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刑事技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0-21 03:46:29
刑事技术论文

刑事技术论文第1篇

(一)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刑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学科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公安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手段也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对创新型刑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刑事技术的自然学科属性也决定了应该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保持本学科蓬勃发展的气息。刑事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第一,老师要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转变。刑事技术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使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把握本学科领域内的重要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刑事技术教学不能只是给学生“输血”,关键是要让学生有“造血”的功能,能够独立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第二,要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问题的转变。通过端正学生治学的态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刑事技术的学科属性,树立物证和法律的双重意识,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提高自主学习本学科知识的能力。第三,让知识实现由理论研究层面向实践操作层面的转变。刑事技术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成立学科兴趣小组、开发创新型实验设计等途径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和应用方法的研究,在必要的时候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二)服务打击犯罪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犯罪手段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的趋势,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也越来越强,如在作案时戴手套避免留下手印、作案后销毁痕迹等。这给刑事技术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对刑事技术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刑事技术与犯罪活动在经历着一场“侦查与反侦查”的较量,需要更多的应用型的刑事技术人才来充实公安队伍。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的同时,国内外法庭科学领域对于刑事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也从未间断。新形势下的刑事技术教育应该注重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武装学生,强化学生的物证意识;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使其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掌握各类物证的寻找发现、勘验提取、分析判断和检验鉴定的基本方法,能够将刑事技术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不遗漏任何蛛丝马迹,真正做到“物证尽其用”,进而能够胜任公安刑侦工作,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同时,在传授这些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该注重学生政治立场、思想道德的培养,避免学生以后走上社会不从事警察这一职业而形成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二、明确刑事技术的学科属性

学科属性的明确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课程有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学习过程中更讲究方法和目的性,还能够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更好地实现向应用型学科的转变。

(一)具有多学科知识相互交融渗透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正在朝着多学科多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刑事技术是一门综合交叉的学科,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也与犯罪学、社会学、历史、法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紧密联系,并且为侦查学、现场勘查学等学科提供技术支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技术手段,还需要使其了解刑事技术学科的发展历程,从中探寻规律,能够在多学科交融的知识框架下灵活应用。一方面借助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来完善刑事技术的手段,另一方面用刑事技术的研究成果来服务社会。所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专业知识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应该在学科大背景下来进行刑事技术的学科教育,使培养的刑事技术人才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二)具有物证研究与法律规制相结合的特点

刑事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物证,在对物证检验的过程中形成结论性的鉴定意见,为案件的侦查提供线索和证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物证收集、固定和检验鉴定的方法和技能。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略物证和鉴定结论的法律属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明确了法定证据的八种形式,其中物证和鉴定意见是与刑事技术密切相关的两大类证据形式。所以,还要给学生灌输法律意识,保证物证的合法性,能够在诉讼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法律服务。我国当前对于物证和鉴定结论的研究缺乏将刑事技术视角和法律视角的有机结合。尽管《刑事技术》和《刑事诉讼法》都作为专业课程来学习,但没有形成体系。刑事技术的教育往往注重自然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在相关的法律知识层面有所欠缺,对物证及物证鉴定结论的法律规制把握的不够全面;而从法学理论视角研究物证的学者通常缺乏相关的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不熟悉各类物证形成的原理及处理的基础方法与手段。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物证的合法性、科学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刑事技术教育应该尽快融入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避免在物证勘验和检验鉴定环节出现法律不规范的问题。同时,法律层面也应该更加充分考虑物证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特点,真正做到用物证说话,坚决杜绝由于物证层面的问题而导致冤假错案的现象,从而保证案件侦查的科学性。

三、改革刑事技术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刑事技术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层面,这是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学习态度的转变的。刑事技术教育与学科特点密不可分,需要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来保证教学效果。

(一)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刑事技术课堂教学必须明确的一个理念就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充分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在课堂上多组织学生开展分组互动式讨论,并可尝试将讨论结果计入本学科考核的成绩,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提高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同时,在作业布置、考试题目设置方面也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其次,应该多引入案例教学。利用刑事技术手段侦破的案件不计其数,适时引入贴切的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从案例中学习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结合相关案例设计的一些问题也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方式的组织决定因素在于老师。老师首先应该在备课环节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想教人一勺水,必须有一碗水”。课堂讲授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而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还要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服务教学。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的多媒体课件一定要保证质量,文字精炼、图文并茂。鉴于刑事技术学科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对于一些必要的操作方法,可以附加必要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二)强化实验主导刑事技术课程

实验是刑事技术课程的精髓,是公安人才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对刑事技术理论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但是,当前刑事技术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附属于理论教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教材和老师要求的去做,实验教学大多是理论教学的重复,侧重于验证理论课叙述的现象。有些院校甚至存在实验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形,重理论轻实践。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背离了刑事技术学科发展的规律,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强化实验教学的意识,突出实验的主导地位。首先,应该保证实验课时的合理比例,这是最基本的保证。刑事技术的内容较多,但在有限的学时内不能搞走马观花式的教育,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地分配重点知识与一般知识、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的比例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比例可根据各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校情来具体确定,这也是实现实验教学效果的最基本保障。

其次,按质按量完成基础验证型实验。大多数公安院校的刑事技术实验室硬件条件已经相当完善,能够满足诸如刑事照相的方法、各类痕迹的检验和鉴定、笔迹检验等基础实验项目的开展,有条件的实验室还可开展法医尸体检验、毒物定性定量分析以及电子物证检验分析等专业性较强的基础类实验项目。总体来讲,基础验证型实验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借助刑事技术器材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各类物证固定、寻找发现、勘查检验,掌握对各类物证进行分析判断和检验鉴定的基本技能。

再次,探索综合性、创新型实验项目。刑事技术各模块之间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刑事影像技术综合实验可以模拟室内或室外犯罪的现场对现场照相的方法进行规范设计;痕迹检验综合实验可以将手印、足迹、工具痕迹和枪弹痕迹融入一个犯罪现场,从痕迹的寻找发现、显现固定、分析鉴定等角度综合考察;法医检验综合实验可以将尸体现象与死亡原因、死亡时间等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同时,刑事技术各模块之间又是彼此紧密联系的。痕迹检验、文件检验、法医检验都离不开刑事照相的知识,同一犯罪现场也经常会遇到多种物证的情形。所以,开发综合性实验,将照相技术、痕迹检验、文件检验、法医检验等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实践考察,也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在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的基础上,应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设计,对传统方法进行完善,研究新技术,开发新设备,为刑事技术理论和实践注入新的活力。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科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提高学生应对复杂犯罪现场的实力以及学术研究的水平。

总之,刑事技术实验教学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实验教学应该朝着能够培养更多的具有刑事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物证鉴定实践技能的人才这个方向而努力。

(三)保持刑事技术教育的活力

社会在发展,刑事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学科的建设只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立足。

1.刑事技术教育离不开知识的开放交流

知识如同水源,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活力。刑事技术教育必须保障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首先,要加强国内外知识的交流。充分利用公安部外专引智项目计划,拓宽国内外信息技术交流的渠道,邀请国外法庭科学及物证鉴定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经验,为刑事技术教育注入新鲜的学术活力。同时,选派优秀的学者出国参观访问,“走出去、引进来”,在国际视野下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其次,要将国内各公安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公安院校与实际办案部门的经验交流以及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实际效果。可以组织各公安院校从事刑事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邀请地方办案实践部门的人员到院校进行讲学,介绍办案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互结合。再次,要多进行学科知识的交流,形成良性的学术交流氛围。要及时了解边缘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及时将相关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刑事技术领域,例如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手印显现,将3D技术应用于现场制图、颅像复原以及立体痕迹的勘验等方面。可以说,学科间的交流是没有界限的,是促进彼此共同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2.应秉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

自然科学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刑事技术学科的发展也必须与科技的发展同步,紧跟时展的步伐。教育部在1998年12月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刑事技术人员只有具备开拓创新的意识,适应知识与技术上的快速更替,才能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学科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相吻合的。刑事技术教育要及时关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研究和解决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知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另外,学生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来了解刑事技术手段应用的发展态势,查阅《刑事技术》《警察技术》《中国司法鉴定》《证据科学》《广东公安科技》等期刊以及我国各公安院校的学报相关的刑事技术栏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另外还应该掌握本学科的一些基础外语知识,通过外文文献检索《ForensicScienceInternational》《ForensicScience》等国际权威法庭科学杂志、浏览相关的外文网站,这样不仅有利于开阔视野,还有利于提高学术修养和从事本学科学术研究的能力。

四、结语

刑事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刑事技术 现场勘查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D9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321-0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犯罪案件的现场是指犯罪正在实施的场所。并且,在这个场所中留有大量的犯罪的痕迹。而能否在这个犯罪现场中提取有利于警方侦破案件的证据是警方对于犯罪现场进行勘察的重要目的。在进行现场勘查的问题上,如何能够很好的妥善保护原始犯罪现场,能够使警方找到犯罪者的作案手法,对于弄清案件,有重要的意义。现场勘查是侦破案件的初始阶段,也是重要阶段,侦查人员运用技术手段对于犯罪场所、痕迹、物品、尸体等进行侦查活动。[]现场能够勘查的重要物品不仅仅是帮助警方进行案件的侦破,同样也是逮捕犯罪者的重要证据。刑事技术的现场勘查能够为案件的性质提供依据,通过对于现场刑事技术的勘查能够对于现场的案件进行定性和分析。

2.国外研究现状

而相对于中国的刑事技术的起步阶段,国外的刑事技术现场勘查能力则相对较为先进。以美国FBI为例,美国联邦调查局在进行犯罪现场勘查的时候,有着严格的要求和准备工作:首先,在进行现场勘查的时候,要注意进行现场勘查的准备工作。其次,刑事技术人员进入现场之后,对于现场要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和初步的评价,并做好相关的笔录准备,最后,开始进行现场勘查工作,其中包括:拍照、绘制图片、对现场进行细致搜查、搜集相关物证和人证和最后的巡视。一系列检查结束之后才能够对于现有的现场进行解除警戒。[]这一系列的关于现场勘查的任务由固定的人员组成,具有一定的管理体制,专人专门负责这些问题能够减少在现场勘查中的错误和物证不清等问题。

3.研究方法

现有的国内刑事技术现场勘查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现场勘查技术理论还不是十分的成熟,并且,在现场勘查的问题上,没有严密的法律和法规进行保护,很多的现场勘查技术不能够被很好的现实应用。而相反,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刑事技术理论有着很好的研究和理论成果,并且这些理论成果能够被现有的法律保护并且应用到现实的现场勘查上来。

二、刑事技术现场勘查理论评述

1.刑事技术现场勘查防护

我国现有的刑事技术人员和现场勘查人员被混淆为同样的人员配置导致现有的刑事技术现场存在着刑事技术现场的人员在取证上和现场勘查上存在问题。并且对于犯罪现场的防护也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中国的刑事勘查人员在进入现场之前,基层的人员对于案发现场只是进行简单的封锁和警戒,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但是却缺少对于现场的初步处置,包括查看受害人是否死亡,进行急救或者是查看犯罪者是够就是藏匿与比较隐秘的场所或者是出现在现场等。现场的勘查不到位导致了接下来需要技术人员重新对于现场进行初步解析和取证,这样不单单是浪费了侦破案件的时间,同样,这样做对于案件本省来说,也错失了侦破案件的最佳的时间。因为无论受害者是否死亡,第一时间的工作总是能够得到最佳的效果。

2.刑事技术现场勘查的工作思考

我国现有刑事技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刑事技术的专业人员较少。刑事技术的专业人员较少,每一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专业技术的现场勘查时大多是两人一组进行全面的现场勘查,并且进行确证和后续的化验环节,在很多的验收环节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拖延了侦破案件的时间。其次,在现实侦查中和学习的侦查技术的手段的脱节。也就是理论与现实的不对应。很多的现场勘查技术的理论不能够被实际的应用和理解。造成了技术是技术,现场是现场的勘查现状。最后,在取证和证物保存上也存在着问题。取证的不当和不全面造成犯罪嫌疑人能够通过现场的取证问题钻法律的漏洞,而在案件提审上存在着灰色地带。而在证物保存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例如在一些证物保存上,例如或者是重要的经济案件中的文件的丢失都会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一定的麻烦。

3.刑事技术现场勘查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和犯罪的升级是同步存在的。犯罪率日趋升高的今天,如何能够更猛烈的打击犯罪分子是现有政法部门需要严肃思考。刑侦工作在其中尤为重要,好的刑侦技术能够对返祖现场进行最细致的检查和取证,是侦破案件和开展案件调查的基础。不断的拓展现有的刑事案件技术的理论能够提升对于现有案件的理解。如果把刑侦技术和刑侦技术理论进行割裂,那么,我们的刑侦技术手段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被提升的。而在进行刑侦技术理论的提升的同时,具有好的刑侦技术手段并能够通过这种手段提升我们现有的刑侦技术理论,使理论和现实共同进步。

三、结论

公正和真实是对于现有社会的最重要的真是的现实。合理的刑事技术勘查手段是能够保证现实中的案件侦破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刑事技术现场勘查的程序与效率的一稿也是我国司法目标的重要追求。不断的强加现有的刑事技术现场勘查理论能够提升现场勘查的技术手段。而在我国现场勘查的技术不甚完善的今天应当要借鉴国外优秀的、先进的勘查手段和勘查制度,并且结合我国的国情用现有的《刑事诉讼法》以及《公安机关刑事现场勘验检查规定》的规定针对当前刑事案件进行勘验时存在的如现场保护不专业,见证人找寻不规范等问题提出相关改进的措施,以此完善刑事现场勘验程序体系,促使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更加合理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管光承:《现场勘查》[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黄玉馄、李超贤、李雪松:《浅析美国FBI现场勘查体制对提高我国现阶段现场勘查质量的几点借鉴》[J],载《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11期,第219页。

[3]李勇权:完善我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0(9)

[4]刘建国:当前现场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 公安大学学报,2002(1).

刑事技术论文第3篇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指《大学物理》、《普通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目前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是: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内容较多且陈旧,需要理解记忆的理论、原理及公式较多,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无法突出专业特色,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等等.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观地认为只有专业课才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有影响,而基础课的学习与专业课的学习关系甚少,所以常常会抱有“及格就行”的心理.此外,无论是大学物理还是化学,课程内容繁多,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以《普通化学》为例,其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部分分析化学的内容,还涉及了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等知识点,要在51学时内完整的向学生呈现这门课程所应该涵盖的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重点难点,同时又要避免“填鸭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就显得困难重重.为了进一步提高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结合近年来教学实际情况,我们对该课程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与尝试.

2教学改革的探索

2.1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的联系,打破课程界线,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授课中发现,各门专业基础课之间虽然有着学科界线,但知识点有交集,内容上有扩展.比如,在《大学物理》与《普通化学》课程中都会涉及到热力学定律,这不仅是物理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化学课的重要基础理论.再如《普通化学》的结构化学一章中微观粒子运动遵循量子化规律的内容是学生理解《分析化学》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知识基础,同时该内容又属于原子物理的范畴.但由于课程的开设顺序有先后,同一部分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所担当的“角色”又不同,各科教师在授课中对其讲解深浅度、难易度、侧重点各有不同,学生每次学习不是恰似“蜻蜓点水”就是只见“冰山一角”,这往往会导致学生虽然在多门课程中都学习过同一知识,但是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扎实、不全面,这便很容易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留下盲点和疑问,甚至会导致概念间的混淆,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不利于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基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联系,可以根据授课的先后顺序,在课程设计上对共同涉猎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在先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中对该类内容进行宏观的介绍和学科重点方面的讲授,而在后开设的课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回顾,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专业基础课之间建立知识纽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加强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会先于专业课,这虽然符合教学规律,但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无法真切的体会到专业基础课的必要性和基础作用.例如:在《分析化学》课程的第十二章专门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多数教材主要介绍色谱分析技术产生的历史、装置的结构及原理,而对其在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的应用极少涉猎.因此,学生无法了解其实际用途与学习意义,常常导致学习懈怠.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展学生视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举以下案例来辅助教学:“在一起恶性杀人案件中,犯罪分子以硫酸和硝酸将多名被害人尸体化为液体随下水道冲走,事后现场勘验检查员在毁尸现场的地沟内发现了数团油状粘稠状的物质,经技术人员初步判断粘稠物可能是脂肪,如何判通过气相色谱的方法来判断粘稠物是否属于人类脂肪?”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运用PBL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普通化学》中脂类的化学性质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脂肪不容易气化,无法直接使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所以先将脂肪水解,再进行甲基化得到脂肪酸甲酯,然后使用裂解甲基化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得到的色谱图与人体脂肪的色谱图完全相同(不同种类动物脂肪气相色谱图谱会有明显的差异),进而确定粘稠物正是人的脂肪溶解后被扔进下水道所致.此案例除了可以采用PBL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讨论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既加强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感受到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指导价值,领悟到专业基础知识是公安实践工作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只要在课堂中稍稍涉及一些专业领域的内容,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更高,对相应知识点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并且会使更多的学生愿意主动的进行课前查阅与预习,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汇贯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为灵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良好的载体,使教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2.3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及人文素质教育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犯罪种类和手段更加多样、复杂,犯罪分子反侦察能力的提高和高科技犯罪的兴起给刑事科学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的掌握知识和技术,机械性的完成任务,不足以使学生胜任未来的实际工作.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具备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敢于怀疑、百折不挠、勇于探索、客观求实的意志品质和敏锐的洞察力与创造力,无疑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符合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细致精心的设计和潜移默化的引导.

1)在授课时可以对学科的某段发展历史或著名人物事迹进行简短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原理与公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动人的故事”和自然科学中的人文情怀.

2)将学科前沿知识带到课堂,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新发现、新技术(研究目的和应用前景);同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开放思维、独立思考创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品质与能力.

刑事技术论文第4篇

在授课中发现,各门专业基础课之间虽然有着学科界线,但知识点有交集,内容上有扩展.比如,在《大学物理》与《普通化学》课程中都会涉及到热力学定律,这不仅是物理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化学课的重要基础理论.再如《普通化学》的结构化学一章中微观粒子运动遵循量子化规律的内容是学生理解《分析化学》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知识基础,同时该内容又属于原子物理的范畴.但由于课程的开设顺序有先后,同一部分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所担当的“角色”又不同,各科教师在授课中对其讲解深浅度、难易度、侧重点各有不同,学生每次学习不是恰似“蜻蜓点水”就是只见“冰山一角”,这往往会导致学生虽然在多门课程中都学习过同一知识,但是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扎实、不全面,这便很容易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留下盲点和疑问,甚至会导致概念间的混淆,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不利于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基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联系,可以根据授课的先后顺序,在课程设计上对共同涉猎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在先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中对该类内容进行宏观的介绍和学科重点方面的讲授,而在后开设的课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回顾,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专业基础课之间建立知识纽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会先于专业课,这虽然符合教学规律,但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无法真切的体会到专业基础课的必要性和基础作用.例如:在《分析化学》课程的第十二章专门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多数教材主要介绍色谱分析技术产生的历史、装置的结构及原理,而对其在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的应用极少涉猎.因此,学生无法了解其实际用途与学习意义,常常导致学习懈怠.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展学生视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举以下案例来辅助教学:“在一起恶性杀人案件中,犯罪分子以硫酸和硝酸将多名被害人尸体化为液体随下水道冲走,事后现场勘验检查员在毁尸现场的地沟内发现了数团油状粘稠状的物质,经技术人员初步判断粘稠物可能是脂肪,如何判通过气相色谱的方法来判断粘稠物是否属于人类脂肪[2]?”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运用PBL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普通化学》中脂类的化学性质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脂肪不容易气化,无法直接使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所以先将脂肪水解,再进行甲基化得到脂肪酸甲酯(图1),然后使用裂解甲基化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得到的色谱图与人体脂肪的色谱图完全相同(不同种类动物脂肪气相色谱图谱会有明显的差异[3]),进而确定粘稠物正是人的脂肪溶解后被扔进下水道所致。此案例除了可以采用PBL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讨论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既加强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感受到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指导价值,领悟到专业基础知识是公安实践工作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只要在课堂中稍稍涉及一些专业领域的内容,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更高,对相应知识点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并且会使更多的学生愿意主动的进行课前查阅与预习,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汇贯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为灵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良好的载体,使教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3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及人文素质教育

刑事技术论文第5篇

根据案件现场的勘查情况,参考物证检验鉴定,综合分析案情,并通过对案件的认识划定侦查方向、范围。当案件的性质确定下来之后,就要对犯罪嫌疑人予以定位,并分析作案时间以及案发过程。模拟综合实训进入这个阶段,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制作法律文书。按照公安部统一标准制作刑事案件卷宗。

二、模拟综合实训教学方法

按照犯罪情节设计模拟犯罪现场,并布置好与犯罪有关的物证。

(一)开展实训教学前的培训

在实训课程开展之前,学科教师以及刑事科学技术专家要集体备课,主要讨论综合实训的思路、方案,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训体现出来。将实训的内容设计为案例,要围绕着教学内容设计犯罪现场、案情的演变以及物证,以培养学生的现场勘验和物证处理能力。现成勘验能力包括笔录、绘图、照相、摄像;物证的处理,主要是物证的检验鉴定,即物证的发现、提取、保存。

(二)模拟犯罪案例的抽取

为了让学生熟悉模拟犯罪现场,并对现场的勘察做好准备,在实训的前一个天,就让学生抽取设计好的案例,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抽取的案例布置模拟现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15个人为一个小组,要求学生自行根据案例进行分工,并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分别为案发现场勘察指挥、案件痕迹检查、法医、摄影和照相以及案件现场的保护工作等等,并根据情节需要准备必要的勘验器材。

(三)模拟案发现场的勘验

模拟案发现场的勘验环节占有45%的评分。平均每一个模拟现场都有4名教师在场监督。在进行案发现成勘验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勘验程序进行。犯罪现场物证的提取包括发现物证、做好现场记录、提取证据并做好包装工作。

(四)模拟物证检验鉴定

模拟物证检验鉴定环节占有30%的评分。学生从模拟犯罪现场所提取的各种物证,经过分类后,包括痕迹物证、文件资料、法医提取证据等等,这些证据都要经过检验鉴定后,制作为鉴定文书。每一个鉴定科目都由两名教师参与检验鉴定评分。

(五)模拟汇报

模拟汇报环节占有25%的评分。学生对模拟犯罪现场所获得的资料,包括勘验情况、“三录”材料以及现场物证检验鉴定资料经过分类、汇总之后,制作成卷宗。在模拟汇报环节,要将汇报内容制作成PPT课件,发表自己的案件分析思路,并提出案件侦查措施。模拟汇报考核组由5名教师组成。教要根据学生的汇总材料以及案件汇报情况评分。

(六)模拟综合实训考核评分

模拟综合实训考核的成绩,即为模拟案发现场的勘验、模拟物证检验鉴定和模拟汇报三项成绩汇总。将模拟实训的考核评分列入到评分表中。评分表制作标准以及评分项目和评分标准都要严格规定,给教师以明确的评分提供参考依据。为了防止教师在考核评分中缺乏客观性,还需要请科学技术专家对模拟实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提出其中尚需改进和完善之处,以督促教师对综合实训课程不断地调整。

三、刑事科学技术综合实训的意义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理论知识为主。知识的抽象性,加之刑事科学技术的应用性,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存在着漏洞。实施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演练,可以培养学生提高团队精神,进而认识到面对刑事案件如何有调理地解决问题。学生参与到综合演练中,凭借自身的能力完成各项任务,可以提高现场勘验操作水平,同时还能弥补自身专业的不足。教师在监督模拟实训现场的时候,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改进。学生经历了综合实训之后,不仅培养了自我学习能力,还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

四、结语

刑事技术论文第6篇

文件检验技术是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检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揭露和证实犯罪,为侦破案件提供证据的一门科学。随着公安机关对各种刑事犯罪斗争的不断深入,涉及到的文件检验任务愈来愈多,例如:票据、便条、工资单签字,铁路运输车皮计划单、合同书等。这些文件的真伪以及与当事人、犯罪嫌疑人的笔迹是否同一,均需进行文检鉴定,只有通过鉴定,才能去伪存真,证实罪犯。

一、 犯罪主体的确认

在某些涉及文检物证的刑事案件中,排查和确定犯罪嫌疑人,对案件的侦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错中复杂的案件中,排查大量犯罪嫌疑人的时候,文件检验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往往在一起案件中,通过文件检验工作可以帮助缩小排查范围以及确定犯罪主体。

例如:2005年2月11日,齐齐哈尔铁路公安处管内的嫩江“嫩林线K1+593”处发生一起钢轨上摆放障碍物案件,在正线下行方向左股24号与25号钢轨间接缝处缠绕一条铁链,铁链已被通过的列车轧成4段。该处还有用麻绳捆绑在铁路线的木板,一并被车轮轧碎。在24、25号钢轨接缝处有一塑料袋,袋内装有三封恐吓信。信中扬言“如问题不解决就用两个大铁鞋锁在铁道上让火车翻车”。案犯更为猖狂的是,于2月14日下午13时至16时第二次投放恐吓信,信件内容与之前一致。仅嫩江县居住人口就有30万人,案件侦查难度大,侦查工作一度受阻。公安处领导和“2.11”专案指挥部立即调整侦查方向,将现场提取的恐吓信进行文件检验,作为案件的主攻方向,力争在此方向打开突破口。文检技术人员根据恐吓信内容,字迹相近且伪装手段相同,认定为同一人作案。侦查员根据文检人员提供的线索,摸排嫌疑人2100余人。文检人员通过黑河地区交警支队驾驶员考试卷中提取的样本字迹,逐一进行比对检验,最终认定四封恐吓信是曲某所写,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曲某,使案件迅速得以告破。

不难看出,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关键在于犯罪嫌疑人的确定,排查,工作量之大,从2100人中确认出犯罪嫌疑人,充分体现出文检人员具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科学理念,将工作做精、做细,不让犯罪嫌疑人在排查过程中遗漏。有了科学准确的鉴定结论,将犯罪嫌疑人揭露出来,为侦破及追捕工作提供了依据,确定了案件的犯罪主体。

二、明确调整侦查方向

在侦查涉及文字检验的案件时,如果办案人员将犯罪嫌疑人的范围划定的不准确,而又不注意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及早排除嫌疑,往往会使侦查工作陷入歧途。借助文件检验的技术手段,扩大视野,及时调整侦查方向,可以使侦查工作走出困境。正如侦破“嫩江2.11”破坏案件中,根据常规的询问、走访,案件毫无进展。当侦查员一筹莫展的时候,在现场提取的四封恐吓信中,文检人员发现了重要线索,及时给侦查人员提供方向,最后在2100人的字迹样本中将犯罪嫌疑人锁定。

文件检验工作不仅能为刑事案件提供科学依据,更能帮助侦查人员锁定侦查方向,把握主动,在刑事侦查过程中节省侦查员的办案时间和办案经费,减少侦查员的工作强度。

三、提高办案效率

目前,不论是办理涉及到文字检验的经济案件还是其他刑事案件,不少侦查人员仍沿袭传统办案模式,注重口供和证言,而忽视文字证据的提取和鉴别,满足于证人作证,被告供述。而遇到犯罪嫌疑人突然翻供,审判机关提出异议或无证据时,则赶到手足无措,回头再找技术人员进行文检鉴定,这样,必然引讼过程的迂回拖延,甚至造成时过境迁,难以弥补的损失。相反,如在侦查阶段能及时得到文检技术人员的协助,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办案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如我处经侦支队办理的“耿某、康某”等5人犯罪团伙,自2002年至2003年初为他人以办理假兵档案、安排工作为由,骗取他人人民币200余万元。该诈骗案办理一年之久不能结案,由于证据不足,无法诉讼。检察院、法院将案卷退回补充侦查。于2005年3月至5月间,办案人员这才将各种检材与样本送到技术科进行文字检验鉴定。文检人员为此诈骗案出具文字检验鉴定书8份、图章检验鉴定书2份。使该案得以顺利的审判。

四、提供犯罪证据

侦查部门在侦破案件中,有时会遇到案情复杂,涉嫌人员之多。如上述提到的我处经侦支队办案的耿某等5人犯罪团伙,骗取现金200余万元,涉及同案人员5人,为96人伪造假兵档案。同一人档案用几个人的笔迹填写,哪种笔迹是主犯耿谋所为,侦查人员难以确定。遇有这种情况,只有借助文检人员的专业手段,才能把不同的笔迹逐一区别开来,通过挑选比对检验,分清了哪些是耿某所为,给办案部门和司法诉讼机关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使犯罪嫌疑人耿某在证据面前供认不讳,认罪伏法。

鉴定书作为诉讼的7种证据之一,它的作用不可忽视,侦查人员应在此类案件中注重收集文字物证,对认定犯罪事实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杜绝错案的发生

刑事技术论文第7篇

(一)领导认识不足,意识缺失

在我国,刑事科学技术得不到快速的发展与进步最大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相关领导对提高公安机关整体的刑事科学技术的认识不足,不能从制度上和政策上进行系统的规定,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降低了公安机关的打击犯罪能力与执法水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刑事科学技术发展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

(二)技术队伍不稳定

由于公安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在实际的工作之中经常涉及到人员调动等情况,这就造成了技术队伍不稳定,总是出现调动等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公安机关针对刑事科学技术没有一套完整的奖惩措施,这就造成了技术人员在工作之中缺乏相应的积极性,不能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这也是影响我国刑事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抑制因素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犯罪手段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但是我国公安机关的技术队员队伍却没有得到很快的发展,这对于现代社会稳定,提高我国公安机关整体办案水平的一大障碍。

(三)人员不足,工作量大

刑事科学技术人员是我国公安机关的核心人员,也是公安机关最为紧缺的人才,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我们发现,他们的工作量都很大,这是由于具有专业刑事科学技术的公安人员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现阶段公安机关办案需要,这就阻碍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提高。刑事科学技术对于公安机关办案能力的提高和执法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我国公安机关意识的薄弱,高校对于该方面培养的人才较少,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人员的数量与质量。数量相对较少,但是面对的工作量又很大,这就为我国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建设,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犯罪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增强领导意识

领导是一个机关和部门的核心人物,他们的意识与观念对于整个机关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了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建设,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犯罪能力和执法水平我们首先需要转变领导的观念,让领导对于刑事科学技术予以充分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并颁布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我国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的整体提供,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保驾护航。领导转变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是促进我国刑事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首要措施。为了促进领导观念的转变,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对领导进行培训,让相关领导意识到刑事科学技术对于现代公安机关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要对相关领导的思想意识进行引导,让部门领导的意识走出原来的象牙塔,要多看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紧跟时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二)要加大投入,加强装备建设

刑事科学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技术,在现代案件侦查之中一般都需要借助相应的装备,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我们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刑事科学技术相关装备的购买与配置,这是提高刑事科学技术的硬件保证,也是十分基础的一项措施。当前,应优先安排加强现场采痕取证和个体识别技术的装备项目,如多波段光源、紫外搜证系统、502熏显柜、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及查询终端、活体指纹及人像采集仪、数码照相、数码立体显微镜等在技术用房上,要有超前眼光,充分考虑技术专业、设备的发展和技术人员备勤等需要。

(三)注重人才培养,引进专业人才

针对我国公安机关的现状,在工作之中应该注重刑事科学技术人才的不断引进,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整体的的素质与水平。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从高校引进具有刑事科学技术的人才这种方式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其次,为了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的提高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技术能力,以此促进公安机关的整体能力;最后,要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各级刑侦部门要积极为科学技术人员提供科研条件,鼓励技术改革和创新,并通过刑事科学学会以学术交流的形式及时推广新经验、新做法。只有这样三管齐下,综合利用各方力量才能最终促进我国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的整体提高,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与打击违法犯罪能力,为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相应的保证,为社会的稳定团结提供基础。

(四)加强上级对下级的垂直领导

当前刑事技术部门在不脱离公安队伍的情况下,既要按其现有的模式运行,又要减少外部行政干预,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上级对下级技术部门的领导职能,将刑事科学技术纳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轨道。上级对下级的领导不仅要表现在业务上,还要在人员的选择和调动、职称待遇、学习培训、器材装备、达标验收等方面予以直接管理。这样可以直接保障技术发展的整体性,确保技术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设置更新、改造,营造科学研究氛围,提高刑事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防止人员随意调动、资金挪用等外部干预。这种垂直领导对提高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是由于刑事科学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相对较为特殊,在实际的工作之中需要面对很多复杂的环境,这就需要强有力的部门领导和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办案工作的有条不紊,才能推进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更多的保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