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酒店培训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4-04-10 14:51:02
酒店培训方法

酒店培训方法第1篇

关键词:酒店;人力资源培训

一、前言

东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1家五星级酒店,到现在已经达到13家,四星级酒店达到了30多家,三星级酒店60多家,其他的如二星的或不挂星的,但按星级标准兴建的,或正向星级靠拢的酒店数量就更是难以准确统计和评估。在东莞这样一个有限容量的市场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高速度,密集型的酒店发展状况呢?首先,东莞每年都有各种类型的招商团、考察团前来东莞招商考察取经,各类商务团体频频光顾东莞,给东莞的酒店带来的滚滚客源;其次,工业化的密集型的“晕轮”效应也衍生出繁荣的会展业和工业旅游,这也是东莞酒店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再次,东莞地处珠三角的黄金位置,处于深圳、广州、惠州的中间,到达深圳或广州的均在一个小时内,可谓占尽地利。最后,与港澳的消费水平相比,同星级的酒店宾馆的消费东莞要低得多,因此吸引很多粤港澳高端消费群体的到来。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酒店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就连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喜来登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在建)也已进驻,已由原来的数家发展到如今的近百家。但由于酒店众多,而作为三线城市的东莞,所拥有的高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有限,从而在酒店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二、当前东莞酒店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1.酒店工作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强,造成培养周期相对较短

东莞酒店数量众多,高端酒店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客观上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但目前管理型人才的不足,影响了东莞酒店整体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国内不少酒店都是采取内部提拔的方式,打造自身的人才培育体系。客观上,酒店的薪酬竞争力不强,而工作时间的弹性却很大,这也是酒店业缺少吸引人才的做够竞争力,由此造成一线员工的流动性过高。一线员工的高流动率对酒店的人才内部人才培养造成很大的困难。为了应对一线员工的高流失率,酒店通过缩短培养周期的方式,对新进员工进行数次的专业培训就让其上岗,这种快餐式的培训方式带来很多弊端。员工尚未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个人素洋尚未沉淀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要求。人的问题尚未解决好,就匆匆忙忙上岗,肯定会降低工作效率和整个酒店的服务质量。

2.酒店的培训理念单调,培训方式单一和老化

新员工的培训应该采用多样的培训,但当前东莞的酒店对新员工一般采取讲座式的培训,缺少必要的互动。一味照本宣科地朗读,没有及时了解新员工的掌握情况,这样造成这个培训只是走过场,实效并不明显。对新员工的岗位培训仅靠老员工传帮带,其效果完全依靠老员工的工作热情。如果参与培训的老员工工作热情高,新员工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能。反之,如果老员工消极怠慢、应付了事,则新员工会长时间无所适从。这样的培训理论非常落后,和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有点类似,远远不适合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客观上造成酒店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严重滞后,给酒店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东莞酒店业对老员工的培训,很多是作为一种福利形式,以旅游、度假为主,顺便召开培训会。无论是酒店的管理层还是接受培训的老员工,都没有对这种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

3.培训内容陈旧,培训视野局限

对新员工的培训,入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新进员工很快掌握基本的各类工作常识,使其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和工作状态。由于国内酒店业的规章制度大多类似,所以许多东莞酒店新进员工的培训体系一般都是照搬同行的培训内容。相对滞后、老化的培训理论及教材,不能对新进员工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新进员工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入职的工作状态。酒店对老员工的培训,主要是为了强化老员工的技能,提高七工作效率,使之成为更加娴熟的工作者。也并未在创新上下功夫,更多的是强化目的,甚至是作为一种福利,培训为辅,旅游、休闲为主。

三、东莞酒店管理培训应采用的模式和路径

1.多层次、职业化的课程设置模式

所谓“多层次”,我们指东莞酒店业相关的管理培训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不仅要涉及酒店管理专科、本科、MBA等各个层次,还要分为短期职业培训、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等。所谓“职业化”,我们理解为酒店管理培训课程设置符合行业现状,专业课的分类依照酒店的部门或岗位来划分。

2.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模式

东莞酒店服务需要全方位、全员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也应该是系统的,应包含所有部门和各类员工。酒店不仅要强化一线员工的培训,还要提高对财务部、人事部等后台部门员工培训的重视度。酒店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环境发展变化,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不同类属部门力争相互培训,以此来酒店内部的沟通度,提高酒店的内部协作。

3.高投入、国际化的教学模式

东莞酒店的高投入,是指培训要具备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充足的师资配备。国际化指的是要和国际接轨,聘请国际知名酒店培训师,营造氛围和实习地域的国际化。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酒店要舍得投入,才能获得回报。

四、结语

东莞作为一个中等城市,酒店众多。先天原因造成管理人才相对稀缺。如何培养自己的本土人才是一门很大的课题。我们认为,东莞酒店业的管理人才培养,要遵循国际酒店业的公认培训体系,结合东莞地方特色,尤其是要围绕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战略,大胆实践,先行先试。也只有这样,太能突破人才的瓶颈,为东莞高水平崛起作出贡献。(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后勤集团)

参考文献

[1] 邹阳,浅谈现代酒店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大地,2008年10月

[2] 余炳炎,现代饭店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酒店培训方法第2篇

关键词:东莞H酒店;基层员工;培训体系

培训能有效提升基层员工的素质,从而提升酒店服务质量水平,增强酒店的市场竞争力。当前越来越多的饭店管理者已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并积极构建酒店培训体系。然而目前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培训现状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酒店的培训体系不够科学完善,无法真正发挥培训的功能。如何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是每一位饭店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对东莞H酒店的基层员工培训体系进行研究,旨在为构建科学的酒店培训体系出谋献策。

一、东莞H酒店基层员工培训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东莞H酒店,是凯悦国际集团在广东省的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坐落于松山湖畔,占地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拥有320间客房。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笔者于2016年12月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发放对象为H酒店的基层员工,共回收有效问卷86份。同时,笔者还和酒店的部分员工进行访谈。(二)东莞H酒店基层员工培训的现状分析。笔者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以及访谈,了解到H酒店基层员工培训现状如下:1.酒店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分析调查显示,认为酒店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的受访基层员工比例高达67%。同时,笔者通过访谈得知,有相当一部分酒店管理人员认为培训工作会加大酒店成本支出,没必要花太多精力。由此可见,酒店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工作在认知方面存在误区,导致对培训重视不足。2.培训需求分析调查数据显示,高达74%的酒店基层员工认为酒店在培训前并没有调查过他们的培训需求,同时,高达68的基层员工认为培训内容并不符合他们的需求。这说明酒店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忽视员工培训需求分析。3.培训内容分析H酒店针对员工的主要培训对象是新招聘员工,提供的培训内容主要是酒店概况(酒店发展史、组织机构、主要业务)、酒店的规章制度、产品知识、食品安全、安全防范、礼仪培训等。除此之外,酒店不同部门之间也会根据具体情况为员工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以适应各自部门工作的实际需求,有日常培训和专项培训等。4.培训方法分析H酒店目前采取的培训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酒店内设有专门的培训室供员工培训,培训部使用投影仪进行授课,并发放一定的培训资料,要求员工阅读熟记。5.培训时间分析酒店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主要是岗前以及岗中培训。岗前培训为入职培训,培训部门根据新入职员工的人数,一般为40人次左右,在酒店相对空闲时间(周二至周四)进行培训,培训期为三天,每天8小时,大多数新入职员工是先上岗后培训。岗中培训则是由各部门经理自由安排,一般为短期培训,每月1至4次不等,培训时长一般为15至30分钟。6.培训导师分析H酒店的培训导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酒店内部专设的培训导师,二是酒店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据培训部经理透露,酒店基层员工的日常培训大多数由酒店内部管理者负责,酒店专职培训老师仅在员工入职培训时进行培训工作,而外请专家进行培训的机会非常少。

二、东莞H酒店基层员工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培训观念存在误区。培训观念是培训活动的灵魂,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笔者通过和酒店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发现不少酒店管理人员的培训观念比较落后,有部分管理人员出现“培训无用论”、“培训风险论”等错误的认识,认为目前酒店行业的员工跳槽非常频繁,酒店进行培训只是在浪费资源,投入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因此认为没必要花大成本对员工进行培训,甚至认为培训可有可无。由于他们将培训投入当作一种成本,没有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培训对酒店发展的意义,培训观念存在偏差,造成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平常开展的培训活动非常有限,满足不了员工的发展需求。(二)忽视培训需求分析。酒店对员工培训需求的调查是制定培训计划的根本,也是首要环节。由于H酒店没有进行充分的培训需求分析,没有依据员工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导致培训计划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员工的实际需求,员工觉得学非所用,对工作及自身帮助不大,因而对培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例如,目前酒店对基层服务员的培训仍停留在传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方面,缺乏员工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忽视了员工的培训需求,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三)培训方法单一。目前H酒店主要采用以课堂授课为主的培训方式。课堂讲授法虽然有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但这种培训方法属于单向式,比较枯燥乏味,受训者往往缺乏兴趣。单一的培训方式导致受训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培训效果。笔者通过和员工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员工对于培训方法的选择更倾向于富有趣味性的双向教学。(四)培训师素质有待提高。担任H酒店的培训师大多数是在酒店工作时间较长的内部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实践经验丰富,有利于培训更具有针对性,但其知识体系不够系统全面,培训技巧不够专业,往往难于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无法真正发挥培训导师应有的作用。此外,目前H酒店基本不聘请外部导师,无法为员工带来更多新理念,无法开阔员工的视野。(五)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不够完善。目前,国内外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最常采用的是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分别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级别进行评估。笔者了解到,目前H酒店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主要停留在第一和第二级,也就是反应层和学习层这二个阶段,而对第三和第四级的评估相对较少。这样的评估方式只能简单地检验学员对于培训的反应和感受以及检查学员的学习成果,没办法检验到学员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以及饭店经营业绩的变化。导致无法真正检测到员工和酒店在培训后的受益情况,无法真正地评价培训效果。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员工更希望对培训效果的评估能进入到行为层和结果层阶段,他们对这些培训效果更为看重。(六)忽视培训的过程管理。笔者了解到,H酒店许多部门只是将培训当做一项上级安排的任务,流于形式,对培训过程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控制和监督。很多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表现散漫,不专心听讲,有的甚至随便签个名就当作参加了培训,而这些现象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和纠正,导致培训工作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培训体系缺少配套的奖惩措施,员工学得好和学得差没有相应的奖惩,造成员工缺乏培训动力,影响培训效果。

三、改善东莞H酒店基层员工培训体系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正确的培训观念是确保酒店培训能够成功且有效地实行的基础前提[1]。培训工作的顺利进展,离不开酒店管理层对培训工作的理解、重视与支持。东莞H酒店的管理人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培训是提升人才素质的根本途径,培训的实质是系统化的智力投资,是投资不是成本,是为酒店留住人才、增值人才资本的有效途径,对酒店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酒店要及时纠正培训是浪费金钱的错误想法,重视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真正发挥培训的作用。(二)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分析是员工培训流程的关键环节,它是酒店制定培训计划、拟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活动以及评估培训效果的基础。因此,H酒店在开展培训活动前应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酒店培训部门应做好员工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采用有效的方法,如考察法、调查分析法、面谈法等多方位分析员工培训需求。另外,也可以通过对客户进行访问调查,了解客户心目中员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另一侧面了解员工培训需求。针对培训过程中存在重技能、轻发展的现状,酒店在编制培训计划时应做到技能培训和发展培训相结合,满足员工的切实需求,使培训工作有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培训内容应从只注重业务转变为培训内容结合个人职业发展;从只教授员工业务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培训与潜能开发、素质拓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相融合[2]。让员工在努力为酒店工作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将来奋斗,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三)培训方法多样化。酒店应做到培训方法多样化,从以课堂授课为主转变为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可采用案例分析、操作示范、角色演练、教学模拟、小组探讨、课堂讲授等方法,不断丰富培训方法,增强培训趣味性,从而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热情,提高培训效果。笔者通过访谈得知,许多员工认为网络培训也是较为理想的培训方法之一,网络培训作为集合视听教学、课堂讲授、操作示范为一体的培训方式,更能充分体现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传统的酒店员工培训主要关注员工的普遍需要,无法满足个别员工的特殊培训需求,而网络培训则更为灵活,可以使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不仅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也使更多人能够同时参加培训[3]。(四)提高培训师资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酒店的培训水平,首先要提高培训师资水平。酒店在让部门管理人员担任培训师之前,应该事先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加强培训技巧、演讲能力、沟通技巧、表达能力、现场控制力等相关专业内容的学习,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取培训师的资格。另外,酒店应适当引进外部培训师参与酒店的培训,拓宽基层员工的视野。此外,酒店对培训师的工作绩效要定期进行考核,优胜劣汰,从而保证培训师队伍的素质。(五)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估。目前H酒店的培训评估层次仍然处于评估级别的较低层次,造成培训效果的评估比较片面,不够全面深入。H酒店应该充分利用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评估模型,多角度、多方向地评估培训效果,加强第三、第四级的评估,即行为层和结果层方面的评估,在培训结束后,从多个方位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效果的科学性,也为以后的培训规划制定提供依据。另外,酒店要将各个部门的培训效果纳入部门的考核中,保证部门经理必须全面负责督导部门的培训课程的质量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加强对本部门的培训管理,层层负责,全面考核,最终建立起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六)加强培训过程管理。酒店应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对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可指定专人进行跟踪调查,以确保培训的各个环节按照预定的培训计划进行。也可通过抽查来了解培训工作,如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同时要注意收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为以后开展新的培训计划提供有效分析,为酒店设计更为有效的培训方案,不断改进培训流程[4]。酒店应根据培训考核结果为员工建立员工培训档案,为基层员工的培训量身定做培训计划,既可以避免重复培训,浪费培训资源,又可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此外,H酒店要将培训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建立培训、考核、奖励相结合的激励体系[5],将培训成绩作为员工考核的一项内容,当员工的晋升和收入与其培训成绩相挂钩时,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自然会随之提高。对培训态度积极认真、培训成绩突出的员工,酒店应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不重视酒店培训工作并在考核中成绩不理想的人员及部门应给予相应的警告和处罚,从而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酒店培训。

参考文献:

[1]屈迪.中外酒店员工培训比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25.

[2]陈爱梅.海南高星级酒店业培训工作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286-287.

[3]姜海珍.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现状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4]宋云.青岛市高星级酒店员工培训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酒店培训方法第3篇

随着中小城市酒店之间硬件设备方面差异的逐渐缩小,酒店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软件服务方面即员工服务质量方面的竞争。酒店经营者越来越关注员工队伍的培养与稳定,因此中小城市酒店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力度逐渐在加大;培训的对象不仅仅是针对新入职员工和一线基层工作员工,更多的倾向于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入职培训、消防安全培训、酒店制度培训和酒店工作流程培训等内容,培训项目逐步向多样化发展;在培训形式方面以部门集中培训为主、交叉培训为辅。

2中小城市酒店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训观念不够正确

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观念不够正确。近几年中小城市酒店人员流动率都在35%左右。在人员流动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酒店的经营者认为对员工开展深度培训会得不偿失,他们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培训出来的员工最后又流入到竞争对手的酒店,酒店的营销战略、经营理念和竞争优势都被培训的员工带走,这样会给酒店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就会很少对员工开展深度培训。另一方面,酒店基层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酒店基层员工平时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而酒店安排的培训时间常常会选择在他们的休息时间,所以基层员工往往带着抵触心理来参加培训,再加上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员工的需要,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培训目的往往没有达到员工的心理预期,从而导致基层员工对培训的不重视。

2.2培训项目和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由于酒店在培训前没有根据酒店经营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及员工的能力差距来确定培训内容,没有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没有根据不同岗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的培训项目,从而导致培训项目设计缺乏针对性,培训缺乏吸引力。另外,由于酒店的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在酒店服务技能方面,对知识性、文化性、素质性的培训内容较少,没有根据员工的需要安排学习内容,缺乏个性化的培训内容设计,导致员工对酒店缺乏心理上的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酒店对外形象及企业竞争力。再加上在培训内容上没有及时更新知识且结合员工实际工作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讲解,员工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3培训方式不够灵活

受酒店经营管理者观念、设施设备和工作性质等因素的影响,现在中小城市酒店所采用的培训方式主要是以老员工培训新员工、短期、集中培训、理论讲授的方式为主,以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为辅,培训方式陈旧单一、不够灵活。一方面,由于采用老员工培训新员工这种闭门造车的方式,造成新员工不能及时掌握酒店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由于酒店追求经济效益,所以安排的培训时间都会比较短和集中,加上采用讲授法这种培训方式容易造成满堂灌,员工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听课、无法主动地吸收知识和思考问题,更不用说对知识进行迁移了,所以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4培训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酒店培训质量的好坏在于培训队伍的建设。培训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培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培训质量。优秀的培训师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成为员工学习的楷模。当前中小城市酒店培训队伍主要来自于酒店内部,主要由专职培训师、中高层管理者和岗位能手组成,其培训能力与大城市酒店及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相比还处于落后水平,培训队伍缺乏现代化的企业培训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对培训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考虑,再加上培训队伍普遍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缺乏教育心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缺少培训方法和技巧,控场能力不高,无法很好的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员工,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5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和奖励机制不够健全

酒店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的目的是能够使参加培训的员工在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上有所提高,但是在中小城市很多酒店培训中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忽视了培训后的实际运用,缺乏对培训效果的检查评估和奖励机制。许多酒店经营者认为培训次数多,效果就会好,没有对培训后的员工进行考核,培训质量如何也不得而知,因此参加培训的员工无动力、无压力,往往把参加培训当作是完成任务,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3提升中小城市酒店培训效能的对策

3.1树立培训的投资意识

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可见,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产生更多的回报。根据美国酒店业协会对纽约州酒店业的统计,通过培训可以减少酒店73%的浪费,尤其是餐饮部、客房部等日常损耗较大的部门受益更大。因此,中小城市酒店应树立培训的投资意识,具体做法是:一是在培训经费投入上要有一定的保证,将培训列入酒店年度常规工作计划当中并作为酒店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即使酒店的经营状况不好,也不能随意裁减或压缩酒店培训的经费;二是在培训时间上要给予保证,确保培训的可持续性、有效性;三是在培训环境上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有人文关怀的学习氛围,比如,可以在酒店信息公告栏张贴培训信息和计划,在员工活动场所张贴培训相关标语,在酒店培训教室旁开辟图书馆、艺术画廊、形体房和爵士鼓、萨克斯、小提琴、钢琴等器乐培训室等,让培训学习形成自发性、自觉性和自主性的行为,从而提高酒店员工的培训意识,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进而提高酒店员工的综合素质。

3.2建立培训菜单,构建三级培训体系

培训的关键是要“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为提高培训效能,一方面可以针对员工的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通过对员工知识、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的调查,列出培训菜单,由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或项目,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在中小城市酒店培训体系中根据员工层级的不同构建中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三级培训体系,对各级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加强其最新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等管理技能的培训,使其全面了解酒店经营管理和市场情况,以及管理岗位的技能要求,并带领酒店走在管理高效的前沿。对基层管理人员加强其目标管理、计划跟踪和沟通技巧及培训能力的培训,提高其执行力、管理能力和指导能力。对服务人员开展分类、菜单式培训,一方面可以对新入职的员工培训以酒店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礼貌礼仪和意识培训(如:从业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等)为主,使新员工能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了解酒店的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酒店文化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对老员工的培训以岗位技能、语言、安全和消防以及酒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为主,不断更新老员工的知识体系,提高其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3.3建设高水平的培训团队

酒店整体人员素质的培养和酒店培训质量的高低受培训团队综合素质、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能力的高低等方面的影响。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团队,有利于中小城市酒店的长远发展。

3.3.1优化培训团队结构

在中小城市酒店培训团队建设方面,可以构建由酒店内部培训师和酒店外部培训师组成的培训团队。酒店内部培训师队伍主要由酒店培训部门的专职培训师、中高层管理人员、各部门挑选出来的业务骨干(含领班、主管、优秀服务员等)组成;酒店外部培训师队伍主要由酒店知名专家学者、专业培训公司和高等旅游酒店院校的教师组成,或者建立酒店兼职培训教师库,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酒店可选择最适合的培训师来进行培训,如:针对刚入职的酒店新员工可以安排酒店内部专职培训师进行酒店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针对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安排国内或国际酒店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方面的培训等。通过优化培训团队结构,提高中小城市酒店培训效能。

3.3.2提高培训能力

作为一名酒店培训师,必须是酒店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精英,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礼仪风范和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培训项目设计能力、课堂组织和控制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培训学员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酒店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上,可以邀请教育界专家不定期的为酒店内部培训师开展专题或者主题教学能力培训,如:教育心理学培训、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培训、如何设计培训项目、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每一次主题培训后,由培训部门对其进行相关培训能力的考核。如:在完成教学方法主题培训后,可以要求每一位培训师设计并上一堂20分钟的培训课,酒店运用微格技术对其培训能力及效果进行测评。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酒店内部培训师的培训能力。

3.3.3打造首席培训师

首席培训师是酒店培训师队伍中的“榜样、教师、教练”。酒店在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团队过程中,可以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打造酒店内部首席培训师,树立酒店培训品牌,培养一批适应酒店发展需要的培训领军人才,带动酒店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3.4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

酒店培训课程的结束不意味着培训工作的截止,中小城市酒店应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及时做好培训效果的追踪和信息的反馈,为下一步的培训计划提供参考。所谓“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就是培训课刚结束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培训师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进行满意度调查;培训课结束一至两周时,对培训员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培训课结束后一至两个月,对培训员工工作行为及表现进行考核,了解培训员工工作行为变化情况以及知识、技能、态度等的转化情况;培训课结束后半年,对酒店经营效益、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流失率等方面综合评估,通过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比较了解培训最终成效。酒店在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时,应注意考核评估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证考核评估的客观、公正、合理。

3.5建立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

酒店培训方法第4篇

关键词:员工培训;酒店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9日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餐饮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酒店要发展,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关键就是要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之在自身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对酒店的发展带来新鲜、实用的动力,使酒店在社会发展中处于有利地位。

一、酒店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对于迅速发展的现代酒店企业来说,提高服务质量是酒店管理人员最应关注的事情之一。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提高员工素质,而要提高员工素质,就必须加强员工培训。酒店员工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工作,因为员工培训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增加酒店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能够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培训是员工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可以使员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获得专业知识,掌握服务技能和技巧,从而使员工的个人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出错率。酒店员工,尤其是新员工,在工作中经常出错,这就是缺少培训的表现。员工不明白应该如何做,也没人告诉员工;服务质量的标准不统一;无法合理解决突发问题等等。

(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培训中所示范的工作方法和要领,都是经过多次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通过集训,掌握服务的技能技巧和科学的工作程序,不但能够提高服务质量,还可以节省时间和体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有效的培训能够降低酒店的营业成本。员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能够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物品的损耗,从而降低企业营业费用和成本支出。最后,通过培训,使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能够相互了解,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此可见,酒店员工培训是酒店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员工个人来看,高效的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充分发挥和利用其潜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对酒店企业和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酒店企业来看,为员工提供培训是其应尽的责任,有效的培训可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强酒店的市场竞争力。

二、酒店员工培训中的问题

能否在企业当中得到足够的培训,从而保持自身的不断成长,成为员工选择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培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所以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我国酒店业培训存在许多问题。

(一)重视业务培训,轻视酒店文化培训。酒店的培训是酒店确立其经营思想和服务理念,创建酒店文化的大好时机,但培训组织者往往把培训变成了酒店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员工对酒店缺乏心理上的归属感,直接影响了酒店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进而影响到酒店的对外形象和整体竞争力。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酒店业应在加强专业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基本素质、综合能力方面的培训,将酒店文化培训视为培训中的重要环节。

(二)重视基层员工培训,忽视管理层培训。大多数酒店比较注重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和岗位培训,包括对酒店经营目标、管理方式、团队精神、商务礼仪和业务技能的培训,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培训还是比较有成果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对于管理层的培训,则缺乏一种明晰的思路和规划,理由是他们很忙,经验丰富,他们本来就是人才,不需要培训。这种认识危害很大,因为高层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酒店发展影响最大,直接关系到酒店的发展前途。

(三)培训内容盲目照搬。我们身边的酒店培训内容几乎都相同。无论是新员工培训还是岗位培训的内容和流程,大多数都是照搬国际酒店连锁集团的资料,没有考虑到自身内外部环境与西方国家的不同,缺乏与中国酒店特色的结合,也没有根据自身酒店的特点来设计培训内容,为了培训而培训,忽略了培训内容的适配度,培训的信度和效度很低。

(四)培训方法不科学。酒店在具体实施培训时,由于受编制、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大多采用讲授法。培训者照本宣科地把培训内容读给员工听,而员工就把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学员不能主动参与培训,只能从培训者的演讲中被动地思考与吸收。另外,每当有新员工加入时,大多数酒店实行的是“师带徒”制度,新员工就跟着老员工学习,主要学习他们在工作时的操作技能。这种以老带新的传统培训方法将会使现代新型的酒店经营管理思想、方法、技术难以进入酒店。

三、原因分析

(一)对培训工作不重视,认识不足。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决定了他们对培训的态度,也决定了他们愿意将多大资源投入到具体的培训中去。很多酒店没有把培训工作视为酒店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只是将员工培训当作日常工作。酒店管理者大多关心的是培训后能马上产生的经济效益,而不是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二)培训费用投入不足。我国大多数酒店过分强调经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有在酒店开张或酒店出现服务质量问题时,才注意到培训的重要意义,而且一旦酒店出现经费紧张的状况,首先削减的就是培训经费。由于培训费用投入较少,酒店只能做一些常规的部门业务培训,缺少提高性、持续性、系统性的培训。员工既得不到素质的提高,还会降低对组织的忠诚度,最终选择离职,有时还会引起顾客的投诉,这就给酒店带来更大的损失。

(三)培训机制不健全。造成酒店培训质量低、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酒店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主要表现在培训计划和培训机制两个方面。在酒店培训中,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健全评估、激励机制,是促进员工参加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的必要手段。可是,大多数酒店的培训缺少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安排,也没有将培训工作与酒店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酒店的培训评估、激励机制尚未健全,考核流于形式,使员工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导致培训工作的效率低下。

四、提高培训效率的合理化建议

(一)提高培训认识,着眼长期发展。培训对保持高效能、高品质的管理,提高竞争力和员工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培训工作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而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酒店管理者应根据酒店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培训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层次和急需人才为重点。其次,要转变观念,要树立培训就是管理,管理就是效益,培训就是财富,人才培养就是酒店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等现代化的培训理念,把培训作为一种投资而非成本,培训不仅要解决目前的实际问题,还要着眼于长远发展。

(二)深化培训内容,注重素质培训。酒店服务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特殊服务形式。有形服务的部分,可以通过服务质量检查,进行控制和提高。无形服务的部分却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也没有固定的服务模式。只有在员工与顾客面对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因而是难于控制和提高的部分,成为服务质量差异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素质培训,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意识,让员工养成热情友好、诚实积极的工作态度,员工才能在与不同顾客的面对面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高超的服务水平。

(三)进行全面培训,重视所有员工。据统计,酒店基层员工的数量占酒店所有员工的80%以上,许多酒店为此专门为基层员工设计了一整套的培训体系,为酒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的同时,也要重视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因为他们才是酒店发展的掌舵人。只有高层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整个培训体系才能规范化,酒店才会走得更稳更远。

(四)选择有效方法,提高培训效果。要使培训获得预期效果,必须依据酒店自身的特点,结合具体人员的特点,因时、因岗地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培训的方法要能够有效地满足酒店及个人的需要,并且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条件,以节约成本。当前,主要的培训方法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体验式练习法、角色扮演法等等,酒店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一,也可以在实际培训中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五)加强文化建设,强调文化培训。酒店的企业文化是酒店的灵魂,良好的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在企业文化深厚的酒店里,每个人都愿意了解并支持酒店的目标,员工有着明确的使命感。酒店只有将员工利益与酒店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员工在为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工作时,酒店的利益也会尽可能地趋于最大化。酒店企业文化的培训可以使员工更加热爱和忠诚于酒店企业,有效地减少了员工的不合理流失,建设对酒店损失。酒店企业文化能够改变培训的单调性,保证培训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性。

加强酒店企业文化建设是对培训工作的促进,能够增强酒店与员工之间的信任理解、情感交流、思想沟通,推动酒店和员工自身的发展。在对员工进行酒店企业文化培训时,应该建立统一的酒店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对酒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的价值观、工作目标趋向一致,进而形成稳定的团队精神,这才是改进酒店服务质量的根本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吕建中.现代酒店管理.旅游出版社,2004.

酒店培训方法第5篇

关键词:酒店;员工;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酒店企业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提供的是以服务为核心的服务产品组合,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对酒店的服务质量、市场形象和经营效益产生极大影响。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是酒店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酒店成功的基础。酒店招收进来的员工一般都接受过一定的教育,但仍然需要接受与酒店工作有关的教育,这就是职业培训。根据美国酒店协会对纽约酒店业的统计,培训可以减少73%的浪费。通过对酒店业的研究还发现,未受过培训的员工所造成的事故是受过培训员工的3倍,受过培训的员工的流动率是未受过培训员工的一半。此外,培训可降低损耗和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酒店必须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才能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和效益优势,赢得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我国酒店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分析上的不足。我国酒店的培训体系中最忽视的是培训需求分析,因为其培训计划和内容不是以培训需求为前提的,而是以酒店为中心的。其培训没有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忽视了其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使培训主体处于被动状态。所以,酒店缺乏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使得培训预期目标的制定具有盲目性,并直接影响了实施过程和培训效果。尽管资金、时间、人力投入了,但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也不高,导致培训对促进管理、服务质量及人员素质提高的作用更不明显了,培训的整体效果也不理想。

(二)缺乏严格的培训制度和计划。我国本土酒店一般缺乏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和计划,通常都是突发性地进行,而不是比较系统性、前瞻性的。由于未能做到很好地把握培训需求,因此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现代酒店业的发展不仅要求酒店有一套完备的培训制度和计划,而且要为每个人建立培训档案,制定系统的培训规划。而酒店的间歇性培训使得员工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更不能为员工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导致员工的培训积极性不高。

(三)培训效果评估上的不足。我国酒店大多数培训评估工作仅仅是对培训项目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并没有深入到受训者的工作行为及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和为酒店带来的效益等层次上来,即评估工作只停留在初级层次,不够全面。目前,酒店的培训评估中所应用的方法非常单一,如绝大多数企业仅仅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培训项目的评估。毋庸置疑,考试固然是一种有效的考核方式,但它在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评估内容都适合用考试的形式。由于以酒店忽视了培训后的质量效果跟踪与信息反馈,导致无法真正掌握培训效果和制定下一阶段的培训计划。培训的反馈和效用机制不仅没有正常进行,甚至还缺乏必要的沟通。这样的结果使员工认为,通过参加培训而获得使客人满意的优质服务的技能对他个人并不那么重要,其上级对他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培训中的努力学习和日后的优质服务的艰苦工作简化为使上级满意的简单行为,形成了影响培训质量和优质服务的“短路现象”。

(四)培训内容盲目照搬。几乎所有本土酒店的培训内容雷同。无论是新员工培训还是岗位培训的培训内容与流程,大多数都是效仿和照搬国际酒店连锁集团的资料,没有考虑到中国酒店环境与西方国家的不同,缺乏与中国酒店特色的结合,也没有根据自身酒店的特点来设计培训内容,为了培训而培训,忽略了培训内容的适配度,培训的信度和效度很低。

(五)培训方法滞后。酒店在具体实施培训时,由于受编制、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数采取讲座法。培训者照本宣科地把培训内容读给学员听,而学员就把所听到的内容都记到笔记本上。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使学员不能主动参与培训,只能从培训者的演讲中,做被动、有限度的思考与吸收。而且,每当有新员工加进来的时候,都是采取以老带新的传统做法培训新员工,以致现代新型的酒店经营管理思想、方法、技术难以进入酒店。

二、酒店培训问题成因分析

(一)领导层对培训不重视。酒店的领导层对培训的不重视,很多的时候只是把培训视为一种普遍的日常工作看待,走走过场,忽略其作为管理工具的职能,管理者大多关心的是培训后能马上产生经济效益,而不是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提高服务质量。由于很多培训效果的滞后性,导致培训渐渐不被酒店领导层重视。酒店领导层对培训工作本身的不重视,是导致酒店培训工作开展不畅的根本原因。

(二)培训机制不健全。造成酒店培训质量、效果参差不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酒店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主要表现在培训计划和评估机制这两个方面。在酒店培训中,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健全评估、激励机制,是促进员工参加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的必要手段。可是,该酒店的培训对缺少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安排,也没有将培训工作与酒店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酒店的培训评估、激励机制尚未健全,考核流于形式,简单草率,不与报酬、晋升、定级结合,使得员工参加培训缺乏积极性,导致培训工作难以展开。

(三)培训执行力不够。由于酒店没有专职的培训部门,都是由每个部门的主管或领班为各自的员工制定培训内容并进行培训,而酒店的人力资源部只是负责检查培训的结果,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部门的培训只是走个形式,很难把培训计划完完全全地执行完毕。酒店培训工作的不完全执行,培训的预期效果就很难达到,员工的整体素质就很难提高,从而导致酒店的服务水平也很难有质的飞跃。

(四)培训投入不足。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许多酒店人员年流动率在30%~40%之间,人才流失已成了困扰我国酒店业人力资源发展的难题。目前,酒店的年人员流动率在35%左右,由于在高人员流动率的情况下,酒店的领导层认为对培训的大投入反而会得不偿失,因为他们觉得若自己辛辛苦苦培训的人员流入到竞争对手的酒店,战略意图和竞争理念都被他们带走,这样会给酒店造成很大的损害。所以,相对的减少了对酒店员工培训的资金投入。

三、酒店培训对策

(一)转变观念。首先,转变“重硬轻软”的观念,在抓硬件标准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标准建设,增加对培训的投入,确保培训工作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其次,重视培训工作的整体性、全员性、层次性,为确保酒店整体协调运转打下坚实基础,使全体员工能以全局眼光对待酒店业务,对待本职工作;再者,重视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改变“以师带徒”式的传统培训方法,树立规范意识,在培训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做到培训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第四,该酒店的领导者要从酒店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培训工作,把酒店培训与酒店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认识培训在酒店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酒店培训投入力度。

(二)重视培训需求分析。酒店开始培训之前特别要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以保证培训目标与培训结果相互一致。培训需求分析决定了培训目标的确定是否尽可能地准确和具体,避免了盲目性,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培训成本消耗。对各岗位的特点及酒店人才规格要进行分析定位,酒店培训部门或培训委托机构需要从组织要求、工作任务要求、个人要求三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保证培训方案制定充分考虑酒店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管理者意图、出现问题所在、在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及参加者的个人基本情况、知识、技能等业务水平和他们对培训的认识想法等因素。通过对各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来确定培训方案。

(三)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酒店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酒店的前途和命运。一个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像路标一样指引培训活动,培训部门根据员工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培训方式、培训项目,这样员工才能觉得学习新鲜而刺激,并明白培训对他们自己来说是一种帮助与提高,把学习与培训变成自己的意愿,而不是一种压力,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目标。一份完整的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实施单位、培训方法、课程和教材、培训设施以及确定考核方案等。

为使酒店培训计划制定得科学可行,以下三项原则可供遵循:第一,培训计划要适应酒店发展的需要,与企业经营发展紧密结合。如,在酒店经营旺季,酒店培训工作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技能和事故上,而在经营淡季,培训的重点则是酒店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培训工作与酒店经营相互协调,培训工作也更有效;第二,培训计划的制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即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任务的大小、培训要求的难易等,都要立足于现有的和可能的条件;第三,培训计划的制定要讲究效益,即尽可能用较少的经费投入取得最大的培训成果。这就要求培训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要全面调研,充分考虑培训形式、师资、教材以及培训时间,使培训活动有效而经济合算。

(四)选择有效的培训方法。要使培训获得预期结果,必须依据酒店自身的特点,对各类相关人员因时、因岗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法的选择应以如何才能有效地满足酒店及个人的需要以及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达到培训目标为基础。各种培训方法――讲授法、工作分解法、体验法、案例法、角色扮演法等等,酒店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一,也可以在在实际培训中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五)把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酒店的培训没有提高绩效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培训内容没有很好地转移到工作中去,把培训跟实际工作相分离,所以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把培训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酒店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确保学员将培训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

1、刺激强化学习。利用心理、精神激励和目标激励等方法,使学员掌握培训内容,并让他们反复练习培训中的工作过程。强化学习的程度越高,学员能记住和转移到工作中的程度也越高。

2、制定实施计划。指明学员回到岗位后应采取什么步骤来应用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加强实践训练。每阶段培训结束时,都要给员工指定一部分课程内容,要求他们把培训内容应用到工作中,在下阶段的课程中再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4、组成“伙伴系统”。学员之间要互相帮助,结成对子,在工作中相互监督,彼此发现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

(六)评价培训效果。培训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总结了培训的效果,而且提出了进一步培训的要求。培训效果的评价,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通过学员反映进行评价。即受训者的意见反馈,表明从培训中学到了哪些东西。这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评估方法,可以采用的方式有表格、面谈、座谈等。

2、通过考查进行评价。主要应用考试、演示、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这种评价对学员有压力,使他们更认真地学习;对培训者也有压力,使他更有责任心。

3、通过工作与行为考核进行评价。以培训后学员的工作、行为技能等作为评价指标。

4、通过绩效评估进行评价。即实施培训对个人、部门和整个酒店的绩效影响,可用效率、成本、质量、出勤率等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培训方案是否对酒店的经营运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谷惠敏.中国大陆外方管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旅游学刊,2000.5.

[2]李岫,田克勤.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酒店培训方法第6篇

关键词:酒店 培训 中小城市 对策

酒店培训是酒店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服务和管理知识、技能以及企业文化,使酒店员工的行为在职业道德、职业理念、职业技术等方面有所提高或者改进,以确保酒店员工能够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与活动。随着中小城市酒店业竞争的加剧,作为提高中小城市酒店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以及酒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的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酒店经营者的重视。

1 中小城市酒店培训现状

随着中小城市酒店之间硬件设备方面差异的逐渐缩小,酒店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软件服务方面即员工服务质量方面的竞争。酒店经营者越来越关注员工队伍的培养与稳定,因此中小城市酒店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力度逐渐在加大;培训的对象不仅仅是针对新入职员工和一线基层工作员工,更多的倾向于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入职培训、消防安全培训、酒店制度培训和酒店工作流程培训等内容,培训项目逐步向多样化发展;在培训形式方面以部门集中培训为主、交叉培训为辅。

2 中小城市酒店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培训观念不够正确

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观念不够正确。近几年中小城市酒店人员流动率都在35%左右。在人员流动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酒店的经营者认为对员工开展深度培训会得不偿失,他们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培训出来的员工最后又流入到竞争对手的酒店,酒店的营销战略、经营理念和竞争优势都被培训的员工带走,这样会给酒店造成很大的损害。

因此,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就会很少对员工开展深度培训。

另一方面,酒店基层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酒店基层员工平时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而酒店安排的培训时间常常会选择在他们的休息时间,所以基层员工往往带着抵触心理来参加培训,再加上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员工的需要,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培训目的往往没有达到员工的心理预期,从而导致基层员工对培训的不重视。

2.2 培训项目和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由于酒店在培训前没有根据酒店经营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及员工的能力差距来确定培训内容,没有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没有根据不同岗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的培训项目,从而导致培训项目设计缺乏针对性,培训缺乏吸引力。

另外,由于酒店的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在酒店服务技能方面,对知识性、文化性、素质性的培训内容较少,没有根据员工的需要安排学习内容,缺乏个性化的培训内容设计,导致员工对酒店缺乏心理上的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酒店对外形象及企业竞争力。

再加上在培训内容上没有及时更新知识且结合员工实际工作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讲解,员工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3 培训方式不够灵活

受酒店经营管理者观念、设施设备和工作性质等因素的影响,现在中小城市酒店所采用的培训方式主要是以老员工培训新员工、短期、集中培训、理论讲授的方式为主,以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为辅,培训方式陈旧单一、不够灵活。

一方面,由于采用老员工培训新员工这种闭门造车的方式,造成新员工不能及时掌握酒店新知识、新技能。

另一方面,由于酒店追求经济效益,所以安排的培训时间都会比较短和集中,加上采用讲授法这种培训方式容易造成满堂灌,员工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听课、无法主动地吸收知识和思考问题,更不用说对知识进行迁移了,所以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4 培训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酒店培训质量的好坏在于培训队伍的建设。培训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培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培训质量。优秀的培训师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成为员工学习的楷模。

当前中小城市酒店培训队伍主要来自于酒店内部,主要由专职培训师、中高层管理者和岗位能手组成,其培训能力与大城市酒店及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相比还处于落后水平,培训队伍缺乏现代化的企业培训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对培训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考虑,再加上培训队伍普遍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缺乏教育心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缺少培训方法和技巧,控场能力不高,无法很好的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员工,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5 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和奖励机制不够健全

酒店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的目的是能够使参加培训的员工在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上有所提高,但是在中小城市很多酒店培训中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忽视了培训后的实际运用,缺乏对培训效果的检查评估和奖励机制。许多酒店经营者认为培训次数多,效果就会好,没有对培训后的员工进行考核,培训质量如何也不得而知,因此参加培训的员工无动力、无压力,往往把参加培训当作是完成任务,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3 提升中小城市酒店培训效能的对策

3.1 树立培训的投资意识

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可见,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产生更多的回报。根据美国酒店业协会对纽约州酒店业的统计,通过培训可以减少酒店73%的浪费,尤其是餐饮部、客房部等日常损耗较大的部门受益更大。

因此,中小城市酒店应树立培训的投资意识,具体做法是:

一是在培训经费投入上要有一定的保证,将培训列入酒店年度常规工作计划当中并作为酒店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即使酒店的经营状况不好,也不能随意裁减或压缩酒店培训的经费;

二是在培训时间上要给予保证,确保培训的可持续性、有效性;

三是在培训环境上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有人文关怀的学习氛围,比如,可以在酒店信息公告栏张贴培训信息和计划,在员工活动场所张贴培训相关标语,在酒店培训教室旁开辟图书馆、艺术画廊、形体房和爵士鼓、萨克斯、小提琴、钢琴等器乐培训室等,让培训学习形成自发性、自觉性和自主性的行为,从而提高酒店员工的培训意识,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进而提高酒店员工的综合素质。

3.2 建立培训菜单,构建三级培训体系

培训的关键是要“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为提高培训效能,一方面可以针对员工的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通过对员工知识、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的调查,列出培训菜单,由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或项目,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另一方面,可以在中小城市酒店培训体系中根据员工层级的不同构建中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三级培训体系,对各级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加强其最新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等管理技能的培训,使其全面了解酒店经营管理和市场情况,以及管理岗位的技能要求,并带领酒店走在管理高效的前沿。对基层管理人员加强其目标管理、计划跟踪和沟通技巧及培训能力的培训,提高其执行力、管理能力和指导能力。

对服务人员开展分类、菜单式培训,一方面可以对新入职的员工培训以酒店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礼貌礼仪和意识培训(如:从业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等)为主,使新员工能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了解酒店的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酒店文化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对老员工的培训以岗位技能、语言、安全和消防以及酒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为主,不断更新老员工的知识体系,提高其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3.3 建设高水平的培训团队

酒店整体人员素质的培养和酒店培训质量的高低受培训团队综合素质、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能力的高低等方面的影响。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团队,有利于中小城市酒店的长远发展。

3.3.1 优化培训团队结构

在中小城市酒店培训团队建设方面,可以构建由酒店内部培训师和酒店外部培训师组成的培训团队。酒店内部培训师队伍主要由酒店培训部门的专职培训师、中高层管理人员、各部门挑选出来的业务骨干(含领班、主管、优秀服务员等)组成;酒店外部培训师队伍主要由酒店知名专家学者、专业培训公司和高等旅游酒店院校的教师组成,或者建立酒店兼职培训教师库,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酒店可选择最适合的培训师来进行培训,如:针对刚入职的酒店新员工可以安排酒店内部专职培训师进行酒店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针对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安排国内或国际酒店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方面的培训等。通过优化培训团队结构,提高中小城市酒店培训效能。

3.3.2 提高培训能力

作为一名酒店培训师,必须是酒店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精英,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礼仪风范和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培训项目设计能力、课堂组织和控制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培训学员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酒店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上,可以邀请教育界专家不定期的为酒店内部培训师开展专题或者主题教学能力培训,如:教育心理学培训、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培训、如何设计培训项目、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每一次主题培训后,由培训部门对其进行相关培训能力的考核。如:在完成教学方法主题培训后,可以要求每一位培训师设计并上一堂20分钟的培训课,酒店运用微格技术对其培训能力及效果进行测评。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酒店内部培训师的培训能力。

3.3.3 打造首席培训师

首席培训师是酒店培训师队伍中的“榜样、教师、教练”。酒店在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团队过程中,可以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打造酒店内部首席培训师,树立酒店培训品牌,培养一批适应酒店发展需要的培训领军人才,带动酒店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3.4 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

酒店培训课程的结束不意味着培训工作的截止,中小城市酒店应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及时做好培训效果的追踪和信息的反馈,为下一步的培训计划提供参考。所谓“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就是培训课刚结束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培训师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进行满意度调查;培训课结束一至两周时,对培训员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培训课结束后一至两个月,对培训员工工作行为及表现进行考核,了解培训员工工作行为变化情况以及知识、技能、态度等的转化情况;培训课结束后半年,对酒店经营效益、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流失率等方面综合评估,通过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比较了解培训最终成效。酒店在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时,应注意考核评估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证考核评估的客观、公正、合理。

3.5 建立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

激励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调查研究发现,在自然状态下,员工只会发挥其能力的20%-30%,但如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其潜力则可发挥到能力的80%-90%。由此可见,中小城市酒店要想充分发挥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能动性,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而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就需要酒店从员工的不同需求入手,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如:薪酬激励、晋升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将员工培训时效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酒店培训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统一,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钱菁.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培训体系构建[J].饭店现代化,2011(3):30-35.

[2]付海南.杭州JW万豪酒店员工培训探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35-37.

[3]李三喜.浅议酒店基层员工培训[J].旅游纵览,2013(3):80-81.

[4]刘欢.关于酒店培训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1):176.

[5]韩书艳.浅析温州市五星级酒店员工入职培训[J].经营管理者,2013(13):156-157.

[6]侯烨.论酒店培训的三层次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183-184.

酒店培训方法第7篇

关键词:国际连锁酒店;中国酒店;培训

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星级酒店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全国星级酒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57万元/人,而排在首位的是高星级酒店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35万元/人。由此说明我国与国外先进的酒店管理集团存在着极大差距。

我国酒店业是较早提出和国际接轨的行业,在酒店业发展过程中,我国酒店的建筑风格、装潢、设施设备等硬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国外酒店,唯有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方面还难以达到国际酒店集团的标准,虽然这种状况涉及许多深层原因,但我国酒店培训的发展滞后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一、中国酒店业培训现状

(一)培训机制不健全

中国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一贯的“重使用轻培养”的做法,使得目前酒店培训缺乏一套有效的、建立在培训与发展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国酒店的培训通常由培训部统筹,酒店业务培训多以短期、简单、分散为主,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通常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对学院毕业生、有潜质的经理人或业务骨干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只是强调不断地完成工作任务,承担工作职责。

(二)培训需求把握不准

中国酒店目前逐步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一些酒店也下决心花大成本做培训,但一个严重问题是,很多酒店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培训需求,因此进行的培训也很少能够对症下药。很多酒店除了例行的培训,如入职培训以及轮岗培训以外,几乎没有系统性的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照顾到不同职业阶段员工的需要,也没能从企业的角度,根据酒店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素质与绩效要求以及实际绩效与目标绩效之间的差距,确定基本的培训范围、强度与方向。由此可见中国大多数酒店的培训都是滞后的。

实践表明,许多酒店只关注中基层员工,特别是新员工的培训,而忽视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即使酒店总经理或部门经理响应号召参加了高级培训班,其目的也多半是获取岗位资格证书,而非真正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深造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三)培训费用支出不固定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一些大城市酒店人员年流动率在30%~40%之间,人才流失已成了困扰我国酒店业发展的难题。由于培训结果常难以立即转化为量化的效益,很多酒店老总担心花费成本去培养员工,而员工一旦流失,对自己将是很大的损失。所以,当培训经费不足时,酒店只是做一些常规型的部门业务培训,缺少提高性、持续性、系统性的培训。

很多酒店抱着能省则省的态度,培训预算每年没有固定的比例。很多酒店为了节省培训经费,除了自己做一些技能业务培训外,一般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即选派优秀的员工到先进酒店取经后再回来传授,或直接聘请资深管理人员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做管理的同时,兼做培训。

(四)培训技术不专业

中国酒店的培训通常由酒店培训部组织实施,其中培训者的专业化程度也是一大问题,内部培训师精通部门业务但缺乏专业的培训技术和技巧,培训手段通常较为单一,请进来的培训师又常常并不了解酒店和学员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可能不了解内部运作,培训内容的确定有很大的主观性或理论脱离实际,此外,培训部在相当多酒店处于权力边缘的事实,也使其无法正常发挥培训管理的职能。

二、中国酒店与国际连锁酒店培训差距的比较分析

(一)培训体系方面

相较于中国酒店培训部培训-部门培训-班组培训的三级培训体系,国外酒店通常采取的是总经理-培训部-部门经理的培训体系,即总经理是培训体系的龙头,总经理的参与带动是培训得以推动的关键。

在酒店培训体系中最易忽视的是培训需求分析,相比于中国酒店需求产生的随意性,国际连锁酒店更注重科学系统的分析方式,通常会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组织分析,着重分析每个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目标,确定其培训范围及重点。二是岗位分析,着重分析每个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和绩效要求,确定其培训目标及内容。三是员工分析,着重分析每个现职员工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确定其培训方向及要求。四是绩效分析,着重分析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的实际绩效与目标绩效之间的差距,确定其潜在的或隐含的培训需求。五是需求评审,主要从与发展战略的关联程度,对酒店运作的重要程度,涉及的员工人数,培训需求可预期的绩效提升幅度等方面进行考虑。通过从组织要求、工作任务要求、个人要求三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而保证了培训方案制定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培训费用方面

国外酒店把培训费作为固定的支出成本,当成酒店在运作过程中的投入,每年都要列入预算且必须得花完。国际连锁酒店通常由总经理、培训经理仔细研讨和测算每个部门的年度培训预算,然后报亚太地区总部审批,批准后方可执行;如否决,还需重新制定培训预算;甚至具体到每个人年平均培训费用。培训费用为营业收入的1%至3%或更高。例如,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每年至少投资员工工资总额的2%用于培训与发展。

而大多数中国酒店通常对培训费用没有具体的要求,更没有认真详尽的培训预算。只有在酒店开张或感到酒店发展不如意的时候,才会产生培训需求。

(三)推动方式

国际连锁酒店集团由总部推动,亚太总部督促,酒店总经理亲自带动,高级行政经理和部门经理直接负责,层层把关,层层落实,有极强的执行力。而中国的酒店通常由培训部带动,部门参与配合的方式组织培训。

(四)培训技术操作方面

1、课程研发。中国酒店大部分由培训部或部门经理根据一些培训资料进行课程开发,缺乏专门机构关注和研究酒店专业培训课程,甚至有的酒店没有能力进行自主研发。而国外的连锁酒店则由集团总部专家团研发,或由酒店自行研发,集团总部出重金由世界著名培训公司按照集团发展要求量身定做进行研发。例如在美国,酒店培训业目前推行的是美国饭店协会全球培训及教育课程。很多国际连锁酒店集团都有自己专门的培训体系,由总部统一编写制作培训教材,统一配置光盘、录像带、培训卡、宣传画等。例如香格里拉有自己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学校和培训课件等一整套完善的培训系统,含有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技巧等多方面的培训内容,注重活学活用。

2、培训教室及培训设施、设备配备。中国的很多酒店经常是临时安排教室进行培训。而国外酒店的培训有较正规的培训教室,通常墙壁会张贴或悬挂酒店服务理念,突出企业文化的核心;设备配备比较齐全,有多媒体投影仪及屏幕、电视机、DVD机、摄影机以及各类文具用品等。

3、培训师资队伍。中国酒店培训通常由培训部经理、培训主任、部门经理等参与,而国外酒店培训由培训部经理、部门专职训导师、总部培训总监或专家、外聘专业培训公司的培训专家参与,既体现了酒店培训的专业化力量,又与本酒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够有的放矢的对员工进行培训。

4、培训内容及方式。相比于中国酒店只注重对员工服务技能的单一培训方式,国际连锁酒店的培训内容则更丰富,更具有针对性,其培训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员工态度及行为的培训、员工业务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员工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充实培训等。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准,服务态度以及对操作程序和规范、礼貌礼节等方面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从以上的相互比较的差异中可以看出,总经理的执行力(亲自带动)+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系统的培训教程+训练有素的培训经理及训导师,这就是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在培训方面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

三、启示与建议

(一)依据酒店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有效的、持续的培训是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以及管理能力的保证,是酒店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国外一项对10多家企业的研究发现,提高10%的劳动力教育投资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8.6%,而如果将同样价值的投入放在设施设备上,生产率只能提高3.4%。培训虽不是直接通过营运获得效益,但培训可以减少73%左右的浪费。因此,酒店必须把培训视为长期的、长效的战略,使培训成为酒店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训体系的人力投入、制度化建设方面不断进行完善。

(二)以需求分析为前提展开培训

酒店开始培训之前要特别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以保证培训目标和培训结果相互一致性。培训需求分析决定了培训目标的确定是否尽可能地准确和具体,避免了盲目性,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培训成本消耗。对于那些委托的培训机构或请进来的培训师,特别应该通过阅读资料、走访、调查、座谈等形式对酒店培训需要做细致了解,发现酒店真正的培训需求,再修改培训目标,量体裁衣地制定培训课程及培训大纲。

(三)培训手段力求专业化与创新性

培训方法直接作用于学习过程,是影响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决定培训效果的内在因素。酒店业的培训大多是技术操作性培训,因而酒店应重视内部培训员培训技巧的提高。

目前国际酒店培训中通用的“四步法”为:“告诉你如何做”(tell you)、“示范做一遍”(show me)、“跟我做”(follow me)、“检查纠正”(check you)。

现代培训从单纯的知识讲授型课程向互动型、讨论型、情境型、模拟型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向发展,强调通过多种方式刺激人的视、听、说等各种感觉器官和心脑活动,使培训者提高信息接受的敏感度和积极状态。

国际酒店的培训之路创造了一种可行的培训模式,借鉴和吸收国际酒店在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是中国酒店业在培训方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将培训制度化,让每个人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并最终实现酒店的既定培训目标,是未来中国酒店培训应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雅静.浅谈我国饭店员工培训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7(8).

2、安强.国内酒店培训与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培训之对比分析[J].中外酒店,2005(8).

3、周霄.谈我国饭店业培训体系优化[J].商业时论,2005(29).

4、魏洁文.饭店培训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饭店现代化,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