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审美能力路径3篇

时间:2023-01-17 16:22:51
审美能力路径3篇

审美能力路径1

书法艺术是汉字书写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也要渗透审美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其形象思维占优势地位,形象记忆、动作记忆较好。书法具有具体可感的特点,很适合聋生学习。在聋校书法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聋生的身心特点,把审美教育融入书法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培养聋生审美能力。

一、在观察比较中发现美

学会观察比较,是学好书法技能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审美发现力、领悟力的重要手段。聋生可通过细致的观察,进行丰富的比较、想象、联想,发展书法审美发现力。

(一)观察笔画,发现“线条美”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书法教学应当教会聋生认识和感知书法的线条美。如在教学“横画”时,笔者首先引导聋生观察笔画特点,思考“横画”为什么两头粗中间细。然后进行标准示范,让聋生体会书写时中锋运笔、提按力度的变化。接着用侧锋运笔、只按不提、平均用力的方法,写出“两头一样粗”的“横画”,让聋生观察比较,说说哪个“横”更美?为什么?通过仔细的对比观察,聋生对线条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中锋行笔、提按轻重的变化会影响笔画的美丑这一规律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分析结构,感受“形式美”结构是一个字的整体框架,是点画搭配组合的艺术。对于聋生来说,教会他们“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让他们直观地感知书法的字形美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均匀,即字的点画分布要均匀。二是平正,即字的间架结构看起来要平衡稳当,不要歪斜。三是和谐,即字的部首、偏旁,以及点画之间,要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的呼应。四是求变,即结字造型时还要注意笔画的长短大小、虚实斜正,姿势神态求变化,不雷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聋生观察分析字形结构,让他们理解书法的法度和结体规律,建立汉字形式美的审美标准。

(三)体会笔意,领略“神态美”在教学“大”字时,为了让聋生更深入地感知汉字的情趣,笔者鼓励聋生大胆联想:“‘大’字像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借助想象把聋生带进汉字的形象意境之中。聋生仿佛看到“大”字犹如一位大汉两手侧平举、双脚开张、头正肩平、稳如泰山而立的意境之美。接着笔者请聋生用身体“写”出一个“大”字。聋生兴趣盎然,在多感官参与的学习中领略汉字的神态美。(四)赏析作品,领悟“意境美”赏析书法作品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悟其中之美,是一个由形象感知到抽象认识和感悟的审美过程。教师要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指导聋生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一是大处着眼,小处细察,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二是化静为动,联想画面,即对所看到的静止的书法作品展开联想,想象书者创作时用笔的力度、节奏及情感的变化,将静止的书法作品形象还原为书写创作的过程。此外,学习和运用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与书法技能,能提升聋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促进其审美评价能力的发展。

二、在临摹探究中体验美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练字的过程也是聋生情感、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教师应带领聋生在大量的临摹活动中体验书法之美,培养其书法学习能力和书法审美能力。

(一)学会读帖首先,引导聋生观察例字,比对字帖的笔法要领和图解文字,以指作笔,在字帖的例字上摹写,做好笔画的“起、行、收”动作。其次,探究每个笔画的轻重、形状、方向。再次,读细字形结构,探究笔画、部件的组合、搭配等。最后,读准笔画在米字格中所处位置,探究主笔和部件的空间分布。读帖越细致就越有利于临摹。在仔细读帖的过程中,聋生对所要临摹的例字有了全方位的感知。

(二)学会临摹动手书写是临摹探究的关键环节。笔者采用“五步临摹法”指导聋生开展临摹探究活动:摹写—临写—比对—纠错—背临。摹写是临摹的初始阶段,可以让聋生用双沟填墨、透明纸蒙写、描红等方法进行摹写。临写是学习书法的主要方法,也是体验书法审美的主要活动。比对是将临写的字和字帖范本进行比较分析,如笔画的提按、长短、形态是否到位等。纠错就是通过分析比较后,对临写时存在的缺点进行纠正,尽量还原范字的笔意笔法、速度节奏等。背临就是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能让聋生的临摹化零为整,更好地体验书法之美。

三、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

书法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书法实践,让聋生能掌握一定的书法技能,进行书法创作,做到学以致用。笔者为聋生提供多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组织多种书法实践活动,鼓励聋生积极实践,大胆创作,体验成功的快乐。一是建立“小荷书社”书法兴趣小组。笔者制订切实可行的书法美育计划,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定期开展书法实践活动,让聋生充分享受书法学习的乐趣。二是参加学校艺术节。笔者带领聋生在艺术节现场展示书法表演,使聋生体验书法创作的乐趣。三是组织展赛。如书画比赛、书法设计墙报、手抄报竞赛、书法作品展览等,让聋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运用书法技能,展示自己的书法才能。四是义写春联。笔者带领聋生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义务写春联,让聋生在书法创作活动中创造美。形式多样的书法创作实践活动,既使聋生在书法练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有效提升了聋生创造美的能力。总之,书法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聋校书法教师应把聋生审美教育融入书法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丰富聋生的审美内涵,陶冶聋生的审美情操,提高聋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吴建武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特殊教育学校

审美能力路径2

审美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评估事物之美的能力。素描课程是绘画课程教学的基础,对学生研究造型的基本法则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教师应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观察力、审美理解力和自主创造美的能力。本文旨在结合课程教学现状,探究如何在素描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一、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由此可见,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学生美术创作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作为支撑,无论什么样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苍白空洞的,经不起深入推敲的。把素描教学作为各个阶段美术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将会给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中应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力度,帮助学生在素描学习活动中发展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首先,通过素描教学,学生可在观察物体的结构、质感以及光、空间环境的过程中学习素描的理论知识,培养自身的审美观察力和比较能力,使自己以后在做事时变得更加有耐心和细心,同时也能为自身审美感知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通过素描教学,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素描中的透视原理,并通过自己的理解,绘画出立体、写实的物体,培养自身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素描的方式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发展自己的审美观察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再次,通过让学生学习素描的基本绘画方法,以及对局部和整体间的关系进行把握,认识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转变,学生能够学会从多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通过留心事物变化的各个阶段,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思考问题,提升自身的审美理解力、综合审美能力、综合素质。最后,通过素描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素描的基本要素,即形体、结构、比例、透视、明暗关系等,提升对素描课程的兴趣,且可以运用美术专业用语评析作品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在美术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认识到素描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美术的起点是素描,造型艺术的基础亦是素描。素描教学是利用透视关系、光影明暗、环境空间等知识规律,结合点、线、面的相互搭配技巧,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察方式,更好地呈现形体和结构。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素描功底,才能更好地为接下来的美术设计等进行造型方面的深入塑造。这个过程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是对学生眼、手、脑的协调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给予素描教学足够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素描教学活动,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做好美术教育的宣传工作,这样能够让学生与家长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传统重技艺的素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素描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素描的基本范畴及内涵认识不全面。就内涵而言,素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面对外延宽广、内涵丰富的素描艺术,我们没有理由将素描教学局限于某一种形式,限制学生创造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而将教学纳入“技术”范畴的这种现象在现在的教学中尤其值得注意。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创作向来侧重于某种程度的技能技巧训练,即“手头功夫”,而忽视了学生“头脑中的想法”,从而导致学生技能的学习和其绘画表现目的脱节。在传统素描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即过于重视素描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三)重理论、轻实践的素描教学模式没有为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素描教学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素描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讲解理论知识后应进行示范讲解,给予学生体验与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创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素描课程的安排上,教师可增加一些户外写生、参观画展等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在实践中感受素描的魅力。

(四)单一的素描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学方法主要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在传统素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进行填鸭式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灌输,知识讲授局限于教材,不能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进行很好的结合,无法使学生的兴趣得到长久的保持。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教学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部分地区高校的美术教师匮乏,专业性不强,教学时间较短,导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难将课程知识和学生的观察感受与创作相结合,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和局限性。

(五)刻板、固化的教学评价形式直接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评价标准的刻板化影响了学生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发展。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是评判的标准,对于学生的创作情况往往会用绝对性的、固有的判断标准来评判,这有可能导致具有创新性的作品不被认可。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作品中呈现出的个性化属性被否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进而影响了其追求作品个性化表达与呈现的热情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

三、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创新素描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综合审美能力艺术创作活动与科学研究活动一样,其根本活力来源于创新。没有艺术创新,就没有艺术创作本身,艺术实践教学当然也如此。创新可以给实践教学注入生机活力,使艺术教学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去适应当今时代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认识的集中体现,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支撑,明确表达出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在素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素描基础技能训练,还应为学生讲解清楚什么是素描,以及素描的起源、素描的技法种类、素描的分类、素描的工具等。其次,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和创作能力,传递出自己的情绪、情感、思想、观念,进而深化对素描学习和美术学科的认知。再次,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教师应将素描置于历史的大环境下进行分析,并在一种广阔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种类、技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不能仅仅将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层面,充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更加全面。因此,当前教师应创新素描教学理念,从注重技能训练向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审美理解力美术学习可分为创作活动和欣赏活动两大部分,美术创作更倾向于外化,可操作性较强,在素描教学中美术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首先,对于部分素描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他们对素描知识的理解并不充分,教师可以运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比较快速地掌握更多素描知识。其次,在学习物体的基本形体结构、透视等基本规律时,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逐渐探索出问题的答案。最后,在体验与练习方面,可以运用合作式教学模式,通过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素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以上所列举的教学模式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使用,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优化和调整,几种教学模式之间也存在着交叉关系。教学模式是一座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教师在开展素描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根据素描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素描教学模式的优化调整,以体现出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改进素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在素描教学中,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首先,当学生刚接触到素描领域时,需要从临摹开始体验和练习,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要让学生认识到,临摹不是目的,而是进行素描学习的一种手段。临摹不仅是对技法的全盘模仿,而是通过临摹一些优秀作品,学习作者的用笔技巧,提高自己的素描水平以及对材料的掌握能力。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可一味地模仿,要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与感受。教师应通过引导,使学生理解临摹作品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素描绘画手法以及加深对结构造型的理解,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审美创造力。其次,要进行眼、手、脑的协调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力和审美感知力。素描不仅仅是训练手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科学的艺术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结合自身的认识与理解,通过眼睛的观察,用手在实践中表达认识。在素描学习中,眼、手、脑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素描教学中要将眼、手、脑的训练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素描造型能力、审美观察力和创造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最后,要通过临摹、写生、默写等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在素描教学中,学生可通过临摹、写生与默写三种手段独立完成素描作品的绘制,同时也可将三者结合到一起进行创作。临摹是对原作的一种模仿,写生是通过观察对物体进行表现,默写是凭记忆与理解再现脑中的情景。教师要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在临摹、写生、默写的绘画练习中渗透能够锻炼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知识。在临摹教学时,可选择三维空间绘画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素描结构的掌握,还可加强学生对三维空间的感知;在写生教学时,从实物模型出发,运用素描透视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想象线与面继续延伸之后的情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默写教学时,教师可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再现情境,丰富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记忆力、逻辑思维及空间想象力。

(四)开展合理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审美观察力和审美理解力在素描教学中,要注重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首先,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自评、互评也需要引起重视,学生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可以更完整地呈现出来。其次,素描教学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分数和给学生成绩分出等级,而是为了让学生针对作品的表现进行反思。应从学生的审美观察力和审美感知力角度进行评价,使学生对素描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素描学习提供有效的经验积累。最后,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评价进行反思,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的素描作品进行适当的表扬,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用鼓励的方式对表现效果较差的素描作品进行评价,切勿打击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其作品,不可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刻板的教学评价方式给学生定性。教学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而是教师改进教学活动的开始,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力和审美理解力。

四、结语

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是提高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突破口。教师要认识到素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仅要注重技术教学,还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素描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美术教学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模式、方法和评价上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差异和自身的能力进行灵活运用和调整,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董沫彤 王相生 单位:佳木斯大学学科教学;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审美能力路径3

音乐是人们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这种表达方式通常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而声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它能够直接穿透人们的心灵,直击内心声乐艺术,是一门按照人类声带通过不同频率控制方式,实现的一种语言化、旋律化的高度艺术集合体。它存在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带给人民大众更加优美动听的听觉体验。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其内心情感的抒发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意境,让更多的人了解声乐所带来的内心抨击。

彭雅洁编著、吉林美术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的《声乐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一书,对音乐审美能力进行点拨,其最大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辅助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声乐艺术。在提升个人思维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方面有着不一样的思路,而这种思路能够更加清晰、更加透彻地展示出声乐之美。该书的教育意义,在教学目标设定的过程中,被大部分声乐教师所青睐。最终目的是可以通过对声乐教师的辅助,让学生们的演唱能力以及艺术修养得到本质提升。该书作者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她进入咸阳师范学院任教,从事声乐教育,在这一方面拥有很深造诣。在任职期间辅导学生们多次参加声乐大赛,并多次获得嘉奖,是一名资深的优秀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快乐教学的模式只是一种寓教于乐的重要行为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拥有更加深刻的兴趣。在《声乐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一书中,我们所学习到的乐理知识是声乐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正是因为课堂的欢乐时刻所营造出来的放松的氛围,更有助于学生们在自己声带打开方面以及自己的声乐学习方面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所以,在结合快乐教育的同时,声乐教育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生们的集体之中,让学生群体们也对声乐教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对声乐教学的思考模式更进一步,让他们真正走进声乐的世界,体验声乐之美。作为教学本质来说,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通过各种互动教育,在艺术修养中获得更高水平的快乐所形成的。古今中外,一直拥有着一些经典的歌曲,在人们的耳畔所萦绕,而它们的创作背景和演唱背景都十分令人们向往,这就是快乐教学的目的,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情绪、情感与声乐的情感推送是息息相关的。快乐教学法的优点,在声乐教育中的体现,在于它们能够感染和带动大家的情绪,从而形成一个十分温馨的学习氛围,这种艺术氛围不仅是学会一首歌,而是个人艺术修养的提升、人文素质的提高,对于歌声的创作以及歌声的接收有很大的帮助,将情怀融入到自己的歌唱之中,也能够助力新歌手的诞生,让我们听到更多来自这个世界美妙的声音。

对于声乐教育来说,因材施教能够让声乐教育的重点突出,并且,大多数学生们学习声乐的主要目的是因为它的高尚艺术氛围,以及快乐教育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学生们接受。与通俗唱法相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更喜欢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传递出来的是音乐的最完美状态。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民族唱法。作为声乐教师,应当对这两种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正确发音方法传授,以及不同类型歌曲的选择和创作,在《声乐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一书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声乐教学环节的每一个步骤的反复推敲和周密的思考,这些思考模式都能够让不同类型、不同发声的声乐作品得到最完美的升华。也许这就是音乐所带来的美感,而同样地体现在不同的声乐创作理念中。教育是无止境的,在声乐教育,通过快乐教育模式所展现的过程中,声乐教育快乐教学法能够通过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传递,而最终的传递效果,能够真真正正地实现生命存在的价值,并且让不同种类人的性格得到升华,这就是快乐教育法结合声乐教育所展示出来的最本质需求。在快乐教育法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学生们接受声乐学习能力的强弱。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声乐教育的最终结果与声乐教育的质量,在声乐教育体系中,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更好地将每一首歌曲的情感与内涵充分地表现出来,在创作歌曲环节中,实践教育更加重要。歌曲内部丰富的人文背景和歌曲所传递出来的情感与深切内涵,更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不同的发声方法以及声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可以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展现出来。

作者:徐真 单位:青岛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