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作风建设的关键(合集7篇)

时间:2024-04-16 16:05:46
作风建设的关键

作风建设的关键第1篇

摘 要:作风建设包含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等内容。其中思想作风建设是根本,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转变会风、文风的基础。思想作风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等各个方面。因此,转变作风要紧紧抓住转变思想作风这一关键。要确保思想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需要深入研究和回答相关问题,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思想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自觉转化为行动。

关 键 词:作风建设;思想作风;根本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1-0075-05

收稿日期:2014-11-18

作者简介:张福云(1969—),女,山东东阿人,中共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委党校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公共管理。

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内容涵盖转变会风、文风、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等多个方面。随后中央军委、教育部、文化部等出台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相应细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制定了转变作风的相关规定。转变工作作风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思想作风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等各个方面。要确保思想作风建设取得成效,必须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思想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自觉转化为行动,作风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一、思想作风的内涵和特点

(一)思想作风的内涵

作风是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之一,是个体或组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态度是人的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综合体现,态度与能力构成了个体重要的个性心理特质,是影响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人的行为是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客观环境一定的情况下,个体的态度、能力等因素就成为影响行为结果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作风是一个人或组织实现自身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

作风体现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伴随人类实践活动全过程。一般认为,作风主要包含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等内容。其中,思想作风是统领,思想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转变会风、文风等工作作风的基础。因为,思想作风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等各个方面。因此,转变作风要紧紧抓住转变思想作风这一关键。

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意识范畴,是对客观世界系统化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形成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的思想认识是对社会实践规律和客观事物本质的系统化认识,它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反之,则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思想作风是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态度和方式方法,具体而言是指我们在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一贯秉承、运用的基本方法、态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也是衡量思想作风优劣的尺度。一个具有优良思想作风的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本身出发,从客观规律出发,以实践为准绳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客观事物包括工作、事业、家庭、婚姻、交友乃至人生等各方面的认识,进而形成观念性的东西,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权力观和生活观等内容。

综上所述,作风是一个组织或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贯的立场态度、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思想作风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包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态度或方法,是一个人理想信念、政治品质、思想道德的反映和体现。思想作风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具有不同的体现,所以才有了实践行为的差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创新、实践、奉献,严谨务实、尽职尽责等往往被人们视为优良的思想作风。毛泽东、邓小平都可以堪称是具有优良思想作风的典范,其思想作风的共同点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思想作风的特点

思想作风具有稳定性。思想作风是个体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认识客观事物的态度、方式和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思想作风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思想作风既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又会在一段时间或者一定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系统化的认识,包括系统化的认知内容和系统化的价值观念。而系统化与碎片化的显著差异就在于它的稳定性。二是作风本身就是个体在实践中表现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态度情感。这种行为方式和态度情感伴随人的实践过程,是相对固化的行为方式和较为定性的态度情感。

思想作风具有差异性。由于每一个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行为方式不同,因而个体在思想认识、主观观念、认知方法、生活态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以说,正是有了个体思想作风的差异性,才出现了实践行为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表现在纵向的不同代际之间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也可能表现在横向的不同行业之间和不同社区群体之间。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研究代际问题时提出,年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由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生活经验不同,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态度、行为模式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并且容易导致分歧和冲突。

思想作风具有基础性。思想作风属于主观意识范畴,其特定内涵决定了思想作风的基础性特征,决定了思想作风对人的其他主观观念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影响作用,体现在思想作风是人认知过程中的一种方式、一种态度,从属于方法论。因此,思想作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观念的形成,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等内容。可以说,正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具有的思想作风不同,才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对客观事物认识存在差异。

思想作风具有支配性。从个体看,思想作风不仅直接影响着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同时也影响着个体的实践行为方式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思想作风具有一定的支配性。从个体与社会环境看,思想作风也深深影响着社会发展和变迁。历史的变革有力地推动着思想观念的变革,思想观念的变革又必然极大地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我国30多年改革实践的历史进程,既是与改革相适应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不断产生、不断被接受的过程,又是这些产生和被接受的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推动着改革前进与深化的过程。[1]

思想作风具有可变性。思想作风在实践中产生,是一定环境中的产物,因此,思想作风随着社会环境和人的实践行为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可变性。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这种可变性的诱因可能来源于主观思想的转变,即是由个体内因引发的可变。同时,也可能是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变导致思想作风的转变,即由外因引发的可变。当然,主观内因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环境的刺激而导致思想作风的转变。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许多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后,完全不同于原有农村的城市生活使其产生了强烈的主观认同,导致其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方式方法、态度理念、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变化,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

二、思想作风的功能分析

(一)思想作风具有总领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与语言同时出现的,它一开始就是社会运动的产物;相对于物质而言,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意识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有目的、有方向、有预见地去改造客观世界;意识是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并具有能动性。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形成不同的看法,相同的实践过程能形成不同的认识。其原因在于虽然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来源于人的实践过程,但是人的认识的形成不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而是要经过人的感觉、感知、判断、推理、联想等复杂的抽象思维过程才能形成主观认识。这个过程也包括了个体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角度、理念和态度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对世界、人生、价值等客观事物的不同看法,进而逐渐形成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对工作、对生活、对权力等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这种认识和态度对人的实践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态度、方法直接影响了人的观念的形成,即思想作风具有总领作用。

(二)思想作风具有引导作用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是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3]其中,“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前提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基于正确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客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做到成绩面前不沾沾自喜,挑战面前不妄自菲薄,才能在实践中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坚定的信心和开创性的思维破解制约发展的问题,将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阶段。否则,就只能看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会丧失信心,甚至无法前进、无法发展,放弃时代赋予的机遇,最终被时代淘汰。因此,只有思想解放了,顺应潮流,着眼实际,才能抓住机遇,赢得挑战,赢得未来,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面对人民的期望和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发扬优良的思想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思想作风具有基础作用

首先,思想作风是形成工作价值观的基础。苏格拉底说:“知善者必能行善”,意为正确的见解导致正确的行动。工作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工作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工作目标的追求和定位。基于对工作的不同认识会形成不同的工作价值观。一是视工作为一种职业,将工作定位为谋生、获得生存的一种手段。其表现是尽职尽责、严谨务实履行岗位所赋予的任务,坚守职业规章,获得工作报酬。二是视工作为一种事业,有其崇高的价值追求。在追求事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公共利益最大价值,谋取公共利益最大化。一切以工作为重,一切从工作出发,在尽职履职的过程中勇于创新、勇于奉献。对工作价值观产生高度认同,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是推动个体尽职尽责、努力工作的基础性因素。只有在价值观的层面固化这种认同,才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积极进取、勤恳乐观、勇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三是工作价值观模糊甚至缺乏,对工作的认识没有上升为意识层面。工作是被动所为的过程,庸懒散、消极懈怠、缺乏主观能动性、得过且过、缺乏责任心,甚至弄虚作假等是这种类型的典型表现。四是工作价值观扭曲、错误,将工作视为谋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私欲的手段,腐败现象是这种工作价值观的典型体现。

其次,思想作风决定着生活观、权力观、群众观、学习观等内容。同理,思想作风决定个体对生活、权力、学习等问题的认识,进而决定一个人的生活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一个工作价值观扭曲的人多半是追求奢靡生活的人,也一定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将手中的权力当做谋取私利的手段的人,权力异化中一定会形成不愿接受监督、想方设法躲避监督甚至独断专行的领导作风。在这一前提下,即使再多的学习名目,再新颖的学习形式都无法真正入脑、入心,因为,思想是源,行为是流,因此,转变作风要紧紧抓住思想作风这一根本。

三、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路径

(一)与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相结合

人是环境的产物,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包括经济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等内容。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的结果,人在社会实践活动和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形成了人的能力、素质和思想观念,而且人的能力、素质和态度会随着社会实践而不断发展。马克思认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4]因此,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会受到他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即个人思想作风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由于个体人的具体社会属性是在后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逐渐生成的, 所以, 个体人的具体社会属性也会在其生命过程中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和社会实践的改变而改变——由于现实的、具体的人们的社会属性都是在后天逐渐生成的, 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影响下, 在与他人分工协作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能动活动中逐渐生成的, 因而某一个具体人生活在什么样的具体社会关系当中, 和哪些人交往, 进行什么样的自觉能动活动, 便决定了他会形成什么样的具体社会属性。这就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个性。[5]因此,良好的思想作风的形成必须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相结合,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阐述,特别是从个人层面提出了积极倡导和践行“爱国、敬业、诚实、友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倡导求真务实、严谨实干、勇于奉献的社会风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急功近利、官僚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公众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良好心理预期和坚定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胚芽,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热情、激情的大树。理想是对事物的合理想象或希望,是对未来的一种良好心理预期和坚定信念,理想立足现在,着眼于未来事业发展,是今天奋斗的动力和激情所在,更是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纽带。对全体中国人而言,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理想,因此,要通过理想教育凝聚人心,激发爱国情感,培育民族自豪感,摒弃享乐主义、平庸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倾向,激发人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放眼世界,心怀天下,着眼未来。

(二)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相结合

康德认为,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严谨务实、开拓求真的思想作风一定是基于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刘云山在主持中央党校弘扬良好学风座谈会上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辩证的态度对待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解决问题。这里“辩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理论”都强调了转变作风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关联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思维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思维的器官。思维是社会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都同社会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实践的科学方法。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认识、分析客观世界。要通过事物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看待个人得失,克服职位升迁中的补偿、失衡心理,培育健康心理。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历史与社会,秉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观点,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深化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摒弃“官本位”下的官僚主义,树立敬畏群众、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民本位”的思想作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论断,尊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反对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

(三)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良好的思想作风的形成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制度把关,不断规范的过程。一个人的思想作风最终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有什么样的思想作风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因此,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一方面要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从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规律入手;另一方面要从规范人的行为入手,通过规范行为促使人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通过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形成外在硬性约束机制,对庸懒散、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甚至腐败行为进行严厉的惩治。新加坡人行党正是通过健全、严格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外在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从而建设了一个清廉、务实的政府,堪称世界政党作风建设的典范。新加坡人行党始终把廉洁视为党的生存之本,将道德品质列为党员选拔标准中的首要因素,借助相关法规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将议员置于公众严密监督之下,对踏过红线者“零容忍”。由于态度坚决、措施得当、处罚严厉,人行党成功避免了困扰执政党的腐败问题,以优良的作风在公众中保持着较高的威信,从1959年执政至今,执政时间持续54年。

(四)注重发挥领导的示范效应

古人云,“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论语》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是讲领导干部行为的示范与传递效应。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等优良的思想作风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因此,转变工作作风要坚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坚持从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做起,只有各级领导率先垂范,才能形成正面的示范效应;上下联动,才能使转变作风真正落到实处。

(五)注重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思想作风最终要通过个体行为表现出来,最终要反映到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层面,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群众监督机制,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社会公众对广大党员干部行为的监督,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进而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良好思想作风的形成。一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培育公众的监督意识。二是建立便于公众监督的工作机制,提高监督效率。三是建立监督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公众监督的事项,确保监督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柳礼泉,黄艳.激荡碰撞升华——改革实践过程与人们思想观念的互动关联论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32.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人民出版社,2012.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5.344,81,56.

作风建设的关键第2篇

关键词:关键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Abstract: the attitude construc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image, reflects the work efficiency, embody the tenet of serving the people. Style of leading cadres of the stand or fall, not on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y's style of government ethics, also is related to leadership construc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e style of our party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o strengthen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style construction are expounded.

Key words: key period; The leading cadres; Styl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十之后,新一届领导人的最初亮相,就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短而精当,无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副总理开会时的务实,对草根意见的重视,对官员照本宣科的“零容忍”,把形式主义的危害与相提并论……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一语道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一届领导人在表达上的率先垂范,对空谈误国的深恶痛绝,切中时弊,直捣官场陋习。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如清风拂面,拉近了和百姓的距离,让国人看到了兴邦的希望。

长期以来,作风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来的鲜明旗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高举这一旗帜,有针对性地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树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来践行党的“十”精神。

越是关键时期越是强调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同志对于“作风”问题是看得很重的,1942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开篇就是要整顿党的作风。自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创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夜提出“两个务必”,到邓小平在拨乱反正时期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路路线,再到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关键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经过多年磨练形成的优良作风,已经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把党风问题提到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的高度是其他任何政党所没有的。我们党之所以这样强调作风,是因为党风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关系人心向背。历史经验说明,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取决于对党的认识和判断,而党的作风则是人民群众认识党的最直观、最形象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决定是否跟党走的最具显著特征的依据。可以想象,每到历史的关节点上,如果我们党没有一个好的作风,又怎么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前进并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呢!

越是关键时期越要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这里我们强调的“关键时期”,首先指的是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就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所指出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这一关键时期我国改革发展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起来阻力很大,难度也很大。但这些问题是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的问题。从执政党的角度看,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依靠人民并有了人民的支持,再难的问题也能够解决。而要实现这一点,领导干部没有一个无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是不可能的。

同时,这里的“关键时期”,还是指今年我们党要召开十七大,按照中央部署,今年上半年,地方四级党委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要全部完成,地方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也要陆续展开。换届后的领导班子以什么样的作风迎接十七大,以什么样的作风树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他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怎样,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一个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威望,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这个时候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和形象迎接十七大,树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但作风建设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因而每一历史时期的作风建设必须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强调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是在继承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基础上,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发展、新概括,对于推动全党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风建设的关键第3篇

【关键词】党的作风;建设制度;执行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领导十三亿多人建设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执政党,党的作风、形象和人心向背都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紧抓党的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党建的一个重要环节,抓住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了拒绝腐败和抵御风险的重要切入点。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制度执行是关键点

当前,我们的党纪法规日趋完善,有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日益完备,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党员干部作风状况不断好转。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2008年山西临汾溃坝事故、三鹿“毒奶粉”事件、黑龙江鹤岗火灾、河南登封矿难、深圳“9·20”火灾等一系列重大事故拉开的“行政问责” 以及由网帖拉开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中造假公职人员一个河北邯郸“特权车”内蒙古阿荣旗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丽洁的“豪车门”等“网络反腐”,发现了一大批问题官员。这暴漏了一个严重问题:被追究的官员,问题的发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一反面折射出上层重视,效果就有,另一方面折射出法律制度一定程度的虚置。

2009年因贪污贿赂、犯渎职侵权罪被立案查办的8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包括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浙江省纪委原书记、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等。以及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总经理等央企高管大案要案的查处,充分体现了中共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 同时表明了中国的反腐败力量在加强,但也透露出各种制度落实的不到位和不建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被查处的高官们的成长也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就近年来贪腐案件来分析,人数、案件之多,职务之高,金额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并且仍在呈现滋生、蔓延的高发和多发态势。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考验着我党从严治党的能力。

“徒法不足以自行”, 有了好的法律制度是实现社会法治化的重要一步,更为重要的是法律制度的精神和规定要得到贯彻和执行。由于我国以官为本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权力集中、重权力的分工合作而轻制约与制衡以及民主程序制度还不完善等体制和机制方面上原因,造成法律制度制定了不少,但由于操作性不强,或衔接不严密,效果大大折扣。因此,要贯彻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从体制和机制入手。一是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程序保障机制。无程序则无正义。为此,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权力产生程序、权力启动程序、权力运行程序和权力控制程序。二建立和完善是权力收制约与监督的制度运行机制。十七大明确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制约的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有序表达机制。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均能够有和法通畅的表达通道,使公众有平等的权利得以进行公开的协商,对话辩论和博弃,进而在此共识基础上,通过立法实现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之间的界定,以有效保障公众权益实现和国家权力的高效运行。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制度创新是推动点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面对这一系列重要的环境变化和形势冲击,在改革我国体制机制的同时,我们的相关制度建设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证完成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任务。

当前的制度创新,应该着力于从制度上防止权力的滥用,最起码的一条就是,有资源分配权的人不应该有优先选择权。这就好比是在分一块蛋糕,切蛋糕的人应该最后一个拿,这样才能保证分得公平。

一是要在内容上创新。要根据党的作风建设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制度建设的内容,使制度建设的重点与党风建设的突出问题保持同步。比如,针对法院“执行难”的顽疾,《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出台。据悉,该意见,以分权制衡为核心,其中,分解执行权力、分设执行机构、执行法官轮岗等多项措施乃全国首创。将执行权分离为执行启动权、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决权、执行监督权,分别确定由不同部门组织行使,分权制衡。规定法院一般干警在执行岗位满8年后必须进行岗位调整。

二是是要在程序上创新。要根据现代管理是法制管理、规范管理的要求,注重过程,强化程序,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比如在干部录用、晋升过程中,强调按照规范程序操作,公布职位,凡进必考、凡晋必考,民主评议,任前公示,制定严密的干部录用、晋升的规范程序,这样选出来的干部过得硬,群众也信得过。又比如,在领导决策程序上,积极做到两个必须,即凡重要工作及人事任免,必须报领导办公会集体讨论;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必须调研、研究先行,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按规范的程序办事,可以增强在操作过程中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力度,避免在决策、干部任用等工作过程中出现大的失误。

三是要在形式上创新。要充分认识党员干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积极创新,建立方便群众、方便社会服务需求的工作制度。在探索建立“一门式”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管办分离”,要按照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的要求,完善业务受理权限,加大政务工作的公开力度,做到所有的事物办理事项、流程、政策法规和办理时限全部公开,一目了然、公开透明。

作风建设的关键第4篇

同志曾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干革命、搞建设,关键在党,关键是人”。同志也多次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抓紧培育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作风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加快街道、社区发展,全面完成街道社区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

从总体看,我们街道社区的干部队伍作风素质是过硬的,是一支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队伍。但面对街道、社区新的发展形势需要,面对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要求,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不够解放。习惯用旧观念、老做法去落实新任务,缺乏创新意识。二是宗旨意识淡化。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依法行政的意识淡薄。三是纪律观念松懈。全局观念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自由散漫。四是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安排工作多,检查督促少。五是班子成员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相互配合的默契和合作共事的团结协作精神。

一、要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党顺应时展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紧跟时展趋势,不断涉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摆脱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开拓创新就是坚持立足实际,善于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用改革的思想,创新的精神来推进街道社区建设。

二、要树立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作风。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是加快发展的关键。狠抓落实就是面对既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干部个体潜能,把个人的智慧和力量付诸于各项工作实践之中,依靠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扎扎实实抓好任务落实。务求实效就是坚持工作标准,掌握抓落实的科学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总结分析影响不落实的矛盾症结,抓住工作落实中的重点工作和关键问题,重点突破,确保街道社区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要树立牢记宗旨,服务居民群众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要求,也是作风务实的具体体现。牢记宗旨,服务居民群众就是要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衡量标准,把群众呼声作为了解情况、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的根本依据,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落实。要始终坚持深入社区,深入辖区单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为群众办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发挥群众参与街道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加快街道社区建设步伐。

四、要树立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作风。真抓实干就是围绕即定目标和任务,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始终保持一抓到底的狠劲和锲而不舍的韧劲。争创一流就是要着眼全局发展,找准工作定位,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力争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创一流、创特色。各社区要紧紧围绕街道提出的实施“四个一”工程、打造“六型”社区的工作思路,想实招、干实事,力争在特色社区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

五、要树立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清正廉洁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和要求,勤政廉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勤俭节约办事。

六、要树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作风。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成绩,团结也出干部。区委书记杨继军同志在区纪委二次全会讲话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团结做为一种品德和素质来培养,做为一种能力来锻练和提高,做为一种纪律来遵守和执行”。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全体工作人员都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步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和处理问题,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做到令行禁止。二是要加强协调沟通。同事们能够在一起工作,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难得的缘分。由于在工作中大家对待工作的态度、考虑问题的方式方法、所处的角度不同,因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势必会有差异。这就需要大家相互之间要多交流沟通,多换位思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要有容人容事不记恩怨的雅量,相互谅解、坦诚相见的气度,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胸襟。以坦诚、坦荡、坦然的态度,自谦、自让、自警的作风,互谅、互学、互让的精神。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多沟通,在协调沟通中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要把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谈心”活动作为制度坚持下来,提倡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工作人员之间开展“谈心”活动,通过“谈心”活动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信任,消除相互之间的误会和隔阂。三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要进一步增强民主意识,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善于和同志们团结合作共事,充分调动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共同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团结协作干工作,齐心协力抓落实,努力把事关街道社区建设发展的事情做好。

在当前作风建设年活动中,要结合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从现在做起,从具体问题抓起,努力使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要在发奋学习中培育作风。要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坚定终身学习观点,始终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的第一需要,以求知若渴的激情、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自觉按照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干部队伍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业务知识,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紧密结合建设繁荣甘州、活力甘州、和谐甘州、平安甘州、城信甘州的新实践,充分运用学习成果,认真研究解决街道社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

高工作人员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在严格管理中培育作风。管理出作风。要坚持把培育作风融入干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准确把握时代对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建立健全干部作风监督考核机制,坚持把培育作风与干部推荐使用、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平时考核和年终考评有机统一,实行动态跟踪管理,进一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要积极开展经常性教育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以此带动街道社区作风建设,促进新作风尽快培育形成。要切实落实作风建设领导责任,加强跟踪检查,及时纠正偏差,认真培育和挖掘典型,确保作风建设年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就是本支部作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三是要在狠抓落实中培育作风。要不断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引向深入;要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重点工作逐月推进、分步实施的工作机制,营造一切围绕街道社区建设、全力围绕服务居民群众,形成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强大合力。要大力创新工作方法,把握阶段重点,集中精力重点突破,促进街道社区整体工作快速推进。要围绕影响街道社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事情,超前思考,快速运作,狠抓落实,努力开创街道社区各项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在团结协作中培育作风。团结出政绩,团结见作风。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遇事沟通在前,协调在先,着力营造团结和谐、密切协作的浓厚氛围。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个社区、机关各办公室负责人要自觉增强团结意识和大局观念,善于协调和调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善于做好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竭力创造既能协调统一又能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通气通报制度,严格党内生活,要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谈心沟通活动,自觉维护团结统一。

五是要在勤政廉政中培育作风。要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夯实“一岗双责”任务,不断使党员干部牢筑思想道德和法纪约束两道防线。特别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点监督,严肃查处。要以丰富多彩的机关、社区、家庭廉政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健全的廉政制度为基础,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廉洁理念深入人心,反腐倡廉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不断改善,为“五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保证。

作风建设的关键第5篇

[关键词]:干部作风建设 党群关系

新形势下,在革命成功、党的历史地位发生变化、社会物质条件极大改善、自律失去许多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党的建设也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压力,尤其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与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相协调的尴尬局面。“端起碗来吃肉,丢下碗骂娘”和时有发生的大规模,充分说明干部的作风问题值得深思和研究。

第一,干部的作风是干部思想面貌的外在反映,一个干部如何理解党的宗旨、党的政治目标,怎样看待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中地位以及党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关系,最终必不可免地要通过具体工作作风显现出来。如党之所以要推行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究竟是顺应民意要求的结果,还是出于对人民怜悯而施予的恩赐?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民群众究竟是依靠的主体,还是只供驱使的工具?这是截然两个不同的出发点,是前者必然会体民情、察民意、关注民生,就会处处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称不赞称,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自己工作得失的标准。如是后者,则必然会高高在上,摆出一副“我为你们谋发展”的“救世主”的姿态,什么“社会成本”“人民承受能力”一概在所不计。有了成绩是我的“恩赐”,有了挫折是你应缴的“学费”。

第二,干部作风往往是一个干部领导能力的外在体现。一个干部有无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敢不敢和善不善于脚踏实地地深入实际,会不会做耐心细致地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个政治立场、思想觉悟问题,也是一个工作能力问题。无数事实证明:喜好强迫命令、违法行政,热衷花里胡哨弄虚作假,讲话夸夸其谈,外表盛气凌人往往与其缺乏真功夫有关,这类干部往往说话没有感召力,遇事没有判断力,出了问题又无担待力。他们之所以不敢深入实际,是害怕碰到棘手的实际问题,之所以要弄虚作假是他压根就拿不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实政绩,之所以要装腔作势,是因为内心空虚,之所以热衷于强迫命令,是他们无法让人民与自己同心同德。

第三,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认同党的纲领、目标、任务的直接窗口。党本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许多人自愿结合而成的政治组织,在这个政治组织中由于各级干部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他们思想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作风直接代表着党的形象。凡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都会知道:人民群众对党的纲领、目标、任务的认同往往并不是来自字面上的条文,而是直接与他们接触的干部言行和经得起他们检验的政绩。尽管他们不会把个别干部一时一事的错误与整个党联系起来,但普遍长时期的干部作风却是影响他们接受党的主张、完成党的任务、实现党的目标、形成与党的关系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第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剿而不灭、浴火重生,进而赢得全国执政地位,就在于人民在实践中通过我们党各级干部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作为而选择了我们党。

综上可见:干部作风在贯彻落实党的政治主张,实现党的目标任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确实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的不可绕过的关键抓手。如何抓干部作风建设,笔者有几点非主流的粗浅之见,以供商榷。

首先,重新认识“监督”的意义。多年来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监督视作“教育”的补充,甚至将其与“惩罚”一并看作是“治标”之策。实际上“监督”不属独立于教育之外的补充,也不能与惩罚划等号,它应是贯穿于教育和惩戒之中的前提和保证,没有监督的教育和失去监督的惩戒都是没有意义的。前者必然会流于形式或转嫁对象,起不到任何“自律”作用;后者则往往会沦为打击报复、排斥异已的手段,也起不到“戒除”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解决有效监督问题,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其次,监督要有人民群众参与。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是两种互不能替代的监督。没有前者就会失去理性形成暴民,就是教训;没有后者前者就会失去基础,失去应有的威慑,就会沦为“聋子耳朵”甚至异化为它用。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许多案例都是很好的说明。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实质就是党的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在监督问题上的统一。割裂这种统一、企图单靠某一种监督解决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

作风建设的关键第6篇

一个人的作风,就是一个人的处世行事的态度、原则、方法的风格表现。作为党的干部,不是一般的社会人,其处世行事的基本要求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要求来决定,除了个人秉性差异表现出个体的风格之外,基本的核心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必须符合党组织的要求。作风问题,从政党的角度讲是党风问题,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从个体的角度讲是人性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外化。

从深层次上分析,一个人的作风问题,就是世界观问题。世界观是本质,作风是表象,世界观决定作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目的决定手段,价值决定原则。因此,干部作风是受价值原则和理想信念支配决定的。要抓好干部作风建设,最为关键的是要强化“一个意识”、坚持“两条原则”、加强“三项教育”、严格“四条纪律”。

强化一个意识,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是党的干部全部价值,包括思物、行事原则的根本,也是人生价值的根本,更是工作的根本。只有每一个干部真正地把这种意识内化为一种品质,从而在这种品质的支配下外化为一种精神,方能真正的形成良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是实在的。其主要表现为: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人民着想,一切为人民所谋,一切为人民所做。思物、行事、处世、做人,无论从事任何工作,无论职位高低,只要以此为评价标准,那么,体现出来的作风就是严谨而高尚的,严格而务实的。

坚持两条原则,就是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干部作风虽然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概括起来都是是不是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就如是地去认识和反映。认识是格物,反映是致知。实事才是本质要求,就是不要为了某种目的和需要去歪曲事物的本来面目。一个人,一个干部如果是因为能力而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尚有可原,如果是人为的不实事求是,就是品质问题,就什么都谈不上了。究其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不按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来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处理问题。因此,抓干部作风,就是要狠抓干部实事求是思想品质的树立。二是坚持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原则。本来上级的行政主张是按照人民的意愿来作出的,两者并不冲突和矛盾。但是由于上级主张是带一般性和共性的,是个性的共性化,也就是说具体化到一个地方就有可能造成不符合本地实际的主张。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因地制宜,要有创新,要以本地人民群众的实际来决策、来实干。但极少数干部往往只对上负责,而不顾当地群众的实际利益,损失群众利益而迎合上级的主张。因此,上级要注重导、活、宽,下级要注重实、新、严。具体即必须坚持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作风建设的关键第7篇

一个人的作风,就是一个人的处世行事的态度、原则、方法的风格表现。作为党的干部,不是一般的社会人,其处世行事的基本要求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要求来决定,除了个人秉性差异表现出个体的风格之外,基本的核心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必须符合党组织的要求。作风问题,从政党的角度讲是党风问题,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从个体的角度讲是人性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外化。

从深层次上分析,一个人的作风问题,就是世界观问题。世界观是本质,作风是表象,世界观决定作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目的决定手段,价值决定原则。因此,干部作风是受价值原则和理想信念支配决定的。要抓好干部作风建设,最为关键的是要强化“一个意识”、坚持“两条原则”、加强“三项教育”、严格“四条纪律”。

强化一个意识,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是党的干部全部价值,包括思物、行事原则的根本,也是人生价值的根本,更是工作的根本。只有每一个干部真正地把这种意识内化为一种品质,从而在这种品质的支配下外化为一种精神,方能真正的形成良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是实在的。其主要表现为: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人民着想,一切为人民所谋,一切为人民所做。思物、行事、处世、做人,无论从事任何工作,无论职位高低,只要以此为评价标准,那么,体现出来的作风就是严谨而高尚的,严格而务实的。

坚持两条原则,就是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干部作风虽然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概括起来都是是不是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就如是地去认识和反映。认识是格物,反映是致知。实事才是本质要求,就是不要为了某种目的和需要去歪曲事物的本来面目。一个人,一个干部如果是因为能力而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尚有可原,如果是人为的不实事求是,就是品质问题,就什么都谈不上了。究其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不按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来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处理问题。因此,抓干部作风,就是要狠抓干部实事求是思想品质的树立。二是坚持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原则。本来上级的行政主张是按照人民的意愿来作出的,两者并不冲突和矛盾。但是由于上级主张是带一般性和共性的,是个性的共性化,也就是说具体化到一个地方就有可能造成不符合本地实际的主张。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因地制宜,要有创新,要以本地人民群众的实际来决策、来实干。但极少数干部往往只对上负责,而不顾当地群众的实际利益,损失群众利益而迎合上级的主张。因此,上级要注重导、活、宽,下级要注重实、新、严。具体即必须坚持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