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作风建设基本内容(合集7篇)

时间:2022-12-22 08:14:14
作风建设基本内容

作风建设基本内容第1篇

论文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

继矶山湖、长岭、大岭之后,老爷庙风电场于2011年底开始并网发电,这是江西省建成的第四个风力发电场,也是迄今该省最大的风电项目,该项目装机容量为49.5MW,安装33台单机容量1500kW的风电机组,预计年发电量1.02亿kWh。这使得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3.35万kW。按照规划,江西风电2020年将达100万kW,每年可为电网供电23.2亿kWh。另外,到2012年,全省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00亿元,高纯硅料8万吨,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170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16000MW。为了适应区域电力新能源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适应地方风电和光伏行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务之急。实训基地是培养新能源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实践训练场所,是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战场。因此,探索建设好电力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合作性。电力新能源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是针对新能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而设立的工作环境,该基地的建设具有投资大和运行费用高的特点,政府牵线搭桥,依托电力高职院校,由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达到资源共享,携手共图发展。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解决企业所需电力新能源人才短缺的困局。共建共用,提高基地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快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上岗时间;企业员工不需要到外省去,就近得到及时有针对性的培训,减少员工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

(2)先进性。要注重实训基地建设理念的先进性、技术的先进性、资源的先进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实训教学展示的先进性、实训基地现场管理的先进性。使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成为一个在技术、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新型服务基地。

(3)适应性。尽可能适应电力新能源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尽可能适应一定时期内江西风电、太阳能企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要区别于海洋风电和戈壁风电,须适应内陆性风电、太阳能企业对电力新能源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适应学生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技能增长规律;适应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训练规律。

(4)渐进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坚持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按照分层次、模块化和循序渐进方式,强调学员先夯实基本技能,强化对学员使用设备的能力、分析并排除设备故障能力的培养,据此确立实训内容并开发实训项目,形成从基本操作、基本工艺、基本技能训练,逐渐到专业故障分析排除,最后到综合技能训练的配套实训的渐进过程。形成“基本操作实训—专业操作实训—综合操作实训”的渐进体系。可以总体规划,分期建设。

(5)模拟性。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新能源生产现场的特点,要尽最大可能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建成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实训工位,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工作氛围,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装置。让学员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索质的培养。

二、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规划

联手风机生产企业、光伏企业、新能源投资企业,共同打造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依托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原有校内实训中心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改建、扩建和新建一批实训场所。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依次完成基本操作实训区、专业操作实训区、综合操作实训区的建设工作。

(1)实训基地的照明和动力系统,由新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承担,使得实训基地本身就是洁净能源的应用典范,而且,这些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本身,将是学员完成实训项目的最好的实训对象。

(2)新建一个新能源展示厅。它是学生进校时主要的参观场所,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可以到此参观。把它建成为省内宣传和推广新能源的对外窗口,一个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教育基地。

(3)新建新能源实训场所,包括:风机装配实训区、风场测试区、风力发电机测试区、光伏实训区、单片机与控制实验室、风机运行测控室和多媒体教学区等。

风机装配实训区承担风力机组实训模块,应有风叶的测试平台,轮毂、机舱、齿轮箱、联轴器、制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以及风力机的基础。用来让学生认知风机主机结构,设备、器材的布局,完成装配实训。建设风电主机电性能测试平台;光伏发电测试系统拟整体外购。

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原有火力发电专业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发电机、箱式变电站、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配电装置、补偿电容器、接地网等,控制和保护系统单元,集电与输电线路单元,集电线路、电缆线路等实训内容,都可以在原有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或者内容即可实现。

(4)实训的内容。风电实训的内容包括:风电基础知识、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原理特点与主要参数、环鄱阳湖典型风电厂的组成、风电厂施工建设前期施工准备工作、风机基础施工要点、塔架制造技术要求及工艺、塔架制造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风机的出厂检验及试验、风机的运输、箱变的安装、风机的调试、风电厂施工质量管理、风力发电厂项目工程验收规程、风电场的运行与维护、风电场的事故处理。还有风电元件测试;风电产品测试;风电设备组装与调试;风力发电机组组装和调试。太阳能发电主要内容包括光伏材料,光伏发电测试系统等。

(5)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打造成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点,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产学结合,亦工亦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三、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建设

1.硬件设施条件建设

实训硬件设施是满足电力新能源教学要求的实践场所,配备先进的针对环鄱阳湖的风电场主力机型等硬件设备是教学方案顺利实施、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特色鲜明和布局合理的实践设施和场所保证职业技能训练能落到实处,这样实训课程才有一种工程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除了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和图书资料建设,也需要进行自我教材和培训讲义资料建设。需要根据适应的风电场主力机型有针对性编写相应的培训讲义。讲义不局限于纸质的,还应制作教学光盘,采用多媒体动画、投影、模型等辅助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有特色与创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训质量的关键,要制定中长期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管理措施。高水平的技能不会来自于简单的书本知识,只有经过生产实际的检验,并经过提炼所形成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原有专职教师中抽调相关骨干青年教师到新能源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实践技能培训以提高现有师资的技能素质。

其次要从风电企业生产一线引进一定数量专业技术人员到教师队伍,聘用少数从事风电设计、生产和建设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培训师。对从企业引进的师资,通过听课、写讲稿、试讲等一系列培训,增强执教效果。

3.实训项目和内容建设

实训项目和内容充分适应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产业相应岗位群的需求,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电力高职毕业生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以风电为例,其实训项目和内容如下。

(1)风电机组的组装。内容包括:塔架的安装;主机(机舱)的吊装;风轮组装与吊装;风机附属设备的安装;箱式变电站的安装;电力线路与通信线路的施工;中央监控装置的安装等。

(2)风电机组的调整试验。内容包括:风电机组的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偏航系统、刹车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功能系统正确性的检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发现的质量缺陷,确保被试机组性能达标。

(3)风电机组的运行与维护。风电机组的启动、并网与停机;日常运行监视、记录的主要内容;定期巡视的主要内容;风电机组工作状态之间的转换;风电机组日常维护的主要项目和要求;年度例行维护的内容和要求。

(4)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故障的分类;故障处理的过程;风电机组常见故障及故障排除方法。

4.实训方法和手段建设

采用小组及大循环分组形式,以工程工艺方法为主线,打破工种界限,重组训练内容,强化训练效果。建立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培养现代工程能力和创造性建设的训练体系。推进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征,以“技艺分解、能力递进”为要求,以“市场对接、职业衔接”为标准的教学方法建设。

在教学手段方面,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和仿真手段,建设有足够的工作台位,辅以实物模型、实物照片、现场的录像,精心设计和制作Flash动画,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形象、逼真、立体,加上展板、挂图、陈列柜等多种教学手段,达到直观效果。结合原理图,使得电气设备抽象概念和复杂的原理过程形象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能灵活应用的、满足学生情境需求的学习硬件资源。

5.评价体系建设

人才理念之偏废势必导致相关制度的缺陷。人才尤其是工程应用人才之生命力在于实践动手能力,即从学生模仿训练过程的成效,到直接的实践训练的表现,从一个基本的工艺步骤,到一项技能形成。把学员的工艺技术能力作为最直接的质量准则之一,应使操作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质量保障体系贯穿于实训质量的整个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工艺水平始终是实训质量的主体。

作风建设基本内容第2篇

关键词: 作风 教风 学风 高职院校示范建设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近些年教育部、财政部相继联合实施了全国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和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各省市、区也在本地区范围内启动了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我院有幸成为四川省首批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现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示范校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诸方面改革创新,办出新时期的高职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对接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并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要达到这个目标,既要在办学条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在办学理念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要在学校软实力方面下大功夫,切实加强以“作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涵的校风建设,而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从严治教的良好教风和刻苦学习良好学风既是示范校建设的基础内容,也是示范校建设的目标要求。

一、“三风”建设的内容

“三风”即包括作风、教风、学风,也就是学校的校风的具体表现,她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精神所在,她决定着学校的品位、档次和特色,代表着学校的软实力。校风是学校的历代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凝练和传承下来的校园精神和办学力量,她需要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在长期的育人活动过程中逐步摸索、前仆后继形成的校园精髓,是学校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的整体体现。她影响着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良好的校风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许多著名大学,都会因为优良的校风而闻名于世,并引以为骄傲。校风主要体现在作风、教风和学风三个方面。

作风主要是教职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工作风气。学校的行政、教学、学生、后勤管理的工作作风直接体现在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风清气正,高效有序的校园作风能使一所学校良性运转,能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能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形成真抓实干,扎实务实的工作局面。

教风是教师在育人活动中的风范、风格、特点和作风,集中体现在师德、敬业精神,学识和教学能力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严谨治学,从严治教,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风的标准,身体力行地达到这些标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学风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校的治学方略作用在学生身上的外在体现,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习惯、学习纪录等方面。学风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综合反映。优良的学风是提高育人质量的基础条件,也是育人效果的必然体现。

作风、教风、学风三者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作风带动教风,教风决定学风。因此,作风建设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教风建设是核心,是灵魂,学风建设是落脚点和着力点。是三风建设的具体表现。

二、示范高职院校与三风建设的关系

“三风”建设就是人们常说的校风建设,示范建设最基本的目标之一是要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需要师生员工全力配合,尽职尽责地履行岗位职责,在此前提下才谈得上去创示范。因此,“三风”建设既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示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校风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关系到示范校建设的成效,是示范校建设成功的基本保证。借助于示范高职建设这一契机,整顿和调整职工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使示范建设与“三风”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既能保证各个示范建设项目的良性推进,也能形成学校的纯正风气。“三风”建设中,职工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是基础,教风建设是核心,学风建设是着力点。

首先,“三风”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内容。示范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涉及办学硬件建设、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但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一支能吃苦,善于打硬仗的干部职工队伍,而他们的工作作风决定着示范建设工作的成败,而广大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学态度,是能否贯彻学校的示范建设意图的根本保证、也是影响学生学习风气的关键因素。因此示范校高职院校建设内容必须包含作风、教风和学风建设,要求每个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将示范建设任务变为自觉行动,群策群力、共同克服示范建设工作中的具体困难。

作风建设基本内容第3篇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党内监察(纪律检查)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告诉我们,建设一个好的党,需要许多条件,其中,党内严格的纪律和健全的纪律检查(监察)制度则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革命胜利和执掌政权之后存在不存在发生分裂、和腐化变质的危险,要不要进行检查监察、如何有效监督检查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等问题上,工人阶级革命导师都作了肯定回答。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内监督的基本思想 (1)工人阶级政党的活动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 (2)严格纪律保证党的意志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 (3)通过民主和批评实施有效的党内监督 2 、列宁关于党内监督的基本思想 (1)关于加强执政党党内监察的必要性 工人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加强党的纪律,加强党内监督; 工人阶级政党在执政后,为了同它的大敌——、骄傲自大、腐化变质作斗争,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工作; 为了保证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必须加强检查和监督工作; 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必须加强党的监察工作。 (2)关于党内监察制度建设 列宁关于工人阶级政党党内监察制度的基本思想与实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党内监察的目的与任务;监察机关的产生;监察委员会的人选;监察机关的地位等。 3 、刘少奇的监察(纪律检查)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了重要贡献。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监察思想。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以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了许多有关监察(纪律检查)方面的重要思想,并根据这些思想,确立了党和国家监察体制的基本格局。他们的监察(纪律检查)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对党和政府实行严格监督是防止腐化变质的重要条件 (2)充分发扬民主是实行监督开展批评的根本保证 (3)监察(纪律检查)工作必须加强 4 、邓小平陈云的监察(纪律检查)思想 (1)邓小平的监察(纪律检查)思想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建国后,他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党和国家的建设问题上,建树颇多。其中对加强监察(纪律检查)制度的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 执政党必须加强党内监督。 有效的监督是执政党不犯大错误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监督是防止执政党腐化变质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监督是使党和国家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必须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多方面的经常的监督。包括 群众的监督; 党委会的监督; 党的监察机关的监督; 派的监督; 监督的关键,在于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是否健全。 只有真正坚决地做到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彻底解决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问题。 加强监察制度建设,发挥监察机关作用。 (2)陈云的监察(纪律检查)思想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有过许多重要论述。建国后,他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非常重视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许多深刻见解。在担任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期间,就纪律检查工作的意义、任务、方针及组织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又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监察)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意义。陈云的监察(纪律检查)思想主要体现在: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重要任务是抓党风。 纪检工作要成为促进改革的重要力量。 必须不断健全纪律检查机构,严格选拔纪检干部。 二、党纪论 党的纪律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是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的队伍纯洁性和坚强战斗力的有力武器。党的纪律的理论是党的纪律检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纪律检查理论,必须掌握党的纪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1 、党纪的基本含义 (1)党纪的含义 党的纪律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党的纪律是各种党内规范的总称。 党的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违纪者要受到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的追究。 (2)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制定了党的纪律。80年来,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随着党的队伍的不断壮大,党的纪律建设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已形成了《》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核心的、具有中国共产党特点的比较完整的纪律体系。它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经济纪律、人事纪律、外事纪律等方面。 (3)党纪与法律政策道德的关系 作为执政党,规定:“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模范作用,带头维护社会秩序,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因此,遵守国家法律和共产主义道德,也是党的纪律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党员应当懂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自觉地规范其社会行为。 2 、党纪的特点 (1)工人阶级政党的纪律是为工人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纪律 (2)工人阶级政党的纪律是统一的平等的纪律 (3)工人阶级政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 (4)工人阶级政党的纪律是科学的纪律 (5)工人阶级政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 3 、党纪的作用 (1)党的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 (2)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 (3)党的纪律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条件 4 、党纪的制定和执行 (1)党纪的制定与党纪的执行 (2)党纪执行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正确执纪与从严治党的关系、执行党纪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党纪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 三、党风论 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党风建设任务繁重而艰巨。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作为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的职能机关,必须在实践中加强党风理论的研究,从而使党风建设工作更加科学,更加富有成效。 1 、党风的基本含义 (1)党风的基本含义 党风是政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内通过一定数量的组织和成员的活动反映出来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影响的行为方式。 党风是政党及其成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总称。党风既作为党员个人思想、行为的风格而存在,又体现为党组织及整个党的风貌和形象,具体表现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诸方面。 (2)党风与党性 党性决定党风、党风反映党性、党风具有相对独立性。 (3)党风与党纪 党纪是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准则,它与党风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4)党风与改革 党风建设与改革开放在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 (5)党风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党的路线以及依据党的路线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同党风息息相关,但又相互区别。党风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形成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决定党风的发展方向和内容。 (6)党风建设与廉政建设 廉政建设所要解决的是党政干部拒腐防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问题。党风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政党及其成员的作风问题,涉及的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党风建设比廉政建设起点要高,要求更为严格,内容更为丰富。党的组织和党员不仅要遵照国家法律和社会规范廉洁自律,而且要遵照的要求,在共产主义信念、理想的支配下,履行党员的义务,发挥战斗堡垒和模范作用。因此,廉洁奉公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党风建设的全部内容。 2 、党风的内容 (1)党风内容的含义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排除又相互联系、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趋势和倾向。党风也不例外,既包括优良作风,又包括不正之风这一对立统一体。 (2)党的优良作风 核心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与之联系的我们党还逐步形成了谦虚谨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开拓进取等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好作风。 (3)党内不正之风 党内不正之风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形形,但其核心内容则是和。其他的不正之风,大都是和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由这两种与执政党的特点紧密相联的错误倾向滋生、演化出来的。 3 、党风的根本问题及党风估价的基本方法 (1)党风的根本问题 党风问题,说到底,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2)党风估价的基本方法 党风估价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党风建设状况,区分党风建设过程中的现象和本质,支流和主流的方法。 (3)正确认识党风现状 就总体状况而言,党风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党内也存在着、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声誉、危害了党群关系。 4 、党风建设 (1)党风建设的内容 党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二是反对和纠正党内不正之风。 (2)党风建设的意义 加强党风建设,是维护党的性质,保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 加强党风建设,对于形成和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党风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强党风建设,是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的重要保证。 (3)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思路 党风建设必须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来进行; 党风建设必须把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党风建设必须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党风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 四、反腐败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借鉴国外反贪廉政的经验,结合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客观实际,研究和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腐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和制定新形势下深入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思路和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腐败的含义和实质 (1)腐败的内涵 一般来说,凡是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就是腐败。构成腐败的内涵通常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腐败的主体,即与权力相联系的个人和组织;二是腐败的行为,即以权力被滥用为特征的社会行为;三是腐败的客体(后果),即受到损害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三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要素,构成了腐败的本质内涵。 (2)腐败的外延 揭示腐败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适用范围。 确定权力被滥用的适用范围,必须确认一种社会行为的本质属性,即构成这种行为的政治腐败性。 确定权力被滥用的适用范围,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对腐败的政治态度。 确定权力被滥用的适用范围,必须兼顾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特殊背景。 (3)腐败的实质 指腐败所固有的决定其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腐败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化和变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定范围的权力蜕变现象的主要特征是:权力官僚化;权力商品化;权力特殊化。 2 、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1)腐败产生的一般原因 腐败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客观上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和心理诸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通常产生腐败现象的最基本的原因有: 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是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产物; 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腐败现象往往是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伴生物; 思想道德文化领域中的金钱拜物教和权力拜物教,往往是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诱因。 (2)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特殊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腐败现象,其原因主要有: 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影响将长期存在,总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对外开放,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现代文明成功,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会趁机钻进来,成为一些人发生腐化的重要诱因; 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滋长,是腐败得以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3)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 一般来说,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具有利己性、损他性、性、隐蔽性、传染性、顽固性、和可控性等共同特征。在我国,腐败现象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结构双重转换时期的特有现象。其主要特征有: 由于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许多社会行为尚未通过法制形式得以严密规范,腐败现象具有易发性。 在改革时期,腐败活动往往借改革之名滋长蔓延,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腐败活动往往选择经济领域中供需矛盾突出的环节作为其钻营舞弊的场所,带有一定的聚集性。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领域及表现形式,会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转换和变化,具有多变性的特点。 3 、反腐败的性质任务和意义 (1)反腐败的性质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反腐败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四化大业的成败。 (2)反腐败的任务 反腐败斗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但从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角度来讲,主要任务是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二是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包括纠正不正之风。 (3)反腐败的意义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坚决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这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战略性措施。 4 、反腐败的思路和对策 (1)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的思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2)把廉政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是新时期深入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经之途 (3)建立有效约束滥用权力的机制是防范和遏制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基本举措 (4)坚持对党员和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是保证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更有成效地开展的基础环节 (5)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重要条件 五、监督论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作为执政党,建立起一整套的监督制约机制,对于防止权力的蜕化,是完全必要的。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是党内监督的职能机关,在党内监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深入探讨、正确认识党内监督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研究和掌握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对于纪律检查机关正确地、富有成效地履行监督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监督的基本含义 (1)监督的一般含义 一般含义上说,监督就是一定的社会组织,根据既定的行为规范,对某一具体对象进行的察看、监督活动。 (2)党内监督的基本含义 党内监督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含义: 党内监督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 党内监督是一种制度化的、协调有序的活动; 党内监督是以揭露、评价、纠偏为主要方式的活动过程。 2 、党内监督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1)党内监督的基本特点 党内监督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自觉性;强制性;客观性;相对独立性。 (2)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 党内监督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平等的原则;公开的原则;群众性原则;保护正当权力的原则。 3 、党内监督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1)党内监督的基本任务 按照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令,正确行使职权,防止和减少重大失误和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揭露和处理一切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2)党内监督的核心问题 只有对权力予以有效制约,才能保障和发扬党内民主; 只有对权力予以有效制约,才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领导作用; 只有对权力予以有效制约,才能克服和抑制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4 、加强党内监督的途径 (1)党内监督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结合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党内监督的构成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而对构成要素的结合方式的考察也会有不同的结论。但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党内监督要素结合方式的基本问题是领导体制问题,即,党的各级组织、部门、党员在监督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职能监督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党是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党,有关党内监督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监督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党员和党的组织部门在监督中的活动和工作都是在党委领导下开展的,因而坚持和维护党委的统一领导,是党内监督要素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哪些层次,哪些方面要素的结合,都应当体现和遵循这一原则。 (2)加强党内监督的主要途径 加强党内监督的途径主要有: 经常地、深入地对广大党员进行教育,努力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监督意识; 有机地协调党内的监督活动和监督工作,努力提高党内监督活动和监督工作的综合效果; 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发展和健全党内监督制度。 5 、纪检机关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监督工作的基本方式 (1)纪检机关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内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党的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其中,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为党内监督的职能机构,在党内监督体系当中,居于重要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纪委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完整的组织系统,这使纪委的监督工作的开展有了坚实可靠的组织保障,而且也使纪委的监督工作的效率能够通过各级纪检组织的努力而覆盖和影响到党组织的各个层次和党内活动的各个方面;纪委是党内监督的职能机构;纪委拥有和党内其他重要法规所赋予的权力和手段;纪委是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因而在监督方面具有更大的权威性。 (2)纪检机关监督工作的基本方式 纪委是以监督为基本指责,并掌握一定监督权力的党内专门的监督机关。与这种性质和特点相适应,纪检机关开展监督工作的基本方式主要有: 以监督的方式参与决策; 检查处理违内行为规范的组织和个人; 参与党的其他组织和部门开展的具有监督意义的活动; 对带有倾向、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检查; 根据改革开放、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和群众的反映,广泛地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地给有关组织和部门反馈信息,提供建议。协助、督促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 选自曾繁茂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概论》

作风建设基本内容第4篇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

作者简介:陶海英(197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师,讲师。(江西南昌33003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西省省级教改项目(JXJG-10- 58-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96-02

继矶山湖、长岭、大岭之后,老爷庙风电场于2011年底开始并网发电,这是江西省建成的第四个风力发电场,也是迄今该省最大的风电项目,该项目装机容量为49.5MW,安装33台单机容量1500kW的风电机组,预计年发电量1.02亿kWh。这使得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3.35万kW。按照规划,江西风电2020年将达100万kW,每年可为电网供电23.2亿kWh。另外,到2012年,全省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00亿元,高纯硅料8万吨,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170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16000MW。为了适应区域电力新能源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适应地方风电和光伏行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务之急。实训基地是培养新能源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实践训练场所,是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战场。因此,探索建设好电力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合作性。电力新能源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是针对新能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而设立的工作环境,该基地的建设具有投资大和运行费用高的特点,政府牵线搭桥,依托电力高职院校,由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达到资源共享,携手共图发展。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解决企业所需电力新能源人才短缺的困局。共建共用,提高基地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快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上岗时间;企业员工不需要到外省去,就近得到及时有针对性的培训,减少员工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

(2)先进性。要注重实训基地建设理念的先进性、技术的先进性、资源的先进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实训教学展示的先进性、实训基地现场管理的先进性。使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成为一个在技术、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具有综合的新型服务基地。

(3)适应性。尽可能适应电力新能源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尽可能适应一定时期内江西风电、太阳能企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要区别于海洋风电和戈壁风电,须适应内陆性风电、太阳能企业对电力新能源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适应学生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技能增长规律;适应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训练规律。

(4)渐进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坚持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按照分层次、模块化和循序渐进方式,强调学员先夯实基本技能,强化对学员使用设备的能力、分析并排除设备故障能力的培养,据此确立实训内容并开发实训项目,形成从基本操作、基本工艺、基本技能训练,逐渐到专业故障分析排除,最后到综合技能训练的配套实训的渐进过程。形成“基本操作实训―专业操作实训―综合操作实训”的渐进体系。可以总体规划,分期建设。

(5)模拟性。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新能源生产现场的特点,要尽最大可能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建成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实训工位,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工作氛围,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装置。让学员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索质的培养。

二、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规划

联手风机生产企业、光伏企业、新能源投资企业,共同打造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依托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原有校内实训中心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改建、扩建和新建一批实训场所。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依次完成基本操作实训区、专业操作实训区、综合操作实训区的建设工作。

(1)实训基地的照明和动力系统,由新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承担,使得实训基地本身就是洁净能源的应用典范,而且,这些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本身,将是学员完成实训项目的最好的实训对象。

(2)新建一个新能源展示厅。它是学生进校时主要的参观场所,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可以到此参观。把它建成为省内宣传和推广新能源的对外窗口,一个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教育基地。

(3)新建新能源实训场所,包括:风机装配实训区、风场测试区、风力发电机测试区、光伏实训区、单片机与控制实验室、风机运行测控室和多媒体教学区等。

风机装配实训区承担风力机组实训模块,应有风叶的测试平台,轮毂、机舱、齿轮箱、联轴器、制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以及风力机的基础。用来让学生认知风机主机结构,设备、器材的布局,完成装配实训。建设风电主机电性能测试平台;光伏发电测试系统拟整体外购。

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原有火力发电专业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发电机、箱式变电站、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配电装置、补偿电容器、接地网等,控制和保护系统单元,集电与输电线路单元,集电线路、电缆线路等实训内容,都可以在原有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或者内容即可实现。

(4)实训的内容。风电实训的内容包括:风电基础知识、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原理特点与主要参数、环鄱阳湖典型风电厂的组成、风电厂施工建设前期施工准备工作、风机基础施工要点、塔架制造技术要求及工艺、塔架制造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风机的出厂检验及试验、风机的运输、箱变的安装、风机的调试、风电厂施工质量管理、风力发电厂项目工程验收规程、风电场的运行与维护、风电场的事故处理。还有风电元件测试;风电产品测试;风电设备组装与调试;风力发电机组组装和调试。太阳能发电主要内容包括光伏材料,光伏发电测试系统等。

(5)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打造成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点,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产学结合,亦工亦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三、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建设

1.硬件设施条件建设

实训硬件设施是满足电力新能源教学要求的实践场所,配备先进的针对环鄱阳湖的风电场主力机型等硬件设备是教学方案顺利实施、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特色鲜明和布局合理的实践设施和场所保证职业技能训练能落到实处,这样实训课程才有一种工程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除了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和图书资料建设,也需要进行自我教材和培训讲义资料建设。需要根据适应的风电场主力机型有针对性编写相应的培训讲义。讲义不局限于纸质的,还应制作教学光盘,采用多媒体动画、投影、模型等辅助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有特色与创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训质量的关键,要制定中长期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管理措施。高水平的技能不会来自于简单的书本知识,只有经过生产实际的检验,并经过提炼所形成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原有专职教师中抽调相关骨干青年教师到新能源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实践技能培训以提高现有师资的技能素质。

其次要从风电企业生产一线引进一定数量专业技术人员到教师队伍,聘用少数从事风电设计、生产和建设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培训师。对从企业引进的师资,通过听课、写讲稿、试讲等一系列培训,增强执教效果。

3.实训项目和内容建设

实训项目和内容充分适应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产业相应岗位群的需求,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电力高职毕业生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以风电为例,其实训项目和内容如下。

(1)风电机组的组装。内容包括:塔架的安装;主机(机舱)的吊装;风轮组装与吊装;风机附属设备的安装;箱式变电站的安装;电力线路与通信线路的施工;中央监控装置的安装等。

(2)风电机组的调整试验。内容包括:风电机组的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偏航系统、刹车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功能系统正确性的检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发现的质量缺陷,确保被试机组性能达标。

(3)风电机组的运行与维护。风电机组的启动、并网与停机;日常运行监视、记录的主要内容;定期巡视的主要内容;风电机组工作状态之间的转换;风电机组日常维护的主要项目和要求;年度例行维护的内容和要求。

(4)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故障的分类;故障处理的过程;风电机组常见故障及故障排除方法。

4.实训方法和手段建设

采用小组及大循环分组形式,以工程工艺方法为主线,打破工种界限,重组训练内容,强化训练效果。建立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培养现代工程能力和创造性建设的训练体系。推进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征,以“技艺分解、能力递进”为要求,以“市场对接、职业衔接”为标准的教学方法建设。

在教学手段方面,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和仿真手段,建设有足够的工作台位,辅以实物模型、实物照片、现场的录像,精心设计和制作Flas,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形象、逼真、立体,加上展板、挂图、陈列柜等多种教学手段,达到直观效果。结合原理图,使得电气设备抽象概念和复杂的原理过程形象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能灵活应用的、满足学生情境需求的学习硬件资源。

5.评价体系建设

人才理念之偏废势必导致相关制度的缺陷。人才尤其是工程应用人才之生命力在于实践动手能力,即从学生模仿训练过程的成效,到直接的实践训练的表现,从一个基本的工艺步骤,到一项技能形成。把学员的工艺技术能力作为最直接的质量准则之一,应使操作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质量保障体系贯穿于实训质量的整个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工艺水平始终是实训质量的主体。

四、结束语

总之,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规律,按照工程实践教育的大框架和现代工程应用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来进行总体规划和建设。有理由相信,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建设,必定能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电力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宝庆.赣“十一五”新能源发展规划(风电篇)出台[DB/OL].jx.省略.2007-4-27.

[2]张长营,王晓红.电网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供电企业管理,2010,(3):32-34.

[3]李书权,曾令全,严干贵,等.电气工程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1):75-77.

[4]惠记庄,刘海明,邹亚科.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及训练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115-118.

[5]胡大超,程奕鸣,黄云明,等.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模式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33-36.

[6]薛叙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3-17.

作风建设基本内容第5篇

[关键词]西柏坡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实践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作风建设的发展和提升,并将党的基本作风建设工作的开展状态与党的各项发展事业紧密关联。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风建设工作取得的有关成果为各项基本事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西柏坡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在党的作风建设工作方面的实践探索和历史经验,为我党当代作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启示,有鉴于此,本文将围绕西柏坡时期党对作风建设工作的实践及启示展开简要论述。

一、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工作的基本特点

在西柏坡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管理机构不仅实现了对延安时期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基本作风建设指导原则的基本传承和深刻践行,而且还结合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实际面对的国内外局势展开了有系统性且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把控,在充分结合党在作风建设事业中取得的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创建性地阐发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指导思想,给我党在作风建设事业领域基本工作内容的有效扩充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从指导思想的传承角度,还是从工作内容体系的扩充角度,西柏坡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事业的发展版图中都具备着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而针对西柏坡历史时期,党在作风建设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展开阐释,应当重点关注如下四个方面:

(一)作风建设工作与军事斗争事业密切结合

在西柏坡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工作与党的军事斗争事业具备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格局,从时间特征和基本实践路径的角度分析,两项工作具备在进程角度的一致性,且这一阶段我党的作风建设工作的中心内容都是围绕军事斗争事业的发展路径而具体设定的。

在抗击军事力量针对我党控制的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围剿行为的过程中,主要依赖的军事指导思想就是同志提出的“寻求战机,各个歼灭敌人”的部署,并以此促进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接连在西北战场上取得了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以及蟠龙镇战役的胜利成果及在山东战场上取得了彪炳史册的著名战役孟良崮战役的重大胜利。这一时期我党领导的军事力量接连在西北战场和山东战场取得的一系列战役胜利,逐步促进我党形成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基本工作作风,这种作风在我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作风建设工作与干部思想教育密切结合

在西柏坡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管理机关实现了党的基本作风建设与党的干部思想教育工作之间的密切结合。在此基础上,中央机关会频繁而不定时地针对我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开展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为中心的思想意识渗透教育,并以此为基点,实现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全部军事活动的统一指挥和控制。

1948年11月11日,同志在致电全国各地区中央局、各大野战军前委管理机关过程中明确指示:“再有一年左右即可从根本上统治……但要全部解决并占领全国,则尚需要更多的时间。我党我军仍须稳步前进,不骄不躁,以求全胜。”这一指示,深刻地揭示了针对我党的领导干部和军事指挥将领开展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为中心的思想意识教育实践工作所具备的重要意义,以及这一指导思想在助力我国解放战争事业顺利完成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作风建设工作与事业紧密结合

为扎实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事业的彻底完成,党的中央领导机构认为应当优先解决党员队伍内部存在的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问题,并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彻底实现事业预期目标的基本条件。有鉴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西柏坡发展时期,党的中央领导以事业的推进过程为契机,不断强化党的作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力度。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持续工作之后,中国共产党在事业和党员队伍作风建设工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提升,不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事业的发展推进创造了充足的基础条件,而且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基本思想观念认知层次的有效提升。

(四)作风建设工作与基本制度建设密切结合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实践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优良作风的形成与系统完善的制度密切相关,制度建设是作风建设工作预期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在西柏坡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制度建设工作接连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不仅更新修订了在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备深刻影响作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指导思想原则,还接连制定了一系列密切结合新时期国内外局势发展特征的全新制度,如《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关于严格执行报告制度之检讨的指示》、《关于健全党委制》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文本,给我党历史发展过程中作风建设工作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二、西柏坡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基本成果分析

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历史时期不仅充分继承和发扬了在既往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作风,还密切结合国内外环境的综合变化特征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作风建设工作方面的发展成果和实践经验。

(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基本作风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历代先人始终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视为评价一个人基本精神意志的重要指标。在西柏坡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汲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髓元素,并结合全新的时代历史特征以及国内环境的具体发展特点,促进中国共产党人养成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为党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西柏坡历史发展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同志,针对党的作风建设工作问题,围绕“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中心思想多次作出指导和批示。而这种作风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逐步成为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组成内容。而这种局面的实际形成,与中国共产党西柏坡历史时期中央领导机构组成同志的表率引领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在这种由上而下的历史实践模式的深刻演进,使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基本作风,为中国共产党队伍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忘我工作的基本作风

在西柏坡历史发展时期,中国革命事业的光明前景已经不容否认且近在咫尺。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为保障中国革命事业最终胜利成果的早日实现,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的部分高级领导同志,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在夜以继日且无怨无悔的顽强拼搏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众多高级领导者都接连作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历史贡献。

(三)视群众为亲人的基本作风

历史经验揭示,“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牢不可破的真理,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以民为本,因民而兴”的指导思想在西拍坡历史时期得到了深度的践行,以、刘少奇、等为代表的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接连在与基层群众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展示了“视群众为亲人”以及“群众利益为先”的基本精神,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获取了基层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为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充足的保障条件。

(四)最大限度地开短会的基本作风

开短会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重要组成内容,这一优良作风在西柏坡历史时期也获得了广泛而深入的贯彻运用,同志还针对如何实现开短会目标的实施路径问题作出了专门的部署和批示,有效促进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历史时期形成了“最大限度地开短会”以及“求真务实”的基本作风。

三、西柏坡历史时期作风建设工作的启示

第一,求真务实是作风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求真精神是做好一切工作根本基础,而求实精神的贯彻则要求一切工作的具体开展都要密切联系实际,积极寻求具体工作的开展给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所引致的实效。对于现阶段的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积极克服弄虚作假和浮夸现象,时刻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优先位置,切实履行说实话、干实事的优良工作作风。

第二,分工合作是作风建设工作的基本前提。通过对西柏坡历史时期五大书记集体办公的历史现象的系统分析,可以发现分工合作的基本工作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建设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结语

针对西柏坡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及启示问题,本文从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工作的基本特点、西柏坡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基本成果,以及西柏坡历史时期作风建设工作的启示三个角度展开了具体论述,做好西柏坡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工作基本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对我国现阶段党的作风建设事业的有序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贾丽云.西柏坡时期党对作风建设的积极探索及其启示[J].新东方,2012(02).

[2]李彦青.西柏坡时期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2(10).

[3]刘志兰.浅论西柏坡时期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神州,2013(10).

[4]胡庆胜,杜丽荣,陈永萍,武春霞.西柏坡时期党的文风建设实践与启示[J].共产党员(河北),2014(03).

[5]李文静,谢佳奇.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启示研究[J].金田,2014(02).

[6]张志红.新世纪西柏坡精神研究综述[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作风建设基本内容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风电实训;基地建设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是目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力新能源,利用风能替代日益枯竭的化石能源来发电,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规划到202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按照江西省《“十一五”新能源发展规划(风电篇)》规划,江西风电场装机容量为95.7万千瓦,每年可为电网供电23.2亿度。如火如荼的大规模风电基地建设的背后却是我国风电人才的匮乏,高职院校要抢占市场先机,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率先开设风电运行与维护专业。但要达到办学条件,满足培养风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风力发电实训基地是当务之急。

一、风电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风电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依照四项原则,满足两项功能,达到五项统一。

1.四项原则

(1)适应性原则。适应一定时期风电企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适应区域风电企业对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适应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规律;适应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体现现代风电技术的综合性生产训练。

(2)合作性原则。与风电企业合作,校企联合共建风电实训基地。高校和企业携手共谋发展,达到资源共享。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解决企业风电人才短缺的困局,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快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上岗时间。共建共用、互补长短,提高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率。

(3)模拟(或仿真)性原则。风电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风电生产现场的特点,由于有些设备价格高、体积大,可采取按一定比例缩小的物理模拟或者数字仿真。建成针对性很强、数量和场地足够的实训工位,达到与风电生产场所尽可能一致的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满足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的需求,使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经济性和可行性。

(4)整合性原则。开办风电运行与维护专业的高职院校都有多年相关火电专业或电气专业办学经验,有一定的相关实训场所,如钳工实训、机电实训、输配电实训、变电实训等。整合原有的实训基地,根据风电实训项目和内容的具体要求,对原有实训项目和内容进行调整,把有限的资金用来重点建设紧缺的风机实训项目。

2.两项功能

(1)人才培养功能。风电实训基地首先应当满足院校培养风电专业学生较为全面适应风电行业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需要,具备风电人才培养功能。其运作方式上强调工位性,讲求职业性,让学生在一个工作台位上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训练,真正实现学生操作应用能力的提高。

(2)交流培训功能。风电实训基地应具备培训风电企业员工技能的功能。在运作方式上,可利用实训基地让同类型院校学生分工种同台竞技,作为加强交流的比武现场、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培训的基地、对外进行培训的机构。

3.四项统一

(1)校内与校外的统一。经过统筹规划,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互补,在建设时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教学任务,形成课程,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它是一种带有岗位意义的校内实训,带有教学意义的校外实训,意在真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规划作出贡献。

(2)知识与技能的统一。通过对风电知识的捕获、共享和集成以及技能的训练养成,掌握多种风机状态操作程序,强化获取、使用和开发风电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技能,形成系统性的风电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事故处理等知识技能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过程与方法的统一。通过过程实训,学生基本了解风电控制的原理及风电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学生掌握对一般风电系统调试中出现问题的独立分析方法、调整方法、处理方法,达到尽快排除故障,及时修理好损坏的设备或更换设备,从而缩短风电停机时间,尽快恢复发电。

(4)态度和职业观的统一。端正学习态度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实训基地管理中,让学生感受真实的风电职业氛围,对风电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进取的心态,养成不怕困难、勤于钻研、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学生通过实训改变不良的操作行为方式,提高科学素养。

二、风电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

1.实训师资建设

制订中长期的风电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管理措施。首先在原有专职教师中抽调相关骨干青年教师到风电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实践技能培训以提高现有师资的风电技能素质。

其次要从风电企业生产一线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教师队伍中,聘用少数从事风电设计、生产和建设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从企业引进的师资,通过听课、写讲稿、试讲等一系列培训,增强其执教能力。

2.实训教材建设

可以选定风力发电工程施工与验收编委会编写的《风力发电工程施工与验收》(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和宋海辉主编的《风力发电技术与工程》(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为一般教材。

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也需要进行自我教材建设。需要根据风电场主力机型有针对性地编写相应的培训教材。教材不局限于纸质的,还应制作教学光盘,增加一定的实物,采用多媒体动画、投影、模型等辅助教学。

3.实训硬件设施建设

工程实训课程要有一种工程教学情境。针对区域性风电场主力机型,有针对性地进行硬件设施建设是完全必要的。除校外实训基地外,建立模拟(或仿真)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有足够的工作台位,辅以实物模型、实物照片、现场录像、精心设计和制作的Flas,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形象、逼真、立体,加上展板、挂图、陈列柜等多种教学手段,达到直观效果。结合原理图,使电气设备抽象概念和复杂的原理过程形象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应用灵活的、满足学生情境需求的学习硬件资源。

4.实训方法和手段建设

采用小组及大循环分组形式,以工程工艺方法为主线,打破工种界限,重组训练内容,强化课程建设,提高工程训练的教学效果。建立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培养现代工程能力和创造性建设的训练体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际或者虚拟的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培养。积极推进内涵建设,推进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征、以“技艺分解、能力递进”为要求,以“市场对接、职业衔接”为标准的教学方法改革。加大实训力度,保障实训质量,使学生在逼真的电力企业生产环境中进行“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

5.实训项目和内容建设

项目一:风电机组的安装。

内容包括:塔架的安装,主机(机舱)的吊装,风轮组装与吊装,风机附属设备的安装,箱式变电站的安装,电力线路与通信线路的施工,中央监控装置的安装等。

项目二:风电机组的调整试验。

内容包括:风电机组的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偏航系统、刹车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功能系统正确性的检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发现的质量缺陷,确保被试机组性能达标。

项目三:风电机组的运行与维护。

风电机组的启动、并网与停机,日常运行监视、记录的主要内容,定期巡视的主要内容,风电机组工作状态之间转换,风电机组日常维护的主要项目和要求,年度例行维护的内容和要求。

项目四: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

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故障的分类,故障处理的过程,风电机组常见故障及故障排除方法。

6.实训管理体系建设

探索风电专业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内容。建立涵盖基础性实训、综合设计性实训的风电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1)基础工程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工具的使用、工艺接线教学模块的实训,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内容的基础工艺,讲授基本的操作技能及工程专业理念,逐步建立风电工程的技能概念。

(2)基本实践训练。在学生完成基本实训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参与具有风电生产背景的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事故处理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

(3)综合创新训练。在基本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或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鼓励他们自选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实训中心条件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完成实际风电机组的设计、制作、调试等综合能力的训练。

作风建设基本内容第7篇

关键词 建筑初步 教学改革 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风景园林学是关于土地和户外空间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它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建筑初步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关于建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授课目的就是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启蒙教学的课程,其在风景园林专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大体有三个方面:训练风景建筑表现技巧;训练风景建筑制图方法;训练风景建筑设计方法和原理。通过两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在该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专业方向上存在一些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内容庞杂

目前,课程的训练内容很多,既要有建筑知识的涵盖,又要有绘图的基本训练、模型的制作以及构图色彩方面的训练,虽然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内容过于庞杂,之间又没有联系,结构也很松散,容易让学生把握不到课程的主要方向,疑问重重。

1.2课程之间协调差

建筑初步课程的安排都在一年级,课程内容广泛,与其他很多课程的内容重复,讲授深度较浅显,每个内容都是蜻蜓点水,讲授较为不合理。

1.3重基本功训练,忽视思维训练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建筑初步课程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以训练绘图基本功为主要目的,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喜欢模仿资料范例,设计成果平淡无奇,过多地重视图面效果。

2改革的措施

2.1教学方法

对风景园林专业来说,建筑初步课程是建筑的启蒙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更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改变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2.2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以教师、课本、黑板为中心的填鸭式的、封闭的、单向的向学生传播知识,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形象和生动,比较适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发展“讨论式的教学”,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应适当地安排讨论,组织师生交流与共享查阅的资料及调查的案例,讲述分析的过程及结果,促进大家共同进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在各个课题设计的最后阶段,应开展“展示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展示自己成果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他人的处理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得以延续。

2.3教学内容

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应对“建筑初步”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使建筑初步课程真正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启蒙课程。笔者认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初步内容可分为以下四部分:建筑绘图基本功训练、形态构成设计、小型建筑设计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都是非艺术生,大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几乎为零,在绘图的基本功训练上都需要加强,特别是建筑的表现,需要更为严谨的绘图方式,为将来景观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课时较少,在作业上应选择综合性的训练项目,压缩作业周期,减少临摹抄袭,追求高效、全面的训练项目,使学生的思维融入到设计的作品中去。另外,在形态构成部分应和学生全面地讲解造型的塑造规律以及思维形式的转变,通过对建筑要素的提取、归纳和总结来对形体进行把握与塑造。由于前面的铺垫与学习,在最后的小型建筑设计课题部分,是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一次较为真实、具体的综合性练习。制作模型和绘制课程作业最直接最有效,在模型的制作和图纸的绘制过程中,可以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制作能力结合起来,使初学者更直观有效地体验到自己的创作中去,真正达到“做”、“想”、“画”的结合。

3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初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各部分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一个整体。围绕着建筑初步的教学改革,要不断加强训练途径,提高办学条件和优化教学手段,形成课内课外的结合,理论专业知识与基础训练内容的结合,使建筑初步真正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启蒙课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