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5-06 00:58:29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第1篇

【关键词】当代建筑;建筑设计;地域文化;有机融合;岭南地区;分析

建筑对于时代以及社会文化发展变化具有真实的反应作用,建筑设计的过程也是人类在进行社会历史文化创造中,进行建筑物质与精神财富创造的过程。因此,建筑作为人类物质与文化财富的总和,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不同地域之间的不同文化、气候、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通过建筑设计呈现不同的建筑文化特征,这也是建筑中设计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的关键。随着国家对于地域文化保护发展的越来越重视,作为地域文化特征重要承载的建筑实体,进行设计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将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1、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形成与特征表现

建筑设计作为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承载者与真实反映者,在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不同地区或者是地域之间的不同文化影响和限制,那么,同样的在不同地域和地区之间的不同文化发展与特征限制下,就形成了不同地域和地区之间的建筑文化,也就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建筑文化。比如在我国,北方建筑与南方建筑设计中,就有由于南北温度和习惯差异所形成的不同建筑特征。

随着建筑地域性文化的逐渐形成与发展,也就是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地域性文化特征融合体现,地域性建筑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特征表现。根据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特征的融合情况,建筑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也就是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地域性建筑文化。

1.1 物质性的地域性建筑文化特征

对于地域性建筑文化来讲,物质性的地域性建筑文化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域文化特征制约下的建筑物理环境与建筑应用材料等。

首先,在不同的地域或者是地区之间,为了适应不同的地域以及地区之间的物理环境,在进行建筑设计与施工建设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建筑物理学,并且这些不同的建筑物理学,最后根据不同区域物理环境特征的限制,最终会应用在地域的建筑设计与施工建设中,也就是形成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层面的建筑物理环境文化差异。比如,在湿热的岭南地区高温多雨,建筑具有防潮通风特性,季风气候台风频繁,建筑需要具有一定防雨防风灾害等级特征等。

其次,在不同的地域情况的限制下,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应用情况也会有不同,这也是属于物质层面的建筑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体现。建筑施工应用材料与地域性特征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不同地域的建筑设计应用材料就会不同。岭南地区居民的建筑材料有木、竹、石、砖、瓦等,如木材产地粤北山区和海南岛的居民大都采用木材和泥砖砌筑、梁枋、屋架均用整木。又如,石灰各地普遍采用,潮汕沿海一带用贝壳烧制的贝灰代替石灰,优点是防海风的酸蚀等,都是建筑应用材料的地域性特征重要体现。

1.2 非物质性的地域性建筑文化特征

以地域性为主的建筑文化特征,除了物质性的建筑地域文化外,在不同地域或者地区中,建筑文化还具有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特征表现。比如,受到不同的民族以及文化习惯影响,在建筑工程中,对于建筑的风格以及尺寸也有不同要求。其次,不同地区或者地域之间,由于政治、经济以及宗教性质的不同,在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也有不同体现。建筑地域文化非物质层面的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建筑结构与风格,在政治体制与影响下的不同表现。例如,岭南地区的潮汕建筑由于地理环境与闽南接近以及文化传承的关系,在建筑材料上大量采用石和夯土墙,建筑装饰上喜用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木雕、石雕、嵌瓷等,这些都是由于不同的非物质文化意识影响的建筑地域文化的重要特征表现。

2、当代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方法途径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成形的重要环节,对于建筑文化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不同地域文化影响下,建筑的结构风格与建筑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也有不同,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将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已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推动地域经济文化与建筑的发展进步。

2.1 充分结合地域物质环境进行建筑设计应用

在建筑设计施工中,建筑施工应用材料对于建筑成本以及建筑风格文化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而不同地区之间的物质环境以及建筑材料都会有不同,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尊重并充分结合当地的物质环境以及建筑材料情况进行建筑的设计应用,在节约建筑设计成本的基础上,还能够形成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建筑。

2.2 尊重地域人文意识进行建筑设计

一个地区的人文意识以及风俗习惯是地区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想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特征,就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意识以及风俗习惯,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应用。比如,在注重生活质量的地区,建筑设计中就应注意对于文化娱乐项目的设置等。

2.3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西方文化特色

如同社会经济发展应当与时俱进一样,进行不同地域建筑的设计中,也应注意对于西方一些先进的文化元素进行融入与设计应用,以推进地方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的形成发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与先进文化意识的地域建筑风格。西方的一些优秀以及先进文化因素,对于人们生活模式以及思维意识转变,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进行不同地域的建筑设计,应注意抓住西方文化元素的这一特征,在尊重与保护原有地域文化与特色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应用,追求发展进步。

3、岭南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分析

岭南地区北靠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和都庞岭),南邻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范围包括了广东、海南、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岭南建筑文化风格的形成,与岭南地区的精神、文化、民族以及风俗习惯等有很大的联系。首先,从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方面分析,岭南地区的建筑结构特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因此该地区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多考虑了该地的自然气候特征,建筑设计对于通风、隔热以及遮阳等的要求及相对较高。其次,从人文意识以及风俗习惯方面分析,岭南地区人们多以追求轻松、活泼、闲适的生活为主,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岭南建筑中也多以庭院结合的建筑形式为主,并且在建筑设计中注意对于岭南地区的山、水特征以及自然进行利用设计,增强建筑的美感。最后,与岭南的开放、思维、创新的发展精神相符,岭南地区的建筑设计中也有对于岭南人们兼容并蓄、用于创新精神的体现。

4、结束语

总之,在不同地域文化特征影响下,建筑文化以及风格特征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建筑中设计应当注意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引进一些积极的文化元素,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先进建筑文化与风格。

参考文献:

[1]尹然.当代建筑中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以凉山州西昌市凉山民族文化公园为例[J].科技信息.2011(30).

[2]李倩.“从场地到场所”——城市语境下建筑现象学的运用策略——以成都地区为例[J].中国房地产业.2012(7).

[3]何镜堂,王扬,李天世,向科.基于"两观三性"理念的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营造——烟台文化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10(4).

[4]方树波.浅议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第2篇

1.1主题特色不鲜明

一直以来,很多当代商业建筑都将注意力放在规模上,虽然功能上很好的满足了消费市场的需求,但是购物空间往往没有自身特色,舒适性能不佳,难以展现出比较理想的主题特色。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在:其一,商业业态结构混乱,百货商场过剩,商业业态处于没有秩序的状态;其二,布局业态比较单一,缺乏差异化战略思想,比较容易形成恶性竞争;其三,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消费需求升级的过程中,项目规划意识落后,难以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和调整。

1.2空间设计不合理

商业业态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建筑设计经验不足,商业空间设计就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的地方。具体来讲,其主要体现在:其一,公共空间模式单一,空间变化性不足,很容易使得人们出现审美疲劳的情况;其二,商业空间内部流线混乱,缺乏导向设计思维;其三,商业外部环境和配套设施不全,难以满足人们消费过程中的需求,周围空气质量保护意识不强,难以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1.3视觉系统不美观

随着人们对于消费建筑需求越来越高,审美性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现阶段商业建筑设计在视觉标示设计方面还不是很重视,出现了视觉系统审美情趣丧失的问题。具体来讲:其一,美学视觉标示缺乏,感官意识不强,不具备人性化建筑的特点;其二,商业建筑模式老化,对于外观不是很重视,很容易形成千街一面的情况,难以有效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其三,在信息媒体广告发展的过程中,传播信息缺乏新意,没能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很容易使得整个商业环境广告充斥。

2消费文化视角下的当代商业建筑设计

消费文化涉及面比较广泛,牵涉内容众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消费文化视角对于商业建筑设计会提出很多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讲,在消费文化影响下,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去做好商业建筑设计。具体来讲,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2.1大众文化视角

城市生活的融入和人文关怀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多元叙事手段和商业空间联姻上。具体来讲:其一,积极从城市文化生活多元入手,去促进商业建筑生活味道的提升。如主题特色建筑群的构建,生活方式的链接,城市更新的推动等;其二,积极从人文关怀的全方位入手,体现区域商业建筑对于消费者提供的人文关怀,比如健全社交场景体系,生态概念的植入,娱乐设施的共享等。

2.2地缘文化视角

不同地域,其消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由此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地缘文化差异。在此情况下,商业建筑设计可以从地缘文化的视角出发,积极尝试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传承地域历史文脉,挖掘地域历史,处理好商业建筑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使得商业建筑表现出更多的文化元素;其二,从保留建筑改造的角度出发,处理好古建筑和商业建筑之间的关系,保证空间关系上的相互融合,以便更好的发挥商业建筑的效能;其三,从地域风情的角度出发,立足本地地域风情资源,以此为突破口开展商业建筑设计,使得商业建筑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特色。

2.3精英文化视角

当代商业建筑的文化语境是社会等级区分的物质载体,能够对于不同的场所,行为,品牌进行区分,从而使得文化资本处于优越的地位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消费文化下的精英文化视角。在此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从风格化的角度出发,形成精英文化符号,使得其从感官上,心理上,象征上符合此群体的特点,构建起来精英层次的文化资本;其二,效仿上流社会,从尊贵服务享受,奢华创意营造,科技含量提升的角度出发去促进精英文化氛围的营造,做好商业建筑设计工作。

3结束语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表现形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风格主要是受到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以及一个民族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人们就或多或少的会结合上当时的一些地域文化。所谓建筑文化,其主要是在某一个时代当中,由于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综合作用而诞生的,它是自然与社会的结合。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自然条件,而且经济发展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导致建筑文化出现了很大差异。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

从大的概念上来讲,建筑的设计离不开一个地域的自然环境,如地貌、气候等;从小的概念上说,建筑存在地域的差别主要是受到城市周围的建筑风格、地理位置等这些具体因素;此外,建筑表现出的地域性还会因为地区历史的不同而不同,一个地域的历史形态受该地区人文环境和人们生活状态影响。一个地区的建筑会表现出双重性,它可以表现出该地区的物质财富情况,也可以表现出该地区的一个精神面貌;可以说,他不但是一个艺术产物,而且还是一个技术产物。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建筑,其精神内涵会远远超出它自己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作为文化形态的建筑,它组成了人类文化体系,与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状态、科学技术以及政治思想等方面都密切相关,建筑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时时刻刻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二、地域文化特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一个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地域文化性会因为建筑的设计与该区域的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概括起来说,就是历史人文与自然环境这两方面,所谓历史人文,就是社会属性,表现在历史遗留或者是人们的意识形态;自然环境就是指自然属性,包括光照、气候以及纬度等方面。在建筑设计当中,这两种属性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为在一个特殊的地区或者区域当中进行建筑的设计与应用时,总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当一个建筑设计当中,只存在自然属性,而忽视社会属性时,那么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会发现所设计的建筑与当地的人文是格格不入的,更严重的,可能让该地区的地方特色消失;而如果是只注重社会属性,而不顾自然属性的话,那么该建筑会随着时代的流失而消逝。因此,一个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结合,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能忽略的。

一个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属性是通过建筑技术以及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人们将文化意识以不同的方式或者技术,比如采用不同的色调、不同的材料或者是不同的形式赋予到建筑当中,让建筑表现出这个时代或者区域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建筑设计在一定的情况会受到环境的制约,而这种制约又会反过来与自然环境进行磨合,最后达到一种人性化的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完美整合,不但推进了建筑的人性化发展,而且还加快了当地社会的进步。这种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建筑的社群文化变得相辅相成,进而让人们对建筑产生亲切感。

三、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的途径及方式

1、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以及生活模式等方面。

例如锦里,该地区具有蜀汉三国的文化背景,该地区又具有川西的民风、民俗特点,融合了以成都为代表的悠闲文化氛围,城市的建设中不乏有一些古老的客栈、商铺以及院落等,而且这些古老的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如银杏树或者是古树参杂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这些建筑融合进人们的活动时,如表演绝活的艺人、悬挂着长串的红色灯笼等,就会让人产生一种滞留在时空的感觉。锦绣广场中的三国文化墙、文臣廊充分展现了当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而一些壁画、浮雕更是将过去的一些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故事刻画的生动形象。街道两旁的店铺更是热闹非凡,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当时的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而石桥上的哪些古老浮雕,更是生动的表现出了当时成都的一种文化特色。

2、要善于借鉴当地传统的建筑符号,如花纹等装饰图案。

装饰是一种传统文化,是利用各种装饰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具有一定的语言和符号,一定信息的载体和功能标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以各种存在方式为人们所感知和使用。我们可以通过装饰的形式就可以判断出哪些是东方的,哪些是西方的,甚至可以分辨出其所表现的区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比如清代建筑装饰中运用了大量的吉祥图案,取材广泛,各种人物、景物、动植物都有表现,利用其谐音和形象,寓意和象征特定的含义。

3、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所形成的地与特征和地方精神的差异,使文脉成为建筑及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由于各地气候及地理环境的不同,自然景观、植被和建筑材料也都呈现出巨大差异,而他们所形成的空间特征和风格也千差万别。有高原的粗犷豪迈,也有水乡的细腻柔情,有合院的保守儒雅,也有古镇的古朴清新。

4、应尽量采用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

每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自然特征和环境特征,所以在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有所区别。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的建筑材料也是各不相同。比如湘西一带盛产竹子,因此当地居民便以此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我国西北地区多以黄土高原为主,气候干燥,当地居民便以黄土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窑洞盛行。东北地区林木资源丰富,因此,在东北地区农村便用板材围成篱笆小院,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同样,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方式,进行改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5、建筑的地域性还与当地的人文、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该区域的一个历史文化传统。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要深入该建筑所在的区域进行了解,充分发掘周围的有用信息,通过与现代的科技技术相结合,才能让设计师们在继承历史建筑物风格的同时,还可以创造出与现今时代相适应的新的创作理念。

例如“南越王墓博物馆”具有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该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是古代汉文化与当地人文、地理环境融合的产物,然后再运用现代的建筑手法,将这些思想完美的表现在该建筑当中。也就是说,该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是当地文化与时代的完美统一,可以说是新地域下的古建筑理念。汉墓的修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也充分表现出了对古代文化的一种保护。

6、建筑理念要与时代要求相匹配。

现代化建筑设计也就说现代化传统设计,所谓传统设计,就是指继承历史时期的人文因素、历史事件以及建造材料等方面,而现代建筑设计也是以这些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虽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或多或少的改变,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因素会遗留下来与当地的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因此,一个现代的建筑设计如果能够充分的表现出这些细节问题,那么就可以完美的诠释该地区的特色。此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要学习西方文化,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要大胆的去结合西方文化,正确对待西方文化问题。

7、模拟当地的建筑色彩。

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建筑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象征寓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地区文化的差异,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地区所表现出来的象征寓意是有所区别的,甚至有时候是截然相反的,比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是用来象征圣洁,而在我们国家却经常和死亡相联系起来。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赋予色彩的含义是远远超出了其自然属性的。将具有相生意义的色彩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将使设计更能体现出其更强的归属感和识别性。

四、结语

现代城市设计中,最关键问题是如何与地域文化完美的结合,而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也是建筑设计的必经之路。文化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也必然是中国建筑师的努力方向,因此,尽早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是时代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作品,才能够将城市建筑的现念完美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第4篇

江苏大学新校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总占地80hm2,东侧紧邻老校区。江苏大学新图书馆处于整个校区中心区域的核心位置,它坐北朝南,南面与新校区西大门遥遥相对,北面与起伏的山丘园林景区对接,东面是小湖群,西面为校园主干道。江苏大学新图书馆的选址是基于江苏大学新校区规划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的。江苏大学新校区规划思路是:东西向形成教学轴、南北向形成生态轴,教学建筑群、生活建筑群沿着两条轴线展开,由此形成“轴线—组群—节点”的空间结构,而新图书馆的基地位置就在教学建筑群的最中心位置和南北生态轴的最前端,该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是通过自然景观与建筑空间的穿插融合、地形高差的灵活处理,形成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规则与自由交替的图书馆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体系,并通过“多中心”的景观设计手法,带给读者步移景异、难以忘怀的空间体验与感受。建筑总平面采用矩形布局,形式简练。入口朝南,整个建筑以“巨著”体块寓意图书馆为知识的殿堂。

2建筑设计原则

对于建筑师来讲,怎样用科学的、先进的方法进行图书馆的设计,以及设计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适应时展的需求,是建筑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江苏大学新图书馆在设计时遵循了以下设计原则:

1)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原则。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是由政府颁布的对新建图书馆建筑物最低限度技术要求的规定,也是建筑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遵守相关标准规范是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2)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场地规划阶段,江苏大学新图书馆总平面设计考虑地形特点,建筑布局与湖岸、道路有机结合。紧密融合了具体的地形地貌,灵活布局,并使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组织自由开放的环境空间,从而使读者能够在安静、优美的环境中读书和思考;在建筑室内设计方面,在家居的材质选择、布置方式以及建筑色彩运用上都充分考虑人的舒适性因素,以提高实体空间品质;另外在各楼层休息区设立了一些交往空间和讨论室,同时为这些空间预留了网线接口等。

3)尊重自然,环境优先原则。建筑所处的良好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可以通过感官在感知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在这种良好的环境里学习,能使人产生一种愉悦感。江苏大学新图书馆总平面设计能结合地形条件合理确定主要出入口,建筑主入口处景观小品尺度感把握准确。建筑与东侧小湖群结合紧密,东侧的室外空间伸向湖水中央构成亲水平台来暗示与“水”的内在联系,使得建筑的亲水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建筑前面的喷泉更增添了环境的趣味性。

4)考虑发展的原则。在近几年,随着高校生源的增加,高校规模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新区建设潮流的涌现,而图书馆建筑作为新区建设的核心建筑,其规模也要考虑发展的需要。江苏大学也不例外,江苏大学新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贯彻了这项设计原则,江苏大学新图书馆于2010年初建成,建筑面积达43969m2,阅览座位为4000个,学习环境优美、舒适,设施完备先进,是集“藏、借、阅、查、咨、育”六种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图书馆。如此规模的高校图书馆刚好能满足在校6万师生的读书需求。但随着该校新学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学科数量的增加,图书馆建筑势必要扩建,而在目前新建的图书馆北面和南面都留有大面积草坪和小游园等景观,这些外部集中景观就可以作为后扩建用地之需。

3建筑造型设计

3.1高校图书馆造型设计手法高校图书馆建筑作为展示一座高校风采,联系读者与图书的“桥梁”,其造型设计的优劣对在校师生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不同的。赋予时代感的、突出校园历史特色的造型能使读者愿意到图书馆接受知识的洗礼。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造型手法有以下几种:

1)虚实结合,凹凸有序。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沙里文曾经讲过“形式追随功能”一句话。意思是什么样的建筑功能决定什么样的建筑形式。同样,由于图书馆建筑功能包括大量大开间的需要采光的阅览室,这就决定了其建筑形式一定是在建筑立面连续开窗以满足采光需要,而大面积的玻璃窗就构成立面“虚”的部分;建筑中的“墙、垛、柱”反映在立面上就构成“实”的部分。这样的虚实结合、相互陪衬,使得建筑外观既轻巧通透又坚实有力。由于图书馆建筑对光线要求特殊,立面处理时,常用凹凸的处理手法。凹凸的处理手法能够避免阳光直射对眼睛的刺激,又能丰富立面效果。

2)比例适中。体量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长、宽、高三者的比例关系,和谐的比例关系对形成良好的建筑造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3)色彩与质感处理。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色彩一般与校园文化的主色调相关联。所谓校园文化主色调是指尊重学校历史与地域特色,重视色彩协调统一和色彩分区,突出校园特色的原则,根据校园的具体功能与历史特征,选择一种或一个系列的主色调取得协调。

4)象征与隐喻。图书馆是颇具精神性的场所,所以建筑造型多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使其富有某种含义。

3.2江苏大学新图书馆造型设计江苏大学新图书馆是一所现代化综合型图书馆,是整个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大楼呈长方形,地上共7层,主入口设在2层,门厅为5层高的贯通空间,门厅的拔高体量处理,给该建筑增添了一份知识殿堂的庄严感。两侧为展览空间,整个大厅空间通透。建筑立面虚实结合:南立面东侧为灰色干挂花岗岩实体墙,凸显高校图书馆的内敛、沉稳;西侧为灰色玻璃幕墙,凸显图书馆明亮通透;而东侧的实体墙面内部的书库部分与西侧玻璃幕墙内部的阅览部分能让读者在步入图书馆之前,便能初步了解馆内图书的大致分布;东、西立面上根据内部功能开竖向连窗,从而使读者可以在阅读之余眺望馆外的优美景色。整座建筑以新颖的玻璃、金属材料作表皮,又表现出建筑的时代感。各种类型的建筑都有适应它的建筑色彩。灰色系建筑能够体现文化积淀和学术氛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江苏大学新校区的规划主色调是偏重素雅的灰色系,因此作为核心建筑的图书馆主立面的色彩也采用浅灰色,图书馆大楼主立面的灰色调配合金属玻璃条框使建筑看上去很雅致。而为了使整个建筑不枯燥,在建筑的北立面采用的是偏暗的山红色彩来装饰混凝土墙面,以显示该建筑的朴素、大气。

4结语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第5篇

关键词:当代建筑理论西方建筑传统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总体来说中国当代的建筑市场更像是西方建筑设计师展示自己设计理念与才华的试验基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全球化的世界发展模式必然包括了建筑领域的交融。而在这个阶段中国更多的是对外来文化的吸纳,由于长时间以来中国建筑理论的停滞与断层,必然导致外国设计思想的流入,对外学科、边缘学科的消化吸收。可是现实却是更多的照搬照抄西方建筑理念,中国建筑师自我健全中国的文化体系却是表现的极其不成熟。

二、原因

提到原因,我们有必要提一下当今中国的建筑现状,大量雷同的现代高层建筑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复制粘贴,大众对物质的高度追求,对精神生活世界的忽视。现在的这种状态更像是西方国家现代建筑状态的复制。诚然,经济的发展会促使建筑也需要模数化的材料设计,高技术的声光环境设计,舒适的室内环境设计来迎合高品质的物质需求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的需求。由于中国建筑领域文化的部分缺失,政府对城市建筑景观形态的长期忽视,我们的建筑创作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不够地域性,过于玩弄形式主义,过于依赖外国建筑设计师的并不一定适合本土文化的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的理论受基本理论(本体论、价值论、创作论等);应用理论(方法论、工具论、设计原理等);跨学科理论(建筑史学、建筑美学、建筑教育学、建筑技术、哲学、技术等)以及建筑评论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里边最重要的因素应该属人们的观念世界,人们的价值体系以及人们的认知体系。武汉大学赵冰教授曾经总结中国当代的建筑理论――“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从西方输入的建筑理论,其中包括设计理论,在基本形态上保持了西方的特征,它伴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冲击,在文化理智上中断了中华文化八千年承传发展的易的设计理论,象我们通常说的风水理论等。一般的中国建筑师几乎对中华的易的设计理论一无所知,因而中国近现代的建筑根本上是和中国本土相冲突的。而随着殊相文化的中华主义的发展,我们越加感到了中华主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必要。”

而他提出的太极理论,营造思想,语言与书写的设计联想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三、中国建筑创作的进步

时下外国建筑师的先进设计理念对我国当代的建筑领域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例如SOM建筑设计事务所、雷姆.库哈斯、安德鲁以及最近较为流行的“建筑女神”扎哈.哈迪得。我们以扎哈为实例来研究一下,扎哈推崇的是一种前卫艺术,她坚信建筑具备一种力量,可以从重力中解脱出来,让身入其中的人们获得解放,感受自由。无疑扎哈的作品充满着动势,流畅的线条让人震撼。扎哈的数学学习经历给她的设计具有深厚的结构到功能的设计能力。尽管人们对她的建筑设计作品褒贬不一。但是扎哈对自己建筑设计理论的深入探讨与执著追求也影响着很大一批中国的建筑师。我国对这类建筑师才华的吸纳也是建筑领域的进步。对处于全球化的中国,对外来文化有选择的吸收与自我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同等重要。

说到这里我们很容易想到提倡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共生设计理念的设计师――贝聿铭。贝聿铭有着丰富的西方留学经验,有着对中国文化的热忱,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公司经营管理经验。他成功的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去,为业主和更多人接受。这应该算是中国建筑创作的又一进步了。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贝氏的人生经历,他的早期作品偏密斯风格,继肯尼迪纪念图书馆之后寻求了新的出路――柯布式雕塑风,后来当他接手台湾省台中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的设计便开始寻求中国式建筑的出路。贝氏认为中国的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他援引自然,试图为中国的现代建筑寻找新方向。北京香山饭店借鉴古典园林与江南民居,是对中国式建筑的成功探索。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殊技法运用得淋漓尽致,随着贝氏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与发觉,他成功的为中国当代建筑创作提供了典范。

四、当代建筑创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王澍的“业余建筑”是对中国建筑师职业“专业”但却商业的运作的反驳。国内专业领域中有很大一部分崇洋的心理成分。同时方圆大厦、福禄寿大厦以及新建成的广州铜钱大厦可识别性很强但显得过于商业化肤浅化,当然侧面也能体现出中国人对于本族文化浅层次尊崇。毕竟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状态,而我们的建筑理论体系在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断层之后必然呈现对外来建筑理论体系的崇尚与偏好。当然我们当代有很大一批建筑师正在努力寻找本土建筑的出路并有了显著的成效。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状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文化很长一段时间被外来文化侵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缺失导致当代建筑师失去了一部分最重要的文化建筑理论指导。其次,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当代紧张高效的生活状态中,我们似乎忘却了中国人温文尔雅的生活特质,更多的呈现出了对物质与金钱的过度追求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个人修养的缺失。物质与精神,享受与品位同样重要。中国的建筑教育体系有待完善与提升。再者,中国的建筑大潮风生水起,开发商和业主要求的是高效,是利益,更多的建筑师为了生计会妥协于这个现状,缺乏创新性,忽视建筑环境与场所性精神。但我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对艺术的追求愈加强烈,中国的建筑创作之路会愈加成熟。

五、结语

西方建筑美学讲求比例、尺度、色彩、空间、视错觉等分析,追求理性至上主义;而中国本土建筑理论讲求实用理性精神和中国建筑文化中物我一体的环境理论及营造理念,空间与实体并重,钟情于空间与意境的塑造。我们应该树立起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较为清醒地保持自身的文化独立性,与更新中传承,与传承中更新。

【参考文献】:

[1] 邹德侬 《中国现代建筑理论的解困――五谈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经验教训》 [J] 华中建筑 1988.09.16

[2]刘林 《活的建筑:中华根基的建筑观与方法论――赵冰营造思想评述》 [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12.30

[3]黄海峰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共生――贝聿铭建筑哲学与作品诠释》 [J] 建筑设计管理 2009.08.28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设计倾向;特色;影响;发展趋势

建筑设计在我国已经有了极为悠久的历史,而也正是历史的悠久,促使我国的建筑设计风格在持续不断的变化,尤其是现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和各个国家的建筑设计领域相接触之后,诞生出了大量的设计进步先驱,这促使我国的建筑设计开始发生转变,而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则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中,也同样出现了不同的设计倾向。

一、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1)当代中国建筑的四个阶段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事实上并不顺利,有着一段极为曲折的道路,如果要按照不同的阶段和设计倾向来进行划分,那么可以将其划分成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我国50年代中期以前,在当时的建筑风格就是以民族形式在快速的发展,而人们当时内心中所充斥的也是爱国热情,这对于建筑设计师的内心理念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民族形式的建筑自身的造价过于昂贵,不利于全民推广,于是这一设计倾向开始得到转变,促使建筑设计进入到了简约化的时代,也就是第二阶段。

那就是从50年代中至60年代中,对第一阶段的纠正很多是缺乏理论深度,所以出现了以节约成本为首要的现象,因此放弃了对建筑文化的追求,以至许多建筑格局比较平庸。进而人们开始追求艺术,但人们的政治意识强烈的情况下随即就出现了庸俗艺术论时期,那就是中国建筑进入时代的第三阶段。

在“突出政治”的气氛下,建筑被十分不恰当地要求体现某种被歪曲了的“政治”观念,在各地兴建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中体现出了具有中国政治含义的图像。

第四阶段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建筑倾向开始步上了一条健康道路,转为多元建筑论时期,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80年代以来的大量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

(2)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文明在这一过程中持续不断的进步,人们自身的素质、文化修养等在迅速的提升,而建筑设计方面已经成为了当前深入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

自古以来人们所说的安居乐业,一直到现在也在盛行这种说法,现在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房屋要求越来越高,也可以自由设计自己喜欢的建筑格局,住在一个好的房屋里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满意了,生活质量也就提高了,所以当今建筑的倾向百花齐放,日益推陈出新。现在的建筑不单单是建筑工程那么简单了,随着人类对外界视觉、触觉敏感度的提高,对艺术的追求也在快速的盛行了,所以外界的事物都可以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其中建筑就是一项很受人们关注的艺术,因为只有建筑,你才能看到这个社会的变化与美丽。

二、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格局与设计倾向

(1)中国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随着每个时期的文化流传,中国的建筑也比外国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按照中国一直以来的人文思想,人们喜欢对建筑赋予不同的寓意,所以渐渐而来,中国的建筑也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即使在当今先进的科学发展时代,中国的建筑也还是会保留一份传统的中国风情。

中国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从改革开放的50年代开始,当代中国建筑艺术越来越广泛,现今,很多艺术家、设计师都把个人的设计想法体现在建筑上。

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摆脱不了时代的需求和域外先进文化的渗入。建筑技术的发展需要相互沟通,一味的排他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但一味的崇外就是盲目的崇洋思想。

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很多事物也中西结合,现在在中国的建筑上也很多会参照外来的建筑文化,国外的建筑特色可以给中国的建筑师作为一种学习,融会贯通地将外来建筑文化和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结合,设计出具有潮流性的建筑,中国的发展不可以闭关自守,建筑设计也是,学习外来的建筑文化格局,创造自己的新倾向。

当越来越多的国际文化进入到我国之后,有大量的元素开始和我国的设计相结合,这促使我国大量的建筑都开始掺入国外的建筑文化,而国外的建筑特色不仅仅可以为我国的建筑发展提供大量的设计经验,还能够通过融合的方式来将国外的设计风格和我国建设文化完全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更为良好的潮流性建筑。所以,我国的建筑设计师不应当过于保守,而要更多的对先进文化、理念进行学习,从而创造出更多不同的设计倾向。

(2)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格局与设计倾向特色

现代大量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都喜欢在其中融入一定的传统寓意,例如部分建筑在其自身的屋顶上设计了一个尖尖的顶部。这就是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寓意着我炎黄子孙永远都是站起来的,拼搏向上的。

进入二十世纪的8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建筑理论、创作的研究都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极为活跃、宽松的时期,大量的建筑倾向、流派开始不断的诞生,这不仅极大的开阔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视野,同时也极大的为现代建筑设计注入了活力、动力。有大量的建筑设计倾向是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建筑中。而诸多的设计流派成为了广大设计师所学习的对象。并且在现代建筑设计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建筑师开始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直接促使大量的学生开始对后现代主义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

设计人员的审美开始以他们为转移,变成了一种商品服务。建筑精英的审美时代开始衰落。商品市场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商品化,要突出商品。于是标签、特例独行、标新立异成了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主题,建筑审美迎来了一个极其表现的时代。

(3)中国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医疗、设计等等各种领域都运用到了电子信息科技,所以我想以后会有更多的事业依靠电子信息技术来创造辉煌。在当代的建筑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建筑上有电子屏幕,相信以后更多的建筑都会设计成受电子信息的控制来使建筑出奇制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就对于我国不同阶段的设计倾向可以看出,我国现代建筑行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其中所涉及到的文化格局、设计倾向都基本是受到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外来文化、现代新建筑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任何建筑设计能够完全脱离历史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虽然说有大量的古建筑已经不存在,但是古建筑学中的精华,我们却应当将其充分的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促使我国的建筑能够具有更多不同的建筑风格、设计倾向。■

参考文献

[1]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

建筑行业是我国当前十分热门的一个行业,也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型行业之一,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随着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环境越来越激励,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必须要不断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避免被社会淘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需要如何去创新,本文对此展开详细的论述。

1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概述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就是指现代建筑在建设过程中,所有调整、设计和规划方法的综合,是当前建筑设计的核心方法,也是现代建筑为了稳定结构、规范功能以及规定形状等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基础[1]。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有系统论、控制论、电工学和建筑学等各方面的内容,也是现代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方法和方式。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属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现代建筑市场环境下,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是建筑设计工作者以及设计企业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新型设计技术结构和体系。

2现代建筑设计中应当坚持的原则

2.1综合性原则

现代建筑在功能上已经逐渐的趋向于全面性方向发展,并且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存在,需要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遵循这些特征,然后在实际设计当中突出现代化建筑的结构要素和功能要求,促使其在现代建筑当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只有将各种功能和要素之间进行综合性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建筑实际需求,达到建筑标准,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2.2动态性原则

现代建筑当中本身有着动态性特点,每个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建筑内涵,在外观上也将呈现出一定的不同点。因此,在现代建筑当中涉及一定要认识到动态性,要注意设计工作是一个连续并且具有变化的过程。要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做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适应,同时也要与当地的市场环境之间进行充分的结合,以便于能促使建筑设计能更加符合社会要求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以动态化的原则来实现现代建筑设计的活力。

2.3最优化原则

在建筑当中没有最佳,只有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最优化设计。当前阶段的建筑当中应当结合适当发展和实际情况等来进行学习和相互之间的竞争,取长补短,促使建筑设计能逐渐的实现优化。不仅能让现代化的建筑实现质量的不断提升,也能使现代建筑行业设计逐渐形成竞争的优化,促使建筑设计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3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阶段分析

3.1准备阶段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主要是建立在观察创新课题基础上所进行的。从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上来看,主要的创新就在于客体自身的各个方面上。虽然说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有着多个不同的创新角度,但并不是每一个角度上都能实现有效创新。因此,在主体应用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客体是否有创新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要认识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创新点是不固定的,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作为工作人员还需要利用创新手段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便于创新的开展能够更加的有效。

3.2选择阶段

在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将对于所需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上的选择工作完成。好的设计方法的创新成果在选择阶段就一定要是成功的,这样才能促使设计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展现。在普通的建筑设计当中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创新方法,因此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将无意识创造出的设计方法归功到创新设计当中去,而是要进行有目的的创新和设计。要保证创新目标的选择和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之间是相互所对应的,是和谐的,从而促使其能更加符合科学方法论中对于方法认识的相关内容。

3.3实施阶段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主要的实施是使用恰当的创新手段和方法,来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当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创新结果可以是多个不同方面的,也就说明了在事物的发展当中是具有一定矛盾性的,这种矛盾性的存在促使现代建筑在未来必定会向肯定自我发展方向或者否定自我发展方向前行。

4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策略

4.1现代建筑技术选择的创新

施工技术选择是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保障作用。因此,在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现代建筑技术选择的创新,这是一个十分繁琐的过程,因为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包含的施工技术类型非常广泛。施工对象不同,需要选择的施工技术必然也有所不同,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一个基本要求和重要发展方向[2]。

4.2现代建筑功能的创新

突出建筑的功能性是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要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传统的建筑设计还是现代的建筑设计,都要将建筑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现代建设设计方法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建筑功能的创新化和丰富化。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以实用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建筑的实用性,除了实用性还要追求舒适性、艺术性等,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工作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人们对建筑的需要,将人们的需求综合起来进行设计,无论是针对施工材料的选择,还是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都要以实现建筑功能为主要的设计目的进行创新,这是满足现代人们需求的一个必然要求和重要表现形式。

4.3提高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

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围绕实用性展开,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要目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实用,还要具有美感和艺术观,除了物质上的需求,精神上也要活得满足。因此,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也要朝着这个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设计目标,与时俱进。这就要求现代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加强了解和掌握现代建筑的艺术感和美感,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将这些艺术感和美感在设计过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达到提升现代建筑设计水平的目的[2]。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既要重视建筑的美观性,也要重视人文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所以现代建筑设计工作者要能够将借助建筑将城市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现出来,无论是在外观设计上还是内部构造上,都要与城市的文化内涵紧密联系起来。

4.4重视建筑设计的经济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建立竞争优势,现代建设设计工作人员必要要控制建筑成本。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性这一要素,将其作为考虑的关键性因素。在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施工材料的选择,还是施工技术的应用,都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型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也不断产生。现代建筑设计人员可以树立生态建筑理念,从各种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开发新能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技术集成体。除此之外,在建筑选址方面也要加以重视,使其充分满足合理化和科学化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同时还可以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各种新能源,这样不仅是对传统技术的创新和改革,还能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5现代建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途径

5.1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现代社会当中比较看重建筑的生态理念,从开发能源和各种新材料等方面当前均比较重视生态理念。因此,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当中也要积极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合理的规划选址要求标准,从而促使资源能实现循环使用。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太阳能技术和风能技术等各项不同的资源,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不良的影响,促使传统建筑设计和工艺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创新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和保障。

5.2合理应用现代数字技术

当前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说给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在信息处理上有着重要的协作作用。当前阶段计算机网络发展十分迅速,网络技术也逐渐的应用到了各行业当中去,发挥自身的作用。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将产生重要价值。现代建筑设计当前也开始应用网络数字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办公方式和住宅之间进行统一的空间协调和融合,促使办公在分散和自由化的空间上就能有效的实现,从而达到优化建筑设计功能的目的。在未来的发展中现代建筑设计一定要重视起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促使科学技术能真正的与建筑之间进行融合,为我国的建筑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和保障。

5.3充分融合人文精神

现代建筑设计当中,人文性和美观性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灵魂所在你。在内部构造和外观设计等方面都将会涉及到文化内涵的相关内容,并将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通过设计展现出来。因此,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需要积极的融合人文思想,在设计前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充分的融合城市人文精神内涵,从而促使建筑能在视觉上和心理感受上都达到和谐化。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改革要求,创新现代建筑设计方式是一个必然的要求。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可以从现代建筑技术选择的创新、现代建筑功能的创新、提高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以及重视建筑设计的经济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从而促进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军.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7):11-14.

[2]户小宇.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运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