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电力企业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01-24 23:34:53
电力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管理第1篇

对于企业而言,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从某种层面上讲,文化能充分代表企业的精神及内涵,是企业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与灵魂。只有切实注重文化建设,才能让职工普遍达成共识,并能按照共同准则及纲领进行办事。由此可见,企业文化能切实展现自身具有的价值观念,并对自身发展趋势进行有效诠释。此外,企业文化还能充分反映企业自身形象,并能有效向外界展示自身活力及动能。通常来说,企业规章制度、各项运行管理等方面无不体会出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一旦失去自身文化,自身管理水平也将难以保障,综合实力难以得到提高。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财富,充分渗透到企业管理各项环节。在企业进行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需要借助于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自身传递价值理念,在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切实得到了充分利用。例如,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企业管理标准无不充分体现出当前企业独有的特色文化。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现阶段面临挑战越来越严峻,只有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利用文化带动企业管理,才能使全体职工共同迎接困难、克服挑战。

二、电力企业文化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体系

(一)电力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

电力企业为切实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应牢固树立讲诚信、甘于奉献的核心理念。相对来说,电力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公众性特点,对于国民经济建设起到十分重要推动作用。为此,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切实贯彻服务精神,并将其作为电力行业宗旨。尤其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都应该切实遵守这一核心理念。

(二)电力企业文化价值观

电力企业经过长期不断发展,应切实树立造福人民价值观念。电力企业应充分考虑到人民实际利益,并能切实真正取信于民,力争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客户命运进行有机结合,和社会保持同步。电力企业应力争实现充分满足于客户,并能让政府宽心,充分得到社会有效认可。例如,目前较多电网企业逐渐意识到造福人民的重要性,并积极进行服务热线的开通。

(!三)电力企业文化发展观

从发展观角度将,电力企业应力求实现安全运作,为广大群众切实提供优质,并能逐渐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电力企业应在保障各生产环节安全进行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面对当前较为激烈市场竞争,还应学会寻求合作,并力求实现规范化竞争及有序竞争。电力企业还应不断提高自身职工综合素质,并注重树立自身良好公众形象。此外,电力企业应大力推行品牌战略,形成一定品牌意识。

(四)电力企业文化管理观念

电力企业管理层在对职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切实注重以人文本,力求实现人性化管理,这样才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定归属感及认同感,从而切实达到人企合一的境界。与此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应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促进管理,这样才能使管理得以切实开展,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自身效益。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切实遵循严谨、严格的态度,并力求最终促进管理最终人性化、标准化以及实现科学化。

(五)电力企业文化重中之重

电力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将重中之重始终放在安全方面。只有切实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才能将安全管理真正贯彻落实实施。为此,电力企业各项生产过程中,应将安全生产切实作为基础,切实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树立员工安全意识,并使员工切实具备一定安全理念。与此同时,应针对安全问题,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使企业职工都能切实遵循。安全问题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应让全体职工切实树立一定的忧患意识,这样才能将安全加以充分重视,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三、电力企业文化切实促进企业管理体制建设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广泛开展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无疑充分体现出企业特有的文化。同样道理,只有企业具备自身的特色文化,才能有利于各项管理、各项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在电力企业进行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制定过程中,除切实符合法律规范外,还应充分得到电力企业职工的一致认同,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以人文本的理念,让员工从心底产生一定认同感,并能使其积极性得以有效提高。通常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不仅应切实具备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念,同时应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使员工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并有助于企业运营管理得以顺利进行。此外,一旦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同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应切实按照当前企业文化,对管理制度进行一定修改,力求实现二者之间有效平衡。

电力企业管理第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发展与变革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地电”)提出了“光谱”文化,具有自身无法替代的企业文化张力,沿袭了本系统关于打造“百年地电”的传统,并且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打造科技和人才共赢的发展结构,追求高层次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且实现现代化电能服务项目。

一、电力企业文化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落实“光谱文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沿袭了企业发展中的文化元素,源自于陕西地电广大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优良作风和工作态度。公司内部一直秉持敬业和奉献的工作态度,也就是说,夯实企业文化理念,正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发展的必要动力。面对竞争压力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主动,不仅要积极拓展业务管理层面,也要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认知力,实现深层内力支撑体系,在保证共同认知以及共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克服困难,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另外,企业文化建立要贴合企业的实际发展诉求,既是精神性的,也是物质性的,形成的也是动态化的管理模型,符合企业实践发展诉求。正如陕西地电,从2004年开始实行改制直到今天的发展壮大,实现了质的飞跃,也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寻找到了适应于企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并且围绕体系建立了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文化理念。

二、电力企业文化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实践性发展

在电力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借助企业文化能从根本上对企业建设节奏和发展趋势进行预估。企业文化的建立源自于企业发展的诉求,也就是说,是贴合于企业管理实践性要求的必要因素。在陕西地电的企业文化手册中,对于物竞天择以及适者生存有着较为人性化的理解。电力企业要实现经营型、服务型和多元化、一w化的发展模式,才能顺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更加灵活的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变数。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立企业文化理念的过程中,陕西地电利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以及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大面积数据收集,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准确的企业文化框架,符合企业管理的实践要求[1]。

由于电力企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业项目,为人民服务是市场经济体制结构中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只有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提供优质电能,才能发挥企业管理的核心价值。结合服务社会以及造福人民的价值观,积极落实安全高效的规范化服务模型,秉持发展的眼光和动态化实践需求,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文化理念中,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管理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电力企业实现管理机制和管理效果最优化的基本方式。在陕西地电的企业文化中,“光谱”文化集中体现自身的企业特征和行业特色,用光明谱写企业的发展,以更加活力化的工作热情以及态度指引每一个工作者。在企业文化建立的过程中,以市场营销为导向,顺应改革发展主动作为,经营上也强调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更加强调人本理论以及人才管理的规范度,真正落实了企业文化的实践性意义。除此之外,在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工作模型建立方面,“光谱”文化也要求企业的员工按照理念体系、行为体系的建构,自信自强、不断超越实现公司实践性发展的需要。

三、电力企业文化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变革化发展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更加稳定的竞争地位,除了要强化自身的商品实力,也要借助企业文化理念实现高效变革,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制度管理规范以及发展建设的基本准绳,更是维护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主要路径。企业的发展变革要贴合技术要求和企业的业务能力,才能在符合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获得持续性发展[2]。

针对这一点,陕西地电在2012年,特邀陕西省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的专家对“光谱”文化进行全面的评估,除了书面的定量评估分析外,也对其短板进行了定性考量,使得其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顺应地电企业高速发展的要求,真正实现文化建设项目的最优化发展目标,也为集团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在变革化发展的进程中,人才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一脉相承,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落地生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动力。正是基于此,在企业文化理念为核心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共创、共享以及共赢的发展目标,在提高员工素质和水平的同时,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综合发展模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决定企业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参数,透过陕西地电“光谱”文化的浅析,只有融入文化的推动和发展,才具有长效动力。企业的成功归于精细管理,而企业的管理归于文化建设。要积极落实文化建设方针,在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同时,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优质电能,这才是电力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最优化模式。

参考文献:

电力企业管理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发展与变革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地电”)提出了“光谱”文化,具有自身无法替代的企业文化张力,沿袭了本系统关于打造“百年地电”的传统,并且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打造科技和人才共赢的发展结构,追求高层次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且实现现代化电能服务项目。

一、电力企业文化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落实“光谱文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沿袭了企业发展中的文化元素,源自于陕西地电广大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优良作风和工作态度。公司内部一直秉持敬业和奉献的工作态度,也就是说,夯实企业文化理念,正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发展的必要动力。面对竞争压力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主动,不仅要积极拓展业务管理层面,也要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认知力,实现深层内力支撑体系,在保证共同认知以及共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克服困难,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另外,企业文化建立要贴合企业的实际发展诉求,既是精神性的,也是物质性的,形成的也是动态化的管理模型,符合企业实践发展诉求。正如陕西地电,从2004年开始实行改制直到今天的发展壮大,实现了质的飞跃,也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寻找到了适应于企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并且围绕体系建立了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文化理念。

二、电力企业文化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实践性发展

在电力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借助企业文化能从根本上对企业建设节奏和发展趋势进行预估。企业文化的建立源自于企业发展的诉求,也就是说,是贴合于企业管理实践性要求的必要因素。在陕西地电的企业文化手册中,对于物竞天择以及适者生存有着较为人性化的理解。电力企业要实现经营型、服务型和多元化、一�w化的发展模式,才能顺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更加灵活的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变数。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立企业文化理念的过程中,陕西地电利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以及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大面积数据收集,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准确的企业文化框架,符合企业管理的实践要求[1]。

由于电力企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业项目,为人民服务是市场经济体制结构中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只有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提供优质电能,才能发挥企业管理的核心价值。结合服务社会以及造福人民的价值观,积极落实安全高效的规范化服务模型,秉持发展的眼光和动态化实践需求,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文化理念中,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管理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电力企业实现管理机制和管理效果最优化的基本方式。在陕西地电的企业文化中,“光谱”文化集中体现自身的企业特征和行业特色,用光明谱写企业的发展,以更加活力化的工作热情以及态度指引每一个工作者。在企业文化建立的过程中,以市场营销为导向,顺应改革发展主动作为,经营上也强调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更加强调人本理论以及人才管理的规范度,真正落实了企业文化的实践性意义。除此之外,在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工作模型建立方面,“光谱”文化也要求企业的员工按照理念体系、行为体系的建构,自信自强、不断超越实现公司实践性发展的需要。

三、电力企业文化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变革化发展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更加稳定的竞争地位,除了要强化自身的商品实力,也要借助企业文化理念实现高效变革,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制度管理规范以及发展建设的基本准绳,更是维护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主要路径。企业的发展变革要贴合技术要求和企业的业务能力,才能在符合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获得持续性发展[2]。

针对这一点,陕西地电在2012年,特邀陕西省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的专家对“光谱”文化进行全面的评估,除了书面的定量评估分析外,也对其短板进行了定性考量,使得其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顺应地电企业高速发展的要求,真正实现文化建设项目的最优化发展目标,也为集团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在变革化发展的进程中,人才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一脉相承,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落地生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动力。正是基于此,在企业文化理念为核心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共创、共享以及共赢的发展目标,在提高员工素质和水平的同时,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综合发展模式。

电力企业管理第4篇

对于企业而言,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从某种层面上讲,文化能充分代表企业的精神及内涵,是企业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与灵魂。只有切实注重文化建设,才能让职工普遍达成共识,并能按照共同准则及纲领进行办事。由此可见,企业文化能切实展现自身具有的价值观念,并对自身发展趋势进行有效诠释。此外,企业文化还能充分反映企业自身形象,并能有效向外界展示自身活力及动能。通常来说,企业规章制度、各项运行管理等方面无不体会出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一旦失去自身文化,自身管理水平也将难以保障,综合实力难以得到提高。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财富,充分渗透到企业管理各项环节。在企业进行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需要借助于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自身传递价值理念,在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切实得到了充分利用。例如,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企业管理标准无不充分体现出当前企业独有的特色文化。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现阶段面临挑战越来越严峻,只有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利用文化带动企业管理,才能使全体职工共同迎接困难、克服挑战。

二、电力企业文化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体系

(一)电力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

电力企业为切实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应牢固树立讲诚信、甘于奉献的核心理念。相对来说,电力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公众性特点,对于国民经济建设起到十分重要推动作用。为此,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切实贯彻服务精神,并将其作为电力行业宗旨。尤其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都应该切实遵守这一核心理念。

(二)电力企业文化价值观

电力企业经过长期不断发展,应切实树立造福人民价值观念。电力企业应充分考虑到人民实际利益,并能切实真正取信于民,力争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客户命运进行有机结合,和社会保持同步。电力企业应力争实现充分满足于客户,并能让政府宽心,充分得到社会有效认可。例如,目前较多电网企业逐渐意识到造福人民的重要性,并积极进行服务热线的开通。

(三)电力企业文化发展观

从发展观角度将,电力企业应力求实现安全运作,为广大群众切实提供优质,并能逐渐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电力企业应在保障各生产环节安全进行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面对当前较为激烈市场竞争,还应学会寻求合作,并力求实现规范化竞争及有序竞争。电力企业还应不断提高自身职工综合素质,并注重树立自身良好公众形象。此外,电力企业应大力推行品牌战略,形成一定品牌意识。

(四)电力企业文化管理观念

电力企业管理层在对职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切实注重以人文本,力求实现人性化管理,这样才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定归属感及认同感,从而切实达到人企合一的境界。与此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应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促进管理,这样才能使管理得以切实开展,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自身效益。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切实遵循严谨、严格的态度,并力求最终促进管理最终人性化、标准化以及实现科学化。

(五)电力企业文化重中之重

电力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将重中之重始终放在安全方面。只有切实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才能将安全管理真正贯彻落实实施。为此,电力企业各项生产过程中,应将安全生产切实作为基础,切实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树立员工安全意识,并使员工切实具备一定安全理念。与此同时,应针对安全问题,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使企业职工都能切实遵循。安全问题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应让全体职工切实树立一定的忧患意识,这样才能将安全加以充分重视,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三、电力企业文化切实促进企业管理体制建设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广泛开展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无疑充分体现出企业特有的文化。同样道理,只有企业具备自身的特色文化,才能有利于各项管理、各项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在电力企业进行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制定过程中,除切实符合法律规范外,还应充分得到电力企业职工的一致认同,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以人文本的理念,让员工从心底产生一定认同感,并能使其积极性得以有效提高。通常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不仅应切实具备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念,同时应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使员工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并有助于企业运营管理得以顺利进行。此外,一旦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同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应切实按照当前企业文化,对管理制度进行一定修改,力求实现二者之间有效平衡。

四、结语

电力企业管理第5篇

1.1企业对线损管理欠缺正确认识

线损指标完成情况能真实反映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水平的质量,但存在部分电力企业在逐项分解线损指标后,却对如何采取措施及早完成线损管理指标、应为此提供哪些有效物质保障和有力技术支持漠不关心,未能对线损管理给予足够认识。由于将线损指标层层分解后,线损管理工作几乎涉及到供电企业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企业人员却没有为线损管理划分清晰界限,各单位部门只注重企业业务管理工作,忽视线损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1.2线损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随着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逐步落实“一强三优”的电力管理目标,传统的电力企业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已无法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冰不断涌现出各种问题,如企业各职能部门过度重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经常性忽视线损管理工作,根本无法处理好线损管理中与智能部门产生直接利益关系的问题;而对于与其利益无关的问题则不关心,电力企业各部门、各人员对线损管理工作的参与积极性较低,甚至认为线损管理工作是其本职工作以外的额外负担,忽视线损管理的整体目标,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跨部门线损管理协作工作。

1.3线损管理机制缺乏生机活力

由于线损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因此管理难度较大,而要有效调节各部门合作、提高线损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线损率容易受电网总体规划、组织结构、电网运行状态、电能计量方式、准确性等影响。企业生产运行部门、配网运行管理部门、调度部门等执行工作当中存在与线损工作相关的内容,如抄表到位、电量差错、检查周期、电表轮换、调前合格率等,造成线损管理水平低的因素有很多,甚至难以区分是哪个部门的错失,但主要都是因为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线损管理工作厌烦,最终导致电能损耗严重。

2加强电力企业线损管理的有效措施

事实上,供电企业在建设我国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优化能源配置,还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基本用电需求。我认为必须强化供电管理中的线损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降低能源损耗,根据本人多年从事线损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点关于加强线损管理的实用措施。

2.1明确线损管理方向

线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它涉及领域广,包括电网的规划建造、生产技术、调度运行、营销管理及电能计量等。一直以来,我公司都十分重视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成立专门的线损管理队伍管理线路,同时制定科学合理降损规划,定期开展线损分析例会、改造计量装置,从局部到整体全面抓好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明确线损管理方向、正确处理线损管理各项工作的关系,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真正实现电力工业节能降耗的目的。

2.2正确处理线损与降损的内在关系

深入研究线损产生原因,针对不同线损产生原因采取不同的降损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采用技术降损措施可有效降低理论线损值,通过管理降损措施能让实际线损值逐步趋近理论线损值,由此可知,技术降低损和管理降损对提高线损管理质量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技术降耗措施需要大量资金,具体措施为改善电力网结构、优化电压等级、尽可能缩短电力网供电半径、优化整合无功配置等,真正起到降低能耗的根本目的;与技术降耗相比,管理降耗所需的资金投入量较小,强化线损管理可有效减少供电环节人为因素引起的“跑、冒、滴、漏”电量损失,有效降损。虽然技术降耗与管理降耗在本质上存在差异,但两者又是降损管理工作中两个重要轮子,相互协调且缺一不可。通过组织结构的有效整合、激励机制的全面构建、控制手段的真正落实可保障电力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企业资金投入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为供电企业的线损战略目标服务。

2.3有效调整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

为有效满足电力企业组织一体化的根本性原则,企业应重视线损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调整,对管理活动区别对待,一方面要确保线损管理工作有组织、有目标地开展,但又要避免其涉入到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中,全面结合线损运作管理工作与企业项目管理工作。为有效满足电力企业组织一体化的根本性原则,企业应重视线损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调整,为此,大胆引入供电企业混合型线损管理模式,即在电力网原有组织结构前提下,积极构建与职能部门同层次甚至在线损管理上、高于职能部门层次的线损管理部门,充分突出线损管理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全面考虑我公司的架构规模,线损管理工作可不独立设置线损管理部门,只需将线损工作职责考虑进部门发展策划即可,充分发挥企业各部门的综合管理职能,将线损战略目标与公司整体战略有效融合,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

2.4建立完善的线损管理激励机制

为实现降损战略的管理目标,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线损管理激励机制,并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4.1激励机制应采用多形式表达,并且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事实上,供电企业的降损策略管理目标明确单一,由于各员工个人需求复杂繁多,为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可积极构建激励机制,以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全面提高线损管理效率。

2.4.2保证激励机制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不管采取何种激励手段,必须注重机制本身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唯有严格遵循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激励原则,才能更好地鼓励先进,以先进个人带动整体,充分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更加投入线损工作中,更好地完善自我,实现个人目标。

2.4.3激励机制要带有一定时效性为有效保证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应确保激励机制的应用时效性,尽可能保证及时激励,以更好地发挥机制的激励效果,让员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线损管理工作。

2.5强化电量计量掌控,合理改造线路

加强电力能源输配电量的计量管理,是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合理规划电网建设,科学配置输变电设备,加强电网经济调度与检测,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及时调整运行方式。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集中抄表系统,针对电能表的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淘汰型电能表,有效减少电能计量损失,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误差小、准确性高、起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抗倾斜、表损低的电能表,大力应用抄表自动化管理的全电子电能表,合理设置电能计量点,对专线用户加装失压记录仪,杜绝人为因素影响,及时查处现场各种计量差错。

3结语

电力企业管理第6篇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又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时代里,哪个国家具有人才优势,哪个国家将占据竞争的制高点。阐述了电力企业统计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并对如何选拔人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其为有关人事工作者提供参考。

何谓人才?以世人之传统观念,所谓人才,必要有高文凭、有高学历、有高职称,甚至还要有老资历,“惟学历论”的色彩甚为浓厚。然而无数事实证明,惟文凭、惟学历、惟职称的“人才观”带来的是大量人才的浪费和人才的埋没。相对于国内对高学历的崇拜,欧美发达国家似乎更为讲究实效,更加注重人的能力。随着经济一体化、竞争全球化趋势日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选人用人的实际运作上正在对传统的人才观进行突破。

1电力企业统计人才应具备基本素质

(1)具有深厚的科技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

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是对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的根本要求。只有具备深厚的经济科技统计专业知识,才能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和统计预测,并为决策提供服务。世界不断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统计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2)服务至上的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统计人才要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统计工作是经济社会运行的晴雨表,是党政领导的参谋部,是社会公众的信息窗。第三个表述就是说了一个服务功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为发展服务。越是高层决策,统计服务的作用就越是重要,统计服务的地位就越是凸现,统计服务的价值就越体现。作为高级统计人才,统计服务功能就具体表现为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功能,就是支持决策,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3)通晓国际统计惯例。

国际统计惯例是世界各国统计人员应共同遵守的工作规范,是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进行国家之间统计经验交流的需要,高层统计工作人员应通晓国际统计惯例。

(4)具有现代统计意识、风险意识和国际意识。

统计发展到今天已经由描述统计阶段发展到推理统计阶段,统计正向深层次发展。世界上一切未发生的事情都存在不确定性,经济决策者均承担着一定的风险,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对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尽量减少风险损失。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任何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时刻注意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变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

(5)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

掌握外语是获取外来信息的基础,而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对外交流的必备条件。缺乏较强的外语基础,用外语编写的应用软件将无法使用,外文资料将成为一堆废纸。缺乏较高的外语表达水平,对外交流将成为空想,最起码不能进行直接交流或者在交流中容易形成差错,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世纪,也是信息经济的世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准确度。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扩大,统计预测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统计决策的准确性也在提高。不仅如此,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进行各方面的交流,从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是对外提供信息和进行交流、发挥统计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

2电力企业统计人才的选拔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求我们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人才概念需要以时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因其岗位的需要而恰当界定。所以在电力企业中评价人才、判别人才、认识人才、使用人才,要坚持以市场对人才的认可程度为依据,以能力和业绩的大小为重点,以社会价值的高低为重要参照,进而在企业中形成人人讲创造、个个做贡献的氛围,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电力企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人才概念与统计工作,要对新时期电力企业统计人才的选拔条件就有了更准确的界定。

(1)坚持树立“有用即人才”的观念重新认识电力企业统计人才的意识。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身份,突破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与以往对人才的判别标准不同的是,不将学历、职称和人才划等号,将成为新时期电力企业统计人才选择标准的一个亮点。由于电力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在电力企业统计岗位真正拥有专业文凭的微乎其微,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力企业“统计人才”的意识不强、口号不响,仅仅把统计工作当作一项业务工作,并且在很多电力企业中,统计工作往往由其他专业的管理人员兼职完成。这就形成似乎其他专业都需要人才、都有人才,而统计领域则不需要人才、在电力企业中做统计工作的就不是人才的误差。用“有用即人才”的观念来重新认识电力企业的统计工作和统计人才,则在电力企业统计岗位上也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另外,由于电力企业的统计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统计岗位单调枯燥、统计专业精细独到,干好电力企业的统计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业务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特别需要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从此意义来讲,只要具备干好统计工作的基本素质、能在统计岗位上无私奉献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统计人才,坚持用“有用即人才”的意识应成为电力企业选拔统计人才的首要原则。

电力企业管理第7篇

【论文摘要】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任务。目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管理机制缺乏创新,市场化水平、营销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与国内一些先进企业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现代营销管理体制,把市场营销观念引入电力企业,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用电和社会生产用电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当前电力营销工作的现状

1.1市场营销管理意识淡薄我们必须高度认识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些都制约着电力销售,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形成了电能需求量大但供应不足和电力企业销售困难同时并存的矛盾性电力市场。因此必须完成从生产管理为主到市场营销管理为主的转变,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2营销管理机制与信息化不相适应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方便、快捷、高效,其基本要求是信息处理标准化、统一化。而目前用电业务流程都是在传统用电营销体制下制定的,程序复杂,环节太多,与当前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加之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现有用电客户的一些营业档案和基础资料不全,直接导致一些业务传票无法正常传递,有关信息也无法得到共享。

1.3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风险与不足目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一是技术风险,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有一定缺陷,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如非法用户或电脑黑客可轻易地入侵系统、电费统计有时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等;二是误操作风险,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因出错而造成的电费误算;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1.4电力营销调查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尽管我国多数供电部门在电力销售业务中开始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但就全行业而言,还是零散的、低水平的,就给电力行业的发展以及电力用户带来了障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电力营销还是纯手工操作,营销手段相对落后,使电力营销调查不尽科学、合理,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

2对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思考

确立新的营销观、建立适合当前市场需要的营销体系是电力企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首先,强化全员营销观念的树立、合理设计营销组织体系,保证各项营销策略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第

三、坚持“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强化电力营销策略的落实。充分利用目前城网、农网改造的大好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的“瓶颈”,建立现代化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3加强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建议

要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光有市场营销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针对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3.1建立新型的营销管理体系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营销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理管理、公共关系与用电咨询、抄表收费与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

3.2完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当前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研究和判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预警机制,提前防范风险,要落实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不间断跟踪和监控,以便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开展事故演练,提高应变能力,要适时开展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全局性瘫痪、系统全局性出错、电费被挪用划走等突况下的事故演练,提高抗风险能力。

3.3加强优质供电服务一是加强需求侧管理,深入开展用电市场的调查,了解供电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走势,准确预测电力供应的需求现状。二是规范用电报装工作流程,强化报装环节时限考核。推行快速方便的“一站式”用电报装服务方式;逐步开放电话报装、网上报装,上门报装,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优质服务方式。三是大力提倡电费储蓄、银行代收、推广“充值卡”电费缴纳、网上电费支付等缴费方式,缓解“缴费难”问题。四是抓营销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管理人员和基层营销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水平,打造一流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