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SCI投稿辅导 SCI发表咨询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学素养教育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7-08 23:26:27
科学素养教育论文

科学素养教育论文第1篇

(一)教育目标:从“精英”到“大众”

出于政治和科技竞争的原因,“做个科学家”成为20世纪60年代科学教育的目标,尤其是在美国。为了达成这一科学教育的目标,美国科技界与教育界共同研制了一批反映当时科学发展最新水平、呈现学科知识基本结构的小学科学教材;与教材内容改革同步,引进“发现教学法”和“过程”观念,试图以此两者为核心,为社会发展培养科技精英奠定基础。然而,只适合20%的学生的精英教材,对80%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现代科学技术在人类生存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更加明晰地认识到,科学课程应体现对所有学生的价值;对一个国家来说,普通民众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养,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因此,科学教育的目标逐渐由培养“精英”转移到提高“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上。科学教育目标的转换,对小学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能力构成了挑战。在“精英”模式下,教师需要传授体系完整、逻辑严谨的科学知识,教学所需的是充裕的知识储备,教师知识和教学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在“大众”模式下,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理解以及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教师缺乏科学素养,缺乏探究的实践和能力,仅靠书面化的知识系统,显然难以胜任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从“过程”到“探究”

20世纪60年代的科学课程改革,强调科学的“过程”性。与“知识”取向所秉承的静态知识观不同,基于“过程”取向的科学课程反对科学教学中静态、僵化的知识灌输,希望中小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知识结构。然而,这一时期的科学观仍然以“静态知识”为主流,“探究”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掌握体系化的“知识”,体验“过程”与“探究”只是学习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成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科学课程依然难以跳出唯“知识”的窠臼。伴随着对科学性质的重新认识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探究”将“过程”取而代之。建构主义珍视儿童对自然世界的天生的探索欲望,希望通过儿童与他人共同的学习和研究建构知识,让儿童形成对科学本质的更现实的观念。同时,建构主义强调科学、技术发展史对儿童科学知识建构的价值,把科学史、科学哲学作为中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认为研究科学知识的创造和协商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知道科学中人性的一面”。建构主义理论和实践为中小学科学教育贯注了极大的活力与创造力,但也因过度强调儿童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否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导致科学教育的形式繁荣和实际教学质量的下降。于是自20世纪90年代始,“科学的探究”成为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新举措。“科学的探究”与“探究”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探究不仅仅是儿童自我建构的过程,这个建构的过程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规范,这个基本的规范即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小学科学教师如何成为儿童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科学界的代表”,如何在学生的自由活动和教师的引导、讲授与活动、动手与动脑之间形成平衡,让儿童通过探究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提高科学素养,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中的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应对与建构:关于小学科学教师素养的思考

没有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就谈不上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这已被反复证明。在当代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实现由“静态”到“动态”的转换,这也是小学科学教师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动态的教师素养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科知识。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学科内在的概念、原理、原则、方法等系统知识以及知识之间关系的掌握情况,决定了小学科学教师的素养层次。在学科知识方面,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关注小学科学课程所涵盖的相关学科的结论性知识,更要关注对科学学科性质的理解,以及科学知识和技术与个人发展、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对科学性质的理解,教师需要通过学习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经历科学探究实践;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掌握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形成一定的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形成猜想、技术设计、交流合作和科学思维的能力”。唯有如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才有可能将系统的学科知识内容贯穿于具体的科学探究任务之中。第二,引导儿童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探究”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强调他们经历过程、体验过程、在思考与探索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思想方法;除此之外,探究式科学教学还旨在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思考和探究,在智慧的积极参与中,理解现象、探究本质、交流观点、建构知识。毫无疑问,把科学探究简化成课程上的科学教学,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正如美国著名科学教育专家阿瑟•A•卡琳所说:“虽然探究教学是模仿科学家进行研究所经历的一般过程,但由于儿童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职业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中小学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形式,学生在探究中能够理解自己在做什么,使科学探究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准备材料、设置情境、进行引导、提出问题、提供信息、讲解、解释———教师要为儿童在真实世界里动手做科学探究进行各项准备。这些是教师引导儿童进行科学探究所负的责任。”

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和对一般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方法和过程与特定年龄段和不同能力层次孩子的现实以及特定的教学情境联系起来。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加以强化的能力。对于小学科学教师来说,要想形成这种基本的探究教学能力,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职前与职后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探究习惯,把知识的系统学习融入科学研究的过程;另一方面,小学科学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规律、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将前科学概念转化成科学概念的机制和特点。一旦具有扎实的学科基本功,同时对学科课程中不同分支学科间关系、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学科内容与学生发展之间关系形成了深度理解和把握,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生成和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高水平的小学科学教学素养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了。第三,教育、心理学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形成教师专业知识的基础。新的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观念,形成一定的科学文化积淀,包括新的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索观、科学教育观,同时关注有关儿童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关心自己所处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并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学习融入专业实践之中。小学科学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所需要的,并非仅仅是纯粹的系统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很难直接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与学校生活中。因此,如何把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和性质结合起来,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并转化成教师对学生、学科教学的态度和能力,对于小学科学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的核心任务,即是培养小学科学教师基于教育理论建构自己对小学科学及其性质的理解,形成恰当地处理知识的确定性与教学现实的情境性之矛盾的能力。第四,对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学习与把握。把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纳入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必修课程体系之中,是当今国际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基本趋势。20世纪80年代之后,“如何通过科学教学使学生能够获得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从而不仅学到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一直是国际科学教育界的核心话题。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等课程,是有助于教师形成对科学性质理解的基础学科。正如论者所言,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给我们提供了科学发展的历史、科学研究范式转换的轨迹,以及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失误,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与技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功过得失,以及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所存在的局限性和破坏性”。对科学哲学、科学史的了解和理解,有助于提升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性质的洞察力。

科学素养教育论文第2篇

领域分别是:(1)植物种植领域。让学生自己在学校的生态馆大棚中,去亲手种植蔬菜,体验蔬菜种植的过程,结合科学课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亲近大自然的情感。(2)动物养殖领域。让学生在学校生态馆的动物培养池中,自己动手养殖金鱼、鲤鱼、蚕等动物,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了解动物的成长历程,完善自己的知识链。(3)物理力学领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力学模型和游戏。如搓制纸绳,在科学课了解纸的植物纤维韧性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力学的奥秘,通过动手实践,实现一张报纸搓制的纸绳能拖动一百千克重物的目标。(4)化学实验领域。让学生利用活动课上的化学试验箱,了解500余个简单的化学实验,知道液体变颜色的奥秘,知道在铁上镀锌的方法,学会制作液体电池等等,争取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实验,做出新的产品。(5)电学制作领域。让学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化特性,制作各项利用太阳能的电子产品,如太阳能竞速小车、太阳能音乐贺卡等。在校外辅导员的大力协助下,我曾经辅导学生参与制作风光互补智能发电系统和全自动太阳能红绿灯的制作过程。(6)磁学利用领域。让学生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制作简单的科技作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比赛。如制作磁悬浮乒乓球、磁吸纽扣等。(7)木工设计领域。让学生利用学校木工活动室中的科技操作台,认识各种木工工具,亲手操作各种木工器械,动手制作承重木梁、框架等各类木工作品。(8)模型制作领域。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学习简单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制作橡皮筋弹射式航空模型,体会航空模型的奥妙。通过这领域的动手探究,将科学课上所学的理论常识应用于动手实践中,既有了丰富的探究体验,又在动手制作、操作、竞赛中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二、分学科

在小学阶段开设的各类学科中,进行各学科间的科学教育的渗透整合,达到学科教学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提升的目的。在学校开设的十余门课程中,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科学因素,有机渗透科学理念,在注重学科差异性教学的基础上,适时根据教学内容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采用感知质疑的问题模式、动手操作模式、小组合作模式等,进行学科间科学教育的渗透整合。如在语文课上,我们采用科学课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感知——质疑——探索——延伸”。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质疑或教师提出重点疑问,抓住实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通过学生的积极互动以科学的研究态度积极地辨析,运用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实验法等进行实践,让学生到更广阔的科学天地里不断探寻、验证。如课文《新型玻璃》(你还能想象或设计怎样的玻璃)、《曹冲称象》(还有什么好办法?)、《乌鸦喝水》(还可怎样能喝到水?)、《跳水》(船长的办法最好吗?)、《詹天佑》(自己用泥土做一个隧道进行开凿,设计“人”字形铁路)、《捞铁牛》(你还有什么办法?)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各学科刻意培养的学生素养,提升科学课堂的教学水平。在各学科都在进行科学教育的渗透整合下,科学课的教学因此大受裨益,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大提升。语文课让学生们练习了严谨的科学现象的描述能力,让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之后能够用语文的标准来完成实验现象的描述,在进行植物种子的种植过程中,写出好的观察日记等;美术课渗透了科学教育的意识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使学生们在描绘科学实验的草图时更加准确,而且开发了科学思维,使学生们的想象力更丰富,能从多个角度完成图纸绘制,并用科学的语言加以解释。在各学科相互渗透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学科教学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学生能在各学科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形成了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分级别

科学素养教育论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人文精神,科学素养

 

大家知道,黄冈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如果我们只是依靠这个“百年老字号”的牌子,靠着“祖传秘方”过日子,那么恐怕难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就拿今年的高考来说吧,湖北省理科高考前十名,黄冈中学就有两名;湖北省文科高考前20名,黄冈中学也占有两名;总分600分以上的人数,湖北省7000余人,黄冈中学有252人。就是说,湖北省每25个600分以上的学生,黄冈中学就有一个。从2002年开始,黄冈中学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些不能只靠“祖传秘方”,那靠的是什么呢?

教育在市场经济时代,很难避免被“看不见的手,拎着耳朵走”。人文精神的失落,职业疲劳,是办学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长期贫困的公众,一旦有了致富的空间,便会产生一种暴发的心态:治学想一夜成名,经商图一夕暴富,从政愿一步登天。这种心态带来的结果就是出现短期行为: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守不住清贫。

如何引导老师不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更加关注今后的发展?不只追求物质利益,更要建设精神家园,获得人生的升华?不是盲目地跟随时尚和潮流,而要坚持知识分子特有的价值判断?

我认为,一个老师吃点苦、受点累不要紧,有所失,定有所得。只要精神不倒,总会得到社会的加倍回报。有两句咏粉笔的诗:“近黑仍然白,冰心不染尘。”这正是教师执着守望精神家园的一种形象写照 。

1.志向和人生

孔子和他的弟子颜渊、季路有一段对话:

子曰:“盍各言尔志?”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分享,用破了也不会抱怨。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我愿意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希望听先生您的志向。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得到信任,使青年得到关怀。

他们的对话,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黄冈中学传承了这一精神,给予学校教职员工以诚挚关怀。黄冈中学的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规章制度上,更有一份具有心理约束力的感情契约。既有心动,又有行动。如给七十岁老教师做祝寿会,给青年教师送生日礼物,定期给全校教职员检查身体,把他们的血型、血压……一一记录在册。这样做,使老教师过得舒心,有安全感;使中年教师重任在肩、有所作为,有成就感;使青年教师得到关怀,健康成长,有使命感。

学校就应该像一座大熔炉,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提倡兼容并包。柏林大学神学教授费尔巴哈大反神学,教育部想开除他,身为国教教主的威廉三世犹豫再三,最后干脆将他调离神学院,调到哲学系。

像所有充满活力的学校一样,黄冈中学也颇具包容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倡“三个尊重”、“三个宽容”。 既尊重那些志同道合者,弘扬团队合作精神,也宽容那些特立独行者,提倡兼容并包;既尊重那些虚心好学、谨言慎行的人,也宽容那些学术上的狂妄者,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人;既尊重那些成功者,也宽容那些失败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尊重人,就是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有指标,但不压指标;有比较,但不盲目攀比;有紧迫感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但不浮躁。这样做使得教师在黄冈中学工作既有紧迫感,也有安全感,更有成就感。

2.成名与成家

成名就是造就自己,使自己享受快乐;成家则是造就别人,使大家分享快乐。金钱不一定换来名誉,财富不一定换来尊严。这就是一个有成就的教师,虽然工作辛苦,钱也不多,但同样感到幸福和快乐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说,造就别人,桃李满天下带来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替代的。

教育家具有以下人格特征:目标明确,甚至有些痴迷;行为执着,有时魂牵梦绕,甚至达到超越时空,与天地神交的境界。一个被称为促进数学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曾经做了三个奇怪的梦。后来他对人说,他的梦就像一把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这把钥匙是什么?笛卡尔没说。“连做梦都在想”——笛卡尔坐标几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特点不同,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让教师全神贯注地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黄冈中学之所以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名师辈出,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前国家代主席董必武。学校现有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省部级专家6人,先后有37人被评为特级教师,现在职在岗的特级教师有14位。正是以这些优秀教师为代表的广大教师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才打造出黄冈中学这个教育品牌。

3.物质与精神

提倡教师传承精神文明,也不忽视建设物质文明。聪明的领导者知道,虽然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活动都可以得到内心的满足,但内心的满足代替不了家庭的生计,经济上的窘迫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因此,学校在政策允许条件下,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重大节假日对教师进行慰问,对工作取得良好业绩的个人和单位进行物质奖励,这也是传承并弘扬人文精神的举措之一。

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有人文精神,又要有科学素养。要有科学素养,首先必须打下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

1.基础与高度

孔子说:“绘事后素”。什么意思?绘画前,先要有白色的底子,然后才能绘画。只有具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才能绘出美妙的图画。

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想做大题目,而不愿意打基础,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而一事无成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我这样说,不是不要做大题目,而是说只有做了若干小题目,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获取了智慧,才能做出大题目,甚至做出一些看似不能做出的题目。相反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如果不重视基础,只注意做大题目,做着做着,感觉越来越不顺手,效果越来越差,越来越做不下去了。原因在哪里?在于基础不牢。著名的哈佛大学1978年提出的要求是四个字:“回到基础。”

2.跟随与超越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麻雀和蝙蝠的故事。麻雀是白天活动的鸟类,忙了一天,晚上该睡觉了。而蝙蝠是晚上活动的动物,晚上起飞。蝙蝠晚上起飞,被麻雀看到了,以为现在的新潮是晚上飞,于是跟着蝙蝠一起飞,这样飞来飞去,麻雀哪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这则寓言说明:不能不顾条件,忽视特性。如果只有跟随,不会超越,将难以成功。物理学上量子力学的发现令人深思。其发现者普朗克在临毕业前,他的导师问他:“你毕业以后准备干什么?”普朗克未假思索,就跟导师说,毕业后研究物理学。因为他学的就是物理学,而他的导师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不研究物理学,那干什么呢?结果他的导师的话却大出普朗克的意料。导师说:物理学牛顿已经研究完了,你还有什么可研究的?就是因为导师的这句话,使得他在发现量子力学的时候,一直犹豫:到底是真正发现了新的现象,还是陷入了谬误?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觉得自己是陷入了谬误,而不是发现了新的领域。他的导师的那句话对他的影响太深了。你们想想看,这个阻力来自何方?是已有世界图景的阻力。他的导师给他一个世界图景,这个世界图景就是牛顿物理学的图景。这个图景把世界的事物都描绘完了,还能做什么?但事实上呢,并非如此!

北宋文学家苏轼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比如说,我们站在欧几里德空间,就难以接受非欧几何!在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里,如果点A比点B高,点B比点C高,那么点A一定比点C高。这就是欧几里德空间的传递性。在非欧几里德空间,就不一定正确了,情形不是这样。如图所示。点A比点B高,点B比点C高,这时不是点A比点C高,而是点C比点A高!

所以,要创新就要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和框架,就要有开放的形象思维。科学发现,最可贵的灵感是直觉。即使以抽象思维著称的数学,也是直觉先于逻辑。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黄冈中学一向提倡学生具有“两不”、“三敢”的精神,即“不迷信、不追星”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敢于向资料说不、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让学生大胆想象,小心论证。

3.传承与创新

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向他请教如何选择女朋友。苏格拉底让他们沿着长满鲜花的小路,不回头的一直往前寻找,从中摘取一朵最大的花,然后回来。第一个学生走了一段,看见一朵大花就摘了回来,交给老师。第二个学生不急于摘,走着走着,总觉得花不够大,一直走到尽头,大的错过了,只好在最后遇到的花中摘取了一朵,回来也交给了老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第三个学生边走边看,走到中间,选择了一朵最大的花,摘了回来,交给了老师。如何选择女朋友?苏格拉底是想告诉学生:一是选择女友不要性急,不能急于求成。二是不要七挑八选,挑花了眼,错过了机会,“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三是要学会比较,不失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个例子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其科学性也值得推敲。对于传统文化,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思考,按照“概率论”的观点,路旁的花,从第一朵开始直到最后一朵,哪一朵都可能是最大的,不见得中间一朵最大,这是一个等概率事件。就是说,每一朵都有可能是最大的花。三个弟子中摘到最大的花,是一种机遇,数学上叫随机事件。用通常的话说,是一种运气,这里是“桃花运”,问题是看谁走“桃花运”。

再举一个例子,《红楼梦》中,有一回写到香菱学诗,香菱对王维送行诗中的两句:“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发出赞叹。说“白”和“青”两字看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两个字,字字千钧。到底在理不在理?道理在哪里?香菱没说。她说不说得出道理来?我觉得说不出来,即使是香菱的老师——大观园里的才情小姐、大诗人林黛玉也未必说得清楚。或者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说清楚,需要用到光学知识:散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穿透性就越强;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红光的波长最长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穿透性最强。依次是橙、黄、绿、蓝、青、紫,波长一个比一个短。所以交通信号灯是红的,就因为穿透性强,容易识别。早晚的太阳,与地平面的倾斜角度小,穿越大气层的距离长,波长短的被散射,所以早晚的太阳我们看到的主色调是红色。太阳照在水面上,被水反射而映入眼帘(距离短),合在一起形成白色,这就是“日落江湖白”的光学解释。“潮来天地青”这句诗,是诗人的大胆想象,还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是神来之笔,还是暗合科学道理,在这里不再赘述。

唐朝诗人王维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虽然不了解光学,但他以诗人敏锐的眼光和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发现了独特的生活现象,从而使诗句蕴含了朴素的科学思想。文学和科学交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重,应该是教育者应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品质。

今天我谈了关于培养人文精神和增强科学素养的一点体会。培养人文精神谈了三点:志向和人生;成名与成家;在追求精神文明的同时,也要建设物质文明。增强科学素养也有三点:打好基础才有高度;不仅要跟随,更要学会超越;既有传承,更要创新。科学和人文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融为一体。人文底蕴宽平厚,科学精神博雅精。同时具备两种素质,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也是实施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科学素养教育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人文精神,科学素养

 

大家知道,黄冈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如果我们只是依靠这个“百年老字号”的牌子,靠着“祖传秘方”过日子,那么恐怕难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就拿今年的高考来说吧,湖北省理科高考前十名,黄冈中学就有两名;湖北省文科高考前20名,黄冈中学也占有两名;总分600分以上的人数,湖北省7000余人,黄冈中学有252人。就是说,湖北省每25个600分以上的学生,黄冈中学就有一个。从2002年开始,黄冈中学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些不能只靠“祖传秘方”,那靠的是什么呢?

教育在市场经济时代,很难避免被“看不见的手,拎着耳朵走”。人文精神的失落,职业疲劳,是办学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长期贫困的公众,一旦有了致富的空间,便会产生一种暴发的心态:治学想一夜成名,经商图一夕暴富,从政愿一步登天。这种心态带来的结果就是出现短期行为: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守不住清贫。

如何引导老师不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更加关注今后的发展?不只追求物质利益,更要建设精神家园,获得人生的升华?不是盲目地跟随时尚和潮流,而要坚持知识分子特有的价值判断?

我认为,一个老师吃点苦、受点累不要紧,有所失,定有所得。只要精神不倒,总会得到社会的加倍回报。有两句咏粉笔的诗:“近黑仍然白,冰心不染尘。”这正是教师执着守望精神家园的一种形象写照 。

1.志向和人生

孔子和他的弟子颜渊、季路有一段对话:

子曰:“盍各言尔志?”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分享,用破了也不会抱怨。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我愿意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希望听先生您的志向。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得到信任,使青年得到关怀。

他们的对话,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黄冈中学传承了这一精神,给予学校教职员工以诚挚关怀。黄冈中学的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规章制度上,更有一份具有心理约束力的感情契约。既有心动,又有行动。如给七十岁老教师做祝寿会,给青年教师送生日礼物,定期给全校教职员检查身体,把他们的血型、血压……一一记录在册。这样做,使老教师过得舒心,有安全感;使中年教师重任在肩、有所作为,有成就感;使青年教师得到关怀,健康成长,有使命感。

学校就应该像一座大熔炉,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提倡兼容并包。柏林大学神学教授费尔巴哈大反神学,教育部想开除他,身为国教教主的威廉三世犹豫再三,最后干脆将他调离神学院,调到哲学系。

像所有充满活力的学校一样,黄冈中学也颇具包容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倡“三个尊重”、“三个宽容”。 既尊重那些志同道合者,弘扬团队合作精神,也宽容那些特立独行者,提倡兼容并包;既尊重那些虚心好学、谨言慎行的人,也宽容那些学术上的狂妄者,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人;既尊重那些成功者,也宽容那些失败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尊重人,就是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有指标,但不压指标;有比较,但不盲目攀比;有紧迫感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但不浮躁。这样做使得教师在黄冈中学工作既有紧迫感,也有安全感,更有成就感。

2.成名与成家

成名就是造就自己,使自己享受快乐;成家则是造就别人,使大家分享快乐。金钱不一定换来名誉,财富不一定换来尊严。这就是一个有成就的教师,虽然工作辛苦,钱也不多,但同样感到幸福和快乐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说,造就别人,桃李满天下带来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替代的。

教育家具有以下人格特征:目标明确,甚至有些痴迷;行为执着,有时魂牵梦绕,甚至达到超越时空,与天地神交的境界。一个被称为促进数学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曾经做了三个奇怪的梦。后来他对人说,他的梦就像一把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这把钥匙是什么?笛卡尔没说。“连做梦都在想”——笛卡尔坐标几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特点不同,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让教师全神贯注地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黄冈中学之所以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名师辈出,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前国家代主席董必武。学校现有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省部级专家6人,先后有37人被评为特级教师,现在职在岗的特级教师有14位。正是以这些优秀教师为代表的广大教师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才打造出黄冈中学这个教育品牌。

3.物质与精神

提倡教师传承精神文明,也不忽视建设物质文明。聪明的领导者知道,虽然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活动都可以得到内心的满足,但内心的满足代替不了家庭的生计,经济上的窘迫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因此,学校在政策允许条件下,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重大节假日对教师进行慰问,对工作取得良好业绩的个人和单位进行物质奖励,这也是传承并弘扬人文精神的举措之一。

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有人文精神,又要有科学素养。要有科学素养,首先必须打下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

1.基础与高度

孔子说:“绘事后素”。什么意思?绘画前,先要有白色的底子,然后才能绘画。只有具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才能绘出美妙的图画。

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想做大题目,而不愿意打基础,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而一事无成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我这样说,不是不要做大题目,而是说只有做了若干小题目,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获取了智慧,才能做出大题目,甚至做出一些看似不能做出的题目。相反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如果不重视基础,只注意做大题目,做着做着,感觉越来越不顺手,效果越来越差,越来越做不下去了。原因在哪里?在于基础不牢。著名的哈佛大学1978年提出的要求是四个字:“回到基础。”

2.跟随与超越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麻雀和蝙蝠的故事。麻雀是白天活动的鸟类,忙了一天,晚上该睡觉了。而蝙蝠是晚上活动的动物,晚上起飞。蝙蝠晚上起飞,被麻雀看到了,以为现在的新潮是晚上飞,于是跟着蝙蝠一起飞,这样飞来飞去,麻雀哪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这则寓言说明:不能不顾条件,忽视特性。如果只有跟随,不会超越,将难以成功。物理学上量子力学的发现令人深思。其发现者普朗克在临毕业前,他的导师问他:“你毕业以后准备干什么?”普朗克未假思索,就跟导师说,毕业后研究物理学。因为他学的就是物理学,而他的导师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不研究物理学,那干什么呢?结果他的导师的话却大出普朗克的意料。导师说:物理学牛顿已经研究完了,你还有什么可研究的?就是因为导师的这句话,使得他在发现量子力学的时候,一直犹豫:到底是真正发现了新的现象,还是陷入了谬误?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觉得自己是陷入了谬误,而不是发现了新的领域。他的导师的那句话对他的影响太深了。你们想想看,这个阻力来自何方?是已有世界图景的阻力。他的导师给他一个世界图景,这个世界图景就是牛顿物理学的图景。这个图景把世界的事物都描绘完了,还能做什么?但事实上呢,并非如此!

北宋文学家苏轼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比如说,我们站在欧几里德空间,就难以接受非欧几何!在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里,如果点A比点B高,点B比点C高,那么点A一定比点C高。这就是欧几里德空间的传递性。在非欧几里德空间,就不一定正确了,情形不是这样。如图所示。点A比点B高,点B比点C高,这时不是点A比点C高,而是点C比点A高!

所以,要创新就要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和框架,就要有开放的形象思维。科学发现,最可贵的灵感是直觉。即使以抽象思维著称的数学,也是直觉先于逻辑。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黄冈中学一向提倡学生具有“两不”、“三敢”的精神,即“不迷信、不追星”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敢于向资料说不、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让学生大胆想象,小心论证。

3.传承与创新

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向他请教如何选择女朋友。苏格拉底让他们沿着长满鲜花的小路,不回头的一直往前寻找,从中摘取一朵最大的花,然后回来。第一个学生走了一段,看见一朵大花就摘了回来,交给老师。第二个学生不急于摘,走着走着,总觉得花不够大,一直走到尽头,大的错过了,只好在最后遇到的花中摘取了一朵,回来也交给了老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第三个学生边走边看,走到中间,选择了一朵最大的花,摘了回来,交给了老师。如何选择女朋友?苏格拉底是想告诉学生:一是选择女友不要性急,不能急于求成。二是不要七挑八选,挑花了眼,错过了机会,“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三是要学会比较,不失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个例子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其科学性也值得推敲。对于传统文化,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思考,按照“概率论”的观点,路旁的花,从第一朵开始直到最后一朵,哪一朵都可能是最大的,不见得中间一朵最大,这是一个等概率事件。就是说,每一朵都有可能是最大的花。三个弟子中摘到最大的花,是一种机遇,数学上叫随机事件。用通常的话说,是一种运气,这里是“桃花运”,问题是看谁走“桃花运”。

再举一个例子,《红楼梦》中,有一回写到香菱学诗,香菱对王维送行诗中的两句:“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发出赞叹。说“白”和“青”两字看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两个字,字字千钧。到底在理不在理?道理在哪里?香菱没说。她说不说得出道理来?我觉得说不出来,即使是香菱的老师——大观园里的才情小姐、大诗人林黛玉也未必说得清楚。或者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说清楚,需要用到光学知识:散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穿透性就越强;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红光的波长最长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穿透性最强。依次是橙、黄、绿、蓝、青、紫,波长一个比一个短。所以交通信号灯是红的,就因为穿透性强,容易识别。早晚的太阳,与地平面的倾斜角度小,穿越大气层的距离长,波长短的被散射,所以早晚的太阳我们看到的主色调是红色。太阳照在水面上,被水反射而映入眼帘(距离短),合在一起形成白色,这就是“日落江湖白”的光学解释。“潮来天地青”这句诗,是诗人的大胆想象,还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是神来之笔,还是暗合科学道理,在这里不再赘述。

唐朝诗人王维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虽然不了解光学,但他以诗人敏锐的眼光和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发现了独特的生活现象,从而使诗句蕴含了朴素的科学思想。文学和科学交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重,应该是教育者应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品质。

今天我谈了关于培养人文精神和增强科学素养的一点体会。培养人文精神谈了三点:志向和人生;成名与成家;在追求精神文明的同时,也要建设物质文明。增强科学素养也有三点:打好基础才有高度;不仅要跟随,更要学会超越;既有传承,更要创新。科学和人文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融为一体。人文底蕴宽平厚,科学精神博雅精。同时具备两种素质,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也是实施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科学素养教育论文第5篇

(一)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主体教育形式还是传统的教师传授形式,利用黑板和一些简单的教辅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往往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身的掌握,甚至是记忆。在科学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到实验室做实验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虽然很多学校设有实验室,但是利用效率并不高。学校普遍拥有的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教师使用过程中多数是播放PPT课件,而课件中也多数是教材知识点的概要,很少能利用多媒体去展示一些实验过程、科学史实等。

(二)应试倾向较重

目前全国各地的中学都在经受着传统的应试教育考验,这种人才选拔模式对我们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也产生了影响。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重视知识本身的传授和教育,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开展各种名目繁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启发式、探究式等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尝试,但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只是走形式,在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教育很难达到效果。

(三)未能充分发挥课外培养的作用

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培养,单靠课堂的教学和一些考试的辅助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利用课外的环境进行培养。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对此给与重视,一些学校的图书馆形同虚设,一些课外的科学培养活动开展的并不理想,走过场、走形式,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联。

二、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实验课程设计

实验课是科学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一定要利用好这一阵地。一方面要加强对实验课程的重视,保质保量的开展好实验课程。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设计需要进行创新,以往的一些实验安排多是机械性的,学生并没有学到太多,只是一些墨守陈规的简单操作,所以应加强探索性实验的比例,既要有单一学科实验,又要重视综合性课题实验研究,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验要求,让同学们自己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案并得出结论。

(二)注重科学史教学

历史永远需要人类记住并进行反思,对科学素养的教育也不例外。在具体的科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科学史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准确地了解相关科学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了解一些相关人物的历史角色,知晓他们在科学发现、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失败、迷茫、痛苦,以及他们为了信念而不断奋斗、坚持的执着精神。通过一些历史上的名人典故,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真实,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可以感受到科学家们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三)关注STS教育

科学素养教育论文第6篇

(一)存在实验教学认识误区

目前,我国的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为分班讲课制,全县18所中学中初中化学课程设置为每周4-5节课(不含晚自习),教师备课压力大,学生实验普遍用“讲实验、画实验、视频实验”代替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化学实验的探究更是缺乏,难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误用课程权利,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导致化学实验操作的得分率不高。如:下列实验操作图示不正确的是此题难度系数为0.49,若有实验经验的同学就很容易得到答案D项。说明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太薄弱。从这个题目的设置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绿色化学素养。要求学生建立证据推理意识,养成科学探究习惯,旨在形成科学精神意识等学科素养。分析见下表1。

(二)实验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缺乏比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学校对实验仪器和试剂的预算和重视度不够。现存教学设备陈旧,部分化学药品过期。例如,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因密封差,氯化氢气体挥发,由原来的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在后来的实验中学生就观察不到瓶口产生白雾的现象,与理想结论有较大偏差,影响实验的真实性,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真伪性产生怀疑,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也会下降,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没有得到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时不能够掌握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师的职业懈怠

由于大部分的初中化学教学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问题很严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实验探究水平不高、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不够、自我实验操作水平不高、实验解读水平不高、实验演示技巧和实验素养意识不高、实验创新意识匮乏等,使得初中化学教学的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农村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也很明显。化学老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不能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另外,在对一些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时,学校也没有予以重视和监督,教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重视不够,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没有明显提高。这就使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等得不到转变和提升。

(四)班级规模过大

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80%的义务教育学校中班级人数均在60人以上,这种大班额导致学生分组实验无法开展,尽管学生喜欢分组实验,但大班额对实验的操作要求和重复实验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也增加实验员老师的工作负荷。对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所以,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解决大班额的问题。

(五)实验员教师分工和绩效不明

对于一线教学老师来说,有较为明确的教学分工,而对于实验员老师来说,处于相对尴尬的角色,相对于教育发达地区已有明确的定位和分工,职位要求和岗位绩效报酬都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而对于中西部教育欠发达省份,针对实验员的配备和职位要求、岗位津贴等没有明确的说明,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真空地带。

二、西部初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教育实施思考

(一)因材施教,分小班讲课

在之前的论述中可以了解到,尽管班级讲课制能够发挥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是相对于正面的作用来说,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影响更大。在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新型技术人才,然而大班级讲课制不利于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就需要实行小班的讲课制度。这种小班讲课制度就是在缩减班级规模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学生人数,从而使得化学老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到每个学生学习的状况和需求。小班额教学不仅能够消除班级讲课制带来负面影响,还能够将其正面影响不断优化和扩大,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教学模式。

(二)完善教学设施,培训师资力量

针对的化学教学,必须加强对老师的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并且还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来辅助实验教学。首先,在选用教师的过程中要加大考核的力度。其次,要对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及监督,从而提升化学老师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学校还要创新激励机制,保证学校能够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再次,要加大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购买比较先进的实验设施,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的推进。由于科技技术的飞速更新和变换,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教学的模式以及设备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变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要时刻学习西方国家的模式和策略,不断提升有效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在化学教学实验上,化学老师还要注重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创造性和自发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到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完全地融入到实验学习的氛围中去。另外,还要进行异质同组进行分组实验、“小小实验家”“实验小发明”“实验小魔术”等有趣的实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团结与合作,交流与沟通,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提升教师实验教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自上而下的教育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教育实施。应将教育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更新教学设备,还要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实验教学人才,从而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和发展。在当前形式下,要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新理论替代传统的“三维目标”教学,开展大胆的教学实验尝试,构建与学科素养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和风格。

作者:王翔 夏振洋 单位:重庆市彭水县龙射中学 重庆市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磊,支瑶.化学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6(04):46-56.

科学素养教育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从娃娃抓起。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高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现状,应该从重视科学教育,改变课程设置、运用多种途径等方面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准幼儿教师”是指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统称。根据所在学校级别的不同主要分为三大类:本科层次及以上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科层次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有就是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文章中将这些统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或“准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至六、七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主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广播、影视、书刊等各类大众传媒的策划与制作人员,相关企业(如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和食品等)的设计与制作专业人员。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素养主要指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已经被人所接受的科学知识的理解,主要是一些概念性知识,诸如一些事实、法则以及有关自然世界的理论;二是对一些科学探究方法和程序的理解,主要是了解科学知识如何产生,如何发展,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三是对科学作为一项社会文化事业的理解,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科学的应用问题,了解其中的问题、争论以及它们的解决方法。文章中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及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创新、思考及实践能力;具备较扎实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总书记在这次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偏低,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高

“五四”时代陈独秀曾经述说当年平民百姓科学思想的不足:“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阁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今天我们放眼看去,应当承认,上述科学知识层面的欠缺虽有所改善,但科学精神的匾乏仍是不容忽视的现象。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范围比较广,既有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基础课;又有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中外幼儿教育史、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管理、幼儿园评价等专业主干课;还有钢琴、声乐、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幼儿园实用美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专业技能技巧课。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儿童舞蹈、钢琴演奏等技能技巧课,对于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另外,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限的科学知识的教学中,多注重对知识结论的学习;重视演绎、忽视归纳;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机械记忆、忽视思考存疑;很少实践探究式学习等。科学学习的本身是很有乐趣的事,但由于各项科学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再加上不恰当的教学方式致使不少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枯燥感和排斥感,削弱了学生本应有的科学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科学精神的缺失。

(二)科学基础薄弱,科学素养水平较低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中,除个别院校文理兼收外,绝大多数只招收文史类学生。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是文理分科教育,造成学生文理知识结构的不对称。此外,升学利益的驱动,文科学生对数学以外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也往往“无暇顾及”,虽然他们在初中阶段曾学习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课程,但这些课程均是各自范围内一些分立、具体的概念和规律,对自然界一般性、统一的概念、原理重视不够。对于天文学、宇宙学方面的常识,他们在中学阶段更是较少系统学习。至于一些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前沿知识,中学阶段更是涉及不多。她们虽然已顺利考人大学,但是,文史类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普遍薄弱,科学探究、创新、思考及实践能力较弱,科学素养水平较低。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水平较低的现状不适应社会及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势在必行。

(一)重视科学教育,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科学学习的兴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来说,科学的启蒙更多的是科学兴趣的培育。一个缺乏科学兴趣的老师怎能唤醒幼儿的科学兴趣呢?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是文史类出身,高考时之所以选择文科,有的是因为理科基础薄弱,有的则是对理科知识不感兴趣,再经过专门的文科学习,造成了自然科学认知结构的不良,渐渐失去了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唤起兴趣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效学习科学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每当我们致力于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便最大限度提高意义学习和保持时,我们就深人到了教育过程的核心。”为此,要注意知识学习的基本性与基础性,有效激活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生长点,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要多样化,尽可能运用多媒体和实践操作方法等,开展多种科学兴趣小组和科学知识竞赛,改变因中学阶段过高的学习压力导致的对科学的枯燥看法和态度,逐渐营造校园科技创新的氛围。

(二)建立系统的科学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建设是当前高职高专及高等师范院校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举措,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渠道。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就应该建构新的科学课程体系,实现文理渗透,面向学生增设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STS等综合课程,使科学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科学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而且要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掌握科学方法中的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培养大批基础扎实、宽厚、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专业训练的复合型人才,以增强社会的适应性。学生应该重点掌握通用的一般方法,如自然科学中的常规方法(如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理想化等)与非常规方法(如自觉与灵感、科学美学思想等)。通过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常用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掌握具体的科学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科学思维训练(包括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和非理性、非逻辑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国外许多先进大学奉行的都是“通才教育”模式,即大学科学教育课程应覆盖所有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应接受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基本科学教育,这种教育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一种通识教育,旨在提高科学素养,其开设方式主要通过开设科学教育必修课。

然而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科学教育课程的比例很少,而且这些课程主要是分布在第一、二学年,课时量也不多,到了第三、四学年的课程体系中,有关科学教育的课程更是少之甚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集中在学前专业主干课程和技能技巧课,据了解,很多学生在钢琴、舞蹈、活动设计等技能技巧课程上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在课程体系中缺乏系统的科学教育课程。可以把科学教育内容渗透于人文社会课程中。若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过多的科学教育课程,可能负担过重。一方面,可以建构一种文理融合的课程,如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内容可以放在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和哲学课程)中,把科学、科技与社会关系的内容可以安扫浓社会研究课程中学习。另一方面,从人文学科中挖掘科学素养的内涵。从而构建系统、有校的科学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在多途径中开展科学教育,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1、组织各种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科普讲座

学生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科普讲座,组织参观科普展览,科普论文评奖活动等,对提高其科学素养很有帮助。第一,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科普书籍。如阅读现代科技方面的书籍,可弥补他们对现代科学知识及其发展状况的空白。很多科普读物,都是科学发明的开拓者或诺贝尔奖获得者自己的著作,既有趣,又很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阅读。第二,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让他们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杜威认为,儿童生来具有四类兴趣或本能:“社会本能”“制作本能”“探究本能”与“艺术性本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科学教育最适合发展儿童的探究本能,教师要为其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这就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能熟练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在学校期间就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探究式科学学习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不同需要组建各类科学兴趣小组。如“天文兴趣小组”、“数理爱好者协会”、“自发组织理论讨论会”、“摄影爱好者协会”、“环保兴趣小组”、“机器人研究会”、“家用电器小发明小组”、“现代通讯研究会”等等。科学兴趣小组可以让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变成现实。发动兴趣小组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各种废旧或容易得到、价格比较便宜的材料或工具,自己建立实验室,自己管理,这比实验室开放更切合实际。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搞研究,在科学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实施发现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在教学成绩的评定上应该灵活、科学而多样化。这是一种很好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尝试。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有所乐.学右所长.学有所用。

2、营造良好的、崇尚科学的教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崇尚科学的教育环境,可以通过组织系列人文讲坛,建立积极活动的科技协会,创办科技小刊物,举办校园科技节、体育节、文化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活跃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在继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同时,紧跟时展步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丰富科普宣传内容,切实加大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的传播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在科普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科技场馆、博物馆、动植物园、科技活动场所和科普宣传画廊等基础设施的平台作用,坚持培训与宣传相结合,研究和探索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的科普发展措施,从而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