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服装专业(合集7篇)

时间:2022-08-06 05:59:25
服装专业

服装专业第1篇

关键词:模拟企业实习经验体会

服装实习是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直接有效手段。学生通过服装专业实习,一方面将所学的服装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指导实践制作的方法检验之中。另一方面可以掌握服装专业制作工艺,服装生产工艺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制作过程的技能。

一、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的前提

服装专业实习教学的培养人才目标是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工人,培养的学生应该既有理论又会操作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安排时,必须做到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人才市场及企业、用人单位当前和今后发展实际,按企业对人才需求规格“量身定做”适用人才,学校才会有生源,才会有发展。近几年,随着整个就业市场日趋成熟,社会、企业对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教学滞后性,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的严重脱节,学校应怎样培养社会、企业适用人才是值得深思和迫切解决的问题。校领导高瞻远瞩,通过走出去,组织教师到企业、公司用人单位,摸清企业人才需求现状,了解企业对人才业务要求及今后发展趋势等情况。通过请进来,把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专家请进来,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大纲、计划、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修订和改革出谋划策。提出了“校企联姻”联合办学的先进思想,改革服装专业传统消耗性实习为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

二、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的必要性

服装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员流动性很大,员工结构多层次,岗位不同,使用人才的要求不一样。根据对一些服装企业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服装企业招聘员工,一般岗位工人,贴上一张广告,就可以找到大量熟练生产工人,对于技术、管理工种,一方面重视文化,技术职业技能资格,强调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又必须具有熟悉企业运作管理,与人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强调综合素质。以往传统的服装专业实习教学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单裁单制,强调个体全能,忽略团体和谐协作。因此,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运作,生产一线之间的隔阂充分暴露出来。服装企业迫切需要业务精、能力强、熟悉企业运作和实际生产操作的一线管理技术工人,而不是一线生产工人。要熟悉企业运作就必须进行实际而有系统训练,如果把服装专业实习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参加现场实习,有很多困难和现实问题。这样,在学校教学安排中,服装专业实习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显得很必要。

三、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的目的

服装动手能力是通过服装动手制作训练来实现,动手能力强弱同学生的悟性及提供一定量的训练积累有关。熟悉企业运作通过模拟企业生产性方式教学,提供大训练量机会,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提供模拟企业化生产方式机会,使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不仅会制作,还懂管理,分工协调,增强发展后劲。引导学生运用服装专业理论指导服装生产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深化,使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专业知识积累,适应社会企业就业,又满足学生在企业中得到发展及将来个人自身提高。

四、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的经验体会

经过两年多实施生产性实习教学,其中06/07年度第二学期,05服制班安排到临沂迪尚服装厂进行生产实习,开辟了生产性实习的先例。通过实习,学生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开宽了视野,熟悉了企业生产运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加了人生经验,带回了很多企业技术和信息,该班综合素质、应变能力较强,毕业后很受企业欢迎。他们现在大多都成了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实践证明,生产性实习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才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由于现实情况,企业是搞生产的,讲究经济效益,接待学生进场搞实习,占用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空间、设备等资源,给企业造成很多不便,同时对学校理论教学安排和学生理论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学校从长远、全面发展考虑,适当安排一些高年级服装班在办学基地进行模拟企业化生产性校服流水线生产实习。

管理是通过实际参与企业流水线作业生产实践中获得,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的几个方面体会:

(1)实习前必须做好学生思想和实习计划安排落实工作。

学生思想工作和实习计划落实是实习顺利进行的保证。学生往往对安排生产性实习的教学改革,思想上不理解,认为学校在利用他们免费进行校服服生产,认为生产实习任务及工作繁重、压力大、辛苦等,曾经有个别班级正是因为思想工作没做好,怕吃苦,拒绝生产实习,严重影响了生产性实习进度。通过学生思想工作及实习计划落实,将实习目的、意义、任务、内容、过程交待清楚,学校的苦心得到学生的理解,转变观念认识,统一思想,都能认真对待实习,实习计划完成的较为理想。

(2)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实习准备与教学过程组织工作。

教师实习准备充分,教学过程组织科学合理是维持教学秩序稳定和生产节奏顺利的保证。教师把模拟企业从生产技术设备、裁剪、缝制、整理等工序各阶段、环节过程,包括人员的安排、设备配备等进行全面准备。把企业流水线生产的定员,缝制工艺流程方案制定、工序合理传递等进行组织安排,使学生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生产实习才能有条理地进行,不会乱成一团。

(3)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做好示范工作

示范操作是直观性教学形式,也是实习教学的重要的教学方法和重要步骤,它能使学生具体生动、直接地感受所学的技能和技巧。在实习中把运作步骤交待清楚,由于学生刚接触到生产实习,比较生疏,教师指导时应把步骤说明,必须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的技巧,必须避免可能出现影响产品质量的错误操作。

(4)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巡回检查指导工作

巡回指导是教师在对实习讲解与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实习组织在生产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生产实习情况作全面检查和指导,检查学生执行产品工艺技术规定情况和指导半成品量控制的执行情况,使学生心中有数,很好地控制生产进度和生产节奏,并及时纠正不合格产品。避免出现大量返工现象,造成学生烦躁,影响实习情绪。

(5)要求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做好每阶段实习情况总结

总结是对工作情况肯定与否定的认识过程,在完成一个阶段实习教学任务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表扬工作成绩,表扬实习中成绩突出的学生,使学生有成就感,指出缺点与不足,形成一种赶先进的学习气氛,教师平时全面具体、准确地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分析、总结经验。引导学生在生产中严格按流水线生产工序、工艺路线、工序传递、生产形式选择,合理组织生产,总结提高生产效率的经验。

五、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的思考

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以来,出成绩、有经验,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服装专业第2篇

一、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企业需求)

服装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中国加入WTO后,服装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一方面,大量的新生企业对服装熟练工人的需求激增,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随着服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尤其是对技术拔尖、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长是一个新的趋势;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空前繁荣,大量的服装商场、专卖店、连锁店,需要大量的服装促销、销售人才,这是服装人才需求的一个新的格局,对中等服装职业学校而言,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生存空间。

二、深入市场,使教学和企业紧密接轨

顾名思义,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就业、转换职业或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迫切希望职业学校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来充实自己的职工队伍。为此,如何把学校的教学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接轨才是专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1.服装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1)校企结合。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必须去了解当地服装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了解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校企的联合办学。为及时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学校与企业要安排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管理,学校与企业定期会晤磋商,学校组织进行参观学习,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课,学校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这样培养方向明确,才能切实培养为自己所用的专业人才。学生在校系统学习后,就完全可以以企业熟练员工的水准真正踏上工作岗位,发挥各自的作用。校企的联合办学,按企业需求方向开展专业教学,才能实现最直接、最有效的人才培养。

(2)“订单教育”。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与行业需要、行业考核标准紧密结合。学校要以“面向市场经济,面向劳动就业”为办学宗旨,实行订单制教学模式,按照企业的要求定向培养人才,企业则在学生毕业后招收相应的毕业生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2.加强教学实践活动,改善教学设施设备

服装专业有其独特的专业化要求,实践性强是最基本、最突出的特点,特别是职校学生就业率主要靠得益于技能优势。与大学生、研究生比,技校毕业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肯定要差,但是若学生技术基础坚定、动手能力强的话,到企业后马上就可以到生产线上独立操作,这样才会深受企业欢迎。因此要突出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确保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为企业直接所用,但是有些学生到企业后连一些常用设备都不会使用,甚至于连设备名称都不知道,这也是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一个现状――教学设备相对落后。职业学校要直接为企业服务,应该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行业发展动向是学校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在服务上能与企业接轨,在设备的配备方面也应该等同于企业,乃至领先于企业。

3.提高专业实践课教学质量

职业学校的定位是培养技术人才,而实践课对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实践课要从培养动手能力出发,把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起来,教学中要注重实例分析、技巧的应用。服装专业实践课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演示实践中可先分步操作,再连贯操作,边操作边说明原理,要让学生看得见、听得明。要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实例的分析和技巧的应用,可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加强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服装专业第3篇

一、中职服装专业产教结合模式的内涵

一般认为中职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服装专业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相关活动(环境、内容、过程),仿真于服装企业生产的工作流程,融教于产、产教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学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中,应以企业生产计划为“教学大纲”进行课程安排,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计划,注重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统一。

二、中职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现状分析

目前,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一些学校已经行动起来,尝试进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但由于体制、机制的不统一,合作过程缺乏细节上的落实、管控,产教结合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方为各自独立实体,文化、制度、管理等方面差异明显。尽管双方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但都想各取所需,在涉及到自身利益受到损失时,又表现得消极应付,不愿付出。这种松散式的结合方式,缺乏实质性内容的填充,致使合作上“同床异梦”,产教“结而不合”,不利于产教结合全方位推进。

(2)在服装专业产教结合过程中,缺少政府的参与,未能建立起“产教清晰、权责明确、互惠互利、管理科学”的制度保障机制,制约了产教结合的深入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牵手各方,强化、细化制度建设,这是服装专业产教结合有序推进的制度保障。

(3)服装企业的正常生产与学生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矛盾。首先,生产订单具有时效性,过多地介入学生的实践教学,必然影响其生产任务的完成。其次,学生作为生手,尚不熟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但影响产品质量,还会使企业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这是企业不愿意看到的。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自然不愿深入参与到产教结合中去。

凡此种种,都使产教结合模式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始终未能深入展开。

三、寻找产教结合契合点

目前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一般有校企合作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校办工厂模式、企业办校模式等。任何模式对于服装专业实践性教学来说都有其局限性。解决这种结构性矛盾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政府支持,政策引导,互惠互利,制度保障。

(1)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由当地政府牵头,校企参与,共建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决策指导机构,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结成产教联合体。成立企业参与下的服装教务部门,共同制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大纲,以企业为中心的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制定教学内容。同时聘请企业精英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形成教学共同体。

(2)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服装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中去,在生产中学习、提高。企业不同部门骨干定期参与到学校的专业教学中来,互融互合,相互作用,统筹运作。

(3)实践教学。双方商讨在互利原则下共建实训基地,基地可在学校,也可在企业厂区,实行校企一体化管理,产教结合,分组教学,开展实训。实训内容以企业的岗位要求确定。基地可以在不影响实践教学的前提下,结合学校人力资源为企业做些必要的付出,也可作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勤工俭学的场所。

(4)二位一体,共同建立学生考评机制。校企两位一体,形成对学生考评机制的整体合力。共同制定考评细则,明确考评任务,学校要侧重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考核,企业要侧重于学生的岗位技能考评,通过考评,正确评价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德才表现,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

服装专业第4篇

[关键词] 服装美学 “教与学” 教学方式分析 发展的眼光

“服装美学”是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隶属实用美学。目前,在高职服装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服装表演)的教学中,“服装美学”是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不仅为专业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专业设计审美理念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服装美学”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来进行授课,按学期18周教学周数,每周授课2课时,需要36课时。所以在授课时,针对每一个内容应融入新的时代审美思想、新的社会风尚。结合教学实践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装美学”的“教与学”

1.“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针对“服装美学”的课程特点,任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美学知识,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它常带有明显的“双重性”。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美学,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完全的定义,但有三个得票最多的答案:(1)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2)美学是艺术哲学;(3)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古往今来,不论是东方的美学思想还是西方的美学理论,虽然空间不一致,但双方都同步而且自始至终在螺旋式的向前发展。西方美学从柏拉图的一声猛喝:什么是美?喝醒了人们自以为明白的糊涂。到了近代社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出现了东西方贯通的局面,“西学东渐、经世致用”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成衣的生产与加工成为了服装制作的主流,制衣行业的飞速发展,迫使人们用新的眼光去重新认识服装,所以,一种崭新的研究服装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服装美学”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诞生,主要是针对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服装穿着环境、服装整理等所体现出的美学问题的思考认识与应用研究。

其次,任课教师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所谓服装专业知识就是对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服装设计基本原理、服装结构制图及工艺制作的基础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结合哲学、美学来理解每个时代的服装审美理念和审美现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利用形式美法则和姊妹艺术结合的美学思想来指导专业设计创作;服装结构制图和工艺制作有助于解构每个时代的服装构成形式及工艺特点。特别是在今天,现代服装产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设计理念的更新、高科技面料的问世、电脑化的设计制版、推板排料系统、高档快速的加工设备、瞬时万变的服装市场等等,服装的演变和流行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时尚元素,要想完成“服装美学”的教学任务,任课老师必须对美学知识和服装专业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把握。

2.“学”――对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因材施教”

在讲授“服装美学”时,要结合高职生源实际状况,逐渐融进美学教育思想,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的美学知识,而且也能用审美的观点对待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融进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结合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最终完成毕业生的岗位落实。

二、“服装美学”的教学方式分析

在“服装美学”的授课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妨可以尝试以下方式来进行教学。

1.课前用做好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譬如,在讲授“服装美学的产生”这一课题时,可以提前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结合一些民族、民俗服饰图片,电影中的剪辑图片等,做成课件用多媒体来上课。这样,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阐述:服装美是在人类社会的劳动实践中,对服装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采用“问卷”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

譬如,在讲授“服装美感与心理”这一课题时,可以采用“问卷”的方式。以“感觉、知觉与表象”的定义为例:感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心理活动;知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心理活动;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头脑内形成感性形象的心理活动。老师在讲授完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以后,可以拿一件米色上衣,穿在人台上,然后发给每一个同学一份问卷,题目是根据上衣的款式、面料、色彩,请你写出对它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心理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件上衣是一件翻驳领、三料扣、贴袋的造型”是一种心理感觉,而“我试穿以后觉得很休闲、舒适”则演变为一种知觉心理过程。有的同学会持不同的感知心理,这也是合乎情理的。然后老师可以把上衣收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默写出上衣的形象,而每位同学画出的上衣造型,就是每个人对上衣“表象”的一种认知。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的理解。

3.针对学校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在讲授“真、善、美”这一课题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力,可结合学校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以及班级中出现的好学风来进行阐述。也可以结合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美、丑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从现象中认识到美丑的对比。“服装的美丑”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合理的服饰搭配,利用反证的方法来阐述,则更容易使学生加深专业学习的印象。

三、“服装美学”的内容知识,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服装美学”是现代服装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具有实践美学、技术美学和艺术美学的三元特征。实践是目的,技术是基础,艺术是关键。从史学的角度看,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历史承接,还是“自下而上”的追溯,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只有结合社会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服装美学”的教学内容才会更有创新,更有生命力,否则,默守陈规或是条条框框,只能造成“服装美学”上的一些形式和教条,从而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程应有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

服装专业第5篇

一、服装cAD的现状及其特点

服装CAD又名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服装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是一项综合性的,集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网络通讯等计算机及其他领域知识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用于产品技术开发的工程设计。服装CAD的工作方式是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和人机交互手段,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两方面的优势,大大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目前服装CAD系统专用软件包含有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放码、排料、工艺设计等。硬件配置有三部分构成:一是工作站或微机;二是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或光笔、数字化仪、彩色扫描仪、数码相机、摄象机等;三是输出设备: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或热敏打印机,平板式或滚筒式绘图仪,大型裁床系统等。专用软件与硬件相配又构成独立的系统。

服装CAD系统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习惯上将服装CAD系统分为服装工艺CAD和服装设计CAD两部分。中国自1993年开始引入服装CAD系统,当时集中在大专院校和研究所进行,大多数研究成果体现在学术上、论文上。90年代后期在“产学研”的推动下,我国服装CAD系统较快地进入CAD产品商品化、实用化和产业化阶段。现已在多所服装高等院校对服装CAD课程展开研究与实践。

由于服装CAD技术把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和设计者的逻辑思维及综合能力结合起来,许多服装企业在采用了服装CAD系统后,改变了设计环境,对客户的要求或市场变化能够作出快速的反映,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服装CAD逐渐的被企业所接受和推广。其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服装设计质量。计算机内可贮存大量款式、花型图案、面料组织、花纹图案的设计、款式和色彩的组合,其修改调用快,彩色画面的输入输出方便,大大丰富了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质量比传统方式大大提高。其高超的设计绘制服装式样的能力,使设计师能采用一些过去不愿意采用的较为复杂而精确的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设计质量。

2,缩短服装的设计周期。传统的服装行业从服装设计到批量生产,长期停留在手工和经验的基础上,比如用传统方式设计一个款式要几小时甚至几天,而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只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时间可缩短二至五倍。计算机的快速反映能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缩短服装设计周期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3,减少库存。由于大量款式和衣片图形可存贮在计算机内或软盘上,因此可减少甚至取消大量的效果图、衣片纸样的存放,取代纸样库房。估算成本快而准,可进行估料、购料、做生产计划,减少库存成本和不必要的浪费。

4,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可给设计者带来更大的设计空间,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激发人的创造力,增加工作弹性及人均生产力。

5,节省占地面积。由于采用电脑打板、放码、排料以及生产线吊挂系统,可节省大量的空间。

6,有助于塑造企业形象。使用服装CAD系统,体现企业重视高科技的应用,提高企业声望,给企业注入更大的技术含量。

二、服装CAD的教学优势

服装CAD系统是成衣生产中诸多设计所使用的工具,是辅助企业提高设计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工具,是企业技术含量的体现。服装专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适应于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运用服装CAD教学其优势总结如下:

1,服装CAD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最佳结合。服装设计首先是为了满足“穿着”这一基本的功能属性,所以在服装艺术中创意是有限度的,即使是极具创意的服装,它依然要以人体为依据。服装CAD可以帮助我们高效、精确,快捷地完成从设计到成品这一过程。服装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服装CAD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最佳领域。

2,通过服装CAD的教学实验运用与研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由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的模式,直观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自我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以较强的实力参与市场的竞争。

3,由于服装CAD诸多的优越性以及在市场的大力推广,服装CAD在企业的使用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服装行业对既懂得传统样板工艺,又掌握服装CAD技术的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这就形成了服装CAD专业人才更大的缺口,院校为社会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形成了良好的供需关系。

4,开展服装CAD的教学给服装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专业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更加强了院校教职工对服装CAD的科研进程,从而为企业培养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在高科技的支持下,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反过来就有实力支持新技术,加速服装专业教育的进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和生机。使“产学研”的生物链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服装CAD教育的前景展望

服装CAD适应于当前快节奏市场及现代企业多款式少批量的生产模式,很多没有应用服装CAD的企业已强烈地意识到引进服装CAD软件的必要性。可见服装CAD的推广和发展的速度之快。在我国二维服装CAD技术基本成熟的基础上,随着计算机领域多媒体、动画、虚拟环境、网络等技术的发展,正在沿着从二维到三维、静态到动态、近地到远程、简单工具到启发学习、智能、开放,标准和集成化的方向迈进,其前景是令人振奋的。

服装专业第6篇

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要求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毕业生必须以具备过硬的皮革服装款式设计、皮革服装纸样设计、皮革服装工艺制作和皮革服装工程管理为特色,在掌握皮革服装款式、设计、工艺、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所学的皮革服装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分析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准确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相关的技术问题。

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

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皮革服装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掌握皮革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皮革服装款式设计、皮革服装制板、皮革服装工艺、皮革服装管理能力和技能。(1)服装历史知识:主要包括不同朝代、不同国家的服装文化历史,掌握服装的流行规律,拓展学生设计思维和服装设计灵感。(2)电脑服装设计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效果图、皮革服装面料设计、皮革服装图案设计、着装、款式图、皮革服装饰物设计,皮革服装CAD纸样设计与推板等。(3)皮革服装设计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设计基本原理、皮革服装设计法则、皮革女装设计、皮革男装设计、皮革童装设计等知识。(4)皮革服装制板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制板基本原理、不同品种皮革下装、女装、男装款式样板设计与工艺样板制作。(5)皮革服装工艺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基础工艺、皮革裙装、皮革裤装、皮革女装、皮革男装等皮革服装品种的工艺设计流程与工艺制作要求知识。(6)皮革服装工程管理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产品开发、裁剪车间、缝制车间、整烫车间等管理与运作的相关知识。(7)皮革服装材料知识:主要包括纤维、纱线、面料等方面的性能测试,皮革服装材料的识别、皮革服装材料的选用等知识。(8)服装专业英语知识:主要包括面料的选择、设计与纸样、服装、品质检验、服装市场营销等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

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

专业能力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的系统理论和技能,能熟练使用服装设计与工程的专业知识解决皮革服装企业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备分析、把握皮革服装服装流行趋势的能力,并进行新产品开发;能够根据皮革服装效果图、款式图、订单准确地制定出皮革服装纸样、皮革服装工艺文件、皮革服装流程,具有较强的专业创造能力。(1)皮革服装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够根据皮革服装流行趋势、客户需求,按照服装设计原理要求,进行不同品种皮革服装的设计,并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2)纸样设计与修正能力:能够根据款式图、设计稿、订单,采取不同的纸样设计方法,设计制作出工业化皮革服装纸样。(3)皮革服装制作与工艺文件编写能力:能够根据客户要求,采取现代化的皮革服装手段,制作出皮革服装成品,并能编写工艺文件资料。(4)皮革服装工程管理能力:能够根据皮革服装企业的运作要求,对皮革服装流水线、车间布局、生产作业计划采取相应的服装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5)皮革服装材料鉴别与性能测试能力:能够对不同品种的皮革服装面料原料成分进行鉴别,采取相应的试验手段对皮革服装材料性能进行测试。(6)皮革服装产品策划与营销能力:根据客户需求,从市场策略、价格定位、销售渠道、促销手段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品牌策划化。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岗位分析及课程设置

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岗位分析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对皮革服装行业,因此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在制定培养目标之前,必须先了解皮革服装行业需要哪些服装专业技术人才人员岗位,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分布在皮革服装行业哪些工作领域,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有哪些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只有这样,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才能真正与皮革服装行业紧密结合。

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专业课程设置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采用“岗位驱动、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遵循规范、引领、实用的原则,用先进的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以专业所对应的服装工作领域为基础,以学生就业岗位能力为依据构建课程;以职业目标为依据确定学习目标;以职业标准、工作规范为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依据组合序化学习类容;以工作情境为参照,设计教学环境。体现了“岗位驱动、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从形式到内容无不与工作领域紧密联系,使每一教学换机无不与服装职业环环相扣。

3专业核心能力及支撑

服装专业第7篇

【关键词】服装专业 重构 体系 质量

随着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中国服装教育也从无到有,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30余年中,服装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也从最初的高校专业设置,发展到当今专业的高校类服装学院。随着服装产业的具体细化,服装教学体系的设置也越来越细化和多样化,在当今服装企业与学校合作越来越频繁的状况下,如何在企业需求、就业导向下培养出优秀的服装人才,合理设置重构服装专业教学体系,这就成为服装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国内外服装课程体系差异

国外服装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十分注重对学生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从学生入学起就把实践课程贯穿始末,其教育目的明确,使学生掌握服装各种基本技能,获得各种与时尚活动有关的设计与技术相关知识。按行业需求来配置专业教育,把服装教育按照就业导向细化,即使是设计和艺术院校也很注重教学与企业需求保持紧密关系;很多时候,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结合,企业导师为学生评分,优胜劣汰依据市场规则。

我国服装行业相对国际服装行业起步晚,需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制度及技术,而我国的服装教育体系也需要随着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而改革。这种教学体系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配合就业导向,不断地更新完善,有目的地培养不同种类的服装人才。现在中国服装教育缺乏科学性、灵活性,甚至于有些课程已经不适于当代服装的发展趋势,应该升级或者更换。

二、重构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必要性

1.中国服装专业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中国服装行业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之国际化服装品牌的大量涌入,中国的服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服装市场与服装企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对服装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服装毕业生除了掌握服装基本知识外,还应该适应最新的企业需求。很多服装企业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甚至不接收应届毕业生,或者对于服装科班毕业生持怀疑审视态度,很多企业在招收新员工后进行二次培训,这也表现出当代中国服装教学体系的弱点与不足。

2.重构课程体系使专业良性发展

根据中国特色的服装市场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符合中国服装企业需求的服装人才,重构服装专业课程,成为摆在服装教育工作者面前值得深思及研究的课题。有些高校服装课程设置甚至执行了十年不变的教学计划,学生想接触行业新知识,则需要另付学费到一些培训机构。重构服装课程体系,对于提升服装高等教育层次、加快服装教学体系改革、解决学生就业与服装企业需求,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也是服装高等教育得以继续发展前行的必行之路。

3.节约毕业生和企业的时间与金钱

在中国服装企业面临国际服装品牌挑战的今天,学习国际服装品牌的优秀管理经验策略,纳入优秀服装人才,才能使企业良性发展。对于中国服装高校一贯培养设计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各部门需求。新纳入的服装毕业生,企业还需要对其作很多服装课程甚至零基础培训。这是对企业资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也是服装高校教学体系设置的缺失。重构服装专业课程,使服装毕业生与企业进行“零对接”,使在校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节约学生及企业的时间与金钱、人力与物力,是其社会效益所在。

三、重构服装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1.制定新的培养方向

对服装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分析国外服装设计教育的优势,针对国内服装教育现状,进行借鉴应用,根据当代服装企业的需求,对服装课程设置提出不同方向,课程设置依据培养方向有所偏重,强调教学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引入新的课程及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企业考察、校企合作、结合地域特色培养特色人才等方法,从而使服装高等院校在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让学生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2.创新教学大纲的制定

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大纲,分析基本服装课程设置的意义和目的,把已经不符合当代服装企业需要的课程进行整改,目前的服装专业多生存于专业的美术院校之中,国内专业的服装学院还少之又少,这就使得服装专业学生重视绘画类设计类课程成为历史遗留问题,而忽略了服装专业本身特点,服装产业的人员构设,即为服装课程的参考依据,服装课程的设置也应该依据专业方向,有主次地进行取舍。

3.强化特色专业训练

引进新的专业课程,对于企业紧缺的行业人才,增设专业性的课程,从教师引入学习开始,带领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及方法,开发学生综合能力、适应能力,用“启发式教学”代替“填鸭式教学”,融会贯通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4.依据企业需求制定课程标准

以市场需求作为学生作业评判标准,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市场,对于千变万化的服装市场,一成不变的课件,作业必然不能使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在服装课程设置中,作业要求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客户需要,学院派的设计风格在今后的市场中价值不大。而大众需要的、市场流行的才应该作为评判标准。摒弃旧的评分制度,在课程中加入市场分析调研。并为学生与市场建立多种联系,使学生作业直接实现市场价值,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