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职教育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02-27 11:15:22
高职教育管理

高职教育管理第1篇

理念治校是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引领学校的管理行为,提升学校整体文化素养,使学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民主化,进而达到文化治校、和谐管理。管理理念是治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思想。

1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的校训说得好:“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否有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用“理念”来表达最为贴切。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它既可以是思想、概念,也可以是价值取向,是一种精神或者行为导向。人们常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一个人如果具有正确的理念,他就已经站在了成功的起点。同样的道理,高职院校管理工作要想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民主化,突现特色,必须用先进的、正确的理念作引导。

没有正确理念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同样,没有实践支撑的理念也是空洞的。管理理念是一种现实存在,它渗透于具体管理实践之中,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升学校管理者的理念,用先进理念引领全体师生的思想,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境界,为理念治校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2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具有的基本管理理念

管理学的基本理念很多,但作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一般应具有服务理念、人本理念、经营理念和文化治校理念等一些基本理念。

2.1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是一个组织对服务工作所持有的主观认识、一贯看法和基本态度。服务理念在服务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升,并指导服务实践活动。

服务理念既是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基本要求,又是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体制需要,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本质属性。在高职院校,传统的刚性管理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难以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管理就是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接受和认同。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在宏观层面是指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行业服务;在微观层面是指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从营销的角度来讲,学生就是职业教育的客户,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服务理念,尽力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和学生发展。院系二级管理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基本体制,这种体制的核心是下放权力,下移管理重心;有利于扩大二级院系的办学自主权,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院及其各部门为二级院系服务,组织为个人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成为管理工作的体制需要。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提供教育服务,学生缴费享受服务,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组织与顾客的关系。树立服务理念要求学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顾客及其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顾客是以学生为直接消费者的一个群体,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合作办学者、国家以及其他需要服务的组织等。高职院校对产品和产品质量的定位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其职业教育服务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因此,管理水平就是服务水平。学校管理工作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所有管理工作的目标就是为管理对象服好务。

2.2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展开,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自觉地将以人为本贯穿于高职教育过程当中是时代的要求。学校是培养人和教育人的地方,其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这就决定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学工作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二是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主角,办学要以有利教师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关注教师的需求,尊重教师的劳动,鼓励、支持和积极引导教师的发展。高职院校决策者只有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在以人为本理念引导下的教师团队,必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当中,也必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3经营理念

“经营”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多用于商业领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营”作为一种理念,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非营利性组织。“高职院校的经营理念是指经营者为了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以学校整体为对象,多层次优化配置和融合校内外资源,对学校的发展战略、内部运行进行系统筹划与调控的一系列活动。”

引入经营理念是高职院校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按照市场规则办教育,激烈的生源竞争和就业压力迫使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必须加强经营能力的建设。引入经营理念也是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需要。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开门办学,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不断调整办学方向。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内外兼修”,既要管理好内部事务,又要协调处理好外部事务,经营理念和经营能力成为一种必需。

在高职院校,管理无处不在,经营活动也将无处不在。有经营就会有收益,用心经营必将提高效益。因此,高职院校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经营理念。这些理念将推动高职院校管理的内涵建设,促进和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实力,提升社会影响。

2.4文化治校理念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教育的基本内核,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规范人的行为。它看似无形,实则润物无声,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是一种可持续的教育力量。文化治校就是学校管理者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着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来感染熏陶师生心灵,用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底蕴来浸润师生心田,激励师生成长,引领师生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校内涵和品位,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一种不同于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微观文化,主导着学校师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与行动。校园文化按人员可分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管理者文化;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按层次可分成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载体,而精神文化是核心。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映,而文化治校则是治校的最高境界。

当今学校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一流的学校,行为规范靠制度管理,思想意识靠文化感染,校园文化在制度无从着力的地方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文化治校之路,关键是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核心是要继往开来,传承创新。

3高职院校管理理念的培育和提升

3.1更新教育观念,提炼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要办好,教育思想要先行。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贡献最直接、服务最贴近的教育类型。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现代高职教育思想,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实施开门办学;通过将产学研相结合,不断转变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培训提高,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根据需求转换角色,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

高职院校要办好,理念体系要完整。学校管理理念是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升管理理念,就必须通过调研、论证、提炼、总结来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并将其精细化,细化于二级管理体制之中,细化于教学活动之中,细化于学生管理之中,细化于管理实践之中,再通过不断地补充、完善,使其逐渐融入到教师、学生,教学、管理、学习、生活等日常活动当中。

3.2做好理念宣传,引领管理实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特色所在、方向所指。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不断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培育学校精神。要将办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管理活动的始终,融入师生的学习、生活,不断增加认同感,凝聚人心。要通过不断地努力,逐渐发挥办学理念、管理理念的导向引领作用,规范师生的行为,提高办学品味,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内涵发展。

3.3打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管理团队

毛主席说过“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建设一支学习型管理团队对高职院校来说至关重要。学校管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思路宽、业务能力强、知识层次高的专职管理队伍来完成。但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学习、思考与实践从来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学习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永葆先进性,思考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更有高度和深度,而惟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现我们思想的价值。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将先进教育理念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高职院校管理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要从学校管理的实际出发,勇做爱学习、勤思考的实践者。

3.4继往开来,传承创新

高职教育管理第2篇

(一)、安排开设知识课程

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一个人从事这项职业的前提和基础,而高职教育的目的恰恰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得不到入职许可证,还怎么谈努力工作,怎么谈实现职业理想?

(二)、开设能力培养课程

这里的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的专业技能或与之相关各种能力,而是指在学生一生当中都受用的能力,如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技能之外的能力。职业教育,不要将学生塑造成为只会从事某种专门工作的机器,而是将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三)、开设培养学生人格的课程

我们常说“做事先做人”,良好健全的人格是成功的关键。如团队合作精神、助人为乐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诚信严谨精神都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是教学管理者在制定教学课程时应当重视的。

二、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在高职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根据高职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在内容、方法、过程和能力考核等方面,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一)、评价内容

改变原有的单纯考察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作为评价主要内容的状况,应当将重心向考察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方面倾斜。

(二)、评价方法

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仅仅以分数的高低来判定学生学习成就和努力程度高低,所以学校要重视使用形成性评价方法,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成果,调动其积极性。另外,随着初等和中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入,高职教育的评价要兼顾初中等教育改革,也要与学生就业岗位相衔接,建立第二课堂,对评价方法进行大胆的整合与尝试。

(三)、评价主体

高职教育评价过程中,学生作为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的地位,基本上就是教师在学期末组织考试,给学生判定卷面分数。这种评价不仅是不全面的,也是对学生不公平的,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高职学校可以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由主管他们的师傅给学生的实习过程做出评价。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定位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自己。这样就形成了学校、教师、单位、管理者、学生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籍制度

(一)、“弹簧”学制,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可在一定范围内伸缩

对于部分优秀的学员,修完学分后,经过个人向学校提交申请,学校认定其符合条件后,可以批准提前毕业;对于想要延长学习时间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工学交替,分阶段在三到五年内完成规定的必要学分,即可毕业。

(二)、取消补考,推行重修,直到修满及格为止

在大多数高职学校,一般学生挂科后都不会太过担心,因为补考是必定能过的。补考时监考不严,学生可以随意翻看教材和资料,甚至可以用手机上网百度答案。这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知识的增长有所裨益,反之却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去组织和参加一场毫无意义的形式化考试罢了。推行课程重修制度,制造适当学习压力,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三)、实行辅修专业制度和进一步放宽转换专业制度

鼓励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修读第二专业,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专长,而且多掌握一门技能以后就多一条人生道路可供选择。

四、结语

高职教育管理第3篇

[关键词]能力场;高职教育;教育管理

一、前言

自从人类迈进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国际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自身的管理。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高职教育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高职教育管理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为改善民生、创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能力场理论概述

高等职业学校建构的教学情境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及教师、学生等在其各自的空间中产生自己的场。这些场能够在有序的控制下产生一种特殊的作用,而这种特殊作用又可以在老师和学生的活动空间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物态。这种物态就是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教学资源、教学情境以及角色是能力场的三大基本要素,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可以以触、味、嗅、听、视等已知的方式进行,还可以通过能力场这种无声的方式进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场的方式对其他的任何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例如,人们的爱心、善心能够产生亲和的场,邪心、恶心能够产生排斥的场,而好学上进的场往往是通过虚心来产生的,落后的场可能就是由惰性所产生的。对于能力场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不断提高的,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后天的系统性的修养和训练。挖掘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既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抽象的能力场来完成。

三、高职教育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职教育管理体制

现阶段,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因而其管理机构呈现出多样性,高职教育管理的主体包括国家、单位、个人及院校自身。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政府部门扮演者引路人的角色,使职业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监督和管理,高职教育处于有序、高效的发展状态,高职教育的规模、速度、数量等得到有效控制,各种教学资源也能得到合理利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职能进一步削弱,管理体制方面出现了系统性、统一性与自律性不足等各种问题。

(二)高职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一套相应的运行机制。由于受到教育行政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也应运而生,所以它与经济发展机制和行政机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发生相应的改革与发展,但是高职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却是停滞不前。因此高职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的弊端便日益暴露出来。如缺乏系统性,高职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独立性较强,各学院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使管理系统受到约束;缺乏协调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职教育各个部门的沟通较少,未能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我国高职教育运行机制等不完善,制约教育部门监督与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高职教育资源管理

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资源,所以在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在资源配置方面,我国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财政投资事项的,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领导和控制。在资源管理方面,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进行管理。我国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这些院校对教育资源的要求随之增加。这样财政负担加重,财政拨款越来越分散,其教育资源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高职教师大都来自人力市场,整体素质偏低,制约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基于能力场视阈下的高职教育管理对策

(一)宏观对策

1.树立职业教育现代化理念。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前提是要更新职业教育观念。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树立职业教育现代化与个性化理念,实现高职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在办学方面,充分发挥多主体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在管理方面,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和地方的分级管理相结合;在运行方面要保持一定的创新性和灵活性。2.统一职业教育管理目标。职业教育管理若没了目标,便成为一纸空文。要实现对高职教育的有效管理,必须明确高职教育的目标;通过职业教育管理,更加促进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职业教育目标的正确与否对职业教育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制定职业教育目标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经济、人自身发展的因素。既要实现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的国家教育总目标,也应承担起提高公民素质的责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因此要以培养目标为指导,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3.完善高职教育管理制度。在高职教育管理制度方面,我国应该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完善《职业教育法》使教育管理进一步合法性与制度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谋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能够取得新突破;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制度,使高职教育朝着更加健康、快速、协调的方向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师资进行高效管理。4.构建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明显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实行自主办学。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构想。推行校本管理模式,树立经营意识,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开展校园文化管理,做到真正的以学校为本的管理。设置宏观管理机构,由政府宏观调控,由国家、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系统,政府研究机构构成。同时还要明确管理机构职责,发挥高职院校的价值。

(二)微观对策

1.优化高职院校行政结构。管理结构是管理活动的载体,对以能力场模式下的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对自身的行政机构进行优化与调整,保证行政结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样才能确保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要针对高职教育行政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建立扁平式管理组织结构,使得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加强决策层次管理组织的建设,提高高职教学管理的效率水平。此外还要注重对执行层次管理组织的建设和决策咨询组织的建设,有效保证教学质量,也避免了“闭门造车”的教学管理现象的发生。2.整合高职教育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是高职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能力场模式下的教育模式也是要通过课程才能实现。高职教育课程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双能力为目标,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高职教育课程还要注重多元化,既符合学制改革的要求,也保障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样多元化课程才能发挥课程特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结语

总之,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管理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能力场的视角出发,就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指导当前的职业教育管理实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2-114.

[2]谭海林.制造类专业“校中厂”教学模式创新思路与实践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4(8):34-35.

[3]宫峰,唐春华.“校中厂”多功能平台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81-82.

[4]吴代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5(15):60-61.

高职教育管理第4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职教育在发展中,要结合时展要求,对教育管理的模式进行探索。本文主要以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结合高职教育管理发展现状,顺应教育时展的需要,探究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指导下,对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管理模式

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究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教育管理专业性及对管理方法的探究,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发展,除了在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还需要积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数据云端技术的运用,对教育信息的处理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同时,在大数据时代,对教育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评估系统的工具性能及教育决策自身管理的相关问题等,都需要进行认真反思。

1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1.1个性化的教育思维

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化的差异,从而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其创建个性化的教育环境[2]。但是大数据时代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可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数据信息的分析,帮助高职生找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师等,最终实现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1.2对教学评价的思路进行了拓展

大数据发展时代,反过来也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其扩大了教育评价的范围,除了传统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外,还包括对课程、教师甚至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等进行系统的评价,最终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其次,促进发展性教育评价观。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视大数据的积累,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特点及喜好,为高职教育总额性评价提供了思路。

2高职教育大数据的管理模式分析

2.1高职教育管理的大数据特点分析

(1)大数据为高职教育管理营造了开放的环境。如师生发展的数据,这些数据较为庞大,且变化性和生成性较强,这些数据对教育管理决策会产生一些干扰或者促进的作用。(2)高职教育与教学活动是同伴而行的,其对象也需要包括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原始数据(活动、结果等),这些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即时的处理,因此,高职教育管理的过程也是对碎片化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行为过程[3]。(3)大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教育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作为教育海量数据的云端存储库,也是对教育大数据处理的专业化平台,管理层面也要按照管理策略的具体要求,建立简洁的数据模型,从而实现高效管理。

2.2教育大数据管理模型的建立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教育经历了多次的改革演变,教育模式也在随之变化,出现了多种文化形式,这些文化形式将其自身的理论作为基础,针对的角度也会有不同。我国对国外的教育模式也进行了研究,除了在理论或者是思维层面的研究外,还对教育管理实践等进行了研究,尝试着从大数据管理模式为基础,对管理实践教育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大数据的支持,主要是借助云处理技术,建立系统的管理,处理教育云大数据,相关的公共服务机制、师生教育等,提供全面的多终端的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4]。在高职教育活动中,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不断提升为高职生服务的质量,提高教育分配的合法性,保证教育资源的相对公正,这也为高职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教育资源,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这也是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和合理利用的表现。对高职教育来讲,对人力资源和教育人才及人才的教育培训,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这其中所包含的财力和物力资源,是教育资源能进行配置的基础;知识资源主要是指教育知识,所谓的资源也主要是教育活动中的资源(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及经验等)隐形的资源,这是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另外是技术资源,如教育技术、管理教育等,这其中重要的是教育活动中的信息技术运用,还有云应用管理服务需要满足教育需求,从而真正做到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大数据教育管理主要是为了打造智慧教育,推动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从而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数据的现代化的教育服务体系,从而能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功能的实现,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这就要按照需要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转变,推动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形成特定的高职教育文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多个领域的发展都带来了变革发展,教育行业亦是如此。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发展中,要求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积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化的技能型职业人才,大数据的应用,为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提供了思维,也能借助数据处理技术等对学生的个性等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为高职教育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认识到大数据时展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加强对教育大数据管理模型的研究,积极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推动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姗姗.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变革刍议[J].教育现代化,2016,(39):67-68.

[2]魏伟华.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个性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60-63.

[3]熊发政,李育强,陈英齐.浅析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路径[J].才智,2016,(23):74-75+77.

[4]白威.大数据理念下高职院校系部信息综合平台建设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14):23-24.

高职教育管理第5篇

1.目前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概述

1.1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是支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但是综合看来目前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着学校由政府或者校长统一进行监管,这样的监管模式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很多的学生和老师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久而久之,这些问题不断累积,导致学生在学校期间并没有得到专业的技术和知识,管理和制度的缺陷同时也是目前我们的高职教育管理存在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1.2高职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教师的实力是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的最基本保障,但是在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存在重大缺陷,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就是社会对于高职教育师资力量的提升不够重视,这是导致很多专业素养和知识充分的老师都不选择高职院校任教的最主要原因,也是造成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关键所在,其次就是很多的高职院校不愿意在师资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不能吸引优秀老师的关键,最后就是很多的学生和老师普遍认为高职院校不注重学习和教学,正是这种意识给社会和大众早晨了错误的观念认为高职院校老师普遍质量不够高。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实力。

2.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效率的改革对策

2.1完善高职教育教学的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制度的完善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也是改革高职教育管理的第一步,关于改革和完善高职教育管理的制度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首先就是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教育教学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这个制度的前提是必须要和实际的教育教学目标相结合,要符合国家的课程教育改革目标和方向,其次就是政府的教育部门要及时配合高职教育院校做好制度的完善工作,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职责同时也是国家赋予教育部门的权利,最后就是相关的监管部门必须要对这些管理制度的实施严格监管,因为目前还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尽管已经具备和设置了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制度的完善还应该包括监督制度的实施,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管理制度完善,并能保证实施。

2.2提升高职院校老师的整体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且教师也是学生和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和帮助者,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对高职院校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结合目前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团队的现状个人认为最好的提升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方法有:首先高中院校必须要提升自己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印象,这是高职院校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学校任教的基本条件,也是高职院校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次就是高职院校可以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严格化对应聘教师的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杜绝教师资质不合格的现状,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最后就是高职院校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升我们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至于使老师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落伍。

2.3优化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率

高职教育管理第6篇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进一步深入发展,对于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招生来源主要是一些高中和中专毕业生。一般来说,能跨入高职校门的学生,在许多方面比社会上同龄人具有优势。然而调查表明,心理健康者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63.67%,存在某些心理问题者,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24.63%,存在心理障碍倾向者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11.70%。可见,高职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一般高职学生的年龄都在20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时期,学生的思想比较灵活,个性比较开放,有着很强的进取心和自尊心,同时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大喜和大悲极端的情绪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心里渴望独立,心理正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的高职学生遇到问题,一般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缺乏学习兴趣,独立性差、自卑感强等心理特点。需要以良好的心理教育进行辅导,尽量地使学生能够快速地度过内心波动的危险期,使学生的身心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上,保证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心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1、应用心理教育提升自信,扫除自卑的心理

由于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下,社会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高职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由于来源于社会的各种信息对高校的冲击和影响,使高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内心缺乏稳定性,面对社会上各种信息的冲击,在计划经济下可以保持安静的校园,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很难让学生保持住自己内心的安静,尤其是这个阶段的学生,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还没有形成,缺乏良好的心态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些心理落差极容易在学生心理形成一种矛盾,带给学生新的困苦和迷惑,没有办法以自己的方式适应校园和社会的发展,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失去了找寻自我的方向。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很大的程度上,还缺乏科学的认识,更多地还存在偏见和歧视的心理,对职业教育表示轻视,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受到社会的普遍影响表现得都不高,学校需要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承认自身所存在的价值。面对这些高职学生所产生的心里偏差,必须要让高职教育的管理者进行思考,思索出一条如何让学生在校园跟社会接轨的思想观念上,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观念来正确看待社会变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弥补自我认识的不足,加强自身的思想和道德教育,从更高的人生层次上来看待社会的发展,纠正自己的内心不正确的观念。针对高职学生所存在的社会性问题,需要及时地调整学生的思想观念,要让学生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不能让社会这个大环境来适应学校这个小环境,只能从内心里改变自己,让自己学会正确地看待社会上各不相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在心里教育的基础之上,不断地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不断地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不要被外在的过多的社会压力所打垮,从人性心里需求的角度上,要学会建立起自我赏识的能力,以自我认可的方式,缓解和减轻来至社会上各种压力,将自己从高考的失利,或是成绩差、分数偏低等不良状态下解脱出来,不能因为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就表现得情绪非常低落,对于高职学校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感到人生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产生了自卑和压抑的心理。一般来说高职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都比较低,对自己存在一种轻视心理,认为自己没有考取本科院校,就感觉到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智力产生怀疑,其实可以从心理教育上改变学生所存在这些负面心理,让学生重新认同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心灵的深处改变学生的这种自卑心理。

2、应用心理教育中提炼价值,消除失落的心理

高职学生跟普通高专的学生的主要区别,就是专业性比较强,专业的社会实践性的空间比较大,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是因为没有考上高校本科,才报读高职学校,因此面对本科生有很强的失落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多少发展的前景,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比较渺茫,缺乏自信的心理,学习的目标性不强,因此对于学习兴趣不浓。还有部分高职学生,在填报高职高专志愿时,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并不中意,不过因为在没能办法的情况下,这种没有办法是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来源于家庭,一方面来源于社会。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所学校,就需要面对这种无奈的选择。有的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情况不了解,填报志愿时比较盲目,在被录取到校就读之后,才认识到实际情况跟自己当初的选择相去甚远,因此在对待学习上也不感兴趣。正是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一些高职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抵触不良情绪,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了压力,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心理问题,严重地阻碍了这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这种失落的心理,需要及时地进行调整,否则会严重地制约学生的自我发展。针对高职学生内心里普遍存在的失落心里,需要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让学生重新拾起失落的自我。让学生明白失去的已经失去,再怎样追悔也无济于事,同时也要认清高职教育,也同样是一块发展自我的良好的园地,只要肯于努力,敢于在社会的竞争中拼出自己的风采,同样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教育学生做人一定要树立起长远的发展目标,不能以一时的得失,来谈论一生的成败。在对待专业的选择上,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并非每一个人天生就都会喜欢自己的专业,有很多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通过学习来培养自己专业兴趣,既然无法再重新选择,就要努力学会喜欢这个专业,从这个专业里去看自己人生发展的前景,让自己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最终消除自己的失落感。

高职教育管理第7篇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学管理的要求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学管理的现状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对于职业教育的形式。英国有其“三明治”的教育模式、美国有其“合作教育的教育模式”、德国的教育模式则是“双元制”。我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应用到职业教育模式和教学管理体系中的,推动了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以“工学结合”为基础思想,进一步诞生了“订单式”、“2+1”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和“双向生”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办学条件差异下,适合应用不同的教育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育管理下,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做前提,立足当地、服务行业企业的高职院校的发展的背景,来建立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在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下,来进行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

2、“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专兼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是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对于高职教学队伍的建设,在鼓励专职教师走出校门,深入行业实践中对行业具体了解,对企业深入了解中,从而使教学的实践能力加强。

(二)从思路入手来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

1、教学模式要逐步向以地方为中心进行转移

在以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综合性为特征的现代高职课程体系中,需要在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下,来从真正的企业内部中,结合实践,学到更多。校内第一课堂进行理论奠基,校外第二课堂进行实践延伸,使得教育模式朝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在此通过制订新的教学考核标准和工作量计算办法来激励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模式来转变。

2、教学模式中要更加重视以能力为目标的转变

课程考核作为评价教学模式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在工学结合高职教学的改革中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面对“工学结合”新的教学模式下,更为科学、完备、可测性能的一套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是否能够更好发展新教育模式的助推剂。在理论加实践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要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学校评价为基础,结合行业、政府与社会力量,来使得评价更具可靠性。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从现状中发现问题

1、教学管理理念的相对落后

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作为教学管理者的思维定势还存在在高职教学的管理中,这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发展。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在缺少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仅仅理论教学的高职教育中,因为缺少学生的实践教学,从而不能达到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标准。教育的科学性、人性化也没有得到重视,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后,一无所获。

2、管理者素质低

对于实施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来说,学历主要以大专为主,基本上就没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其所学的专业也与教育教学管理不对口。管理者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的不牢靠也是造成高职教育现状的直接原因。

(二)结合现状对高职教育管理进行研究

1、从观念出发,做好教学管理创新

只有对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才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在落后的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下,是不能够发展教学管理的。所以培养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是促进高职教学管理发展的第一步。管理者在拥有创新意识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高职教学管理工作质量高、效果好和成绩佳。而对于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其创新性的培养,可见创新意识对于高职教学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从信息化入手,提高教学管理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通过大量信息的参考和处理来对高职教学管理进行正确的决策。信息化与高职教育管理相结合是使得高职教学管理高效、科学、合理发展的重要保障,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从管理队伍考虑,提高教学管理

管理队伍的强弱是关乎高职教育发展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则是高职教育管理系统中的重中之重。第一、从人员数量的增加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第二、以继续教育的形式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从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第三、从提高各级领导对于教学管理重视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三、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根据现如今就业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改革中,在以“工学结合”中进行高职教学管理的改革。教学质量作为学院的生命线一直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以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要为前提来进行高职教育改革,来培养法律素养与人文素养集一身的高素质人才。以学生成人、成才、成长为主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主线,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迁移能力为能力培养方向,法律知识贯通体系、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为四个构建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和特点选择校舍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订单培养、课证融合、学训结合、学工交替、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途径的新型高职教育模式。同时,还应该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来具体构建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则要从酒店和旅游岗位群来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法律素养教育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园林技术专业则要从“接触——掌握——提高——适应”四个方面来入手,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对于法律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要在融合了法律、文秘、管理的课程体系中来全面培养人才,能够以“大平台、宽方向、多技能”的工学结合下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从实例中看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管理模式。

以某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来谈在工学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实施是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该专业在第四学期的时候就不安排校内的教学任务了,将学生安排到江苏、上海等地区的酒店中进行实地实习,到第五学期开学为止,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们能够将自己以前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以“人文素养贯通,学训教管合一”的培养模式,来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从提升人文素质入手,在学习、实训、教学、管理过程中融入“人文素养贯通”,再通过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如学习平台、知识模块、讲座、竞赛、社团活动,来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和公关礼仪知识。以看、听为主,文案资料工作为辅的“学训教管合一”中,能够了解到一线的工作性质和内容,让学生们对于自己所要进行的工作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