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政会计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2-15 15:22:10
财政会计论文

财政会计论文第1篇

关键词:政府财务会计;并存;协调

1998年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规范了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会计核算,已经取代传统的指令性计划、所有权控制和行政管制,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主要工具(王雍君,2007)。由于其会计核算和预算高度一致,当时对于适应市场经济,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起了重要的作用。

随后由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逐步开始进行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预算会计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形成的三套会计科目和相应的会计报表体系所带来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便于新历史阶段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这些会计信息不便于绩效考核,使得政府财政透明度不强,亟需改革。

为了使政府会计体系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全面性和相关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政府职能(公共管理)转换及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应建立政府财务会计。(徐公伟,2007)。同时,政府财务会计应和政府预算会计共同构成政府会计体系,并定期、全面、连续、系统反映和监督政府债权、债务、对外投资、现金流量、公共财产受托责任履行、政府绩效考评等情况,提供满足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二者之间的并存性

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存在着共同的会计主体,即政府部门和公共部门(包括履行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而且就会计对象而言,都要对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的运动情况进行反映,二者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而且预算会计并不随之取代,而是应该加强。

(一)总的来说,我国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并存性

会计理论研究起点必须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不能割裂一方。在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客观的莫过于会计环境,而最主观的莫过于会计目标,所以,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结合起来才是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杨月梅,1998)。而会计环境不同,会计目标也不同。会计环境的变迁是会计目标进步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牛清霞,2008)。从这个角度着手来考察这个问题,首先我国的会计环境正处于不断的变迁中,过去几十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高度集中,绝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是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基本不受市场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漫长的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系只是初步建立,远未成熟,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不完善,各项交易也不够规范,会计还做不到如实反映的地步,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还远远达不到国际上所要求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水平。

这就决定了我国政府会计的目标不能仅仅用以前那种单一满足预算的想法来考虑,也不能盲目地抛弃从预算的角度来看政府会计的思路。政府会计的目标应定位为:既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需要,又要满足政府公共管理的需要,向政府、立法机构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财政资金收支信息为主,同时提供财务活动和结果方面的信息。也就是应将政府财务会计也纳入政府会计之中,实行以预算会计为主、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才符合中国政府会计目前的改革趋势。

(二)具体分析

具体而言,我国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使得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反映的侧面不同,因此不能相互替代,这里分别加以说明。

1.会计环境不同,对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不同。中国政府外部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立法机构和管理部门是主要的信息使用者,而其他的外部使用者尚处在成长阶段,尚未构成信息使用的主导力量(王晨明,2007)。也就是说,政府财务会计的信息使用者包括立法机构和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的外部使用者,而政府预算会计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立法机构和管理部门,我国的外部环境决定着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对象。

2.政府财务会计反映的是政府整体财务运行状况的全貌,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而政府预算会计则有着政府拨款(appropriation)、承诺(commitment)、核实(verification)和付款(payment),构成支出周期中此消彼长、相互继起的四个阶段(王雍君,2007),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专门反映政府预算方面的情况,也是政府会计不可或缺的部分。

3.政府财务会计能提供和反映政府有关部门的财务状况及成果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并可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可用于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而政府预算会计专门针对政府有关部门的预算情况,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当年的预算收支及结果,以满足政府财政部门、各级政府之间以及立法机关等相关方面考核政府公共财产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必要考核。(三)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应当在相当长的时间并存

笔者认为,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宜考虑分几步走。

我国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持续正常发展的国家,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总的会计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此时既需要监控预算期内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又需要总的政府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在此情况下,应以预算会计为主,财务会计为辅。目前正处于政府会计改革的关键时期,政府预算会计非但不能削弱,在短期还应加强,以确保预算的落实和执行。随着市场力量逐步增强、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逐步转换,建立透明政府、绩效政府的目标进一步实现,应循序渐近地过渡到以财务会计为主,预算会计为辅的局面,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二、二者之间的协调性

在政府财务会计与政府预算会计并存的同时,也要正确地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协调的原因

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旨在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其特点。同时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作为政府会计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有沟通的纽带,也就是应该在某些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协调性,乃至一定程度的统一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使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满足有效地进行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建立高效,高透明度的政府的需要。

(二)协调的主要内容

1.会计基础的协调。根据政府会计的目标,政府会计应提供以财政资金收支信息为主,同时提供财务活动和结果方面的信息。一般而言,预算会计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政府财务会计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宜,这两者使用的会计基础不一致。

2.会计记账的协调。原有预算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基金(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这是以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信息为目标设置的,服务于政府预算管理。而政府财务会计需要提供政府有关部门所有的公共财务资源的交易或事项,其会计要素设置上应有区别,当然作为由会计要素设置的会计科目应有所不同。

3.会计报告的协调。原有预算会计制度的财务报告主要是反映预算会计信息,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预算执行情况表及附表、会计报表说明书几项,而政府财务会计要求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内容较完整,有利于人们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它不仅要包括一系列具有一定层次构成的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和反映资源流动的会计报表外,还要包括成本费用情况的分析、财务报表附注以及有助于政府会计目标实现的补充信息等。

(三)协调的思路

1.采用基金会计。可以考虑借鉴美国政府会计的做法,按照不同业务的性质,将基金看作会计主体,反映每一基金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结余等情况,形成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账户体系,再分别在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中应用,以满足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2.政府财务会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相结合。最常见的应计制修正形式是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范围作出限制,对确认上存在技术难度、计量成本过高或对政府财务管理影响不大的资产和负债不予确认(荆新,高扬,2003)。政府财务会计为了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政府经营及财务活动状况,目前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宜;而预算会计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这样一方面既能反映整个预算资金的连续运动及积累的结果,又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整个财务状况。至于二者之间的衔接,可暂时采用调整账户做过渡,其中必要时可采用计算机技术来编制软件进行协调。

三、结语

从政府会计改革的总体趋势来说,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与政府预算会计之间既要并存,又要协调。我国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决定了二者必须并存,而政府会计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二者又必须协调。做好以上工作将有助于使我国政府会计迈向一个管理更规范化,制度更明晰化的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荆新,高扬.政府会计基础模式:比较与选择[J].财务与会计,2003,(9).

[2]徐公伟.关于构建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体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07,(68).

[3]王雍君.支出周期:构造政府预算会计框架的逻辑起点──兼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命题与战略次序[J].会计研究,2007,(5).

[4]杨月梅.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J].会计研究,1998,(7).

财政会计论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财务会计;并存;协调

1998年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规范了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会计核算,已经取代传统的指令性计划、所有权控制和行政管制,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主要工具(王雍君,2007)。由于其会计核算和预算高度一致,当时对于适应市场经济,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起了重要的作用。

随后由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逐步开始进行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预算会计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形成的三套会计科目和相应的会计报表体系所带来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便于新历史阶段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这些会计信息不便于绩效考核,使得政府财政透明度不强,亟需改革。

为了使政府会计体系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全面性和相关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政府职能(公共管理)转换及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应建立政府财务会计。(徐公伟,2007)。同时,政府财务会计应和政府预算会计共同构成政府会计体系,并定期、全面、连续、系统反映和监督政府债权、债务、对外投资、现金流量、公共财产受托责任履行、政府绩效考评等情况,提供满足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二者之间的并存性

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存在着共同的会计主体,即政府部门和公共部门(包括履行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而且就会计对象而言,都要对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的运动情况进行反映,二者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而且预算会计并不随之取代,而是应该加强。

(一)总的来说,我国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并存性

会计理论研究起点必须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不能割裂一方。在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客观的莫过于会计环境,而最主观的莫过于会计目标,所以,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结合起来才是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杨月梅,1998)。而会计环境不同,会计目标也不同。会计环境的变迁是会计目标进步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牛清霞,2008)。从这个角度着手来考察这个问题,首先我国的会计环境正处于不断的变迁中,过去几十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高度集中,绝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是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基本不受市场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漫长的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系只是初步建立,远未成熟,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不完善,各项交易也不够规范,会计还做不到如实反映的地步,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还远远达不到国际上所要求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水平。

这就决定了我国政府会计的目标不能仅仅用以前那种单一满足预算的想法来考虑,也不能盲目地抛弃从预算的角度来看政府会计的思路。政府会计的目标应定位为:既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需要,又要满足政府公共管理的需要,向政府、立法机构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财政资金收支信息为主,同时提供财务活动和结果方面的信息。也就是应将政府财务会计也纳入政府会计之中,实行以预算会计为主、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才符合中国政府会计目前的改革趋势。

(二)具体分析

具体而言,我国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使得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反映的侧面不同,因此不能相互替代,这里分别加以说明。

1.会计环境不同,对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不同。中国政府外部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立法机构和管理部门是主要的信息使用者,而其他的外部使用者尚处在成长阶段,尚未构成信息使用的主导力量(王晨明,2007)。也就是说,政府财务会计的信息使用者包括立法机构和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的外部使用者,而政府预算会计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立法机构和管理部门,我国的外部环境决定着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对象。

2.政府财务会计反映的是政府整体财务运行状况的全貌,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而政府预算会计则有着政府拨款(appropriation)、承诺(commitment)、核实(verification)和付款(payment),构成支出周期中此消彼长、相互继起的四个阶段(王雍君,2007),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专门反映政府预算方面的情况,也是政府会计不可或缺的部分。

3.政府财务会计能提供和反映政府有关部门的财务状况及成果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并可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可用于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而政府预算会计专门针对政府有关部门的预算情况,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当年的预算收支及结果,以满足政府财政部门、各级政府之间以及立法机关等相关方面考核政府公共财产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必要考核。(三)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应当在相当长的时间并存

笔者认为,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宜考虑分几步走。

我国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持续正常发展的国家,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总的会计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此时既需要监控预算期内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又需要总的政府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在此情况下,应以预算会计为主,财务会计为辅。目前正处于政府会计改革的关键时期,政府预算会计非但不能削弱,在短期还应加强,以确保预算的落实和执行。随着市场力量逐步增强、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逐步转换,建立透明政府、绩效政府的目标进一步实现,应循序渐近地过渡到以财务会计为主,预算会计为辅的局面,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二、二者之间的协调性

在政府财务会计与政府预算会计并存的同时,也要正确地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协调的原因

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旨在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其特点。同时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作为政府会计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有沟通的纽带,也就是应该在某些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协调性,乃至一定程度的统一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使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满足有效地进行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建立高效,高透明度的政府的需要。

(二)协调的主要内容

1.会计基础的协调。根据政府会计的目标,政府会计应提供以财政资金收支信息为主,同时提供财务活动和结果方面的信息。一般而言,预算会计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政府财务会计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宜,这两者使用的会计基础不一致。

2.会计记账的协调。原有预算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基金(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这是以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信息为目标设置的,服务于政府预算管理。而政府财务会计需要提供政府有关部门所有的公共财务资源的交易或事项,其会计要素设置上应有区别,当然作为由会计要素设置的会计科目应有所不同。

3.会计报告的协调。原有预算会计制度的财务报告主要是反映预算会计信息,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预算执行情况表及附表、会计报表说明书几项,而政府财务会计要求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内容较完整,有利于人们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它不仅要包括一系列具有一定层次构成的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和反映资源流动的会计报表外,还要包括成本费用情况的分析、财务报表附注以及有助于政府会计目标实现的补充信息等。

(三)协调的思路

1.采用基金会计。可以考虑借鉴美国政府会计的做法,按照不同业务的性质,将基金看作会计主体,反映每一基金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结余等情况,形成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账户体系,再分别在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中应用,以满足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2.政府财务会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相结合。最常见的应计制修正形式是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范围作出限制,对确认上存在技术难度、计量成本过高或对政府财务管理影响不大的资产和负债不予确认(荆新,高扬,2003)。政府财务会计为了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政府经营及财务活动状况,目前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宜;而预算会计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这样一方面既能反映整个预算资金的连续运动及积累的结果,又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整个财务状况。至于二者之间的衔接,可暂时采用调整账户做过渡,其中必要时可采用计算机技术来编制软件进行协调。

三、结语

从政府会计改革的总体趋势来说,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与政府预算会计之间既要并存,又要协调。我国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决定了二者必须并存,而政府会计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二者又必须协调。做好以上工作将有助于使我国政府会计迈向一个管理更规范化,制度更明晰化的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荆新,高扬.政府会计基础模式:比较与选择[J].财务与会计,2003,(9).

[2]徐公伟.关于构建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体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07,(68).

[3]王雍君.支出周期:构造政府预算会计框架的逻辑起点──兼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命题与战略次序[J].会计研究,2007,(5).

[4]杨月梅.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J].会计研究,1998,(7).

财政会计论文第3篇

自中国引入财政管理会计以来,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不够广泛、不够深入、不够协调等问题尤为显著。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操作人员的主观问题以及行业的客观问题都会影响到财政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由此可见行业人员素质和社会经济大环境对管理会计学的发展和应用影响很大。根据一直以来财政管理会计的应用,归结出以下五点问题。

1.相关理论支持不够完善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进入我国被应用到很多学科和行业,因此管理会计领域被不断拓宽,其中一些不合理的观点和假设也被修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对管理会计学的引用并不全面,缺乏系统性,很多内容也一直处于分析阶段,没有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很多实践出现的问题无法在理论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甚至有的理论和实践是不想符合的,因此管理会计理论对于实际的应用而言没有很高的价值。

2.实际运用不够全面管理会计学起初的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基础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有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时代,尤其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和西方国家大不相同,因此其中的假设或模型不能再被运用。除此之外,应用地区的不全面应用也是问题之一,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很好的运用管理会计学,或者没有运用一整套管理会计学,因此应用效果不佳。

3.实务界对管理会计不够重视根据国内外以及港台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财政管理会计学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甚至对企业对管理会计学很不重视,认为管理会计学对企业运营管理没有作用。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管理会计学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经济滞后的内陆西部地区,很多企业无法清楚的知道管理会计学对企业经营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也不愿应用管理会计学。

4.实际应用的经验不够丰富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管理会计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该门学科成为很多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我国有些企业能够较为良好的运用管理会计学,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为财务的管理提供便利,7O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核算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但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行业并没有从中总结出有效的结论和观点,因此在管理会计学在我国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普及。缺乏优秀范例也使得高等院校的教学成为纸上谈兵,实践性大大降低。

5.管理队伍不够专业化在大多数企业中,没有专门设置管理会计部门,其职责大多由财务人员担任,因此在处理管理会计事务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其专业程度较低将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的应用质量。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财政管理会计相关的技术资格考试,因此缺乏衡量标准,也无法组建专业的管理会计团队。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大多将重点放在会计循环上,一味遵循传统会计管理的方法,而不重视如何才能让企业长期高效的发展。如果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就无法从根本上落实到实践中,从而影响财政管理会计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财政管理会计学在应用中的解决对策

要想改变当前财政管理会计学的应用现状,就必须要认识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大环境的理论体系,并且科学有效的落实到实践中去,除此之外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有在多个方面完善才能保证财政管理会计学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成功。

1.加强基本理论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只是对西方管理会计知识的介绍,而没有落实到实际的管理会计工作中。西方形成的管理会计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我国市场所应用,但由于我国在社会经济环境、市场机制、文化观念等多方面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西方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实践效果并不乐观。对于财政管理会计学而言,强化基本理论知识是完善管理会计的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能够分析其他理论问题的规律性和本质。在研究理论时不能就理论而研究理论,而应该根据实际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大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没有针对性的研究只是泛泛而谈,不具任何代表性和实际操作性。在强化基本理论时,要吸收运用相关学科的有用内容,借助研究的成果来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2.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一些发达国家有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专门研究管理会计学,参加该协会的分别有学术界的和实务界的人才,他们能够互相交流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完善管理会计学。对于国外的这种成功的做法,我国也应该借鉴,从而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完备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实践应用中,应该根据理论设计一些具备行业特点并且较为可行的方案,以便实践能够顺利进行。实践一旦成功,就能够为日后的应用提供很大参照,作为行业企业管理会计的样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能够为专业人才的培训提供直观的依据,有利于培训工作的进行,让专业人才能够更好的应对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拓展财政管理会计内容管理会计学除了原来就有的内容以外还可以融人一些其他的内容,来拓展其内容的覆盖面。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的内容相互融合,将其独有的内容总结到一起,使得财政管理会计学能够更加全面。作业成本法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将该部分内容融合入管理会计学,则能够增强其应用性,强化实践性的同时拓展财政管理会计的内容。以前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重心主要是制造成本,但在当今时代下需要改变成新的重心即战略总成本,在具体实践中不能仅仅控制成本,而需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规划,使成本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在业绩的一120-评估上要兼顾企业整体业绩与员工个人业绩,并且保证短期和长期都能够有序稳定的实现既定的目标。

4.提高行业人员素质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基础,在管理会计上,企业需要对人才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从高层领导到底层员工都需要全方面提高其素质。高层领导者必须要具备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还必须广招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通过这些专业人才实现管理会计应用的落实,从而实现管理会计的有效推广。企业为了长期发展,可以定期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培训,更新其专业知识,让实际应用能够与时展同步,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在该行业中长期稳定的发展。日常管理中信息的分类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将信息可以按对象、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分类,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改制,按照目标进行配合,这样能够更有利于信息的管理,从而保证管理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财政会计论文第4篇

1.会计政策变更对财务信息的客观性产生直接性影响财务报表分析一定要以财务分析为基础,因此,财务信息一定要准确、客观。财务信息不仅涵盖财务报表,还涉及企业所披露的会计政策的选择。从某种程度而言,财务信息的优劣对于市场经济的运作秩序和未来发展具有直接性作用。无论企业上市与否,会计政策都是其开展财务信息确认以及财务信息计量的参考性文件。会计事项从最初的确认和计量直至最终的确认和计量过程,都需要选择并执行一定的会计准则、会计方法以及会计流程。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要立足于一定的会计政策,其客观性取决于所选择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变更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可靠性产生间接性影响会计政策变更对财务信息的客观性产生直接性影响,而财务报表的编制必须要以某种会计政策下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为基础,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受到财务信息的客观性的直接影响。因此,会计政策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可靠性产生间接性的影响,对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拥有一定的会计政策变更自由,对利润进行一定的操控,造成财务报表信息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在利益相关方开展报表分析的过程中,其可靠性不仅要依赖于分析者的水平,而且要依赖于数据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倘若数据信息缺乏真实性,则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报表分析就没有足够的可信度,使得利益相关方以其为基础做出的决策存在偏差。继而引发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的破灭。假如此问题广泛存在于企业当中,财务报表和报表分析都将无价值可谈。那么,企业的运营环境和社会的经济秩序都将失去稳定。

二、基于会计政策变的财务报表分析策略

1.明晰主次关系,对重点项目和关键数据给予足够的关注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当明晰主次关系,对重点项目和关键数据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的内部机构数量越来越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在开展财务报表分析时几乎无法做到百分百的全面。当会计政策发生变更后,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要锁定重点篇幅,把关注的重点聚焦于财务报表的合计项目以及关键数据,规避过度全面而不细致的问题。例如,对于银行信贷审批工作者来说,其应当重视的内容在于当会计政策发生变更后,企业的第一还款能力有没有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其形成现金的能力有没有受到影响。对于财务报表分析来说,需要注重企业因生产经营、投资以及筹资等行为所产生的现金流是否可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营运。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现金流动的比率,从而判断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可以保障其现金流的有效性。2.强化重点领域的分析力度开展财务报表分析意在借助对现阶段财务状况的分析实现对企业运营状况的掌握,继而为其日后的运营发展提出较为准确的决策。因此,在开展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相比于对企业往期和本期的数据分析而言,对其日后运营发展方向的分析和判断更具价值性。然而,在现实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财务报表分析工作者依旧处于对往期和本期数据过多的分析的误区。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者应当形成科学的分析理念:以发展的目光和前瞻性的角度进行财务分析更具价值性。

3.以经济后果理念为准则,开展财务报表分析以经济后果理念为准则,对会计政策产生的变更进行解析,才可以从根源处锁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现实价值,继而依照会计政策产生的变更制定匹配的处理方案。全面解析并且深入领会会计政策变更的必要性,进而针对实际数据得出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产生的作用。第一,应当依照企业的实际条件,分析其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企业的财务报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以编制,并且要由会计师对其进行必要的审计。然而,尽管如此,企业的管理层依旧有很大的会计政策变更自由。某种意义而言,会计政策依旧是企业管理层的意志产物。因此,分期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是相当关键的,并且应当持续以质疑性的眼光予以对待。第二,就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产生的作用加以解析。在开展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关注两项内容。首先,也就是说不考虑以往会计政策的合理性,始终认为本期的会计政策变更都是合理的;其次,将企业会计政策产生变更前后的财务报表加以汇总。基于上述两个步骤,可以为后续阶段的经济后果学说提供详细的、准确的数据信息。第三,借助经济后果学说对会计政策变更的实质加以全面的考量。经济后果学说引发人们对会计政策变更实质的思考,人们逐渐了解到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是企业单纯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而是使利益相关方彼此展开博弈。从根源处看,会计政策产生变更的过程就是利益重新配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要对其自身利益加以重新考量,继而发挥对会计政策变更的加速作用或者抑制作用。使会计政策处于对其自身利益最有保障的状态,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以石油工程公司为例,打出废井的状况并不少见。依照责权配比的制度,可以选择成本法,把打出废井的成本费用支出纳入当期损益栏,也可选择递延法。每一个会计政策都会对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形成差异化的作用,引发其资产、负债和利润出现对应的变化。通常而言,应当对全部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加以全面的考量。总之,基于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报表分析,应当先将全部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加以清晰的划分——明确全部受益者、受害者、推动者和无作用者。从而有助于会计报表分析工作者做出准确的、科学的判断。

三、结语

财政会计论文第5篇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基础单元,便于对全部产权的基本权益具有维护作用。但是,国家利益至上的思路在走,使得会计监督不管是在控制环境及控制流程,还是在委托风险、信息沟通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单位内部监督弱化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会计原始凭证信息失真,基础数字不实。原始凭证出现混乱现象是当前企业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使得会计信息真假难辨而难以监督;有法不依,使得会计无法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内部监督状况松弛。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企业片段地理解搞活动开放的政策,放松甚至放弃了管理工作,从而致使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及权责不明,从而使得会计监督无处着手。

(二)社会监督乏力

从社会监督的视角来看,社会监督乏力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会计师行业监督质量较低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非常晚,基础较差,发展较快,加上长时间以来多家主办,各自为政,监管力度不足,相关政策配套不完善。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全新的、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专职注册会计数量较少,部分人的执业水平低下,业务能力低下等。

2、无序竞争造成收费低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审计事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以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却出现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无序竞争,各会计事务所常常通过降低审计收费标准来招揽业务。

3、注册会计师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而言,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同时企业审计实际委托人为企业的管理当局,这就是说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使得审计机构很难保持其独立性。

(三)财政会计监督功能缺乏权威性

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应该说还不是非常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在制定上未与其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粗枝大叶,从而使得执行起来依据不够充分,缺乏一定的操作性。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督很多都是对事不对人,财政预算、审计工作以及税务等部门均未对被查单位的人事任免权,也就没有行政处罚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部门会计监督的权威性造成影响。

(四)财政会计监督观念模糊

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对会计监督认识程度较为低下。某些人认为要搞好企业,主要就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唯有效益才是一切工作的关健环节,是否进行行政会计监督,并不是非常重要;某些企业则认为财政会计监督与企业法人代表负责制之间存在矛盾,企业法人代表要企业行使经营自,会计监督会对这种自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因此人为排斥财政会计监督。甚至还有些企业出现了企业法人代表聘任会计人员采取“顺我者用,逆我者下”的用人标准,根本无法讲会计监督。

二、强化我国财政会计监督乏力的策略分析

基于如上关于我国财政会计监督乏力现状及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财政会计监督乏力问题加以解决,具体可采用如下措施进行解决:

(一)优化内外部环境

1、优化法制环境

在监督与被监督的环境条件之中,监督者具有监督权力,被监督者则需承担被监督的义务,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务必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才可以实现。所以,法律环境对财政会计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行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2、优化企业制度环境

财政会计监督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分,通过构建完备的会计监督体系及会计监督机制来实现并完成其保护各委托人利益的基本职能。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使其财政会计监督体系的作用发挥极致。

(二)充分运用群众监管的力量

提升财政监管的透明性,将财政方面的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向公众公开,利用群众对会计进行监管,构筑透明的财政政策,针对相关的对策、步骤以及资本使用状况均在公众的监管之中实施、开展。人大的监管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从估算开始到估算实施最后到决算,人大财政方面的相关人士均在监管过程之中。此外,公众言论对监管贪污活动具有非常关健的作用,可设置很多不同的举报形式,对举报人进行保密,完善举报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属实而且还可以获取一定的奖励等。另外,再加上大众传媒的力量,增强监管监察的力度。健全财政公开机制,完善各个机构环节,只要是可以公开的程序均应进行公开,特别是资本运营的具体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群众监管,形式可多样化,如设立举报网站、邮箱或者电话等。

三、结束语

财政会计论文第6篇

1.相关理论支持不够完善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进入我国被应用到很多学科和行业,因此管理会计领域被不断拓宽,其中一些不合理的观点和假设也被修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对管理会计学的引用并不全面,缺乏系统性,很多内容也一直处于分析阶段,没有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很多实践出现的问题无法在理论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甚至有的理论和实践是不想符合的,因此管理会计理论对于实际的应用而言没有很高的价值。

2.实际运用不够全面

管理会计学起初的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基础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有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时代,尤其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和西方国家大不相同,因此其中的假设或模型不能再被运用。除此之外,应用地区的不全面应用也是问题之一,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很好的运用管理会计学,或者没有运用一整套管理会计学,因此应用效果不佳。

3.实务界对管理会计不够重视

根据国内外以及港台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财政管理会计学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甚至对企业对管理会计学很不重视,认为管理会计学对企业运营管理没有作用。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管理会计学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经济滞后的内陆西部地区,很多企业无法清楚的知道管理会计学对企业经营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也不愿应用管理会计学。

4.实际应用的经验不够丰富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管理会计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该门学科成为很多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我国有些企业能够较为良好的运用管理会计学,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为财务的管理提供便利,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核算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但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行业并没有从中总结出有效的结论和观点,因此在管理会计学在我国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普及。缺乏优秀范例也使得高等院校的教学成为纸上谈兵,实践性大大降低。

5.管理队伍不够专业化

在大多数企业中,没有专门设置管理会计部门,其职责大多由财务人员担任,因此在处理管理会计事务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其专业程度较低将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的应用质量。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财政管理会计相关的技术资格考试,因此缺乏衡量标准,也无法组建专业的管理会计团队。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大多将重点放在会计循环上,一味遵循传统会计管理的方法,而不重视如何才能让企业长期高效的发展。如果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就无法从根本上落实到实践中,从而影响财政管理会计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财政管理会计学在应用中的解决对策

要想改变当前财政管理会计学的应用现状,就必须要认识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大环境的理论体系,并且科学有效的落实到实践中去,除此之外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有在多个方面完善才能保证财政管理会计学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成功。

1.加强基本理论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只是对西方管理会计知识的介绍,而没有落实到实际的管理会计工作中。西方形成的管理会计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我国市场所应用,但由于我国在社会经济环境、市场机制、文化观念等多方面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西方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实践效果并不乐观。对于财政管理会计学而言,强化基本理论知识是完善管理会计的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能够分析其他理论问题的规律性和本质。在研究理论时不能就理论而研究理论,而应该根据实际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大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没有针对性的研究只是泛泛而谈,不具任何代表性和实际操作性。在强化基本理论时,要吸收运用相关学科的有用内容,借助研究的成果来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2.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一些发达国家有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专门研究管理会计学,参加该协会的分别有学术界的和实务界的人才,他们能够互相交流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完善管理会计学。对于国外的这种成功的做法,我国也应该借鉴,从而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完备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实践应用中,应该根据理论设计一些具备行业特点并且较为可行的方案,以便实践能够顺利进行。实践一旦成功,就能够为日后的应用提供很大参照,作为行业企业管理会计的样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能够为专业人才的培训提供直观的依据,有利于培训工作的进行,让专业人才能够更好的应对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拓展财政管理会计内容

管理会计学除了原来就有的内容以外还可以融入一些其他的内容,来拓展其内容的覆盖面。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的内容相互融合,将其独有的内容总结到一起,使得财政管理会计学能够更加全面。作业成本法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将该部分内容融合入管理会计学,则能够增强其应用性,强化实践性的同时拓展财政管理会计的内容。以前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重心主要是制造成本,但在当今时代下需要改变成新的重心即战略总成本,在具体实践中不能仅仅控制成本,而需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规划,使成本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在业绩的评估上要兼顾企业整体业绩与员工个人业绩,并且保证短期和长期都能够有序稳定的实现既定的目标。

4.提高行业人员素质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基础,在管理会计上,企业需要对人才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从高层领导到底层员工都需要全方面提高其素质。高层领导者必须要具备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还必须广招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通过这些专业人才实现管理会计应用的落实,从而实现管理会计的有效推广。企业为了长期发展,可以定期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培训,更新其专业知识,让实际应用能够与时展同步,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在该行业中长期稳定的发展。日常管理中信息的分类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将信息可以按对象、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分类,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改制,按照目标进行配合,这样能够更有利于信息的管理,从而保证管理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5.开发新型应用软件

管理会计在日常操作中需要借助较为复杂的计算方法,人工的计算会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并且无法有效控制计算的正确率。计算机操作能够保证运算的正确性,并且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操作的效率。为了不断适应管理会计的运算需要,该行业需要不断开发新型应用软件,还可以借助软件拓宽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当今时代下的管理会计,运用电算化已经是时代的必然,企业必须要迎合时代的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管理会计的实践应用。

三、结语

财政会计论文第7篇

1.相关理论支持不够完善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进入我国被应用到很多学科和行业,因此管理会计领域被不断拓宽,其中一些不合理的观点和假设也被修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对管理会计学的引用并不全面,缺乏系统性,很多内容也一直处于分析阶段,没有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很多实践出现的问题无法在理论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甚至有的理论和实践是不想符合的,因此管理会计理论对于实际的应用而言没有很高的价值。

2.实际运用不够全面

管理会计学起初的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基础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有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时代,尤其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和西方国家大不相同,因此其中的假设或模型不能再被运用。除此之外,应用地区的不全面应用也是问题之一,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很好的运用管理会计学,或者没有运用一整套管理会计学,因此应用效果不佳。

3.实务界对管理会计不够重视

根据国内外以及港台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财政管理会计学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甚至对企业对管理会计学很不重视,认为管理会计学对企业运营管理没有作用。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管理会计学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经济滞后的内陆西部地区,很多企业无法清楚的知道管理会计学对企业经营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也不愿应用管理会计学。

4.实际应用的经验不够丰富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管理会计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该门学科成为很多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我国有些企业能够较为良好的运用管理会计学,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为财务的管理提供便利,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核算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但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行业并没有从中总结出有效的结论和观点,因此在管理会计学在我国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普及。缺乏优秀范例也使得高等院校的教学成为纸上谈兵,实践性大大降低。

5.管理队伍不够专业化

在大多数企业中,没有专门设置管理会计部门,其职责大多由财务人员担任,因此在处理管理会计事务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其专业程度较低将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的应用质量。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财政管理会计相关的技术资格考试,因此缺乏衡量标准,也无法组建专业的管理会计团队。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大多将重点放在会计循环上,一味遵循传统会计管理的方法,而不重视如何才能让企业长期高效的发展。如果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就无法从根本上落实到实践中,从而影响财政管理会计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财政管理会计学在应用中的解决对策

要想改变当前财政管理会计学的应用现状,就必须要认识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大环境的理论体系,并且科学有效的落实到实践中去,除此之外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有在多个方面完善才能保证财政管理会计学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成功。

1.加强基本理论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只是对西方管理会计知识的介绍,而没有落实到实际的管理会计工作中。西方形成的管理会计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我国市场所应用,但由于我国在社会经济环境、市场机制、文化观念等多方面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西方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实践效果并不乐观。对于财政管理会计学而言,强化基本理论知识是完善管理会计的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能够分析其他理论问题的规律性和本质。在研究理论时不能就理论而研究理论,而应该根据实际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大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没有针对性的研究只是泛泛而谈,不具任何代表性和实际操作性。在强化基本理论时,要吸收运用相关学科的有用内容,借助研究的成果来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2.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一些发达国家有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专门研究管理会计学,参加该协会的分别有学术界的和实务界的人才,他们能够互相交流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完善管理会计学。对于国外的这种成功的做法,我国也应该借鉴,从而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完备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实践应用中,应该根据理论设计一些具备行业特点并且较为可行的方案,以便实践能够顺利进行。实践一旦成功,就能够为日后的应用提供很大参照,作为行业企业管理会计的样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能够为专业人才的培训提供直观的依据,有利于培训工作的进行,让专业人才能够更好的应对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拓展财政管理会计内容

管理会计学除了原来就有的内容以外还可以融入一些其他的内容,来拓展其内容的覆盖面。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的内容相互融合,将其独有的内容总结到一起,使得财政管理会计学能够更加全面。作业成本法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将该部分内容融合入管理会计学,则能够增强其应用性,强化实践性的同时拓展财政管理会计的内容。以前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重心主要是制造成本,但在当今时代下需要改变成新的重心即战略总成本,在具体实践中不能仅仅控制成本,而需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规划,使成本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在业绩的评估上要兼顾企业整体业绩与员工个人业绩,并且保证短期和长期都能够有序稳定的实现既定的目标。

4.提高行业人员素质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基础,在管理会计上,企业需要对人才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从高层领导到底层员工都需要全方面提高其素质。高层领导者必须要具备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还必须广招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通过这些专业人才实现管理会计应用的落实,从而实现管理会计的有效推广。企业为了长期发展,可以定期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培训,更新其专业知识,让实际应用能够与时展同步,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在该行业中长期稳定的发展。日常管理中信息的分类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将信息可以按对象、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分类,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改制,按照目标进行配合,这样能够更有利于信息的管理,从而保证管理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5.开发新型应用软件

管理会计在日常操作中需要借助较为复杂的计算方法,人工的计算会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并且无法有效控制计算的正确率。计算机操作能够保证运算的正确性,并且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操作的效率。为了不断适应管理会计的运算需要,该行业需要不断开发新型应用软件,还可以借助软件拓宽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当今时代下的管理会计,运用电算化已经是时代的必然,企业必须要迎合时代的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管理会计的实践应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