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青春舞曲教案(合集7篇)

时间:2023-02-28 15:53:50
青春舞曲教案

青春舞曲教案第1篇

《青春舞曲》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曲目,教材编写此曲的意图是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青春的活力,启发学生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体会歌曲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青春,用自己的声音或者动作,配上饱满的热情,表现充满活力的、张扬的青春。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歌词,关注该音乐欢快、清新、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特点,让学生在聆听、分析和欣赏歌曲时,充分感受歌曲的特点。

我是教龄十几年的音乐教师了,对于《青春舞曲》这首脍炙人口的新疆民歌,几乎不用教,学生基本就会唱了。但我对于怎样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感受这部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意境,充满了困惑。一直以来,我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能背能唱,了解时光飞逝,要加倍珍惜时间,知道这是一首新疆民歌就可以了。但这并不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的定位,使我陷入了音乐教学模式的瓶颈。

最近,我听了区里某老师上的《青春舞曲》后豁然开朗。她从学生发声演唱的角度及新疆民歌的节奏训练方面对这节课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让学生在探求新鲜感的同时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进而主动去了解未知。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充满活力、感受青春的张扬。

现在再次教授《青春舞曲》时,我重新调整了教学重点,希望学生能够在欢快的音乐氛围及音乐实践中感受歌曲的风格,深刻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下是本节课重新设计后的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感受新疆民歌的表达特点,能够用自然清晰的声音发声,用开朗活泼的情绪背唱《青春舞曲》。

2.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伴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了解王洛宾的主要作品及相关的新疆民歌。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风格,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编力。

难点:学生自编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伴奏(形式自由,可以拍打身体的某部分,也可以利用教室中的资源,如书本等。)

【教学过程】

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背景知识来进行歌曲特点的学习。了解新疆民歌的表达特点时,要结合新疆的风土人情与类型歌曲的学唱及表现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另外,所有的文化介绍要紧扣音乐这一主线,形式上采取多种方式,如,影视欣赏、老师介绍或同学探讨等等。

教学设计方面,将课程分为三个板块:歌曲背景介绍、学习新歌、歌曲拓展。其中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伴奏放在第二个环节,学习新歌时配以打击乐,第三个环节涉及较少。

【教学感悟】

这堂课借鉴其他老师的方法,采用练习发声保持演唱状态的方式,练习简单的新疆民歌节奏,用眼睛看、嘴巴唱、手脚敲击等全身心互动法来学习。本课的教学遵循由简单到困难再到进行综合的模式,逐步学习此曲。这样就避免了以前教学过程中将感受、体验歌曲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安排到歌曲学习的最后阶段。这样的安排比较切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并消化歌曲。学习歌谱时,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从节奏入手,有效可行。通过这次尝试,我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进一步熟练,学生也逐步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我把学生对美的体验加入声光电的立体感受中,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初中生生活经验不足但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常常不能满足于教师和教科书中固有的内容,仅仅通过背唱歌词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喜欢提出一些新想法,喜欢独立地寻求和探索。这次的《青春舞曲》虽然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但是加上全身心的感官互动,让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音乐的美妙、自我创新突破的,变得更加活泼和自信。

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首先,我突破了以往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也为我今后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音乐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要上好一堂创新的、能够吸引学生的音乐课,需要教师自己主动去探索、发现、深挖细究,在细微处进行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细心、用心地去研读歌曲,善于从寻常中搜集整理细微的点,最终把这些细微的、零散无序的点结合在一起,为己所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对老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老师的素质提高了,课堂的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这也是我今后要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青春舞曲教案第2篇

我是有些教龄的老音乐教师了,经验有一些,但有时“经验也会害死人,它就是我的一个紧箍咒”。就拿《青春舞曲》这首简短精小的乐曲来说,在听其他老师上这课前,只是主观单纯地认为,《青春舞曲》是一首脍炙人口、大家都特别熟悉的,经王洛宾改编的新疆民歌,几乎不用教,学生基本上就会唱了。但对于如何满课时地深挖细掘,引导学生深层次感受和了解音乐作品的优秀内涵,是充满了困惑和无力感的。按照我从前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能够背唱此曲,了解青春岁月快如飞矢,要抓紧时间、把握时间,知晓乐曲是新疆民歌就可以了。但一年又一年教授这首乐曲,总觉得因为我,学生并没有找到此曲的真正突破口,而症结在哪里?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演唱这一教学环节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表现技巧的最直接手段,演唱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艺术教育方式。我也是给这节课如此定位的,但正是这样,使我陷入了教学模式的瓶颈无法突破。

9月21日,我在县一中听了石河子师范的孙新凤老师上的《青春舞曲》。孙老师以一种全新的角度诠释了我一直困惑的教学瓶颈,我豁然开朗:音乐课原来可以这样上!孙老师从新疆民歌的节奏训练和学生发声演唱的角度看似普通实则全新设计了这节课,使学生在充满新鲜感的探求中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去了解未知。整节课,学生在孙老师的引领下,如一个个充满探求的海绵,探索,自信,充满张力。从这里可以看出音乐老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还应尽可能避免自身的弱点,从自己的长项着手,发挥自己和学生的潜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现在,当再教授《青春舞曲》时,我把重点重新做了调整。以下是这节课重新设计后的思路。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浓郁的音乐意境和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歌曲风格,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感受新疆歌曲的情绪及风格,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地吐字,用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这首歌。

2.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或自创打击方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特别是维吾尔民族特色的节奏的兴趣。

3.了解王洛宾及其主要作品和新疆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编能力。

2.难点:自编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可以是敲击身体某部分,或教室中的课桌书本等等)。

[教具准备]

电子琴、手鼓、铃鼓、课件、教学用书。

[教学过程]

[教后感悟]

这节课采用练习发声保持演唱状态,练习简单打击新疆民歌节奏型嘴巴唱眼睛看手脚敲击全身心互动的方法。从学习的过程来说,按照简―难―再综合的模式进行此曲的学习,避免了把感受、体验歌曲情感作为一个环节放到学习歌曲的最后阶段去进行的缺点。这样的学习方法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对歌曲的认识接受规律。在学习歌曲歌谱的时候,先从节奏入手,这种方法也值得提倡,因为它“先易后难”,切实可行。通过此次公开课,我将对多媒体操作的恐惧突破了,学生也更加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我把对学生的美感教育加入声光电立体感受中,教学效果轻而易举达到了。初中生生活阅历不深,文化程度不高,对于今天这首《青春舞曲》耳熟能详的乐曲,他们通过全身心感官互动,无形中体会到自我突破的,变得更加自信。

青春舞曲教案第3篇

一、合理选择流行音乐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而不是盲目选择、随意引进。教师在选择流行音乐可从两点着手:1.选择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流行音乐。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就是利用其普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故教师应选择如《朋友》、《怒放的生命》、《我相信》、《兄弟》等充满正能量的流行歌曲。通过这些歌曲打动学生的心靈,让他们真正喜欢音乐、热爱音乐。2.结合学生喜好选择流行音乐类型。为了更好地发挥流行音乐带来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在课前做调查,了解班级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类型、喜欢的流行歌手、喜欢的乐器等,然后做好分类,在选择流行音乐的时候就以此为依据,确保引入的流行音乐能获得学生的支持和喜爱。此外,很多初中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对未来生活和梦想也有各自的憧憬,教师也可以此为切入点选择流行音乐[2]。

二、强化课堂沟通交流

课堂沟通交流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对教学的期望等,以便教师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加之,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对流行音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故教师在引入流行音乐教学后必须多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如《青春舞曲》的教学,这首曲目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呼吁学生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引入流行音乐《青春纪念册》,此首歌曲旋律轻快、节奏明朗、歌词也充满了积极勇敢之意。课前先给学生播放《青春纪念册》,活跃课堂氛围,勾起学生对青春的感悟和珍惜,然后引导学生细细感受旋律和歌词中对青春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和短暂,激发学生珍惜青春、珍惜当前的情感。最后再自然过渡到《青春舞曲》的教学。整个过程教师都应以同学、朋友的身份跟学生在一起,一起聆听、一起讨论、一起憧憬、一起感叹逐渐打开学生的心门,了解学生心中所想,跟学生分享对青春的感慨,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对教师吐露心声,也愿意诉说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教学的需求等,以便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新颖、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本文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MV教学。动态化的教学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歌曲的含义以及了解各种乐器的外形、音色、构造等。如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丝绸之路》和电子琴独奏的《西班牙斗牛舞》的教学,首先教师可给学生播放由电声乐队演奏的《致爱丽丝》MV,通过优美的旋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电声乐器的独特美。然后在给学生播放《丝绸之路》和《西班牙斗牛舞》的MV,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电子琴和电声乐队的演奏,如身临其境般感受电声乐器的音色和特点。2.开展多样化的歌唱比赛。在课堂上教师可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接歌比赛,丰富学生的音乐库;在课堂外教师可与学校协商,定期组织如校园好声音、我唱我响亮等歌唱比赛,并设置相应的奖品,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一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余时间都更加丰富,二来也能挖掘有潜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三来能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增加开朗、积极,减小他们的学习压力,最终实现教学和育人的双赢。

青春舞曲教案第4篇

一、合理选择流行音乐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而不是盲目选择、随意引进。教师在选择流行音乐可从两点着手:1.选择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流行音乐。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就是利用其普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故教师应选择如《朋友》、《怒放的生命》、《我相信》、《兄弟》等充满正能量的流行歌曲。通过这些歌曲打动学生的心靈,让他们真正喜欢音乐、热爱音乐。2.结合学生喜好选择流行音乐类型。为了更好地发挥流行音乐带来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在课前做调查,了解班级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类型、喜欢的流行歌手、喜欢的乐器等,然后做好分类,在选择流行音乐的时候就以此为依据,确保引入的流行音乐能获得学生的支持和喜爱。此外,很多初中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对未来生活和梦想也有各自的憧憬,教师也可以此为切入点选择流行音乐[2]。

二、强化课堂沟通交流

课堂沟通交流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对教学的期望等,以便教师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加之,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对流行音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故教师在引入流行音乐教学后必须多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如《青春舞曲》的教学,这首曲目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呼吁学生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引入流行音乐《青春纪念册》,此首歌曲旋律轻快、节奏明朗、歌词也充满了积极勇敢之意。课前先给学生播放《青春纪念册》,活跃课堂氛围,勾起学生对青春的感悟和珍惜,然后引导学生细细感受旋律和歌词中对青春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和短暂,激发学生珍惜青春、珍惜当前的情感。最后再自然过渡到《青春舞曲》的教学。整个过程教师都应以同学、朋友的身份跟学生在一起,一起聆听、一起讨论、一起憧憬、一起感叹逐渐打开学生的心门,了解学生心中所想,跟学生分享对青春的感慨,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对教师吐露心声,也愿意诉说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教学的需求等,以便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新颖、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本文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MV教学。动态化的教学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歌曲的含义以及了解各种乐器的外形、音色、构造等。如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丝绸之路》和电子琴独奏的《西班牙斗牛舞》的教学,首先教师可给学生播放由电声乐队演奏的《致爱丽丝》MV,通过优美的旋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电声乐器的独特美。然后在给学生播放《丝绸之路》和《西班牙斗牛舞》的MV,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电子琴和电声乐队的演奏,如身临其境般感受电声乐器的音色和特点。2.开展多样化的歌唱比赛。在课堂上教师可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接歌比赛,丰富学生的音乐库;在课堂外教师可与学校协商,定期组织如校园好声音、我唱我响亮等歌唱比赛,并设置相应的奖品,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一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余时间都更加丰富,二来也能挖掘有潜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三来能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增加开朗、积极,减小他们的学习压力,最终实现教学和育人的双赢。

青春舞曲教案第5篇

一、活动主题: 热爱祖国 感恩自强 重建家园 青年当先 二、主办单位:共青团xx市委 三、活动时间、地点 (一)时间:2012年5月4日上午9∶30—11∶30 (二)地点:xx市利州广场(预备方案:如全天下雨,调至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礼堂,时间为下午3∶00) 四、活动流程 现场布置:整个活动现场正前方为舞台、背景,台前两侧为四支表演方队,每支队伍100人,由青年志愿者(广师)、青年团员学生(信息学院)、武警支队、工人卫生(国资委50人、卫生局50人)四支队伍组成,舞台正前方为嘉宾席。 (一)青春颂歌。青年代表方阵歌曲联唱(以年代为主线的经典青春歌曲联唱,让与会代表回忆青春岁月,营造青年节氛围) 合唱完毕,男女主持人上场…… (三)主题歌舞。 1、大型群舞《传递》(承演单位:绵广高速团委,责任人:高义超) 2、歌伴舞《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承演单位:广元中学,责任人:王天阵) 3、配乐诗朗诵《感恩靠行动 青年图自强》(承演单位:广师,责任人:徐晓燕) 4、舞蹈《火红的广旺 欢腾的矿山 》(承演单位:广旺集团团委,责任人:何智) 5、少儿歌舞表演《描绘未来》(承演单位:星星河舞蹈培训中,责任人:郭永杰) 6、爱国主义歌曲联唱(承演单位:市直机关团工委,责任人:佘燕) 7、大型歌舞 《激情青春》(承演单位:利州区团委 责任人:谭芳) 8、歌曲《举杯吧朋友》(承演单位:刘晓民 xx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电影512汶川不相信眼泪王参谋长扮演者、省青联委员) 9、《遇上你是我的缘》(承燕单位:邓映梅 正营级青年演员省青联委员) 10、大型群舞 《火热青春》(承演单位:广元师范团委 责任人:徐晓燕) 11、现场全体团员青年起立,合唱《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40名舞蹈演员身着艳丽服饰翩翩起舞,从而把演出推向高潮(舞蹈由外国语学校承担 责任人:刘晓娜) 五、邀请领导 市四大班子领导、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和相关副秘书长、军分区、武警支队、8743部队、消防支队以及活动成员单位、参演单位领导出席。六、现场观众组织 利州区:600人 拉歌曲目《团结就是力量》(责任人:谭芳) 高级职业中学:600人 拉歌曲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责任人:何坤) 广元师范学校:600人 拉歌曲目《歌唱祖国》(责任人:徐晓燕) 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600人 拉歌曲目《青春舞曲》(责任人:李怡) 广元中学:600人 拉歌曲目《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责任人:王天阵) 七、组织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暨“感恩自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协调机构。 组 长:黄正富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副组长:谢 安 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杨祖斌 团市委书记 成 员: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电业局、市国资委、利州区、武警支队。 成员单位责任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安排电视台、报社、新闻网、新华网对整个活动宣传报道(省、市)和整台节目的录制、转播。 市直机关工委:负责组织机关单位青年团员参加活动。 市建设局:负责领导嘉宾席和前方400名方队座椅。 市教育局:负责安排学校组织学生并自带座椅参加活动;负责参加活动学生的纪律与安全。 市文化局:负责参与演出活动的策划;负责对演出节目的指导、编排、审定。 市公安局:负责整个活动的安保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现场应急医疗小分队;组织方队参加活动。 市林业局:负责落实场地使用及现场用电;负责舞台盆景摆放。 市电业局:负责配备备用电源,保障演出活动用电。 市国资委、武警支队:负责组织方队参加演出。 利州区:负责团员青年参加活动;负责参演节目。 同时,成立文艺汇演工作组: 总顾问:黄正富 总监制:杨祖斌、罗凌云 总导演:杨 谦、王 洲 总撰稿:李 瑾、安 莉 舞台总监:张勤琴 策划、艺术总监:杨谦、仲彬、王安秋、张勤琴、郭永杰、安莉、杨萱艺、蔡健 主持人: 黄旭东 蔡 红 活动工作协调组下设会务文秘宣传、现场策划演出、安全保卫维稳三个工作小组: (一)、会务文秘宣传小组 职 责: 1、负责活动会务、材料准备; 2、负责整个活动宣传报道; 3、负责整台演出的录制、播出; 4、负责外来演职人员晚餐、交通工具; 5、负责邀请嘉宾请柬填写、发送;现场领导座牌。 组 长:白 燕 成 员:徐 通、胡云涛、胡晓慧、李正强、广播电视局负责科长1名 (二)、现场策划演出小组 职 责: 1、负责演出活动的筹划; 2、负责演出节目的审定、指导、彩排; 3、负责慰问演出活动场地布置、舞美、节目演出; 4、负责演出活动的串词撰写。 组 长:王安秋 成 员:张勤琴 蔡 健 仲 斌 杨 谦 蔡 红黄旭东 李 瑾 安 莉 郭永杰 杨萱艺 (三)、安全保卫维稳小组

共2页,当前第1页12

青春舞曲教案第6篇

热爱祖国 感恩自强 重建家园 青年当先

二、主办单位:共青团xx市委

三、活动时间、地点

(一)时间:2012年5月4日上午9∶30—11∶30

(二)地点:xx市利州广场(预备方案:如全天下雨,调至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礼堂,时间为下午3∶00)

四、活动流程

现场布置:整个活动现场正前方为舞台、背景,台前两侧为四支表演方队,每支队伍100人,由青年志愿者(广师)、青年团员学生(信息学院)、武警支队、工人卫生(国资委50人、卫生局50人)四支队伍组成,舞台正前方为嘉宾席。

(一)青春颂歌。青年代表方阵歌曲联唱(以年代为主线的经典青春歌曲联唱,让与会代表回忆青春岁月,营造青年节氛围)

合唱完毕,男女主持人上场…… (三)主题歌舞。

1、大型群舞《传递》(承演单位:绵广高速团委,责任人:高义超)

2、歌伴舞《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承演单位:广元中学,责任人:王天阵)

3、配乐诗朗诵《感恩靠行动 青年图自强》(承演单位:广师,责任人:徐晓燕)

4、舞蹈《火红的广旺 欢腾的矿山 》(承演单位:广旺集团团委,责任人:何智)

5、少儿歌舞表演《描绘未来》(承演单位:星星河舞蹈培训中,责任人:郭永杰)

6、爱国主义歌曲联唱(承演单位:市直机关团工委,责任人:佘燕)

7、大型歌舞 《激情青春》(承演单位:利州区团委 责任人:谭芳)

8、歌曲《举杯吧朋友》(承演单位:刘晓民 xx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电影512汶川不相信眼泪王参谋长扮演者、省青联委员)

9、《遇上你是我的缘》(承燕单位:邓映梅 正营级青年演员省青联委员)

10、大型群舞 《火热青春》(承演单位:广元师范团委 责任人:徐晓燕)

11、现场全体团员青年起立,合唱《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40名舞蹈演员身着艳丽服饰翩翩起舞,从而把演出推向高潮(舞蹈由外国语学校承担 责任人:刘晓娜)

五、邀请领导

市四大班子领导、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和相关副秘书长、军分区、武警支队、8743部队、消防支队以及活动成员单位、参演单位领导出席。

六、现场观众组织

利州区:600人 拉歌曲目《团结就是力量》(责任人:谭芳)

高级职业中学:600人 拉歌曲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责任人:何坤)

广元师范学校:600人 拉歌曲目《歌唱祖国》(责任人:徐晓燕)

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600人 拉歌曲目《青春舞曲》(责任人:李怡)

广元中学:600人 拉歌曲目《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责任人:王天阵)

七、组织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纪念91周年暨“感恩自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协调机构。

组 长:黄正富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副组长:谢 安 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杨祖斌 团市委书记

成 员: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电业局、市国资委、利州区、武警支队。

成员单位责任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安排电视台、报社、新闻网、新华网对整个活动宣传报道(省、市)和整台节目的录制、转播。

市直机关工委:负责组织机关单位青年团员参加活动。

市建设局:负责领导嘉宾席和前方400名方队座椅。

市教育局:负责安排学校组织学生并自带座椅参加活动;负责参加活动学生的纪律与安全。

市文化局:负责参与演出活动的策划;负责对演出节目的指导、编排、审定。

市公安局:负责整个活动的安保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现场应急医疗小分队;组织方队参加活动。

市林业局:负责落实场地使用及现场用电;负责舞台盆景摆放。

市电业局:负责配备备用电源,保障演出活动用电。

市国资委、武警支队:负责组织方队参加演出。

利州区:负责团员青年参加活动;负责参演节目。

同时,成立文艺汇演工作组:

总顾问:黄正富

总监制:杨祖斌、罗凌云

总导演:杨 谦、王 洲

总撰稿:李 瑾、安 莉

舞台总监:张勤琴

策划、艺术总监:杨谦、仲彬、王安秋、张勤琴、郭永杰、安莉、杨萱艺、蔡健

主持人: 黄旭东 蔡 红

活动工作协调组下设会务文秘宣传、现场策划演出、安全保卫维稳三个工作小组:

(一)、会务文秘宣传小组

职 责:

1、负责活动会务、材料准备;

2、负责整个活动宣传报道;

3、负责整台演出的录制、播出;

4、负责外来演职人员晚餐、交通工具;

5、负责邀请嘉宾请柬填写、发送;现场领导座牌。

组 长:白 燕

成 员:徐 通、胡云涛、胡晓慧、李正强、广播电视局负责科长1名

(二)、现场策划演出小组

职 责:

1、负责演出活动的筹划;

2、负责演出节目的审定、指导、彩排;

3、负责慰问演出活动场地布置、舞美、节目演出;

4、负责演出活动的串词撰写。

组 长:王安秋

成 员:张勤琴 蔡 健 仲 斌 杨 谦 蔡 红黄旭东 李 瑾 安 莉 郭永杰 杨萱艺

青春舞曲教案第7篇

关键词:戏曲;对外传播;《牡丹亭》;文化走出去

一、《牡丹亭》在英美的翻译

汤显祖是我国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其创作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被称为“临川四梦”)不仅通过戏曲表演广泛流传,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牡丹亭》的评价最高。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写道:“《牡丹亭》一出,家传户颂,几令西厢减价。”曹雪芹也曾借林黛玉之口说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味道。”实际上,《牡丹亭》不仅在中国获得了大批读者,也吸引了西方读者的目光。西方关注《牡丹亭》始于1929年德国学者徐道灵在《中国学》第四卷《中国爱情故事》一文中对《牡丹亭》的摘译和介绍。在英语世界里,《牡丹亭》的第一个译本是哈罗德阿克顿节译的《春香闹学》,于1939年载于民国著名的中国文化推介杂志《天下》。作为一名英国诗人,阿克顿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曾在北京大学执教7年。一般的西方人不能适应京剧音乐高音量的“热闹”,阿克顿却觉得“响锣紧鼓对我的神经是甜蜜的安慰,西方的音乐在我听来就像葬礼曲”。虽然阿克顿翻译的是京剧《牡丹亭》的改写本,但可视为对汤显祖所著《牡丹亭》的间接传播。阿克顿在东方文明中找到精神力量,主动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但这毕竟还是他个人的选择,当时的西方对中国戏曲的了解还太少,所以该文本的接受度并不理想。20世纪40年代,《牡丹亭》开始了在英国国内更广泛的传播。二战结束后,英国重新思考其与亚洲各国的关系,加大对汉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华裔汉学家张心沧在《中国文学:通俗小说与戏剧》中收录了《牡丹亭》的《闺塾》《劝农》《肃苑》《惊梦》四出戏,这是英国第一次将《牡丹亭》的文学文本收入文学选集中。根据张心沧在前言中的描述,该书面向的读者主要是汉学家、高校教师和学生。出于这样的翻译目的,张心沧的译文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作的风格,这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在评价《中国文学:通俗小说与戏剧》一书时写道:“该书为优美且忠实的翻译建立了最高的标准。”这本著作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牡丹亭》在英国的传播。相较英国,美国对《牡丹亭》文本的传播更早,也更成熟。20世纪初的美国新诗运动已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推向了高潮,为汉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美国为维持其霸权地位,也加大了对中国研究的投入。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汉学研究的中心从欧洲转向了美国。华裔学者翟楚、翟文伯父子于1965年推出的《中国文学瑰宝:散文新集》中收录了《标目》《惊梦》《寻梦》三出戏,这三出戏是基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编译而成的。同年,汉学家白之在其主编的《中国文学选集》中选译了《牡丹亭》的《闺塾》《惊梦》《写真》《闹殇》,并于1980年出版了《牡丹亭》的全译本。白之的全译本现已成为与大卫霍克斯所译的《红楼梦》齐名的经典译作。1996年,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又对《牡丹亭》的部分章节进行了重译,并将它们收入其编辑的《诺顿文选》中。2002年,梅维恒选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也将《牡丹亭》纳入其中。美国汉学界对《牡丹亭》文学价值的高度赞同在这一系列选编、选译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就传播效果来看,《牡丹亭》戏剧文学的大部分译本主要在学界人士中传播,只有白之的译本成为目前西方世界接受度最高的译本,成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共同的文学读物。白之的译文之所以得到认可,是因为其可读性强,又无损原文的文采,并在文化释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其他因素的助力也必不可少。中美关系的重新建交,推动了美国汉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女权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牡丹亭》的传播,因为女权精神和《牡丹亭》中女性勇敢追求爱情的精神正好吻合。另外,此前白之选译的《牡丹亭》已入选美国教材,走进了教学课堂的选译本更有助于全译本打开市场。总之,《牡丹亭》在英美的翻译和传播是政治、文化、译者、出版、赞助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牡丹亭》文本的传播是中国戏曲文学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为《牡丹亭》海外舞台演出的市场培养了潜在的观众。

二、《牡丹亭》舞台演出的传播

早在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赴美演出期间,《牡丹亭》中《闺塾》这出戏(译为《淘气的女学生》)就已经在西方的舞台上亮相,嬉笑俏皮的喜剧性使该剧获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但《闺塾》只是《牡丹亭》这出大戏的冰山一角,不能体现《牡丹亭》的核心思想。其后在西方陆续上演的《牡丹亭》中,以美国导演彼得谢勒执导的欧洲版《牡丹亭》、旅美华人导演陈士争为西方观众呈现的美国版《牡丹亭》以及由白先勇担当制作人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影响最大。

(一)欧洲版《牡丹亭》———西方人眼中的东方

彼得谢勒导演的《牡丹亭》于1998年在维也纳首映,随后在伦敦、巴黎、罗马多地巡演,并于1999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结束巡演。彼得谢勒最初的灵感来自1986年爱丁堡艺术节上《牡丹亭》选段中著名昆曲演员华文漪的精彩演出。谢勒巧妙地将其擅长的歌剧和话剧元素与昆曲结合起来,呈现的是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爱情故事。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分别由三组演员扮演,其中一组由昆曲演员华文漪和现代舞舞者迈克尔舒马赫扮演。另外两组的演员则为话剧演员和歌剧演员。舞台布置充满后现代气息,置有多个视频显示器和玻璃屏幕,试图营造一种超越时间的东方神秘感。据《光明日报》报道,不仅不少西方观众感动落泪,“就连身穿紧身衣、水袖化作两缕纱的华文漪本人都沉浸其中而难以自拔”。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虽然已和戏曲艺术的原貌相去甚远,但对爱的执着追求仍然打动人心,《牡丹亭》的精神内核并未受损。欧洲版《牡丹亭》创造的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更贴近西方人的审美和心态。用西方人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观众也更易接受。这种传播方式的好处是能够适当地呈现戏曲元素,激发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戏曲艺术的进一步向往。但欧洲版《牡丹亭》缺少真正的东方视角,对中国文化的表现仍停留在表面阶段,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美国版《牡丹亭》———中国文化元素大杂烩

华裔导演陈士争执导的《牡丹亭》于1999年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首演,并在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奥地利、德国等国巡演,被法国报纸称为“二十世纪最受瞩目的文化盛事之一”。这一版本是第一个全本演出的《牡丹亭》,演出时长长达26小时。这是一次有勇气的尝试,陈士争展现的内容“超出”了故事本身,也“超出”了昆曲本身。舞台上还原了园林、阁楼、假山等各种实景,并穿插了评弹、花鼓戏、川剧丑角、秧歌等中国文化元素。这样的中国文化大杂烩能极大满足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理。在欣赏中国经典戏曲的同时,扑面而来的中国民间风貌可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使得观众不至在如此长时间的演出中失去耐心。美国版《牡丹亭》的初衷并不仅是传播昆曲艺术,而是多角度地展示中国文化,但其对昆曲艺术的呈现较欧洲版《牡丹亭》的确更贴近昆曲表演本身。该版《牡丹亭》在西方获得了较大反响,《纽约时报》也对该演出进行了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美国版《牡丹亭》第一次将昆曲带入了西方主流媒体的视野,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播活动。当然,美国版《牡丹亭》也遭受了一些负面评价,如李智在《独立东风看牡丹———陈士争版<牡丹亭>与传统戏曲的挖掘视角》一文中指出:“由于没有传统的戏曲美学精神贯穿,这些戏曲形式只能成为空洞的文化符号出现,生拉硬拽硬凑在一起,勉强讲述完《牡丹亭》的故事。”尽管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从《牡丹亭》传播的过程来看,美国版《牡丹亭》迈出了从西方视角到东方视角的重要一步。

(三)青春版《牡丹亭》———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青春版《牡丹亭》源于文化界人士复兴传统文化的初心。白先勇先生2002年在香港大学的昆曲讲座上,邀请苏州昆剧院的演员表演了几出折子戏,收获了学生的掌声,由此萌生了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想法。恰巧苏州昆剧院的院长蔡少华也正在寻找发展剧院的途径,于是白先勇和苏州昆剧院进行了几次谈话后,在苏州市政府40万元的资助下,开始了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白先勇聚集了两岸三地的精英,打造了一个集昆曲、文学、美术、音乐、服装、造型全方位于一体的制作团队。白先勇自己也是编剧团队的一员。基于对作品文学性的尊重,编剧总原则定为“只删不增”,致力于呈现原剧作的“情”字。通过删减并调整作品顺序,使剧本的长度既适合演出,又便于观众理解剧情发展,尤其考虑从未接触过昆曲的年轻观众的接受。青春版《牡丹亭》包括三个部分,“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其中《冥判》一节调换到了《旅寄》之前,是为了道尽“世间情”。同时,青春版《牡丹亭》运用现代舞台技术,利用背投营造诗情画意的舞台效果,为观众打造视觉上的昆曲新美学。青春版《牡丹亭》利用现代技术保留了昆曲写意的精神,同时又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青春版《牡丹亭》虽然是国内团队打造的戏曲演出,但在海外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固然和白先勇团队专业的宣传工作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青春版对昆曲《牡丹亭》这一古典艺术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观众的准确定位。美国媒体甚至称青春版《牡丹亭》美国行是继1930年梅兰芳访美以来,中国戏曲对美国文化界最大冲击的一次演出。

三、《牡丹亭》的传播对中国戏曲对外传播的启示

不论是《牡丹亭》在英美的翻译,还是其舞台演出的传播,《牡丹亭》的对外传播之路都可以视为“戏曲走出去”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综合来看,它们为我国戏曲对外传播提供了以下启示。

(一)文本和舞台双管齐下

中国戏曲传播要文本和舞台双管齐下。戏曲美是文学性和表演性的共同体现,两种特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牡丹亭》在英美两国文本传播的逐步经典化扩大了《牡丹亭》的读者群,为舞台表演培养了有文化理解力的观众。同时,有吸引力的舞台表演也为观众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文学世界。如此,西方观众不仅获得了对中国戏曲武戏的欣赏,而且体会到戏曲的美学思想。不管是文本翻译还是舞台传播,都少不了外部因素的推进,正如中美恢复外交推动了美国汉学的发展,戏曲研究随之成为美国汉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戏曲的对外传播将越来越频繁,如何善加利用每一次传播机会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二)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

中国戏曲传播事业需要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弥补各自在戏曲传播上的劣势。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本身就交织着官方和民间的推力。戏曲走出去的道路也应循着这样的发展路径。政府组织的戏曲交流活动多面向高层人士,如西方艺术家。彼得谢勒正是受到上海昆剧院的演出启发,才开始排演欧洲版《牡丹亭》。但政府层面的交流活动对普通民众缺乏吸引力,所以需要民间的力量加以补充。美国版《牡丹亭》是民间戏曲传播的典范,它成功地将中国戏曲传播到更广泛的西方观众中间。同时,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合作有时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青春版《牡丹亭》正是白先勇组建的民间团队和苏州昆剧院合作打造的版本,也是三个版本中影响最大的一个。

(三)准确的市场定位

中国戏曲“走出去”一定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有的放矢才能打中靶心。从《牡丹亭》文本的传播来看,张心沧的译本面向知识分子,而白之的译本则以纳入教材为目的。两个译本的出版渠道不同,因此两位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也不相同。舞台演出的传播方面,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该剧的目标群体定位明确且精准。青春版《牡丹亭》主要面向的是青年群体,所以该剧频繁走入大学校园,在海外的第一站也都是从大学开始。年轻群体是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重要力量,演出效果也证明该剧唤起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内心联结。在海外的演出场,很多华人看着不禁泪流满面。正如白先勇所说:“西方人发现了中国,中国人发现了自己。”

(四)戏曲专家和营销专家兼需

中国戏曲“走出去”既需要戏曲专家,也需要营销专家。在《牡丹亭》的传播过程中,戏曲专家在各个传播案例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从白之译本的效果和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来看,戏曲专家对戏曲本身的把握是影响传播深入与否的关键。白之作为研究中国戏曲的汉学家中的佼佼者,对《牡丹亭》文学价值的传递入木三分,再加上他采用贴近西方读者的行文方式,因此译作广受好评;白先勇不仅本人“为戏痴迷”,还将两岸三地的戏曲专家吸收进制作团队,将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体现在制作青春版的每个环节。然而,我们常常忽略对宣传策略的重视和对营销专家的需求。借鉴青春版的经验,白先勇认为“昆曲最好的演员在大陆,最好的观众在台湾”,于是青春版《牡丹亭》借台湾首演造势,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为后续的宣传蓄足了力量,而后赴美演出也利用报纸、电视、演讲做了充分的宣传。此外,我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营销专家的专业知识将戏曲推广到国外也不失为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