复杂多样的种种现象,又要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从现象与本质的结合上认识全局;既要分析事物的历史情况,又要分析事物的现状,还要预测事物的未来,从历史与现实、眼前与长远的结合上认识全局;既要分析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的联系,又要分析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从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结合上认识全局。

(三)站在通晓全局的高度知悉全局,谋划全局。对全局知之越广越深,出谋划策才能越全面越准确。一是要立足本职,放眼全局。机关干部在做本职专业工作时,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本部门、本业务的小圈子里,要把视线扩展到更大的空间、更大的工作范围,把部门的某一项工作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里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本职工作的方向,提高工作的起点,拿出统揽全局的真知灼见。二是要做胸怀全局的有心人。机关干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全局性的情况和问题,要经常留心观察,及时收集整理。如参加综合性工作组时,听党委、领导的工作总结报告时,学习上级指导全局工作的文件时,对有关内容都要认真记录,装在脑子里,用在谋划中。要使自己的脑子里多装一些带全局性的问题,经常想一想全局的要求是什么,面上的情况怎么样,透过自己分管的工作,立足本职想全局,全面思考提建议。三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机关各部门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相互之间主动交流,是机关干部通晓全局的一条捷径。因此,机关干部对相关部门掌握的情况,要主动联系,及时获取。

三、为党委领导当好参谋,要注意克服“职小位卑、人微言轻”的自卑感

何谓大主意?我认为,大主意不是适用于小范围的、零零碎碎的、小打小闹的权宜之计,而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有效期长、事关重大的根本之策。机关干部要想提高“参谋”水平和谋划层次,成为党委、领导的高参,就必须加强对大事的谋划,拿出大主意。

(一)围绕中心工作出谋划策。中心工作是党委、领导最关注、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一个党委的中心工作好与差直接关系到其全面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围绕中心工作出谋划策就是出大主意谋大事。一是要强化参与意识,在参加中心工作实践中把握中心工作的“脉搏”。机关各部门的工作都有明确的分工,而且越是高级机关,分工越细,业务越专,有的离中心工作近一些,有的离中心工作远一些。然而,无论哪一项业务工作,都是完成中心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有的部门分管的就是中心工作。因此,每个机关干部都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业务,积极参加中心工作,特别是对党委、领导统一组织的抓中心工作的各项活动,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更多地了解中心工作的进展情况,取得围绕中心工作出谋划策的主动权和发言权。二是要强化保障意识,为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机关各部门都是党委、领导的具体办事机关,而党委、领导的主要精力又主要用于中心工作。因此,每个机关干部都要把服务保障的注意力集中到中心工作上,为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排除干扰。比如,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举办宣传文化骨干培训班,机关有关部门就要围绕这项中心工作,分别做好制定培训方案、起草文字材料、进行会场布置、准备会议用品、安排生活保障、搞好医疗保健、组织现场参观、加强军地协调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在如何为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问题上出谋划策,就是出大主意谋大事。三是强化服从意识,妥善处理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矛盾。机关各部门的工作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各项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部与整体的矛盾。这就需要机关各部门本着业务工作服从中心工作的原则,调整业务工作,为中心工作让路,无条件地把精兵强将拿出来参与中心工作,这就叫“谋大事”、顾大局、而绝不能“因小失大”。

工作谋划发言第3篇

“开口能说”,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校长要在社会上和形形的人打交道,要经常和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需要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表达出来,因此校长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校长练好“嘴上功夫”,不仅要出口成章、能言善辩,而且要谨言慎行,不言则已,言必中的;要“言之有理”,向干部教师、家长学生解疑释惑时有理可依,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参之有道”,向上级领导提出办学思路和见解时有章可循,做到立意新颖,表述明白;要“讲之有方”,布置任务、与人交往时要言简意赅、讲究技巧,力戒简单生硬,信口开河。

校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其自身的品德、知识、才能等多种因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是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工作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因此,校长除了必须具有精湛的科研业务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涉猎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使自己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讲话艺术。

“提笔能写”,即提高文字驾驭能力。文字驾驭能力就是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决策思想运用文字表达方式,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的一种能力。作为文化传承之地的一校之长,应该把写作作为自己的工作常态,用笔记录自己工作中的得与失,用文字提炼自己的思想、理念和观点,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各种会议或汇报中得以发挥,也有效地促进自身成长和成熟。

《中国教育报》曾经以“校长是否需要‘御用文人’ ”做过专题讨论,许多校长和教师一致认为,“当得了校长就应写得了文章”。因为只有校长亲自写学校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学校的工作始终体现校长的办学思路,才能使校长对新学期的蓝图心中有数,便于开学后统筹安排,有效指挥;只有校长亲自写的发言稿、汇报材料,在演讲时才会有重点、有条理,简明扼要,才能给师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否则照本宣科地读读别人写好的稿子,只能是讲套话、空话、废话,使人乏味;只有校长亲自写工作总结,才能更加清楚前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今后工作中注意到应该坚持什么,改正什么,补充什么,有利于校长做一个清醒的领导者。

“谋事能干”,即提高谋事、干事能力。校长要将“会谋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要求作为检验自我价值和学校工作成效的标准,自加压力,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更高的角度、更广阔的视野、更科学的机制等方面来谋划、落实学校工作。

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谋划要做到高起点、高境界、高品位。高起点就是要主动顺应潮流的发展,以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和谋划学校;高境界就是要遵循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坚守教育理想,不为功利主义的政绩观所制约,要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定位准确,不好高骛远;办学目标科学,不一叶障目;高品位就是校长落实新举措,不违背规律;打开新局面,不冒进蛮干;形成新特色,不鹦鹉学舌,善于在困难和逆境中找到学校发展跃升的有效途径。

校长要把岗位当作干事的平台,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干成事”上。成功校长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需要在“会干事、干成事”上得以体现。这就要求校长不光要会谋划,更要勇于实践,要深入教育教学一线,从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完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扎扎实实地把党的教育事业干好。

工作谋划发言第4篇

着眼使命任务和岗位职责

充分发挥机关参谋助手作用

——在机关业务工作培训会议上的授课辅导提纲

同志们: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着眼使命任务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机关参谋助手作用。“抓机关建设”,是市委抓工作的一条重要工作思路。这两年,市局两级机关对自身建设抓得是紧的,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按程序、按规矩办事的意识有所加强,办文办会办事质量明显提高,加班加点的多了,研究的空气浓了,很多同志主动学习锻炼、主动承担任务,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和趋势。但我感觉,与机关职能作用、完成任务和发展改革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职能作用发挥、内部高效运转、实施科学指导和跟进服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加强党政机关建设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去年《秘书工作》杂志还发表了他对秘书工作的专门论述,他讲办公室工作有4个特点:一是“重”,地位重要;二是“苦”,非常辛苦;三是“杂”,事务繁杂;四是“难”,难度很大。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个希望,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第二个希望,要高效率开展工作;第三个希望,实行高水平服务。秘书的最基本要求:一是清,公正廉洁,两袖清风;二要慎,周密考虑,谨言慎行;三要勤,勤奋好学,刻苦上进。在加强自身修养中,还要努力做到“五不”:一不自恃,二不自负,三不自诩,四不自卑,五不自以为是。这既是他从事秘书工作的经验之谈,也是切身体会。下面,根据机关职责要求,结合我20多年从事机关工作的实践,就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谈些感受和体会。

机关是党委决策的参谋助手、落实党委意图的桥梁纽带、指导部队建设的组织中枢,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参谋队伍是一支军队的灵魂”。对于我们地方而言,机关干部的地位作用同样重要。那么,机关干部究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一级机关有一级机关的要求,不论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参谋助手,我感到,需要发挥好5个方面作用:

第一,要充分发挥思考谋划作用

陈云同志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思考谋划的重要性。部队建设,重点在干,关键在谋。对机关来说,应更加注重工作的思考谋划,具体讲,主要包括对日常性工作的谋划和阶段性工作的谋划。日常性工作的谋划,是机关干部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要通过科学的筹划、周密的安排,有效保障机关和基层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阶段性工作的谋划,相对于日常工作谋划,是一种较长时间段内工作的谋划,是层次较高的谋划。比如:每月、季、半年、年终,对上一阶段或一年来的工作做个盘点,对下一阶段或下一年度工作进行梳理,提出意见建议。这项工作的特点是谋划在先、超前思考,能够争取全局工作指导的主动。

但不管是日常性工作谋划,还是阶段性工作谋划,都是牵涉单位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关系十分重大,必须对建设全局有一个宏观把握和清醒认识。这样,思考谋划工作才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俗话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毛主席就曾经指出:“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出一盘好棋。”在我国历史上,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的成功范例很多,其中最著名、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三国时的诸葛亮,虽然结庐隆中,但对天下形势了然于胸,分析深刻透彻,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他向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方针政策,使得兵微将寡的刘备,能够发展到与曹操、孙权抗衡。同样,但凡高水平的机关干部,在思考谋划时总是宏观把握、全局在胸。他们看问题,不是局限于本单位、本部门,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俯瞰一切。他们处理问题,总是善于系统分析和全盘思考,从而能够自觉按照全局工作的要求科学筹划、合理安排。做到这点:一是要把握时代背景。当前,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了解新时代背景是一名机关干部敏感性的最基本体现。机关干部一定要走出一个误区,仅把自己看作是跑腿的,干具体事的,领导叫干啥就干啥,大的方面不必操那么多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理解是狭隘的。当前,形势发展很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工作时,必须紧紧把握新时代脉搏,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关注社会动态、关注各自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要熟悉大政方针。这既包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包括各领域工作的法规文件,都是我们筹划工作最基本的依据,必须熟记于心。只有以法规为立足点,筹划工作才能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才能避免偏离方向。机关工作指导光凭经验是不行的,必须依据法规制度指导开展工作。对机关干部来说,最基本的是学好通用法规,此外,要根据各自的职责要求学习好业务法规。在机关,要想成为业务骨干,就必须成为法规制度的百事通、百宝箱。三是要掌握谋划方法。方法譬如“船”和“桥”,过河没有“船”和“桥”不行,机关干部谋划工作,不掌握正确的方法也不行。首先,要围绕中心搞谋划,确保各级精力聚焦中心、各条线上工作服务中心。其次,要围绕实现领导意图搞谋划,注重在学习领导讲话和与领导交谈中领会上级思想,谋划工作时,用领导的眼光去观察、用领导的思维去谋划、用领导的角度去抓落实。再次,要围绕主要矛盾和棘手问题搞谋划,不同时期、不同单位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机关干部要针对部队建设阶段性特点谋划工作。四是要突出工作重点。这个主要是对阶段性谋划来说的。我感到,比较重要的是抓住3个方面:①抓好年度工作筹划。每年12月份是筹划工作的重要节点,这个时候,通过深入一线调研,对当年工作形势回顾总结一下,对下年工作有个大体考虑,梳理形成初步方案。就像我们去年底利用一周时间,各部门先研究筹划,然后逐一听取汇报,最后一起研究。事实证明,通过研究筹划,机关把工作思路搞明白了,大的任务明确了,大的活动统筹了。②抓住特殊阶段工作进行筹划。在某些特殊时间段内,我们党、国家和各系统将会举行重大活动,或在这一时间段内有重大工作任务需要完成,对这些重大活动和工作要提前思考和筹划。③抓好一定时期大项工作的筹划。大项工作筹划的是不是科学,组织的是不是得力,完成的是不是圆满,对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既是个牵引,也是个检验。

第二,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日常工作中,需要协调的事情很多,涉及机关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对上、对下的,有对内、对外的,种类繁多,包括承办请示报告、组织各类会议活动、处理部队各种问题,接待、安排上级机关、领导活动,落实领导交办的事情等,不论你分工做什么,都离不开协调办事,这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是机关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世界级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坦言:“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其余的85%归于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机关各个处事分工很细,层次很多,办事程序比较复杂。作为机关干部,必须把方方面面的关系搞得很顺畅,把各种不协调因素化解掉,使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支持、协作、配合的良好关系。做到这一点,我感到,还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事要统中有合。

所谓大事,就是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中心工作。就机关而言,主要有召开大型会议、迎接上级检查、下基层指导工作、部署任务等。对于类似的大事,机关如何组织协调,形成落实工作的合力,通常情况下可采取会议协调、制度协调、计划协调等方式。会议协调,比如:上级考核党委班子,牵头在摸清有关事宜的基础上,建议分管领导召开协调会,作出分工、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制度协调,主要是对于机关一些经常性、规律性、例行性工作,大家按照正常的制度规定落实,及时互通情况、了解进度即可。计划协调,主要是对预测精度高、变动幅度小、时间要求不太急的工作,通过制定计划,对开展工作的有关要素作出明确,使各级按照计划要求去抓好落实,实现整体行动的高效、一致、和谐。

二是急事稳中有快。

所谓的急事,最大的特征就是突发性和时效性强,要求处置果断快速、准确稳妥,符合客观实际和上级意图。处置这类情况:①要因事而行。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必要时可采取先斩后奏的方法,待正确处理后报告首长。如果火烧眉毛还按部就班的请示报告,就可能误事,错过处理的最佳时机,对干部来说就是失职。②要尽力而为。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上级对某一项工作要求过高过急,正常程序下无法完成的情况,这就要因时而宜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不能因急而敷衍了事、应付差事、不求质量。③要稳妥处置。对规定时限内无法完成的工作,要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取得联系,冷静客观的反映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切不可情绪激动、态度粗暴,把关系闹僵,这是机关干部在协调上下关系中必须注意和把握的。④请领导协调。处理好比较急的事情,还有一种实在管用的方法,就是领导协调。我们常说领导不应事必躬亲,但有时还是领导说话有份量、力度大,特别是同上级机关、本级机关其他部门、地方的协调,通过领导协调可能会更顺利些。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把协调的内容、意向和目的说清楚,求得领导支持。

三是难事方中有圆。

从事机关工作的同志,普遍有这么种感受,在协调关系过程中领导意见不一致甚至有矛盾时最令人头痛。不少同志感到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处置、如何协调。应该说,在一个领导集体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出现矛盾分歧是正常的。属于认识、工作方法问题的,尽管不好处理但毕竟都是为了工作,总有协调的办法;属于个人恩怨问题的,协调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弄不好会影响工作。不管是哪种情况,当领导意见不一致时,绝不允许乱来,不同领导掌握情况的程度不一样,如果请示这个领导没同意,又请示另一个领导,这个领导不了解情况又同意了,这样就无形中损害了领导之间的关系。机关干部应该成为领导之间的粘合剂,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有甘愿为人“做嫁衣”精神。领导意见不统一,常用的协调办法有:①要吃透精神,搞好超前协调。要想在领导之前,把情况搞清、方案建议准备充分,甚至预想到领导可能会有的不同意见及如何解释,尽量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以过细的工作来争取领导意见的统一。②要把握原则,搞好双向协调。要按照时间先后、职务高低、职责分工,在适当时机,通过适当方式,积极做沟通说服的工作,把领导间的不同意见双向传递,使领导互相了解彼此的想法,求得理解和支持,寻求思想上的同步,达到双方意见的一致。③要寻求对策,进行冷处理。对时间要求并不很急的事,不妨适当放一放,酝酿一段时间再办,当然这需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不怕领导误解的精神。机关干部应根据不同情况,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多做弥合的工作、统一思想的工作,只要出于公心,对工作认真负责,领导是欢迎的,切忌双方讨好、投机取巧,这种恶劣作风不仅损害工作,而且反映个人品质问题。

四是小事要相处有礼。

机关无小事。有些事情看似虽小,但处理不好,也会牵动全局、影响大局。比如:机关干部经常要打印文件、出车办事等,如果你平时与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交往少,说话办事态度生硬,那么打印材料可能要慢一些,要车可能困难一些,即便提供服务也难以保证质量。相反,如果你平常很尊重他们,经常沟通交流,就容易赢得他们的尊重和支持。因此,类似小事不能小视。作为机关干部不管是对上、对下,还是同事之间,说话办事都要注意分寸和场合,不要不拘小节,有意无意伤害同事之间的感情。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礼多人不怪。有时你礼貌在先,即便不好协调的事情,别人也会甘当指路人,给你出谋划策。同时,还要装得下五颜六色的事情,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主动协调好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关系,靠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关系和谐、心理默契、工作协调的目的。

五是杂事要粗中有细。

毛主席说过:干工作要学会“弹钢琴”,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机关工作千头万绪,琐事繁事比较多,如果抓不住主要矛盾,理不出头绪,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有可能丢三落四、错误百出,上报数据统计不准确,装订文件缺页少行,承办会务安排不周密,组织活动有纰漏,这些都是机关的常见病、多发病。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严谨细致既是工作态度,又是工作标准,也是工作作风,体现了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一名称职的机关干部思考处理问题要细致入微,别人看不见的你能看见,别人想不到的你能想到,别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这样办事才能胜人一筹。在协调处理杂事过程中要心细如丝,对拟定的方案计划、行程安排反复论证,确保每个环节都不疏忽。

第三,充分发挥咨询建议作用

机关干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谋士”角色,能参善谋是本职所需。但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同志认识上还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认为领导水平高,不用“参”;认为职位反差大,不敢“参”;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可“参”;还有的能力方面有差距,不会“参”。有人根据出谋划策能力的高低,把机关干部划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领先领导一步思维,并能提出高领导一筹的见解,还能在领导决策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有价值的意见;第二种,能与领导同步思维,多数意见被领导采纳,并能及时反馈决策执行情况,提出新的意见;第三种,落后于领导思维,意见和建议也很少被领导采纳,提不出有价值的见解,但对领导的决策理解执行比较到位;第四种,既落后于领导思维,又提不出有价值的见解,对领导的决策理解执行也不得力。机关干部要想成为“高参”:

一要能够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情况总是存在的,没有哪一个领导喜欢自己的部队出问题、自己分管的工作出差错,领导总是希望更多地了解真实情况,全面分析问题,得出准确判断,做出正确决策。但有的机关干部对基层情况,知之不全、知之不真、知之不深;有的报喜不报忧,对发现的问题遮遮掩掩、不如实上报;有的替基层说好话、打掩护,导致领导听不到真话、了解不到实情。作为机关干部,要结合工作对部队情况深入调查了解,广泛收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此外,高水平的参谋助手,还要成为一个“全才”,全面了解文史、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并不断对知识结构扩容刷新,这既是机关干部提高“参谋”水平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在信息时代立足的基础。有人把机关干部的知识结构比喻为“飞机型”的,“机头”是科学理论,“机身”是业务知识和工作实践,“两翼”就是“文史哲”等相关知识。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可见全方面学习、多方位了解的重要性。

二要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从平时观察来看,机关干部提建议的通病是,提的建议“点小”“点偏”“老一套”。克服这一问题:①要与领导同频思考。也就是常说的抬高起点想问题。作为机关干部,提建议之前,要看自己所提的建议与领导把握的方向、起点、原则是否吻合,与领导关注的焦点、思考着眼点是否相同,与领导要求达到的效果是否一致。这样,建议才能为党委首长所重视。②思维要紧跟工作趋势。一项建议是否提到“点子上”、是否对建设有益,最根本的是看是不是推动和促进工作。作为机关干部,平时要注意关注工作重点、工作进程,注重归纳总结,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发现有规律的东西,这样提出的建议才有价值。③要瞄准重点难点求突破。重点、难点工作,是领导思考较多、关注较多的问题。XXX等方面出主意;要紧盯问题出主意,通过破解“瓶颈”促进发展。④要独辟蹊径提建议。思路决定出路。工作尽管周而复始,年年差不多,但只要肯动脑,善于用新思想新观念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同样可以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⑤要及时提醒领导。各级领导在看待问题、认识问题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些热点敏感问题,机关人员要及时提醒,防止领导决策失误,这也是对领导工作的一种支持。

三要能够找准畅通快捷的进言渠道。一项好的建议,能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输给领导,关键是结合实际选择好途径。作为机关干部,主要进言途径有:①结合起草领导讲话或重要文电积极进言。领导讲话和文电,是领导机关指导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领导作决策、发指示的重要载体。起草讲话和文电,既要准确贯彻领导的指示要求,又要根据领导总的意图,把自己思考成熟的意见、建议融入其中。②结合参加中心工作、大项任务积极进言。领导的心思和精力一般都集中在中心工作、大项任务上,机关干部要努力克服在中心工作和大项任务中的“配角”意识,大胆出主意、提建议,让自己的思考、方案,成为中心工作决策和行动的组成部分。③结合承办经常性业务工作积极进言。有的机关干部不注意这方面工作,比如呈送文件没有任何拟办意见,有的处室领导只有“呈XXX阅示”6个字,有的虽然提了拟办意见,但抓不住关键、切不中要害。这就要求我们机关干部必须精通本职业务,对业务范围内的工作怎么抓、抓什么有成熟的意见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④结合蹲点调研积极进言。蹲点调研的目的是摸清基层真实情况,拿出解决矛盾困难的具体办法。调研中,机关干部要把重点放在揭露问题、剖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上,这样才能符合领导安排蹲点调研的初衷。如果只讲成绩、不讲问题,或只讲问题、不提对策建议,这样的蹲点调研搞和不搞没有什么两样。

第四,充分发挥科学指导作用

对单位建设科学指导,是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对市以上机关来说,重要的是理论指导、政策指导、文电指导、典型指导。县区机关主要从事“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督促落实”的工作,对基层实施指导基本的方法有4种:

一是文电指导。

这是机关干部能参善谋的必备素质和基本技能,是一级机关实施工作指导的基本形式和途径。小平同志说过:“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实际上,一名机关干部处于什么地位,在对基层实施指导过程中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字水平。因为搞材料、写公文的过程,就是把情况搞全弄准、把问题掰开揉碎、把内在联系理清搞懂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就容易发现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从而提高工作指导的科学性。机关涉及的公文主要包括指示、意见、调查报告、典型经验、电报等。一个好的公文或材料,至少应该具有4个显著特点,即思想性、针对性、操作性、创新性。要达到这“四性”,我感到必须要做到“四点”:①开掘思想的制高点。思想,是一个材料的魂之所在、魂之所系。一个只提一大堆办法和要求的讲话,很难给人以启迪,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目的;同样,一个只堆砌做法的典型经验,也不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思想从哪里来,来自于洞察事物的深刻认知,来自于深思熟虑的笔端诉诸。开掘思想的制高点,我感到需要考虑3个因素,即有理论高度、有时代高度、有战略高度。以上3点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要想得深、站得高、看得远。②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市以下机关的根本职能,就是要把上级的决策、指示、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如何把上级指示与部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依据上级指示,提出本单位贯彻落实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始终是机关实施工作指导最经常、最主要的课题。搞好结合,首先要做到“四个弄清”:弄清上级抓这项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弄清所要达到的目的或目标,弄清上级基本思路,弄清上级最新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做到“三个明确”:明确本单位哪些方面要坚持、要发展,明确哪些方面要加强、要提高,明确哪些方面要调整、要改进;尔后做到“两个提出”:提出抓落实的具体思路和目标,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作为机关干部,大家一定要在做好结合这篇文章上下大功夫,努力掌握“结合”的本领。③把握工作的着重点。过去讲,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其实,没有重点也就没有指导。现在有的材料通篇看不出主题,找不到重点,让基层看了也很难把握一个轻重缓急。所以,必须结合形势任务的变化,一个时期突出抓好一个重点,以重点工作、重要方面的突破,带动全局和整体的提高与跃升。起草材料时,应当明确提出并突出强调工作的侧重点、着力点,以便部队正确把握一个年度、一个阶段的工作重心,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重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和确定:对工作起关键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即抓“根本”;制约工作发展的突出矛盾,即找“瓶颈”;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即补“短板”。④抓住创新发展的增长点。我们抓每一项工作、每一项建设,都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机关公文作为实施工作指导的一种重要方式,结合新的实际,提出创新的思路、办法和举措,推动工作发展进步,是每一个材料起草者都应当着力突破的问题。记得清代郑板桥说过一句关于写文章的话,“删繁就简三秋树”,就是说三秋时节,叶子都掉了,树只剩下枝干。繁杂简化、平实简洁,这是写文章最内在的东西。还有一句话是“标新立异二月花”,说的就是文章要善于创新,要像二月开的花那样独树一帜,这样才能抓人眼球。

上面讲的4条,概括地说:“制高点”,体现思想性;“结合点”,体现针对性;“着重点”,体现操作性;“增长点”,体现创新性。如果能够把握并很好体现这4点,那么,这个材料就会是一个有高度、有新意、能管用的好材料,也能够在工作指导上发挥良好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写得一手好公文?必须在“六个字”上下功夫:①学习。“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是李大钊先生改写明朝忠臣杨继盛名句的一幅对联,它启示我们不仅要把学习作为掌握知识、增强本领的重要手段,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政治责任来认识来对待。关于学习,我不只一次强调,这里再讲三个观点:一个是,学习应该成为习惯。爱学习、善钻研,既是机关干部的职业特点,更是素质要求。一个是,学习能力决定成才速率。要着力树立这样一种导向,就是凭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让真正能力强、业务精的同志有地位、受重用。一个是,部处领导要负起责任。人都是有惰性的,部处领导不但要抓工作,更要抓学习,这是我们领导的责任。②研究。实践证明,问题因研究而破解,经验因研究而升华,能力因研究而提高。机关干部脑子里要经常装着问题,我个人经验,经常地思考和研究问题,是写好材料、当好机关干部最重要、最直接、最管用的办法。另外,机关干部要结合业务写一些研究文章和新闻报道,机关干部、业务处室每年都要有研究文章和新闻报道被省以上刊物刊登,年底各部门要搞好“回头看”。③实践。“笔杆子”只有融汇实践真知才能充满智慧光芒。写材料不是搞文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是一个人的理论功底、思想水平、生活阅历、知识储备、表达技巧、文字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提高写作能力,说白了就是要多写多练,要勤于实践、用心实践、善于实践。

二是帮建指导。

机关帮建基层是拉长建设短板,促进基层建设全面推进、整体提高的重要方法。当前,各级对搞好帮建都有明确的规定,各级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领导和机关干部蹲点当兵,每次不少于半个月。总队机关抓帮建,关键要把握3点:①把握好帮建时机。通常在各项工作全面铺开之际,要及时帮助部队理思路;干部调整、人员变动之时,要及时帮助部队健全组织、配强班子;某个单位发生问题,全面建设处于低谷时,要及时帮助找症结;担负重大任务时,要及时帮助和指导组织实施。②把握好帮建方法。帮建不是包办。包办式帮建,颠倒了机关、基层的主客体关系,机关当了主角,对事务大包大揽,既不利于解决问题,又容易产生等靠依赖的思想。帮建重在通过言传身教,教方法、理思路。③把握好帮建重点。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建设形势分析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大家少讲成绩,着重讲问题,听了还是很有“味道”的。蹲点帮建不是总结成绩、梳理经验,就是要重在揭露矛盾、剖析原因,重在了解“党委支部弱在哪、干部队伍缺什么、党员骨干作用发挥好不好、基层文化生活是否活跃”,这样才能抓住关键,达到蹲点帮建的真正目的。

三是典型指导。

抓典型是一种科学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所谓“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毛主席早在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中就强调“典型宜多、综合宜少”,他的许多著名讲演和文章,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用典型说话,他亲自树立的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等典型人物,影响和教育了中国几代人。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视抓典型的工作,他用深圳特区等先进典型,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之江新语”专栏撰写了《要善于抓典型》、《要善于学典型》的短论,强调了抓典型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抓典型、怎样学典型。实践证明:用一般指导一般,只能是一般,用典型指导一般,才能突破一般。但有的同志把抓典型当作额外负担,认为出不出典型都能过得去;认为典型是写出来、编出来的,个别的甚至把抓典型与出名挂号、争彩头混同起来;还有的本单位抓不出典型,还对别的单位的典型不服气,专门盯着不足说三道四。如何抓典型、发挥好典型作用,我感觉:既要重视抓典型,坚持以点带面的科学方法,又要扎扎实实做好全面工作,不能只靠一两个典型撑门面、争彩头;既要认真提炼总结典型的事迹和经验,使其具有先进性、群众性,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随意拔高、给典型乱贴“标签”;既要重视典型的时代特点,发挥其引导示范作用,又要注意保持典型本身的特色,不能让典型“随风挂旗”,成为“变形金刚”;既要关心爱护典型,为他们发展提高创造良好条件,又必须严格要求,不偏爱溺爱,消极保典型。

四是检查指导。

没有检查就没有落实。指导工作绝不能满足于会开了、文件发了、要求提了,只有加强检查督促,才能确保首长指示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当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杜绝,甚至个别中队也采取机关签阅的方式,落实上级的文电。检查指导工作落实情况,有很多种方法,作机关要注重把握好3点:①依据法规制度检查指导。法规制度更具有规范性、长效性,是我们指导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检查工作要把法规制度作为基本遵循,使一切思维和行为都纳入法规制度的严格约束之中,使“事按制度办”成为机关的基本行为规范。②按照职责要求检查指导。强化层次指导,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干好一级的事,不越俎代庖、大包大揽,使“人按职责干”成为机关的科学指导方式。③遵循客观规律检查指导。建设发展是有规律可遵循的,哪个阶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重点抓什么都有特定的规律。我们检查指导工作,要尊重科学、尊重实际,不能违背建设规律瞎指导、乱指挥,造成基层忙乱、无所适从,影响指导基层的实际效能。

工作谋划发言第5篇

关键词:哈贝马斯;工具理性;交往理性;现代性;救赎

中图分类号:B5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4)01?0146?04

“现代性”的危机,肇始于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现代性谋划,表现为工具理性的过度推崇所导致的人的伦理、价值、精神等方面的现代生活世界的非理性化和异化,。启蒙思想家认为科学、道德、艺术与生活世界相分离并按照他们各自的逻辑发展,不仅可以自动地提高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的能力,而且可以不断地超越自身、完善自我。然而现实的伦理事业并未如启蒙思想家谋划的那样顺利发展,科学、道德和艺术与生活世界的分裂,造成约束力普遍缺失,道德相对主义滋生蔓延开来,现代社会危机重重。面对复杂的现代性问题,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的危机从根本上讲是种伦理危机,虽然肇始于伟大的启蒙现代性谋划,但危机的根源并非在于现代性和谋划本身,而是在于生活世界理性化和世俗化的过程中人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出现偏差。谋划本身并未完成,谋划仍需继续,于是哈贝马斯重拾“交往理性”,为冲出启蒙思想家们“乌托邦”式的现代性伦理谋划所造成的重重困境,走上了现代性的救赎之路。

一、现代性的谋划

哈贝马斯说:“就现代性语言而言,从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现代性就已经成为哲学讨论的主题。”[1](1)“由启蒙哲学家们在十八世纪精心阐述的现代性规划,是一种遵循其内在逻辑坚持发展客观的科学、普遍的道德和法律与自主的艺术的努力。同时,这个规划旨在把每个领域的认知潜能解放出来,使之从令人费解的宗教形式中摆脱出来。”[2]启蒙思想家用理性取代传统经验和上帝权威,认为理性作为人的本质才是人的行为的根据和基础,并将理性视为知识与社会进步的源泉,理性作为至上原则可以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接受审判。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人通过理性不但可以为自然而且也能为道德立法,理性不仅是认知的最高根据,也是道德的最高根据。启蒙思想家还强调个体在道德生活实践中的作用,认为道德的社会是人类理性自觉的产物:资本主义的社会风尚可以通过个人理性自觉加以提升;现实社会中的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人的理性的积极作用来消除;现代社会的伦理秩序可以通过理性个体的自治与理性管理的他治的伦理谋划得以规范。

这个完美的谋划图景涉及科学、道德、艺术三个领域,表现为认知?工具、道德?实践、审美?表现三个理性结构,关注对真理、正义、审美的追求。如果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真理、正义、审美三个层面上互动交往,在科学、道德和艺术领域相互合作,那么人们将生活在一个真、善、美的社会当中,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团结、友善、和平。科学、道德、艺术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都有各自的内在逻辑,可以在独立的、不受约束的意义上自由发展。近代启蒙思想家们怀揣着无比的热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试图通过对人的共同生活进行理性的合理安排与设计,建构起一套能够普遍拥护和遵守的伦理规范,以达到普遍接受和认可的理想社会生活状态。

由启蒙肇始的现代性正是通过谋划达到对于现代社会的精神体验。麦金太尔认为现代性危机主要原因在于启蒙的现代性谋划的失败,哈贝马斯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启蒙的现代性谋划仅仅受到了挫折,现代性危机虽然肇始于启蒙谋划,但造成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谋划本身,因启蒙谋划是项未完成的工作,现代性的危机原因在于人们对现代性概念的理解上。“现代性这个说法一再表明了那种对可以回溯到过去的古典时期的时代意识,就是要把自己把握为,从过去向现代过渡的结果。”[3]按照哈贝马斯的分析,所谓现代性,从广义上说,就是时间上的当下性,就是把现在与过去区别开来的时间性。哈贝马斯所侧重考查的现代性不是这种广义上的现代性,而是一种文化的现代性,即人类整个文化对传统观念的超越。这种超越表现在与传统世界观的分裂,即表现为科学技术、道德法律和文学艺术之间的分裂。哈贝马斯认为,启蒙的现代性谋划导致了传统文化领域的分裂,正因此分裂,科学、道德和艺术等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的文化专家。当某些人成为某些领域的文化专家的时候,专家文化又与大众文化相分裂,由于科学、道德和艺术等文化间制约的失衡,远离生活世界,未能在指导社会实践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产生现代性的危机。

工作谋划发言第6篇

1

蓝星兵工厂厂长办公室。

秘书:“厂长,谭工不见了。”

厂长从座位里惊起:“怎么会?”

秘书:“今天一大早,我去他的宿舍找他,发现屋里没有人。”

厂长:“那究竟有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秘书:“问过了,谁也不知道。”

厂长:“高工们什么时候来?”

秘书:“好像是后天。”

厂长眉头紧皱:“谭工到底去哪儿了?”

2

蓝星兵工厂厂长办公室。

秘书:“厂长,谭工回来了。”

厂长:“是吗?他在哪?”

秘书:“已经在他的岗位上上班了。”

厂长:“你有没有问他昨天去了哪里?”

秘书:“问了,他说不知道。”

厂长:“不知道?”

秘书:“是的。”

厂长:“走,看看他去。”

科研室里。

助手:“谭工,您来看看这份数据好吗?我始终不敢确定它的真实性。”

谭工看了一下:“你看,你把这组数据弄错了。”

助手:“真的吗?在哪儿?”

谭工用手一指:“你把小数点打错了。”

助手手拍脑门:“哎呀,我可真够粗心的。”

谭工:“干我们这种工作的一定要十万分的小心才是,稍一不注意,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数点就会引发巨大的后果。”

助手:“我知道了,谭工。”

厂长推门而入:“谭工,你回来了?”

谭工:“嗯!”取过一瓶药剂摇匀。

厂长:“谭工昨天去哪儿了?害我们一顿好找。”

谭工放下药剂:“昨天?我不知道啊!”

秘书:“谭工,您再好好想想。”

谭工摇摇头:“我已经说过了,我不知道,也许我根本哪儿也没有去过。行了,厂长,三天后那些高工们就要来了,我还得把这些数据完整的整理出来才行。失陪了!”扭身进了化验室。

秘书:“厂长?”

厂长:“看来谭工没什么事,也许是这些天为了‘蓝星计划’的事太累了点,年纪大了嘛,难免有时候记性不好,我们走吧,把迎接高工的事情再详细地研讨一下。”

二人走出科研室。

“轰!”化验室爆炸了。

3

漠鹰基地办公室。

林笑杰叨着香烟站在窗口:“阿南,我这右眼皮怎么老跳?是不是又要出什么事了?”

迟近南懒散地半躺在沙发上:“你这堂堂个军人,怎么也开始迷信起来了?”

林笑杰:“不是迷信,是真的出事了。”

迟近南:“什么?”

林笑杰:“你来看。”

迟近南走到窗口:“看什么?”猛地挥了挥烟雾。

林笑杰笑笑:“信差呀!”

迟近南:“信差?”

“报告!”门外响起魏新言的声音。

林笑杰向迟近南:“来了,”朝门外:“进来!”

魏新言推门而入:“队长、迟副出事了。”

林笑杰笑了:“我俩好好的,哪出事了?”

魏新言:“哎呀不是的,我刚刚接到将参谋长电话,说是有新的任务。”

迟近南:“哦?”看向林笑杰:“真是邪了门了。”

林笑杰:“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

魏新言:“你们在说什么呀?”

二人相视一笑,没有回答。

将参谋长办公室。

将参谋长将一份材料扔到林、迟二人面前:“你们先看看材料吧。”

迟近南看了看,眉头微皱:“肚子里有个微型炸弹?”

将参谋长点头:“是啊,凶手很凶残。”

林笑杰看了看:“这里还提到谭工曾经失踪过一天。”

迟近南接口:“至于去了哪里,没有一个人知道,连他自己也说是不清楚。”

将参谋长:“你们认为呢?”

迟近南:“我认为谭工很有可能是被人迷幻后,将微型炸弹装入他的肚子里的。”

林笑杰:“他们这么做究竟为了什么呢?”

将参谋长:“为了‘蓝星计划’。”

二人:“蓝星计划?”

将参谋长:“是的,谭工在失踪前几天,刚刚和全国各地的高工联系上,约定在本月的30日进行一次‘蓝星计划’研讨会。”

二人:“‘蓝星计划’研讨会?”

将参谋长点头:“‘蓝星计划’是谭工最新研制出的一项最新型的高科技武器,为了使得自己的研究更为周密、无懈可击,谭工才请出了全国各地的高工出马,为他的‘蓝星计划’出谋划策,这个计划如果成功的话,将是一个轰动全世界的话题。”

迟近南:“所以,那些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得到谭工手里的第一手资料,得手后,又将谭工杀人灭口?”

将参谋长:“你说得没错,他们是想得到谭工第一手资料,但根本就没有什么第一手资料。”

林笑杰:“怎么会?”

将参谋长:“据兵工厂厂长说,谭工是个很自负的人,他从来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的头脑。”

迟近南:“典型的科研狂。”

将参谋长:“所以谭工从来不准备什么资料。”

林笑杰接口:“所有的资料数据都在他的脑海里存储着,随时用随时取,对吗?”

将参谋长:“聪明!正是如此!”

迟近南继续分析:“因为谭工没有将资料交给他们,所以他们才杀人灭口,试图让‘蓝星计划’夭折在萌芽状态!?”

将参谋长:“对,但是我们又在谭工身上发现了新的问题。”

林笑杰:“什么问题?”

将参谋长:“谭工的后脑勺上被人开过刀。”

迟近南失声:“洗脑!?”

将参谋长:“洗脑?”

迟近南:“是的,洗脑。一定是将谭工的脑袋打开,然后用高科技将他的脑电图偷了去,谭工的脑电图就是最具有实力的第一手资料。”

林笑杰也大惊:“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将参谋长:“速速行动,务必要把‘蓝星计划’抢回来。”

二人:“是!”

4

尸检室。

林笑杰等人都戴着大口罩。洪昕捷正在对谭工的脑袋进行尸检。

迟近南:“怎么样?”

洪昕捷擦擦额头的汗:“这事儿可急不得。”

林笑杰:“昕捷,这样究竟行不行啊?”

洪昕捷:“你不相信我,也应该相信科学吧?”

林笑杰:“谁说我不相信你了?我不相信你还相信谁呢?”

迟近南冷冷地望着二人,向魏新言:“电脑准备好了吗?”

魏新言举举笔记本:“随传随到。”

洪昕捷:“找到了!”

迟近南向魏新言:“准备开始!”

魏新言:“是!”打开电脑。

洪昕捷将一条连接线接到谭工某一处脑纤维上:“ok!可以开始了!”

魏新言敲击电脑:“好呢,宝贝儿起动了!”

蓝星兵工厂四周的草丛里。

乔子咂咂嘴,将小酒壶递给关泳:“你也来点吧?”

关泳:“我不喝。”

乔子:“为什么?这可是好酒啊?

关泳:“执行任务的时候,我不想喝酒。”

乔子:“去,你认为我喝酒会误事儿是不是?”

关泳:“反正少喝一点好。”

乔子:“哎,你不知道啊,我和别人不一样,少了这酒啊,浑身就没劲,干什么都不会有好处的。”

关泳摇摇头,举起望远镜观察兵工厂。

另一草丛里。

方雨取出一把枪:“小子,看看这是什么?”

陈默眼睛一亮:“tt纳米枪?”

方雨:“好小子,有眼力,不愧是枪支专家。喏,借你玩玩吧。”

陈默接过,失望:“假的?”

方雨笑笑:“你以为怎的?”

陈默:“假的有什么用?”

方雨:“噫?为啥没用?没真的,用这个过过瘾总行吧?”

陈默:“倒也是,”把玩tt纳米枪:“真是枪中极品。”

方雨:“看不出你小子对枪这么了解啊?”

陈默笑笑,没有回答。

方雨看到一个黑影闪过:“追!”

陈默紧跟上。

方雨:“去哪儿了?”

陈默:“那边。”钻进丛林。

方雨:“小子,等等俺!”

尸检室。

迟近南:“怎么样?有发现吗?”

魏新言摇摇头:“一片空白。”

林笑杰:“怎么会这样?”

洪昕捷:“看来将谭工的脑电图偷走后,已经将谭工的脑电图清洗得干干净净了。”

迟近南:“不可能,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有记忆,哪怕是暂时的忘却,但记忆却是永远也不会被洗掉的。谭工失踪后又再度回到了工作室,据他的助手讲,他当时还对‘蓝星计划’里需要的一种药剂进行校正,正是在进行药剂校正的时候,体内的炸弹才爆炸的。小魏,再仔细找找看,相信应该有所发现。”

魏新言:“是!”敲击键盘。

丛林里。

方雨:“站住,不然俺就开枪了。”

蒙面人转身一个扫射。

方雨闪身躲过:“妈的,袭击俺!”抬手一个点射,蒙面人被击毙。

陈默上前揭掉蒙面人的面巾,大吃一惊:“助手?”

方雨:“什么?”

陈默:“是谭工的助手!”

方雨:“怎么会是他?”

尸检室。电话响起。

林笑杰上前拿起电话:“是我,怎么会?好的,继续监视。”

迟近南:“怎么了?”

林笑杰:“谭工的助手死了。”

迟近南:“怎么死的?”

林笑杰:“方雨击毙的。”

魏新言:“队长、迟副,你们快来看!”

二人冲上前。

魏新言手指显示屏:“你们看,终于找到了。”

迟近南:“马上输出来。”

魏新言:“是!”敲击键盘。电脑响了一会儿突然中断。

迟近南:“怎么回事?”

魏新言猛敲键盘:“我也不知道,宝贝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林笑杰:“现在输出了多少?”

魏新言看了看:“大半。”

迟近南眉头微皱:“缺口?”

魏新言:“对,一个小缺口。”

迟近南摇摇头:“别小看它,也许缺的正是最重要的一条数据。”

洪昕捷:“要不要再试试?”

林笑杰:“我看有这个必要。”

迟近南突然大喊:“慢!”侧耳细听,突然大叫:“快趴下!”

话音刚落,“轰”的一声巨响,谭工的脑袋与魏新言的笔记本一同爆炸。

魏新言大惊失色:“宝贝儿……”

林笑杰从地上爬起:“大家都没事吧?”

众人摇头,表示没事。

迟近南拍拍魏新言的肩:“别太难过了。”

魏新言:“宝贝儿可是陪了我整整三年啊……”

林笑杰:“行了,回头我再给你个宝贝儿怎么样?”

魏新言:“虽然有点难过,但我勉强同意。”

林笑杰:“去你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迟近南:“好了,小魏,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向洪昕捷:“昕捷,你查找一下爆炸的原因。”

洪昕捷点头:“是!”开始在地上寻找头部碎片。

魏新言抓起地上的电脑芯片:“看来我们的运气不错,芯片完好无损。”

工作谋划发言第7篇

以“计”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计研心算] 指精心研究计算。

[计勋行赏]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同“计功行赏”。

[计行言听]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计行虑义] 计:计策。行:实施。虑:考虑。义:道义。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

[计无由出] 想不出什么办法。同“计无所出”。

[计无所之] 犹言计无所出。想不出什么办法。

[计无所施] 计:计策;施:施展。再也没有可施展的计谋了。

[计无所出] 计:计策,办法。想不出什么办法。

[计无复之] 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计无付之] 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计无返顾] 指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

[计深虑远] 计:计谋。虑:考虑。计谋想得很深远。

[计上心头] 心里突然有了计策。同“计上心来”。

[计上心来] 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计日奏功] 可以数日子看到功效。谓成功极快。

[计日指期] 指计数天数,以估定行程和到达期。

[计日以俟] 数着日子等待。极言盼望之殷切。

[计日以期]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以待]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可期]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可待] 指为期不远。

[计日而俟]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而待]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计日程功] 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

[计然之术] 泛指生财致富之道。同“计然之策”。

[计然之策] 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计穷智极] 指计虑穷尽。见“计穷虑极”。

[计穷智短] 计:计谋;穷:尽;智:智谋;短:缺少。计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够用了。形容已经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计穷途拙] 指无计可施,无路可走。

[计穷势迫] 无计可施,情势紧迫。同“计穷势蹙”。

[计穷势蹙] 无计可施,情势紧迫。

[计穷虑尽] 指计虑穷尽。同“计穷虑极”。

[计穷虑极] 指计虑穷尽。

[计穷力屈]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计穷力诎] 计策、力量都用完了。见“计穷力屈”。

[计穷力尽]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计穷力竭] 穷、竭: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计穷力极] 计谋、力量都用尽了。同“计穷力竭”。

[计尽力穷] 穷: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计较锱铢] 指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

[计将安出] 计:计策,计谋;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计获事足] 犹言如愿以偿。指愿望实现。

[计合谋从] 指计谋合乎君上之意而被采纳。

[计过自讼] 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计功行赏]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计功行封] 犹言计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计功受赏]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同“计功行赏”。受,授。

[计功受爵] 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受,授。

[计功谋利] 计较功名,谋求私利。

[计功量罪] 指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

[计功程劳] 指计算功劳。

[计功补过] 计:考定。过失。考定一个人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

[计伐称勋] 指计算、称扬自己的功勋。伐,功勋。

[计斗负才] 比喻才高。

[计绌方匮] 计谋不足,方略匮竭。

[计出无奈] 主意出于无可奈何。同“计出无聊”。

[计出无聊] 主意出于无可奈何。

[计出万死] 指谋划来自必死的决心。

[计出万全] 万全:非常安全周到。形容计划非常稳当周密,决不会发生意外。

[计不旋踵] 计:计议,打算;旋踵:旋转脚跟。脚跟还未转过来,计议就定了下来。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动迅速,毫不犹豫。

[计不旋跬] 指计谋的实现十分神速。

[计不返顾] 指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同“计无返顾”。

[计不反顾] 指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同“计无返顾”。

“计”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无计所奈] 指无法可施。同“无计奈何”。

[无计奈何] 指无法可施。

[无计可施] 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无计可奈] 指无法可施。同“无计奈何”。

[通计熟筹] 全面考虑,仔细筹划。

[深计远虑] 犹深思远虑。谋划周密,考虑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没计奈何] 指无法可想。

[将计就计] 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国计民生]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鬼计多端] 指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

[鬼计百端] 指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同“鬼计多端”。

[诡计多端] 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大计小用] 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长计远虑] 指长远打算。

[不计其数] 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百计千心] 指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百计千谋]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百计千方]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计”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言行计从] 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言听计用]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从] 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言从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言从计听]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言从计纳]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陷落计中] 指中敌人或对方的诡计。

[人急计生]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人极计生] 指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

[谋听计行] 犹言言听计从。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量入计出] 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同“量入为出”。

[力屈计穷] 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

[空城计]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斤斤计较] 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东窗计] 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从长计议] 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

[从长计较] 犹言从长计议。

[操奇计赢] 奇:奇货;赢:盈利。掌握难得的货物,计算盈利。形容商人囤积货物,谋取厚利。

[才疏计拙] 指才识疏浅,不善谋算。

“计”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走为上计] 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烛照数计] 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

[阴谋诡计] 诡:欺诈,奸滑。指暗地里策划坏的害人的坏主意。

[一心一计] 一心一意。

[一年之计在于春]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一家之计]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一家一计]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产。亦引申为一家人。

[曳兵之计] 指佯败而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圈。

[研桑心计] 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谢家活计] 喻指赋诗。

[枉费心计] 指白费心思。同“枉费心机”。

[万全之计] 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

[韬晦之计]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随人作计] 指顺应他人意旨行事。

[束手无计] 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同“束手无策”。

[神术妙计] 指神妙莫测的计谋。

[深猷远计]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同“深谋远虑”。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权宜之计] 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黔驴之计]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千方万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千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铺谋定计] 犹言设谋用计。

[民生国计]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六出奇计] 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锦囊妙计] 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金石之计] 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骄兵之计] 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将机就计] 利用机会施行计谋。

[兼权熟计] 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虑。

[兼权尚计] 指全面衡量,深思熟虑。

[缓兵之计]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反间之计] 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多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斗量筲计] 用斗量,用筲计。形容数量很多。

[当家立计] 主持家政,筹划生计。

[楚歌之计] 指攻心之术。

[持久之计] 持久:持之以久,即长久。长久的打算或谋略。

[成家立计] 犹言成家立业。

[长久之计] 计:计划,策略。长远的打算。

[不可胜计] 胜:尽;计:计算。不能全部计算完。形容数量极多。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百谋千计] 犹千方百计。

“计”字在第五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