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美国农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5-10 14:44:47
美国农业论文

美国农业论文第1篇

1农业推广经费主要用于人员工资

美国县一级的推广经费来自联邦、州政府、县政府及其他4个渠道,分别约占15%、50%、25%和10%。各州的情况不太一样,分担比例也有些差异,如俄亥俄州农业推广办公室2013年推广经费6640万美元,4个渠道分别占33%、18%、22%和27%,其他渠道包括争取到的竞争项目、私人捐助、利息等。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农业推广经费主要用于推广人员工资、福利,少部分用于项目执行、设备、办公维护等。如俄亥俄州农业推广办公室2013年经费使用中,79%用于人员工资、福利,人均7.7万美元;用于项目、设备、办公维护等只占21%。派克县推广办公室有5名工作人员,每年有30万美元资金,来自联邦、州的占36%,来自县政府的占64%,办公等费用支出约4万美元,其余均为工资,人均5.2万美元。县级推广办公室的仪器设备并不多,主要是一些办公和培训所需的基本设备,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有关土壤化验检测等都是依靠社会机构,同时也与其依托技术力量强的州立大学有关,遇到复杂的技术问题交由大学帮助解决。美国将推广经费优先用于人员工资,确保了推广队伍的稳定,推广人员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创收,而是集中力量做好推广工作。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力量主要分布在县、乡两级,现行管理体制下,人员工资和推广经费主要由同级财政负担。由于现行的财政制度以及大部分县乡财政不宽裕等原因,人员工资等人头经费严重不足,经常性推广经费也严重缺乏,只能依靠创收和争取项目来维持,难以保证经常性业务工作开展,也难以稳定推广队伍。应积极争取提高国家和省、市财政资金用于农技推广工作的比例,探索改革目前的资金管理体制,优先保证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为推广人员提供基本的工作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更有效地发挥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

2推广农业知识从青少年抓起

美国农业推广一条重要经验是从娃娃抓起,向他们传授有关农业知识,培养对农业的兴趣,其中一项很成功的措施是长期实施4H(head、heart、hand、health)青年教育项目。该项目起源于1902年俄亥俄州的克拉克县,当时的乡村学校举办了一次有30名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玉米收获、庭院种植、土壤测试、识别野生生物等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陆续成立了许多俱乐部,俄亥俄州立大学决定利用该大学试验站和农学院,协助开展俱乐部工作。在州立大学的推动下,到1905年全州建立了更多的俱乐部,有16个县2000多名年轻人参加了农业俱乐部项目,活动的创始人格雷厄姆因此获得了州推广负责人的职位,他的任职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推广机构介入青年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4H项目的发扬光大。随着4H项目影响不断扩大,相继扩展到全美国50个州,4H项目不仅仅是面向农业社区的项目,而且延伸到了城市,成员资格面向所有5~19岁的年轻人,不论其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如何。4H项目主要培养年轻人农业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提升年轻人的素质和技能,有助于青年人今后选择适当的生活和职业,其对青年的积极影响是终身的。目前,4H项目已经发展成美国最大的青年人服务项目,成为农业推广的重要途径,其经验扩展到80多个国家;4H成员成为农业推广服务的重要对象,在农村社区成员达到700万人,城市、城郊和校园成员超过6000万人。美国4H委员会自豪地宣称,该项目在应用研究和未来领导者培养方面的影响已经超越任何一个其他青年发展项目。我国农技推广主要对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对农民的培养明显不够,对年轻人普及农业知识更不够,既不利于吸引年轻人从事农业产业,也不利于社会公众对农业的了解和支持。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为我国现代职业农民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除了发挥农技推广队伍的作用,加大现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的培训以外,还可依托有关教育机构,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农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积极介入对未来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3注重搭建技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

美国农业推广机构非常注重搭建交流平台,传播和推广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最典型的例子是俄亥俄州立大学推广部门举办的“农场科学展览”(FSR)。该展览每年一次,已举办52届,成为美国农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活动,参加的有政府部门(如美国农业部、州农业厅)、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农机生产企业、农药肥料种子生产企业、农业保险企业、农业加工企业、相关协会(大豆协会、谷物协会等)、农场主、农业爱好者等,每年超过13万人,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正如展览海报上所说,“无论你生活在哪,无论你对什么感兴趣,农场科学展总有你需要的东西”。每次展览持续3天,举办地点固定在伦敦县农业中心,年年有主题,2014年的主题是“不一样的体验”。展览会为涉农各方提供了学习交流和贸易的机会,除了企业产品的展示外,一个重要功能是介绍和推广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和新的农业装备。2014年农场科学展的现场展示的内容包括州立大学推广专家在示范区现场讲授玉米、大豆生产以及改善土壤质量的有关知识,通过现场展示和录像介绍农业实时管理技术和精准农业的信息、太阳能在农业上的应用等。展会还举办许多讲座和论坛,内容包括无人飞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玉米栽培管理措施、肥料施用技术、大豆病虫害防治、土壤质量改良、有机农业认证、农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盆栽草莓技术、植物病虫诊断、土壤质量评估、水塘管理、外来入侵生物、野生生物管理、资源保护等。农场科学展能够长期举办,并广受各方欢迎和好评,其他州的企业和农场主都慕名前来,充分说明州立大学推广机构搭建的平台满足了各方的需要。展览会不需要政府出钱,而是实行门票制以会养会,门票提前购买7美元一张,可在俄亥俄州各县的推广办公室购买,也可从网站上购买,现场购买10美元一张。我国农技推广机构在实践中也有类似的活动,如植保、种子和肥料的“双交会”,为推广机构、农药肥料生产企业、种子企业、经销商、农民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在农技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美国的“农场科学展”相比,我国展会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上还需要创新。比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在展会中的比重、举办综合展览、丰富展示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农业企业主和农民参加等等,让“双交会”更有影响力和生命力,更好地服务农技推广,更好地服务农资经销企业,更好地服务农民。

4垂直的农业推广队伍管理体制

美国农业推广体系分为联邦、州、县三级,其中县级是州推广办公室的派出机构,人员和资金都由州推广办公室管理。美国共有农业推广人员11946人(2010年数据),平均每人服务176个农场,面积46万亩;俄亥俄州有680名推广人员,平均每人服务110个农场,面积9.6万亩。美国农业推广的联邦资金、州政府资金、县政府资金都拨付到州农业推广办公室统一管理使用,推广人员的工资、办公设施购置维修、差旅费报销都由州农业推广办公室专门的财务部门办理,这种机构设置为联邦、州、县三级政府合作资助推广奠定了基础。联邦推广资金由农业部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负责管理和分配,包括竞争性资金、惯例资金、国会指定资金三种类型。竞争性资金用于支持研究、教育和推广,经过专家评审团严格评审后才能拨给申请人,竞争非常激烈;惯例资金是依据法律规定基于全州人口数量、农村人口数量和农场数量等规则直接拨到州推广办公室;国会指定资金是国会每年通过特殊拨款账号,交由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管理的专项用途资金。州政府配套资金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联邦拨给州推广办的惯例资金要求州政府资金配套,州政府同时根据农业推广需要增加财政支持。根据合作推广规则,县政府要配套推广资金,主要用于人员工资。美国农业推广机构的垂直设置体制,有利于推广资金的统筹和区域间的平衡,有利于推广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发挥推广人员的作用。县级政府无权解雇县推广机构的推广人员,当某个县的推广人员不足时,州推广办公室可以指派邻县的推广人员补充。佛罗里达大学2014年曾做了一个专题研究,随机调查了140名在县级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对工作的满意情况,其中满意的达到80%,不怎么满意的仅占15%,无所谓的占5%,充分说明美国对基层推广人员队伍的管理是基本符合推广人员愿望的。我国国情与美国不同,推广机构设置也不一样,不能完全照搬其模式。我国的推广机构是按行业设置,力量比较分散,总体实力并不比美国差多少,但是基层的与美国差距较大。主要是美国的农民数量少、素质高,许多是本科以上的学历,主动获取农业技术知识的能力强;而我国推广面对的是数量众多、文化素质相对不高的农民,因此基层推广机构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说直接影响我国推广机构作用的发挥。美国的垂直管理模式对我国县乡一级推广机构和人员的管理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全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人财物“三权”在乡镇政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作用很难体现和发挥,不利于农技推广工作的统筹安排。特别是大部分农业乡镇的财政状况不佳,不能保障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基本经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承担了许多农技推广以外的工作。因此,解决好我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问题十分重要,应当明确乡镇推广机构和人员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统筹各乡镇的农技推广经费和人员力量,稳定推广队伍,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服务现代农业的作用。

5农业推广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美国农技推广经过百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对自然环境压力加大,社会对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更高,推广工作如何顺应社会的需求。二是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年龄老化。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国家农业统计机构(NASS)的调查,2012年与2007年相比,虽然少数民族从事农业的人数上升了,但整个新加入的数量较少,其中妇女下降的幅度高于男性,农民总数下降,2012年全美仅有320万农民在210万个农场工作。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4H项目内容在不断丰富,但是所属的俱乐部基本都是由成人志愿者负责运转,由于美国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变化和双职工家庭增加等原因,近年成年志愿者的数量明显下降,目前有超过54万人的志愿者在为4H项目工作,招募、培训和保持志愿者队伍稳定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同时4H项目也面临建立责任制和绩效考核问题。四是私人企业实力越来越强,其在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农民的素质也越来越高,推广机构面临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农技推广如何面对新的挑战,访问中听到最多的回答是“转型”、“合作”、“参与”和“责任”。“转型”就是在推广目的上,由过去的生产最大化向生产最优化转变,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广内容上,由注重共性需求向注重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相结合转变,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推广的内容;在推广方式上,由传统的推广方式向传统推广方式和现代推广手段结合转变,更加注重网络等现代媒体推广手段的应用。“合作”就是在推广的组织形式上,除了继续巩固和加强联邦、州、县级政府与州立大学的合作推广机制外,更加注重横向合作和搭建平台,发挥科研、教学、企业、中介组织以及农民的作用,推广机构依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信息公正性优势,发挥桥梁和引领作用,强化合作推广理念,形成推广合力。“参与”就是发挥农民主人翁的作用,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技术推广,主动在生产上应用新技术。“责任”就是建立责任制,强化工作效果评估,提高工作成效。比如在4H项目的发展提高上,除了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将年轻人发展项目转型为社区年轻人发展组织,让年轻人与社区形成伙伴关系,为成年志愿者提供学习机会外,通过实行责任制,开展项目评估,不断改进项目管理。

美国农业论文第2篇

1972年,美国通过了《安全饮用水法》,该法第404条对湿地使用进行了规定,授权美国陆军工程师团审核湿地开发有关方案并决定是否予以颁发许可证。1989年,美国正式将湿地保护写入了法案,确立了“持平和无净减少”原则,规定湿地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只能持平或增加其总面积,不能有任何减少。该法案在实行的初期,常采用了“现地”(on-site)、“同质”(in-kind)的补偿方式,也被称之为“邮票式补偿”(postagestampmitigation),即众多小型且不合生态与经济规模的栖息地补偿方式。1992年,美国通过《食品、农业、保护及贸易法案》设立湿地补偿银行计划(WRP)。WRP是一项通过购买地役权来限制危害湿地环境的自愿性项目,土地所有者申请加入WRP有3种选择:永久地役权、30年地役权、恢复成本分担协议。从项目开始实施以来,WRP项目的年新增土地数量以每年超过4万hm2的速度稳定增长。

2美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理念与项目操作

美国农业生态补偿项目的基本做法是政府从公共财政中给生产者支付一定的现金并提供技术支持,以换取目标区域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以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实质是将生态服务作为交易标的,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通过生态服务提供者和购买者之间的自愿交易实现利益的分配和调节。其设计理念和操作要点如下。

2.1制度设计理念

2.1.1市场运作原则

美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在设计上引入了市场机制,在实施中遵循着价格机制和供求规律,甚至其补偿效益的评价也依赖于市场。纵观美国农业生态补偿实践活动,每个农产品价格长期萎靡时期,政府都会适时引入农业生态补偿项目。20世纪30年代后期、5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都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急剧下降,美国开始实施生态保护计划。无论是美国农业生态补偿项目的启动机制,还是运作机制,都体现和发挥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2.1.2多重目标原则

美国农业生态补偿项目是由公共财政支付实施的,具有公益性质,因此大多都具有生态、环境、社会等多重目标,总的方向是实现自然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主要目标关注于土壤质量、湿地质量、森林质量、水质水量、野生物种的栖息地等,副目标主要关注土地休耕计划供给管理,农民经济效益提高,参与者之间的公平性等。

2.1.3投资有效原则

投资有效是美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的首要原则。为实现环境效益有效目标需,美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坚持2项投资准则:一是生态补偿制度应确立在单位支出产生环境受益最大的区域地块之上,或者具体的生产方式上。二是生态补偿支付的金额应等于该农业生产者在目标区域上采用预期的生产方式所需的最小金额数量。

2.1.4自愿竞争原则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只要补偿金等于退耕土地的机会成本,土地退耕就会发生。但这一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大难度,因为退耕土地的机会成本难以准确计量。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引入了竞争机制和招投标法。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公民自愿和竞争效益的原则,生态效益均衡租金率由政府和土地所有权人所形成的市场供求状况共同决定。

2.2项目实施要点

2.2.1收集和评估项目信息

美国公共财政支付的生态补偿项目具有公益性质,并且要求投资效益最优,而特定区域项目申请人具有自主性,即使为维持生计也会追求私人经济效益,因而二者之间的合作意愿和目标契合度就存在差距。美国政府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收集个人意愿并评估项目信息。实践中,美国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了投资成本测算和潜在生态效益评估。

2.2.2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

美国政府经过个人参与意愿调查和项目信息收集评估后,将向特定区域公布提交项目申请人选的资格、实施的最低土地或资源环境条件、公共财政支付额度或政府标的价格的上限、评价标准及项目建议书标准等信息。对此,符合条件并有意愿参加项目的申请人就会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投标,并在政府设置的范围内开展竞标活动。政府与公民以及公民相互之间互动体现了一种公平的经济博弈,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益。

2.2.3综合评价确定合同成本

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人提交投标申请后,投标建议书中所说明的地块位置、土地类型、土壤易侵蚀性、水质、生态环境情况、地区经济水平、人口数量、野生动植物种类及数量、气候条件以及申请人对补助资金水平的需求、拟采取的实施办法、预期实现效益等多项数据就具体化了,美国政府就可以运用或参考环境效益指标(EBI)来评价潜在投资效益,确定项目合同成本。

2.2.4遴选确定项目参与者

根据EBI效益—成本有效原则,美国政府会对项目申请人的综合情况进行打分,并根据公共财政每一美元支出可产生生态环境收益的高低进行排序,在公共财政预算范围及项目实施面积的限定下,按照分值高低次序决定哪些申请人可以参与项目。对长期合同项目而言,政府部门还需要采取更谨慎的方法。为了确定接受哪些合同,政府还需对申请参加项目的申请人信息指标得分进行评价。2.2.5履约监测与项目监督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审计局按照有关规定要对项目履约情况和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监督。美国农业部通常的做法是对少部分实施项目合同的土地进行履约抽查。美国审计部门也会对一些农业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与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监督和审计的内容包括:公共财政与个人成本分担水平、合同实施期限长度及规模、项目实施的一致性和透明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违约情况和处罚执行情况等。

3美国农业生态补偿实践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在农业生态补偿领域中的研究和实践经历,较之中国更长也更加完善,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生态补偿的制度体系,生态补偿的框架较为完整。考量美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的操作与实践,审视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的不足,对中国具有以下4点借鉴意义。

3.1推进生态法制进程,整合部门政策法规

纵观美国各个时期的农业法案,确保美国农业生态补偿项目顺利运转的,是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司法主题的联邦法案与各州法规有机结合而构建的严密法律体系。在农业生态补偿司法领域,美国建立了集团诉讼的制度,同时解决了处于弱势地位、人数众多且地域分散的当事人一方的诉讼要求,简化了程序,避免在同类问题上做出相矛盾的判决,保护处于相同情况的众多受害入的权益。相比较而言,中国现有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和行政法规数量较少,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制定的涉及生态补偿内容政策文件较多,目前约有十余项,但大多对本行业生态补偿试点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性指导,基本没有以生态补偿作为核心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且基本上带有较强的部门特色。在生态补偿的义务主体中,少数直接涉及个人(如森林领域的退耕还林)和企业(如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更多的是对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要求。在司法领域,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代表人诉讼制度,但《环境保护法》、《草原法》、《野生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没有全面引入集团诉讼的法治精神,分散弱势的个人与强势政府在法律诉讼中地位不对等情况依然存在。要全面推进农业生态补偿法制建设,中国应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强调生态环境资本价值和生态公益价值,有计划、有步骤地颁布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法,完善健全诉讼法律,系统梳理并整合部门及地方相关农业生态法规规章,建立长效机制,为中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和实践操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3.2建立环境产权制度,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美国关于土地和自然资源产权有着清晰的界定和法律保护。在这样法制约束环境下,美国的农业生态补偿项目,必须体现对公民私有资源产权给予尊重和保障,项目执行必须与产权所有人达成合意契约。如在生态保护行政征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公民的利益与想法,把补偿额度与方式确立在公民权益保障的基础之上,把对公民产权的限制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清晰的产权制度,激励了自然生态资源价值的良性运转,使公民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生态保护工程中。由于中国对资源产权没有清晰的界定和划分,也没用相关的协商机制,农业生态补偿所涉及的国家所有权、公共环境权益、社会权益与个体所有权、个人经济权益、个人个性化需求相互之间很难建立公平对等的商榷机制,并构建法制化道路。因此,中国亟需构建大农业体制,整合土地、水、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资源,在农业资源和环境领域建立一套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形成公私产权对接完善的资源环境产权交易市场,尊重公民个人意愿,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3.3维护政府主导地位,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在美国,政府购买模式或者补偿是支付生态环境服务的主要方式。如美国农业部农场服务局(FSA)和自然资源保护局(NRCS)管理着美国50余个与农业生态补偿有关的项目,保护着美国5亿多hm2的农场、牧场和私人林地。总结美国长期实施生态补偿项目的经验,政府虽然是生态效益最主要的购买者,但市场机制在生态补偿中的作用仍然是不可小觑的。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政策和市场机制来使生态效益得到提高。如美国在CRP项目实施中,遵循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采纳招投标制度,尊重农民参与意愿与补偿诉求,政府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合理确定支付标准。中国目前的生态补偿制度将政府命令与控制措施摆在首位,弱化了市场的作用,补偿评价机制也还很不成熟。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解决好政府补偿中存在的盲点和政府失灵状况,提高生态补偿效率,中国应在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生态资源供求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3.4科学设计效益评价指标,合理制定生态补偿标准

美国农业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 加州农业发达而水资源相对贫乏,为解决这一矛盾,加州采取了各种节水工程技术措施,可以说世界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加州都得到了较好应用。以下就加州节水灌溉的一些主要措施作一介绍。 论文关键词: 美国加州 农业 节水灌溉 1 美国加州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加州农业发达而水资源相对贫乏,为解决这一矛盾,加州采取了各种节水工程技术措施,可以说世界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加州都得到了较好应用。以下就加州节水灌溉的一些主要措施作一介绍。1.1 地面灌水技术地面灌水技术在美国农业灌溉中占主导地位,60%以上的农业灌溉采用这种灌水技术,其方法主要有沟灌、畦灌。美国的沟灌与畦灌是经过技术改良的,它融合着现代最新技术成果与科研成就,所以传统的灌溉方法在美国仍然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1)沟灌。沟灌是美国地面灌溉的主体,约占地面灌溉的70%以上,主要应用于果树和棉花、花生、蔬菜等行棵型种植作物。对果树而言,根据行距的不同,一般两行果树之间开3~5个灌水沟,大田作物则根据其种植特点布置灌水沟。与沟灌相配套的灌水器材主要有:①多口门给水栓,这种给水栓露出地面30~40 cm,给水栓周围均匀设置若干个小闸门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出水量不大,分别对应一个灌水沟,这种给水栓最多设有8个口门,同时可给8条灌水沟灌水。②多出口输水管,这种管多是铝合金管,在铝合金管上与灌水沟的间距对等布设小闸门,每个小闸门对应一个灌水沟,灌溉时可根据供水量或需要,开启一个或多个口门进行灌溉,亦可进行轮灌。这种管属地面移动管,作物耕种时收起来,种植完后将管摆放在地头,直至收割期。③虹吸管,这种管就是普遍的橡胶管或软塑料管。水是通过防渗渠道送到田间,通过节制闸将水位提高,使水位高出田面,利用虹吸原理,一沟一管将水送到田间。④脉冲沟灌发生器。水流通过管道时,脉冲发生器根据指令,左右放水,水流流量一般较大,在灌水沟中快速向前推进,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冲灌,直至达到灌水要求,利用这一技术较常规沟灌可节水25%~30%,畦长也可增加。⑤尾水利用技术,由于流量较大时,沟灌水流向前推进的速度很快,短时间内就可灌到地头,而这时田间灌水量还没达到灌水要求,为此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水就会源源不断从地头流出,为利用这些尾水,美国因此而采取尾水回收利用技术,就是在地头挖一集水沟,把尾水收集起来,利用低扬程泵重新将水送进管道,循环利用。(2)畦灌。在美国畦灌主要应用于大田密植作物如小麦等,畦宽度10 m左右,畦长200 m左右,灌溉时采取大流量快速推进方式,每一畦配套一个给水栓,一次灌一畦,畦田规格根据农场、作物、水源情况确定,同时畦田都经过严格的激光平整。因此,美国的畦灌还是相当省水的。这种灌水方式,主要分布在水源相对丰富的河流两岸,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美国的地面灌水技术无论是沟灌或畦灌,其田间大部分都是采用管道输水,水通过管道直送沟、畦,即使在自流灌区也是如此,因此,输水过程的水损失相当少。田间通过激光平整、脉冲灌水、尾水回收利用等技术,灌水均匀度很高,水流均匀入渗,从而提高灌水效率。输水防渗、田间改造加之相应的配套设备,构成美国地面灌溉节水的三个核心内容。1.2 喷灌美国的喷灌形式多种多样,时针式、滚移式、平移式、卷盘式、支架式都有。支架式从微喷、小喷灌到喷灌呈系列化。滚移式、时针式、平移式、卷盘式与世界各地的形式没有大的区别,使用范围上有所侧重,草皮养植场以平移式为主,大田作物则多用时针式、平移式或卷盘式。支架式喷灌即固定式或半固定式喷灌,固定式喷灌与我们常说的概念一致,就是常年不动,从支架到喷头常年放置野外,这种固定式与相应的耕作机构相配套,不会对耕作造成影响。在畦灌支撑杆与输水管道的联接上

美国农业论文第4篇

《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在中国已经明确做出重大让步的情况下于4月10日签字 。 一、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做出的让步 农产品贸易谈判,历来是关贸总协定谈判和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最困难的部分,此次《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又是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与美国应该达成的双边协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美双边谈判一直难度很大,中方早在年初格林斯潘访华时就已经表示,准备做出重大让步。 协议签字之后,美国农业部长格利克曼指出,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做出的让步主要是“同意取消这些针对我们的谷物、柑橘和肉类的长期存在的有争议的壁垒,将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好处,使我们可以向中国巨大的市场大幅度扩大这些产品的出口。”他称赞这份农产品贸易协议是“美国农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因为中国同意美国西北部7个州的小麦可以直接从西雅图出口,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价格竞争优势。过去所谓“有争议的壁垒”,主要是中国为防止这些地区的小麦黑穗病(TCK),而禁止直接从西海岸进口。国内有文章认为,这个协议只是对关税配额(TRQ)做了调整,因为“我国对农产品的进口实行的是严格的配额制度,主要是由中国粮食进出口总公司及有关部门核准的公司负责进口。放宽美国的小麦进口只是增加配额和降低关税,并不是敞开国门进口美国的农产品”。也有教授提出“中美农业协议不会影响农民收入”(参见1999年4月13和14两日的《中国经济时报》)。 对这些文章中的观点本文不作评论,但为了加深对这个重大事件的理解,谨将互联网上的资料做摘要,以便人们知道中方为了加入世贸组织在这次双边谈判中所做出的让步:中国同意大幅度增加最低关税限额(TRQ1-3%)的农产品进口数量,并且应美国的要求减少国家大贸垄断进口所占的比例。到2006年,大豆从现在的170万吨增加到330万吨,增加幅度为94%,其中私营部门应该达到90%;小麦从200万吨增加到930万吨,为现在的4.65倍,私营部门最初应有10%;玉米配额从450万吨增加到720万吨,如果达到则为现在进口量25万吨的28.8倍,私营部门应该达到40%;大米配额从260万吨增加到530万吨,如果达到则为现在25万吨进口量的21.2倍,私营部门应该达到50%。到2011年,棉花要从现在的20万吨增加到89.4万吨,为现在的4.47倍,私营部门应该达到67%……。 此外,中国承诺取消出口补贴,特别是取消对美国不利的玉米、棉花和大米等农产品的出口补贴。而且到2011年前,中国除了在总体上把农产品关税降低到17%以下,还应进一步对美国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降低到14.5%的平均关税。其中大豆仅3%;肉类和水果10-12%;乳制品12-19%;红酒20%。 二、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对中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首先是国内拟通过粮食出口削减已经超过2千亿公斤的仓储看来已不可能。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研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18年来基本上是下降趋势;而我国则相反,除了1989-91年和近2年情况比较特殊,20年来大多数年份粮食价格是上升的;并且1979-82年和1994-96年曾经两次大幅度提价。前者可以认为是对计划经济时期长期推行剪刀差、人为压低农产品价格的临时性补偿;而后者则是在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情况下,以价格隐含的补贴来稳定农民的粮食生产 。 统计资料表明,国内粮食价格自1993年下半年以后,长期在“天花板价格”之上运行(其中仅1994年上半年因外汇改革本币贬值而在3-4个月的短期内略低于国际价格),个别时段的个别品种国内价格比美国高约1倍。以玉米为例,今年3月份国内市场平均价格1.44元/kg;而美国芝加哥的期货市场平均价格折合人民币仅0.72元/kg。即使考虑运费,中美粮食差价仍然悬殊。因此,会造成我国连年丰收后已经涨库的粮食,如果不补贴就难以出口;如果放开市场就更没有销路。其次是不利于国内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期政策。我国粮食与人口的增长高度相关,而且粮食消费的替代弹性低。最近3年的粮食供给过剩是因为在1994-96年连续两次提价幅度达105%(与1993年比)的政策刺激下,于1996年提前实现了2000年的产量目标。但人口并没有提前增长上去,若按照年增1800万人正常情况计算,等于少了9000万人去消费粮食,当然会造成粮食过剩。 这种情况下,政府采取的补救措施是以计划手段稳住产 量。而农民在不能优质优价的计划价格约束下,其反应是继续追求低质量、高产量。这是我国高面筋度的小麦和优质大米的种植面积增加不快的根本原因。如果进口粮食质优价廉而国家又不能通过计划价格或直接对农民的粮食生产予以补贴,则我国的粮食生产 就难以稳定。其三是在国内粮食价格受进口压力下降的情况下,中西部传统农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收入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大多数传统农区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收入仍然占60%以上。如果种植业受进口冲击比较收益进一步下降,农民种地就只能亏损。其实从理论上看,农民收入是对农业剩余的分配,农业剩余分配也就是地租分配。粮食这种资源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根本上来源于地租。土地面积越大地租就越多。中国农村户均土地面积仅0.4公顷的细小规模农业,能够在粮食生产上得到的剩余本来就微乎其微;显然不能与美国平均数百公顷、农业剩余上千倍于我的大规模农场竞争。因此,中美之间的粮食贸易属于典型的不平等竞争 。 本文根据近来国内公开的和互联网上发表的资料分析,认为不仅这次农产品贸易协议对国内的影响应该重视,而且后续谈判如何进行更值得关注。因为“克林顿一直坚持认为,中国在这个贸易组织中的成员资格不是关系到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全球一体化问题。它将使中国进入一个法律框架,迫使它根据西方式的贸易法律行事。它将使市场极大地开放,从而及早地使得更多的中国人能够接受到外国思想的影响”(NewYork Times,04/10/1999)。 既然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已经做出了重大让步,而美国不仅始终没有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上正式签字,反而“现在坚持这样的要求:即使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也应该让美国有权对中国实行单方面贸易制裁”(参考消息,99年4月13日)。有鉴于此,中方当引以为训,至少要以我国已经做的让步为谈判条件,在金融、保险等问题产业,以及其它仍然维持部门垄断、本来应先向国人开放的领域中尽可能少让步。否则,即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难以避免 被人家“单赢”。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过度膨胀、就业问题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是否加入以资本大国制定的游戏规则来保护资本对全世界统治利益的世贸组织?加入之后的利弊、利大还是弊大?本来就是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应该认真讨论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忘记近代史上美国农产品依托“美麦贷款”和“美棉贷款”大举进军中国、把我国的小农经济打得一败涂地的教训。有西方学者指出,让中国按照美国的条件加入世贸组织,好比是让尚未长大的稚童,按照美国定下的拳台裁决规则,与美国的泰森一类的拳王较量。考虑到这个农业协议的让步,是为了在其它领域得利,是以农业让步为交换条件,在国家财政依存的国有经济特别是金融部门市场开放上增加谈判地位,那么我们不妨借用这个比喻再引申一下:即使不是让尚未长大的稚童、而是让中国的武术冠军--国有企业上去打,倘若必须经按照美国制定的规则比赛,也难有胜算。 四、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的准备 中国在70年代完成了初步工业化之后,由于已经形成了产业门类齐全的社会化大生产,于是遵循经济规律通过改革开放参与国际交换。20年来已经在一般贸易中位列世界10强。因此有必要加入世贸组织。但是在加入之前和准备期间,我国需要先“练好内功”。 首先是要把单纯追求增长,转变为以促进就业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上来 。 我国世纪之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过度膨胀和劳动力严重过剩。据美国高盛亚洲研究部最近的模拟测算,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贸易增加、资本和技术投入的增加,对我国GDP每年的潜在贡献为0.5-0.6%。国家信息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的就业弹性到“八五”期间仅为0.108,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致只能吸纳60万就业;随着资本增密和技术增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更小。因此,0.5个百分点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转变增长方式更重要。对于本世纪末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的人口大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转变旧的经济增长方式中不断刺激资本增密的机制,形成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机制,否则既有可能在纳尔逊提出“增长的陷阱”中无法自拔;也有可能过分依赖大量贸易拉动经济增长而不得不受制于人。

美国农业论文第5篇

内容 摘要:本文从欧美国家农业 旅游 发展 的总体现状入手, 总结 了其旅游景点、旅游者需求、旅游产品类型,以及旅游市场结构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对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 农业旅游 特征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大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相对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其农业旅游仍呈现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如美国2003年有1800万人去农场度假, 法国年农业旅游收入达100亿法郎,占其全国年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农业旅游已成为欧美国家后 工业 时代 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从起步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发展 历史 ,并且历经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农业旅游发展上所呈现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旅游景点经营的特征 私营化。欧美国家的农业旅游大多是在私营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场主同时成为了旅游业经营者。这种发展历史导致了农业旅游经营方式的主体为家庭私营经营。这与我国当前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者以国家集体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区别是极大的。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国家所有制结构体制所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农业私有化由来已久,而我国农业至今还未彻底地推行经营的持续私营化,这主要表现在对土地不具有永久的独立可支配性使用权,这导致我国农业很少形成私营形式的农场,更谈不上独立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另外我国农业旅游 目前 处于起步阶段,此时期农业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大规模、 现代 化的农业旅游项目更易成为首选的农业旅游目的地,而这些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大多只有国家或集体才能拥有并经营。 小型化。以英国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为例,从面积上看,各农场面积有大有小,差别很大,但其中游客真正活动的空间不大;从雇佣人员上看,平均雇佣全日制职工大多在10名左右,而农场为开展旅游的投资平均也大多只有5万英磅左右,可见其经营规模之小。开展农业旅游的基本经营单位大多为一个农场或一个家庭,这种小型化的经营既体现了农业旅游是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同时也恰好符合了市场需求的特点。现代的欧美农业旅游者大多为城市居民,他们到 农村 去放松紧张的心理压力,寻觅一种 自然 、休闲、恬静的感受,而这些只有在小型化的“农家”才能找得到。而一旦追求规模建起大型旅馆、饭店、停车场、吸引来大量的人流,那么其所追求的目标就必然随之破灭,农业旅游休闲、绿色、自然的优点也就消耗殆尽,丧失了应有的个性特征。 兼营化。一方面农业旅游业大都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开展农业旅游也要依托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和农业生产是不可分的,即便农业旅游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收入,从 经济 活动上来说已成为主业,农业生产需要一丝不苟、真真实实地进行,切忌将农业生产全部表演化,那样的结果可能严重损害消费者旅游效果进而损害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者来说更想了解体验的是原原本本的农业,因此农业旅游中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不能丢。 分散化。庞大的需求市场与小型化的经营规模必然导致分散化、多点式的发展格局。近年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分散布局表现十分明显,法国推出的“农庄旅游”,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设了家庭旅馆开展旅游业;意大利开展“绿色农业旅游”的农庄已有6500家,日本供大城市休闲的农园有4590个,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美国纽约有1500家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而夏威夷州更多达5500个农场。众多的农业旅游景点分散吸引了庞大的农业旅游群体,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又保证了农场的旅游产品质量不会因游人的过度集中而遭到破坏,这种小型化多点分散布局也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内容 摘要:本文从欧美国家农业 旅游 发展 的总体现状入手, 总结 了其旅游景点、旅游者需求、旅游产品类型,以及旅游市场结构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对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 农业旅游 特征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大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相对进

美国农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比较优势;净出口额;劳动生产率;相对工资率

一、中美贸易的比较优势检验

本文将以中国和美国之间农、林、牧、渔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工资率和出口净额为例,检验中美贸易在农产品方面是否遵循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中国出口净额=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进口额

以上所使用的中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数据主要来源于WTO世界贸易组织网站的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相关年度的数据。

一国劳动生产率=该国的农业增加值/该国的就业人数

相对劳动生产率=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对工资率=中国农业行业的平均工资/美国农业行业平均工资

以上相关指标计算所涉及的数据均为年度数据。其中,中国的农业增加值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农、林、牧、渔业的相应年度的数据,中国农业行业平均工资全国的数据因为无法获得,我们使用“按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代替,这可能会对我们的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美国的农业增加值和平均工资我们使用的是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上的行业年度增加值和劳动补偿。两国的农业就业人数来源于ILO国际劳工组织网站。外汇数据使用的是中国银行网站人民币兑美元远期外汇牌价十二个月中间价。

(二)实证检验

我们根据以上数据和公式分别计算了中国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率,并对他们从1998-2008年11年间的相对值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

由表1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一直远远低于美国,从1998年至2008年的11年间,这种差距呈现出了一种逐年扩大的趋势。中国对美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1998年的0.0026下降到2008年的0.0008。

由表2可知中国农业行业的年平均工资小于美国,并且绝大多数年份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从1998年到2008年中国对美国的相对工资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8年的0.06上升到2008年的0.12。这说明对于农业产品而言,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虽然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正在逐渐的丧失。

由以上的分析,根据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我们可知中国与美国之间中国应该为农产品的净进口国,美国为净出口国。实际的情况是否如此呢?下面我们通过对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净出口额的比较分析来检验。

通过表3中的数据我们可知,中国从1998年到2008年一直为农产品的净进口国,出口额的比重很小,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证明随着中国与美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业产品也在逐年的增加。同时,中国与美国的相对工资率的上升也是中国处于更大的劣势。由图1的折线图我们也可以直观的观察出这种趋势,这些都基本的证明了李嘉图比较有的结论在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正确性。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工资率的计算,得出了中国在农业产品方面的劳动生差率远远低于美国,并且这种差距在不断的扩大。中国的相对工资率虽然小于美国,大概为美国的十分之一,但是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证明相对于美国中国农业人口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最后,文章通过中美两国间农业产品净出口额的变化情况,验证了中国从1998年-2008年一直为进口大于出口,1998年进口为中美农业总贸易额的60%左右,到2008年已经增加为80%多。基本上证实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参考文献:

[1]吴学君,我国花生及花生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分析――基于1997-2007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年6月。

[2]董锐,中俄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东北亚论坛,2010年5月第3期。

美国农业论文第7篇

主持人:刘艳鹏

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让人们对未来中国充满向往。在未来,随着创意农业的快速发展,更多“六型”“七美”即生产审美型、文化型、娱乐型、科学型、观赏型、生态型,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创意农业蔬菜艺术产品将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百姓享受创意生活。以审美体验和养生为主题的创意蔬菜艺术具有美化环境、养心养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现代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所接受,成为推动创意农业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动力和载体,是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1 创意农业的内涵

创意农业是指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过程中,以及在农业节庆、农业科普、农业电子商务、农业总部经济、农业审美、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创新活动中进行生产创意、生活创意、功能创意、科技创意、产业创意、品牌创意和景观创意,通过营造优美意境,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和农业产业倍增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1]。

创意农业学认为,创意农业是通过“四生”即生产、生态、生活、生命,“七美”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以实现农业农村“三增”即增优、增名、增汇的目的。创意农业是以美学经济理论、总部经济理论、战略资本理论、消费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化附加值为核心,瞄准世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前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的创新理论体系,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2]。

2 中国创意蔬菜艺术发展现状

在第14届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蔬菜文艺景观展区展示了以生姜为素材的“一览江(姜)山”;用玉米、大豆和南瓜创建的“飞天”侍女及航天火箭;用彩椒打造的中国地图,果蔬插花,蔬菜动漫,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蔬菜艺术形象,每天游客达到10万余人。

当前,中国乡村体验经济已从传统的农家乐向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品质俱佳、高端高值的创意农业转变;从分散经营向科普、观光、创意体验为一体的创意农业产业集群转变;从蔬菜单一的食品功能向科普、电子商务、养生、养美、旅游等多功能转变;从纯粹采摘向观光、文化、健身转变;从卖蔬菜向卖环境转变;从传统休闲农业向创意农业转变。

2.1 创意艺术已经成为蔬菜产业的重要内容

在体验经济时代,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是创意农业产业。创意农业蔬菜艺术使农业本身跳出了单纯追求温饱的目标,使蔬菜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但能促进乡村旅游和美学经济融合发展,拉近城市与农村的距离,更有利于将蔬菜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资本优势,促进蔬菜产业链构建和可持续发展。观乡村美景,品蔬菜美食创意,花田果树、农耕体验、乡间漫步、蔬菜写生,乡音乡情慢生活成为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新时尚。

成都市创意农业蔬菜旅游以养生养美、增收增美、生态环保、美景美心为特色,已成为都市人亲近自然的新方式。彭州市种都蔬菜主题公园占地200 hm2,数千种新优奇特的蔬菜品种、百余种科学先进的栽培模式和各类极具创意的园艺景观,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8 000 m2的蔬菜生态创意馆、5 000 m2的蔬菜工厂化育苗温室展现了创意农业的高科技水平。彭州举办的辣椒节、莴笋节、番茄节、魅力彭州摄影大赛、田园集体婚礼、彭州农业观光一日游等大型活动,特别是融观赏、娱乐、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合江镇冬草莓采摘之旅,彭镇八月有机葡萄采摘月等,都充分体现了“巴蜀特色、成都元素”,展示了创意农业蔬菜艺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成为双流唱响创意农业的一张王牌。青白江区福洪乡立足于国家3A景区客家杏花村蔬菜和水果资源,重点发展乡村蔬菜休闲度假、健康养身旅游、生态观光农业和农艺创意产业,打造全国首个“国际农艺创意之乡”,从根本上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成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福洪特色的新农村发展道路。蒲江县从实际出发,“与蔬为友”,举办蔬菜艺术节、文化旅游节、乡村美食节等活动,从蔬菜创意会展到蔬菜创意旅游,从蔬菜创意产品到蔬菜创意旅游商品,把创意搬到田间地头,促进了蔬菜艺术和蔬菜旅游有机结合,蒲江已赢得四川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美名。

重庆南川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融入旅游观光元素,积极探索创意农业蔬菜艺术发展新路,把蔬菜资源转化为观光创意景区,展现出蔬菜创意的奇特魅力,投资20多亿元打造现代农业商务区、迎宾景区、现代科技农业创意区、现代花卉苗木展示区、现代绿色农业示范区等8个功能区,建立5个智能温室,把4 km2的金龙村整体打造成一个创意农业景区,生产巨型南瓜、树型番茄、树型茄子、树型辣椒,充分赢得了市场认可。

在优美乡村与优化产业的共同推进下,创意农业蔬菜艺术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在“最美乡村”建设中,北京按照“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标准,把新观念、新时尚带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农民蔬菜生产逐步向绿色有机蔬菜种植转变,挖掘当地文化创意与生态资源,打造集蔬菜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彰显北京乡村创意农业文化特色和韵味,将蔬菜体验经济发展与“最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从近4 000个行政村中评选出53个“北京最美乡村”,引领了乡村体验经济发展的时代方向。

2.2 蔬菜创意产业已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发展蔬菜经济,积极培育蔬菜创意产业“生产、生态、观光、辐射带动、出口创汇、教育培训、总部经济”七大功能,发展养生养美的蔬菜体验产业,着力打造好吃、好看、好玩和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创意农业蔬菜旅游体验产品,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重要渠道。

四川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抓手,积极推进创意农业发展,呈现蔬菜创意农业基地、蔬菜创意农业高端产业集群、蔬菜创意农家乐、蔬菜创意农业科技园区、蔬菜农耕文化主题园区等发展业态,成为蔬菜创意农业起步较早的城市。如今,四川的四季花海、蔬菜彩田艺术、灵芝盆栽等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蔬菜创意农产品倍受游客青睐。享有“国际花园城市”的成都市温江区,依托花木生态本底和川西林盘大田景观资源发展蔬菜园艺观光体验农业,拟用4~5年时间实现蔬菜园艺产值和农民收入“双倍增”。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南苑村把发展蔬菜创意生产与创意生活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结合起来,建设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发展蔬菜开心农场、欧洲风情木屋、汽车露营公园,每年至少可为村里增加300万元收入。

2.3 蔬菜审美体验已成为建设靓丽新农村的风景线

在新的体验经济、旅游经济消费时代,乡土文化浓厚的创意农业生活方式让人们趋之若鹜。到乡村体验蔬菜艺术、田园农舍营造出的意境,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种新潮流。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培育生态养生长寿品牌,以长寿孝德文化为依托,创建“世界长寿养生之都”和“中华慈孝名城”,集中建设一批蔬菜养生新农村示范点,融入巴马长寿养生文化元素,打造蔬菜养生旅游名镇名村,发展候鸟式蔬菜体验农家乐,每年到巴马养生度假旅游的“候鸟人”达10万余人次。

浙江省玉环县龙溪乡的菜园动漫花谷把动漫元素渗透到了蔬菜生产中,与城市时尚文化相契合,吸引市民前来欣赏蔬菜艺术,带动了蔬菜经济发展和旅游的繁荣。农民通过旅游服务和农家乐经营,收入得到了提高,有了很强的自主意识,做创意农业的积极性很高,蔬菜审美层次也得到了提升,土地实现规模化开发,既可以观光,还能获得经济收入,同时对城乡文化平等交流、互动发展和寻找文化认同感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九寨沟可以住木屋,听鸟叫,品野菜,看民俗,赏歌舞,吃最新鲜的蔬菜,拍最心仪的美景,在农家乐打理花园庭院、种植花草,钓鱼、划船,学习制作手工、绘画、蔬菜烹饪、与小动物们做伴……置身丛林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着回归乡间生活的闲适。九寨沟县已有开业资格的农家乐、藏家乐总数为50余家,2012年接待各类游客人数超过了5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收益600多万元。九寨沟景区的藏家乐,住农家屋,品农家菜,体验别样农家风情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成都,构建城市、近郊、远郊农业的“三大圈层”成为蔬菜创意农业体验经济发展典范。城市农业圈层以改善生态、美化城市为主,发展“插花式”、“镶嵌式”景观创意农业;近郊农业圈层以农庄、基地等现代蔬菜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发展优质高效蔬菜产业、蔬菜观光创意农业;远郊农业圈层以生产、生态为重点,兼顾蔬菜创意生活功能。“三大圈层”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有机高效农业、高端种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特别是蔬菜艺术产业的崛起,解决了蔬菜种植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优化了蔬菜种植的产业结构,缓解农业用工荒,给成都大地蔬菜种植带来一场革命。郫县友爱镇农科村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在一、三产业互融、互动的基础上,计划用2年时间,融入古蜀文化、蔬菜美食文化和农耕文化以及扬雄文化,品味扬雄书法、菜园捉鸡、体验私家精制豆瓣制作,建设以深度体验为主导的第3代农家乐——蔬菜艺术创意家庭农场,推出电子商务“宅配送”服务,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点对点”蔬菜配送,实现从“蔬菜工厂”向“蔬菜创意卖场”的转变,深度开发蔬菜创意农业旅游资源,重立蔬菜体验经济潮头。

浙江江山农民把稻田变成风景、创意变成财富。2011年用紫色、淡黄色、淡绿色等3种彩色稻和蔬菜种出了“江山江郎山”标志图案,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文化创意金奖;2012年夏季,江山农民在江郎山下用彩色稻描绘出3.3万m2江郎山图案,冬季用油菜、小麦、蔬菜种出江郎山图案,国内外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够观赏到稻田艺术风光,从种粮食到种蔬菜、种风景,从种田到卖时尚,江山彩稻旅游成为创意农业旅游的典范之一。

3 中国蔬菜创意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创意型人才稀缺

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严重阻碍创意蔬菜产业的发展。蔬菜创意产业缺乏高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的创意型高端人才。

3.2 经费短缺

没有固定的资金渠道,经费短缺是制约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一些创意活动由于缺少稳定的经费来源,效果大打折扣。发展蔬菜创意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蔬菜经济和农业产业一样属微利行业,资金来源主要靠银行,普遍存在企业自身积累少、抵押物不足现象,贷款难是蔬菜创意经济发展难的主要瓶颈。

3.3 品牌知名度不高

蔬菜创意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不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发展和保护蔬菜品牌的政策和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3.4 基础设施落后

蔬菜产业园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接待设施水平低、条件差;乱搭乱建,“脏、乱、差”现象突出;庸俗化、商业化倾向严重,游客难以体验当地的自然之妙、生态之美。

3.5 蔬菜体验品种单一,创意不突出

目前,能够很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农业创意精品不多,如成都蔬菜创意农业旅游多为农家乐,在产品创意、包装创意、文化创意、园区创意、设计创意、营销创意等方面水平不高,同质化特别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

4 加快中国蔬菜创意农业发展的建议

4.1 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工程,打造创意农业万亿产业

4.1.1 实施中国蔬菜创意农业千县万亩示范工程

在全国选1 000个县,每个县划出万亩菜田作为中国蔬菜创意农业富民计划重点示范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蔬菜创意产品,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蔬菜创意农业向纵深发展[3]。

4.1.2 实施中国百万创意农民培训工程

以县为单位,主要培养扎根于农村,愿意利用创意技术和科技知识开发蔬菜资源、发展蔬菜创意农业生产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免费开展对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蔬菜创意产品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农民讲师团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创意农业知识更新再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学习型、知识型、守法型、创业型、创意型的现代农民[3]。

4.1.3 实施两岸创意农业合作计划

建议由国台办牵头,联合民革中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文化部、商务部等单位和部门,制定并启动两岸蔬菜创意农业合作计划,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蔬菜合作试验区和台湾蔬菜创业园的建设,为台湾农民在大陆投资,发展蔬菜创意生产提供更好的环境。

4.2 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蔬菜创意农业旅游产业发展

4.2.1 充分发挥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作用

充分发挥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推动全国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使创意农业发展论坛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名片。

4.2.2 积极推进蔬菜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发展

着眼于国内国际创意农业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创意农业、生物农业和蔬菜艺术发展。立足于现有农业优势特色,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关键环节,占领“微笑曲线”的两端,重点抓好蔬菜制种育苗、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和蔬菜高端品牌打造。以“三品一标”为载体,积极培育农业区域品牌的经营主体,推行“农产品地理标志+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建立蔬菜创意农业高端产业集群。

4.2.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求有效方法,突破制度瓶颈,有效解决龙头企业担保、抵押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大对蔬菜创意农业集团和蔬菜创意农业园区内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围绕蔬菜创意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积极开办中长期政策性贷款,大力支持蔬菜创意农业园区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农田灌溉、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二是加大蔬菜创意农业园区内高标准设施园艺的信贷投入。尽可能满足园区内日光节能温棚、露地蔬菜基地、蔬菜制种和育苗、养殖示范区等设施农业,园区种养大户从事种、养殖所需籽种、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和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收购、销售、加工农产品等合理资金需求。

4.2.4 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蔬菜创意人才支撑体系

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培养、引进和聘请蔬菜创意技术方面的高级人才。鼓励大专院校和有关组织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创意农业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蔬菜企业管理水平。设立“创意人才奖励资金”,对在培训和发展蔬菜创意农业方面取得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给予奖励。

4.2.5 深入推动蔬菜创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大幅提升创意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大需求,结合技术创新工程“十二五”规划,落实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管理机构,突出重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充分发挥联盟在“产、学、研、管”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发挥部门和行业协会在蔬菜创意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产学研各方的积极性,促其健康发展。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之间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产学研合作单位的自主选择,不搞行政干预,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障。

4.3 着力推进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卖环境的历史性转变

4.3.1 积极开发蔬菜创意农业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创意农业、蔬菜品牌农业

兴办各类专业市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升中心镇的集聚辐射能力,拓展中心镇发展新空间。积极建设创意村镇、着力培育创意农民,以经营优美乡村为目标,以产业转型为途径,大力推进创意农业旅游发展,培育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竞争优势的创意农业专业特色村和创意农业产业。注重财政引领,不断加大对优美乡村的考核和奖励力度,每年安排资金对优美乡村建设先进村镇实施以奖代补。

4.3.2 建设“中国优美乡村”

有规划地保留一批乡村推磨、踏水车、舂米,织布、采摘蔬菜等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技工艺,为游客提供原生态的体验项目。做活菜、果、田、塘、路、林、地七要素文章,抓点成线、串珠成链,把沿线的景点和优美的村落紧密地结合起来,打造创意农业耕读文化、养生养美文化、乡土品牌文化、科普文化,实现从卖产品到卖环境的历史性转变。

4.3.3 发展蔬菜创意农业旅游,推进传统蔬菜产品转向创意商品、农业园区转向创意景区

帮助农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创意产业,实现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再到卖环境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一条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城乡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4.3.4 着力挖掘农业功能,建立三次产业紧密联系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农业与工业对接,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把农业自然和谐融入第三产业,开发蔬菜的生态调节、观光旅游、养生养美、文化传承等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提高农业资源的附加值。

4.3.5 建立部级蔬菜创意农业科技园区

由中国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全力打造第一个中国蔬菜创意农业园区,开发蔬菜创意农业总部产业集群、教育产业集群、蔬菜养生养美产业集群、农民油画创意产业集群、美食创意艺术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意产业示范区,推动乡村体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继刚.创意农业学[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9.

[2] 章继刚.中国创意农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