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西方文学鉴赏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7-02 20:18:55
西方文学鉴赏论文

西方文学鉴赏论文第1篇

在文学的方面,抒情是文学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因而首先从抒情的角度进行分析中西方文学的差异。文学上的抒情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文学者在很多不同的情况下,往往需要用到抒情这种表达方式,以期抒发学者自己内心的情感。首先从东西方的抒情原则看,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抒情的原则主要是从理性出发,一切的抒情方式都强调有“理性”概念,并不会太过感性,因而西方的抒情语句也就显得比较的直白,而不会有太多的修饰与比喻。在西方人的文学理念里,人类的情感里,不应该有太过得感性,而是由一定的限度,保持有一定的理性观念,在人类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时,保持一定的限度,不会过分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以一种理性地抒发。另外,西方的英语文学比较注重有感而发,对发生的事情、体验、认识有所感悟才会运用文字书写下来,抒发自己内心真切的感动,有感而发这一特点与中国的文学抒情相同,运用抒情的手法之前,都需要有对事物、人物有些许感触。在东方的文学作品中,中国的文学以抒情为主要抒写方式的作品当属“诗词”了,中国的诗歌文学中,大多数都是用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因而在中国史上的诗词大多数都是抒情诗。中国文学的抒情方式比较浪漫、感性,以宣泄诗人内心的许多不同种类的情感,用大量的感性词语构成句子,相对西方的抒情文学作品,中国的抒情文学作品比较容易打动读者的心弦,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文学的用词比较的多样,宣泄情感的词语有许多形式的用法,中国的文字成千上万,构成的词语也是多式多样的。且相对西方文学的抒情,中国文学比较感性,没有一定的理性概念,宣泄内心的情感比较自由。

二、中西方文学的鉴赏角度差异

在西方的文学中,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主要是读者们对于作品的评论,他们认为,鉴赏一部文学著作,就是评论该文学作品,西方文学者比较注重人类的评论。由于在文学的词语当中,“评论”与“鉴赏”有着很大的差异,“评论”的发出者往往是社会中的大众,评论可以使很随意的一句话,或者是看完这部著作后的一句感叹句,而“鉴赏”的发出者往往是比较专业的文学者,鉴赏需要有比较专业的术语组成,鉴赏会是一段长长的专业的话语,鉴赏的构成需要有专业人士组织话语,不能只是随意的几句话。另外,再继续从文学作品中的鉴赏角度进行探究中西方的文学差异,西方人鉴赏文学,运用的是大众的评论话语对文学进行鉴赏,且西方人们的评论主要是对文学内容的评论,评论的语句运用的是简单陈述,评论得比较简单。而中国文学中的鉴赏则是注重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心理活动故事情节的艺术特点等的描述,中国文学的鉴赏大多以此种形式进行鉴赏,相对西方的文学鉴赏,会更显得有内涵、透彻。从这两者的分析,西方的学者比较注重“真实性”,善于剖析文学作品的真正主旨,而中国文学学者则是比较注重文学作品的“意境”,学者主要体会的是文学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中国文学的学者比较善于发现文学作品里面的修饰、修辞手法、表达特点。对于中西方的文学鉴赏方面的差异,中西方的文学都是各有千秋,西方的学者注重的是文学作品的精华与文学作品中的深层的哲理意义,注重体会文学的深层含义;而中国文学学者则是注重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语句,善于学习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法,更注重文学中的优美词句的体会。

三、中西方文学的语句构成差异

在众多的中西文学的著作看来,从中西方文学的语句构成的角度分析,西方文学的著作主要有小说、戏剧,而中国的文学著作则主要是诗词、小说。首先从小说的著作进行探究中西方的文学差异,西方的小说的语句构成简单、直白,没有太多的修辞手法,西方的小说拙作非常注重的是小说的情节描述,在西方学者认为,小说的情节是小说的主要构造,因而在西方的小说当中,都不难发现,西方的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得很快,而且西方的小说的情节发展会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地方,这种猜不透的故事情节是西方文学的一大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阅读,因此西方的小说运用的最多的手法是环境的铺垫、烘托,而且西方的小说中的结局往往是令人深刻而具有深层含义的一个结局,需要读者用心再回想小说的情节,让读者从中悟出该小说所要表达的深层次的含义。而中国的小说的语句成分相对较复杂,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注重语句的优美,在中国的学者认为,文学的优美,在于文学作品中的语句之中,因此中国的小说也就偏向于注重对小说故事中的人物、环境描写,描写得生动形象,在中国的小说中,情节的发展较为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情节,相对于西方的小说,中国的小说的情节描述较为简单,小说索要表达的含义、主旨相对较为简单。当然,小说的背景也是非常重要,小说的描写背景与小说所要表达的真正主旨有着很大的联系,要体会小说的旨意同时也要深切了解小说当时描写的写作背景,能够真正体会到小说的主旨是很难的,往往都有着很深层的含义,这里的中西方文学中的小说中隐藏的深层含义差别不大,只是在小说的刻画方面有所不同,西方的小说注重对情节的刻画,中国的小说则是注重对人物、环境的刻画。另外,西方比较著名的文学著作就是戏剧,西方的戏剧相当于一个剧本,因而也就更体现了西方文学更加注重情节描述的特点,致使西方的戏剧在文学坛上比较著名。中国的文学另外比较著名的则是诗词,诗词的描述主要是作者抒感的媒介,诗词注重修辞的使用,突显了中国文学注重修辞手法的使用特点。

四、小结

西方文学鉴赏论文第2篇

关键词:新高考;视阈;古典诗词;赏析;指导;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04-03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在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古典诗词不仅篇目多而且数量大,在语文高考中,古典诗词鉴赏为必考内容,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3.《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认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以“立人”为本提出阅读鉴赏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理解阅读鉴赏活动,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就是对作品做出探究性的鉴赏和理性思考。重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放在目标的核心位置,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鉴赏重点在于探索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魅力。

4.《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古代诗文阅读为必考内容,能力层级涉及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每年高考试题所选古诗词不在教材里,而且作者也不一定是名家,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知人论世,整体把握十分重要。结合学生实际、古词文本内容及作者经历,在古诗词专题复习及日常教学中,有序进行古诗词方法技巧的指导并扎实训练,这一定会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结合高考考纲、考点及高中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古典诗歌文本,从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归纳总结诗歌赏析方法。

(2)指导学生:结合新高考及考纲修订情况、高考真题及训练题,引导学生利用归纳出的赏析方法,准确有效地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阅读水平。

(3)进行研究:在解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的基础上,利用已经归纳出的赏析方法,适当研究并总结古典诗歌鉴赏的技巧和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滋养心灵,升华人格。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理论依据,包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鉴赏及美学理论,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高中语文课标及上述理论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而高中语文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最近,教育部也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中学阶段,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样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实践意义。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实际,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陕西省高考语文考纲对古代诗歌的能力层级要求以及对应的考点为依据,利用陕西省、宝鸡市及各地高考模拟题、近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并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规律、路径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古代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以学习小组为载体,以古代诗词佳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质疑,以批判思维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认识古代作品的现代价值及意义,真正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力求从我校高三学生古诗词学习状况出发,结合我校“四步12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推进及高中语文课标和高考考纲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要求,有序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指导与研究,通过扎实训练,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课题组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研、论证、确定课题,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实施方案,撰写、提交课题开题报告,开始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组成员情况,确定我校高三理科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文科班。在研究时,结合高三复习,引导学生以陕西高中课改前后的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陕西卷)为主,从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找出古诗词的考点及具体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完成2009―2013年陕西高考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师生总结考点及考查方式、内容,并对陕西课改后高考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方向及考点分布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分解子课题,适当分工,明确任务,确定研究样本,调查分析,阶段推进,有计划、有目标,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为结题做准备。对2013年全国高考试题全面解析,结合考点具体指导训练学生。结合考纲、教材和课标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层级要求,结合训练材料,在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境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鉴赏古诗词,力争深刻理解诗句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情趣和理趣,着力引导理科生形象化思维、生动化审美,准确诠释古诗词的意象意境,规范清楚表达诗词的意蕴,经过悉心指导和训练,利用有关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结合高考考纲要求,全面归纳、梳理古诗词的考点、知识系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入手,结合模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鉴赏古诗词鉴赏方法和答题技巧,结合训练实际,制订指导方案,形成专题性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有效设计课堂,使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明显提高。在考试时,对古诗词阅读的采分点认识更清楚,答题更规范,得分率有了显著提高。

结合试卷讲评,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清古诗词的考点,而且对试题所涉及的古诗词进行鉴赏、评价,并有效积累方法,教师予以针对性指导、训练、拓展,使学生每次训练、模拟考试后,有积累、有收获,鉴赏水平明显提升,逐步做到阅读古诗词不是盲目乱解、随意发挥,而是有备而来,依照规律、方法,找准路径,提高赏析水平和答题能力。

经过师生努力,总结的方法、技巧在古诗词阅读实践中的有效运用,理科生对古代诗歌阅读更有信心了,文科生则稳定发挥。课题研究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经过强化训练,主动梳理、归纳出古诗词的知识和阅读、鉴赏的方法及技巧,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大大提高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数据,提交统计分析或调查报告,得出结论,形成最终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验收、评估、结题。

结合课堂及复习实际及时总结、反馈。对陕西省宝鸡市一模、二模、三模和西安高新三中模拟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真正把握考点,根据古诗词文本及作者,有效鉴赏诗词,仔细解读,用心答题、品味。这些方法、技巧能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品位,提升审美情趣和评价能力。这也确实为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古典文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内心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依托古诗词名作、经典作品,丰富人生、健全人格、放飞梦想,让古诗词陪伴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大师对话,慰藉心灵,完善自我,快乐成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梳理古诗词知识系统,归纳整理考点及能力层级要求,结合强化训练,师生合作,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有了很大进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积累完成了《2014年古诗词鉴赏高考试题例析》(一)―(三)、《指导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2015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宝鸡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金太阳陕西专用高三语文试卷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语文高考标准化考试练习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和《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考试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等共37件成果,成效显著。这使我们深信,古诗词鉴赏不仅有规律、路径,而且合理利用高考试题、模拟题和诗词鉴赏资料,强化训练,恰当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技巧,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水平和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同时,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以小课题研究为平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促进我们专业化成长,促使课题研究成果多样化,并能尽快转化为教学效益,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反馈,得出一些结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入第三阶段,按时结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语文课标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高考考纲规定古诗文为必考内容,但课改以后,语文选修、必修及模块化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科目的影响,学生在高二就文理分科,理科生往往重理、轻文,导致古诗词积累不多,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不高,对诗词理解不到位。同时,高考古诗词阅读文本选自课外,范围很大,所选诗词为名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三流作家的代表作品,要么作品内容不熟悉,要么作品的作者及所处时代不清楚,导致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对古诗词阅读信心不足,这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必须传承并予以发扬光大,因此结合高考实际,我们还是努力引导学生细心品读古诗词,掌握b赏的方法、路径和技巧,经过强化训练,学生信心大增,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面对理科生古诗文基础不扎实这一实际,我们不能回避,也不想回避,而是通过深入摸底,引导学生利用抽象思维方面的优势,主动阅读、鉴赏古诗词,而不是死记鉴赏术语,不投机取巧,而是扎扎实实读懂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尽可能理解言外之意,形象化理解诗句中的景、情、事、物和理,在诗句中体味生活的滋味和生命的灵动,从而避免枯燥和乏味,有效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和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对古诗词的鉴赏渐入佳境。除了文字资料外,我们还积累了很多绘画、音频、视频素材及资源,置身于中国古诗词的艺术王国,聆听妙音美曲,欣赏优美恬静的画面,体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顿感诗意的人生真美。可惜,对于博客操作的不熟练,无论我们怎样插入、粘贴、链接,那些美图、美曲、视频、音频也进入不了博客,就只能在博客里保存文字,留下些许遗憾,因此以后应努力学习博客如何操作。

总之,课题研究与语文课堂教学同步,既促进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又能帮助师生进步、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司、师范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Z].2008.

[4]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

西方文学鉴赏论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育

明确一门课程的概念,是课程建设的首要问题。弄清“美术”和“鉴赏”的概念,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认识“鉴赏”与 “欣赏”之间的区别是避免出现“画美术”误区的关键。“美术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品类繁多的画论、画谱,以及文学家、诗人对画的见解,诸如顾恺之的《论画》、北宋官方编撰的《宣和画谱》、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及清末的《芥子园画谱》。这些著作除了对具体技法、材料进行介绍和说明,更蕴含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因此,美术鉴赏在我国古代绘画学习中包含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南宋鉴赏家赵希鹊所倡“目饱煎代奇迹”,实际上就是指美术鉴赏活动。而西方的美术鉴赏教育,则是为每位学生打开了一扇观望世界各种文化形态的窗户。在西方诸国中,最重视美术鉴赏教育的不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意大利,也不是坐拥星罗棋布爱琴海的希腊,而是德国,她把美术教育归属为文化哲学学科,将美术鉴赏视为美术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并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德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朗格(KonradLange)就曾指出,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技艺训练,而在于审美能力的陶冶。因此,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限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培养有审美鉴赏能力的民众。

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个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美术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虽是鉴赏审美活动的主渠道,但课外艺术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锻炼学生审美创造、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学校,课外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对课内未能详解的内容进行实地讲解。参观前,教师先介绍一些观看美术展览的态度和方法,以及美术展览的操作过程等等,引导学生由课堂书本知识向课外实践经验过渡,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专业词汇、形式美法则等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使学生学会与作品交流对话,从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将现代技术运用到课堂中来

教师应该根据鉴赏教学大纲多层面地去选择合适的电教媒体,使之能最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根据教学制作课程软件是现代教学的新方法,教师可以将同一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或对同一题材不同画家的作品进行讨论。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在继承乔尔乔内风格的基础上更加豪放,画面也更多率真活泼趣味;戈雅《的马哈》因富有韵律的线条、充满活力的形象以及油画语言的丰富性而别具一格。总之,运用媒体组合式教学手段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避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在接受西方美术鉴赏的同时,观者所看到的不仅是西方文化的本身,还在潜意识里与中国艺术进行比较、品评。所以教师不仅应该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树立多元文化观、文化平等意识,还要引导学生采取创造性的学习态度,以鲁迅“拿来主义”的精神进行合理吸收,避免全盘西化。如果教师没有进行适当的欣赏导向,没有正确的文化观导向,就难以形成学生健康的文化观,其结果可能导致文化西化现象的发生。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结果,最终酿成了一系列恶果,造成了‘断裂的一代’、‘西化的一代’,造成了对传统文化没有温情和敬意、失落迷茫的一代人。”[3]所以,我们要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的艺术。

(4)开展德育教育

西方传统艺术中许多经典性作品对开展深层次的德育教育非常有效,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学比极为功利性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让人们接受,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借鉴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适度准则,选择作品格外重要,适当的评述也必不可少。如,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描绘了在1822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属于希腊版图的希阿岛,并血洗掠夺了这个小岛。画家德拉克洛瓦,怀着巨大的同情,以鲜明有力的构思、动人心魄的形象和雄劲奔放的构图揭露了土耳其人的残暴罪行。还有毕加索的和平鸽等作品、都是反对侵略战争、歌颂和平的内容,在他的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联想到中国的抗日战争,这与日寇在中国的屠杀、某些国家的强权政治相联系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行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西方文学鉴赏论文第4篇

一、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鉴赏英美文学

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中,需要借用不同的文学理论来进行分析研究,对文学的发展规律有更深入的展示,以加强文学创作的指导力度,从中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验,进而引起强烈的共鸣,使心灵得到愉悦与升华。下面我们就以《变形记》、《老人与海》等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从中感受到东西方文化对于英美文学作品分析的不同角度与鉴赏差异。卡夫卡是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品是《变形记》、《城堡》等,这些优秀的作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不仅具有个性的内容描述,同时也传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以启迪。在卡夫卡的作品中,西方的评文化家从中发现了其精神内涵,人类对于精神家园的美好憧憬,对于真理的追求,这些分析更多的来自于社会及心理的分析,而忽视了其艺术特性,所以,对卡夫卡作品的鉴赏更多的注重了其内容核心,而并非是文学艺术的特色所在。相比之下,我国的评论家也对其主题内涵作出了分析,他们认为卡夫卡的小说虽然内容很荒诞,但是却具有新颖的艺术形式,虽然所讲述的内容十分严肃,但是手法却很独特,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十分流畅紧凑,作者以一种真实的社会现实的展现来反映生活,探析人生的哲理,对现实世界进行了揭示。对于作品的艺术性进行了评价。从东西方评论者对同一作品不同的评价可以看出,二者无论是在评论角度还是评论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西方在写实性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于作品哲理性的分析,而东方则在其写意的思想性研究方面更为注重,更强调挖掘其内在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此外,东西方文学鉴赏对于作品的思维逻辑与词句运用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在西方评论家眼中,他的小说中更强调了对硬汉人物的崇拜,这也表达了他个人的一种隐喻性的象征。在现实生活中,海明威通过这种硬汉形象来表达了现实与理想中的一种冲突的解决,他的创作是一种社会现实活动的体现方式。而在中国评论家眼中,海明威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仅正直勇敢,而且勇于与苦难相抗争,他们具有极强的忍耐性,即使面对种种困难,能够坚持下去,最终勇敢地生存下去,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也是一个民族与一个时代的生存哲学的展现。同样的人物形象,却在东西方学得眼中产生了不同的解读。西方将其视为理想化的展现,东方将其视为隐喻哲学。西方文化追求事物的真实性,所以,十分尊重客观事实,也不会轻意地对某一事物现象进行总结。东方文化更注重人自身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是个人,也可是一个群体,这也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精神所在。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文学鉴赏的影响与导向作用

西方文学鉴赏论文第5篇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

大学生的英语能力体现是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对英美文学的阅读鉴赏、欣赏能力与水平[1]。随着学习西方文化热的出现,大学生对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日渐重要。因此,探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笔者拟在诠释培养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望为当今中国高校培养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作用

英美文学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好素材,提高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水平具有诸多的作用。

1、培养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主要是指通过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一系列培养训练[2],将会极大提高大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观察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推动当代大学生思维世界的发展。

2、培养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的鉴赏能力能够开拓大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文化视野。这主要是指通过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的鉴赏能力的各种培养活动和方式,大学生借助众多的英美文学作品,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有更加多的了解和熟悉,从而推动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体悟;同时,也能够大大打开当代大学生的文学视野,不断接触西方文学世界,为其比较东西文学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措施

由上我们可知,培养大学生对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现状很不理想。鉴于此,高校务必要积极努力,从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视角出发,坚持复合创新的价值取向,整合现代与传统的培养模式,不断开展丰富有趣的英美文学鉴赏活动,拓宽英美文学鉴赏的范畴和体系,建构与运用英美文学鉴赏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措施和路径,方能推动我国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工作可持续发展。

1、在价值取向上,努力构建复合型的价值取向,推动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文学性和教育性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工作务必要按照文学的要求,努力提高大学生对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文学本性;同时,也得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提高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教育本性。

二是坚持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工作务必要遵循大学生学习的规律、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同时,将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和内容设计好和规划好,努力形成一个培养体系。

2、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网络远程指导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努力整合大学生英美文学能力培养的各种模式和方式。一是坚持课堂教学指导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和机会。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互联网络,引导学生多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扩大学生阅读英美文学的范畴。

3、在培养内容上,不断拓展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内容,构建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体系。一是抓好培养的文化知识基础,加大拓宽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指导他们多了解解更多的西方文化[3]。二是做好大学生文学鉴赏策略的指导和训练,积极指导大学生采用正确的策略,学会正确地鉴赏英美文学[4]。三是引导大学生积极比较中国文学与英美文学,不断整合两种话语系统文学作品鉴赏的办法和策略。

4、在评价体系上,建构和实施一套大学生英美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培养的评估指标体系。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需要一系列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文学作品鉴赏的内容、鉴赏的目标和要求;同时,根据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建构一整套科学的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及其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推动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提供外在的驱动力。

总之,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多个层面的努力和协作。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在理论上建构起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到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实践中去,力求两者处于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赵春花,英语专业阅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4期,122-123.

[2]胡敏,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湘潮2009年6期,110-111.

[3]周丽,东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鉴赏,语文建设2013年10期,55-56.

西方文学鉴赏论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比较鉴赏;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74-1

比较是人们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它对两种或多种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各自的特点和形象,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和提炼,同时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评价,促进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拓展。

一、比较鉴赏法的涵义

比较鉴赏法是对内容相关的不同作品的相互联系所进行的比较,主要表现在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的思维过程。比较鉴赏法的对象选取可以是不同作家的相关作品,也可以是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较。比较鉴赏,主要表现在比较相同题材的作品、同一年代的作品、某位艺术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较。

二、比较鉴赏教学方法的意义

美术鉴赏是初中美术欣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哲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价值判断,鉴赏其思想内容、艺术技巧、表现性以及文化价值等。比较鉴赏法作为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一评价的行之有效方法,美术课堂中比较鉴赏方法的应用不仅富有新意,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形成直观、鲜明的对比,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和鉴赏,提高其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美术课堂中的艺术作品欣赏,往往比较孤立或抽象,不利于学生对作品内涵和艺术特色的认识与理解。所以,通过比较鉴赏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学生发现作品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与特点,清晰而深刻地进行审美的体验。

三、比较鉴赏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科学运用比较鉴赏法,要注意作品之间的可比性,即进行比较的作品要有一个主共同点,同时与相比的不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和鉴赏,比如图表比较鉴赏法,能够将不同流派或不同艺术家的难以用语言或文字等表现的异同点,更加直观地通过图表这一形式进行展现,形成更鲜明的对比,更明确的对举,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

(一)灵活应用比较鉴赏教学方法

比较鉴赏方法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基本方法,其灵活应用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开展多种多样的艺术鉴赏活动,帮助学生发掘更多方面的潜能,不断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例如: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各自小象的绘画,然后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展现于大家面前,分别从色彩的应用、画面的质感、绘画的内容、造型以及情感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和鉴赏,引导学生进行踊跃的发言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相比较下哪个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线上价值。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阐述每一个作品都有值得赞扬的一面,每一个作品也都有需要进步的一面,尽可能地将每个作品的闪光点进行挖掘,鼓励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从中西方角度进行美术作品的比较与鉴赏

中西方的文化底蕴、审美方式、哲学背景以及世界观、宇宙观等等的差异形成了中西艺术作品的不同风格及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中西方的社会背景、艺术表现形式及主要艺术成就与特点等,进行比较,从形象的感受入手,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西方雕塑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比较和赏析,同时将相关问题导入并贯穿于整个课堂:“什么是雕塑?怎样的作品可称得上是雕塑?你对中西方的雕塑作品有多少了解?”带着这样的问题,着重介绍中国古代的秦始皇兵马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等,展现典型区域和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艺术特点;同时例举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孟卡尔王和王后立像》、《维伦多夫的裸女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对西方雕塑作品进行赏析,小组讨论和交流。对中西方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和鉴赏,引导学生立足于风景、人物等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观摩、讨论与交流,总结并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艺术形式特点以及表现形式,促进对中西方审美观点等的认知,引导其体会本民族文化的艺术精髓,最后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精神,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总而言之,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或现象的体验,是对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提高的一种教学实践。而比较鉴赏法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鉴赏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关注,同时有利于学生其他能力,如创作、表演、阅读等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理智、道德与审美情感的发展。比较鉴赏法值得引起广大教育工作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西方文学鉴赏论文第7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教学;审美

美术鉴赏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是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术鉴赏教学从初始的赏心悦目逐渐深入,拓展到影响学生观察、认识世界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基本态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范畴。国家把美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美育是心灵的教育,是提升个人和社会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相关教育者要深刻认识加强高校美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动美育工作明显改观。新时代高校美育的重要文化使命就是引导大学生具有高远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使人生更有意义,给人生注入了一种严肃性、神圣性。美术鉴赏是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品鉴、赏析和评述,进而逐步形成审美趣味,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活动。美术鉴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可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美术鉴赏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对学生而言,这往往是美术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固有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仅有粗浅的认识。部分学生美术素养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教师教法不当。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美术鉴赏课的教法意义重大。

一、美育范畴的美术鉴赏

美育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基本素质进步的关键领域,对于大学生而言意义重大。美术鉴赏包含“术”与“育”:“术”即美术专业范畴内的理论、技能、方法,理论主要涉及美术原理、美术史、美术批评、哲学、美学、心理学等,技能、方法方面主要包括艺术语言、材料、表现技能以及表现技法等;“育”主要指育人,美术具有审美功能,也具有育人功能,具体指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通过鉴赏美术作品中富含美的元素,在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体会美术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属性。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基于此,下文从中国画和油画的区别入手,围绕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到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这一主线,研究高校美术鉴赏课的教法,以期实现美育的价值与目的。

二、中西方美术鉴赏

中国画和油画分别蕴含着中西方美学思想、哲学思考以及艺术价值,在中西方美术鉴赏的对象方面,中国画和油画具有一定代表性。艺术家对美的追求是本能,中国画以山水画为代表,更讲究意境美;油画以人物画为主,更突出形式美。油画非常注重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分寸的把握,需要艺术家考虑如何把恰当的比例、流畅的线条、和谐的色彩、典雅的情调展现在画布上,让欣赏者有美可赏。对造型艺术的认识必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审美必须有客观依据,有精确的概念,重视自然的美感。中国画的审美则明显不同,其品评讲究气韵生动,即便是重视写实的工笔画,也会讲究气韵。因此,油画与国画的主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写实与写意的区别。

三、基于美育的美术鉴赏课教学

《庄子知北游》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蔡元培认为,美育就是美感教育。在《美育与人生》中,他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他倡导的美育,既在乎人的修养,又强调功用价值。对个人来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对于社会,他相信倡导美育,能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风气。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美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美育对提高全民艺术素质至关重要。因此,高校美术鉴赏教师应当开阔眼界,保持包容的心态,学各家所长,根据中西方审美的不同,从不同角度、方面审视美育的现状,坚守教育的本质和方向,更好地将前瞻性的理念与先进教学方法融入美术鉴赏课教学。

1.美育视角下的美术鉴赏课教学内容美育既是超越精神的,又具备一定的社会、政治色彩。其蕴含审美的境界,这是美育的内核。美育依托文化沁润人的心灵,以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实现对人的影响,而文化具有社会、政治属性,因此,美育必须与时代、社会、国家的利益相吻合。美育视角下的美术鉴赏教学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文化的传播与宣讲上,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美育视角下,美术鉴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审美娱情畅心。如,在《画山水序》中,宗炳认为山水画的鉴赏如同卧游,且可畅神,这实际就是通过对山水画意境的赏析实现娱情畅心的目的。如,《鹊华秋色图》(图1)系赵孟頫为周密(祖籍山东济南,但从未到过济南)创作,画中描绘了济南的美景,让观画者(主要是周密)感受了家乡之美,寄托其思乡之情。在美育视角下,美术鉴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获得警醒和反思。如,《内战的预感》由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创作,达利根据当时的形势预感到西班牙内战即将来临,因而创作了该画,并且在画中用撕裂的人体表现战争的残酷。美术作品是文化的载体,每一幅经典的美术作品都有其相关的文化背景。在美育视角下,美术鉴赏教学还要使学生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用审美的眼光审视文化,培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如,赏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学生可感受北宋时期的生活气息,了解宋代建筑结构框架、造船技术等。

2.美育视角下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学生在鉴赏中应对画作意境进行意会。意会主要通过理解画作的时代背景、创作者背景、画作上的题词等进行。当然,学生在油画鉴赏过程中虽然要重点寻找构图线,明确画作的形式美,但也要通过时代背景、创作者背景等理解画作蕴含的创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不论是形式美还是意境美,作为美的存在都是润滑剂,美术鉴赏课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审美将传统文化精华融入学生的心灵,而这取决于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通过恰当的画作鉴赏引领学生提炼内心深处的情感、自己的生活经历等,然后让学生以鉴赏为基础创造美。中国画和油画作为中西方美术的典型代表,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要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步明晰中国画和油画的区别,进而逐步在中西方美术史论、哲学、美学等方面的学习中获得进步。当然,对比分析也能对学生掌握美术创作技能、方法有所帮助。如:油画更偏重写实,用写实手法塑造的形象,与现实对象相似,具有较高的可识别性;中国画通常注重写意,不追求形似,而注重神似。在写实和写意上,绘画技法是不同的,厘清这些,有助于学生在鉴赏中西方经典美术作品时解决遇到的障碍,以提高美术素养。在美育视角下,高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显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从文化传播与宣讲的角度看,为了使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美术鉴赏课教学应改进考核模式,用开放的考核方式与教学模式配套,让考核不仅是评价学生的工具,而且成为学生探究问题的延续。因此,考核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让学生在开放的考核环境下可以讨论问题,然后独立完成考核,不允许出现雷同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