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高职护生心理韧性水平与应对方式探讨

时间:2022-12-05 14:38:25
高职护生心理韧性水平与应对方式探讨

1研究对象

于2020年4月1725日,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校生285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年级144人(50.5%),二年级141人(49.5%);男生16人(5.6%),女生269人(94.4%);年龄16~20岁,平均(17.59±9.64)岁;来自城市的138人(48.4%),农村的147人(51.6%);家庭独生子女者134人(47.0%),非独生子女者151人(53.0%)。

2研究方法

2.1调查方法

在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将调查问卷发放至被调查护生手中并讲解,调查对象认真填写后当场回收。此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为95.0%。

2.2调查工具

2.2.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班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等内容。

2.2.2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采用胡月琴[1]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量表维度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这五个维度(共2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心理韧性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α值为0.85。

2.2.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王端卫[2]等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由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共计20个条目,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各自计分,调查者采取的应对方式取决于两者中得分高的那一种。总量表、积极应对分量表以及消极应对分量表的α值分别为0.90、0.89和0.78。

2.3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在校高职护生心理韧性总体情况

在285名高职护生中,心理韧性总分为(84.01±9.28)分,其中情绪控制得分最高,为(17.74±3.60)分;积极认知得分最低,为(15.19±3.26)分,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分别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生源地、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对在校高职护生心理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在校高职护生仅在积极认知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女生的积极认知程度高于男生;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在校高职护生在情绪控制方面有显著差异,且非独生子女的情绪控制能力高于独生子女;而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护生的心理韧性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具体如表2所示。

3.2高职护生应对方式现况

在285名高职护生中,应对方式总分在10~71分,平均为(33.59±8.39)分;积极应对在6~53分,平均为(23.46±5.40)分;消极应对在0~27分,平均为(10.26±4.99)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女生的消极应对得分和应对总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护生的消极应对得分高于一年级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独生子女的消极应对得分、积极应对得分和应对总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高职护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在控制性别、年级和独生子女的影响后,高职护生心理韧性总分与简易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因子呈正相关(r=0.216,P<0.05),与消极应对因子呈负相关(r=-0.315,P<0.05)。

4讨论

4.1高职护生心理韧性情况分析

根据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条目得分(平均分减去标准差所得值),低于2.45为低等水平;2.45~3.55为中等水平;高于3.55为高等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条目均分为(3.11±0.34),总分为(83.92±9.06),处于中等水平,比张振桐等[3]对护理本科生心理韧性总分(94.15±8.75)要低。对于高职护生来说,就业压力加大,护理本科生、研究生人数的增多,来自学历的对比容易导致高职护生出现自卑、胆怯的情况。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高职护生的实习质量,更影响着其身心健康,因此提高高职护生心理韧性、提高护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困境对于促进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在心理韧性各维度中,目标专注指的是自身在困境中仍坚持原来的目标、通过制订计划解决问题;人际协助指的是自身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取帮助或宣泄不良情绪;家庭支持指的是面对困境时,家人尊重、宽容和支持的态度;情绪控制指的是自身在面对困境时,对情绪波动和悲观的控制和调整;积极认知指的是对逆境的辨证看法和乐观态度。本次研究中,护理专业高职生在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中,积极认知得分最高,为(3.81±0.78)分;人际协助得分最低,为(2.79±0.61)分。有研究[5]发现,心理韧性是护生创伤后成长的保护性因素,护生经历了公共卫生事件后,在欣赏生活和精神方面获得了成长。本次研究中,女性在校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要高于男性在校高职护生,独生子女心理韧性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得分,这与袁雯雯[6]的研究结果相似,且男女性别差异在积极认知维度上达到显著水平,乐观被作为稳定的个性特征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关性别差异的研究至今仍然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女性的乐观程度比男性表现得更为突出[7]。是否为独生子女则在情绪控制维度上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在校高职护生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及亲人的保护,较少遇到挫折,而非独生子女遇到较多困境,这不仅能锻炼自己的意志,使其能够更加辩证乐观地看待困难与挫折,因此个人能力水平表现得就更高。有研究发现,一些面对成长难题(如长期贫困、家庭破裂、身体疾病等)的儿童不但没有表现出严重的学习或行为问题,而且很好地适应了家庭和学校生活,实现了人生目标[8]。

4.2高职护生的应对方式及对心理韧性的影响

心理韧性得分高低仅代表个人目前的水平,心理韧性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已有研究[9]表明,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能够增强心理韧性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培养个体积极的韧性特质,在心理韧性相关的研究中,更加倾向于充分挖掘个体的内在潜能,让其自身在应对困境时,能够不断地激发潜能和超越自我。有研究[10]提出,在创伤后应激发生后,应对方式的不同,能够影响应激的反应症状,甚至有可能导致应激者的心理健康朝不利方向发展。许远等[11]研究发现,医护人员焦虑、抑郁得分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消极应对则呈正相关关系。在心理韧性重要保护性因素中,父母对于个人的关心和支持是特别重要的一项因素,应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具有凝聚力的家庭环境。有研究[12]发现,家庭结构的完整性与平稳程度及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对于预测个体的心理韧性高低有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13]表明,在校内加强专业教育、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增强护生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这提示在教学中可以将医护的感人事迹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素材,在护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渗透,树立典型,促进个人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902-912.

[2]王端卫,张敬悬.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因子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03):96-100.

[3]张振桐,冯晓敏.护理本科新生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8,37(02):181-184.

[4]孙晓梅.高职护生心理韧性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3):218-219.

[5]张玺,张贤,秦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本科护生创伤后成长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01):134-137.

[6]袁雯雯.五年制高职生心理韧性现状调查及对策———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04):40-45.

[7]谢晓非.乐观与冒险中的性别差异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02):270-276.

[9]杨邓红.关于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点与现状的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02):118-121.

作者:董旭婷 李正姐 孙敏 施雪晖 叶明华 单位: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