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汽车职称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7-22 21:26:11
汽车职称论文

汽车职称论文第1篇

2006年,我获得了淄博市职业技能竞赛汽车维修工赛项第二名,被淄博团市委、人社局、市总工会授予“淄博市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1年,参加首届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获得汽车全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组一等奖个人第一名,同时被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三部门联合授予“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两次被省人社厅授予“山东省职业培训先进个人”,三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荣获“淄博市青年立功二等功”,2012年被淄博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联合授予“淄博市第九届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我认为:“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喜欢旅游和摄影的我行程8万余公里,遍览祖国17个省70余座城市的名山大川、人文景观,拍摄照片3万余张,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在1997年取得了山东省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专业专科学历,1998年取得了汽车维修技师资格证书和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2007年取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历,2008年取得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资格证书,2009年取得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高级考评员证书,2013年取得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结业并取得工程硕士学位。

1994年,我自制了24台汽车分总成解剖模型教具。1996年和教研室其他6名教师共同完成了天津大发厢式货车全车解剖模型的制作,应用到汽车基础理论教学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3年5月,参与并完成了JX-SYT型自动变速器检测万能试验台的设计、制作、安装和调试,通过省市级验收并在校内推广应用;2005年,与年轻教师组成科研团队,完成尼桑电控发动机试验台等8台发动机试验台,并且应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2007年,完成了普通桑塔纳轿车全车电气试验台的试制,为后续自制14台同类型试验台摸清了思路,积累了大量的设计和实践经验。

我在办公室里挂着“学海无涯”的条幅用以自勉。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需要,我还不断地学习本专业前沿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本专业的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SRS安全气囊、电控悬架、汽车钣金与喷涂等各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维修技能。我还学习了汽车营销、汽车4S店经营与管理、汽车电子商务等专业相关知识。秉承“终身学习”理念,我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不断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创新动力,还有诸如钳工工艺、电气焊工艺,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等其他专业知识与技能,并编写了《汽车二级维护一体化工作页》等专业校本教材,使自己做到博采众长,一专多能。2011年10月,我获得了全省技工院校优质课评选淄博市一等奖;2011年获得了山东省技工院校教师说课大赛二等奖;2012年参评课件《汽车喇叭控制电路的检测与维修》获得省教研成果二等奖;2012年我主编的校本教材《汽车营销与实务》获得学院教科研一等(A级)奖励;2014年我主持的《鱼刺图在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学院教学科研一等奖;2013、2014年两次获得全国优秀教研成果三等奖。

2016年4月,我被中共淄博市委组织部、淄博市总工会、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授予“淄博市金牌工匠”荣誉称号,同时被授予“振兴淄博五一劳动奖章”。

搞好传、帮、带,努力提高大赛指导水平

“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自己的技能、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能人才和为学校系部培养出一流的师资团队更为重要。”在实践教学中,我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并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2012年我撰写的《论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论技工院校教师说课中存在的不足与提高》《抓好四支队伍建设,倡导联动管理》论文在《职业》杂志发表;参评论文《论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获得2013年全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我还注重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将自己擅长的“汽车故障鱼骨图快速诊断法”等绝招和绝活传授给年轻教师和学生们,我所带的徒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经我指导的朱西钰等六名学生获得了淄博市“广尔杯”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学生组前六名的好成绩。2012至2014年,经我指导的李卫峰、赵文志、朱秀美、孙长新、杨艳、王刚六位老师分别获得第二、三、四届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汽车全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组一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我和徒弟于亮被淄博市委组织部等三部门联合授予淄博市“百对优秀名师高徒”。2014年我指导李伟、胡阿龙、李爱波三名学生参加2014年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其中两人获得二等奖,一人获得三等奖。2015年我指导的仇广泽等三名学生参加淄博市职业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荣获团体二等奖,教师朱联军获得教师组一等奖,个人第一名,我被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市人社局、淄博市团市委、淄博市经委联合授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16年6月我指导的宋文龙、仇广泽两名学生在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上获得两个二等奖。

汽车职称论文第2篇

ESP汽车英语探索 一、引言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财经英语、医学英语、工程英语等。它具体分为EOP/EVP职业英语,EAP/EEP学术/教育英语和EST科技英语。ESP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教育目的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由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倍受各级各类英语学习者的欢迎和ESP从业人员以及语言学家们的垂青。

ESP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期。当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及经济迅猛发展,在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中,英语日渐成为最普及的交流工具。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也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学习英语不再被看成仅仅是获得一种良好的教育,它逐渐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等相关的多种需求联系起来。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需求,ESP应运而生。

二、ESP理论在高职汽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

1985年4月语言学家Strevens在斯里兰卡ESP国际讨论会上曾提出,专门用途英语有四个根本特点和两个可变特点。四个根本特点是:(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2)课程必须在内容即主题和论题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3)重点应放在努力使词法、词汇、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4)必须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有鲜明的对照。两个可变特点是:(1)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例如只限于阅读技能或言语识别等技能的培养);(2)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尽管交际法通常被认为是最适合ESP教学的,但ESP并不只局限于交际法)。ESP核心理论是需求分析,以揭示ESP学习者的需求及其学习目的,不仅肯定需求存在,还要对这种需求进行认识。ESP课程是对学习者需求的具体细化,语言课程有学习者需求的内容。这样,学习者就会有积极态度去学,使教学过程成为挖掘他们学习潜力的过程。根据Hutchinson & Waters(1991)的研究,专门用途英语学科主要涵盖三大领域:科学技术(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商务经济(English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EBE)、社会科学(人文研究)(English for Social Sciences,简称ESS)。

ESP教学在中国兴起比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贸易、商务的发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科技英语和商务英语。近几年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它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比如说汽车维修技工,汽车销售人员,设计人员,工程师,售后服务人员,汽车保养工人等等。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要求汽车从业人员有较好的英语运用能力。汽车英语作为一种ESP,把基础英语与汽车专业结合,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教育工作者如果在ESP教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就为ESP在汽车工业上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高职汽车英语教学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其英语教学方针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高等职业学校有自己的英语测试标准:全国高等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即A、B级考试。因此考生有一个较合理的认定自己英语学习水平的标准,但这只是体现了“够用为度”的原则,要做到“实用为主”还远远不够。“实用为主”正是高职教育的精髓所在。它以职业教育的理念组织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的汽车英语主要是针对汽车维修(含汽车制造与装配)和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因此汽车英语在高职中又可分为汽车维修英语和汽车营销英语两个分支。对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根据他们将来就业方向,他们所应用汽车英语的场合应该是在向外国客户推销汽车,介绍汽车性能、价格等。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日后使用的英语侧重于零部件及说明书等应用文的阅读。根据需要分析的教学方法,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基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才是适合高职汽车英语教学的正确方法。但是目前的高等职业学校的汽车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一直是以培养学生动手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英语课程的教学自然也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但是一些高职院校中的汽车英语教学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虽然加入了汽车专业英语的讲授但是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使得学生学到的汽车英语停留在对词汇、短语的机械学习上,学生没有能力去运用这些词汇;汽车英语虽然与其专业结合,但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课堂教学总是存在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没有实现教学目标。

(三)ESP理论在高职汽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通过我们对高职英语教育尤其是对高职汽车英语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ESP教学方法是一种既适用又有效的教学方法理论。为改进高职汽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汽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1.汽车英语教学材料

汽车英语的教材一般关于汽车维修等方面的理论陈述性知识较多,课文较多为说明文,比较枯燥;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主要是企业的需求,选取不同的教学材料。如维修专业侧重于词汇和应用文阅读的教学。营销专业则应侧重于英语交际口语和专业术语的讲授,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也可结合企业或用人单位的需求编制讲义,满足工作多种需要,这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

2.教师的综合素质

讲授汽车英语的英语教师多半没有受到过专业汽车知识的培训,对汽车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做好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如与企业多沟通等;另一方面对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结论

汽车英语作为一种ESP,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汽车英语课程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对其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将ESP理论应用于汽车英语教学,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会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该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等.朗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Hutchinson,T.&Waters.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Cambridge:CUP,1987.

汽车职称论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 汽车 专业 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猛增加,社会对汽车使用与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也直线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许多高职院校都争相办起了汽车运用专业。但是,由于专业创办时间短,加之高职教育相对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人们对它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还处于逐渐摸索阶段,以至于高职汽运专业的教学体制不是很完善,有的高职院校还是沿用旧的教学体制,并没有办出高职特色。这样就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高职汽运人才的需求。那么,该如何建设、完善高职汽运专业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微薄之见,拿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名正则言顺

新生开学,许多学生、家长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你们这个专业的具体名称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呢?翻开各高职院校的招生简章,就不难找到答案:从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上看相同的专业却被起了不同的名称,其中主要包括“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运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检测技术”等等。我认为:无论是本着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态度还是从本身专业建设出发都有必要对专业名称进行统一与规范。

“汽车运用工程”这一名称主要是沿用了本科院校汽运专业的名称,并不具有“高职”特色。“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运用与检测技术”这两个名称分别突出了汽车运用体系中的汽车维修技术与汽车检测技术,但却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再者,从专业角度分析,“汽车维修”与“汽车检测”是包容在汽车运用体系中的两项技术,显然不能与“汽车运用”并列进行命名。我个人认为:为了与本科“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名称区分开,并突出高职教育面向生产第一线,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技术与技能的特点,高职汽运专业采用“汽车运用技术”这一名称更合适一些。

二、有目标才有动力

毕业以后能够干什么工作?这是高职汽运专业学生与家长普遍最关心的问题。

前些年,我国的汽车工业还不是很发达,汽车保有量较少,并且以中型货车为主,科技含量低。汽车运用的基本任务只局限在“用好、管好、保修好”汽车,无论是汽车使用技术、管理制度,还是维修设备与工艺都比较落后。汽车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更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法进行。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直线上升,现在已经逐渐走入家庭。车的类型也由过去的单一型发展到现在以轿车为主各种车型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在结构上,由于电子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的大量采用,现代汽车的科技含量已经非常高。汽车运用的基本任务也由过去抓“环节”转变为现在的“对汽车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同时,对汽车的使用技术、管理制度、维修工艺以及检测诊断技术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目前社会上对汽车运用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尤其是高级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倍受欢迎。据一权威的高职高专教育网站调查表明:当前高职汽车运用专业人才已成为“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所以我认为:高职汽运专业正应该满足这种需求,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突出高职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出即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即能直接从事汽车使用、汽车维修以及检测诊断等技术工作,又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三、因材施教

在校期间都学习哪些课程?这也是学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

由于学制的改变(三年制变为二年制),使高职汽运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中的矛盾更加突出。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到:打破传统教育的教学框架,抓住高职办学特色,精减优化专业教学体系。具体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正确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而非“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加之生源都是高中毕业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理论水平。所以,为了确保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在研究课程设置和制定教学计划时,就要根据高职汽运专业的特点,在满足必要需求的前提下,尽量精减基础课安排的门数与学时数。如语文、化学、物理等与专业课联系不大的基础课要坚决砍掉;对于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政治、体育、数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也要根据需要尽量压缩学时,以够用为宜;对于技术基础课的设置要考虑专业课的需要进行取舍、有所侧重。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可适当缩减学时数,而对于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学、液压与液力传动技术等与汽运专业课密切相关的技术基础课程,必须安排足够的教学时数,以确保教学质量。

(二)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加之汽运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因此,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职汽运专业的专业实习设置及时间安排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实习名称

时间安排

汽车拆装实习

2周

汽车驾驶实习

6周

考取驾驶证

汽车维修实习

6周

考取修理工证

毕业实习

5周

由于学制与教学时间的限制,实践教学时间的保证势必会使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受到很大影响。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 精减优化专业课的设置

通过查阅各高职院校的专业介绍与教学计划,我们可以看到高职汽运专业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主要有: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运行材料、汽车使用技术、汽车维修工艺、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新技术等等。从高职汽运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并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建立,我认为必开的专业课应该包括: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使用技术、汽车维修工艺、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等,而对其它几门课程可做如下调整:

由于汽车运输企业管理的课程性质显然已经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予以砍掉。但其中关于车辆技术管理的内容是高职汽运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可放到汽车使用技术课中学习;汽车运行材料的使用也可以放到汽车使用技术课中学习,不用单独开课;对于汽车新技术这门课程,我建议可以把它的内容按不同的性质与特点进行分解,然后放到其它相应的课程中学习。

汽车职称论文第4篇

关键词:汽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案实施;职业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090—03

一、前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中国汽车销量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最终销量为938万辆,同比增长6.7% ;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为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总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2010年1~7月份,汽车累计销量824.14万辆,同比累计增长28.58%。

随着二、三线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衢州地区汽车售后服务专业人才缺口很大,从交通局稽征运管处维管科了解到衢州共有4S店30多家,浙西大道11区在建4S店13家,整个衢州市汽车类人才非常紧缺。通过几个企业的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的汽车4S店硬件条件都相当先进和齐备,但软件方面相对较弱。据调查,目前汽车4S店前台各工种在人力资源方面突出的矛盾是员工职业综合能力无法达到厂家规定的标准,制约了行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就汽车销售业务领域而言,人员结构、人员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各4S店人力资源主管都有同样的感觉,就是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较低,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占53.35%,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者高达46.65%。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初级占46.7%,中级占40.2%,高级占13.1%;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3.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传统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采用先学完理论知识,后集中时间安排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脱节。汽修专业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模式不够开放灵活,以致人才培养方案还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到体制与机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教育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担负着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任务,又受到社会习俗的影响,重学历轻技能,因而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研究能力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不如高职毕业的学生,从而导致了五种遗憾,即企业遗憾、学生遗憾、学校遗憾、家长遗憾和政府遗憾。而职业教育比较成功的国家——德国,采用“双元制”。德国的“双元制”以学习领域为主要内容和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手段,学习领域的划分和行动导向方法地位的确定,是德国职教体系中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德国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职业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并以形象思维作为主要思维方式。学习领域的重要之处在于面对现实,从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程序入手,划分了不同的行动领域,用行动导向法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并把重点放在行动上,而不是抽象的公式推导,繁琐的理论验证。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必须与企业相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毕业后既能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又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适应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职业能力的要求入手分析,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

三、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汽修企业生产过程为依据,充分发挥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重新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革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把学校课程学习与汽车维修企业生产实习有机结合,变原来集中顶岗实习为分阶段、分层次下厂实习,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

1.运行不同里程汽车具体维护与保养项目的研究

汽车零部件随着汽车里程的增加,寿命逐渐缩短,故障率也逐渐提高。不同零部件,寿命长短不一,故障率也不同。同时,由于汽车加工工艺与装配工艺的不同,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同一种零部件的故障率也不同。因此本教学团队根据不同汽车品牌、不同车型以及不同里程情况下,对具体的汽车保养与维修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

2.针对同一车型不同维护与保养项目制定提炼教学任务

在汽车企业工作岗位上,汽车维护与保养具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和项目,而如何将汽车企业具体工作任务提炼成适合当前高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任务成为本团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提炼教学内容过程中,如何将具体教学任务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以达到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工学结合之目的,成为本团队的重要研究内容。

3.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教学工作与地方汽车企业合作有机性研究

根据目前校内校外的教学资源,如何合理地组织汽车维护与保养有效教学是高职学生接受技能培养以及素质培养的重要课题。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过程是具有一定科学规律和方法的,因此,教学工作与校企合作是一套完整的系统性工程。本团队根据自身具有的教学条件和资源,对教学工作与地方汽车企业合作有机性进行研究。

具体目标是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实施,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应特别突出以下知识与技能并重理念:①熟悉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过程,能熟练使用专用工具和专用设备,具有基本的生产操作能力和企业生产经验;②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使学生成为汽车专职“医生”,而不是普通的汽车“护士”。

根据高职汽车运用工程学制及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我们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两大阶段,每两个学期即为一个阶段。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阶段:提取教学任务及校内工学结合

理论:以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理论课为主线,以企业汽车保养与维护项目为依据,制定具有本校特色和市场导向的教学项目与任务,以适应变化多端的企业发展现状;同时根据汽车4S店1万里~3万里保养内容,提炼和整合教学工作任务与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实施与修订。

校内实训课: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根据汽车4S店阶段性维护保养项目及工作任务,将提炼的教学任务和内容与现有校内实训设备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汽车电器保养与维护为例, 教学任务的提炼过程图图2具体的教学任务提取实例

通过该阶段的教学任务提炼及总结,精简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讲授方法,已达到熟悉中高档车辆不同里程的日常保养项目及工作任务,包括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等技术层面的保养方法等目标。

第二阶段:教学任务社会实践及校外工学结合

将第一阶段提炼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与相应的汽车技术理论相结合,制定出适合本校高职学生特色的教学大纲、教学进程以及教学计划,为该课题的实施与成果评估奠定一定的基础。

(1)工学交替——校企双环境学习

针对具体的保养内容与项目,与地区的企业多方位合作,利用学校理论系统性强、企业实践性强的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各自有效资源;同时,实现学生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新模式。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2)项目驱动——校企合作新篇章

按照“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培养新模式,结合合作企业群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过程,以实现高职学生“在做中学”、高职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培养模式。以汽车电器保养与维护为例,如图4所示。

(3)教学做合一——递进式培养方法

根据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具体教学任务和内容,图4项目驱动培养模式

制定出递进式教学方法和培养方案,从简单到复杂,从校内到校外,从汽车保养实训台到企业4S店现场保养的渐进性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校企合作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以汽车电器保养与维护为例,如图5所示。

图5递进式培养模式

四、结论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培养模式的经验总结与评估改进,经过两个阶段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手段与教学实践的施行,全面地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和质量评估。团队组将请合作企业专家、高职教学专家、高职培养的学生以及兄弟院校的同行对相关的教学成果进行质量与教学效率评估,并对原有培养模式进行修订性改进和创新,为我省高职教育方法和培养模式开创出一条理论性较为完备,实施性有效的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通过具体方案的施行与实践,必将打造出一支高职教育理论深入、汽车技术过硬的地方性高校团队。

[参考文献]

[1]王爱国.基于阶段规划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8).

[2]朱金福.对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模式的尝试[J].职教论坛,2011(12).

[3]周明星,孟庆国.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8(04).

汽车职称论文第5篇

摘要:广州白云技师学院以“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构建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与实践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改革,并开发了《汽车专业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系列教材》。本文针对其意义、特色、核心技术以及操作流程等作了阐述。

关键词:汽车专业;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材;研发

编写职业活动导向

一体化教材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职业教材几乎是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的压缩版,讲究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要领、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同时,很多现用教材所含知识和技术滞后于现代技能的发展,未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工艺发展水平、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

为此,我校借助《构建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活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同步推动校本教材开发,紧跟当今科技进步、技术革新和行业发展,以贴近市场、贴近就业、贴近学生为原则,以学生好学、教师好教为基本出发点,积极组织教师开发本系列校本教材。

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学及教材特色

《汽车专业职业活动一体化系列化教材》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内容结构注重“知行一体化”。项目设置源于企业经营过程、生产过程和工作过程,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强,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具备了职业活动导向教材的特色。高质量的一体化课程教材基本特征是“在学习的内容中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其教材有如下特点。

以任务引领,特色鲜明本系列教材根据《汽车后市场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报告》设置教学项目,确立一体化专业学习领域。并以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的相关技能训练为主线,链接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或技能要领,实现以实际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理论为技能训练服务的特色。

内容结构注重知行合一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教材的内容结构、训练项目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相统一,实现了知识、技能和工作之间的融合。

教学形式实现“九位一体”我校实行一体化教学以来,教学实现管理机构一体化;构建了一体化学习站或工作室,实现了学习与工作情境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一体化;采取边做边学、边教,实现工作、学习、教学一体化;开发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一体化课程;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设计等教学文本一体化;学习站(或工作室)与车间一体化;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合称为九位一体。

按项目化结构组编的教材将《汽车后市场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报告》中相关岗位的若干工作任务组合为相应教学项目,若干工作项目整合为相应的工作学习领域(或课程模块)。

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组编的教材对于《汽车后市场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报告》中出现频率较高,链接的知识要素或技能要领较少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明确目标——接受任务——教学准备(分析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学习成果展示——检测与效果评估”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组织编写。

开发职业活动导向

一体化教材的核心技术

本系列教材设计编写方面有较大创新,在教材的开发方法和手段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在实践上具有显著成效。

工作任务描述是第一个核心技术项目课程是一种按照工作的相关性组织内容的课程,工作任务就成了项目课程的核心要素,其设计与描述成为项目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开发项目课程时一定要重视对工作任务的细致描述。具体可参照企业任务书的形式。

知识负载是第二个核心技术项目课程要求把知识均匀地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去。要真正实施项目课程,必须保证每个项目的内容在一个教学单位内可以完成。彻底地以项目为单位分解原来的知识体系,不要求学生立即掌握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所有知识,而是在项目逐个完成的过程中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如何设计好综合性的典型工作项目与任务是个技术关键。

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是第三个核心技术把理论知识融入到职教课程中是技术从经验水平发展到理论水平的必然结果。在项目课程中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是项目课程开发的一个核心问题。要真正实现两类知识的整合,必须找到它们在工作过程中的结合点,整合的技术就是设计实践性问题,并从问题中引申出理论知识。

开发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材的操作流程

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的开发流程根据我们的探索与研究,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流程应包括社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教学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校本教材(学材)的编写、教案的制定、干部与教师的培训、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新课程的改进与完善等10个步骤。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步骤如图1所示。

认真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在进行课程开发之前,一方面,广泛调研汽车维修企业、品牌汽车4S店、汽车配件营销等单位,摸清汽车后市场适合我校学生就业的岗位种类、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岗位薪酬等情况。另一方面,加强与区域交通运输有关部门、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等部门的联系,收集区域汽车后市场企业分布、行业法规、行业发展规划等信息。同时对学校汽车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设想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准确地定位汽车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发展规划。

构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关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了行业专家(一线生产主管、行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有企业工作背景的专业骨干教师)、课程开发顾问(从事课程开发研究的专家学者)三方面的人士召开论证会,分别对汽车各专业岗位进行真实、详尽的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对每个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我们获得了该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进而提炼出岗位能力,综合形成条理清晰的职业能力,为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做好了前期铺垫。汽车后市场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流程如图2所示。

构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核心——课程结构分析按照课程结构分析技术要求,根据“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原则,设计课程结构,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教学模式,编制专业教学标准,形成指导教学工作的系列化文件。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结构的构建是在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根据工作项目转化为课程的相关原则,确定汽车专业课程开设的门类、顺序以及相互间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结构如图3所示。

建立《专业教学标准》为了与教学改革前的教学计划有所区别,名称上称为《专业教学标准》。它彻底改变了“三段式”的模式,按照职业能力的基础性、核心性、专业性进行设计。《专业教学标准》文本包括:专业名称、入学要求、学习年限、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就业领域)、工作任务分析、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安排、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实训(实验)装备、说明等项目。

建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核的依据,是基础性的教学文件。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时间,并针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清晰地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在编制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使用“行为动词+名词”的表达形式,表达教学过程中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汽车专业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材研究与开发成果

开发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材通过三年多的改革与实践,最终由我校主持编写,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公开出版了《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汽车维护》、《汽车检测》、《汽车底盘检修》、《汽车电气检修》、《汽车空调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车身电控检修》、《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控底盘检修(上、下)》、《汽车维修电工中级技能训练》、《汽车维修工中级技能训练》、《汽车维修工高级技能训练》、《亚洲车系典型汽车检修》、《欧洲车系典型汽车检修》、《美洲车系典型汽车检修》等共计18部汽车专业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系列教材。

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材实践评价汽车专业职业活动一体化系列化教材首次出版并公开发行以来,我校2005~2008级连续四个年级的近4000名学生、2006~2008参加年各类培训的近3000人使用本系列教材、省内外院校汽车专业也选用了部分课程的一体化教材。另外,省内外汽车专业教育专家多次来校参观学习,并购买套书回校试用,反映良好,较多学校也选用了本系列教材。系列教材在全国的试用得到充分肯定,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省内外影响积极。我校2005~2006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中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通过率达96%以上、高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通过率达100%。使用过本系列教材的学生反映,本系列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版面活泼、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统一,是一套容易自学的好书。使用过本系列教材的教师反映:本系列教材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统一,便于实施一体化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国内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此系列教材是打破“学科模式”,首次建立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具体成果。教材内容结构实现了“知行一体化,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具备了职业活动导向教材的特色和品质。企业专家认为,本套教材开发的过程和方法采取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方法,项目设置源于企业工作需求,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强,实现了学有所用,是校企合作的结晶。

参考文献:

汽车职称论文第6篇

汽车行业对中职学生专业英语的要求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在内容中要结合职业岗位知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要求学生能阅读简单的英文维修手册,了解手册中主要的内容,能掌握必要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方式,能运用英语与客户进行简单的交谈。这强调了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要具有实用性,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的实用性发展目标。

二、中职汽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而非“研究型”人才,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完成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对学生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也就是“实训法”的具体使用,实训操作某个工作场景或是工作过程,增强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中职英语教学必须向实用性教学模式转变,构建中职英语与汽修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三、中职汽车英语教学实用性的途径及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中职英语教学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英语教学以实用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如汽修专业学生英语基础非常差,但对汽车结构、品牌等会比较感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词汇,如进口汽车品牌名称、发动机部件的名称等,我们平时看到的进口车的说明书都是英文版,而零部件上也有英文标识,所以了解汽车各重要部件对应的英文名称及其缩略语对他们的专业学习至关重要。

(一)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以中职的汽修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相比英语基础较差,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强化基础教学,另一方面要时刻提醒自己,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是为将来就业服务的,教师在为汽修专业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相关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例如,熟悉和掌握汽修专业的一些常用专业英语词汇,读懂先进的、出口的、国外的汽车零部件的英文使用说明书和维修手册,具有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翻译英文专业资料的初步能力,能针对汽修专业进行基本的英语口语交流。

(二)确定教学内容

我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即使在偏僻和贫困的地区也可能接触到进口汽车的修理,因此,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是现代优秀汽车维修人员必备的条件。对英语一窍不通的维修人员读不懂技术资料,看不懂检测分析仪器的检测分析结果,甚至可能不会使用汽车上的功能,又怎么可能修好车呢?

中职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多数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实际上只是一种基础阶段的教学,然而应用提高阶段即专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却普遍受到冷落,导致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对工作岗位所需的外语能力明显不足,工作受挫。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应用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为学习汽修专业英语做好准备。学生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后还必须学习汽修相关专业英语,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时间应安排在基础英语学习结束后,即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这样还能与汽修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

(三)中职汽车英语教学实用性教学手段与方法

实用性教学模式是多种实用性教学手段与方法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使用后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实用性强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实用性教学模式的重点。

良好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实际的教学效果。根据汽修专业的学生状况及专业特点,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较为有效。

1.师生合作式

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应采用双向合作式,变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式,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模式。具体方式很多,如可以组织学生之间双向互动、师生双向互动,有针对单词学习的、有针对语法学习的、有针对篇章学习的。例如,让学生把我国一些著名品牌的汽车的中文说明书翻译成英文,将学生有代表性的翻译“作品”在课堂上加以展示,让同学们针对其中的用词、表述方式等进行讨论并加以纠错。或把教师做好的带有错误的英文说明书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找出错误并讨论纠正。

2.与实物相结合

教师应该在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真正带到知识使用的实践场合进行训练。这也就是“实训法”的具体使用,实训操作某个工作场景或是工作过程,比如说,汽修专业的一系列的接待工作,销售专业的一系列的洽谈,以及维修操作工作,等等。

采用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实用性教学。这一方法更适合专业英语单词、词组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如针对汽车部件、构造,将课堂安排在实习场地和汽车实验室,学生们结合实物,面向具体的设备学习,将这些英语单词与其汽车的部件和功能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充分体现专业英语的实用性。

3.销售服务场景英语模拟练习

汽车行业对中职学生专业英语的要求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力图探讨在就业导向下,英语教学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增强中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突出英语教学职业性。对于会话,主要要求能沟通理解,不一定语法完全正确,用词恰当,意思到了就行。阅读技能的要求可稍高一点,不仅能读懂一般的文学作品,而且能基本理解浅显的专业性文章,如汽车介绍、产品说明书。所以,教师应该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能把学生真正带到知识使用的实践场合进行训练。比如,可以安排像前台接待英语、车款推介及价格讨论和支付方式的英语场景练习;还可以安排维修接待英语,像接受顾客投诉、登门维修、用户反馈等英语的练习。

参考文献:

[1]李瑞玲.高职英语教学应突出实用性.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2]马冬虹.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3,(11).

汽车职称论文第7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行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一、汽车维修行业以及从业人员现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目前中国的汽车维修企业多达30万家,每年还以10%~15%的速度激增。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21家汽车生产骨干企业,年整车生产能力近70万辆,产量占全市的97.2%。开发区及周边共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120多家,形成了一条从零部件到整车生产的产业链,一条布局完整、配套完善的“湖南汽车产业走廊”。根据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国内汽车维修人才每年需新增近80万从业人员。在这样的背景下,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技术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销售、维修技术人员,特别是需要一线高技术专业人才。

二. 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内部结构状况

据统计,湖南现有汽车维修企业1300多家,汽车4S店86家。根据我们对3家的汽车4s店(分别为和信丰田、申湘大众和申湘别克)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汽车4S店各类技术人员素质普遍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汽车维修设备先进,管理水平也很高,4S店工作环境舒适,员工满意度高。根据调研发现,钣金和油漆等几个工种的维修人员紧缺,高职院校很少开有钣金和油漆等专业。调研的3家4S店里的钣金和油漆工普遍都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学手艺,或改行而来,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私营汽修厂维修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是否也具有4s店这样高的素质呢?由于时间关系,此次未能调研。

通过本次的调研我们知道,汽车4S店在招聘学徒时,有着自己的标准:

a.前台:形象、谈吐、驾照

b.车间维修工:踏实、稳重

企业有专门的TL(技术主管)即内训师,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对车间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一般每周都会对员工在理论和实操方面进行的训练,每3个月考核一次。机电车间一般有明确的分工,通常分为机电维修、钣金和喷漆三种,每个工种根据情况设置若干个组,每个组有3个主修,主修下面配3-4个工人,很多企业最缺的为喷漆工。

1.维修工人队伍

通过调研,汽车4S店维修工人的文化水平统计如下

(1). 工人文化程度。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的比例为17%/50.5%/32.5% (发达国家为20%/40%/40%);

(2). 工人技术水平偏低。独立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仅占20%(日本为40%,美国达到80%);

(3). 初、中、高级技能人才比例。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及以上(不含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16.5%/50.4%/33.1%(发达国家为15%/50%/35%);

(4).从业人员中有25%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65%的人员经过系统培训,15%的人员未经过任何培训。

2.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

通过调研,汽车维修4S店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职称情况如下

(1). 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比例。抽样调查的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者高达66.65%,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占33.35%;

(2). 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其中高级占40.2%,中级占46.7%,初级占13.1%;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3.3%;

三、汽车维修专业定位

通过对4S店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采访我们可以得出:

(1)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人管人制度管人企业文化管人。

(2) 汽车维修4S店对各岗位都有明确的要求,比方说:汽车营销岗位注重的是员工的气质、形象和谈吐,汽车维修岗位注重的员工踏实工作。

因此,汽车维修行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应重视转变观念,企业是否可以考虑将过去的“以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

汽车已发展成为机、电、液一体化的高科技集成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专业能力分析,要适应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需要,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非常必要,但因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生、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应着重于培养解决经验层面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必备专业知识。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用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汽车驾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 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3)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四、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针对汽车行业后服务市场及汽修专业的发展与现状,以及汽车维修工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具体从事的工作任务,建议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1)加大各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建设投资

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各高职院校自身实际,经过三年的努力创建,省市各级按照1:1的比例每校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左右建成或完善2个一流专业实训室及2个校外实习场地;将汽车维修专业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提高一个档次。

(2)加强校企合作,强强联手的力度

各地政府主导,加强与湖南各市的汽车维修工厂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发校外实习场店,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寻找新的增长点。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

对全省各校的汽修专业老师进行陪训,加强师资建设,培养一至二名专业带头人,加大外聘专任老师和兼职老师的数量。

(4)加大本专业模块式教学改革步伐

加大与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模块式教学改革的推广力度,创新专业教育培养机制。加快教研、教改,培养出更多的从事汽修专业的中等技术人才,适用本专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