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02-10 05:13:03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第1篇

【关键词】地方;融资平台;档案管埋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政府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设立的过程中,形成了承载着融资平台成长历史的缩影的材料,如项目贷款、信托贷款、融资租赁、企业发债、融资工作其他方面的文件材料等一系列重要的材料,这些,随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产生,可能会导致档案材料的不完整或丢失、损毁,因此确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平台档案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一、 地方融资平台档案管理的意义

地方融资平台档案是地方政府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地方政府对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依据,是反映融资工作过程最真实、最完整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其管理和使用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资产审核、债务清理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融资平台档案的管理在政府职能的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它能够帮助政府摸清家底,根据发展需要对运用能力、融资规模、资金使用等重要方面进行战略调整,以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增强竞争力,提高融资效益。

二、 地方融资平台档案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一) 地方融资平台档案管理的内容。地方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它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吸纳商业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建立资金池,拓宽了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渠道,提高了地方政府对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运作更加市场化、专业化。

按照融资项目的时序性,融资平台档案的内容可分为:1.项目贷款档案。包括流动资金借款合同、授信额度协议、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合同、委托贷款借款合同、委托贷款不可撤销担保书、保证合同、委托债权投资协议、委托债权投资资金使用及账户监管协议、委托债权投资项目融资顾问服务协议、借款合同。2.信托贷款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人民币借款合同(中、长期)、抵押合同、上级关于有关工程项目的批复、固定资产贷款合同、保证合同、最高额抵押合同、项目实施的请示、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合同书、最高额借款(信用)合同、房地产抵押合同、信贷业务委托协议、担保承诺、反担保保证合同、资金支付协议、应收账款债权转让协议、公证书、资金托管合同及股东会决议。3.融资租赁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融资租赁合同等有关材料。4.企业发债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集团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司债券相关事宜)、关于发行企业债券的请示、区、市、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转报文件、主承销商对发行本次债券的推荐意见、债券发行申请材料审核表、发行企业债券可行性研究报告、发债资金投向的有关原始合法文件、发行人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担保人最近一年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摘要、公司债券承销协议书、公司债券承销团协议及模分配表、公司债券发行网点表、担保文件、第三方担保相关文件、应收账款质押相关文件、市政府有关决议、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投资建设与转让收购协议书、公司债券债权协议、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公司债券偿债及监管账户监管协议、信用评级报告、信用评估报告、法律意见书、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中介机构从业资格证书复印件、主承销商资质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资质证明文件、信用评级机构资质证明文件、律师事务所资质证明文件、各承销团成员的资质证明文件、监督银行/债权人资质证明文件、债券发行有关机构联系方式、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债券发行使用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环评报告、工程项目建议的批复、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工程规划选址红线图、债权协议、公司基本信用信息报告、公司已发行债券存续期相关情况的报告、公司债券质量控制审查报告、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关于本期债券的信用承诺书、公司资产构成情况的说明。5.融资工作其他方面的文件材料。包括抵押人与有关银行(行)的银团贷款抵押协议、固定资产贷款合同、项目建议书及的批复、对外担保内审审批表等。

(二)融资平台管理档案的特点。融资档案作为一种专门档案,专门反映融资平台工作业务,它除了具有档案的基本属性之外,还具有区别于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等其他门类档案的特性,这是由融资平台档案的特殊性、专业性所决定的。1.真实性。融资平台档案是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的经济实体,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吸纳商业银行贷款、筹集资金的过程中的融资行为及其效果的事实记载和反映。融资平台档案以真实性为根本,以对融资项目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合法为准则,其形成的档案具有高度的真实性。2.成套性。融资平台档案一般是以每个融资项目为单位整理的,每个项目都是由一整套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的融资材料组成,与融资程序中的融资立项、实施、形成贷款形式等一一对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同一项目中的档案不能分散,不同融资项目档案材料不能混放。3.保密性。融资平台档案不仅反映了融资部门的融资工作,而且记录了融资项目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融资平台档案涉及到融资单位项目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要考虑不同材质的档案的特殊保管,对融资平台档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对融资平台档案建设的思考

融资平台档案是政府经济实体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平台档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融资工作质量。相关领导和档案人员都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到它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改变过去只要项目实施,轻视项目归档的观念,按照融资平台档案管理规定,实行边融资边收集整理,融资项目结束,档案材料入库,切实加强融资平台档案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融资平台档案管理制度,促进融资平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融资平台档案应根据《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结合自身融资工作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融资平台档案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实施“科学归集、分类规范、集中储存”的管理原则,实行边融资边收集整理、融资项目结束,档案材料入库的责任制度。

同时,融资平台档案管理要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利用制度,采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保管档案,切实维护和保障融资平台档案的完整性、齐全性、正确性。避免由于档案人员的变动、融资工作人员变动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产生,导致档案资料的不慎丢失或损毁,促进融资平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发挥融资平台档案服务全局的作用,提升其实用价值和利用效率。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平台档案管理方法,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需要。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和标准化构成了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融资平台档案要采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数据同时归档的方法,实施“标准化管理,电子(数字)管理”的综合管理方式。

1.标准化管理:要以规范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简便、高效科学地开展归档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将应归档的材料收集、归类、排序、编码、输目、鉴定、保管,形成一一对应的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以达到方便利用,提供快速的目的。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第2篇

文件材料的构成

非银行业金融业务档案是指非银行业金融企业在从事金融业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音像、照片、电子文件等不同形式、载体的真实记录。其业务归档文件材料构成范围是:

1.担保业务形成的文件材料

前期材料:应包括业务申请、受理和项目立项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申保企业工商注册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信息,企业简介,企业领导人资产证明,借款用途,担保申请书,批准立项及按照规定申保企业应提交的其他业务材料。中期材料:应包括项目初审、公司审核、评审会议评审、项目的审批、合同的签订等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项目评审报告,申保项目呈报表,评委、专家表决意见,项目审批表,项目批复表,担保意向函,担保方案变更项目会签单,申保企业的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抵(质)押物评估报告,委托担保合同,抵押反担保合同,质押反担保合同,保证合同,申保方的房地产证、他项权证等动产或不动产权利凭证登记簿,放款通知书,提前放款审批信息等业务材料。后期材料:应包括项目保后管理、项目续保、项目撤保、项目终止、担保债务的代偿与追偿、项目档案整理移交等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对已担保项目的日常跟踪记录报告,项目延期、逾期、撤保的审批记录,解除担保通知函,退还抵押、质押的有关财产和权利凭证的记录,项目数据库,项目档案移交清册等业务材料。此外,还应包括从事担保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图表、音像、照片及电子文件。

2.小额贷款业务形成的文件材料

前期材料:应包括贷款受理、贷款评估、贷款初审、立项等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贷款申请,调查报告,评估记录,贷款建议,贷款方案,申贷企业按规定应提交的企业基础信息、立项报告等业务材料。中期材料:应包括贷款审查、审批、签署合同、贷款拨付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审贷会的召集、评审过程的记录,审查意见,审批决议,贷款合同,贷款拨付记录等业务材料。后期材料:应包括贷后监管,贷款收回,逾期贷款,项目档案整理、移交等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贷后检查记录、检查报告、整改措施、贷款收回记录、逾期贷款处理记录、项目数据库、项目档案移交清册等业务材料。此外,还应包括从事小额贷款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图表、音像、照片及电子文件。

3.融资租赁业务形成的文件材料

前期材料:应包括业务申请、受理和项目立项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承租方身份证明的材料,承租方经营历史沿革和近况的调查材料,承租方主要不动产的证明文书及资料,租赁物品的名称、型号、数量、合格证、装箱单、保修单、说明书、原值、净值等材料,记录承租方财税情况的材料,记录承租方资信及运行状况等业务材料。中期材料:应包括业务申请、审查、审批、签订合同、产权变更、质押抵押登记等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项目申请,调查报告,审核意见,评审批复,签订合同,抵押登记,放款申请、审批,租金支付计划,付款记录,租金调整通知书等业务材料。后期材料:应包括租后管理,项目档案整理、移交等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租赁物权属登记,支付第二笔款项申请审核,违反合同时形成的资产保全、及执行申请的材料,项目数据库,项目档案移交清册等业务材料。此外,还应包括从事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图表、音像、照片及电子文件。

4.资产、资本管理及其他金融业务

参照担保、贷款和融资租赁业务形成的材料类型分阶段收集。

文件材料的分类

企业文件材料分类所应遵循的原则是:以企业全部档案为对象,依据单位职能,结合档案内容及其形成特点,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档案的科学管理与开发利用。而非银行业金融业务文件材料类别的划分,既要遵循以上原则,又要体现行业特色,是将这些文件材料归入传统分类体系中,还是另起炉灶开辟新的领域,青岛市档案局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对比。

1.传统企业档案分类管理体系

传统企业档案分类,设置11个或10个一级类目,不同时期类目的名称不尽相同。20世纪90年代执行国家档案局《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时,设置11个一级类目,分别是: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生产技术管理类、产品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基本建设类、设备仪器类、会计类、干部职工类、声像类。分别采用大写字母A、B、C、D、E、F、G、H、I、J、K依次标识一级类目。党群、行政、经营、生产4大类的二级类目由时间结合事由划分;产品、科研、基建、设备的二级类目采用项目号或型号标识;会计、声像类按材料种类设置二级类目;干部职工类的二级类目一般按照姓氏笔画或拼音字母顺序标识。2002年立卷改革后,将党群、行政、经营、生产4个类别合并为管理类,共设置10个一级类目,分别是:管理类、产品类、科研类、基建类、设备仪器类、会计类、照片类、音像类、实物类、职工类。分别采用其类目名称中有代表性的两个汉字的大写汉语拼音字母编写一级类目,即GL、CP、KY、JJ、SB、KJ、ZP(SP)、YX、SW、ZG。管理类、照片类分别按年度、保管期限设置二级和三级类目;产品、科研、基建、设备的二级类目采用项目代号或型号标识;会计、音像、实物按材料种类设置二级类目;职工类按归档流水号设置二级类目。

2.非银行业金融业务文件材料的分类

从金融业务归档文件材料构成范围来分析,这些内容与企业管理类档案的归档内容相近,可以将非银行业金融业务文件材料划为管理类,并与企业的党群、行政、经营、生产等管理行为形成的文件材料并行排列编号。但这样做的弊端是:由于金融业务是非银行业金融企业的主营业务,每年的业务量数以千计,形成的材料数量高达上万件,而且前期的客户调查材料和中期审批、签署合同等材料的保管期限不同,如果与管理类档案并行排列编号,同一个金融项目就要在不同的保管期限内分别流水编号,而且无法在文件材料随办随归的情况下保持相对集中,这样一个金融项目从项目的形成到办结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的编号不连贯。考虑到上述因素,又要体现金融企业的特点,因此,我们按照DA/T42—2009《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对企业档案分类提出应依据企业管理职能,结合档案形成特点制定,并应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可扩充性的要求,设置非银行业金融业务为单独的门类与其他十大类并行。一级类目用大写拼音字母JR表示;二级类目按业务类型或年度设置。用1、2、3……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业务,年度用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三级类目按年度或项目流水号设置;四级类目按项目流水号设置,项目流水号用数字1、2、3……分别表示。各级类目间,同为数字或同为字母用“.”间隔,数字和字母间不需要间隔。上述示意表示2014年度完成的第一个担保业务的第一件档案。这种分类方式适用于业务种类繁多,按照业务种类划分职能部门的金融企业,有利于部门整理归档,各自分类编号,互相不受影响。上述示意表示2014年度第一个金融项目的第一件档案,这个项目的种类不固定。这种分类方式适用于业务种类单一的金融企业,或者是该金融企业配备专职的金融档案管理员,所有业务材料不需要部门整理,由专职人员整理归档。

需要注意的问题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第3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 信用风险;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信用担保; 贷款信用保险

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中小企业达1 023.1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高,只有解决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

一、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的方法

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盈利水平从而扩大资产规模。但目前降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有效方法应当从外部入手。“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信用度,主要靠外部措施。

(一)建立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不是不讲信用,而是没有社会公认的信用评价。建立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是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的首要也是根本的方法,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是整个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是中小企业的经济身份证,是中小企业的信用名片。它是全面、客观地记录中小企业基本信息和经营、信用活动,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书面文件。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的目的就是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自我公开、自我展示的平台,它可以充作信誉抵押品,帮助银行和其他企业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本企业,进而为本企业的融资和其它经济交易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有助于地方政府部门、金融、商业、社会服务机构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和便利,对信用记录不好的企业给予严格限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

(二)由专业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并独立承担信用担保责任和风险的产业化融资服务机构。担保机构提供的是信用,经营的是风险。当中小企业未能按合同约定向银行偿还贷款本息时,担保机构依担保合同进行代位偿还。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及自身规模有限,中小企业很难提供足够的符合银行要求的担保抵押物。如果存在一个信誉良好的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就会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于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应运而生。有了担保机构的担保,银行就可以大胆地对中小企业放贷;而中小企业就可以融到资金。在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成为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的重要方法。

(三)贷款信用保险

货款信用保险是保险人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进行担保并承保其信用风险的保险。为了保证借款的顺利进行,降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担保机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

贷款信用保险可以实现银行、保险公司和中小企业三方共赢。贷款信用保险可以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可以将原本由银行承担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可以使保险公司的产品多样化,同时也可以拓宽自身的业务规模。

二、完善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的各种方法

(一)完善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是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在工商、质检、税务、法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建立起来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征信面不够广泛,企业自己申报信息的可信度和正确性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的保密与公开的矛盾以及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等问题。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1.扩大中小企业征信面。一方面增加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的企业数量。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仅仅包括了不到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而且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将数量众多的个体工商户排除在中小企业征信范围外显然是不妥的。一是由于个体工商户数量众多;二是将个体工商户的信用情况纳入信用档案,也就相当于将众多的个体工商经营者个人纳入了社会信用体系中,因此,应尽快将全部中小企业纳入征信范围。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征信标准和相关内容,把与企业信用有关的内容及时、完整地记录进案,同时要修订银行贷款信用等级中一些歧视中小企业的评定标准,取消某些歧视性的评价项目。

2.加强对企业自己申报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性的管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中有许多内容是需要企业自己申报的,因此导致企业提供一些虚假信息。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教育,提高其诚信意识之外,还要有严格的制度进行约束。一是建立黑红名单制度,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一旦发现就将其计入信用黑名单,而将诚实守信的企业计入红名单,同时对进入黑红名单的企业分别予以公示。二是建立社会监督体系,畅通社会监督反馈体系。对于检举中小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的个人或者其他企业组织,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为防范被检举企业打击报复行为,可以对检举者采取必要的保密或保护措施。

3.解决信用档案保密与公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要注意对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的适度保密。一些中小企业之所以不愿主动申报自己的相关资料,主要是怕商业秘密被泄露。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要做到合理的保密,对于非法泄露秘密的行为要予以严惩;同时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防止病毒或者其他情况下对信息的泄露或篡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如果过于保密,就不能正确发挥信用档案的作用。目前,企业的交易对象如果想了解该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必须经过该企业授权。这就意味着如果该企业不授权,交易对象是不会看到企业的信用档案的,这样就不能正确发挥信用档案的作用。所以,应当对社会特别是交易对象适度公开企业的信用档案。

4.合理确定失信记录的保存时间。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法规来规定不良信用记录的保存时间。在国外,一般的负面记录保存7年,破产记录一般保存10年。我国应明确规定中小企业不良信用记录的保存时间。同时,银行体系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企业的信用记录。

(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从1999年到2008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经发展到了4 300多家,累计为70多万户中小企业提供了1.75万亿贷款的担保。但在担保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如担保机构规模小,实力弱,发展过快过滥;相关法律建设滞后,缺乏对担保业的规范管理以及担保机构存在运作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

1.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一是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有关财政资金支持信用担保的规定,设立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专项资金;二是继续加大税收政策扶持,为体现政府的政策导向,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继续给予减免营业税政策支持;三是扩大担保抵押物的范围,将企业应收账款、存货等动产、股权,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无形资产都纳入抵押物范围,同时允许个人进行无限责任反担保;四是减少对行政担保机构的干预,建立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

2.提高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建立相应的风险分散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识别、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同时要提足担保风险准备金,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一系列风险分散制度,建立比例担保制度、反担保制度和再担保(基金)制度。

3.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规范与监管。一是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对各级担保机构的市场进出条件、财务与内控办法、风险防范与损失分担机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二是改变目前担保机构实行的混合定位,使政策性担保机构主要从事高风险贷款担保,商业性担保机构主要承担合同履约担保。三是相关部门要开展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备案管理、资信评级、绩效考核和在线申报及动态监管,从而提高担保机构的管理水平。四是引导各地普遍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促进担保业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

从1990年开始,我国试办了国内贷款履约保险。由于近年来信用环境较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很多保险公司已经停办了贷款保证保险。

总的来看,国内开发贷款信用保险产品的公司太少,而且保险的种类很单一,再加上保险公司在核保与核赔时的高门槛,我国目前的贷款信用保险并没有对分散银行信贷风险进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起到实质作用。因此,这种业务虽然被看好,但是在我国的发展还是很缓慢很滞后的。国内保险公司应尽快开发出不同种类的贷款保证保险,并且细化每种产品所承保的风险。这样既可以使自己的产品多样化,也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传东,王家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05(10).

[2]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狄娜巡视员[EB/OL].business.省略,2007-09-17.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第4篇

1 小额担保贷款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小额担保贷款是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促进创业就业相关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全民创业向纵深发展而产生的,它由中央财政全额贴息,具有商业性和福利性,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个人贷款一般为5万元,对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及各级妇联组织推荐的规模较大、市场前景好的妇女创业项目放贷额度可扩大至10万元,合伙经营最高限额不超过20万。贷款期限一般为2年,可展期2年 (展期不贴息)。2013年,仅固原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8亿元,扶持5247人创业,带动就业11941人(其中市本级发放1.93亿元,扶持1775人创业,带动就业5322人)。固原市现有担保基金6661万元,小额担保贷款余额为60137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与贷款余额比例达1:9.6。此项工作涉及部门多,人数广泛,但档案工作却停留在基础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涉及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具体承办的劳动人事局、工商局、税务局、街道办、居委会等部门,贷款过程中形成的资料都散存在各个单位,没有明确的档案主管部门,各单位都只保存此项工作自身产生的文件资料,各自为政,没有一个单位系统的收集这项工作涉及的全部资料,包括具体承办的劳动人事部门也未收集前后形成的资料,因为没有明确档案主管部门,在小额担保贷款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各个环节都没有形成业务标准,最基础的n案保管范围和期限都未制定,更不用提各类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

2.档案资料不齐全。小额担保贷款档案资料因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因此档案资料内容收集缺失严重,不能完全反映出该项工作各部门的配合、切断了档案资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如申请者需向劳动人事局提供小额贷款申请书,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租房协议或自有房产证明复印件,工商执照副本原件,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原件,劳动人事局根据申请者提供的资料到工商、卫生、税务部门核查,只是现场核对,核对结束后并未将各类证件资料归入档案范围,直接返回申请者,造成贷款档案资料不齐全。

3.信息化程度低,档案资料利用困难。劳动人事部门将收集到的申请资料全部为纸质文件,在建立登记时,劳动人事局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只是利用word或excel制作简单的表格,将申请者的资料按要素录入。每年度的申请者数量众多,申请成功和不成功的都要录入,在查阅检索时及其不便利。提供简单的索引条件时,检索出的数据量太大,限定的索引条件过多,又检索不出,无法精确查找。从2008年至2015年,每年都会单独产生多个word文件,如果要检索,就要打开每一份文件进行查找,费时费力,且无法对历年的数据进行综合索引。Word、excel软件本身的易更改性,无法保证数据的原始性。

4.档案室硬件设施不完善。担保贷款业务档案资料并未纳入年度档案收集范围,后因使用频繁,也未向机关档案室按时移交。因信息化程度低,查找时直接翻原件,数量大。随着近几年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不断推广,宣传力度增强,每年申请者成倍增长,档案数量迅速增加,相应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导致担保贷款档案堆放在办公室,容易丢失毁损,存在安全

隐患。

2 小额担保贷款档案管理的几点意见

1.强化责任意识,明确领导机构。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重视程度高,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都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文件,并且纳入了对市、县(区)的考核内容。从工作程序上,该项工作个人自愿申请、社区推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劳动人事)审查,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一般为劳动人事部门),商业银行核贷的程序,劳动人事部门为核心部门,同财政、监察、银行、工商、税务、社保等多部门协调、联系,因此,劳动人事部门应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明确劳动人事部门为小额担保贷款档案管理机构,此项工作涉及到的单位应将其形成的档案资料(一式几份件或复印件)同时移交劳动人事部门,在领导机制上的明确,是确保小额担保贷款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2.完善规章制度,制定档案管理标准。明确领导机构后,尽快着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当务之急确定小额担保贷款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在制定该规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各单位需移交的档案资料范围一并明确,同时抄送金融、监察、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要求其按归档范围定期向劳动人事部门报送档案资料。在制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同时,制定档案整理规范,从采用何种分类法、整理单位、装订、排列、编号、装盒、编目等各个环节统一整理标准,确保档案整理质量。最后完善保管制度、借阅利用制度等,形成一整套的档案管理制度,为小额担保贷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打下坚实的

基础。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第5篇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央行参谋、部门联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为保障,以优化升级“农村信用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以“农户+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村产业链条为依托,以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加大政府组织推动和农村信用宣传力度,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扩大农村信贷支持的有效方式,促进我市农村经繁荣和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和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

主要目标是:力争到年底,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建立各级组织领导机制并切实发挥作用,政策、资金、人力、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二是建成全市统一、功能完备的农村征信服务平台,科学有效地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等农村经组织的信用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农村信用信息共享;三是组织建成与各地农村特色产业链条相配套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扶持模式,有效加快涉农贷款发放;四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争取将我市列为“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并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系统化、特色化、长效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由政府组织领导,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配合,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组织积极参与,做到组织到位、推动有力、管理有序、各负其责。

(二)统一标准。制订统一的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经主体为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档案标准,建设统一的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启动信用信息共享。

(三)重点突破。本着多方受益,既有利于金融机构控制风险,又有利于缓解“三农”融资难的原则,着重推进信用镇、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户创建活动,切实使农户得到实惠,农村及农村各类经组织得到发展,确保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三、组织机构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发改局局长、人民银行市支行行长任副组长,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团市委、涉农各金融机构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信用体系建设日常工作。

(一)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创建规划;审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对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研究和决策;对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进行安排和部署;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将经主体信用状况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推动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

(二)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1、人民银行市支行:组织、指导涉农金融机构,设计信用信息指标和评分标准,并将信用档案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库对接,推进电子化信用档案和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根据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和现有设施情况,指导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

2、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团市委:协同人民银行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拓展工作,积极支持和协调金融机构做好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和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采集工作,组织协调全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逐步实现各行政事业单位掌握的信用信息共享;引导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中资金紧缺的问题;协调解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配套问题。积极出台技术服务、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支持信用户、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发展,建立信用正向激励机制。

3、涉农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现有信贷业务系统优势,负责全面征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企业等农村经主体的信用档案,确保将所有农户及各类农村经组织信贷信息及时纳入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并保证信贷信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三)各镇(街道、经开发区)的主要职责:负责全面组织和推动本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对辖区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详细规划,分步实施。

四、时间安排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于份启动,年底进行试点总结,具体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如下:

(一)宣传启动阶段。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市有关部门、人民银行及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开展调查研究,探讨、设计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企业的信用档案参考指标和评价参考标准。

(二)组织实施阶段。人民银行具体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征集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档案。涉农金融机构按照“先增量、后存量、锁定有贷户、挖掘潜力户、最终实现全采集”的思路统筹安排,首先将全部新增贷款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档案纳入农村信用共享平台。对存量贷款户要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录入,逐步完善农户信用档案。各镇(街道、经开发区)协助辖区金融机构网点开展对所有符合标准农户的信息采集工作,实现全覆盖。推广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和农户信贷评分系统,制定配套办法和措施,依托农户信用评分结果发放农户贷款;建立信用村、信用镇的信用档案。

(三)总结考评阶段。涉农金融机构为信用户授牌,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为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镇授牌,团市委和人民银行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授牌。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和评分系统,拓展农村金融机构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和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涵,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效应。

五、保障措施

(一)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紧密结合“三农”特点,以普及信用知识、提高信用意识为重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信用创建的意义、重要性及目标要求,提高全市各方面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对“守信典范”与“失信典型”的宣传与公示力度,对信用创建活动中产生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和“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宣传表彰;选择3—5个具有代表性的信用镇和信用户,作为全市信用建设示范样板予以大力宣传,对“失信典型”向社会公示,引导农村经主体增强信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用行为。

(二)大力推进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依托网点、人员和业务管理系统,突出抓好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和电子信用档案建设;要针对农户贷款率不高、农户信息收集难等情况,积极组织人员开展“走村进户”下基层活动,力争掌握第一手农户信用资料;要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定期更新机制,实行数据动态管理,确保数据质量。人民银行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对各涉农金融机构电子信用档案建设的督促、指导和协调。各镇(街道、经开发区)、村要安排人员协助涉农金融机构开展走访活动,加大信用信息收集力度,确保年底辖区内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要求。

(三)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人民银行要加强征信业务指导,联合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建立健全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完善信用评分系统,规范评定流程,提高其科学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组织的特点,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组织信用评级机制。要充分依托农户信用电子档案和农村征信服务平台,结合产业政策、相关部门工作意见和内部授信规定对农户信用进行评分,进一步发挥信用评价结果在信贷决策中的作用。

(四)全面开展信用示范创建工作。制定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镇评定办法,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评定工作。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构建镇、村、户三级信用评级评价体系。重点培养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发挥示范户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逐步提高农村和农户的整体信用意识。加大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引导农村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和财务制度,完善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对信用好、有市场、有效益的农村中小企业,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

(五)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要充分利用信用评价结果,针对农户,涉农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信用等级,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在贷款额度、期限上满足生产周期和农户的需求,实行利率优惠等激励手段,使信用客户享有信贷倾斜政策和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同市农业局联合召开“银社对接·金融支农”联席会议,探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采集和信用评级,并对参加合作社的广大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开展信用评分,大力推动农村信用评价工作。涉农金融机构要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相适应的信用培植、信用评价和金融扶持模式,并据此实施信贷业务创新,使信用等级较高的链条参与者享受信贷便利,进而支持农业产业链条做大做强。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第6篇

 

公司领导:

现有档案管理工作已远超公司现有人员及档案室存储空间的负荷。为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缓解档案管理压力,配合公司2008年业务目标,风险控制部对公司现有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一、纸质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公司的业务档案仍是以纸质为主。截至2018年01月05日,公司在保项目 笔,按照目前的档案管理要求,也就意味着已有 笔项目的纸质档案需逐笔进行归档。

(一)人员问题。区域办事处人员尚未完全到位,风险控制部档案管理人员目前仅有一人,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已超现有人员负荷。前期卢氏金融扶贫等资料尚未归档到位,小额绿色通道业务、粮食收购贷业务等也未能完全归档到位。由于缺乏专业档案管理设备、系统及人员,未来即便相应档案全部归档到位,后续查阅单笔项目的纸质档案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二)存储空间问题。

(三)未来业务量压力

二、电子档案进展情况

2017年10月1日,公司担保业务系统正式启用,所有业务基本实现了线上处理。但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的现实条件尚不具备,主要受限于四个方面:

(一)担保业务系统电子印章尚未启用,审批流程类的资料仍需从系统打印纸质资料、加盖印章,并保留纸质档案;

(二)担保业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尚未开发,无法实现审批流程类电子文档的归档、查阅等功能;

三、业务档案管理优化建议

(一)尽快在业务系统中开发档案管理模块,实现电子文档的归档、查阅等功能。目前,担保业务系统中缺乏档案管理模块,导致审批流程类资料(如提请放款通知书)仅存储在服务器中,无法在系统中查阅,仅当前任务处理人员可见,一旦任务处理完毕,经办人员无法查阅已出具文件;

(二)配备专业的存储设备,提升担保业务系统运行效率,确保电子文档的存储空间,进行灾难备份,确保电子文档的存储安全。依照目前的业务发展速度,担保业务系统很快就将出现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担保业务系统不时也会出现卡顿情况,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适时逐步启用担保业务系统的电子印章。1.优先启用审批流程类资料(如提请放款通知书)的电子印章,并授权审批流程类的资料均以电子档案形式存储,在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减轻审批类纸质档案的存储压力;2.为各区域办事处配备专业扫描设备,提升电子档案的成像质量,减轻相关人员的扫描和审查压力;3.梳理客户核保类合同签署环节的流程,逐步启用客户核保类合同的电子印章,实现客户核保类合同以电子档案存储为主,纸质档案存储为辅,以解决区域办事处人员与省公司的距离问题,并减轻合同类纸质档案的存储压力;

(四)适当调整业务档案管理方式,梳理完善担保业务系统相关流程。1.小额批量类业务,合作机构之间正式往来函件(含推荐确认表、待核保贷款客户表、待核保借款客户确认函、已放款客户明细表、解除担保责任通知书、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代偿证明等)以纸质档案方式存储,借款人基础资料(如身份证、营业执照、审批单页、缴费凭证、借款合同、放款凭证、保险单、贷后检查报告)、公司审批流程类资料均以电子档案形式存储于系统各个审批、收费、放款、保后等流程中,方便随时调阅;2.独立调查审批类业务,基础资料中除了必要证件,其他基础资料均已电子档案方式存储,审批类资料均以电子档案方式存储,客户核保类合同逐步以电子档案方式存储,合作机构类合同及往来函件等均以纸质档案方式存储。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第7篇

[关键词] 信用档案;中小企业;助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18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0029-02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做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等关键问题。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在企业自身信用缺失、法律政策、信用担保体系、信用评价体系及银行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在借鉴国外信用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在思想观念、立法、政策建设、信息担保体系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奖惩制度建设,金融机构及企业自身等方面提出对策。对于融资,大型企业的选择几乎完全集中在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含信用社)这三类正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虽然也对这三类金融机构有较多选择,但对其他资金来源的选择也不在少数。有9%规模以上企业的选择指向亲戚朋友;微型企业的这一数值达到15.7%,甚至超过了其对城市商业银行(含信用社)的选择(对后者的选择为12.4%)。微型企业还有9.4%的选择归于“向上游企业申请延期付款”,6.8%的选择归于“催缴下游企业的应收账款”;在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中,以上两个数值分别是6.6%和7.2%;大型企业则分别为3.1%和1%。

1 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成为中小企业展示自我的平台,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状况

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试点以来,各级人民银行加大信用档案建设的意义及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以吉林为例,累计组织中小企业开展培训和宣传1 997次。如通榆县吉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因未建立信用档案,企业及股东信用状况难以有效把握,向建设银行通榆县支行申请的300万元房地产开发贷款遭拒。在阅读人民银行分发的《建立信用档案敲开融资之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材料》后,该企业主动询问应如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并于次日就到柜台填报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项》。之后,建行通榆县支行通过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中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子系统,较全面地掌握了企业的信息,经多次实地考察后,决定提供信贷支持。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其叩开了商业银行的信贷之门,并愿意向其他同行企业广泛宣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带来的好处,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来。

2 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积极沟通银企,筛选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推荐

2010年,吉林在《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项》增加了“是否有贷款需求”项目,省内各级人民银行根据《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项》在手工台账中增加“备注”栏,统计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并将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名单提供给各商业银行,引导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展贷款营销。部署辖内各商业银行积极利用已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对发展前景较好、符合环保政策和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且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从中择优进行重点信贷支持。通榆吉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9年5月期间建立了信用档案。随后,工商银行通榆营业部发现该企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主动与该公司接触,了解到该公司开发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前景看好,但尚有资金缺口,经充分调查后,为该公司提供了7 800万元的开发贷款,解决了该公司的项目资金需求。建行利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挖掘潜在客户群,加大中小企业营销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银企双赢。

3 商业银行创新信贷运作机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商业银行结合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立情况,开发针对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信贷品种。在全国率先推行以森林资源资产作抵押的“林权证”抵押贷款;通过“抵(质)押担保+企业业主或股东保证”形式,为中小企业发放“速贷通”贷款;为信息较充分、信用记录较好、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成长型小企业量身定做了“成长之路”贷款;推行“小企业简式速贷”和“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

4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增强信用透明度

2010年,通榆信用联社经发局合作继续开展“通榆县第二届成长型中小企业评选”企业初审工作,要求参评的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信用等级达到“A-”级以上的中小企业才具备参选资格。通榆信用联社指导评级中介机构在原有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开发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继续采用联合评信模式,商业银行和中介评级机构在评信过程中有效沟通,信息共享。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对150户中小企业的评级工作,其中“A-”级以上企业均被纳入第二届成长型中小企业候选名单,将向商业银行进行推荐,同时将评级结果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同时当地政府在资金扶持、融资担保、管理咨询、市场开拓和监管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