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合集7篇)

时间:2024-03-26 09:52:05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第1篇

关键词:历史;复习;兴趣;融会贯通

每年中考一完,总有学生抱怨:为什么我的历史成绩比别的同学差了那么多呢?其关键就是学生在初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复习,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初中历史内容比较多,知识点覆盖面广,需要学生认真去疏理各专题的内容,找出它们的联系。而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要求也比较高,这就对历史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该如何去复习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提高历史成绩,抓好初三历史的复习,就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学生是复习课的主体,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而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复习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学工具,来培养学生的复习兴趣。比如,复习世界战争史,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展示出各时期战争所使用的兵器,即原始社会所使用的石头、木棒,奴隶社会所使用的青铜兵器,封建社会所使用的铁兵器和马战车,以及近代社会所使用的坦克、飞机、大炮、导弹等。这些事物直观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此一来,就勾起了他们渴望探索历史知识的欲望,复习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依据课本,夯实基础

历史考试无论怎样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都是考试的一个侧重点,而且考察学生的能力是构建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之上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历史基础的复习,并要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基础知识即最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年代,这些学生必须记忆。例如,秦统一六国的时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以及一些大的历史事件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背诵、掌握。因为在考试过程中,特别是选择试题,若涉及这些知识,即使让学生翻书去找,恐怕他们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正确答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夯实了基础,才有可能灵活运用知识。

三、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1.注意纵横联系,特别是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结合。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如石器到青铜器的发展、“蒸汽时代”到“电器时代”的发展等。纵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可以古今联系,鉴古察今,学史明理。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生的历史事件,分析关联点,以便多角度解读历史。中外历史知识的比较,是横向联系最重要的一个视角。例如,美国内战时,中国设立总理衙门;1857年英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时,还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学生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思路,就能加强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记忆,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突出“五练”,这“五练”是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练规范是指学生在解答计算题、实验题、问答题、论述题时,要坚决做到审题规范、解答规范,做到思路明确、书写认真、步骤清晰;练速度就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而且一定要保证会做的题目拿满分;练重点就是要求学生加大重点题型、重点专题、重点知识点的练习力度,熟练掌握这些内容的基本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练技巧是指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分析各类题型的隐含条件,巧妙选择解题方法,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考试技巧;练能力就是要求学生通过练习逐步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能够沉着冷静地解答好每一个题目。

3.点、线、面结合,构筑知识网络。“点”是典型事件;“线”是指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面”是反映历史时期的整个内容。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放得开、收得拢。如,复习中国的近代史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把握两个基本思路:(1)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2)反侵略(林则徐销烟、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这就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到了完整的学科体系中,构成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概况。这一方法不仅打破了课与课的局限,也达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四、模拟测试,规范答题

在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可参照以前的中考试卷模式,出几套中考模拟考试题,加强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这里所讲的规范性是指对学生答题规范的指导,我们强调在答题过程中,首先书写要清楚,其次是要点化、层次化、提示化、序号化。做主观题时,也有一个小窍门:政治、经济、文化分析法。一个事件无外乎这几个因素构成,在答题时学生要考虑这几个方面再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把信息补充完整,而对于拿捏不准的,答题时要只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写上,千万不要写错误答案。此外,还要考虑到题的分值,6分的题我们可以回答3至4点。做题时也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学生在做题时要多总结,掌握答题方法,才能提高历史成绩。

总之,对历史进行有效的复习,尤其是要上好一堂历史复习课,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扎实基础,以学生为本,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复习,使之融会贯通历史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彭新.对中学历史复习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5(11).

2.李世奇.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复习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02).

3.祁相明.“友善用脑”让初中历史复习课更有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0(08).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第2篇

关键词:历史;复习;兴趣;融会贯通

一、引言

每年中考一完,总有学生抱怨:为什么我的历史成绩比别的同学差了那么多呢?其关键就是学生在初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复习,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初中历史内容比较多,知识点覆盖面广,需要学生认真去疏理各专题的内容,找出它们的联系。而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要求也比较高,这就对历史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该如何去复习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提高历史成绩,抓好初三历史的复习,就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二、教学复习体会

1.运用“知识树”的形式进行详细复习。在九年级的总复习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总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知识树的复习方式,是学生对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手段。学生用本节课或者本单元的关键词作为知识树的总树干,根据这一关键词语不断地进行添枝加叶,由一个知识点向多个知识点扩散,让本单元的知识点都跃然“树”上。学生以关键词作为一个中心,不断回忆所学到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巩固了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复习的兴趣,最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的历史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

2.联想法。如果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进行联想式扩充复习,将许多相似的知识点进行链接复习,这样学生将会在一次复习过程中掌握多个知识点的知识,而且还会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南京条约》的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联想与之相似的条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联想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教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这三个条约的相似性以及这三个条约签订的内容与意义等。学生在这个复习过程中,发现这三个条约都是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公正的条约,正是这三个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问答法、讨论法。学生对知识的复习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再一次学习,但是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他们常常不喜欢复习,或者经过一轮复习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对历史知识的复习是学生对已有的旧知识的复习,学生常常误以为自己已经有了很好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师经常采取的方法或者是填鸭式的总结讲授,或者就是大量的题海战术,学生常常对复习缺乏兴趣。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增加历史复习的生动性,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师生对答法,这种方法是针对学生自己复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和自身抓不住复习的重点而设置的,教师通过有代表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4.比较列表法。对相似知识点进行比较复习是历史复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如果在对比的基础上,还可以绘制出对比的图表,学生一定能将这两个问题熟记于心并灵活运用。例如“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复习过程中教师就引导学生复习其原因、领导阶级、革命动力、影响等方面,学生通过对比,将这两次相似的革命牢固地记了下来。

5.成立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总要在班里成立学习互助组:每四人为一个小组,设一个小组长;每四个小组为一大组,设一名大组长;大组长由课代表负责。教师的任务是布置复习任务、指导学习方法、维持课堂秩序;小组长的任务是检查本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大组长的任务是检查小组长的学习效果;课代表的任务是检查大组长的学习效果。由每个检查者制作检查情况一览表,记录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由课代表将检查情况汇总后提供给教师,以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这种方式分工明确、任务清楚、环环相扣。检查者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检查时劲头十足、非常认真。被检查者不再因面对教师而感到紧张、害怕,也显得从容自信。再加上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与其综合素质评定挂钩等措施,学生的劲头就更高了,课堂学习氛围明显提高。

6.将重大事件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历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对每一个重大事件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和梳理历史知识脉络。一般要让学生掌握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作用、影响等。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的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红军长征、解放战争以及世界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都可以用此复习方法。如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整理如下:根本原因:19世纪末2O世纪初,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交战双方:同盟国一协约国。转折: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结束: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性质: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掠夺战争。影响:略。

参考文献

[1]祁相明,“友善用脑”让初中历史复习课更有效,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历史学习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初中历史复习策略,让复习真正建立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互动,提高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紧扣复习重点

1.紧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的复习过程,是让学生有效参与师生互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复习。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掌握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的运用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答各种历史问题。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在不同的复习进程中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每一次复习都能够环环相扣,跟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精选习题,拔高学生创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在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确定学生已经掌握的本章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展示出来。在知识树的构建中,教师要让学生整合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研讨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涉及面广,时间紧迫,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并不容易。教师在确定复习策略的时候要将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初中历史的中考是开卷考试,越是开卷考试的科目学生学习能力的运用就需要的更多,教师要把握学生能力的提升策略,精选习题,抓好学生反馈,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让学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进行复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首先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历史学习能力相比较,确定自己的上升空间。教师要整合不同层次的历史能力的不同,开展中考复习策略研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研讨过程中,思考自身复习策略。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明考点、夯基础、突主干、成系统的复习专题教学模式中进行复习。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1.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的优势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让学生系统了解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参与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历史教研组要抓好集体备课,搞好集体教研,凸显团队合作,由集体共同研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夯实历史复习重点。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复习过程中,教研组要做好组内教研,加强复习专题研讨,将历史专题复习运用集体教研的形式对学习专题进行高水平、深研究,然后再将研究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研究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世界近代史中的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已经具备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让学生展示复习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历史复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体系的研讨中来,让学生讨论在答题时的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出现的易混点、易错点、遗漏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学生需要拷贝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学生将多媒体课件拷贝到家中进行自主复习,更好地完成对历史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的掌握。

三、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1.重视教材,重视基础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复习经验交流,研讨命题经验。教师要重视教材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从知识点、考点思考复习重点,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手中的复习资料做好复习,如何通过自己的综合能力解答历史问题。教师要摒弃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复习的观点,要让学生懂得历史命题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要将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复习,针对学生的识图、读表、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提升向学生出示复习重点。

2.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教师在进行中考复习的时候,要关注中考历史命题的角度,解读各届中考历史命题特点,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不断以时政为依托,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角度去分析时政热点。从命题看复习,可以让学生远离题海,回归教材。教师要帮助学生以教材为本,选好复习指导用书,做好知识移栽。在课堂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课本的提纲和要领,对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新知识点,要记录在教材的醒目位置,便于考场上能够随时翻看到。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整理历史线索,在这个基础上背诵基本知识点,然后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运用历史学习能力做各类历史问题的练习。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好纵横比较,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以单元复习为主,采用构建知识树的形式,以点带面,侧重历史细节以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思考。

四、合作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思考历史复习方法

1.合作学习中提升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复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复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存在自身复习的薄弱环节,而团队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可能地减少失分现象。同时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在合作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小组的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的薄弱环节,学“活”历史,“活”学历史,加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的时候,可以同时复习“中国近代史”,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加强对世界历史事件的认识,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2.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在材料题的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要让学生先分析问题,再阅读材料,同时紧密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总结答案的时候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热点、焦点问题。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师要以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提升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历史的中考。

参考文献:

[1]葛春华.论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作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会考复习;复习策略

经常听到老师们感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能上好一节初三历史的复习课,那是难上加难。因为复习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不再新鲜,经常会出现“炒冷饭”的现象,老师“输出”了全面的知识却“输入”不到学生的脑子里,同学们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无法深入,也达不到复习提升的目的。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备考阶段,让复习课上的高效和有新意,搞好历史会考复习,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难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搞好初三历史会考复习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历史复习课的趣味性

历史复习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们会产生轻视心理与枯燥无味的感觉。如果我们历史教师只是重复旧知识,只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会越复习就越缺乏动力,越复习就越厌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历史复习课中的学习兴趣呢?

1.深入挖掘历史考试标准中的饶有趣味的历史教学素材

包括有趣的历史故事、传说、轶闻、图片、影像、文字资料等。因为我们的学生还是初中生,他们的思维中感性的成份多于理性成份。如果我们可以对此加以合理利用,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复习效率的目的。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我注意以各个朝代那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复习兴趣。这些历史故事包括:尧、舜、禹的传说故事,春秋五霸时的成语故事,刘邦、项羽的故事,三国故事,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故事,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故事,唐僧们的故事,成吉思汗故事,朱元璋时故事,清代十个皇帝故事等。通过这些历史故事的叙述,丰满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感悟与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复习效率。

2.构建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为,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是信任与崇敬,不但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双边活动,还可以对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予以良好的配合与训练。那么,如何构建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去掉教师的清高与所谓的“师道尊严”意识,多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沟通,融洽师生关系。

(2)将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有个性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包容与原谅学生所犯的一些小错误,让他们在错误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进步。

(3)运用自身的知识素养与道德、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吸引”,让他们对教师产生崇敬与亲近的感觉,增强师生关系的和谐度。

(4)在课堂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运用各种有效的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要利用好教师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经验等这些人力资源。

(2)充分与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

(3)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历史人物与事件,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这也是让复习课变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注重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1)考试范围。

(2)复习指导丛书上的考试说明。

(3)考试目标要求。

2.研究兰州六年中考命题的原则

(1)基础性与能力性并重。

(2)追求热点性、生活性、材料性、情景性、思维性、活动性、开放性命题。

(3)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比较大一点的知识网络结构:如中古史里的朝代更替,重要人物的活动,重大改革;中近史里的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近代化运动,新民主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现代史中的几个分期,各方面的成就与失误;世界近代现代史中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方式,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两次世界大战等。比较小的知识网络结构: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构建这样一个小的网络结构图: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苏联政治经济的弊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失败)剧变(在这个结构图中,可以加入这样一些内容:中国改革的成就,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两次重要创新: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其次,是联系与比较能力。如复习“一战”有关知识时,有意识地联系“二战”知识并进行比较。复习“改革”时,我们可以将一些国家的改革进行横向或者是纵向的比较。

再次,是阅读与分析能力。这一能力培养主要是配合“材料解析题”来进行。应教给学生判断材料出处,带着材料看问题,从材料和书本知识得出答案等方法。

最后,是创新能力。我们在复习课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求学生的答案是唯一的,更不要是老师为他们事先就设计好了的。如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作用,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鲜卑族的消亡。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学生可以赞同这一观点,也可以不赞同这一观点。但是,不管持哪一观点,都要求说出自己的理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辩论,进行观点的争论与思想的碰撞,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三、有选择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复习

我主要分为三大块:

(1)中国古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

(2)中国近代史的政治、经济、军事。

(3)世界近现代史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

最后,用一句顺口溜来总结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教学方法显灵活,趣味课堂出效益;

知识基础要夯牢,能力训练为主轴;

发散思维不可少,创新精神很重要;

资料编选少而精,重点难点在其中。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第5篇

一、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点

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明确了考试标准,教师可以更加有效的组织教学,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目的明确。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通常是考在选择题和辨析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是考在材料题和问答题,也可以考在选择中,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点的纵横联系。

二、指导学生有效的复习方式

我的尝试就是: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知识,按照内在逻辑串联,形成一幅网络图。注意知识的点、线、面、体,注重了整体把握。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进行单元复习时,结合教材教给学生单元复习的方法、模式。单元复习、国别史复习和专题复习时也是如此。然后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按照这些方法复习,而不是由老师一味地全讲。

三、精讲精练,讲练多样化

初三历史下半期主要是复习课,基础知识在初二、初三前段时间都以讲过,因此初三复习课不是知识的重复和再现,而应是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创新。基于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讲练结合。如:依次列举1919——1949年逢偶数年代的重大事件(让两组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填写),订正补充后串讲;平时的单元线索整理,配合教学适当印发测试资料,随堂进行检测,然后组织学生评析正误,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思;对于中国近现史中的文化部分,由我在课堂上把具体文化成就设计分类一览表,让学生分阶段逐步填写完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知,在讲练中强化并熟练。

四、做好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

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指导。同时必须在复习当中,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题目的题干往往会表现为这三种方式: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那对于这三种题目的回答,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本地出现在材料中,这就得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会出现在课本当中,这就得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及资料找相关的答案;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要么直接从课本中找,要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来回答。这样,把中考题型的特点分析一下,学生的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关注重点、热点、交叉点问题

所谓重点即“学科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永远是历史考试的主旋律。如中国古代史上的秦汉、隋唐、明清,分别代表着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建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三个历史阶段的典型特征,对今天影响极大。所谓热点即与时政密切相关的社会重大问题。考查热点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来分析判断解读现实社会的是与非。如2009年的中考热点就必须包括:建国60周年,90周年,中美关系问题、等。所谓交叉点即为多个重点、热点问题的连接点与交汇点:如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中美关系”、“中日问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国两制”等多个热点问题的交叉。 在复习中关注重点、热点、交叉点,一是要在日常复习中注意把知识讲准,让学生理解透彻;二是要引导学生在复习阶段关注时政,老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联系热点、重点、交叉点知识;三要注意进行专题复习。尤其以后者最为重要。传统复习中一课一课的排序复习,虽然有助于理清知识线索,但割裂了历史知识的整体联系,是造成学生迁移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在复习中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按主题按线索进行整体、系统复习。

六、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层次性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第6篇

关键词:单元复习;复习的策略;记忆效能

一、编顺口溜,统领知识

复习中国近代史时,把握教材两条线: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将1840年――1949年,这一百多年的史实编成顺口溜,记忆方便,总结性又强:

一八四零战争起,屈辱灾难不停息;

人民抗争与探索,中共领导是核心;

反帝反封终实现,百年沧桑成回忆;

一九四九谱新曲,民族复兴看今夕。

二、理清知识线索,整合知识结构

单元复习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将教材的知识点编织起来,穿线结网,构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轮廓。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的知识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爆发年: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二战局部爆发)

1938年,台儿庄战役,慕尼黑阴谋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

决战年:1944年,诺曼底登陆,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胜利年: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4月,中共七大;5月,德国投降;8月,日本投降;9月,日本签署投降书;10月,联合国成立

三、创设情境,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历史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第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第二,利用文字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第三,利用生活情景创设历史情境。

四、单元复习时,注重提高学生的记忆效能

记忆效能,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记忆行为影响记忆结果所特有的有效或无效的自我体验。历史学科记忆量大,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总结记忆窍门。例如,西欧走向联合的时间(1967年和1993年)。学生总结为“一九六七欧共体,欧洲联盟九三年”两句话。这样在单元复习时,一是节省了学生书写时间,二是学生复习时携带起来比较方便,还方便保存。

本文以单元复习策略的运用为例,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玉林.课堂教学:创情境体悟历史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9).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复习课策略;高效

初中学生课业繁重,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如果把学习内容的落实寄希望于学生课后自主复习,等于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保障的“空中楼阁”。所以课堂才是初中历史学科复习的关键所在,如何提升复习课的高效性,值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升。

一、构建知识体系——注重教学设计

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上,从宏观上构建一个整体清晰的认知结构,形成点、线、面整体把握的知识框架体系,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训练和巩固记忆,使学生明了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死记硬背零碎、分散的知识点,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选择教学策略——围绕“高效”做文章

教师应始终贯穿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学习、思考,以提高课堂的高效性。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就在于将教材内化,运用所设计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重新组织并盘活教材,从而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为例,采用材料解析题的题型,将学生带进一个预先设置的新情境,在新情境下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看懂材料,学会筛选信息的能力,进而会分析、解决问题,学会综合概括和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等。例: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自鸦片战争以来……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二中国的启蒙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中国启蒙运动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在中国,是为现代化而启蒙。……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重大运动?(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问题(1)属于材料题的第一层次要求,读懂材料并直接从材料中找到的答案,即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2)、(3)需要学生具备一定思辨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是特点,要从从宏观上思考中国近代史的三条线索,即近代史的知识结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的侵略史,同时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注意从这一角度回答,提取相关有效信息与教材的契合点。注意让学生学会分层阅读,层层递进。从而得出作用: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三、运用思维导图——总结提升效果

思维导图的图示法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正如夸美纽斯说:“凡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它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通过自己“动”手建构知识结构,能很好贯穿杜威“做中学”的理论。学生动手制作复习课相应知识点的思维导图,通过导图形成的复习提纲是学生将知识内化的表现,让学生的学习有一致性和连续性,也有助于有心的家长配合课外的落实,提升复习效果。总之复习课的策略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阶段的历史知识,也要利用学生道德情感价值观的提升,促进他们日益走向成熟,提升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有条件一单元或一阶段的复习内容,能找到相关主题片效果更佳。如采用《千秋家国梦》航母宣传片在情感教育上升华“近代化探索”主题,让学生一听到音乐的旋律,就能将所复习的历史事件历历在目,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代蕾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