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旅游专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2-22 20:56:43
旅游专业论文

旅游专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着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宗旨,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共同打造了认知实习模块、专业基本素质培养实训模块、专项能力培养实训模块、综合实习模块等多层次的实习实践基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难的问题。

一、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

现代旅游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练应用管理技术解决旅游管理问题,即具备旅游管理实践的能力或执行能力。而现有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生都缺乏来自管理实践积累的管理技能,仅仅通过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足以使其胜任将要承担的旅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重任,因而必须在课程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该校通过“3大课程模块”、“4大教学要素”(“师资”、“课程体系”、“编写管理实务”、“管理实践能力平台”)的改革和“5大教学手段”的建立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从而构建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

(一)3大课程模块

建立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3大课程模块,改革传统标准化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精中间,延两边”,即适当精简传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经理人素质训练课程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课程系列模块,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3大课程模块:经理人职业素质训练模块(包括经理人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职业操守等培养)、管理知识学习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模块。

(二)4大教学要素

课程体系。针对标准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增设实战技能强的课程,开发系列模块,以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管理职业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职业经理人的必备技能。

师资队伍。一方面,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积极构建一支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的“两翼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通过承担旅游企业横向课题、从事旅游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和旅游企业管理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建立“校内兼职教师+短期校外专家+企业管理专家”的“3合1”外聘师资队伍。通过聘任多位具有丰富旅游管理实践经验、高级职称和较高学历的“兼职教授”,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开设专家论坛、指导论文、参与论文评阅和答辩、接纳学生实习等,进一步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编写管理实务。培养教师编写案例的技巧和能力;组织教师编写有关本国旅游企业具体经营管理实务的案例100个。

管理实践能力平台。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实践能力,该校组建了“旅游论坛”,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参加“3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衡阳市大学生创新大赛)制度;注册组建了衡阳市地球村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建立了高质量、高水准、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三)5大教学手段

旅游案例教学。强化课堂旅游案例教学,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提高旅游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旅游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旅游管理问题分析报告。为了加强学生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若干旅游管理技术并善于应用,增设10门应用性强的“旅游管理问题导向型”的课程模块:教师讲授1门实用性的旅游管理技术,解剖1个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和报告1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报告。

旅游企业家论坛。设立旅游企业家论坛,邀请具有丰富旅游企业管理经验的旅游企业家,针对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评述;通过课程讲座,邀请实际部门的专家就课程的某一部分到课堂作专题讲座、讲解旅游案例背景并参加案例讨论;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讲座,介绍和探讨自己以往的旅游管理问题、经验与教训,以实现学生相互之间知识与经验分享。旅游管理决策模拟和竞赛。开设《旅游管理决策模拟》课程,建立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两大赛制度,将旅游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系统或某些旅游管理业务简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经营情景进行决策,以整合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

旅游管理实习。与衡阳雁城宾馆、林隐饭店、华天宾馆等省内外旅游公司建立实习基地,每年暑假选派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习;设立旅游案例调研基金,由相关教师带队,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赴旅游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

二、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一)调整旅游管理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还应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每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差别,设立实践教学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满足不同模块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由较浅层次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到较高层次的服务与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要兼顾到系统性和阶段性。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在实践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但在每个年级应根据其接受能力和教学计划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应该是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参加过相应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应该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针对当前师资不足的问题可通过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四)改革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地制定量化考核标准体系,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

(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室建设成功后,要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实训基地必须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六)整合利用企业资源,搭建校企联合办学平台,广泛建立实习基地

目前,该校已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30余处,覆盖全国,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游船公司、导游服务公司、旅游人才培训中心等;同时,邀请湖南中国国际旅行社、长沙通程酒店等企业的老总到该校授课或者举办讲座。

(七)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实行“双证制”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旅游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同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方能予以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八)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计划进度,除采用普通高校公开出版的教材外,对于无教材的实践环节,应组织行内企业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岗位(群)的特点,编写院内实践教学教材和院外实践教学讲义,建设并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国生.新世纪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6).

旅游专业论文第2篇

人生目标与旅游专业相关性高的学生,对旅游知识学习积极性和将来对旅游职业的“忠诚”度会很高,这些学生接受旅游职业道德教育与旅游职业服务责任感的教育要更为积极主动。要让学生知道人生没有目标就如航船没有方向,生活则迷茫,成功的概率则较小。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自己的短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因此,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出人生目标的解析和设立,也是个性化教学的内容之一。引导学生思考从人生目标所衍生出的这些相关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也很重要:什么是幸福的人生?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你的梦想和“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关系等。一名学生曾写道: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所爱的人平安宁静的度过一生。这一回答在学生中引发了争议,在学习中的辩论会延伸到整个旅游专业的后续课堂教学中。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

由于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学习诉求上,容易走入“应试教育”“技能和工匠型教育”的误区,不少人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为目标。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容易忽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后续职业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旅游专业课堂教学中,笔者在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更注重将学生作为“学生”来培养,而不是作为“考生”来教学,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科学观的就很重要。“科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②,如果教育的意义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也即有学问的人,那么正确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论就应该在旅游专业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诠释,一是“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二是“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③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专业课堂讲授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以旅游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一脉相承、相互促进的。从理论的教学来看,正确的科学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其核心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笔者认为,马克思理论也是需要超越和发展的。任何观念或思想,都有其适用领域,正如同数学的精确不能够拿到《诗经》中微分求导一样。随着复杂性科学哲学的兴起,我们看到了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也是有其适用的边界和局限的。因此,笔者尝试着将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思维与观点贯穿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运用复杂性科学思维思考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他人,能以一种平和、稳定的心态看待事物的发展,处理问题能站在客观的角度,不偏激、不走极端,从而能正确的处理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这些观点在讲授“旅游政策法规”这门课程时,结合具体案例,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认识与处理好法与情、法与理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宗教观

宗教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文化现象,宗教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旅游专业课程中涉及到较多内容的课程。在导游、酒店、烹饪等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都有许多相关知识点,如:“导游基础知识”、“酒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等。其中旅游公共课程“旅游宗教文化”,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较为详尽的讲授了几大宗教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等宗教的起源、教义、宗教文化与禁忌等主要内容。世界这几大宗教的共同特点是相信宇宙中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基本规律,包括自然进化定律、人世命运的定律、伦理定律、道德定律、因果定律等等规律。通常我们认为对人类社会而言,宗教之功能仅在于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安宁与幸福。因此,如何把宗教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教授给学生呢?这可以回到前面引发学生讨论并回答本文上述从人生目标所衍生出的相关问题上来:什么是幸福的人生?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等问题。通常学生的讨论过程既热烈又激烈,学生会提出读书无用,赚钱才是王道的看法。由此又引申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讨论的结果和最终达成的普遍共识是:幸福与物质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物质总是有限的,因此物质给人带来的感受一定是有限的,所以有限的物质是永远不会满足人的需求的,真正的幸福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真正成功的人生是能够给予别人帮助,并带来健康与快乐。而受教育与读书也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教育的目的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而学习读书的目的首先是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做事。那么宗教与哲学、科学有什么关系,宗教是迷信吗?笔者在教授“宗教文化”这门课程后,对宗教问题、不同宗教的文化做了一些研习和比较,重点是佛教文化。笔者认为佛教在两千年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佛学知识与文化,并不单纯局限于精神范畴的问题。佛教也讨论哲学的问题,如世界的本源、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等。同时佛教也讨论物质的问题,如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存在形式等。佛教认为精神与物质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精神与物质并存、精神与物质也能相互转化,“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是否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质能定律”提出的“物质就是能量”的印证。

四、结论

旅游专业论文第3篇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能够构建比较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满足各行业日益增长的中高级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得当,对培养大量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适应我国目前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岗位群及其企业人才

需求调研分析当结合我国现行的职业资格体系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特征,刘育锋把我国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就业领域分为5大岗位群6个层级:A.“旅游接待服务”岗位群:1级:旅游接待员;2级:旅游咨询员;3级:旅游咨询师;4级:接待主管;5级:接待经理;6级:企业高管。B.“导游服务”岗位群:1级:导游助理;2级:景点讲解员;3级:地陪、全陪;4级:领队、中级导游、导游主管;5级:高级导游、导游经理。6级:特级导游、企业高管。C.“旅行社计调”岗位群:1级:计调文员;2级:票务员、短线计调员;3级:长线计调员;4级:计调主管;5级:计调经理;6级:企业高管。D.“旅游营销”岗位群:1级:旅游营销文员;2级:旅游营销员;3级:旅游营销师、营销主管;4级:无;5级:高级旅游营销师、营销经理;6级:企业高管。E.“旅游策划”岗位群:1级:无;2级:旅游策划文员;3级:旅游策划员;4级:旅游策划师、策划主管;5级:高级旅游策划师、策划经理;6级:企业高管。在以上的分类中,中职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A、B岗位群,立足1级和2级岗位;高职毕业生主要面向B、C、D、E岗位群,立足3级和4级岗位。未来的高职本科教育则应立足4~6级岗位。

三、旅游管理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010年一项在北京、广西和重庆所进行的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调查表明,有超过80%的高职教师认为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学校相似根据我们收集的中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的相似度,如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各有不同,如高素质专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个别中职学校则定位是:“中高级专门人才”“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由此可看出,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相对混乱,导致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衔接不好,后续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就针对性不强。

(二)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文化基础课脱节、专业课程重复中职学生升入高职之后,存在专业课学习轻松、但文化基础课程学习困难的现象。这是因为中职教育是以职业技能为主,忽视了文化基础教育,即与高职教育所要求的文化基础程度存在一定的脱节。根据我们对中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计以及使用的教材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高职开设的专业课程在中职基本都开设了。一些中高职学校旅游专业的课程名称、课程结构极为相似,讲授内容重复交叉,甚至中高职采用的教材也是同一版本,不少学生反映“感觉知识上没有增多,只是在高职又温习了一遍”。这跟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岗位群及其对人才需求是不符合的,不能满足社会对中高职人才的不同需求。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不能满足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高职在学生实习训练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理应体现出中职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但实际并非如此。一些中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极具优势,在师资、设备、实训管理、校企合作等,实力较强。但高职院校近几年才得以较快发展,不少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还在不断形成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设备、场地尚不到位,“双师型”教师不足,校企合作不强,实习实训课程、专业技能训练只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一部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并不能体现出高职的特点,甚至有些还比不上中职院校,造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不能满足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四、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几点建议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建设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中高职教师共同制定中高级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若能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中高职教师共同讨论商定,则能避免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重复等问题,使得中高职职业教育是一个互相衔接着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不仅是某一个中职学校或者高职学校的任务,它是全社会的职业教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不能闭门造车,因此要从社会的需求以及中高职教育的特色出发,中高职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以及符合国家对中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从中职到高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深度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中职到高职,有些课程名称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似度,但是在高职所传授的内容和中职应当是大有所别的。中职主要是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初级操作技能,而高职则是不仅要懂得这些技能,更是要深化和延伸相关技能,不仅要懂得技能,更要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明白技能背后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中高职同一个问题的学习,应当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加深学生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也对高职教师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通过构建国家资格体系,实现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全面衔接职业是中高职职业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因此中高职院校应当根据中高职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在中高职阶段分别获得符合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证,开设相互独立、逐步提升、避免重复浪费社会资源的课程,实现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有序衔接。

五、总结

旅游专业论文第4篇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现行的课程结构,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做出的调整幅度不大,可能各院校之间在细节方面有所差异,但是整体结构差异不大。就目前来看,课程结构按模块化划分主要有公共课程、专业理论、应用理论、专业常识以及实践模块。其中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了旅游业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旅游学的相关知识,原理性的知识较多,为以后专业课学习其他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应用理论学包括了心理学、旅游文化学、市场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多为应用性的内容和理论知识,指向性明显。专业常识的内容包括了旅游业中设计到的民俗知识、传统礼仪以及关于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的设计相对比较合理,不论从理论知识的全面性以及实用性方面,还是从专业的应用型方面,都有相关的课程设置,体系结构几乎涵盖了旅游业能够涉及到的全部知识和内容,不过从我们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性和资源利用方面来看,还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

2.探微现行的旅游管理课程结构

在对一个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剖析的过程就是对整个专业做全面了解的过程,从培养的意义、目的到课程的方法等。对于一门专业来说,课程结构的设置是为培养人才所服务的,因此在对课程结构的评价中一定要抓住服务程度,也就是说课程的设置是不是在实质中高效地在为我们培养专业人才,有没有无关紧要的课程设置或者说“性价比”不高的课程是否在课时安排中过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相较于旅游管理学建立之初的混乱现象,当前形成的基本框架已经比较全面,但是与国外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相比较,我们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还有比较大的出入,教学的效率也较低。所以我们需要对课程结构体系有一个改进。

2.1不重视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现行的专业课程结构所包含的知识量而言,能够满足从业人员的要求,但是没有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方面做太多工作。从市场的需求角度来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毕业之后需要迅速融入到自己的职务角色之中去,行业的缓冲期较短,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是直接对口的技能型人才。对于从业者的要求来看,要求知识横向发展,不需要纵向发展,所以涉及到的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学、生态学等等学科知识都要有,但除此之外,在我们调查的这些高校的专业课程中,几乎没有从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变为实践性的教学。溯源而上我们可以看到,旅游管理学最初就是对一线的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而来的,我们不能完全抛弃这种教育方式包含的一些精髓,也就是说要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2.2重应用培养方式变为纸上谈兵

面对我们培养的目标,在现行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中,轻基础、重应用的倾向比较严重。从某个角度看上去,大量的应用性理论似乎是顺应了我们培养人才的方向,但仔细思考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问题。目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还是在学历制的教育体制下来运行的,与职业培养的方式有较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我们虽然在一味给学生灌输一些应用性理论知识,但由于体制的限制导致大多数学校都无法提供相应的实践场所,“重应用”成为一句空话,虽然部分院校会安排学生进行校外的实习,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脱离了体制而受不到控制的实习,实际上让学生成为了廉价劳动力。

2.3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在课程结构的建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而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由于课程比较多而杂,所以内容重复更为明显。我们随便拿来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以及旅游经济学的内容来做对比,就能发现其中重复的内容所占比例非常之大,这就直接造成了培养学生效率的直线下降,学生在宝贵的时间中不断在学习重复的知识。而深入探究我们能够发现,这些都是由于旅游相关专业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管理专业课程不够成熟的表现,在这些看似“高大上”的各类课程教材中,几乎都是浅显的内容介绍,是没有经过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来,没有形成概念体系。许多从业很多年的教师都说部分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基本就是其他课程内容的拼凑版。

3.关于探微内容的思考

尽管针对国内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结构调研以及评价并不完善,但反应出的问题还是比较全面和严重的。在梳理之后我们发现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更深的矛盾并没有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得到有效的解决,也可以说我们对于旅游管理在教育体制内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知道怎样建起一座“大楼”。首先,我们需要思考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道路,到底是走高等教育模式比较好还是职业教育道路比较好。就从国际上来看,走前者的比较多,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教育体制对于这类专业的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制约。并且,就目前我国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视程度来看,生源素质在短时间内无法提升。其次,我们还要思考我们的教育方式到底是以能力为导向还是以学科为导向。从目前来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样的模式体系主要强调理论知识,但是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这种职业导向比较明显的专业来看,学科式的导向有着明显的缺陷,但是能力导向的教学方式在实施中会不会遇到新的困难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

4.结语

旅游专业论文第5篇

    量的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以期寻求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对立面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是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目录

    引言………………………………………………………………………1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2

    (一)、旅游对环境的破坏………………………………………….2

    1、人为造成…………………………………………………………….2

    2、大气污染  ………………………………………………………….2

    (二)、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1、法律的健全程度不够………………………………………..3

    2、人的素质不够………………………………………………..4

    二、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周期循环模式………………..5

    (一)、旅游景点历史发展演变模式……………………………..5

    1、从高端客户到大纵…………………………………………..6

    (二)、景区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7

    1、从没有人的保护大现在大纵保护…………………………..8

    2、景区的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的解决…………………………8

    三、关于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建议…………….9

    (一)、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9

    (二)、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9

    (三)、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9

    (四)、增加环保经费…………………………………………………10

    (五)、加强科学研究…………………………………………………10

    (六)、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结束语………………………………………………………………..13

    前言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

    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 、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众所周知,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旅游对环境的破坏问题已得到旅游界的相当重视,在此本文不予赘述。旅游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游客的破坏,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这种破坏在第三世界旅游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更甚,消极影响更大。究其原因,旅游开发和发展对环境的损害可归纳为如下三点:

    1、人为造成

    首先,旅游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其次,是对景区环境的粗放式管理,对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疏导或价格调控等管理手段;再次,旅游发展过程中,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

    因此,如何一方面发展旅游,一方面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赖以持续发展的环境成为旅游界急需迫切解决的课题。

    2、大气污染

    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大气、水体和生物界产生影响的也相当严重。进入旅游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车向旅游区排放大量CO2,超载的游客呼出大量的C02。家用电器徘放废气直接危及臭氧层。旅游区内各种生产和生活(餐饮、洗涤、洗澡和食品加工等)消耗大量水资源。世界一些着名度假区和游览区水体污染而宙营养化导致海水和河水藻类滋生,使水体缺氧引起鱼类等水生生物大批死亡。生活垃圾中所合铅、汞等有毒元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传染病医院排放废物废水进入人类生活用水中使水体污染而传播各种疾病。大气和水体污染导致林木花卉死亡,游人过多导致大片植被踩死,土壤固化。自然保护区边缘过量的垦荒,伐林,使野生动物丧失栖息地,加剧食肉动物和非食肉动物关系的压力,限制迁移运动。贫困地区居民出于赚钱欲望大量偷猎捕杀野生动物,在人类精心“护理”下的一些野生动物,其捕食和繁衍规律被破坏,甚至改变生活习性。这些环境问题已经给我们管理敲了警钟。

    2.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法律的健全程度不够

    旅游主管部门与实业部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均已形成共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国自1973年始先后频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如《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对外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文物保护法》,以及1992年巴西联合国环发大会后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等等规定都不同程度地与旅游环境保护有关,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行政管制体系。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旅游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环保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精诚合作、联手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尽令人满意之处。

    对旅游环境有效保护的制约因素可作如下几方面的归纳:

    ①旅游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

    国家有关部门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旅游业尚没有自己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我国政府1985年才将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一项事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在我国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关于环境保护虽然在立法上作了许多工作,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却缺乏健全管理。旅游区大多数基础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环境保护手续,有的虽然办了,但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把关,流于形式。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指出:“对未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凡环境保护设计方案篇章,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办理施工执照,物质部门不供应材料,设备;凡没有取得‘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然而事实上,这些措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30、31条规定:“刻划涂污和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部门或文物所在单位处以罚款或赔偿损失。”其中何谓“尚不严重”,罚款赔偿如何界定,都无具体明确的规定,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加之一个时期以来,旅游区没有权威性的环境保护机构,往往一个旅游区分属几个部门主管,形成旅游部门、环保部门多头领导,各自为政,互相扯皮,条块分割的现象,不利于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开展。

    ②重产值、轻环境

    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基层企业领导者和经营决策部门来说,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个两难选择。在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中,以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③环保经费紧张

    各级财政拨给的保环专项经费和业务费用相当有限,加之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许多该收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数加以征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帐太多,导致许多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证,环保工作无法实施,形成恶性循环。许多旅游区的环保部门除了有一两台陈旧简陋的监测设施外,多数无钱添置其他基础性设施和配套设施。对于旅游区内排污情况难以进行常规分析,环境规划、环境趋势预测往往也因没有监测依据而无法进行。

    ④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不强

    我国许多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座落在偏僻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如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仍处在半封闭、半开放的发展状态中,过着原始的伐薪取暖、辟地种田的生活方式,因此,当其居住地被开发成旅游点时,居民们或破坏生态或猎杀动物以供纪念品交易,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旅游经济收入。居民低弱的生态意识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旅游区内随地乱扔纸屑、果皮、对文物乱涂写等不文明行为很是普遍。

    ⑤旅游区客容量超负荷问题远未从理论上和管理上得到解决。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和景区,旅游旺季时,长期“人满为患”。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业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很看重旅游地的非经济价值;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则往往更看重旅游地的经济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忽视了旅游对风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2、人的素质不够

旅游专业论文第6篇

量的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以期寻求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对立面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是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目录

引言………………………………………………………………………1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2

(一)、旅游对环境的破坏………………………………………….2

1、人为造成…………………………………………………………….2

2、大气污染 ………………………………………………………….2

(二)、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1、法律的健全程度不够………………………………………..3

2、人的素质不够………………………………………………..4

二、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周期循环模式………………..5

(一)、旅游景点历史发展演变模式……………………………..5

1、从高端客户到大纵…………………………………………..6

(二)、景区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7

1、从没有人的保护大现在大纵保护…………………………..8

2、景区的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的解决…………………………8

三、关于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建议…………….9

(一)、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9

(二)、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9

(三)、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9

(四)、增加环保经费…………………………………………………10

(五)、加强科学研究…………………………………………………10

(六)、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结束语………………………………………………………………..13

前言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

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 、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众所周知,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旅游对环境的破坏问题已得到旅游界的相当重视,在此本文不予赘述。旅游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游客的破坏,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这种破坏在第三世界旅游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更甚,消极影响更大。究其原因,旅游开发和发展对环境的损害可归纳为如下三点:

1、人为造成

首先,旅游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其次,是对景区环境的粗放式管理,对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疏导或价格调控等管理手段;再次,旅游发展过程中,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

因此,如何一方面发展旅游,一方面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赖以持续发展的环境成为旅游界急需迫切解决的课题。

2、大气污染

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大气、水体和生物界产生影响的也相当严重。进入旅游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车向旅游区排放大量CO2,超载的游客呼出大量的C02。家用电器徘放废气直接危及臭氧层。旅游区内各种生产和生活(餐饮、洗涤、洗澡和食品加工等)消耗大量水资源。世界一些着名度假区和游览区水体污染而宙营养化导致海水和河水藻类滋生,使水体缺氧引起鱼类等水生生物大批死亡。生活垃圾中所合铅、汞等有毒元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传染病医院排放废物废水进入人类生活用水中使水体污染而传播各种疾病。大气和水体污染导致林木花卉死亡,游人过多导致大片植被踩死,土壤固化。自然保护区边缘过量的垦荒,伐林,使野生动物丧失栖息地,加剧食肉动物

和非食肉动物关系的压力,限制迁移运动。贫困地区居民出于赚钱欲望大量偷猎捕杀野生动物,在人类精心“护理”下的一些野生动物,其捕食和繁衍规律被破坏,甚至改变生活习性。这些环境问题已经给我们管理敲了警钟。

2.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法律的健全程度不够

旅游主管部门与实业部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均已形成共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国自1973年始先后频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如《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对外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文物保护法》,以及1992年巴西联合国环发大会后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等等规定都不同程度地与旅游环境保护有关,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行政管制体系。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旅游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环保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精诚合作、联手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尽令人满意之处。

对旅游环境有效保护的制约因素可作如下几方面的归纳:

①旅游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

国家有关部门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旅游业尚没有自己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我国政府1985年才将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一项事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在我国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关于环境保护虽然在立法上作了许多工作,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却缺乏健全管理。旅游区大多数基础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环境保护手续,有的虽然办了,但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把关,流于形式。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指出:“对未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凡环境保护设计方案篇章,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办理施工执照,物质部门不供应材料,设备;凡没有取得‘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然而事实上,这些措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30、31条规定:“刻划涂污和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部门或文物所在单位处以罚款或赔偿损失。”其中何谓“尚不严重”,罚款赔偿如何界定,都无具体明确的规定,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加之一个时期以来,旅游区没有权威性的环境保护机构,往往一个旅游区分属几个部门主管,形成旅游部门、环保部门多头领导,各自为政,互相扯皮,条块分割的现象,不利于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开展。

②重产值、轻环境

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基层企业领导者和经营决策部门来说,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个两难选择。在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中,以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③环保经费紧张

各级财政拨给的保环专项经费和业务费用相当有限,加之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许多该收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数加以征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帐太多,导致许多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证,环保工作无法实施,形成恶性循环。许多旅游区的环保部门除了有一两台陈旧简陋的监测设施外,多数无钱添置其他基础性设施和配套设施。对于旅游区内排污情况难以进行常规分析,环境规划、环境趋势预测往往也因没有监测依据而无法进行。

④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不强

我国许多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座落在偏僻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如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仍处在半封闭、半开放的发展状态中,过着原始的伐薪取暖、辟地种田的生活方式,因此,当其居住地被开发成旅游点时,居民们或破坏生态或猎杀动物以供纪念品交易,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旅游经济收入。居民低弱的生态意识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旅游区内随地乱扔纸屑、果皮、对文物乱涂写等不文明行为很是普遍。

⑤旅游区客容量超负荷问题远未从理论上和管理上得到解决。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和景区,旅游旺季时,长期“人满为患”。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业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很看重旅游地的非经济价值;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则往往更看重旅游地的经济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忽视了旅游对风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2、人的素质不够

旅游专业论文第7篇

1.人才需求情况

56.3%的被调查单位表示近五年内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人才需求,并且这种需求稳定,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区这一发展背景下。这类单位主要集中在旅行社、旅游饭店等进入难度较低的用人单位;而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事业单位等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较低。

2.人才经验、经历要求

83.2%的用人单位表示需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为了学生更好地就业,学生一线企业的顶岗实习情况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因此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应高度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将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3.资格证书的要求

由于用人单位的性质不同,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资格证书的要求也各有侧重,但除旅游饭店类企业外,75.2%的用人单位表示希望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书,51%的用人单位提出了外语方面的要求,尤其是饭店类企业,希望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其他类证书,例如领队资格证书、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酒店类资格证书并未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4.能力要求

本次调查共列举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其他能力等九项能力作为选项,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九项能力的排序依次为:较强的沟通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应变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英语口语能力、文字综合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其他能力,可见专业知识仍然还是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

5.课程设置要求

本次调查选择了形象礼仪、导游业务、前厅客房服务、西餐与调酒、高尔夫操作技能、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法规、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会展服务与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大学英语共15门课程作为选项,被调查对象可进行多项选择。根据用人单位性质的不同,在课程的选择上各有侧重,但总体上导游业务、旅游法规、形象礼仪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普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而计算机、思想道德修养这类课程选择的并不多。但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职业规划不容忽视,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订中,可将这部分内容适当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6.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缺乏经验、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差、工作稳定性差、专业知识不扎实、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差、其他等七个选项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稳定性差两个问题尤其严重,占调查比重的63%,可见这是现阶段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用人单位面临的最大困扰。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