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管理工作风险控制3篇

时间:2022-12-27 15:23:18
管理工作风险控制3篇

管理工作风险控制1

引言:

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日益突出。房地产企业的粗放式发展和高杠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规模和效益,也使得对资金越发的依赖,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固有思想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寒冬。所以,房地产企业的传统思维模式中既定的误区是什么,形成当前行业环境中问题症结的是什么,又需要对房地产企业的痛点进行何种革新和深化,这些都变得迫在眉睫。下文将浅析房地产企业现存的几个资金管理上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概述

(一)资金管理的内涵解读资金管理是企业董事会等高层经营者对资金的来去和使用进行规划、控制、监管、考核的一整套工作。也是当前复杂市场变化下,财务管理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今地产业发展受到制约,“现金为王”已经逐步深入人心。公司现金流是否充裕已经变成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所在。加之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所面对的生存环境也更加复杂多样,通过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的管理能力,相对保守的控制运营风险,提升整个企业的资金的利用率,才能实现企业稳健的发展。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简而言之是通过对涉及企业资产、资金的各项企业行为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对于企业本身,特别是对于中小微型企业本身来说,其本身的企业资金管理的工作水平,是严重地影响到它们的未来发展计划以及发展道路。房地产项目投资金额巨大,单纯的依靠企业自有资金是远远不能满足扩张期的资金需求,所以通常通过银行金融机构或社会金融融资机构进行融资。对于融到的资金使用方向一般是地价款、税费、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建筑安装费等。在项目尚未完成竣工交付时,是需要获取预售许可证才能提前销售,以便更早的实现投入资金的收回,然后将其再投入到新的土地拍卖和施工建设中去。也因为预售制,使得房地产企业拥有了不断增加财务杠杆的机会,导致负债率节节攀升。当前房地产企业过分依赖外部融资,过分追求规模化和利润最大化,也就导致有些企业虽然账面盈利尚可,却因为现金流量不充沛而倒闭。这也充分说明房地产企业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还是不够强大,资金管理体制还是停留在表面功夫上,这是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房地产企业强化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的资金条件就不充裕的中小地产公司来说,不科学的资金管理工作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财务危机,导致企业高层过于片面的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此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决策失误。在近期消极疲软的房地产企业环境下,中小地产公司本身已经疲于应付日益紧张的资金需求,更加无法承受巨大的决策失误,这导致了无法深度发展的恶性循环。由此可见,科学的资金管理以及重视资金管理是房地产企业能够度过寒冬、迎接新的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良性的资金链循环是房地产企业长期生存的根本。资金投入端是资金链的基础,而恰恰地产公司依赖的主要又是有偿性质的外部融资,财务杠杆极高,财务风险极大。销售端是整条资金链的动力,资金回笼的速度是资金链的根本,也是关系到资金链是否断裂的核心问题。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资金链的每个环节都要谨慎对待,在资金链运转的过程中,资金合理管理尤为重要。随着全国地产行业的饱和和夕阳化,地产公司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同时因为部分公司资金管理不善引发资金链断裂的事情时有发生。因而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可持续发展,资金管理就是一个重要性因素。

二、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资金的使用缺乏风险控制从恒大暴雷、融创危机等等事件中不难发现,地产公司最不缺的是资金,最缺的也是资金。各种大型企业在主业完成壮大的同时,极力谋求多元化发展,但又缺乏必要的风控意识和长远的发展眼光,一味的铺摊位,加大对未知领域的投资,使得本就债台高筑的地产业增加了更多的收款难度。地产公司在投资新兴行业或者领域的时候,仍然使用传统思维模式---拿钱砸,并未考虑进入新领域所需要的研发和进入市场的时间,以及新领域从投产到回款的时间跨度和口碑问题,过高的估计投资收益,忘记了融资是有偿的,是带有财务成本的。在新投资领域尚未形成销售回款,而原本主业地产销售又萧条不景气,那么资金链的收入端就会受到严重打击,回收资金流都已经无法偿付融资利息时,资金链的断裂不可避免。

(二)重视企业利润,忽视现金流稳定对于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观点而言,是无可厚非的。因此经常会有这样一种片面的想法,认为企业利润越高就是经营越成功,从而导致管理层忽略流动性对利润的影响。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需要全面、准确地了解现金流和经营利润之间的差异,也要清楚一点:单纯的高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的现金流充沛。从恒大2021年中报可以看出,恒大净资产在暴雷时仍然有4100多亿,但崩塌确是一瞬间的,充分说明利润和现金流是有区别的。当前地产公司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财务部和业务部未能实现业财融合,业务部觉得财务部的各项指标是不产生经济效益的,财务数据是滞后的,财务部说业务部的数据口径与财务口径不一致,只追寻业绩最大化。往往这样的对立,通常是以业务部门占据最后的主动,财务指标最后是服务于业务考核。按照现在的行业环境,财务部更应当承担起主要的责任来,数据源一定要分清哪些事是我们财务部可控的,哪些事是财务部不可控的。订立各项指标,严格把控风投项目。对于投后管理中的财务运作,如工程款、工资、贷款、利息、投资、营销费用等,需要实时跟进,确保确实可控。加强各个项目资金监管,减少甚至是不允许项目之间的资金调动,从公司集团层面实现各项目自主盈亏,自负现金流稳定。如今的地产公司想尽办法统筹项目监管资金,不断加码拿地,属于一份钱几处花,只要有一个楼盘销售不利,立马所有项目资金都紧张,这是过分追求利润和规模化,忽视现金流稳定导致的。因此当前的地产企业应该做到业务部门服从财务部门调度,稳字当头。对于不可控项目,及时放弃,断臂求生、现金为王。

(三)资金管理方式不适合企业实际需求大部分地产类企业并未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资金管理模式,都以财务部统筹管理,财务又以业绩优先,形成了只有数据没有分析的局面。通常来讲,地产业的资金管理模式分为两种:自上而下的集团化统筹管理模式和自下而上的项目(分子公司)独立经营模式。大型地产企业一般为集团式化大规模经营为主,同时又为了方便统筹全公司的资金,只要有预收款,立马用于新地块拍卖,也逼迫地产公司不得不需要集中管理资金,反而助长了不断增加杠杆的风气。而中小型地产企业以分散模式为主,项目经理或者是分公司经理拥有绝对的资金使用权限,这又使得公司在统一力量集中发展的时候,劲使不到一处去。当前的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不合理,使用集团化统筹管理模式的集团公司,其内部没有专门的资金管理中心,资金集中统筹管理的制度不完善,同时拍脑袋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使用项目(分子公司)独立经营模式的公司多数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出现有些项目缺钱无法开工,而有些项目资金充裕却没有合理的投资方向,产品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形象有问题。(四)财务分析未能充分考虑市场对企业的信心仍然以恒大为例,暴雷前并未出现资不抵债,虽然流动性枯竭,但是所有资产仍然可以覆盖负债,积极出售资产等还是可以活下来,但发现真实情况确是:失去企业信心的恒大资产变得廉价,打折后便无法覆盖所有负债。这个案例可以充分说明,我们现如今的财务分析几乎没有认真考虑在压力环境下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传统意义上的资产变现价值并未详细考虑压力测试,这不仅会在危机时加速资金流枯竭,也会让管理层高估自身的运营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

三、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健全风控体系,实行稳健的财务收支政策房地产企业对于未来几年的投资需要严把风控,做到稳健投资,除了不盲目拿地以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政策因素,回款速度等等因素。同时创造各级分别把关的决策渠道,以确保项目周期内的风险都能得到充分的考虑。并且实时收集项目相关风险信息,动态调整战略,及时改变投资方向和体量。一般需要面对的风险有:市场竞争风险、政策调控风险、利率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社会需求风险等。如何建立相应体系变得至关重要:1.在投资决策阶段,需要根据当地市场行情、风土人情、居民购买力、居民购买意愿等做好切实可行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且设定投资拿地的最高限额。2.在工程施工阶段,要完善审批机制,明确各职位的权限和职责,做到不冗杂不形式主义。并且实时追踪各资产的规模和在建工程的完工情况,让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更加精准。3.在营销阶段,定价环节需要符合市场规律,保证未来销售回款的及时性。在费用支出上实行部门考核机制,采用谁指出谁负责的形式,让费用和产值进行匹配。

(二)强化财务指标,采用销售指标服务于财务指标政策盈利至上的企业文化根深蒂固,如何转变思路,从激进转为稳健,需要从财务指标上着手。当前考量企业各级人员的指标虽然有很多,但总体任然围绕增加产值为核心,一切以利润增长率为主基调。所以为了防止地产越陷越深,需要对部分利于现金流的财务指标进行强化考核:例如产值增速需要和期末存量货币资金增量挂钩;利润增速需要和现金短债比挂钩;强化应收款周转率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存量货币资金占比需要维持在一定水平作为财务部门的考核指标。在优先满足稳健财务指标的前提下才能对业绩指标进行绩效考核,这样有效的控制企业经营层激进的扩张策略。

(三)结合公司规模和发展阶段设计资金管理模型通常情况,房地产企业一般分为集团化统筹管理模式和项目(分子公司)独立经营模式。一般情况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管理要求建立各自的资金管理模式:集团化统筹管理模式有利于对资金的集中调度和优化各项目(分子公司)之间的资金需求、也有利于实行统一的产品标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但却不利于调动各个项目(分子公司)的积极性、各个项目(分子公司)在资金上没有主见、不能因地制宜、资金使用流程复杂且耗时较长、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企业对市场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至于项目(分子公司)独立经营模式,有利于调动项目(分子公司)的积极性,加速淘汰企业内部不合理的机构或者部门,但又容易出现资金使用成本高、资金分散、资金使用“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产品标准不统一等缺点。正因为这两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还需要增加规模效应和自身发展阶段的相关指标,把集团化统筹管理和项目(分子公司)独立经营的两种模式综合使用。例如在较小规模的发展初期,需要弱化集团化统筹管理、强化独立经营,充分调动基层项目的积极性;在中等规模的发展扩张期,需要强化集团化统筹管理、弱化独立经营,严格控制杠杆、保持资金流的稳定;在较大规模的发展稳定期,需要同等重视两种资金管理,可以采用集团化统筹来管控发展迅猛的分公司或者项目,同时独立经营一些能力较弱或者初创的分公司或者项目。

(四)引入压力测试,考虑企业形象受损后的资产折价问题压力测试能够帮助企业及投资人充分了解在企业危机情况下的生存能力和抗压能力。当前的企业财务分析往往采用的是正常情况下的资产变现价值,这会使得企业董事会、经营层高估财务风险,不利于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增加压力测试是高杠杆的地产企业未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测试的需要根据行业政策、竞争者压力、公司发展阶段、历史过往事件等综合设定压力情景。压力测试包括敏感度测试分析和情景测试分析。

1.敏感度测试分析。敏感度测试分析可以利用某一特定风险(例如流动性风险)或一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以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如居民购买意愿下降、融资困难等群体性风险),让其在模拟的极端事件下发生变动,并分析其对企业整体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可以较为轻松的分析指定风险对整体产生的边际影响,缺点则是操作者对于模型中每单位变动的幅度、范围必须精准,否则会影响分析的结果和判断。

2.情景测试分析。情景测试分析是将所选用的风险定义为某种情景,分析在个别情景下的压力损失。情景测试分析法有两种:历史情景模拟和假设性情景模拟。(1)历史情景模拟。历史情景模拟利用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不良事件,例如恒大、华夏幸福等,评估不良事件的诱因对自身企业产生的不良影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客观性、且比较有说服力。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历史终究是历史,会不会再次发生不得而知,而市场的瞬息万变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2)假设性情景模拟。在参考历史事件的同时,另外模拟某些风险因素引起的极端事件,从而完善历史情景分析,这就是假设性情景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更适合大型地产企业,对相关人员的专业要求和行业敏感度都要较高的要求,也需要实时更新检验模型来完善分析。

四、结束语

多年来,中国的地产行业从小到大、从鼓励到制衡,多少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起起伏伏,稳定的发展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任何管理模式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动,固定的采用一种管理模式或者不顺势而为,都将会淹没在发展的长河中,正所谓“跑的加快不如跑得远,活下去才是真理”。当今社会,房地产企业需要改变原有资金管理模式,强化现金流稳定,保证可持续的发展,才能符合后地产时代的要求,致力服务于国家新百年目标。

作者:黄庆 单位:龙信投资有限公司

管理工作风险控制2

农业科学研究所是将农业技术研究及研究成果逐步进行转化的重要机构,纵观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的业务内容,可以发现,在其工作实践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档案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包含科技成果等科技档案,也包含工作会议、规章制度等文书档案。由于农业科学研究所属于科研型的事业单位,在其日常管理之中,通过对现有信息内容展开高效管理,对于单位的行政管理与科研工作开展都具有积极作用。随着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在档案室管理中的影响,各类档案的电子信息化得以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之下,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拥有范围变得更加宽泛。以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代表的一些科研单位,虽然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凸显出了不可忽视的优势,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应用及风险控制层面的问题。当下,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使农业科学研究所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一、农业科学研究所电子信息档案建设概述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技术提供部门,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比如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主要职责是承担农业新技术研究、农业科技新成果示范推广、农业科学新技术普及与培训等任务,从而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各类技术服务。长期以来,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何对这些文件资料进行管理,成为农业科学研究所需要着重考虑的独立课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所有的打印资料都需要依据其分类进行规范化的整理。在当前阶段,对于档案整理有案卷目录编制、卷内目录检索等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可以实现随取随用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多家农业科学研究所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相融合,构建起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新模式,这对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提升档案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如今,有部分农业科学研究所受经费、管理人员等多方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仍存在水平较低的问题,或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开展较难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与探索,以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

二、电子信息档案的特点

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完成档案信息化,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收集快、开放性强、来源广泛、形式多变等多方面的特点。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借用电子信息的特点展开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上对电子信息展开开发与利用,大大提升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效率。但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电子信息本身具有真实性与可靠性验证较为困难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开发与利用中,需要重点关注,并随着档案的发展进行有效调整,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电子信息的科学开发与利用成为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档案信息化价值有所体现的重要前提,这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是难以展现的。在诸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需求发展的推动之下,如何加强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开发与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三、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应用价值

要想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风险问题做出有效控制,首先要明确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农业科学研究所业务中的实际价值,促使风险控制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价值如下:

(一)提升办公效率。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借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依靠其自身所拥有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极速运算速度等优势,有效提升办公效率。电子信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对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中所存在的弊端进行优化,同时对于一些大量耗费人力物力的问题可以借用电子技术进行完善,将人们从重复的操作中脱离出来,有效解决信息更新不及时、档案整理繁杂等传统档案管理的困境,同时避免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人工收集档案信息过程中出现的疏漏问题,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的精准性与可靠性。

(二)保障档案安全。虽然现如今网络技术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但是基于网络技术展开档案共享,无疑对信息传递增添了新的安全保障。在传统档案管理中,资料的运输与管理等环节,将受到外部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是借用电子信息技术完成档案的传递,将打破这一制约,无形中提升了信息传递的安全性。

(三)实现资源共享。传统的纸质档案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能,但是其在进行档案查阅时,会存在不便利的问题,导致各类档案闲置在档案室中,难以及时为各科室以及人员的使用提供便利。对于农业科学研究所而言,档案调动是较为频繁的,对于纸质档案来说,存在信息量过大、查阅不便等问题,借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实现各单位以及科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实现档案资源之间的实时共享。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设备在档案传递的过程中,将为信息共享提供桥梁,这将推动档案管理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能满足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工作创新要求。

(四)实现便捷存储。随着信息档案管理方式的不断应用,传统的文件载体不断被取代,借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将档案信息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硬盘等新媒介之中,不仅对传统纸质档案保存困难、易受损等不足进行了弥补,同时有效节约了储存空间与纸质资源,实现了信息便捷存储。因此,电子信息档案所具有的优势包含便捷存储。

四、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存在的风险

(一)数据安全风险。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档案管理具有传统档案管理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这是因为电子信息往往存储于计算机、网络、硬盘之中,一旦计算机设备遭遇停电或者网络病毒等突发事件,很容易出现档案信息丢失、损坏、泄露等问题,甚至有人为了获取事业单位的机密文件,会安排黑客使用不法手段侵入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之中,对信息档案进行盗取。这种情况下,单位的档案文件将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这些数据安全风险,也困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最主要风险。

(二)档案管理风险。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相比,电子信息档案管理起步较晚,且在档案载体上存在较大差别,这就导致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需求。由于档案信息化发展较快,而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并没有得到同步更新与发展,这就导致档案管理存在风险与漏洞,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出现一定的风险。除此之外,在农业科学研究所中,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信息化档案保护意识不强、计算机水平不高、风险防范技术缺乏等问题,这就导致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风险预测、评估、防范等能力不足,且短期内难以针对性解决。

五、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我们要看清电子信息档案在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应用优势及管理优势,从而充分发挥其优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不存在万无一失,由于电子信息是基于互联网的,而由互联网的性质所决定的保密风险,一直是各地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当前阶段,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完善,档案管理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即使现阶段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加密技术,不容易受到网络的侵害,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加密手段的安全性不会长久存在。基于以上背景,在农业科学研究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将加密管理工作作为主要的风险控制方向。要意识到,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风险预案,那么极其容易导致农业科学研究院中的电子信息档案遭受到损坏或窃取,从而给单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以下是有关于风险规避的努力方向:

(一)关注电子信息档案存储安全问题。从农业科学研究所本身来说,需要对本单位电子信息档案存储安全问题给予重视。首先,从安全系统而言,需要电子信息档案存储的载体具有更强的安全系数,并要求所有操作人员对于电脑病毒可能对计算机系统产生的巨大破坏性有所认知。之后,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针对现阶段已有的病毒传播方式与频率以及现存的风险,构建相对应的防范机制。农业科学研究所中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定期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从而使系统得到较强的保护。同时,要具备充分的预见性,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以网络安全报警系统的不断优化作为最终的工作目标,在发现电子信息档案受到侵害的苗头时,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各农业科学研究所需要定期对正版软件展开维护与升级,从源头上避免可能出现的系统崩溃。定期对软件进行优化升级,在发现系统出现被破坏的风险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将损失消灭在萌芽状态。外部浏览档案信息时,需要经过申请,得到允许之后才能对档案信息进行传递与浏览。除此之外,农业科学研究所需要对电子信息档案进行备份,避免系统出现瘫痪后造成电子档案损失,同时充分发挥备份的作用,确保信息档案的安全性。

(二)关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不管是传统的档案管理还是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都是以人为本,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信息档案管理者需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知识储备以及科学管理操作的意识。此外,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档案安全管理意识,这是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应用过程中开展风险控制的关键。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构建电子信息档案需要对相关人员展开严格培训,在培训合格后方能进入岗位。在相关人员上岗之后,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先进技术以及安全意识等知识的培训,以确保本电子信息档案管理者具备较好的操作水平以及安全意识,能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更新自身的知识,以应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三)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方式。在实施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作用就是具备合理化应用与沟通,因此构建更为完善的电子信息档案工作模式。以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受传统观念以及传统的管理方法影响,单位领导层很注重科研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导致农业科研院所之间的沟通并不充足,且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也显不足,导致实际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在新时代大环境下,应用电子技术完成档案管理,可以促使各部门以及各单位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人力成本以及财力、物力成本都能有效解决,为了充分发挥制度保障的作用,需要从宏观层面制订相对应的风险控制工作制度,相关人员依据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比如在电子信息档案查阅与操作时,只有具备档案管理资格的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对系统展开操作。此外,对于系统要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从而充分发挥领导层面的示范与监督功能,要激励工作人员开展自我监督与相互监督工作,从而提高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六、结语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应用在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业务之中,可以实现电子信息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相结合,以此来提升当前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及效率,从而为基层科研工作以及不断变化的科学技术转化提供有效帮助,这是未来农业科学研究所事业单位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正因为有先进技术的不断运用,农业科学研究所本身要充分对电子信息档案建设状况有所认识,并明确电子信息档案建设中存在的潜在价值,从而基于电子信息档案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制订相对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为未来的科研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林秀霞 单位: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管理工作风险控制3

1电网公司风险要素分析

(1)内部管理。内部管理是电网公司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取决于公司的制度机制和管理结构,包括企业文化、安全管理、卫生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等。电网公司拥有相对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这是电网公司良好的文化基础,近年来随着风控观念的提升,电网公司对风险控制树立了良好的意识,但普遍缺少科学的实际操作指导。(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电网公司对经营活动风险进行识别和科学分析的关键,也是合理确定风险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基础环节。一是在风险管理之前,要结合各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梳理风险点,明确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风险特征和类别梳理风险点,以便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二是度量风险,虽然电网公司建立了统一的风险信息库,但是也并不全面,而且风险入库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只能根据事故发生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来评价风险等级。三是风险预警,风险评估流程存在滞后性,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风险的预警能力,做到未雨绸缪。(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公司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使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常见的应用措施包括不相容岗位分离、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制度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重大风险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应明确风险管理的流程,确保风控活动能起到最大的效果。

2电网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风险防控意识不足。近年来,随着电网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电网公司对风险处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电网公司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一方面,缺乏风险评估,如设备安全、电费收取等;另一方面,电网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缺乏专业人才,风险控制水平有限,存在着事后处置的固有思维,导致相关部门对风险控制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2)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由于基层单位普遍不重视风险控制管理,导致组织体系不健全,难以组织开展有效的风险控制活动。虽然近年来随着风控理念的深入,形成了理论上的指导,但是目前还只是一个框架,并没有具体落实到基层。风险信息收集、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预警指标和内部控制评价活动的开展仍停留在形式层面,与具体业务的契合度还有待提高。(3)风险管理识别防范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信息交流不畅、风险事项收集不完整、风险识别等级的建立和风险评估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无法准确评估各种风险事项。风险防范措施更是空中楼阁,风险防范能力严重不足,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电网公司风险管理的举措

3.1加强内控组织,提高重视程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确保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落实各项业务流程按照内控标准执行,应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公司主要领导人员担任风控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由公司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公司会议,统筹各业务部门的风控重点工作。审核本单位的风控目标、主要风险管理策略及内部控制措施;确定本单位的风险评估标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及缺陷认定标准。

3.2打破专业壁垒,共享数据资源风险控制委员会是由各专业部门组成的,把风险控制的要求融入到公司的流程、制度、职责、考核、文化等各个方面,由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实施,使公司各专业部门参与内部控制,有助于打破专业壁垒,加强专业间风险协同防控,实现共享数据资源。公司内部的全面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地整合公司内部控制数据,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内部控制中出现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

3.3实施过程管控,提高评价时效公司应围绕内部环境要素、风险评估要素、控制活动要素、信息沟通要素和内部监督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全面评价内部控制运行情况。为了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时效性,可以针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各个关键环节制定内部控制进度表。从纵向看,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应用的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横向上,按照工作任务的进度要求,设定时间节点,利用内部控制进度表展示内部控制建设和应用任务进度计划,强化内部控制建设进度。分别从自评价、全面内控评价和监督评价三个维度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改进,形成动态评价系统。此外,建立业务协作考核机制,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项目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每月兑现业绩考核。

3.4开展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预警风险分析、识别与评价是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电网公司应根据行业特点,围绕重大风险进行控制,建立统一的风险信息库。构建公司风险分类体系,规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过程,明确各级风险基础信息和应对措施,熟悉各流程环节,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落地。建立风险预警响应机制,持续监测重大风险,及时预警信息,迅速调整控制措施。

3.5注重人才培养,保障内控实施从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的各个阶段创新培训模式,选拔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培训队伍,开展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专项培训,培养既熟悉财务知识,又知晓业务知识;既掌握内部控制体系,又精通内部控制过程;既能对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进行流程诊断,又能熟练操作风控系统,操作开展内控评价的专业人才。此外,还可以组建跨部门团队,成立由各专业部门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各小组成员根据专业职能分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之间知识与技能的互补性,提供内部控制过程的多维度分析和全方位监控,确保风险识别和控制,有效完成管控目标。
3.6强化内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公司不仅要让内部控制领导者、实施者具备风险管理的能力,了解并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程序等,更要让每一位员工树立内控管理理念,确保公司全体员工参与风险管理,为实现内控目标提供良好的保障。在管理决策层,通过风控委员会宣传国家有关部门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以及内部控制对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及意义。在实施层面,通过建设内部控制专题网站、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强化内部控制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的内控建设氛围。

3.7构建监督机制,实现闭环管控内部监督制度能使员工的工作行为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增强内部控制的管理效果。通过建立内部审计、监察等机制,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明确内部监督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责任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系统,随时随地监督经营生产活动信息,依据内外部监督检查、在线监控等,及时发现管理风险,通报各业务环节的风险隐患和存在问题,找出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进而做出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实现内部控制的闭环管理。

4电力市场化的概念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不断增强,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成熟。从历史上看,市场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经济向市场体制经济的转变,它的显著特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给性不断减弱,而商品不断强化,从而使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二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特征是政府调节和干预能力不断减弱,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电力市场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狭义上讲,电网公司市场化是指电力市场竞争加剧,电网公司与用户通过竞价、协商等方式进行电力市场交易,从而使电力成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广义上,电力市场化是指电力生产、销售、运输和使用关系的综合。电力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电力行业向竞争性、开放性、计划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力的市场化实际上是放松行业监管,使电力行业走私有化道路,引入竞争机制。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建立在电力行业自然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共同基础之上,其经济特征既决定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又决定了电力市场化的现实形态,因此电力市场化改革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5电力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5.1落实配套政策难,市场化进程缓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建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型市场经济。但是,在电力市场化进程中,环保减排、节能降耗仍然需要政府颁布强制措施来实施和推进,而实现电力市场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比如,政策明确规定,要关闭高污染、高能耗的小火电,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如果没有强制的执行力,这个政策很难落到实处。

5.2法制建设薄弱,政府缺位现象严重政府监管力度薄弱,电网公司的垄断难以打破,导致政府在电网公司市场化进程中错位缺位现象严重。目前,政府对电网公司职能部门设置分散,如电价权、电力投资由发改委控制、环保总局负责电力环保监管、电监会负责电力市场和电力安全监管等,各职能部门仅限于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实行法制监管,这极大地削弱了政府对电网公司的监管力度。目前,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电力监管已不能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的需要,电网公司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5.3公众享受电力市场化改革成果难随着国有电力企业试点的实施,我国电力市场竞争主体逐渐多元化,市场竞争意识逐渐增强。目前,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这种成果并没有普及到公众中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主体的竞争机制。电力市场竞争效益传导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电价定价机制尚未改变,电力市场交易模式依然单一,电价仍由政府核定,用户自主选择权得不到凸显。简言之,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尚未体现在公众身上,电力市场化供给侧结构升级成果不明显。健康的电力市场化机制应由用户自主选择用电权,我国正进入电力用户时代,公众和企业都有权选择电力交易的方式,可以从电网公司买,也可以参与市场竞争购买,但是目前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这个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

6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对策

6.1加快电网公司市场化改革路径的转型对于大多数处于转型期的国家而言,由于长期受非公有制度影响的农业社会,政府拥有强大的产权结构是其常见的形式。一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特殊关系,中央往往需要政策的执行者,也就是地方政府,因为地方政府并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所有的公共事务都是集中在中央手中,这就导致了电力市场改革的路径单一。因此,应打破电网公司垄断地位,明确市场分工,通过市场化降低电力成本,这是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路径转型的有效途径。

6.2加快电网公司市场化改革内涵的转型电网公司市场化改革除了将电力交易回归市场,还通过对电力市场进行分割和分类,将电力部门从垄断状态中逐步剥离出来,将电力产品变成一种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从而打破电力核心部门的垄断地位,将电力行业变成“非垄断化”。实现“非垄断化”后,电力行业能够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大众认可,从而使大众享受到相对合理的电价。此外,加快电网公司市场化改革内涵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政府在市场化机制中的角色调整,也有利于电网公司经营者为公众利益进行保护。

6.3加快电网公司市场化改革难点的转型未来电网公司市场化改革的趋势是将自然垄断性质的配电与输电向非自然垄断的发电与售电分离。电网公司与电力用户分开,既能保证电网公司的正常生产,又能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安全运行,有利于在市场机制下形成独立的发电和售电公司,而垂直整合的电网公司则必须利用其在配电和输电市场的垄断地位,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市场占有率。因此,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在于消除电力市场中存在的不公平竞争机制,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打破垂直整合的电网公司组织结构,电网公司将不再同时垄断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很多环节都引入市场,由市场决定,遵循市场化的产业链,建立有效的电力行业市场竞争机制。

7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对电网公司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电网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结合自身实际,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风险管理对现有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系统中嵌入业务控制流程,提高风险防范的质量和效率。在全员参与、全业务管控、全过程监督的推动下,电网公司必将在稳步发展中取得更大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笑,彭豪旦.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构建与实际应用研讨[J].水电站机电技术,2020,43(z2):86-88.

[2]孙定国,张亮.电网企业电力营销业务风险管理应用基础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3520.

[3]段宇昊.电力市场背景下电力交易风险管理策略[J].消费电子,2021(2):30,33,41.

[4]周倩仪.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与稽查创新研究[J].数码设计(上),2021,10(2):143.

[5]于芳.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20(24):70-71.

作者:张文祥 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