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考核方式(合集7篇)

时间:2022-05-01 22:01:18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第1篇

二、各参加医师定期考核的医师每人必需手机下载“医师服务”APP(可通过扫二维码,原始密码为身份证后6位数)

三、参加医师定期考核的医师今年开始全部在手机上考试,包括走简易程式的医师(要参加人文医学考试!)。

四、今年是启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师定期考核信息登记管理系统”的第一年,各机构一定要在自治区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才能顺利完成今年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一)3月31日前,参加考核的医师必须完成新系统内个人基本信息的检查、维护和完善。

(二)4月5日前,卫生机构要完成统一上报工作。

(三)4月21日前,符合简易程序的医师在新系统完成申请、自评,提交个人就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3个方面的述职报告工作,提交所在卫生机构审核;一般程序考核的医师提交个人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自评结果;

(四)5月8日前,卫生机构完成审核,统一提交给考核机构复核。

(五)5月15日前,考核机构完成所负责卫生机构材料的复核工作。

(六)6月1日前,需要延期考核的人员提交延期考核申请。

(七)6月1日-30日,医师个人使用手机“医师服务”APP进行人文医学学习、业务水平测评。

(八)11月1日-30日,复考。

考核方式第2篇

一、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教学与司法考试承接的原因 (一)司法考试作为衡量法学教育的一个尺度已深入人心 法律职业具有一体化的特征。法律职业应当是一个同质的价值集团,其培养的路径应当是一致的,接受大致相同的国家法律学历教育,接受大致相同的职业培训,这样有利于形成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一致的法律职业。[1]然在统一司法考试之前,法官资格考试、检察官资格考试和律师资格考试三考并行,饱受诟病,不利于一体化法学人才的培养和考核录用。司法考试为法学教育提供了大致统一的培养标准,为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架设了制度上的桥梁。司法考试施行已有十年,已经成为衡量法学教育的重要尺度。 (二)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决定了应当注重与司法考试的承接 为地方社会服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学教学更应注重与司法考试的承接。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中对相应的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高等教育为当地的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做出贡献”;[2]另一方面,地方院校的发展也有赖于地方社会的支持。目前,地方法律专门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特别是基层的法律服务人才更是严重匮乏,急需一批受过正规高等教育、法律基础扎实、能安心在地方工作的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可发挥其特色,有所作为。与名牌高校以及专业性政法院校相比,地方院校法学专业无疑都处于劣势,如果一味地效仿重点大学的做法,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教育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的具体需要,发挥其应用型的特色。如果说重点大学注重法律学术教育和学术训练,那么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就应该注重法律职业训练,踏踏实实地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注重与司法考试的承接,培养更多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毕业生,必将对地方的立法、司法、执法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及时就业不无裨益。 (三)社会司考培训铺天盖地,不接不行 近几年社会上各种“培训班”铺天盖地,给正规院校的法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正确应对社会司考培训学校带来的冲击,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在进行法学理论的系统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与司法考试的承接。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承接司法考试的具体方法 (一)课堂教学与司考接轨 1、推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法律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概念法学的阐释,而司法考试则注重案例分析,只不过是通过或选择或简答的题型,考察考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承接司法考试,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应多推行案例教学。在讲授法学原理时,向学生提供典型的、最新的案例,采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兴趣。不过要注意把握时间,司法考试的内容讲得多了,课程的系统性就会受到影响,知识点有可能涵盖不到,特别是诸如民法等理论性较强而体系又十分庞杂的学科。如何应对这种矛盾,考验教师的智慧。 2、有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 切忌把多媒体当成电子版书或者娱乐休闲的工具,应有效利用多媒体。在案例教学时,所涉案例涉及的当事人多,案情复杂,在制作课件时,需要对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加以采集、整理和加工,使之适合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配以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使授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3]另外可以通过微博、飞信、QQ群就时下热点法律问题进行交流,使学生养成思辩的法律思维。 (二)考核方式改革 1、考试题型应与司法考试接轨。 从题型看,司法考试题由三套客观题(单选、多选、不定项选择题)和一套综合分析题(以案例分析为主)组成。作为高校法学教育的考试题型设计上也应参考司法考试题型的设计,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应如此。而对于传统的名词解释、判断等题型,应尽量减小其比例,甚至取消。选择题实际就是判断题,而且各选项之间又有各种逻辑关系,更能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而名词解释侧重死记硬背,实际用处不大。 2、考试难度与司法考试接轨。 高校法学教育考试往往考虑及格率,考试一般难度不大,学生往往很容易通过,这样就必然导致学生的麻痹心理,对他们将来通过司法考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平时的考核中应当加大考试难度。 3、考试内容的设计上也应与司法考试接轨。 司法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将法学理论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相关的法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死记硬背的法条少考或不考,简单明了的内容也不考。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很多学校实行题库制,教考分离,这种做法很好。以往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实很多重点院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考前划范围,学生也养成了等靠要的不良学风。实行题库制,实现教考分离无疑是解决这个症结的良策。 (三)实践教学 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多直接走向地方基层工作岗位,因而更应注重实践教学。作为承接司法考试的进一步准备,实践教学意义重大。首先,与当地有关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之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避免实习流于形式。其次,开展诸如“送法进社区”等基层普法活动,进行模拟法庭演练,适时开展法律诊所[4]等实践教学方式,锻炼学生法律思维,增进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考核方式第3篇

关键词:课程考核 改革 能力 教学质量

0 引言

进入21世纪,地方性工科院校更加注重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何让高校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程,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考试考核成为重要的途径。各院校在重视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同时,更应充分重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考核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考试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在检查测评、导向和激励、教学效果反馈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建立以“能力取向”为主导的多元化考评体系,将考核贯于整个教学全过程,革新传统试卷“一考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已是迫在眉睫。

1 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广大高校,很长一段时间来,一直囿于“应试教育”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试拿高分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观念一直持续着。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并未在高效教育中落实到位,至今仍存在较多问题。传统考核主要以卷面考试形式开展,考试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命题局限性大,考试题型标准化、评分精准化、形式单一化等。考试紧紧围绕教材展开,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索要重点或考试范围,考试只靠突击复习。为了取得高分,短时间内强迫记忆大量知识点,不少学生对考试分数看得格外重要,过于看重考试成绩的排名。致使一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过关或获取高分铤而走险考试舞弊,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同时,受限于传统的考核方式,老师和学生在考试分数上过多的投入精力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层次挖掘,对教学实际效果的评估。

2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具体做法

2.1 确定考核改革思路

著名的法国教育家斯朗格曾经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们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观点大多数高校也比较认可,但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到位。不少高校总是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上花费很大的力气,而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价值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因此高校的考试考核应当从转变观念开始。

2.2 建立新的考评体系

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使考核真正成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建立以“能力取向”为主导的多元化考评体系,而不是仅仅一张试卷。根据“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确定多种过程性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考核、动手实践环节考核、课后大作业考核等。适当加大过程考核在最终成绩中的比重,加强学生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价中,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衡量成绩的标准,既要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3 设计考核组合法

课程考核采用课堂表现考核、动手实践环节考核、课后大作业考核及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3.1 课堂表现考核要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抓起,将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与教师、学生的互动交流纳入考核指标。

2.3.2 课程适当增加动手实践环节。该环节考核中采用小组答辩方式进行,考核学生是否都理解了所操作动作。

2.3.3 课后大作业针对“自动化制造系统”相关研究热点实际问题提出,考核学生知识获取,对综合性、全局的热点问题能够从图书馆、文献和网络中寻求答案和解释,并引导学生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结论进行客观分析。该项内容考核中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展开,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其主动去探索问题,同时也将增加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热情。

2.3.4 该课程为考试课,建议在学期末考试时采用闭卷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减少客观标准试题的比例,锻炼学生思维创新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3 考核方式改革成效

通过对“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过程考核,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加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考核的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到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等环节之中,并向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延伸,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林,关守平,张羽,等.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2]刘燕.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6(1):70-72.

[3]刘建国.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6(2):107-200.

考核方式第4篇

关键词:能力本位;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27-001

目前,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中,多数职业学校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的方式,脱离了职业教育以能力本位的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职业教学考核评估制度,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先进性,它能促进职业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能力本位考核方法与传统考核方法的区别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分散为主、以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成绩考核采用等级制。成绩分为“优秀”、“良好”、“通过”、“不通过”四等。学生成绩的确定是以课业为主要形式,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

1.能力本位模式考核以课业为形式,以证据为依据,以成果为标准;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分数为标准,以卷面成绩为依据。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标准。

2.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考核以课业为主、多种形式并用。

3.以成果定等级,重视资料积累。传统的考试方式以笔记或作业定平时成绩,以试卷定期末分数。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以课业形式为学生提供在活动中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成果主要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展示。

二、依据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改革职业学校考核评价方法的设想

职业学校考核评估方法的改革,应当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能力考核为中心,考核方法力求全面、真实。在具体的实施上,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明确考核评价的内容与形式

职业学校学生的考核评价,一般基本素质评价可采用档案袋法,而对于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评价,一般应采用能力本位试卷,单项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试等。

1.1档案袋法。档案袋法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养成教育是十分有效的。档案袋包涵三种类型分袋:第一种,产品档案袋,旨在收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第二种,过程档案袋,主要反映学生的努力过程;第三种,进步档案袋,通过比较学生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判断学生的进步。

1.2能力本位试卷。能力本位试卷是根据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特色提出来的。主要运用于一个教学科目结束时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

例如旅游专业试卷中的这样两道题:

A.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B.应用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对本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很显然,A是知识本位的,B是能力本位的。对于职业教育当然用后面的考题更合适,因此职业学校应用能力本位试卷。

1.3单项能力测试。单项能力测试是针对那些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经常使用或者很难掌握但又十分重要的技能进行的单独测试。

1.4综合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试是为了评价学生对于单项能力的整合情况,形成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而设计的。比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旅游策划活动,制定旅游策划项目。做项目是职业学校教育中常用的一种训练和评价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办法,一般由几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在小组中,他们组织起来,有分工、有合作、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工作。这样不但能够训练评价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能够训练评价他们的通用能力。

2.对于专业课和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应当以完成课业为主要考核评价形式,同时可以辅之以其他考核形式

2.1规定课业数量,可根据每门课程课时的多少确定课业数量。一般应以15~20学时设计一次课业为宜。

2.2.对课业的要求,课业设计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所设计的每一次课业都应包括:

①课业题目。

②课业背景。

③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④培养的能力。即通过本次课业要培养和考察学生哪些具体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⑤课业评价标准。

⑥课业完成时间。

2.3对课业成绩的评定,课业按等级给出成绩,一般分为优、良、及格、重做和不及格5等。

优:课业的各主要部分均表现出色。

良:课业所有主要部分均明显优于合格或课业某些方面出色,其他部分基本达标。

合格:课业所有主要部分均基本符合标准。

重做:课业基本没达到标准。(一般规定重做的课业成绩等级最高为合格)

不合格:课业经过重做仍未达到标准。

考核方式第5篇

1.1考核流于形式考虑到双语学习难度增加,多数老师在考核内容方面倾向于容易出题、便于作答的题型,如过于侧重英文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大量学生只要考前“抱佛脚”,强化记忆,考试便可取得满意的成绩。但事实上,学生考过即忘,对国际法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仍然一知半解。此外,还有的书面考试,仅仅要求学生进行法条或者是段落翻译,虽然形式上是双语,但实质上却使国际法专业课混同于英语语言课。1.2考核效果不佳当前,多数院校国际法双语课程的考核仍然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比重一般都在20~30%之间,而且平时成绩区分度较低,结果导致学生忽视学习过程,仅仅在期末为了高分而临时突击。不仅如此,通常考核流程还不完整,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只看到成绩,并不知晓评分标准和试卷如何评判,同时也无从反馈意见。试想,双语课程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考核结果与学习过程相分离,不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努力成果,无法给学生提供指引,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国际法双语课程考核的原则标准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探讨一下国际法双语课程考核的原则标准。追根溯源,确定该原则标准的前提是教学目的。首先,就中文讲授这门课程而言,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体系,以便在实践中能够研究、分析和处理具体的国际法律关系和国际法律问题,提高学生对战争与和平、与人权、人类与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的思辨能力。此外,诚如学者所言,国际法的学习与研究要特别注意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运用权威可靠的国际法资料,二是国际法解释规则的运用,三是通过国际多边机构(如国际组织和争端解决机构)运用国际法[1]。事实上,后两点分别主要侧重国际条约的解释,以及国际组织和争端解决机构对国际法的实施与运用。其次,之所以国际法课程倡导采用英文教学,理由如下:(1)《国际法》中文教科书多数大量参考和倚重于西方权威英文教材的翻译,原汁原味英文教材的引入可以避免翻译过程中的谬误,使学生对《国际法》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2)《国际法》所涉及的主要法律渊源原本就是以英文为准文本的国际条约等,目前,国际法在实践中的发展仍然以体系内的西方国家为主导,英文是国际法律制度的通用语言。(3)改革开放以来,日益迫切需要能够熟练使用英文、运用国际法解决领土争端、海洋权益、环境资源等国际性问题的法律人才。(4)国际法的深入学习、研究、运用以及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大量权威英文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吸收。对于学习国际法课程的本科生而言,一方面是国际法概念、规则和制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另一方面是国际法专业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该双语课程考核的原则标准方面,首先,国际法课程内容比语言形式更为重要。双语教学并非法律英语的学习或者单纯的语言能力提高,课程考核的关键在于学生对于国际法规则的熟悉和准确理解,以及深入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虽然英语语言水平的高低制约能力,但考核时的主要评价标准应该建立在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面。其次,该课程的英文考核应以国际法的应用能力为导向。虽然国际法理论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对于本科生而言,树立信心和培养兴趣是第一位的,国际法能否和如何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作用不仅是吸引学生深入探究的原动力,而且也应是检验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所以,在英文考核时,主要评价应该基于分析思考的逻辑性、论述的说服力和敏锐观点的表达能力。最后,该课程的英文考核应注重英文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归纳。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法内容的专业化和碎片化更加突出,使国际法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

3国际法双语课程考核方式的完善

考核方式第6篇

关键词:建筑行业需求 工程技术专业 英语教学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65-0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是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开设在大二第一学期,是公共英语课程的延展学科,与公共英语课程相比较,课时有所减少。以2014级工程造价专业为例,专业英语课时仅为32学时,课程主要针对专业词汇、专业文章阅读,以及专业篇章的翻译为主。对于培养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专业英语教师,一定要清楚专业英语课程的定位,把握好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区别,有效地将这两个学科结合在一起,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公共英语基础上有效地将专业英语融入其中,让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

一、对我校英语教学情况的简要分析

(一)高职高专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英语或数学较薄弱的现象,大学一年级的公共英语的学习就已经很困难,新接触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又较多,新名词、新术语也较多,本专业的知识掌握都比较困难,所以专业英语学习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各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合理

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一直以来都远远少于基础英语,例如我校工程造价专业,每届学生只能有28―32学时,导致教学进度较为紧张,对于教师扩展专业知识很不利,更谈不上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安排。此外,课程的安排也不够协调。

(三)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翻译讲解为主,相对于听、说、读、写以及实践方面的要求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缺乏学习积极性,觉得枯燥无味。

(四)缺少多样化的考核模式

通过三年专业英语的讲授,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通常设置为考查课,考核方式是由教师个人组织,一般不列入学校期末统考,最后的综合成绩都是由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及期末随堂口语或翻译几部分组成。口语测验只局限在简单的单词拼写,翻译也只是简单的句子,而对于学生的听、说、实践方面的能力很难考核,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所局限。

二、专业英语教学考核方式的研究

对于上述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迎合培养复合应用型建筑类人才的需要,专业英语教学应摆脱传统教学考核方式的束缚,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以我校2014级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主要是针对该专业学习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英语知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课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最先进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招聘信息等,同时为他们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储备大量的英语知识。

1.研究主要内容

(1)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根据本专业独有的专业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由浅入深地介绍专业英语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翻译和读写技巧。

(2)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努力营造英语氛围,让他们感受到英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3)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笔试、口试、实际应用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检验学生对本专业英语知识的综合能力。

2.研究基本思路

(1)通过对建筑工程系本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工程造价专业的班级进行调研,让学生提出对原有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再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英语大纲的要求,对原有授课内容的设置进行改进。

(2)通过各个兄弟院校及互联网学习,收集不同专业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种教学方式,尤其对培养学生听、所、读、写、译和实际运营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提高有帮助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二)研究过程

1.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是专业英语教学尤为重要的一步,所选的教学内容不但要涵盖本专业的基础内容和重点内容,在选择过程中还要大量搜集贴近学生生活英文原版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选择的教学内容还要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英语大纲的要求,最终将以下6个单元作为2014级建筑工程系工程造价专业2015-2016学年上学期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安全教育:进入施工工地前的安全教育,包括对自身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教育,并配套课件及图片。

(2)施工计划:施工之前应该做出哪些准备,如用工及材料等方面。

(3)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种类及相关知识。

(4)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常用术语,词汇,及简单阅读。

(5)房屋建造过程:常用术语,词汇及阅读。

(6)室内装潢:与室内装潢有关的词汇,专业术语,阅读。

2.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适当的教学内容被选定之后,还应该更多地考虑到教学方式的改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使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

3.运用多样化考核方式

一直以来,各个学校各科期末考试成绩的评定都采用期末统一测验的形式,而不同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专业特点,对于建筑工程专业英语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考核方式应更多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因此要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例如出勤,n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内任务(英语风采展示),课外活动及作业情况,项目训练小组展示等考核部分。到期末,还可通过笔试和口试,分别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及翻译能力,以及学生的听、说和英汉互译能力。

4.本次研究心得及进一步的探索

(1)在有限的课时里想要把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在专业英语教学当中,对于我们授课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并且专业英语教学和考核方式的实施,还处在进一步的探索当中。

(2)由于我校的专业英语课程都是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来承担,对于他们来说,英语水平不成问题,但专业知识薄弱,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能在对专业词汇的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于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英语水平的提高也尤为重要。

(3)如果要进一步完善专业英语教学考核方式,就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新的理念能充分融入教学及学生当中,让学生意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建筑行业想要发展必然离不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应尽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多样的考核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合理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考核方式。使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考核方式第7篇

大学语文课程的最终考核在不同学校、相同学校不同老师的设定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尽管综合考核比例有所规定,但是就平时成绩来看,教师的随机性和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学生成绩的高低,由于作品完成情况、学生课下动手操作能力、期中考试等相对复杂,无论是从对成绩统计还是从汇总分析角度来看,均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精力,因此在实践中很容易被教师所摒弃。大学生的逃课率在近些年的调研中已经成为一项无法控制的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人为因素,但是对此而出现的课堂提问式考勤核查法并没有在所有高校中普及,相对来说很多语文教师会使用随机点名的方式作为日常出勤率的依据,从根本来看,这种做法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新思维下大学语文考核的创改

(1)以教改内容为立足点,实行灵活的考核机制

首先要转变现有教学思维和观念,从汉语的自身魅力和应用需要入手,相应加大日常测试的频次,不一定必须通过期末和期中两种答卷式考核来完成最终统计,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表达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等均可以在日常情况下按照教师的课堂内容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创新完成主题型实践项目的调研,学生对调研进行的前期准备、调研过程中的步骤规划、调研结果及调研报告的撰写等,均可作为大学语文考核的方法之一。重视日常测试的设计,加大日常成绩与教改之间关联点的紧密度,可以作为保障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措施。

(2)建立多元化的评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