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青春期情绪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09-22 09:42:54
青春期情绪管理

青春期情绪管理第1篇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满腔热血给了他们容易冲动、脾气火暴的性格。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中,很多学生由于冲动而搞僵或破坏了这些关系,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冲动的情绪其实是最无力的情绪,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许多人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使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因此,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

(一)用暗示、转移注意力法。

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言语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言语暗示如“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等。转移注意力转而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去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忧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发怒完全应该。

(二)运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

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你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你顿时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让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但是,如果此时你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

(三)在冷静下来后,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时,不能一味地逃避,还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你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分析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里;②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③思考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难以接受的,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④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并采取行动,逐渐积累经验。

例如,小明这几天情绪不好,因踢足球和父亲发生了矛盾:父亲希望他放弃钟爱的足球,专心学习;小明自己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不愿放弃驰骋绿茵场的梦想。明确了分歧的所在之后,接下来就要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哪些了。

方案有如下四种:①放弃足球训练,专心学习;②放弃足球训练,也不专心学习;③坚持足球训练,因此影响学习;④合理地安排时间,既坚持足球训练,又兼顾学习。其中,第二、第三套方案是父亲不会接受的,而第一、第二套方案则是小明不愿接受的。第四套方案可为双方接受,不妨一试。

(四)平时可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耐性。

青春期情绪管理第2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应用

团体心理咨询是相对于一对一个体心理咨询而言,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樊富珉认为:“团体心理咨询是通过团体内人际相互作用,促使个人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咨询开始逐渐应用于学生具有的普遍性和共性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性格叛逆、性意识萌发、早恋、与父母沟通缺失等现象不仅成为学校、教师需关心的问题,更是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一、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春期是由儿童逐渐发育成长为成人的过渡时期,由于身体及性的发育使中学生不仅在生理上迅速接近成人,而且在心理上也迅速向成人过渡,即从幼稚到成熟,从依附到独立,从顺从到自主。同时这一时期也会产生逆反心理、性冲动等问题。

(一)逆反心理的产生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是由生理变化而引起心理上的变化所产生,另一方面是由父母家庭教育方式所引起。中学生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教和监护。在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中,“父为子纲”的传统观念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定势,即父母在家庭中具有权威,子女必须接受父母的知识观念。但由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认知差异及同辈群体的出现使孩子开始寻求自己的解决方式。如果子女的解决方式不同于父母所认定的,就被认为不听话、不懂事,从而致使孩子逆反心理产生。

(二)性意识的萌发

由于第二特征的出现和性机能的逐渐成熟,青少年产生性意识和对异性的爱慕。青春期中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初步具备了成人的体貌,但心理上仍然具有冲动、多变的不稳定情绪。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父母通常对性问题避而不谈,更不会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在性生理成熟过程中,青少年渴望了解性知识,并逐渐对异性产生好感。但由于缺乏正确、成熟的性意识,中学生在对待两性态度和处理两性关系的行为上就会出现偏失。

二、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使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一些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行为表现和家庭教养方式成为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家长行为表现不当

班杜拉通过实验证明,“儿童社会行为成熟模式的学习受儿童可模仿榜样的影响多于强化方面的影响。”`模仿是中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春期的孩子通常会有逆反心理,性格变得叛逆、不听话,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心理状态就言辞令色、非打即骂,使孩子原本逆反的心理变得更加不服管教,久而久之,孩子开始不愿与父母交谈。当孩子面对青春期产生的身心变化时,最终会在潜意识里选择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

(二)家庭教养方式不太合理

父母是家庭的主要养育者,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养方式。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结构发生变化,性意识萌芽初生,想与异性亲近或交往,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家庭在对待孩子与异往的态度上过于限制,造成孩子与父母思想、情感上的隔阂,引起抵触、逆反心理。在这一特殊时期,家长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于严苛的家教或一味居高临下的命令式态度会使中学生走向极端,这对于青春期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三、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团体心理咨询的运用

目前学校的心理咨询大多属于个体心理咨询,就团体心理咨询而言存在一定难度。但面对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咨询对于帮助与指导学生的普遍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团体心理咨询,帮助中学生重新认识自我,避免角色混乱,同时引导家庭关注中学生青春期,指导父母正确对待青春期产生的问题。

(一)通过移情训练模拟社会生活情境

移情训练是使学生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练习。面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青春期中学生一方面难以对发生的事作出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不想被父母的观念所束缚。心理咨询师通过情绪追忆、角色扮演、分享体验、情境讨论、换位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模拟各种社会情境,以寻找和发现在这一时期合理的人际交往态度、行为。同时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体验父母内心的情感,逐渐化解学生与父母之间的隔阂。

(二)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善不良情绪体验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人的认知,C代表情绪和行为反应。青春期中学生从内在角度来说感情丰富、易冲动、情绪不稳定;从外部角度来说学业负担重、压力大,家长期望水平较高,从而造成中学生经常出现不良情绪倾向。心理咨询师通过ABC疗法能有效缓解中学生因心理压力所造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减少情绪困扰和自我挫败行为,指导学生学会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培养学生具备处理问题与困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咨询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2-69

青春期情绪管理第3篇

作者简介:刘婷婷,女,籍贯:山东滕州 ,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青春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快速发展和发展的不成熟之间的矛盾使得青少年常常会出现一些情绪困扰,例如自卑、抑郁、焦虑和孤独等。处理好青少年的不良情绪对青少年的学习,甚至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青春期 ;不良情绪

青春期在人生中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时期。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使青少年从儿童的特征中脱离出来,变得成熟。青春期第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生理的变化。在青少年阶段,身体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一般青少年通常会在两三年内完成身体机能的生长发育,达到身体的成熟水平。但青春期更为重要和神秘的是心理的发展,在青春期,人的心理也得到尽快的发展。但是心理发展是一个平稳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对于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青少年心理的快速发展以及发展的不成熟之间存在的矛盾,使得青少年往往会出现一些情绪的困扰。

一、青春期心理的发展

与儿童期相比,青少年的认知、知我以及自我同一性都得到显著的提高。在认知方面,青少年的认知逻辑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青春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在脱离现实事物的情况下进行思考。从青少年期开始,人开始逐步掌握各种辩证逻辑思维的准则,一般到了高中阶段,主要思维系统开由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认知逻辑思维转变,辩证思维开始在思维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总的来讲,在青少年时期,“无论是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性和自觉性都比童年期儿童提高了一大步”。在自我发展方面,青少年进入自我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开始探索自己的主观世界,思想意识再次关注自我,使自我意识得到第二次的发展。青少年认知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其对自我的思考。他们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开始学会内省。

二、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到达青春期后,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发展,自我意识也进入第二个发展高峰期,虽然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提高,但是心理应对机能和监控机能都还没有达到完善水平,这时,青少年为了强调自我以及寻求自我关注,往往会采用一种消极的反抗态度,也就是人们常常说到的叛逆。这个时期的人们很有可能对父母的要求、学校的纪律和社会的规范采取拒绝的态度,否定以前认定的良好品质。这种消极反对很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的心理卫生问题。

其实,青春期也是一个负重期。青春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青少年的成长,主动的或被动的都会逐渐的承担一部分成人的工作。随着身体的成熟,青少年就会感受到必须要抛弃幼稚观念的压力,同时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更加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但是其心理机能的不成熟,还不能使青少年很好的处理这些要求,从而这些要求会变成一种压力。

三、青春期的不良情绪

到达青春期阶段,青少年对情绪的理解、表达和自我调节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表现出其独特的特点。青春期的发展和心理特点,促使青少年在青春期阶段容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在现在的社会中青春期容易出现的不良情绪有自卑感、焦虑、抑郁和孤独。

(一)青春期的自卑感

自卑感是指个体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萎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是自我评价的重要体现[2]。青少年感到自卑感是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是相适应的,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这与青少年刚刚开始承担成人的责任与义务有关,在不少青少年的心里,他们时常会感受到他们在往成人的转变过程中还是存在欠缺,但是往往他们又不会承认这些,对外装坚强。这些都与青少年的自卑的特点有关的。

青少年的自卑感一般有以下特点:(1)自我评价过低,这是自卑的本质表现,表现在对自己的外貌或能力的评价过低。(2)概括化、泛化的特点。即由于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绪很容易泛化到其他的方面。比如说,一个女孩因为胖,觉得自己不够漂亮,进而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薄弱。(3)敏感性与掩饰性[2]。这是青春期少年自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青少年往往会对自己的不足非常的敏感,青少年这些自卑的特点与其所处于的发展阶段有关。青春期自我意识飞速发展,这时候的人们再一次高度重视自我、强调自我。对自己有一个完美的要求,要是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就会产生自卑的情绪。他们对于完美要求的很高,只要出现一个不满意的地方,就很有可能对整体都不满意。为了达到对完美,他们就会对自己的缺点进行掩饰。整体来讲,青少年的自卑与其所处于的发展阶段有重要的联系。

(二)青春期的抑郁

上面有说到青春期的自卑,与青少年自卑相联系的还有抑郁,自卑常常是抑郁的表现,但是自卑又和抑郁不同。闷闷不乐、情绪低落是抑郁的普遍表现,青少年的抑郁还具有其典型的特点,例如故意回避熟人、人前情绪淡漠等特点。

(三)青春期的焦虑

焦虑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者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青春期常遇到的焦虑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至学习,青春期的少年一般都是在上学,为了满足自我和父母的要求,以及社会的期望,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成绩,所以当考试或者测验来临时,青少年很容易产生焦虑。另一方面的焦虑是来至适应困难。青春期是一个发展的时期,人的身体和心理不段成长,青少年要适应这些成长,也要适应这些成长带来的社会要求和责任。同时,由于成长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在改变,例如学习环境的改变等,这些都需要青少年来适应。如果适应不良就很容易产生焦虑。

(四)青春期的孤独

在青春期时期有一个很重要的生活环境的改变,那就是升学。升学之后青少年面临的都是新的同学,新的面孔,以前在小学或者初中建立起来的朋友,到了高中,由于学校或班级的不同,也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这时候的人不再把很多的时间用来朋友的沟通,这样青少年这个阶段很容易就会出现孤独的情绪。

四、总结

上文中提到的这些不良情绪很有可能出现在青少年阶段,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不同的人出现不良情绪的种类或时间多少也各有不同。青少年阶段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个时候人的心理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可能会残留一生。所以应该及时的发现青少年不良的情绪状态,并且积极的予以疏导,帮助其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毕鸿雁 卫垌圻《考研心理学备考核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08

[2]陈树林《年龄和性别对青少年心理应付方式的影响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06

[3]David H. Barlow 《异常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07

[4]简.卢文格箸,韦子木译,《自我的发展》,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01

青春期情绪管理第4篇

无独有偶。就在阿琼自杀的半个月前,珠海平沙的一名初三女生刘某某也在家中割腕自杀。并且,和阿琼一样,刘某某仿佛也没有明显的自杀的理由。

这些事触动了许多家长的心,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她读了这篇文章后,赶紧回家和女儿谈了一番话。结果,她吃惊地发现,十几岁的女儿有很多“愁”。

“本来,我以为她这个年龄是无忧无虑的、整天都开心的年龄,但没想到她会有那么多的愁。”她说。显然,她忘记了,当她也是这个年龄的时候,她其实也有很多愁。

为什么常被说不清道不明的忧伤所缠绕?其实,这种忧伤是青春期的特点决定的,是必然的代价,是上帝给成长着的我们一个青涩的礼物。

抑郁源自于丧失

忧愁,而且是莫名的忧愁,是青春期的一个典型特征。因为,青春期正处于一个不断“丧失”的阶段。

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胡慎之说:“抑郁情绪均来自‘丧失’,我们心理世界的任何一部分重要内容的丧失,都会引发或轻或重的抑郁情绪。”

譬如,被老板辞退、失恋、离婚、因意外而残疾或重要的亲人去世都是严重的心理内容的丧失。遭遇到这些严重心理丧失的人,必然会产生抑郁情绪。善于处理的人,通过向别人倾诉、宣泄、自我调整等方式,将这些抑郁情绪化解出去了;不善于处理的人,将抑郁闷在心里,闷得多了,就发展成了抑郁症。

改变也会带来抑郁。因为,改变意味着辞旧迎新,旧的心理内容被我们放弃了,新的心理内容诞生。不管新的内容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积极情绪,丢失的那部分旧的心理内容仍然会让我们抑郁。

正是因为这一点,正常的人在分手、离婚后建立新的亲密关系时,主动的分手者和被动的分手者一样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抑郁情绪,无论新的关系、新的生活多么美好,这种抑郁都不会消失。

消失不会发生,发生的是平衡和抵消。

也就是说,当改变发生时,迎来的新的心理内容产生了好的情绪,辞去的旧心理内容产生了不好的抑郁情绪。如果好的情绪多于不好的抑郁情绪,那么这个人就会整体上处于快乐状态,他整体上就仍然是走向成长。

相反,如果不好的抑郁情绪远远多于好的情绪,那么这个人就可能会陷入较严重的抑郁状态。这是青春期抑郁症的核心因素。

青春期必然叛逆

胡慎之说,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对矛盾的心理冲突: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

前者意味着丧失,是辞旧;后者意味着获得,是迎新。

在这对矛盾当中,如果后者占据了主要地位,那么尽管不断地有莫名的忧伤袭来,我们仍然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整体上是积极的、阳光的。相反,如果前者占据了主要地位,抑郁情绪就会成为我们的主导情绪。

但问题是,我们的文化中,不鼓励孩子的独立性。

“我们的文化,喜欢好孩子。”胡慎之说,“经典的好孩子,在家听父母的话,依赖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依赖老师。这样一来,这个孩子的独立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他会觉得自己不是为自己而活,于是就缺乏动力。他可能会出色地完成老师和家长交给他的任务,但他却表现得比较麻木,对很多事情都缺乏欲望和追求,这也是抑郁的一种体现。”

我平均每天会收到十多封信,而这些信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学生写来的,其中说得最多的句式是“为了(担心)父母……”,而相当地缺乏“我想(要)……”这样的句式,比较典型的句式是“如果不是为了(担心)父母,我早就不上学了。”

对此,我的理解是,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的,他们是在为父母而活,他们学习、生活的动力来自父母的压力。

如果他们是“坏孩子”,他们就会走上叛逆之路,不理会父母的压力,甚至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们向东,他们却向西。这种“叛逆”,其实是青少年在争取自己的独立空间,试图成为他自己。

胡慎之说,要防止青春期的孩子陷入抑郁症,父母需要懂得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就会减轻。如果父母不尊重,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反而容易变得更强。

第二,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

在正常情况下,不必太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因为他们什么都想尝试,今天是这种心理状态,明天可能就变成另一种样子,做父母的不必太为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

第三,青春期之前,一般说来,父母是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神”,孩子们普遍对父母有一定的崇拜心理,这种心理让他们依赖父母。

但进入青春期后,这种崇拜心理一般会消失大半,孩子们会重新崇拜新的偶像,譬如明星人物、政治家、科学家等。这种心理的转变,会让孩子们变得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父母应做好这种思想准备,明白孩子这种心理转变背后的积极意义。

第四,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一譬如离家出走、早恋等大动干戈,要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适当反思是不是平时对孩子控制得太厉害了。

一般说来,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适当变弱,孩子们的叛逆程度也会自然而然地下降。

第五,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要再把“乖”、“很听话”还当作优点来看。

相反,做父母的应该感觉到焦虑和担忧,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独立的世界,减少他的依赖心理。

第六,谨防孩子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

胡慎之说,如果孩子比较叛逆,你起码不用担心他会想到自杀,因为叛逆的孩子一般会有较强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听话,那父母倒是应该有所担忧。评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郁症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三少”,即话少、行动少、情绪少。像阿琼,在家中很少说话,暑假很少出门,情绪一直很低落,已经明显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了。

青春期情绪管理第5篇

关键词 青少年 正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本课程围绕八个方面做好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包括较好地应对学业、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灵、稳定正面的自我认知、有效的行为管理、较好的社会生活能力、参与公益及社会实践、接受性教育等,围绕这些方面所设计了一系列的参与互动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课程目的及意义

从青少年问题研究到青少年工作,不难发现,各种青少年问题――青少年课业负担、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性问题及暴力、情绪情感性教育、心理健康困扰、各种适应等,包括青少年自我认知障碍、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主要集中在青春期爆发,及早的预防和正确的引导是可以避免或得到改善的。

常青花园社区以社区青少年空间为阵地,以各社区青少年学校为辅助,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在打造社会教育阵地的基础上,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本社区青少年需求,吸纳香港“共创成长路”理念,空间从理论设计、目标体系以及实践方案等方面,贴合社区青少年生活,针对其较广泛的需求,开设了青春期社会教育公益课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和工作方法,在专业小组设计中,不拘一格,加入时尚、娱乐、文化等要素,既是系列的专业小组活动,又是孩子们学习、成长、展现自我的“秀场”。该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2 内容及提纲

2.1 课程理念及目标设计

借鉴西方及香港的青少年正面发展理论及理念,结合内地青少年成长环境,以及武汉市社区青少年的发展状况,该课程制定促进青少年正面发展、提高幸福指数的八个方向,二十一个目标,结合围绕这些目标,来设计青春期教育课程:

2.1.1 人际篇

实现目标:(1)促进青少年家庭关系的和谐,加强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2)改善与促进其社交能力,并提升青少年团队合作能力;

2.1.2 学习篇

实现目标:(1)提升青少年对学习、阅读和科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阅读及研究习惯;(2)掌握正确的学习、阅读及科研方法,提高其学习和研究能力。

2.1.3 情绪及心灵篇

实现目标:(1)促进青少年的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2)提升青少年的心灵素质,提高其抗挫能力;

2.1.4 自我篇

实现目标:(1)促使青少年建立明确、正面和稳定的自我认同感;(2)使青少年富有挑战精神,通过成功经验,提升青少年自我效能感;(3)提升青少年思维品质,促进青少年理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2.1.5 行为管理篇

实现目标:(1)提升青少年的自决能力;(2)训练青少年建立目标、选择策略、采取行动的能力;(3)提高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提升其参与活动和实践能力;

2.1.6 社会生活篇

实现目标:(1)使社区青少年具有基本安全意识和一定的生活常识;(2)提高青少年分辨是非及应对能力;(3)正面强化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促进其对社会正面道德及规范的遵从;

2.1.7 实践篇

实现目标:(1)提供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培养其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提高其参加社会公益的能力和水准;(2)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建设,并提升其参加社会、社区实践的能力。

2.2 正面发展目标及活动方案设计

2.2.1 人际篇

亦师亦友我选择――认识友谊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和我的朋友――分辨良友与损友,学会拒绝坏朋友;交际风险我规避――帮助青少认识交往中的风险,简单掌握规避风险方法;结伴同行――与朋友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掌握维持信任的方法;快乐KEYS――健康交往快乐成长,掌握与友人愉快相处的方式及技巧。

2.2.2 学习篇

学习全攻略――引导青少年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你爱阅读吗?――引导青少年反思自己的阅读方法及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没有想过当科学家?――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了解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的素质。

2.2.3 情绪及心灵篇

我的性格我知道――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已的性格类型,帮助其扬长避短;情绪字典我知道――了解不同情绪的含义,会识别不同情绪,掌握初步的控制情绪的方法;真情自我心――认识到情绪表达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2.2.4 自我篇

我的“星光大道”―― 分享青少年成功经验,展现优秀的不一样的自我;我信我可以――从以往成功经历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资源,发掘自己的的长处;大脑升级!――认识理性、创意及批判性思考技巧及反思的重要性,提升认知能力。

2.2.5 行为管理篇

我的假期我做主――分享青少年以往暑期经历,引导社区青少年合理安排假期,制定合理的暑期计划;孩子们在吃些什么?――探讨青少年的吃零食的利与弊,引导形成控制零食习惯,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网络之我见――运用理性及批判来思考网络使用的问题,管理自己的上网行为,健康上网;我的职业理想――职业角色扮演,与不同职业成人分享职业经历,对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有一定了解;我为我做主――学会根据自已的能力订立可行性的目标,并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

2.2.6 社会生活篇

忠言未必要逆耳――分辨善意和恶意的批评,学会建设性地批评方式;培优面面观――分享青少年培优经历,家长和青少年理性对待培优;是非明辨――了解公平原则重要性,鼓励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公平原则;文明出行我最行――了解公德心的重要性,公共场合要自律及为他人着想。

2.2.7 实践篇

身体力行爱国者――树立公民观念,了解中国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掌握正确的爱国行为及方式;武汉和我――树立武汉人观念,形成身份观念,为建设武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常青花园和我――了解社区和社区文化,参与社区建设;我爱家园实践行――为社区、家园做事,培养责任感和奉献意识,积极参与社区、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2.2.8 性教育篇

青春期情绪管理第6篇

关键词 青春期 暴食症 厌食症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迅速,对自身十分敏感,“期望我”与“现实我”的差异引起心理不平衡,从而发展为“体像障碍”。体像障碍是“对自己躯体有强烈的消极感知”或“对自身躯体形态的歪曲意识”,青少年饮食异常问题是青春期体像障碍带来的结果之一。

调查显示,进入青春期后,部分青少年出现饮食异常问题。台湾学者陈薇拉对台北市高中生的调查显示:高中生节食行为达饮食异常者占12.17%,具有饮食高失控倾向者有2.98%。张育甄的调查显示:高中女生具病态饮食倾向者占17.1%。赖靖薇对台北市初中生的调查显示:初中生饮食异常者占4.3%,男生2.0%,女生6.3% 。

饮食异常主要有心因性厌食症和心因性暴食症,饮食异常问题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中十分突出,心理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正确地引导。

1 青春期饮食异常的成因

1.1早年经验

不良的早年经验是青少年饮食异常的种子,例如家庭虐待、儿童性侵。这些创伤及不良家庭经验,剥夺了孩子满足需要及完成发展任务的机会,局限了孩子自我力量的发展,使得孩子将来没有足够的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压力。

1.2 青少年个人因素

1.2.1人格特质

综合各学者的看法,笔者总结出厌食症与暴食症者人格特质上的异同点。

共同点:追求完美、焦虑、逃避伤害、情绪不稳定、有强迫行为及思想。

不同点:暴食症者缺乏冲动控制、无法忍受挫折;厌食症者害怕成熟、孤立、依赖、神经质、自我指导力低、无效能感、对人不信任。

1.2.2 情绪困难

情绪困难是指情绪功能受到局限,没有能力以适当的字眼描述情绪、无法辨认识别情绪、无法表达情绪以及无法区别情绪与身体感觉。青少年身心不协调造成心理冲突,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早恋失恋问题等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强大的压力,在这些压力的冲击下,很容易造成青少年情绪困难。

1.2.3 体像障碍

青少年对身体满意程度跟饮食异常倾向有关,不管是暴食症还是厌食症,对身体不满意,都是促发饮食异常的关键因素。环境中纤瘦压力(媒体、广告、同伴),为当事人打造了“理想身材”的标准。但是,环境标准通常不切实际,以至于青少年对身体意向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青少年由于“真实身材”和“理想身材”差距过大,而对身体不满意,从而开始节食,而节食往往是饮食异常的开端。

1.2.4 自我中心

青春期青少年受到自我中心的影响,期望处在焦点的自己能够符合社会纤瘦标准。

1.3 家庭因素

父母过度溺爱或疏离,过度压抑,父母关系不合等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饮食异常。青少年往往通过暴食来发泄内心的郁闷,逃避痛苦的问题。

2 青少年饮食异常的预防与辅导对策

2.1 修正家庭功能不良的负面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亲子教育等相关途径,协助父母了解青春期饮食异常问题与家庭的关系,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孩子建立合适的亲子关系与相处模式,帮助孩子完成其阶段发展任务。

2.2 促进青春期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青春期厌食症多半是精神因素所致,是思想上的错误观念和不正确的自我认识所造成的。学校可开展美育教育,帮助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美观,认识自身的价值,克服对体形和体重认识上的偏见。

2.3 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及正确评价自己

让青少年学会多维度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我。不仅接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充满信心。

2.4 指导青少年学会正确的压力应对方法及放松训练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强大的抗压能力及教导他们学会在压力面前寻找适合的发泄方式,还要学会正确的放松方法。

2.5 引导学生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

首先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青春期对异性的爱慕之情,其次,很大一

部分青少年饮食问题和“失恋”存在密切的关系,教师和家长不应只关注青少年早恋问题,一味禁止,而应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恋爱观和处理感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祝婧媛,徐光兴.身体意像的结构与维度研究综述[j].信阳师院学报,2006,26 (1).

[2] 陈薇拉.高中职女生饮食节制行为及其相关因素[d].高雄:高雄医学大学护理学研究所,2002.

[3] 张育甄.高中女生病态饮食相关的心态行为及其营养摄取量和营养状况之调查[d].广州:中山大学营养科学研究所.

青春期情绪管理第7篇

关键词 青春期 暴食症 厌食症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迅速,对自身十分敏感,“期望我”与“现实我”的差异引起心理不平衡,从而发展为“体像障碍”。体像障碍是“对自己躯体有强烈的消极感知”或“对自身躯体形态的歪曲意识”,青少年饮食异常问题是青春期体像障碍带来的结果之一。

调查显示,进入青春期后,部分青少年出现饮食异常问题。台湾学者陈薇拉对台北市高中生的调查显示:高中生节食行为达饮食异常者占12.17%,具有饮食高失控倾向者有2.98%。张育甄的调查显示:高中女生具病态饮食倾向者占17.1%。赖靖薇对台北市初中生的调查显示:初中生饮食异常者占4.3%,男生2.0%,女生6.3% 。

饮食异常主要有心因性厌食症和心因性暴食症,饮食异常问题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中十分突出,心理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正确地引导。

1 青春期饮食异常的成因

1.1早年经验

不良的早年经验是青少年饮食异常的种子,例如家庭虐待、儿童。这些创伤及不良家庭经验,剥夺了孩子满足需要及完成发展任务的机会,局限了孩子自我力量的发展,使得孩子将来没有足够的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压力。

1.2 青少年个人因素

1.2.1人格特质

综合各学者的看法,笔者总结出厌食症与暴食症者人格特质上的异同点。

共同点:追求完美、焦虑、逃避伤害、情绪不稳定、有强迫行为及思想。

不同点:暴食症者缺乏冲动控制、无法忍受挫折;厌食症者害怕成熟、孤立、依赖、神经质、自我指导力低、无效能感、对人不信任。

1.2.2 情绪困难

情绪困难是指情绪功能受到局限,没有能力以适当的字眼描述情绪、无法辨认识别情绪、无法表达情绪以及无法区别情绪与身体感觉。青少年身心不协调造成心理冲突,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早恋失恋问题等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强大的压力,在这些压力的冲击下,很容易造成青少年情绪困难。

1.2.3 体像障碍

青少年对身体满意程度跟饮食异常倾向有关,不管是暴食症还是厌食症,对身体不满意,都是促发饮食异常的关键因素。环境中纤瘦压力(媒体、广告、同伴),为当事人打造了“理想身材”的标准。但是,环境标准通常不切实际,以至于青少年对身体意向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青少年由于“真实身材”和“理想身材”差距过大,而对身体不满意,从而开始节食,而节食往往是饮食异常的开端。

1.2.4 自我中心

青春期青少年受到自我中心的影响,期望处在焦点的自己能够符合社会纤瘦标准。

1.3 家庭因素

父母过度溺爱或疏离,过度压抑,父母关系不合等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饮食异常。青少年往往通过暴食来发泄内心的郁闷,逃避痛苦的问题。

2 青少年饮食异常的预防与辅导对策

2.1 修正家庭功能不良的负面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亲子教育等相关途径,协助父母了解青春期饮食异常问题与家庭的关系,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孩子建立合适的亲子关系与相处模式,帮助孩子完成其阶段发展任务。

2.2 促进青春期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青春期厌食症多半是精神因素所致,是思想上的错误观念和不正确的自我认识所造成的。学校可开展美育教育,帮助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美观,认识自身的价值,克服对体形和体重认识上的偏见。

2.3 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及正确评价自己

让青少年学会多维度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我。不仅接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充满信心。

2.4 指导青少年学会正确的压力应对方法及放松训练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强大的抗压能力及教导他们学会在压力面前寻找适合的发泄方式,还要学会正确的放松方法。

2.5 引导学生把握异往的尺度

首先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青春期对异性的爱慕之情,其次,很大一部分青少年饮食问题和“失恋”存在密切的关系,教师和家长不应只关注青少年早恋问题,一味禁止,而应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恋爱观和处理感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祝婧媛,徐光兴.身体意像的结构与维度研究综述[J].信阳师院学报,2006,26 (1).

[2] 陈薇拉.高中职女生饮食节制行为及其相关因素[D].高雄:高雄医学大学护理学研究所,2002.

[3] 张育甄.高中女生病态饮食相关的心态行为及其营养摄取量和营养状况之调查[D].广州:中山大学营养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