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水利市场(合集7篇)

时间:2022-11-11 22:38:34
水利市场

水利市场第1篇

1.1以社会服务为前提

逐步建立水利工程社会效益补偿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水利工程的社会补偿问题:第一,更加扎实的推进基础工作的完善,进行调查研究,对水利工程事业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制定出水利工程的资产折耗补偿办法。第二,将水利工程的资产耗损不补偿办法,进行积极的立法和出台相应的制度性文件,争取得到相应部门的大力支持。把水管单位经营性资产与公益性资产分别进行管理和核算,公益性资产折耗补偿应由财政拨款补助解决。当然,也可以通过政府批准后出台某一有针对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予以补偿。这样,公益性资产折耗有偿补,经营性资产有效益,水管单位的经济运行机制才能是健全的、健康的,也一定能够达到良性循环。

1.2以实施人才战略为突破口

建立优生劣汏机制自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按照“集中资金保重点,突出续建和急需”的原则,农业国债投资积极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重点安排了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种养业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体系、渔政渔港设施、旱作农业示范区等重大项目。良种工程的建设使“九五”期间全国农作物商品种子的生产能力提高25%,种子质量检验能力提高49%,种子储藏能力提高22%,畜禽水产良种覆盖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国家在国债投资中重点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先后启动实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和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加大重点防护体系建设和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种苗基地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在建工程的投资力度。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在国债投资的支持下,全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土方工程约36亿m2,石方工程近3亿m2,混凝土工程5000多万m2。提防加固完成1.6万km,崩岸防护完成1000多km,控制性枢纽工程竣工2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75座,蓄滞洪区改善和增加撤退道路2000多km。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实施的长江中下游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

2加强水利产业的创新发展

2.1水利水电工程与市场产业研究

作为我国的基础性建设产业之一,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决定了工程从投资决策阶段直至竣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决需纳入建设成本控制的环节。从招投标标价及相关的评标方法、工程造价预算、原材料价格和实际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的优化管理等方面指出了现行水利工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相应提出了我国目前宜采用单位估价法和实物量法的转换,以期达到尽快与国际接轨。通过实例对单独使用单位估价法的不合理及低价中标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简要介绍。投资管理对工程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因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渗透的体系,同时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独特性的影响,投资管理实际应用中面临很多困难。虽然我国水利工程投资管理已经慢慢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模式转变,并且也颁发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但投资管理办法在执行过程中仍然需要一次质的飞跃。招投标法是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制定的法律。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广泛实施,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它不但能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汏的市场机制。水利工程招标内容包括设计、监理、施工和材料等,其中施工招标是竞争最激烈的。

2.2加强水利工程市场监督机制研究

水利市场第2篇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入地开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近几年来,全国水利系统根据《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对水利建筑市场的监管,加强了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积极维护了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但是,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方面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混乱,不仅严重危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而且败坏行业风气,影响水利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作为实践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工作来抓。

2、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水利部的工作要求,研究制订本地区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明确任务、目标、措施和组织领导,要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并于20*年7月底之前将实施意见和名单报送我部建设与管理司。

二、目标任务

3、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和加强法制并举的指导思想,标本兼治。既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深化建设体制改革,又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尽快使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

4、今年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主要工作是:一是抓紧制(修)订与整顿和规范有关的规章制度;二是把好水利建筑市场的准入关。做好水利施工企业资质的初审工作,做好项目招标时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做好对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的管理;三是严厉查处规避招标、明招暗定、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四是加强水利建筑市场执法检查、稽察。

三、措施要求

(一)提高法制意识,完善水利建筑市场法规体系

5、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工程建设各方要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对已经颁发的有关建筑市场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已颁发的有悖于国务院规定的文件,要立即予以纠正或撤销。

6、水利部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水利工程的专业特点,抓紧组织制定和完善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制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行为、规范设计市场、规范监理市场的规章制度;积极推行合同范本制度。

(二)加强行政监管队伍建设,完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7、完善市场监管机构,强化市场监管责任。各地应结合本地工程建设以及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需要,完善监督机构,包括人员、经费以及装备等,明确监督职责。要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督水平。要搞好政府监管职能的定位,端正政府行为,防止职能错位或越位,减少监管的随意性,做到依法监管。

8、完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按照国务院要求的“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分工指导,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建立行政监督与工程稽察相结合,重点地区、重点

项目监督与行业监督相结合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9、充分发挥工程稽察的作用。水利部稽察办要把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作为重要稽察内容,要把投资大、任务重、建筑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的地区作为重点稽察地区,要把建设管理难度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作为重点稽察项目。近期稽察的重点是查处规避招标、假招标和工程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

10、清理整顿对水利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资助现象。各在建项目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除法定规费外的各种收费、摊派、资助的登记、清理工作,地方项目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总,中央项目报流域机构汇总。9月底前,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将书面报告报我部建设与管理司。

11、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作用,动员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对重大事件要予以曝光。

(三)贯彻《招标投标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1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招标投标。凡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工程项目的施工、重要设备和主要材料采购,必须依法招标。各地不得随意扩大或减少国家规定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规模标准。要提高公开招标比例,严格控制邀请招标。凡不适宜公开招标的国家重点项目或者地方重点项目,必须按有关法律规定报审后,方可进行邀请招标。

13、积极推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招标。

14、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编制要规范。招标公告应真实反映招标工程的实际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公开。招标文件的编制要严格按照有关示范文本认真编制。

15、招标设计及标底编制要合理。招标设计必须按照国家和部有关规定进行,满足工程招标投标的需要。水利工程施工招标宜设置标底,标底应由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持证人员编制,严禁标底编制偏低现象。要加强对标底编制的监督检查。

16、资质审查及评标、定标要严格、规范。项目法人应建立资质审查责任制,严格资质审查。评标标准和方法必须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不得随意更改。评标时,评标委员会要按招标文件公布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应当限定在一至三家,并标明排列顺序。定标时,项目法人原则上应尊重评标委员会的意见,确定中标单位。

17、项目法人要将评标报告及中标结果报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评标标准、方法以及中标结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追究项目法人代表的责任。

1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评标专家名册和评标专家库,流域机构和有关水利工程招标机构也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评标专家库。要严格认定专家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19、提倡平等竞争,反对压价中标。招标人应给所有潜在投标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不得将评标过程变为变相议标过程,不得要求投标人盲目压价,评标标准和方法以及中标条件不得含有任何地方保护及行业保护的内容。

20、勘测、设计、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所承接的工程。要建立水利工程承包合同及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对不履行备案制度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在资质年检中作为不良行为给予记录;发现有非法行为的,要责令整

改,依法查处。

21、分包工程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对于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不依法履行分包管理,或者与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串通,允许其转包、违法分包或者转让监理业务,甚至强行指定转包、违法分包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该单位直接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四)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22、所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法定的建设程序。要明确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为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承担法定责任。在工程建设中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应当首先追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代表的责任。

23、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制度。要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进行开工报告管理。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实行招标、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不进行监理的工程,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开工报告;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和未按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作出严肃处理。

(五)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24、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前水利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问题。必须按照四部委文件要求和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等级标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水利系统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资质进行清理整顿,调控规模,优化结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25、水利施工企业要按新标准重新就位。要按照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利用一年时间,对全国现有水利施工企业重新就位。所有施工企业,不管其隶属关系和所有制如何,也不管是主营还是兼营,只要申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质,都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并签署明确意见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才能予以批准、颁发资质证书。

26、强化水利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招标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严厉打击无证、越级或者挂靠承接业务的行为。

27、建立动态管理的清出制度。对于有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严重工程质量事故,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出现工程转包以及不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行为的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作出降低资质等级,直至依法将其清出水利建筑市场的处罚。

水利市场第3篇

一、市场细分的概念

任何一个旅游产品的供给者,都不可能面向整个旅游市场,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将旅游消费市场按不同消费特点细分为几块,把需求基本相同的消费者群体看成是一个细分市场。市场细分,就是指企业通过辨明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群体,将整体市场划分为不同类别的市场。同一细分市场中的个人、团体和企业、机关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的特点,他们的需求之间差别很细微,而在各个不同的细分市场之间,消费者的需求则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企业通过市场细分,能更好地确定经营组合,使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产品(或服务)的种类、销售渠道、经销方法等更能满足某一个或某几个细分市场的需要。目标市场的选择是指企业从各个细分市场中确定其中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本企业的目标市场,并使本企业的定位策略和经营组合策略适应目标市场的需要。市场学认为,市场可以分为“同质市场”和“异质市场”两类。只有很少一部分市场,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和对企业的经营组合策略的反应有一定的一致性。一般说来,消费者对各种属性的偏好程度会表现出以下三种类型:

1.同类型

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爱好大致相同,不存在自然细分市场。至少是消费者对这两种属性有同样需求,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生产者常常提供基本上相同的产品和服务,吸引相同的消费者。

2.分散型

市场上消费者的爱好很不集中,呈分散型。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很可能会设法吸引一部分消费者,并提供适应这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3.群集型

市场自然地形成若干细分市场,各消费者群体的爱好有显著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供给者会设法占据其中一个细分市场,并确定某种经营规划,提供能吸引这个细分市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在细分市场时,要设法了解市场是否存在自然细分市场或能否人为地将市场划分为几个细分市场。

二、旅游市场细分的方法

1.按地理环境细分

旅游企业的接待对象来自世界各地,地理因素是旅游企业细分市场的重要标准之一。今天,越来越多的目的地国开始认识到:虽然潜在旅游市场遍及全世界,但是,如果旅游企业把邻近地区市场作为销售重点,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旅游企业可将旅游者划分为从远处来的和近处来的两个细分市场。

2.按人的特点细分

旅游市场也与消费者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家庭生活周期、收入水平、职业、文化程度、宗教、民族、种族等人口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人口特征方面的因素又比较容易衡量,因此,根据人口特点细分市场,是旅游企业常用的方法。

①老年旅游市场包括较多的度假旅游者,他们的经济地位较高,是远程旅游者的主要来源。老年旅游市场对旅游目的地产品质量,特别是住房条件、饭菜质量很关心。一般来说,优质产品政策较适合这个市场。

②中年旅游市场是当今国际市场的主力。人数最多,潜力最大。中年旅游者市场观光旅游者居多,但度假旅游的比例也不小,其中短途旅游者居多。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中年旅游市场很重视旅游价格。

③青年旅游市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旅游市场。从经济上说,青年人消费较盲从,大多数喜欢选择时尚的旅游方式,如自助游、背包游等。要分析青年旅游市场的旅游动机和行为。这些人喜好选择探险性旅游,高山、大川、大江、大河和新奇景点常常吸引他们。加强青年旅游市场的开发和管理,对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效益大有益处。按年龄不同划分旅游市场,可以从微观角度帮助我们研究分析具体顾客的购买行为,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发目标市场,避免盲目行事、事倍功半。

三、水利旅游的特点及市场细分

1.水利旅游的特点

水利旅游的载体是水利风景区,顾名思义,是依托水利工程而建的风景区。它以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内涵,满足了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对优美环境、良好生态的迫切需要。水利旅游除了具备旅游业共性外,还有以下特点:

①水利行业发展水利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国仅水库就有8万多座,而且分布极广,只是知名度较低,鲜有人问津,但开发潜力极大。

②水利旅游景点大多远离喧闹的都市,地处幽静山川,依山傍水且水域宽广,非常适合于开展水上旅游、水上运动及休闲垂钓。

③水利旅游景点的餐饮、住宿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可让游客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食与美景。

④水利风景区的景点建设和环境美化,可以做到寓教于乐,使游人在享受现代水利、优美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水文化、认识水利、热爱水利和环境,对提高全民族的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起到示范作用,成为展示现代水利风貌的窗口。

2.水利旅游市场细分

水利旅游市场细分,除了掌握传统的市场细分方法外,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创建品牌

在景点开发上,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水利自己的特色,创出水文化特色品牌,吸引各种类型的旅游者。例如,深圳没有古迹,没有文物和古文化,过去也没有什么名人,但是深圳的旅游业现在很红火,深圳市旅游局一位负责人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是细分市场。他们认为,5000年的文明看西安,1000年的文明看北京,100年的文明可以去看上海,他们要创造一个说法,那就是20年的文明要去看深圳。因此他们在全国现有的旅游项目之外,推出了很多旅游产品的新构思、新创意,如中华民俗文化村,明斯克号舰艇、欢乐谷等,都是别人没有搞过的项目。他们认为,只有搞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人变我转的旅游项目,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

(2)策划新闻热点,推销新的卖点

水利旅游要善于抓新闻热点,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水利旅游的新卖点,策划推出新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2001年是建党80周年,一些旅游企业推出的“红色之旅”就很是红火了一把,有的将红土地与田园梦结合起来,有的把红色根据地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各有各的特色,重庆市一家旅游企业还将他们开发的旅游线路注册了“红色之旅”的商标。

水利旅游企业依山傍水,大多是初次开发的新景点,开发的潜力很大,前景很广,只要在开发新项目上下工夫,一定会赢得很大的旅游市场份额。

(3)借力借势创造新局面

水利旅游企业占有天时地利,因此,必须在人和上下工夫。这个人和就是广交天下之客,在接待服务方面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只有在服务上把市场细分,做好,才能真正把旅游市场这块蛋糕做大。水利系统有许多旅游资源有待开发。我国加入WTO后,水利旅游业要抓住这个契机,组建水利旅游集团,对外招商引资,借助国内外各种有利因素,借鸡下蛋,扩大宣传,创出新的水利旅游品牌。国外许多小国、岛国,就是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国际合作而发展旅游业的。

(4)塑造水利旅游企业形象

水利市场第4篇

一、菏泽市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菏泽市属鲁西南地区的一部分,全年平均降雨量达1000多mm,但降雨量过于集中,造成春旱夏涝,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于是,菏泽地区建成许多蓄水、引水工程,所有这些水利设施的管理都是依照谁受益、谁负担和谁拥有谁主管的原则进行管理的,一般来说:支渠以上的设施都是由供水单位自行管理,但支斗农毛渠(直接进入农田)却是由乡镇、村、组建设与管理,这里所讲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指支渠以下的建设管理。从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和建设效果来讲,新建项目没有一项,毁损却十分严重,使得设施总量不增反减,再者灌区内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加速水利设施完全丧失输水功能。具体表现三个方面:

1、经济利益中下的水利设施完全失去经济的扶植,农民对水利不再用"公益"去认识。

(1)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洙赵新河、东渔河等河流10万多人义务投劳、上工修建的三边工程,兴建于七十年代。其支渠建设也相应配套,但之后,几乎没有更多的配套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冲激下,要想有更完善、更配套的水利建设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每一处建设都关系经济,没有钱寸步难行。在国家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在一些防洪工程上,再加上镇乡财政和农民对水利的狭隘认识,农田水利建设这一块,就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2)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多年来新建设的调水、分水、提水、排泄设施在疏于管理的同时,也遭受着人为破坏。一些值钱的设备被地方组织变卖,或被人盗窃。这与人们对水利认识的不足有着直接的联系,当然更多的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3)水质污染,渠系自然损毁严重。在洙赵新河流域,仅有洙赵新河工程为当地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但由于渠系途经长,渠系所经之处有群居地、工厂生活垃圾、生产排放物等,甚至农民生产剩余物、畜牧排放物和死尸等,都很自然也方便地污染着洙赵新河水。灌区人饮用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不需处理直接饮用洙赵新河水,中下游人民到了"谈水色变"却又无奈的地步。另外,水利工程发挥的好坏最关键还是要建设。支渠工程年年建年年修,功能却一年不如一年,渠道淤积堵塞,堤毁渠亡。人们对工程建设仅有一点信心更是到了绝忘的极限。

2、管理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1)虽然现有的水利工程大多都是在

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三边工程,土沟土渠,渗漏十分的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极低。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水利建设却没有停止。始终保持着每年的彻底掏沟(渠)、除草、蓄水,呈现的是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的状况,基本实现灌溉自流化。可是现在,市场开放了,经济也发展了,原有的划段管理,分级管理、受益管理模式,都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不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于是,沟渠内杂草从生,淤沙满沟,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把庄稼种在沟渠里的现象。在洙赵新河流域,因为支渠以下管理不善,造成水涝与水旱,于是有上游淹死,下游之说。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利设施呈现分割状态,无法发挥水利工程整体配合优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每户人在产业结构上各有不同,造成用水季节和用水量的不同,出现水利设施功能的发挥不同步现象。靠整体发挥效益的水利设施,在独立系统下就失去原有的功能和自身的发展,其结果是水库失修,河渠干涸,工程毁坏。

3、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抑制水利建设的进程。

在水利灌溉区域,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么一种与时不俱进的现象。一是受益户对水利建设不再有义务建设和自觉交纳水费的观念,农村的义务工已成为历史。二是村级基层干部有力无法使,干涸的村级财政无法保证水利建设中的正常开支,招投标的工程建设更是一纸空文。另外,水利建设最根本的保证是水费,而在洙赵新河流域140万的水费,每年收取率不足70%。收取的水费除去管理费、手续费,所乘费用根本不能维持正常的水利维修与管理,更不用说的水利设施配套建设。

三、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经济,靠现有农田水利状况是无法保障的,但一边要发展,一边却又在退化,这不是十分矛盾吗?分析其原因可以为我们改善农田水利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计划经济的思想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得到保证。首先是思想认识发生偏差:

(1)一是国家财政投入比例小。近年来,国家为保证大江大河安全或者环境保护,把资金投入在防洪工程和稳定项目上,极少把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就菏泽市来说,农田水利资金仅限于水毁工程和节水配套工程,争取的资金也因为这样那样地被分割不少。二是地方乡镇与村组对水利建设投入不够、认识狭隘。按分级管理原则,支渠以下一级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由这一级的政府负责,其建设投入也由其承担。但说到投入,无论是乡镇还是村组都是入不敷出,即使能向上级争取资金,地方领导都会为自已建政治功绩,修建一些地方民众最直接最受益的事,如修建公路、建设集镇等。决不会把这些本不够宽余的资金投用于不见功德又不能立马见效益的水利建设,那水利建设怎么办?村组依赖乡镇、乡镇依赖水管单位,水管单位又按分级管理原则,如此循环……。

(2)对原建水利设施保护不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修建的水利设施大都存在不科学与不合理性上,人们对那些不能发挥水利功能的设施进行了最为直接的经济转换。如提灌机械拆卖、水闸门拆除,更有的把认为渠堤上的条石挪作他用。问其原因:最简单也最实在的回答是经济实惠,利益所趋。

(3)水土流失与人为污染丧失了水利设施的功能和降低了人们对水利建设的信心。水法明文禁止向水渠内排放任何有污染水质的物质,同时也规定了渠系的保护与管理范围。但由于农田水利灌溉对象为农民,农民意识在灌区内甚至全国都较为普遍。生产后的农作物垃圾、畜养物排放物、死尸等不费力地去搬运处理,直接进入邻近的渠道内。污染了水质,使得下游居民生活用水水质无法保障。再有,在渠道保护与管理范围内随意种植、开垦、修筑建筑物等,破坏了渠道的运行安全,也增加了水土流失,加剧了渠道淤积,洪水期,因渠系不畅通,排洪不及时,又造成水了毁。在这种反复建设又不能治根条件之下,谁还愿意建设水利工程呢?

2、从计划向市场机制转换的结果是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存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旧体制已不适应现行体制,但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确立,使得农田水利管理和建设的主体不清,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用水、管水、建设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

(1)水利上的谁受益谁负担,水是商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农民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就应该由水利工程单位管理,而水利工程单位最根本的生存来源就是水费。水费价格仅包含由工程单位管理的工程费用,而村组一级的工程管理则不能从水费中支出。市场讲究的是经济,建设更需要经济,水利建设所需经济恰恰是从水费和受益的义务中来。更有在市场面前说不清的就是水是商品,法律赋予了的,既然是商品,我没用水那就不交水费,更无义务可言。然而,水利设施的维护,决不会因为风调雨顺而不会出现水毁,不出现淤积。天旱之时,再说用水,水从那里来,水又怎么来,……?

(2)在用水上,农民对种田也不在再是增收的手段,而是养家糊口的的主要目的。各自为营的用水方式使水利设施疏于管理维护,利用自然降雨和辅助其他设备来解决农田灌溉成为农民普遍做法。如此一来,用水成本的增加,导致用水户对输水设施的管理更为疏远,最终是水利设施无人用也无人管,投入不能产生效益,又限制各方对水利设施的投入,用水、管水、建设矛盾从从,恶性循环。

3、政策的制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制约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化开展。

许多水利政策、规范、技术性要求都产生于北方地区,其区域的不同并没有随实际的差别在政策等方面有更大的区别,仅随市场经济的深入而统一。计量收费,按方收费及价差节水等等政策的制定,出发点就是用经济的杠杆使其用水户节约能源,搞活水利经济。这在国外特别是以色列最具代表性,且非常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这在我国部分地区实现这一政策,农田用水中的漫灌、跑灌现象实为普遍。按随着市场经济的广泛推进,人们看到的是经济利益的趋使,在同一件议事的比较中,一个人就有一个看法,往往是"一事一个议,决定早过时"。令人忧虑的是,至今为止,我们水利建设似乎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合法性却不合理的危机正在悄然来临,对于整个基层政治权威的冲击就会产生怎样的恶劣后果。

四、对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按照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要求,把农业推向市场已是整个农村工作的主题。大气候影响下,农田水利也要破除原来那种国家、集体建设和管理,农户无偿或低费用用水的方式,进入市场机制。但是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并不能完全市场化,而是有规范和政策性偏向的市场化。

1、对于农田水利主体设施应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首先,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耗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国家应该全力承担。因为自身经济实力有限以及对水利利益的追求使得市场经济条件的各种组织不愿承担这种风险。其次,对社会上其他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只有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主干部分实施配套,水管单位或社会团体才会把对主体部分的重视放入到支斗农毛那些本由受益户自行管理、建设的工程建设中,主、支才能共同发挥作用。

加大投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相符的。一是经济实力可以保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现在,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却保持了8%左右的增长率,完全有能力支持农田基本建设。二是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基本农田的粮食直补就是有力的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是通过这种减和补的方式来保证农民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家对农田建设的投入可以重新树立农民对政府的信心和威望。在农业灌溉区,逐渐发现,多数农民对政府官员、村级领导的不满,两者充满不信任,甚至敌视。更有甚者,政府的工作还需要水管单位人员出面才能得到农员的支持和理解。农民的话说:只有对农业建设投入的部门才是直得信任的。

2、土地制度的改革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

土地制度上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下重新核实土地实有灌面,保证有效灌面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农民对按面积收费的信任度。改变原有谁受益谁负担为谁投资谁受益,鼓励农民、集体和社会团体投资。充分发展小型水利工程的效益,解决建设和管理在市场机制下的作用,利益就是市场下最原始的动力。菏泽市水利建设正在试行的成立用水户协会来管理正是这种模式的体现。但这种格局的改变其前提是在国家对水利主体工程配套后,剩余的具有独立的区域或独立的灌面下才能得以保证。

3、向市场经济转变应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水利市场第5篇

关键词:水利经济 水利市场 创新 改革

中图分类号:F4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50-01

1 水利经济与市场的现状概述

1.1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水利管理部门之前大多都是以事业单位的形式存在,没有形成很好的良性盈利的模式。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很好的与市场经济做嫁接,没有很好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理念。经过对水管单位的改革,使其从公有制的形式转变为企业制,这样使其实行营利性经营,自负盈亏并且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做好。因此,经过水管单位的改革,使得员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为水管企业能够实现很好的盈利和增收做好准备。

1.2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水利价格收费体系建设

水利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系国民生计的重要设施和产业。水利方面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存在,无论是社会的服务实体,还是作为产品出售的部门,都必须是有相应的补偿机制。另一方面,水利的产品线上,有自己的产品出售,水电以及其多种的经营模式产品而存在,这些产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有相应的价格出售。

只是一味的消耗而没有形成良性的盈利循环的经济,不能称之为健全的经济模式。而只有产出,没有消耗的经济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经济模式。水利价格的收费体制的建立,是水利经济走进市场和适应市场的必然选择和路径,这是水利行业的经济特点。目前,各省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价格收费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像经济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步子迈得都很大,工业省份辽宁水费计收效果好,相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陕西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在水价核定上有很大突破。这些省份水价标准的提高,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缓解了水管单位存在的经济困难,增强了自身经济实力。

1.3 以社会服务为前提,逐步建立水利工程社会效益补偿机制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水利工程的社会补偿问题:第一,更加扎实的推进基础工作的完善,进行调查研究,对水利工程事业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制定出水利工程的资产折耗补偿办法。第二,将水利工程的资产耗损不补偿办法,进行积极的立法和出台相应的制度性文件,争取得到相应部门的大力支持。把水管单位经营性资产与公益性资产分别进行管理和核算,公益性资产折耗补偿应由财政拨款补助解决。当然,也可以通过政府批准后出台某一有针对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予以补偿。这样,公益性资产折耗有偿补,经营性资产有效益,水管单位的经济运行机制才能是健全的、健康的,也一定能够达到良性循环。

1.4 以实施人才战略为突破口,建立优生劣机制

自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按照“集中资金保重点,突出续建和急需”的原则,农业国债投资积极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重点安排了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种养业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体系、渔政渔港设施、旱作农业示范区等重大项目。良种工程的建设使“九五”期间全国农作物商品种子的生产能力提高25%,种子质量检验能力提高49%,种子储藏能力提高22%,畜禽水产良种覆盖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国家在国债投资中重点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先后启动实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和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加大重点防护体系建设和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种苗基地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在建工程的投资力度。

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在国债投资的支持下,全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土方工程约36亿m2,石方工程近3亿m2,混凝土工程5000多万m2。提防加固完成1.6万km,崩岸防护完成1000多km,控制性枢纽工程竣工2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75座,蓄滞洪区改善和增加撤退道路2000多km。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实施的长江中下游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

2 加强水利产业的创新发展

2.1 水利水电工程与市场产业研究

作为我国的基础性建设产业之一,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决定了工程从投资决策阶段直至竣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决需纳入建设成本控制的环节。从招投标标价及相关的评标方法、工程造价预算、原材料价格和实际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的优化管理等方面指出了现行水利工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相应提出了我国目前宜采用单位估价法和实物量法的转换,以期达到尽快与国际接轨。通过实例对单独使用单位估价法的不合理及低价中标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简要介绍。投资管理对工程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因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渗透的体系,同时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独特性的影响,投资管理实际应用中面临很多困难。虽然我国水利工程投资管理已经慢慢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模式转变,并且也颁发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但投资管理办法在执行过程中仍然需要一次质的飞跃。招投标法是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制定的法律。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广泛实施,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它不但能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的市场机制。水利工程招标内容包括设计、监理、施工和材料等,其中施工招标是竞争最激烈的。

2.2 加强水利工程市场监督机制研究

水利部实施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中,评标方法包括综合评分法、综合最低评标法、合理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议法和两阶段评标法。综合评分法和合理最低投标价法是使用较多的,其他方法使用较少。百分制评分法是事先在招标文件或评标定标办法中将评标的内容进行分类,形成若干评价因素,评标因素的设置应充分体现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准确反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标法则。因此评标因素主要从胜任程度与信誉评价、对招标文件的响应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投标标价等方面进行设置。确定各项评价因素所占的比例和评分标准,由评标组织中的每位成员按照评分规则,采用无记名方式打分,最后统计投标人的得分,得分最高为中标人。该方法能够综合反映各投标单位的综合实力,但是主观因素较多,容易产生纠纷和不公正,因此对专家要求很高。

参考文献3

水利市场第6篇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本身面临着市场发展以及复杂程度的提升,其本身也面临诸多管理中的不足,特别是没有充分认清当下梳理工程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以及整体工程管理重要性,具体其问题如下。

1.1人员超编,人才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有水利工程管理中政府干预过多,没有完全交由市场干预,从而造成现场管理人员虽多,但是有些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知识,无法充分对现场的施工进行合理协调。

1.2水利施工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清

目前,现有的部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权责不清,无法形成统一行动管理措施,不同管理部门共同介入,造成了管理的重复性以及效率的下降。同时,由于各个省市之间的沟通协调问题,无法有效没有形成按流域、水系统一管理的格局。

1.3水利施工工程科技管理水平低下

水利工程其本身的复杂程度要求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应用,但是现有的工程在管理过程中依然沿用过去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缺乏科技含量,企业不愿意花费过多的资源在现有的科技社别的更新方面,由此造成了管理效率的下降。

1.4水利系统内“重建轻管”的思想严重泛滥

水利工程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秉持一个观念“重建轻管”,强调工程的建设却忽略了现有工程的管理,由此带来的是前期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而后期工程本身的设备以及手段投入不足,制约了工程自身的发展。

2水利施工管理优化对策与建议

2.1优化人员编制,构建有效激励机制

水利施工工程管理单位要建立有序的规章制度,将现有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与管理,精简各部门人员,保证每一个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积极优化现有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刺激手段,提升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每一季度和半年度、年度评选优秀人员以资奖励,并树立模范榜样,借助于榜样的力量,号召大家共同学习,从而形成了互相竞争互相鼓励的良性激励态势。

2.2明细全责,实现共同管理

对于现有施工项目中所存在的权责不分的情况,在未来要建立权责发生制,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区域政府之间的共同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对不同区域的政府进行协调与统筹,进而形成统一性的水系和流域管理。并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各个部门要切实有效的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应该越权越界,由此真正保证管理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2.3以市场化原则,加大工程经费投入

针对当下水利施工管理中的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应该以市场化的规章制度,引入市场介入原则,合理引导社会层面的资金进。以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充裕资金流,同时提升资金以及管理效率,弥补过去经费不足的情况。包括各类债券的发行、银行的贷款融资、信托产品的发放等等,借助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手段,真正保证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对现有的各项生产要素进行持续的投资。

2.4水利施工工程科技管理水平低下

水利施工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对于当下的水利施工管理而言,要充分借助于现代化的管理设备的应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切实有效的引入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以及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施工工程效益。将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及思想引入到现有的水利施工管理中,优化传统的管理手段。

2.5从观念上重视水利施工管理

从国内外的经验而言,水利工程的施工以及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队质量、进度以及经费的保障均显得非常重要。因而,要纠正传统的“重建轻管”观念,从企业内部就开始提升以及让每一个员工了解和认识到水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积极意义,并且让现有的施工单位在现场更好的配合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实现工程有序发展,并且在预定时间内竣工。

3结语

水利市场第7篇

这次全市农村水利工作会议是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开创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新局面重要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分析形势,拓展思路,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干群,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迅速掀起农村水利建设高潮,确保完成全年的任务。上午大家一起参观了东台市的河道疏浚现场,东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注意研究税费改革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大办农村水利的思路对我们各县(市、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为做好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闯出了新路。会上,各县(市、区)又分别作了书面交流和表态发言。省水利厅黄厅长、陶厅长等一行也专程到会指导,马上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今冬明春的农村水利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水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保障作用

刚刚闭幕的党的*大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不仅为我们吹响了前进的号角,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水利工作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中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们盐城,水利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对水利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治市必先治水”、“兴市必先兴水”、“大干水利就是大干经济”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水利正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必将迎来新的春天。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水利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认清水利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我市水利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1、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是维护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始终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水利既是直接的生产力,又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保障。作为基础产业,它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是工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息息相关。水利不发展,城乡建设、生产生活、交通能源开发开放等各项事业就缺乏稳定的保障。回顾盐城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战天斗地的治水史,50年代靠人挑肩扛平地挖出了灌溉总渠,又陆续开挖了“四大港”等一大批流域性排涝工程,打通了泄洪通道,初步治好了水患;九十年代以后,我们投资了18亿元开挖了通榆河,引来了长江水,不仅使我市水源得到了保证,而且使水源结构得到了优化。与此同时,各地还勒紧裤带、艰苦奋斗投资兴办了一大批引水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洗盐淋碱,治水改土,使昔日的盐碱薄地变成了今日重要的“粮仓棉库”。沿海滩涂成为全省、全国最大的耕地后备资源。投资6亿元实施的海堤达标工程和投资30多亿元实施了入海水道工程,将大大地提高我市的防洪保安能力。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市已初步建成了抗洪、排涝、灌溉、降渍、御卤等五套较为完整的水利体系,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水环境。随着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水利的保障作用日益加强,对水利的依赖也日益明显,现代化的经济建设需要现代化的水利来支撑。因此,抓水利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发展。各级领导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水利建设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正确处理好农村水利建设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切实抓好农村水利建设。

2、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是维护广大群众利益的具体举措,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水利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直接,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加强水利建设,可以积极有效地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地保护好群众的利益。过去,盐城穷在水上,易旱易涝,要水水不来,恨水水不走,十年九灾,人民群众饱受水害之苦。现在,盐城水利工程建设的加快,水利体系的基本建成,使盐城人民又享受到了治水之利。近几年,虽然连续出现大旱,但我市的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并且能在大旱之年夺取大丰收,也是得益于水利条件的改善。可以说,没有水利事业的保障,就没有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就没有城乡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就没有政通人和的大好政治局面。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大农村水利建设力度,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有的灌溉、排水、洪水设施标准,用现代新技术、新设备武装水利,建立起现代化水利体系,切实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这正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好体现。

3、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是事关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按照党的*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盐城市经济和社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最近,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要保持年递增12%,到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递增20%,将达485亿元,全市将形成规模庞大的固定资产和大量的公益设施,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将得到极大改善。如果发生洪涝灾害,损失就更大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就会受到挫折。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淹不得,也淹不起。自然灾害是经常发生的,天灾不由人,我们回避不了。实践证明,与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关键要凭借抗灾实力,依托坚固的水利设施。对于治水,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高标准治与低标准治,其结果大不一样,但是我们如能高标准、高质量,适度超前、有重点、有计划加强水利建设,防患于未然,我们才能从容地应对各种洪涝旱灾,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突出重点,全面加快我市农村水利建设步伐

对于今冬明春的农村水利建设,各地都要主攻薄弱环节,突出治理重点,针对农村水利在抗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强化推进各项关键性措施,突出四项重点:

1、以沟河疏浚为重点,切实解决引排不畅的问题。我市的沟河淤积十分严重,虽经多年来的连续整治,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投入和必要的保障,治理效果不十分理想,这已经成为我市防洪抗旱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要把沟河全面清淤作为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从今冬开始,凡是淤积严重,引排不畅的大中沟,特别是跨乡跨村骨干沟河一定要彻底疏浚,恢复和提高河道的原设计标准。根据2003—2007年全市河道疏浚总体规划,今年计划疏浚中沟以上土方6261万方,任务十分繁重。当前,各地要按照“县包大沟、乡包中沟、村包小沟”的要求,落实规划,分解任务,及早动手,迅速组织劳力和机械投入施工。今年河道疏浚的重点是,县一级要抓好1—2项骨干河道的疏浚,乡一级抓好1-2条大沟疏浚,村一级抓好1-2条中沟疏浚,真正形成“县县有重点、乡乡有工程、村村搞水利”的格局,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力争用几年的时间把跨村、跨乡的农村水利骨干河道疏浚一遍。

2、以堤防达标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抗洪阵地的标准。要切实抓好河圩堤土方达标建设进度。我市地处里下河腹地,地势低洼,是典型的“洪水走廊”,作为抗洪阵地的圩堤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全市里下河地区从*1年特大洪涝灾害后,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圩堤达标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村口、渡口、窑口等结合部的圩堤还有薄弱环节,部分地段的圩堤还不够完整,险工险段的隐患还不少。今冬明春各地一定要组织劳力,坚持标准加修加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圩堤要全部做足标准,不留任何隐患。各地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快无坝县(市)和无坝乡(镇)的建设,切实抓好敞口封闭工程。对已经实现无坝县(市)的地区,也要提高标准,不断增强圩区的防洪保安能力。要继续抓好沿海海堤达标的建设。全市一线当家海堤总长467公里,占全省海堤总长60.3%。“九五”以来,我市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江海堤防达标建设步伐的机遇,加大了海堤达标建设的力度,部分堤段已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这仅仅是开始,更加繁重的任务还在后面。海堤达标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沿海五县(市)都要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要集中力量做好海堤达标的土方工程,未开工的要尽快组织劳力、机械开工建设。要迅速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千方百计落实到位,不能因资金不到位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同时要把好海堤达标建设的质量关,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把海堤建成精品工程。

3、以农村水利现代化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是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的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较快,受益面较大。当前,各地要对已经立项的灌区改造和续建配套以及国家和省节水增效示范的项目,要抓紧组织实施,严格按照基建程序运作,加强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节水项目的建设任务,使项目区尽快发挥效益。各地还要抓住国家加大对节水工程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让更多的节水示范项目进入盘子。同时,要按照农业产业结合调整和农业标准化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新要求,推广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标准化,适应发展喷灌和微灌。要组织农民平整土地,做好田间的农村水利工程的配套,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4、以城镇防洪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综合抗灾能力。城镇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作用不可低估。长期以来,各地都十分重视农村水利建设,但对城镇防洪重视不够,城镇防洪一直是薄弱环节,部分城镇至今仍处于不设防的状况,一旦遇到大的洪涝灾害,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今后的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中,各地都要把城镇防洪工程作为农村水利建设的一个重点。要抓紧做好城镇防洪规??,按照挡得住、排得出、降得下的要求,立即着手编制城镇防洪规划,在规划时要与圩堤达标建设结合起来,与闸站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还要与城镇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要加快城镇防洪建设步伐。从今冬起,各地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加大投资投劳力度,积极组织实施城镇防洪工程,当前先要在城镇防洪圩堤建设上下功夫,把抗洪的阵地建设好,有条件的地方,在重点地段可建设城镇防洪墙,以达到城镇保安美化的要求。

今后对流域性水利重点工程将采取集中治理的办法。今冬明春,市委、市政府准备对新洋港特庸段拓浚工程进行重点整治。要按照省政府批复方案,举全市之力,出工出劳完成这项工程;有条件的地方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可由乡村组织筹资,但决不能违反农民负担政策规定。对整个工程任务,市政府近期将分解下达各地。

三、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农村水利建设的新路子

在新时期,特别是农村费税改革后,农村水利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也提出了新要求,农村水利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走以改革促发展之路,尽快建立加快农村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激发水利发展的新活力。

1、要探索建立基层群众民主决策的新机制。农村水利建设是农村各项工作中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务必要尊重群众的意见。要建立完善农村水利建设实行群众“一事一议”的制度。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对水利规划、年度任务、实施办法等进行讨论确定,最后付诸实施。有条件的地方要通过村民选举,吸收各方面代表参加,建立专门的村民议事委员会,对本地的水利建设具体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商定实施方案,要真正做到村民议事、村务公开。总之,要让群众行使选择权和决定权,自己议自己的事。变领导的一厢情愿为群众自愿,变只有领导的行动为领导和群众上下联动。

2、要探索建立“经营水利”的新机制。水是资源、是商品,水利是一项产业,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注意发挥市场在水利中的基础性作用。传统的公益性水利,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必须改变,要逐步推进水利市场化的改革,不仅要建设水利,更要学会经营水利。目前,基层普遍认为农村水利建设工作难搞。东台的成功做法告诉我们,出路在改革。东台在河道清淤中,坚持将河道施工与土地复垦相结合,与中心村建设相结合,与林地整理、林权改革相结合,与城镇防洪保安、改善水资源环境相结合,与水面发包、建材用土相结合,采取拍卖复垦土地、道口宅基地、出售淤土作建材原料等方式,开辟新的水利建设筹资渠道,全面推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常年治水,一土多用的做法是水利改革的一个成功尝试,对各地很有借鉴作用。各地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大力推行圩堤、河道、积土等水利资源使用权的招标拍卖。将河道积土、河道的水面、两侧的圩堤以及闸站涵等小型水利设施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的办法,聚合资金,用于水利建设。据调查,全市仅河道圩堤就有50多万亩,如果退耕还林,推进林权改革,拍卖树塘就可收益4亿元以上。这是一笔巨大的水利建设资金来源。

3、要探索建立水利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新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各地要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一要合理使用过渡期“两工”。按照批准使用额度,规范管理,把有限的“两工”用到水利建设上来,重点解决好跨村、跨乡的骨干工程和防洪保安问题。要严格执行控减农民负担政策,严格按照“税费改革”方案的要求,抓好落实,严禁任何形式的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发生。二要聚合各种渠道资金投入水利。对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小型农水工程补助、灌区改造、节水示范等项目资金,要通盘安排,统筹使用,重点用于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今年省里对沟河疏浚工作非常重视,专门设立了县乡河道疏浚专项资金,引导各地开展县乡河道的疏浚,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争取省里更多的支持。三要积极支持农村水利建设。各级财政仍要按可用财力的2%-4%增加水利的投入,要足额保证资金投入到农村水利建设上。同时要继续征足用好防洪保安资金和水利建设基金,确保专款专用,决不能随意减免和挪作他用。四要积极引导受益单位、企业和农民主动参与农村水利建设投资,特别是要把群众组织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主动投资投劳兴办水利。

四、强化领导,把农村水利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正是大搞农村水利建设的极好时机,各级、各有关部门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摆上重要位置来抓,精心组织,全面发动,全力打胜冬春农村水利建设的硬仗。

1、要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农村水利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因此,统一思想是前提,群众参与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宣传发动工作作为重要手段,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全面发动,全民动手,大搞冬春农村水利建设。在冬春水利建设期间,各地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造声势,形成全市上下大干水利的环境和氛围。

2、要强化领导,加强督查。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冬春水利建设的领导,为了加强对冬春水利建设的领导,市里已成立了农村水利建设指挥部,协调、组织全市的农村水利工作。各级也要建立相应的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建立正常的例会制度,统一指挥,组织协调。要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也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督查,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要层层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增强各级抓好农村水利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要加强配合,协同作战。水利是全社会的大事,各级、各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水利建设服务,积极支持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水利部门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水利精神,勇挑重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当好各级政府的参谋,指导农村水利建设工作;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主动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新闻单位要及时搞好宣传报道,为农村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大造舆论。农林、开发、国土等部门要把植树造林、示范区建设、土地整理、产业结构调整等与农村水利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切实抓好。总之,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尽心尽力服务于水利建设,及时研究解决水利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使全社会真正形成关心水利、支持水利、投身水利的良好风气,共图水利发展的大计,合力推进水利事业的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