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创意经济产业发展3篇

时间:2023-02-20 10:42:06
创意经济产业发展3篇

创意经济产业发展1

设计创意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十二五”规划将其明确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设计创意产业是实现区域经济转型的强大驱动力,它对人类的智慧、创造力和知识产权的有效结合,为区域经济的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区域经济转型前的资源积累又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财力和资源发展空间。两者相互有效结合,实现了产业优化升级和行业之间资源整合,最终完成区域经济顺利转型,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途径。放眼全球,设计创意产业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影响力逐渐强化,其产业建设耗能低,科技含量高,经济发展潜力大,产业包容性强的优势,备受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中国转型期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张立著,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即是转型期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深入探究了我国经济转型期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以及设计创意产业在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充分凸显了设计创意产业自身的经济特性,并围绕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转型发展的互动关系,提出了科学性的、创新性的且具有可行性的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转型发展协同创新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全书共包括七个章节,循序渐进地论述了经济转型期设计创意产业的演化、调整、升级与创新,高度重视设计创意产业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战略中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增长模型及其演化的推理和描述,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设计创意产业的科学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整体而言,该书对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转型发展的互动研究体现了以下三点特色:

一、以史为鉴,重视设计创意与创意经济的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我国需要对创意经济的历史性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以史为鉴,推进设计创意产业的建设发展,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创新转型。在第一章中,作者即对当前设计创意与创意经济的历史探究成果和发展经验进行了综合性的整理和论述,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现代经济转型下设计创意的本质特性、经济特性等,以及创意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原则和一般规律,为我国转型期的设计创意发展和创意经济建设奠定了较为完备的理论基础和经验认知基础。设计创意产业虽然属于新兴产业的范畴,但是其在传统经济产业布局中积累了大量科学有效的经验与教训。尤其是近现代经济发展以来,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国家与地区的重视,设计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形式也随之日益丰富和多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应当加快梳理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深入学习,广泛借鉴,剖析设计创意产业及其经济转型以来的种种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科学总结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转型发展的互动演化规律,把握二者之间协同创新发展的科学机制,进而在科学的指导下高效有序地推进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产业布局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概述的整体论述脉络来看,该书对现有文献与经验的研究梳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现有的设计创意产业理论研究水平,明确设计创意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的整体框架,初步阐述设计创意产业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和关联性,以及设计创意产业对其它产业的影响带动作用,继而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全面推进设计创意产业及创意经济的理论创新发展和实践创新发展。

二、层次分明,分阶段探讨创意产业与创意经济的发展模式

要想大力发展设计创意产业,我国需要着重全面且深入地探索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转型发展的互动原理,以便采用科学、高效、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和手段,全方位保障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协同进步。在该书中,作者对转型期设计创意产业及经济的研究立足于现实性的分析,既根据产业、社会、文化等不同的维度探讨了设计创意产业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与价值,又根据设计创意、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和创意设计的不同演化阶段探讨了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转型发展的互动关系与协同机制,科学、系统且全面地推进了创意产业与创意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变革与落地。就产业、社会、文化等不同的研究维度而言,我国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作用呈现出了系统化、多层次化和立体动态化的态势,要想科学制定设计创业产业的发展战略,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业需要全面把握设计创意产业的经济影响,合理运用设计创业产业中的经济构造性元素,强化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而就设计创意、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和创意社会等不同的演化阶段而言,我国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当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则及规律,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拓展与深化,以期更好地夯实设计创意产业的产业基础,保障整个产业的健康持续长效发展。

三、实践性强,科学推进创意经济的布局和调整

深入探索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转型发展互动机理,科学推进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转型发展的互动升级,符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诉求。因此,该书的作者立足于我国转型期经济发展的国情,实事求是地剖析了创意经济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总结了我国设计创意与艺术设计在经济产业机构调整中的创新探索与尝试,并对国内外创意经济发展的案例进行了探究,挖掘了他国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从而有效提升了设计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下,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为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抓住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机遇,推进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需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整体结构和布局,探索设计创意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体系中的地位、优势与劣势,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诸多助力,科学有序地推进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协同进步。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研究还需要从东西方经典理论、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的融合中进一步展开探索,深入剖析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如何构建互动关系,设计创意产业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如何助力设计创意产业的布局与转型等问题,为我国转型期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科学、专业、现代化的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从实践的角度来说,经济转型对设计创意产业的推进作用和设计创意产业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推进作用同样重要,我国应当在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度剖析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的互动原理,按照二者相互作用的内在逻辑展开专业的反思和总结,优化设计创意产业建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并在众多要素的统筹调配下,科学制定我国转型时期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战略,科学推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升级。《中国转型期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一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创意产业与经济转型互动研究的学术专著。从该书的探究可知,我国已经初步积累了设计创意产业研究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未来的探索发展需要以此为基础,遵循设计创意产业与经济转型发展的互动规律与科学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新的经济突破口,提升我国设计创意产业的总体水平,为实现整体性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机遇和选择。

作者:赵焕宇 单位:吉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创意经济产业发展2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经济附加值高、创新能力突出等一系列优点,是当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伸价值链条和推动农业发展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产业形态,凝聚文化、创意和科技等优势资源,发展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方向,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一、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影响

(一)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文化创意产业是对传统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与根本优化。通过发挥文化创意的内涵优势和创新特性,充分利用新科技,凝聚多样智慧,改善以往农业产品附加值低、供需失衡等问题,提高了农业供给质量。通过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注入”农村经济,开发多类型产品,满足大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实现了农业领域供需关系的有效“平衡”。此外,农村积极发展文创产业,增加了农业领域的智慧科技投入,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切实增强了农村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弥补了农村经济的“脆弱短板”,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农业经济效益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极强的产业集聚优势和突破性带动效应,是农村经济内生增长的关键引擎。通过将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构建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多种发展方式,壮大了农村非农产业实力,全面优化传统农村产业结构比重。此外,发展文创产业打破了农村传统的产业界限,通过产业渗透和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了农业与文化创意资源,延伸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增加了农业经济收益。通过融入现代产业思维,积极开展农村文创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创新了农业产业发展形态,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三)丰富农村经济发展业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智慧科技、农业产品、农耕文化与大众多元化需求的有效融合,开辟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全新领域,拓宽了农业增值空间,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机遇。通过发挥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带动作用,将优势资源与文化内涵有效结合,突出智慧科技和文化创意优势,设计、生产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增强农业发展活力,为农民致富提供支持。通过发挥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引领优势,孕育农村经济发展新主体,将农业与文化创意相融合,实现了农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现代文化等多个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庞大的岗位需求,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农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具备可能。

(四)助力农村经济有序改革,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在智慧技术、现代经营理念和“跨界融合”产业模式“合力驱动”下,通过将农业资源、文化资源和创意理念以“产业融合”的方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农村社会增加了互动交流和对外展示机会,增加了农村经济的创造活力和发展融合力,解决了以往农村经济的封闭性与单一性,使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积极“裂变”。通过农村发展文创产业,将现代文化、创新理念传入农村地区,有效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品质、内涵和层级,使农村经济与文创产业全面互动、融合发展。

(五)构筑农村文化自然保护屏障,建设乡村美丽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发展与经济效益有效融合,改变了传统农村发展方式,为农村文化传承和生态维护提供了天然屏障,使农村发展更有文化创意与内涵特色。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农村丰富的文化、自然资源,突出智慧创意和个性特色,激活美丽乡村的“文化灵魂”,创造出满足大众多元需要的文创产品,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通过推广“农业产业+文化创意”的全新发展形态,诠释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意理念,为大众提供个性独特、内涵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传播和推广了绿色生态理念,有效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延续农村优势文化资源,使“美丽乡村”升级为“美丽经济”。

二、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发展路径

(一)整合资源,搭建农村经济与文创产业融合的多元互动平台通过搭建农业、文化和艺术创意等资源融合共享平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智慧源。首先,要搭建资源融合平台,集聚产业发展基础。农村文化创意产品是对农产品、农村文化和生态资源等资源的立体呈现,想要创作出有文化创意、个性审美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需要利用资源融合平台的集群优势,融合优势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农村经济协同发展。其次,要搭建优势资源主导平台,突出产业发展优势。在发展农村文创产业时,要选择与本地区优势资源相匹配的发展方向,充分展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艺术魅力,确保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最后,要遵循农村文创产业发展规律,搭建融合发展新平台。农村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文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要对农村文创资源进行合理分类,精准把握市场规律,融入大众多元化需要,为农村文创产业发展寻找最佳切入点。

(二)突出创意,构建现代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智慧体系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全新产业形态。要将创意理念与优势资源和现代科技充分结合,对农村文化进行“创意性”表达,切实增强产业影响力。第一,独特创意是文创产业发展的核心“灵魂”,是农村文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前提,通过诠释独特创意,使农村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内涵”的文创产品。要积极吸引优秀文创人才,开展多地域、多形态的文创协作,充分激活农村文化创意,为农村文创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灵感、乐趣和时代活力。第二,现代科技是有效表达和传递文化创意理念,拓展文创产业发展空间的动力。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优势,推动农村文化创意理念与智慧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全新文创产业形态,提高农村文创产业的创新水平和承载能力,实现农村经济与文创产业的全面扩展和内涵延伸。第三,立足真实传递农村文化的客观要求,将现代技术、独特创意与农村文化全面融合。要尊重文创规律,从农村文化中汲取“纯真”资源,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与智慧技术多维互动,增添农村文创产业的生命力。

(三)聚焦消费,构建市场主导的农村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文创产品供给与市场消费需要的匹配程度直接决定农村文创产业的融合成效。首先,要以农村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产业化运营形成有影响力的市场品牌。要利用智慧技术对市场需求进行收集、分析,实时了解消费者的文创需要。要根据文创产品的市场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农村文创产业方向,补充农村文创产品类型,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多元变化。其次,要以市场多元需要为导向,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融合性文创产品。农村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市场多元需要形成的“复合型”产业,在市场主导理念下,要积极突破产业界限、产品界限,开发组合型文创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提升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后,要以和谐共存、优势共融为目标,推动文创资源与农村经济和谐共存。要重视市场、尊重市场规律,但不盲目迎合市场。要在传承、保护农村资源基础上,规范文创产业开发行为,实现资源利用与农村文创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四)延伸链条,打造绿色生态、创新时尚的农村文创产业体系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壮大农村经济、培育农村优势产业的重要途径。通过诠释文化创意,突出农村文化内涵,延伸农村文创产业链条,构建农村经济与文创产业全面融合新格局。首先,要加大农村文创产业发展支持力度。通过以农村文创产业的具体特征为基础,融入“双创”环境,建立多产业联盟发展机制,创新文创产业发展方式。要积极引进优秀文创人才,加大文创产业支持力度,重视做好文创品牌建设和产权保护,为农村文创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要积极诠释绿色、生态思维,将生态农业与文创产业相融合,构建农村文创产业绿色业态,推动文创“生态化”发展。其次,要以农村优势资源为基础,积极向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多元产业延伸,构建多种功能相融合的文创产业链条,实现经济效益、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等多元目标。要统一规划区域内文创产业发展布局,注重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积极扶持规模化、创新性文创企业发展,通过探索文创产业特色化、内涵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创产业内部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经营。最后,要对农村资源进行合理分解,依据农村文创产业发展要求,重构产业价值链条。通过发挥文创产业的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等优势,凸显乡村文化、自然生态优势,打造有内涵和竞争力的现代文创产品,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

作者:王楚鑫 宁永红 丁立江 单位: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创意经济产业发展3

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将数字创意产业确定为五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9年7月,浙江省经信厅印发《浙江省加快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省数字创意产业总体规模要超过5,000亿元,在全省形成技术领先、链条完整、产业集聚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打造文化遗产数字化制作与传播中心、数字化艺术与设计中心、数字创意技术创新中心等“七大中心”,争取建设成为全国数字创意产业引领区与融合发展示范区。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面向杭州湾数字大湾区发展,尤其数字创意产业,需要大批量拥有高技术水平、熟知人们社会文化需求、能够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等方面的跨界复合型高端人才,而相关人才的培养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但是,纵观省内本土的数字创意人才培养,与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快数字创意经济人才的创新培养,努力为国家和杭州湾大湾区区域数字创意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已非常迫切。

一、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是数字大湾区建设的生力军

(一)大湾区数字创意经济建设的“系统性”特征需要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数字创意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逐渐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和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以实体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不同,数字创意是以计算机图形学等现代数字技术为主要技术工具,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进行数字内容开发、视觉设计、策划和创意服务,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数字化采集与建模、数字高速渲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I绘制、云端渲染、人机交互、内容增强、智能生成与设计、视听感知处理等先进技术不断成熟,混合现实娱乐、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艺术智能设计与创新、数字化融合出版、动漫游戏交互、数字演艺等领域正在进行一场大发展。而这些“系统性”的产业特征或产业需求,又推动技术、知识、应用的交融,改变现有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形态、人员分工和组织方式,重构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与世界的关系,因此数字创意产业最缺的是复合型精英人才,是优质跨界融合型人才。

(二)高职创意设计专业人才的就业升级需要复合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是数字创意经济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4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经为设计驱动创新的设计专业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应用奠定了基调。通过大湾区高校与数字创意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建构数字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优化数字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杭州湾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是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也是大湾区相关产业就业升级的刚性需求。

二、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的定义

(一)创意设计人才需求调研。什么才是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呢?经过历时半年的走访、面谈、问卷调查、网络调研,课题组对绍兴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132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108名动漫设计专业学生,269名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并对杭州大湾区内的浙江优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绍兴联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54家企业与机构,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等12家高等院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同时查阅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8家省外同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资料。通过以上学生、企业和同类高校相似专业的广泛调研和相关信息获取,再经过深入分析,对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情况、数字创意产业布局发展情况、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因素等维度获得了大量的、一手的数据资料,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定位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高职复合型人才的定义。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和同类高职院校创意设计专业育人目标与教育理念的学习,课题组认为面对杭州湾数字大湾区的创意产业未来发展,大湾区高职院校数字创意设计类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能力的融合———“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深厚美学底蕴+养成设计系统思维+掌握数字设计技术+具有市场服务能力”。可以看到,这里所讲的复合型人才和传统的强调知行合一的复合型人才有了明显的区别,更强调跨学科、跨领域。人文视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写入教材,已经成为绝大部分高校的共识,让教育扎根本土文化与传统,不仅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有益实践,也是保障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可以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源泉。艺术视角:具备优秀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能力,是高职院校创意设计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好的设计语言能够最高效率地、最美学化地完成信息的引导和传播,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美学开始呈现出“科技流”和“意识流”的特征,具备传统美学底蕴,又具备现代美学思想,是创意设计类学生未来职业拓展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视角:数字时代下的创意创新设计是一种整合集成创新,其中包括文化艺术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用户服务创新、产业模式创新等内容,要集成多种领域知识的创新,掌握现代设计系统思维是建构创新形态体系并实现合力运行的粘合剂。系统思维将互相依赖的要素集合为关系和后果的整体,强调整体的、全过程的属性,只有具备这样的思维,才能真正地、全面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直面设计客户市场的真问题。信息视角:数字时代的典型思维是基于数据、信息、资源分析的决策,因此,掌握数据驱动创新与发展的基本理念、知识与技术,拥有信息收集、资源整合、数据分析的能力,能把握创意设计流行趋势变化,乐于拥抱创作形态、方法的变化,是数字时代对创意设计类人才提出的技术要求。市场视角:未来大湾区的创意人才,应该是能解决市场需求的人才,设计师不是艺术家,他们要有客户才能生存。在新的工程技术、商业推广、服务开发等方面有新的探索,具备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灵活的思路、善于理解与合作的素质,深刻理解市场,深刻了解客户需求,才能造就数字时代下大湾区最需要的创新设计师的角色。

三、文创“跨界”触发人才跨界需求新格局

如果说复合型是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对人才知识结构与技能素养方面的要求,那么跨界就是对人才在面向市场应用层面和发展层面的要求。

(一)跨界是文创产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文创产业迅速拥抱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趋势愈加明显,新技术不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焕发生机,随之产生的数字创意产业文化业态,不仅成为“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赋能其他行业,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除了文创行业本身不断演进之外,数字文创行业正以其联结各方的独特优势日益,和交通、旅游、航天等众多行业实现跨界融合,也形成了资本、文化、产业的全方面融合,成为城市的新文化名片———一个“文创+”的跨界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背景下,文创产业对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个产业更加强调人的综合素质,会跨界、能发散、善连接,成为“文创+”时代对人才新的需求。

(二)跨界人才的定义。面对行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谁能胜任“文创+”带来的新挑战呢?基于与数以百计的企业在设计产品、服务和环境方面的共同合作经历,我们发现真正的创新发生在多学科团队建立起合作的文化并以多元的视野进行探索、形成强有力协作关系的时候。而能把握住交错复杂的需求,具备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段,同时具备专业素养、文化素质与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能适应这样协作关系的要求,也更容易脱颖而出,并推动创新,开发出更多具备未来发展潜力的新兴领域。跨界不仅仅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全新设计策略,也是创意设计人才的全新培养策略。在文创+的大背景下,文创行业需要的除了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复合型的“多面手”和“斜杠青年”,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多元跨界,混搭风格,以及协作分享,都可以让设计师在文创领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的“跨界”应该是认知的立体化多元素融合,就人才培养而言,应该是跨学科思维碰撞与跨领域的工作内容的组合进行,并在思维领域形成创造性与多元性体系,如果我们培养的设计师能够有跨学科的思维模式,来做跨界设计,那么设计师一定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设计、思考设计。对个体来说,多一项技能就平添了更多的发展可能,对行业来说,作为连接器和纽带,复合型跨界人才可以帮助文创业与其他行业达成更好的联系与融合,跨领域交流形成的专业多样性和宽广度使得建立一种全新的、宽泛的、新型学科融合的新兴领域成为可能。

四、结语

回顾2020年文创产业,展望未来,特别是杭州湾大湾区未来5年相关产业的发展,数字技术加持下的“文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创+娱乐、文创+体育、文创+旅游、文创+教育等行业成功实践案例越来越多,产业发展的革新变化,对人才的知识结构率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数字时代和“文创+”时代,具备“复合跨界”更有利于促进行业间达成联动,无疑会对未来中国文创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产教融合”完善育人模式,借由“系统思维”培养创造性的跨界人才,对推动未来数字大湾区文创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沈苏侨.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设计类专业实践平台体系探微[J].大众文艺,2018,12

[2]李利军.OBE理念视阈下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8,11

[3]凌玲.“互联网+”跨界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

[4]郑伟.新文科理念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设路径[J].黑龙江教育,2020,11

[5]张哲博,余殊.新时期背景下谈陶瓷艺术专业“艺术+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校园英语,2020,18

作者:俞俊毅 马丹 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