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青花瓷纹样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

时间:2022-12-01 17:03:21
青花瓷纹样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

1青花瓷纹样

青花瓷是我国传统瓷器艺术的瑰宝,它圆润对称的造型、独特典雅的花纹获得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艺术美感的极高评价。青花瓷上的花纹虽只有一青一白两种色调,却给人静谧,端庄和艺术的感官,使人为之沉醉,更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青花瓷以白底蓝花为重要特点,通过用毛笔蘸取天然钴料进行描绘装饰,青花蓝艳宜人,色泽淡雅,纹样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有缠枝花纹、卷枝纹、莲瓣纹、回纹等,美不胜收[1]。

1.1青花瓷纹样的传说

青花瓷的青花纹样是我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方法之一,名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青花瓷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开启了釉下彩绘的新潮流。相传元代时期有位刻画的青年工匠叫小宝,妻子名为青花。小宝在刻瓷胚上的花纹时,青花建议用颜料绘画会更好,小宝却说没有找到可以在瓷器上绘画的颜料。青花进入矿山寻找,虽然找到了矿料也付出了生命。小宝潜心研制画料,将青花找到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后人为纪念青花,就把瓷器上的蓝花叫做青花。

1.2青花瓷传承的意义

青花瓷是我国传统瓷器文化的瑰宝,其纹样具有天然质朴、玲珑剔透的美感,富有东方韵味,是一种让人可以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欣赏的艺术品。青花瓷纹样是我国传统且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它目前甚至以后的发展状态值得我们去探究[2]。青花瓷纹样的层次分明,它独特的节奏和构图的形式值得我们如今对于服饰图样的思考,并值得我们学习。因此青花瓷青花的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2青花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2.1均衡对称的构图形式

青花瓷的纹样分为三种类型,主体纹样,配合主体纹样和辅助类纹样。纹样种类丰富繁多,但因为布局合理,给人多而不杂、层次有序的感受。主体纹样也就是主题纹样,位于画面的中心并且明确主题,配合主体纹样是升华主体纹样的图案,属于主体纹样的配画。辅助类纹样即协调其他两种纹样的存在,是为了让纹样看起来更有秩序而添加的分割线和边角等。三者结合,才形成了完整的青花纹样[3]。青花瓷纹样的构图可分为两种,规律连续式和适合式。规律连续式构图是纹样元素或者几个元素相加,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循环的排列,可以为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的形式,形成有规律的却不杂乱的精致纹样,如图1,其主题通常为花卉等植物纹样。青花瓷纹样中最有名的缠枝纹,包括缠枝菊、缠枝莲等,都是以规律连续式构图构成,枝叶作为配合纹样,多而有序,极具美感。适合式构图是根据青花瓷的多种外形来定的。制作者一般根据不同的器型轮廓来决定纹样的内容,这种构图的青花器具以圆形、多边形、椭圆形居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宝相花纹,如图2,根据瓷器的圆形轮廓,花纹围绕成圆形,从内到外,层次分明,。多层精致的青花瓷纹样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展现了青花瓷独特的美。

2.2构图丰满的造型特点

青花瓷的瓶身造型由唐、宋已经发展较成熟的形体而来,大多是圆润对称的瓶身,中间形成对称的“圆肚”,凸出的部分也反射出瓷瓶的剔透白皙。最为常见的有油锤瓶、柳叶瓶、双耳瓶、花口瓶、葫芦瓶、瓜棱瓶。其中,油锤和柳叶多是清代康熙年间所产,也是青花瓷器最常见的瓶身类型。一般来说,青花瓷瓶身都有一部分凸出,上面的位置像肩膀,中间凸出则像圆肚。制作者大多根据瓶身的造型来决定纹样的大小和轮廓。元代的青花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依照瓶身的造型,纹样填满整个瓶身,极为丰富,给人圆润之感。笔法以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磁州窑、吉州窑的窑工擅长绘画,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可以说,元代是青花瓷纹样最丰富的时期[4]。

2.3清新淡雅的色彩特征

青花瓷纹样只由两种颜色构成,一蓝一白却成了传统艺术的经典。青花瓷纹样需要人工手绘完成,让本来晶莹剔透的瓷器更加丰富和精致。手绘的方法也是以水墨画技法为基础,色,勾、皴、点、染等勾线的笔法为青花瓷添姿添色,硬朗爽快的勾线加上瓶身的晶莹剔透都展现了古代巧夺天工的绘画技巧。青花瓷的青色是由一种叫钴矿物原料提取而来的,而且需要再加工才可使用,或许因为原料的珍贵和加工的繁琐,才会有传世美艳的青花瓷,所调和的蓝色是钴、锰、铁组成,三种原料的比例不同也会有浓淡深浅不一的蓝色,也因为原料产地的不同和制作手法不同,所以各个朝代的青花瓷的蓝色有所差异。元代和明代色彩浓郁却显雅致,清代的青花瓷上的水墨山水令人印象深刻,留白较多给人清新淡雅、细腻雅致的感觉。因蒙古族对白、蓝的极度喜爱,这两种颜色成就了青花瓷的经典组合。充分展现了蓝白相结合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几种类型。以水墨画技法用青蓝色钴料在青花瓷上作画,构图也参照水墨画的形式,色彩的浓淡深浅也依照此来绘画。它不同层次的色彩也是它独到的地方,水墨画以单一的颜色变化展现了传统文化和色彩的神韵,青花瓷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颜色的沉浸程度和效果都体现了绘画人的手艺。明代出现了青花的“分水”技法,不同颜色程度都有不同的名称,由浓到淡分别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把青花瓷纹样色彩的技巧从瓷器发展到服装上无疑是一项挑战,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3青花瓷纹样与现代服装设计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青花瓷纹样凭借其形态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中外人民的喜爱,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青花瓷纹样被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的服装设计师大量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在丰富了服装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使青花瓷纹样被广泛传播。

3.1国内青花瓷纹样与现代服装设计

国内青花瓷服饰设计最著名的当属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的颁奖礼服的青花系列。如图3,设计者以青花瓷为主题,以旗袍为蓝本进行改良。服装以丝绸为面料,将旗袍改良成鱼尾长裙,裙腰的部分收束,运用乱针绣的手法展现青花的晕染效果。细节上,设计者在礼服的肩部和裙尾添加纹样,大方而不失优雅,滚边的处理更有传统的韵味。青花的颜色和留白部分的空灵与水上运动相得益彰,给人清新而庄重的视觉感受。林志玲在出席《赤壁(下)》的首映礼时,身穿青花瓷纹样礼裙,如图4。礼裙纹样结构层次分明,由密至疏,在裙边滚边收住,配白色高跟鞋给人留下静谧优雅的印象。总体来看,目前国内服装青花瓷纹样设计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层次分明,青花纹样布满整个服装,但是依据颜色的浓淡转换体现出图案的层次,纹样的布局虽然丰富之多但是却不失规律,主题纹样加辅助纹样和一些细节连接的纹样渐渐丰富整个服装。这种设计多用于礼服裙中,多数礼服裙贴合女性的曲线,所以设计师也会根据礼服的形状设计纹样布局。另一种是留白加细节性纹样设计。设计师根据服装的主题,设计大量留白,只在细节处填充青花纹样,比如在肩部分或服装下端加入一种青花纹样,让单调的服装丰富起来。这种方式更适用于日常穿着的服装设计中。

3.2国外青花瓷纹样与现代服装设计

青花瓷纹样也颇受外国设计师青睐,他们在借鉴传统青花纹样设计的同时,也添加了自己的特色,打造独特的设计风格。如图5所示的SimoneRocha2020春夏系列,设计师选用精细的薄纱,将青花纹样以连续式排列铺满,但纹样排列层次清晰,中间留有空隙,裙子廓形注重舒适感,设计了蓬蓬袖,再加上裙部多层薄纱重叠,将女孩子的俏皮和活泼尽情地展示出来,既有复古的韵味,也体现了现代女性的个性。

4青花瓷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4.1设计理念

以青花瓷独有的花纹图案为出发点,进行有关将青花瓷文化图案融入到当代服饰设计中的实践研究,探索服装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服装色彩上来源于青花瓷瓷器上特有的色彩例如蓝、白。对于服装款式,来体现出现代服饰与传统纹样的完美结合。在基础结构上,采用局部结构的放大,变形,面料上采用生物合成面料、丝,打造具备时尚感、等多元素结合的成衣。

4.2设计方案

创作之初,首先重点查阅有关青花瓷历史的相关资料,各个朝代不同文化的青花纹样,收集图片。试图在设计中表现出服装与青花纹样之间相结合的关系。结合本科所学知识,绘制设计草图并完成最终效果图。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制作过程中,通过服装CAD进行板样的制作,用白坯进行样衣的制作,反复修改至最佳效果。本系列重点在于利用纹样与现代时尚服装风格相结合的特点,把面料进行复合制作,拼接制作等,并叠加辅助工艺,将传统工艺的艺术形态与现代服饰相结合,直至完成成衣制作。

4.3实践表现

在蓝与白的朴素中勾勒出青花瓷瓷器图案之美,运用主题式构图和连续式构图方式,将青花分布在服装的中心或细节处,以呈现于服装上的独具特点,在制作过程中,使用数码印花技术,同时结合轧花机进行压花,将传统的青花瓷图案以现代的工艺形式体现出来,希望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与创新,精准诠释灵感来源与意境。

5结语

青花瓷纹样作为中华传统纹样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代表了中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优秀的审美,它以独特的蓝白之美走向全世界,让众人为之倾倒。作为艺术设计工作者,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多思考,如何将如青花瓷纹样一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我们的设计中,如何让我们的服装设计更具有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常婷.青花瓷元素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9,32(05):20-22.

[2]吴白雨.云南青花瓷绘艺术[J].民艺,2018(04):149-154.

[3]胡文毅,吕云飞.浅析青花瓷艺术的创新[J].陶瓷研究,2017,32(S4):124-126.

[4]卢麒,万菁.浅析青花瓷在中国的地位[[J].陶瓷研究,2018,33(02):82-84.

作者:刘司瑶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