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8-28 16:30:31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第1篇

根据科学社会学理论,评价是根据特定目的、针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判断的认识活动。评价属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有组织的评价则属于社会行为。评价的目的有二:一是揭示价值;二是促进价值实现。评价包括对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的“事实认识”评价和对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价值认识”评价。评价受到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认识能力、公平精神,评价方式的理论、技术、方法、程序,以及评价客体的可识程度、价值显度、指标效度等三大类因素的影响[1,2]。科技评价是科技范畴内的评价活动。科技评价是对科技活动及其产出和影响的科技、经济和社会价值进行判断的认识活动。科技评价既是科技共同体运行的内在自洽机制,也是科技管理部门实施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手段。科技评价是由科技评价机构或组织,针对委托方的明确目的和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科技活动的行为和事实做出独立、客观、科学的价值判断的一种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科技活动。从认识活动的主体角度看,科技评价是用科学的评价理论、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进行的价值认识活动;从认识活动的客体角度看,科技评价是针对具有科学和技术特征的对象进行的价值认识活动[1,2]。科技评价是建立在多学科理论交叉基础上的管理实践活动。从科技评价活动的目的特征看,其理论基础是科学社会学;从科技评价活动的范畴特征看,其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决策学;从科技评价活动的目标特征看,其理论基础是哲学的价值论和认识论、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从科技评价活动的方法特征看,其理论基础是分类学与比较学;从科技评价活动的工具特征看,其理论基础是计量学理论(数理统计学、文献计量学、技术计量学、经济计量学、知识计量学等);从科技评价活动的过程特征看,其理论基础是逻辑学、信息分析学、知识管理学理论[1,2]。科技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按照科学系统论的思想,科技评价体系包括3个部分: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活动。评价活动则包括评价程序、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结果应用等,体现评价的主客关联。其中,评价程序通常是首先明确“评价目的”、选择“评价主体”,再由“评价主体”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目标对象”及其“评价准则”,再将“评价准则”解析为“评价指标”,继而根据“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方法”,再根据“评价方法”确定操作和技术程序,最后得出“评价结论”[1]。军事医学的科技评价,遵循科技评价的基本原则,也具有军事医学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自身特殊性。

军事医学科技评价的对象

军事医学科技评价体系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活动等3方面的要素构成。其中,军事医学科技评价主体是相对独立的、专业的、非功利性的科技评价机构;科技评价活动是一种专业化的咨询和评判活动;科技评价客体即评价对象。军事医学科技评价的对象是军事医学科技活动。军事医学科技活动的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结果各异,决定了军事医学科技评价客体的多元化特征。军事医学科技评价有针对科技活动组织的,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院、卫勤机关、卫生部(分)队、重点实验室、创新群体、合同合作机构等;也有针对个人的,如科学家、工程师、技术支持人员、科技管理人员、教师、科技普及人员等。有针对科技活动不同层次或不同环节的,如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工程与产业化研究,针对知识发现、知识传播、知识普及,针对技术发明、技术应用、技术推广、现场处置等;也有针对科技活动不同学科领域的,如卫生勤务、卫生装备、战伤救治、卫生防疫、疾病防控、军队卫生、核化生防护、海军医学、空军医学等。有针对科技活动的不同产出形态的,如论文著作、专利技术、装备型号、医药产品、卫勤条令、卫生标准等;也有针对科技活动不同阶段形态的,如科技活动动机、政策、战略、规划、计划、方案、立项、过程、结果、效果等[1]。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军事医学科技评价的客体(对象),包括军事医学科技活动的环境,如军事环境、国家安全环境、国际竞争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科技系统的结构,如科技人员、科技机构、科技创新群体、科技条件、科技活动目标对象、科技发展战略、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科技政策、科技体制等;科技活动的功能,如军事功能、医学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等;科技活动的演化,如科技活动演化规律、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科技发展态势等。

军事医学科技评价的原则

根据科技评价理论,军事医学的科技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①遵循科技评价的共性原则。即合理、科学、公正的原则。合理是指每个科技评价的项目设置、目的导向、可能后果、社会影响等必须符合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科学是指每个科技评价活动的理论、方法、技术、程序、控制、监督等必须符合科学社会学规范;公正是指每个科技评价活动的过程、结果、效应等必须符合科学共同体和社会公众的普识价值观和愿景。②体现科技评价的个性特征。军事医学的科技评价既与军事、医学、科技领域的评价有相同之处,也具有军事医学自身的性质、环境、目的等差异,具有个性化和特殊性。军事医学的科技评价与一般医学科技评价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特别强调军事价值的目的导向。③反映军事医学的发展与变化。军事医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科技水平、战略目标、价值取向等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科技评价的背景和基础也必须相应地适应和调整。④符合科技评价的共识准则。根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不同评价客体的不同评价项目,可以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必须具有针对该特定科技评价项目的共识准则,这是实施任何特定科技评价项目的必要前提。除上述基本原则外,军事医学科技评价还必须充分考虑到以下3项特殊性原则:一是要根据军事医学的科学、技术、工程等不同特征要素,建立相应的分类评价准则和指标体系;二是要高度关注军事医学的科学、技术和工程要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要特别关注军事医学的价值要素在科技评价中的导向作用[1]。军事医学科技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①项目设置合理;②理论方法科学;③技术操作最优;④程序规范严谨;⑤组织监督严肃;⑥结果客观公开。“独立、客观、公正”、“科学”、“外部评价”等,均属于理论方法科学的范畴;“可行性”、“最优化”等,均属于技术操作最优的范畴;“回避”则属于组织监督的范畴。

军事医学科技评价的方法

军事医学的科技评价需要有适宜的技术方法。科技评价中大量借用了软科学、文献情报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借用的软科学方法,包括系统分析、层次分析、矩阵分析、聚类分析、专家会议、德尔菲法等;借用的文献情报学方法,有文献计量、引文分析、影响因子(IF)、H指数、专利分析、知识可视化等;借用的经济学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边际效用分析方法等。如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军事医学科技战略、科技政策、科技规划等进行评价;应用专利地图法,对军事医学的科学技术创新竞争力进行评价;应用H指数分析,对军事医学科技期刊或创新团体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应用引文分析方法,对军事医学科学家已发表研究成果的学术效度进行评价等[1]。同行评议是科技评价特有的方法,是对科技活动进行“质”的定性评价的重要方法。同行评议的关键是“同行”范畴的科学界定,以及“同行专家”的合理选择。但是,同行评议也存在一定缺陷,受到评议专家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专业素养、学识水平等影响[2]。回溯性案例评价法也是科技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侧重于对科技活动周期长、投资和规模大的重大科技计划、工程,以及对科研机构等的评价,重在评价其科技活动的产出和影响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军事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2]。计量学评价方法是科技评价量化分析的重要手段。科技文献计量是判断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机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被广泛用于人才评价、成果评价、项目评价、机构评价、学科评价、期刊评价、科技预测、科技管理等方面。论文和引文是较为常用的文献计量学指标。科学计量学方法,是运用数学方法计量科学研究的成果、描述科学的体系结构、分析科学系统的内在运行机制、揭示科学发展的时空特征、探索科学活动的定量规律,主要应用于科学发展规划、科学基金管理、科学结构调整、科学预测、科学实力评估等。知识计量方法,是对国家、机构或个人的知识数量(总量、存量、流量、增长量等)和质量(知识价值、知识产品价值、机构或产品的知识含量)进行计量分析,揭示知识的社会经济属性。科技的经济计量方法,是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科技活动的投入、产出、成本、效益等,以改进科技活动管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活动效率[2]。在军事医学科技评价的方法选择和应用中,需要特别把握几个问题。第一,要真正理解了某种方法的思想内涵、本质特征和适用范围,才能正确选择运用;第二,要根据评价目的来确定评价目标,再根据评价目标去选择最适合的评价方法;第三,某种评价目标可能需要选择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第四,某种评价方法也可能适用于多种科技评价目标;第五,任何评价方法的选择运用都必须最优、最适,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方法操作的技术可行性进行适当改良和优化,但是不得违背科技评价的基本原则,并且必须在实施评价活动前取得较广泛的共识;第六,科技评价是一项复杂的认识活动,只能尽量地趋近真相,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1]。

军事医学科技评价的程序

军事医学的科技评价需要有严格的操作程序。虽然军事医学科技评价与一般科技评价的基本组织程序大致相似,但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对象不同,评价主体、评价程序也相应有所区别。军事医学科技评价的组织程序通常包括: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严格的过程、严谨的方法、严肃的监督。其中,严密的逻辑,是指根据“评价目的”来确定“评价准则”和“评价目标对象”;根据“评价准则”来确定“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来确定“评价方法”;根据“评价方法”来确定评价技术操作实施。严肃的监督,是指评审专家的选择与回避、评审准则和标准的制定与公示、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考量、评审过程的实施、评审结果的公开、申述或质询与反馈等[1]。

军事医学科研“技术就绪水平”评价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第2篇

【关键词】科研评价体系;应用技术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研评价体系也随其在不断发展,科研评价体系是指在一个科研机构通过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或是国家通过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实施对科技单位进行绩效评价的一种体系。它往往以考核成果、资金效益以及成果转化为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最终对某一科研机构或科研项目运用一定的科技术评价体系进行全面考核,其包含对“业绩”和“效益”两个方面的考核。而作为高校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行政干预过多、评价机制不成熟、评价机制缺少科学方法、评价分类不准确等。研究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对促进此类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现状

1.1 评价方法现状

目前,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专家团队评价法、行政申报审批法、社会开放绩效评价方法、政府机构专门考核法等。专家团队评价法是指通过组建专家科研评价体系团队,由其根据国家评价体系标准进行各项逐级审核和评价,最终给科技项目和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价,它具有权威性,但缺点是不容易发现创新价值的科技项目,因专家们的知识和学识有限,以及在科技领域中运用有限,从而使得评价使用的方法,或个人研究不足,最终使得评价存在诸多问题。行政申报审批法,是指根据大学行政级别通过一所大学规定每一年申报科技项目数量,由行政机构组织专门机构进行评价和管理,最终确定其价值运用和运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科技项目的评价。社会开放绩效评价法,是指根据科研评价体系,以社会人群运用为标准,实现价值社会化后,运用公众开放的评价机制进行评价,它往往是在科技试点和运用过程中的一种评价,往往不作为科技项目专项评价,一般是辅助评价的一种手段。

1.2 评价基础与执行运用现状

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的评价基础是科技项目的确立和科技研究创新理论的出现,然后再到实验室研究成功后,通过文献理论和撰写与发表,以及聘请专家进行技术监督后,确定有科技价值后,再通过行政申报程序和方法进行申报。因此,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的评价基础必然是以行政审批为基础,由大学科研人员和机构进行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的申请为基础,最终通过合格审查后层层上报这一种层级的行政申请基础在操作和运用。到目前为此,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如论文造假、运用抄袭、科研理论水平不高、社会运用价值不大,最终使得执行过程中出现较多难以控制的内容等。

1.3 评价结果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的科技项目多,但通过评价结果后,真正能够转化为技术和企业运用技术的科技项目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不理想,很多为低水平科技能力或是根本不具备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的内容,并且大学的科技研究主要在产品应用的外观设计和普通运用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多不具备创新型研究与开发,最终使得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出现了由于评价机制不完善,存在较多问题,如大学中科技项目在评价体系评价后无法转化为成果运用或是全面推广运用,有的也是根本无法使用或是缺少相关资金和设备根本不能启动运用等。

2 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行政干预严重

在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运用过程中,往往是泛行政化成为正常现象,资源都是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如成果评价、研究考核、职称申请、科研报告等都是按照行政级别的办法来办。如在职称各应用技术大学就明确规定,需要发表一定的科技论文的科技研究者才能申请科技职称和研究考核,并还分省级、市级、部级职称来判断,这也是按行政级别来进行论文档次来发表的。在行政体制下,学术研究和科技论文研究成在不自由、不公平现象,创新成果的评价只能在行政体制下被认可,最终由主管部门确定,很容易引起不信任和不公平现象。在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中的资源分配、科学争论、学术分析与讨论、学术评价等都存在对权力判断和认定的现象,其评价活动的行政性往往要大于学术性,官大真理多的现象成为笑谈。行政干预严重是,使得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资源分配及其成果评价最终由行政管理部门分配和确定。

2.2 分类不明确,评价缺乏规范性

应用技术大学的科技项目和活动是多方面、多层级、多层次、多类型、多学科领域的,但却因为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中的分类不明确,出现一些交叉科技可以选择不同分类,最终使得研究结果出现了层次上的差别。另外,由于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需要从不同分类来确定一个标准值进行科研评价,而同时,还需要选择一定分类来进行标准值判断,如果分类不准确,在两个相似或相同的出现两种不同分值,最终使得评价分类不准造成差异,容易引起被评价人类的通过评价体系漏洞来进行归避。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评价分类不准主要表现在,其交叉领域分类出现无法选择,或是选择不当就引起评价分值过低。另外,由于评价分类缺乏科学规范化的标准体系,使得分类过于自由或是有一些根本没有细化分类,最终使得评价缺乏规范性。

2.3 评价机制缺乏系统性

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由于是直接导入的国家科研评价体系和高效科研评价体系来运用的,本身存在很多不能细化的内容,或是其评价标准体系本身存在诸多漏洞,由于应用技术大学涉及科技内容广泛,单一的考核考评体系根本不能含盖其科技项目内容。如像应用技术大学的生产工具科技项目、荒山开发科技项目、泥土提炼生物蛋白项目等这一些应用技术由于采用原单一的科研评价体系出现考评内容不全面,且价值预测与估计、风险控制预测、科研成功与否的预测等都存在不确定性,而在评价机制不成熟和不健康的情况下,最终使得评价出现不公平、不合理,以及可能被权利利用而成为一种形式。我们知道应用大学的科技项目往往是以行政方式向上逐级上报的,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多项目的科技选择时,行政干预作用过大,最终使得好的科技成果往往不被选送上级部门审核和批准。另外,由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学术造假严重,学术造星运动不断产生,最终使得学术研究成为一种形式,而评价机制自然发挥不了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缺乏系统性。

3 优化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建议

3.1 减少行政干预,创建定量与定性分析指标

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一定要从根本上减少行政干预,要给科研评价自由、真实、完整、合理、规范地进行必要的科研评价流程和程序进行审定,而不能完全行政化,所有科研评价成果必须围绕行政评价结果来从事科研评价活动。笔者认为行政是程序,更是一种完整的监督,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或是权位主义的一种过场。为此,笔者认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应设立评价宣传、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指标进行考核,然后通过对其的评价后由应用技术大学行政管理进行文件传递和国家相关程序办理,而不将行政管理作为一些权利评选代表。其科研评价采取省级专家团队+科技水平评估机构+机构认定+行政管理基本传递流程和文件流程检查等几重事项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达到去行政化,并运用定量和定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作为科研评价其应以理论技术文献10%+科技价值评估50%+社会试用结果20%+专家团队评价20%+其它10%的标准进行评价。

3.2 合理进行科学分类,导入第三方评价体系

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科学分类,应创建应用类科学技术详细执行规范标准,其以国家科技分类标准为基础,详细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科技项目进行更详细分类,通过分类成功后,积极将科学技术评估机构和专家团队科研评价机构导入评价机制体内。运用双重评价,实现定百分比例值来计算其价值,然后再通过定性对其价值的趋势分析和应用分析等,最终使得在分类合理的情况下,导入的第三方评价体系能够公平、公开、合理、全面、及时地进行科研评价机制的建设。

3.3 注重科技产出的导向性指标

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科技项目,应以应用研究为主导,并且以应用技术在局部试点推广成功后来进行综合评价,即以试点产出为突破口来预测,通过一项技术发明后,在一定地区应用和推广后进行认定和评价,这更利用科技项目社会价值预测和评估,因为有其试点来区域为实例来证明。另外,由于科技项目没有申报科技专利权保护,我国还要积极将专利申请改为以申请时间来审核,不管多少年未通过,其只要最先报的,才享受最先评价,其它的都延后,如果后来的先评价,则需要提供更详细的运用价值分析和理论体系的运用框架。应用技术大学的科技项目申报、评价必须以产出为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不能像尖端科技那样采取保护理论和一切绝密为本。而应建立起应用术成果保护评价机制,并且要创设相关应用技术科技研究机制等来推动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和发展。

3.4 加强评价开放机制建设

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评价,其要建立开放的评价管理机制,即要实现以科技研究竟为目的,要把行政手段的干预减少到不影响科研评价的标准以及评价内容,同时,还应积极将科研评价标准进行详细分类管理,创建应用技术大学的详细分类标准规范执行手册,同时,建立相应的分类评价分值进行相应对应。通过这一些基础确定后,在科技论文写作和发展中还要建立科技论文学术造假评审核机构,要严厉打击科技论文造假,还科技理论空间一个理性的空间,而不被权利和金钱所左右。而在科技项目综合研究方面,要强调应用技术大学开放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学中师生参与科技发明和创造,并给予奖励,以及通过一定渠道为其募集资金进行社会运用等。只有通过开放的科技研究后,才需要建立开放的科研评价机制,即评价采取高校人人评价,要实现现代技术评价机制,在论文方面要建立社会监督与信息反馈机制,在科技研究方面,要创建大学专家团队科研评价机构、引入第三方科研评价机构等进行科技专项评价和估价,通过定量和定性指标建设后,指导应用技术大学科研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易丽丽,李柯,刘金英,曾金萍.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4.

[2]林继志,张向前.教学研究型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理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9.

[3]隋萌萌.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之问题及其实现策略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5.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第3篇

关键词:科技成果 政策管理

一、科技政策的含义

科技政策是政府为促进科学与技术发展以及利用科学技术为国家目标(国防、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和健康等)服务而采取的集中性和协调性措施,是科学技术与国家发展的有机结合。学术上一般分为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包括产业政策)、以及创新政策(包括财政引导、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等),而现实中一般对应于基础研究政策,应用、试验开发政策,以及其他辅助政策。由于科技政策的对象种类繁多,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科技规划、实施细则、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人才、机构、成果、知识产权等

二、科技成果的含义

科技成果可以被理解为通过科技活动所产生的成果。在学术界,科技成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主题,特别是近两年来,其学术关注度呈快速上升趋势科技成果作为我国特有的一个管理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三、科技成果管理的政策法规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时间并不长,我国的科技评价成果制度也还处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之中。鉴于科技成果的多样性,针对以往我国科研评价标准和方法过于简单化,难以满足不同类型科技成果的特点,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科技评价法律、规章制度,2000年12月科技部出台《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包括科技成果评价的科技评价的相关内容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包括成果评估的机构、人员和评估程序等。为了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体系,2003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该决定针对当前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意见和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管理,树立国家科技成果评价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正性,改进现行成果评价方式,采用国际通行的同行评议和专家推荐制。9月,科技部印发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该办法第八章对科技成果评价的原则和程序作了明确规定。2008年7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实施,该法规第一章第八条指出:国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科学技术评价制度。科学技术评价制度应当根据不同科学技术活动的特点,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分类评价。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科技评价的方式。

从这些文件的出台,可以看出我国的科技成果评价活动法制化在不断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成果评价的法制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科技成果评价的法制化需进一步努力,在具体措施的落实上还需进一步完善,没有法律强有力的保障,评价仍将流于形式。于此同时,这些法规只是对科技评估工作的原则性问题进行了规定,缺乏细则的支持;与原来的法规的兼容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

四、科技成果政策管理评价主体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科技成果评价与管理以政府为主体。例如,2001年颁布的《科技成果登记办法》规定:“科学技术部管理指导全国的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本部门的科技成果登记工作。”1994年颁布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第五条指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指导和监督全国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监督本地区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监督本部门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目前,我国科技评价管理系统是由国家和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组成,以国家为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科技部是我国科技评价活动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的科技评价活动进行总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评估机构主要是在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为了保证成果评价的第三方立场,科技部2003年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对科技成过评价委托机构和评议专家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直到2007年开始,才将科技成果的组织鉴定权从各级政府部门或其所属单位移交出去,但由于各方面的监督制度没有跟上,社会化的评价机构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评价主体的第三方立场难以得到有效保证,鉴定评价的结果自然难以让人信服。

五、科技成果政策管理评价方式方法

科技成果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鉴定、验收、评估、评审、行业准入评价、项目结题等。长期以来科技成果鉴定是我国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方式。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科技成果评价正朝着多样化方式发展,但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评价仍以成果鉴定为主要方式。

与此同时,虽然各地区相继出台的科技成果奖励的新法规、新办法,使这几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评审工作的规范性和独立性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实际评审工作中对科技成果评价方法的重要地位并没有达成广泛共识,多数地方仍旧普遍采用以定性为主的专家手工评议的方法,即建立评审专家委员会,通过专家们对所规定硬性指标进行经验化、定性化的判断来完成选拔优秀科技成果的工作。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第4篇

一、什么类型科技成果适合运用评估方式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对科技成果进行定义和分类,从而确定适合运用评估方式的科技成果类型及其属性

(一)科技成果的定义和分类

1、科技成果的定义

科技成果是指对科学技术研究课题,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通过调查考察、实验研究、设计试制和辩证思维活动,所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研究成果。科技成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①创新性;②先进性;③成熟性;④实用性。

2、科技成果的分类

根据科技成果的作用与功能,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1)科学理论成果

科学理论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发现、阐明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在学术上有新见解,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基础研究理论成果和应用基础研究理论成果。

(2)应用技术成果

应用技术成果是在改革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为解决生产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所取得的具有创新性、先进性、成熟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新用途以及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等技术基础工作。

(3)软科学成果

软科学成果是指运用系统、信息、控制论原理及方法,为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成果,软科学成果对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起重大作用,在有关战略、政策、规划、评价、预测、科技立法及有关管理科学与决策科学的研究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能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适合运用评估方式的科技成果类型

根据对科技成果三种类型的划分,我认为可以运用评估方式的科技成果,应属于第二种类型,即应用技术成果。以下研究的科技成果评估方法只针对应用技术成果。

二、什么是科技成果评估

(一)科技成果评估的定义

科技成果评估是指具有一定资格的评估主体,根据特定的评估目的,选择公允的评估标准,依照一定的评估程序,运用科学的适当的和公认的评估方法,对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价值含量,在某一时点上进行确认、评价、估算和报告,为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提供技术认定和价值尺度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二)科技成果评估的范围

科技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都可进行科技成果评估:

1、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自行研究开发的应用技术成果,并要求进行评估的;

2、产权利益主体发生变动的(包括技术转让、拍卖、技术出口作价、以科技成果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合资等),需要进行评估的;

3、科技成果转化立项、贷款、投资过程中需要进行评估的;

4、企业和事业单位作为法人在变动或终止前需对科技成果资产作价的;

5、列入国家各级政府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各级主管部门认为需要进行评估的;

6、各级行政、司法机关委托进行评估的;

7、法律、法规允许进行其它技术评估的。

另外,未列入科技计划的科技成果、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及非国有科技成果因推广与转化的需要而要求评估的,也可以进行评估。

三、科技成果鉴定与科技成果评估的区别与联系

(一)科技成果鉴定与科技成果评估的区别

1、两者的行为方式不同。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是国家政府机关的行政行为,而科技成果评估工作是科技成果管理部门选择有资格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确认、计价和报告,为科技成果提供技术认定和价值尺度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两者评价成果的范围不同。成果鉴定只对列入科技计划的应用技术成果进行鉴定。而成果评估的范围既包括科技计划内要进行转化的科技成果,也包括计划外的成果及对非国有科技成果的评估。

3、两者的评价形式不同。科技成果鉴定可选择检测鉴定、会议鉴定、函审鉴定三种形式。而科技成果评估则是由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独立完成的一种形式。

4、两者评价的内容不同。成果鉴定的内容主要有是否完成计划指标,成果的先进性、成熟性和适用性,应用价值及推广条件等。而成果评估的内容既包括上述内容,还能为科技成果提供一个价值尺度。

5、两者的应用范围不同。科技成果通过了鉴定表示完成了科研计划的指标要求,并且对该项成果有了明确的鉴定结论,是对科技人员工作的肯定。而科技成果的评估结论除了上述应用外,还可以作为成果产权变动作价的依据,在投资入股时的计价基础和成果转让时的定价依据,发生成果侵权事件时,可作为法院判决时的公证材料。

(二)科技成果鉴定和科技成果评估的联系

科技成果鉴定和科技成果评估都是科技成果评价的一种方式,两者都是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服务的。两种评价方式选择的专家都是科技资源专家库的人员,两种方式的评价结论具有同等效力,同时,都接受科技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四、科技成果评估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一)科技成果评估的目的

由于科技成果能够为转化方在一定时限内带来一定的超额或垄断利益,所以根据科技成果的转化途径决定着科技成果评估的目的。科技成果评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科技成果转让为目的的评估

2、以科技成果投资为目的的评估

3、以价值补偿为目的的评估

4、以科技成果评价认定为目的的评估

5、以司法需要为目的的评估

6、以科技成果作为抵押物,为单位融资为目的的评估。

(二)科技成果评估的意义和作用

科技成果评估工作将对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建立,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资源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

2、发展技术市场,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通过对科技成果的评估,给了科技成果一个公平的参考价格,更加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3、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科技成果评估制度,是开展国际科技交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科技成果进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估作价是保障中外合作各方利益,促进合作成功的必要手段。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国有技术资产的流失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是对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保护,都要求科技成果评估机构对这些技术成果进行合理评价、鉴定和估值,以维护技术持有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法院对侵权者进行处罚,确定赔偿额提供参考依据。

五、科技成果评估的内容

我认为科技成果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成果技术的先进性、创造性

技术的先进性、创造性是判断一项技术价值的前提。在评价中应对该技术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作简要综述,明确技术先进性、创造性的实质内容、特点以及对技术发展的贡献及影响,查新报告的主题词要准确、科学、合理,正确做出对该技术的评价。不得滥用“国内先进”、“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填补空白”等抽象用语。

(二)成果技术的成熟性

成果技术的成熟性直接关系到技术转化的可行性和风险性。评估中应明确表述该成果属于“实验室技术”、“中试技术”、“小批量试生产技术”、“批量生产技术”、“大规模生产技术”中的哪一种。工艺是否稳定,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性质(关键问题还是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难度。

(三)成果技术的产权归属及实用的可行性

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评估中应明确表述该成果的产权归属。成果是否具有实用性是衡量一项技术是否具有应用价值的重要因素。可行性则表明该项技术在什么条件下能被企业实施,满足什么要求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评估报告中要对实施该技术所需要求和条件进行表述,并对实用性、可行性做出明确结论。

(四)成果技术的经济效益

决定该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是技术产生经济效益的高低,它是评估一项应用性技术的重要指标,在评估中应明确表述以下几点:

1、被评估技术的经济寿命预测

2、适宜的投资经济规模,以及在该规模下每年可获得的收益

3、评估在所得效益中技术成果的贡献率和技术含量

(五)成果技术的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如出口创汇、替代进口、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促进相关行业的科技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改善环境等内容。

(六)成果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应明确表述,被评估技术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实施后对环境带来那些不良影响。如噪音、三废及其排放程度,以及磁场、辐射等的危害程度等内容。

(七)成果技术是否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及有关规定

根据国家对行业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发展纲要等要求,评估该技术成果是国家鼓励、支持类别,还是限制、禁止类别。

(八)成果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

评估中要对实施被评估技术成果可能存在的国内外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该技术成果做出明确结论。

(九)成果技术的价值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为成果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在经济行为中带来一定的超额或垄断的利益。在评估工作中,根据成果持有方申请价值评估的要求,针对该成果的前期投入、重置价格及未来收益等情况,选择适当的价值评估方法,对该技术成果的价值做出准确的评价。

(十)科技成果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是对全部评估内容的总结。结论要简明扼要,含义清晰,用词准确,并对成果推广价值做出明确判断,并用有“重大推广价值”、“较大推广价值”、“一般推广价值”、“无推广价值”中的一种表述。

对专利技术评估,除上述内容外,还应说明专利名称、类别、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专利权人、发明人、专利法律状态、是否转让、转让次数、转让地点等内容。法律状态包括法定有效期,剩余有效期、当前有效期。

六、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适用方法

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适用方法,我认为可以参考对无形资产的三种评估方法,即: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下面分别简单介绍一下这三种评估方法。

1、现行市价法

现行市价法也称市场法、市场价格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成果与最近售出类似成果的异同,并将类似成果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成果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2、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也称成本法,是指在评估成果时按被评估成果的现时重置成本扣减其各项消耗价值来确定被评估成果价值的方法。

3、收益现值法

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成果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成果价值的一种成果评估方法。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第5篇

目前,技术预见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引起该领域学者一致认可的是由英国Sussex大学Ben Martin教授提出的,即技术预见就是对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在未来远期的状况进行系统研究,其目的是要确定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以及选择那些可能出现的、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最大利益的通用技术。技术预见是由技术前瞻、技术预测的发展演变而来,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

技术预见评价是在技术预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其前瞻性、可行性、效益性进行测评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技术预见效果的测评,为下一步的技术预见工作提供更具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的参考性建议。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方法,对社会化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以便揭示社会信息交流过程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主要是由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管理学等相互结合与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边缘性学科。

将质量评价与信息计量应用于技术预见的过程中,有利于引导技术预见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方向,增强技术预见的价值,最大程度的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预见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预见可从整体上宏观把握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能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增强我国科技创新研究能力,实现技术价值增值,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大我国科技创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我国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科技创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科技创新的基石作用日益凸现。通过制度创新、集成应用和消化引进吸收再创新,加快了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在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结构完整、布局合理、规模庞大的生产体系和科研教育体系,制造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技术实力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然而,我国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与国外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以科技进步强力推进产业发展的速度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技术特点和技术生长模式预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进步新的生长点和切入点的形成,阻碍了技术进步从借鉴仿制、自行研发到自主创新之路的快速跨越,影响了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

因此,面向探索技术生长模式和技术预见的信息计量和评价理论与方法,通过优劣势的客观评判,切实转变推进技术生长管理与决策的主观性和类比性现状并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转型,增强对循环经济及科技重大项目攻关的连续推进引导力度,强化和激励自主创新的持续性和科学路径的选择,推进科技进步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预见评价方法

技术预见评价是根据对技术预见的具体了解情况,针对社会,经济,科技产生的各种影响的技术评价。近年来,技术预见成为国际上热点研究领域,其理论成果逐步丰富和完善,而技术预见质量评价显得日趋重要。运用运筹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及其相关参考学科技术预见的评价方法,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科学成果评价的客观性,从而确保其评价质量。文献计量分析法、需求分析法、同行评审法、生产函数法、调查法等都是技术预见评价的主要方法,鉴于技术预见涉及学科范围的广泛性,只依赖于某一特定的指标或方法评价不能完全反映技术预见的成果,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方法能较好地反应关键通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具体实施情况应依据不同产业技术的需求而定。

1.专家组评审法

专家组评审法是技术预见评价中较常用的方法,其主要是组成专家组对技术预见进行审定,利用专家的专业化知识对可预见的技术效果进行更加彻底的分析,往往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其次,专家们没有参与技术预见规则的制定,是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但专家的意见是易受技术预见的规则和评估组织者的理念影响的。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围绕某一特定技术预见主题,以书面形式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从而间接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在调查问卷设计的过程中,问题设计应具有全面性、简明性、易读性、可理解性、价值取向性和易答性。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实践研究方法,可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

3.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技术预见前和实施后的比较。通过多项指标针对执行后的特定时期的技术预见进行观察与分析,与技术预见实施之前的状态进行对比,了解技术预见的实施效果。第二,展开与技术预见的目标比较。技术预见实施后的各项指标和技术预见实施前的对比,对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观察。第三,比较国内和国外的技术预见。这种方法经常用于技术预见的评价,通常可以更直观,更容易找到我国在技术预见、技术展望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并据此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意见。

4.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一般选择对技术预见有深远影响的典型案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汲取有价值的技术预见成果,从而促进技术预见良性循环发展。

5.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一种针对多个参评对象运用多种指标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综合评价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三种类型,其主要是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进行数据搜集,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数,对经过处理后的指标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分值,最后,根据评价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进行排序即可。运用综合评价法可以更全面的捕捉技术预见执行前、执行中、执行后的各阶段成果,引导技术预见朝着社会主流需求的方向发展,进而不断促进科技创新。

技术预见评价驱动影响

1.增强技术预见的客观性、科学性

技术预见是建立在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调查、整理的基础之上的,单一的研究方法不能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事物发展现状,目前德尔菲调查法普遍应用于技术预见研究领域中,其调查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社会发展现状,必将对相关领域的技术预见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日本在进行全国性第八次技术预见活动时,新增加了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社会经济需求调查分析法、基于专家对重要研究领域评价的情景分析调查三种调查研究方法,以更客观、科学的反应调查结果,增强技术预见的可行性。

2.强化技术预见的系统性、可持续性

适时的在特定阶段对技术预见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不因特殊情况而偏离技术的发展方向,整个技术预见的过程不是孤立点的关系,而是相互关联点的关系。进行长期、系统的技术预见规划,增强技术预见的实时性、动态性、新颖性,以确保技术预见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3.引领技术预见更加规范化

针对技术预见的质量评价,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反应技术预见所带来的成果、效益。从中分析技术预见的不足之处,从数据统计方法、调查方法、研究方法、评价机制、评价模型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使技术预见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方面的研究,使其更具规范性、前瞻性。

4.提高技术预见质量,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

通过不同方式的评价,反映技术预见在某一阶段实施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可以更好地了解该项技术是否与时俱进,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能否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最小的代价选择能为社会经济带来最大价值和最大利益的关键性通用技术。

5.发现新的学科增长点,推动科技创新

近30年来,日本一直坚持每五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技术预见活动,以发现新的最具研究价值的关键技术并将其付诸实践,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此外,他们还对技术预见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进一步促进未来技术预见的合理性。由此,对技术预见进行质量评价,可以更好促进关键技术发展,驱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结语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第6篇

摘要:阐述了科技评价的起源、概念与特点,提出当前农业科技评价存在定位不够明确、评价能力有待提高、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误区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主要包括:落实科技评价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评价支持系统,培育农业科技评价人力资源;加强对符合农业科研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等内容。

关键词:农业科技评价;起源;概念;存在问题;对策

AbstractThe origination,concep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were expounded in the paper. The main problems of current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were analyzed,including positioning was not clear enough,the evaluating ability needed increasing and there wa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etc.. Th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committing the standard rates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establishing and completing the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normalized processing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establishing and completing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the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educating the human resources of the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reinforcing the index system and method of the assessment considering the present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us.

Key words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origination;conception;problem;suggestion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每年的农业科研成果产出量巨大,农业科研在全国科研事业中占重要地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支撑。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扶持和开发力度,农产品开发包含市场潜力,农业、农村、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量日益提升。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成为一个历史性的命题。

农业科技评价是现代农业科研管理的必要手段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科学、公正、有效的科技评价不仅是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农业科技活动的制度化,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还对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树立健康的科研学术风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尚缺乏符合国情的科学、规范的农业科技评价体系。正确认识我国农业科技评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提高农业科技评价水平,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科技评价的起源

20世纪20年代美国针对国会各委员会及议员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其中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价便是科技评价的雏形。40~60年代,科技评价传入欧洲,80~90年代逐渐兴盛起来,随后亚洲国家也开始重视科技评议领域的发展。我国的科技评价起步于90年代初,1993年,原国家科委开始将科技评估手段引入科技宏观管理环节。1997年,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在原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2001年4月,我国科技评估活动的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科技评估规范》公开出版,标志着我国科技评价活动开始正式步入专业化阶段。多年来,中国在科学技术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提高中国科技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了评价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2003年5月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估工作的决定》,2003年9月科技部印发了《科学技术评估办法》(试行)。《决定》针对当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意见和决定,给科技评价工作指出了明确的导向。《办法》主要明确了评价目的、原则、分类方法、评价准则及监督机制等,针对各类科学技术活动较为系统地回答了如何评、依据什么评等重要问题。

2农业科技评价概念与特点

农业科技评价是指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评价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农业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发展领域、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以及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进行专业化咨询与评判活动。农业科技评价是对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判,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的咨询活动。因此,从科技评价的原则、程序、标准及目的来判断,农业科技评价是农业科研管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回避性的原则[1-3]。

3农业科技评价存在的问题

3.1定位不明确

农业科技评价的定位是由农业科技活动的特点和目的决定的。农业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有它自身的研究体系,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研究,并有其共同的自身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涉及农业各个领域,学科交叉现象普遍,研究条件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复杂多变;研究或开发的周期较长,从一个农业科技创新思想的产生到科技成果的取得,再到农业生产实际中的推广应用,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绝大部分具有非盈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社会效益显著,而自身经济效益偏低;科技成果的地域性强,成果应用转化的地区适应性差。上述特点使农业科技评价更为复杂,并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决定了农业科技评价除考虑评价对象本身,还应考虑评价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4-5]。

农业科技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发展,但不同研究的直接价值体现不同,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理论价值上各有侧重。这决定了农业科技评价除了评价农业科技活动的科学价值,还应重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农业科技评价规范或细则,在操作上还缺乏针对不同层次和需要的评价规范和指标。现行农业科技评价的某些方面多参照基础科学研究的评价,把科学价值作为评价的重点,未能准确反映农业科技活动的特点,有失偏颇,不利于农业科技活动的正常进行和进步。

3.2评价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农业科技评价的对象广泛,其评价指向往往是多维的,即使是单一指向,其评价指标也需要包括环境特征、价值特征等多种指标;科技评价涉及到科学、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在一种评价目的的前提下,评价方法的选择有赖于评价者的能力和所能采集到的信息。评价者自身的评价能力及素质直接影响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而现在农业科技评价多是由各级农业科研主管部门通过经验性操作进行的,还缺乏专门的独立的评价机构和专业评价人员队伍。

专家是农业科技评价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同行评议的结果是科技评价定性的主要依据。但农业研究领域广泛,学科专业间差别大;加之现阶段我国科技评价的专家评议制和信誉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反评价机制,使得符合要求的某一学科或领域的评议专家十分有限,现有评议专家的评价甄别能力和道德水准也参差不齐,这都有碍于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3.3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误区

指标选择:现行农业科技评价广泛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其评价标准主要依据的数量、刊物等级、论文引用数量及专著数量。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应用给科技定量评价带来了方便,但量化评价的绝对化和简单化却带来科技研究中的以质代量问题,还倾向于重刊物级别、轻论文档次,重表面文章、轻深度思考,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功效。并且文献计量学方法也只适合农业科技研究的某些领域,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在应用研究领域,如农业科技推广研究,其价值主要应体现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技推广报告主要阐述技术操作方式及方法的系统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具有技术指导和科学普及的特点,有别于理论研究的论文,就不适合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评价。

指标赋值:评价指标赋值标准彼此间存在不可公度性,且赋值大小无充分科学依据。评价指标的选择,各指标赋值标准的确定等都容易受到主观化影响,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实际评价中,还存在过分倚重评价指标体系的做法。评价标准的过度量化将导致急功近利的学术价值观,制造农业科研短视浮躁的氛围,为创造性科研活动的进行制造障碍,有碍于农业科技发展与公平竞争。

4完善我国农业科技评价的对策

4.1加大科技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完善和细化农业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对《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估工作的决定》和《科学技术评估办法》(试行)2项法规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建立健全与评价工作相配套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决策者和评价组织者的监督;健全专家评价制度,加强评价专家信誉制度建设。建立科技评价有关信息的公开制度;建立科技评价经费预算制度;建立与科技评价相关的申诉制度,建立评价机构、评价专家和被评对象的信用档案制度。二是明确政府在科技评价活动中的责任。尽量减少政府对科技评价的微观干预,减少从政府层面上开展的各种各级评价活动,减少政府对市场竞争性产品和技术的科技评价,引入市场评价机制。三是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环境。对科技评价要适当,减少频繁评价和各类奖项的评审。防止反复报奖现象蔓延;对科研人员制定出合理的规范的晋升和分配制度。四是在《决定》和《办法》2项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和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

4.2建立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支持系统,培育农业科技评价人力资源

加强农业科技评价支持系统的建设,特别是信息支持系统、专家支持系统和专家评价系统的建设,提高科技评价中同行评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专家支持系统和信息系统即农业科技评价专家库和信息库。专家评价系统即在评价过程中针对每一项具体的评价任务,筛选和评价参加该项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专家,评价任务完成后,对参加评价的专家的评估能力和业绩进行评价并存档,由此可通过专家评价系统实现动态的专家支持系统[6-7]。

加强农业科技评价专业人才的建设。培育一定数量的农业科技评价专业人员,提高科技评价人员的素质。对科技评价人员进行培训,对其评价资质进行认证,对科技评价报告质量、科技评价人员实施监督,要求科技评价人员除了熟悉农业科技领域外,还要非常熟悉我国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成为掌握农业科技评价规范和方法的专业人士。藉此来提升行业评价水平,使科技评价成为农业科技活动健康、顺利进行的有效管理手段,满足迅速发展的农业科技评价工作的需要。

4.3加强适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科技实际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工作

正确处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之间的关系。科技评价中单纯使用定性或定量方法都会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一般使用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即在同行评议基础上,结合文献计量学、经济计量学等方法,避免同行评议产生的主观臆断,减少数据统计造成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为提高评价的量化程度,可将定性指标按等级赋值转化为定量指标,但是因为划分等级和赋值也是人为的,含有定性成分,所以必须加强研究并选择科学有效的指标筛选和赋值方法,尽量剔除评价中的不客观因素,加上公正严格的进行,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8-9]。

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实行分类评价。在选择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之前,应将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研究相区别,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研究相区别。对理论研究的评价可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同行评议的基础上,主要对研究的科学价值、学术影响进行评价。对技术研究而言,专利、发明和实用技术应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对技术推广研究的评价,应把科技推广效益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从农业科研的最终目的考虑,实践是评价的最终标准,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发展。

5参考文献

[1] 张薇,程骏.科技评估专家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规范[J].科技管理研究,2003(10):31-33,37.

[2] 吴其叶.科技评估的功能、特点及方法[J].今日科技,2004(12):8-10.

[3] 佟屏亚.泛议农业科研评价体系[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4(2):16-19.

[4] 蒋景楠,邦奇.我国科技成果评价与管理创新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8(3):284-286.

[5] 刘敏.论科技评估的内涵、问题及对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管理研究,2001(2):50-53.

[6] 连燕华,马晓光.试论科学研究评价的标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4(1):63-68.

[7] 赵俊晔.我国农业科技评价现状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4):57-59.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第7篇

[关键词]学科评价 科技查新 重点学科 学位点申报

[分类号]G252.7

1 引言

重点学科建设是促进教学和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各国对学科或学科建设的评价都非常重视,评价目的主要有3类:满足学生择校需求;为学校提高学科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建议;为政府优先分配资源与经费提供依据。目前,国外最具代表性的学科评价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自1983年始一年一度的研究型博士学科排名,评价方法包括学术声誉调查和搜集反映学科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若干项指标(如师生比、科研经费、毕业生就业率等)的统计数据,其评价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与家长择校需要。美国这种面向社会与市场的民间评价模式代表了国际上未来学科评价的趋势。国内较具代表性的学科评价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自1986年始采用同行评议方法评选国家重点学科,其评价主要目的是为政府优先分配经费提供依据。该机构自2002年始,根据自愿申请原则对全国一级学科进行评估与排行,至2009年该项评估工作已完成两轮,目的是让学校了解学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本校的学科规划与建设。其评价主体属官方或官方委托的中介机构。此外,我国也有少量民间评价机构,如《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最近几年实行的学科等级评价,每年对法学、工学等11个学科门类按A++、A+、A、B+、B共11个等级进行排行。总体上,国外发达国家学科评价起步早,采用的评价方法多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国内早期学科评价大都采用专家定性评价法;20世纪90年代始,随着国际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成熟以及用于评价的文献计量方法的发展,才逐步采用定量评价法,但评价指标的学科指向性不明确,学科定量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

定性法与定量法各有优缺点。目前常用的定性法是同行专家评审,即通过对学者的问卷调查获得被评对象的数据。这种方法具有模糊性,只能判断学科是否达到认可的最低质量标准和选出最好的学科,无法判断学科的中间层次;同时专家评价不可避免地存在“送人情分”、“投人情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定量评价法,即通过先制定好包含一系列评价指标及各自权重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各指标对应的统计数据,采用线性计算办法得到被评对象的分数,最后按得分高低排行。定量法最主要缺点是统计数据往往来自被评学校提供的自评报告,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缺乏可信性;同时,定量法对学科结构、学科方向先进性等指标无法评价。科技查新评价学科法与以上定性、定量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与定量法类似,查新评价法也基于文献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检索与对比分析技术,将检索出的同行密切相关文献与被评学科的研究特色与新颖之处作对比分析,并作出定性评价的查新结论,为决策人员评价被评学科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重点学科规划与立项方案的制定方法主要是结合国家、地方的重大研究方向和计划,组织有关专家对候选重点学科及其研究方向等进行综合评价。然而,在这些评价资料中,缺少由第三方(科技查新机构)出具的关于诸如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先进性、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等的评价报告,即查新报告。科技查新为学科建设服务仍主要停留在提供学术成果真实性证明与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方面。国内仅有少数文章在论述科技查新与学科馆员制度及工作的相互借鉴时提到科技查新可以为评价和制定学科研究方向服务,至于利用其评价学科建设的更多方面未有述及。究其原因,“科技查新评价高校学科建设”属文献检索、科研管理、高等教育多领域交叉范畴,研究科技查新的人往往从文献检索出发,研究内容主要限于科研项目查新。研究学科建设者,尽管有许多关于重点学科定量、定性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但由于对科技查新原理缺乏深入了解,查新评价法至今无缘深入服务学科建设评价。本文结合学科建设管理与科技查新实践,详细探讨查新在重点学科立项前后各阶段的评价作用、内容及流程。

2 重点学科立项前的评价

2.1 利用科技查新评价重点学科整体状况

重点学科立项前,一般须对多个候选学科进行比较,评价其优劣。重点学科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工作条件、管理水平等几个方面。其中学科方向、学科队伍、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可以利用科技查新进行评价,如图1所示:

首先,将每个候选重点学科的学科方向(或学科队伍学术成果、人才培养中研究生选题、科学研究的已有成果)主要研究内容以查新合同形式委托给查新机构进行查新。查新员接到查新合同后,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与学科建设科研人员以及学科建设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分析,提炼查新点。在查新点确定后,查新员选择需要检索的文献数据库,并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与检索词,对检索出的密切相关文献与查新点作对比分析,写出查新结论,最后提交查新报告供学科评审专家与学科建设管理人员评价该候选学科是否具有优势。

2.2 利用科技查新评价重点学科的学科方向

一般来说,重点学科的学科方向数为3~5个,但在申报立项时会有更多(称其为候选学科方向),如何比较它们的先进性和新颖性,从中筛选出正确的学科方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目前,制定学科方向的方法亦是结合国家、地方的研究方向和规划,组织有关专家对侯选学科方向进行评价。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科技分工越来越细以及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产生,即使学科评审专家也难以熟悉某重点学科的所有领域。在此环境下,各候选学科方向的查新结果,即查新报告,可作为专家评价学科方向先进性的重要客观依据。具体评价方法与流程如图2所示:

2.3 利用科技查新和引文分析法评价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

重点学科立项一般要求学科带头人在本学科领域学术造诣深、有较高知名度。然而,如何对其学术水平进行评价?虽然可以通过其在同行学者中已有的知名度来反映其学术水平,但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个人的学术水平也会随时间动态变化。在此种情况下,通过对其已完成的科研项目进行成果查新,可实时、科学、客观地评价其学术水平。具体评价方法与流程如图3所示:

3 重点学科立项后的评价

3.1 利用科技查新评价学科项目

学科项目是指为凝炼重点学科研究方向,一般由

学科负责人或学科方向负责人出题,由学科组成员完成研究的科研项目。事实上,目前,采用学科项目的高校还较少。即便是已经实施的高校,学科项目的选题和立项也常常由学科(方向)负责人独自决定,由于个人知识结构的局限性,由其独自完成学科项目选题工作会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利用科技查新评价学科项目的选题和立项会更加科学,研究这样的学科项目才能使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得到更好、更快的凝炼。具体方法、流程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和一般科研项目立项查新相似。

3.2 利用科技查新评价引进人才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

重点学科立项后,在建设周期内往往会遇到主要学术骨干甚至学科带头人调离,或由于学科建没与发展需要,学科队伍需扩充,此时就须引进相关人才。然而,科技发展迅速,即使同一专业的人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也可能大相径庭。如何判断引进人才的研究方向与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一致?引进人才的学术水平是否达到学科建设要求?显然,仅凭应聘人的一纸简历加上与其简短的谈话很难找到与重点学科最对口的人才。利刚科技查新评价引进人才研究方向与学术水平将能聘到与重点学科研究方向一致且学术水平较高的人才。同时,这样还可避免人为因素(如裙带关系)导致的不公平。具体评价方法、流程与评价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相似。3,3利用科技查新评价重点学科中后期建设成效

目前,无论是重点学科建设的中期评估还是验收考核,其整个流程可概括如下:学科负责人填写学科建设考核评估表;学校召开评审会,学科负责人作学科建设汇报并现场答辩;专家评审组翻阅学科建设总结资料,实地考察教学、科研、实验等场地,最后打分评出各重点学科建设的优劣。这种评估考核对学科建设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学科建设成效是否真如学科负责人填写的评估表所述?科研成果质量、人才培养与学科队伍建设情况到底怎样?决策人员知之不深或认识不够全面。由于受专业限制,学科建设管理人员深刻认识各重点学科的建设总结材料比较困难,因此很难对其建设成果进行科学、客观与公正的评价,往往是对照其立项时的申报材料,注重学科建设成果在数量上的增量,而忽视其质量评价;学科评审专家们也难以熟悉某重点学科的所有研究方向,难以做到全面客观评价该学科建设成效。利用查新技术对学科建设取得的学术成果等进行查新,则能实现对重点学科的中后期建设成效作出更加合理的评价。另外,重点学科一般按周期分批建设,在重点学科规划和立项时,原定研究内容和建设目标是具有研究意义和创新性的,但在立项后的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别人在此建设周期领先于本重点学科团队的研究。此时,若重点学科还按原计划进行研究,会造成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重点学科建设全过程也需进行科技查新。建议可以对重点学科按学科方向每年进行一次查新。4科技查新评价学科方法案例

下面以某校水产学科学位点申报为例简单介绍如何利用科技查新评价和筛选学科方向。学位点申报要求每个学科的学科方向数为4―6个,每个方向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为3人,而该校水产学科所在的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职称以上人数共有70余个,每个人的研究方向都不尽相同,因此如何组建、确定和筛选学科方向成为学位点申报能否成功的关键。

・受理查新委托。学位点申报不同于科研项目申报,往往涉及更多的科研人员,其申报成功与否不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利益,而是影响学校或学院的整体利益,因此其查新委托方应是学校或学院。

・沟通、审读与提炼查新点。通过与科研人员沟通及审读相关材料,了解到该学科部分学术骨干在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等的生长、抗逆功能基因和蟹、贝的受精细胞学方面有较深研究,因此,提炼该学科方向查新点为:研究东海混水区特色水产养殖动物种类的遗传多样性、重要功能基因、受精细胞学。

・选择数据库。很明显,被评学科方向主要属生物学学科,选择的数据库除中外文综合数据库外,还要选择的专门学科数据库有:中国农业科学文献数据库,宁波大学水产文摘自建库,BIOSIS Previews、MED,LINE、ASFA、PubMed、GenBank等外文数据库以及水产信息网(www,ifishery,corn/,www,aqua―net eom/)等。

・确定检索词与检索策略。根据查新点,结合相关研究资料与数据库中的试检情况,确定检索词为:东海混水、水产养殖、大黄鱼、乌贼、墨鱼、基因、遗传多样性、遗传育种、受精细胞学等。

・通过文献检索对同行发表的密切相关文献与该学科方向的研究特色作对比分析,修正与确定前面提炼的查新点,根据查新点确定申报学位点的学科方向1: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并对学科方向1出具一份完整查新报告。

・提交学科方向l查新报告给校、院学术委员会,辅助决策人员评价学科方向1在同类研究领域中的学术水平与地位。同样,对于该学位点的其他学科方向制定与评价也采用相同的方法。

・借助每个学科方向的查新报告,筛选出相对同类研究领域中最具特色与优势的几个学科方向。通过查新辅助评价学科方向法,最终选定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渔业资源与环境等4个学科方向进行水产学位点申报。5

结语

目前,科技查新在科研项目中的评价作用已得到学术界和管理界的认可,但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评价作用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查新在重点学科遴选、学科方向制定、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鉴定、学科项目选题、引进人才筛选、中后期建设成效评估等方面的评价内容、方法及流程作了探讨;由于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查新如何更好、更全面地评价和服务学科建设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罗云,中国重点大学与学科建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刘裕品,周学军,美国高等教育的认可和评估体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2):34-38

[3] Gruman J. U.S. News & World Report:America's best colle-ges――A case report for getting tools used. [2010-06-23]. ht-tp :// clhh. org/activitles/Getfing_Tools_Used/usnews, pdf.

[4]刘莉,欧洲各国大学科研评价及其启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9):86-90

[5]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2010-06-25]

[6]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中国大学评价》学科、专业等级评价

[7]董琳,刘清,国外学科评价及其文献计量评价指标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1):37-40

[8]蒋石梅,曾珍香,李艳,等,国内外管理学科评价综述――兼谈我国管理学科评价发展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3):16-21

[9]张小亚,崔瑞锋,中美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比较――网大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比较江苏高教,2003(6):54-57

[10]高丽学科馆员机制与科技查新制度的对接,图书馆论坛,2008,28(3):121-123

[11]陈志华引入学科馆员制度的高校图书馆查新工作探讨,情报探索,2009(6):88-89

[12]彭丽华模糊数学在高校重点学科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3,2l(5):72-75

[13]关丽征,刘小平,杨兴华,等,北京市卫生重点学科项目中期评估定性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04,24(5):37-38

[14]郑忠民,周景泰,刘唯聪,等,上海市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验收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4(2):46-50

[15]叶绍梁,谢菊,学科建设制度创新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4(11):36-38

[16]张喜爱,高校省级重点学科综合模糊评价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科技管理研究,2008,28(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