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9-04 01:08:38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第1篇

1.1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相应教材内容中,很多体育课程教材中都有田径项目,这是一项相对无聊、枯燥且又累又脏的训练项目,许多学生都不想练习这个项目。体育教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勇敢地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例如,可以在下雨安排学生进行运动训练,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多数学生肯定不能接受,但是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运动训练的话,学生就会学习老师,被老师打动。许多球类运动以团结协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球类运动时,可以把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到学生中,升华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1.2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组织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把德育内容与教学组织结合起来,利用有组织的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思想教育成果,组织得越严密,方法用得越得当,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就会越深刻。做好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检查器材和服装,做好热身运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进行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组织的严密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对于摆放健身器材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在体育锻炼之后,求学生整理收拾器材,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

1.3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纪律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是保证体育课程能正常进行的唯一途径,所以,在课堂中要多多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学生的衣着、考勤、病假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使学生养成守纪律、不松散的好习惯。如在跑步教学中,有些学生会找借口逃避,一旦有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查明原因,防止学生偷懒,表扬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学生,对偷懒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自发地加入跑步行列。

1.4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言行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到教学的各个方面,还可以把其渗透到教师的言行中,教师本身最能直观地体现教学内容,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品德,这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同学中才能产生信服力,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那么自己要保证在上课前到达运动场;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穿着运动服上课,那么自己也要穿着运动服;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自己就要文明懂礼,不打骂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从老师身上感悟到道德理念。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当好学生的榜样,以言行身教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5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评价中

初中体育课是不断变化的场景,学生一直处在变化中,体育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时机,针对学生各自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用批评和表扬的方法渗透德育教育。如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反应很快,动作学习得很快,他会帮助一些学得慢的同学学习这个动作,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学生都学习他乐于助人的品质;对于学得慢的同学,老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勇气,提高学习信心。此外,表扬和批评都应慎重,做到公平,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榜样作用。

2.结语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第2篇

在我国教育体制下,中学有着较重的学习和升学压力,而中学时期又是学生时代的重要阶段之一,毫无疑问学生和家长会将更多关注文化课学习中,使得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加之社会和家庭对于分数至上态度,让学生产生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导致身体素质逐步下降。因此,初中生在校期间仅有的体育活动屈指可数。各中学对学校体育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宣传力度不大,重视程度较低,只是应付相关的检查和比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对教师的指导态度不满意;中学生参加课间操活动的动机不容乐观,主要动机是强制性的“学校制度要求”;中学生参与效果不甚理想,总体的活动强度都集中在中小强度以下,不能达到健身和积极休息的效果;在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收效甚微,课后感觉心情郁闷,多数中学生对课间操的开展意义并不理解。南皮县农村中学教师对思想品德认识不够全面,在参与过程中,除部分体育教师外,与学生沟通较少,参与率较低,没有充分起示范和教育作用,有些规定还是流于形式,视而不见。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提高素质和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学到真知,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性

体育教学是一项室外教学活动,它需要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力束来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集合、整队、队形、队列等体育教学活动的命令保证了正常的体育教学。这些体育教学思想包含着思想品德的思想,并延伸到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确:良好的体育队列队形思想是一个集体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保证,这种思想应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于那些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学生进行约束和批评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的表现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爱表现自己上。这些主要体现在沉着、信心、自尊心极强、不求上进等。这些表现极大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的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把握学生的动向,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到课上安全教学。例如在进行课间操练习的时候,选取几名自愿担当训练员的学生来练习课间操,比教师自己领操练效果要好,原因在于自愿领操的学生积极性高,耐心强。如果分成小组来训练更是好了。这就是体育教学中的体现的学生的表现性。作为体育教学者要抓住学生的这种特性,不仅能搞好教学,还能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

(三)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性

体育教学跟文化教学是一样的,它也具备着竞争的特性,大大小小的比赛无非都体现着这种特性,这种特性相应的激励着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发展这一特性能够加强班级的团结,能够加强学校的团结,有助于文化学习。因此,作为体育工作者不单单肩负着体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这样才能在比赛中通过整体竞争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每年各学校举行的校级运动会,这就是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竞争。

(四)体育教学中的规范性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第3篇

一、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前景,它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特点却是热情高,积极向上,但不稳定,不持久。班主任向集体提出奋斗目标。就可以激发学生有所追求,有所向往,产生持久的、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意志和行动。在我担任差班班主任时,针对班上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将学习标准定为“作业书写工整、独立完成”、“按时交作业”、“老师批改后要改错”、“作业争取达到优良水平”等几项分目标。由于这一管理目标符合学生进步的规律,易于启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随着分目标的逐个实现,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很有关系。因此,班主任接新班后,就应重视班干部的选择和培养,在选择班干部时应通过设计“学习园地”布置教室、开展文体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从中发现那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特长的同学担任班干部,选定班干部后,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给他们适当的工作,还要在工作方法上具体指导,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和竞争意识。

三、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和同学交往关系能使每个同学心情舒畅、愉快。建立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主要靠班主任在集体中的导向作用。

1.班主任要热情关心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班主任要努力倡导同学之间建立团结友爱的关系。

四、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内学生正确的集体舆论,使学生分辨是非,支持和倡导正确的言行,批评和制止不正确的言行,集体才能更加团结,不断进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地成长。首先班主任可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道德谈话,宣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导学生阅读反映革命领袖、先进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故事或文学作品等等,使他们提高认识。再次,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好思想、好品德,及时给予表扬,又要注意观察学生中错误的看法和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给予批评教育。

五、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

班级教育活动包括的方式很多,如组织学生开展“送春风”活动;开展帮助他人,为集体做好事活动;帮助村镇、街道收集废品活动;还可开展植树、积肥和秋收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为这些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满足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亲自探索、亲自实践以发挥自己才能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活动中使其得到欢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六、班主任要及时做到“后进生”转化工作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纪律差、不求上进、品德差的学生,学生一旦戴上这项“桂冠”,便很快与责备、训斥、冷遇、自卑、失败等字眼结缘,再也得不到尊重,受不到激励,找不到出路,便自暴自弃,死心踏地地忠于“后进生”职守了。

了解了这些特点,我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引导:

1.开展多种活动,及时加以点拨,增加学生互相交往的机会,从而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2.培养自尊自爱,我并不比别人差,引导学生相信自我,不甘落后,使其勇敢接受自己。同时应教育其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不要过分注意别人的反应。

3.用两种方法,使其努力控制自己。一是设计情境,从小事做起,二是请老师协助,进行监督,这样就可以使后进生用理智把握自己、驾驭自己,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做自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第4篇

一、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前景,它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特点却是热情高,积极向上,但不稳定,不持久。班主任向集体提出奋斗目标。就可以激发学生有所追求,有所向往,产生持久的、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意志和行动。在我担任差班班主任时,针对班上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将学习标准定为“作业书写工整、独立完成”、“按时交作业”、“老师批改后要改错”、“作业争取达到优良水平”等几项分目标。由于这一管理目标符合学生进步的规律,易于启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随着分目标的逐个实现,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很有关系。因此,班主任接新班后,就应重视班干部的选择和培养,在选择班干部时应通过设计“学习园地”布置教室、开展文体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从中发现那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特长的同学担任班干部,选定班干部后,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给他们适当的工作,还要在工作方法上具体指导,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和竞争意识。

三、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和同学交往关系能使每个同学心情舒畅、愉快。建立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主要靠班主任在集体中的导向作用。

1.班主任要热情关心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班主任要努力倡导同学之间建立团结友爱的关系。

四、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内学生正确的集体舆论,使学生分辨是非,支持和倡导正确的言行,批评和制止不正确的言行,集体才能更加团结,不断进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地成长。首先班主任可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道德谈话,宣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导学生阅读反映革命领袖、先进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故事或文学作品等等,使他们提高认识。再次,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好思想、好品德,及时给予表扬,又要注意观察学生中错误的看法和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给予批评教育。

五、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 班级教育活动包括的方式很多,如组织学生开展“送春风”活动;开展帮助他人,为集体做好事活动;帮助村镇、街道收集废品活动;还可开展植树、积肥和秋收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为这些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满足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亲自探索、亲自实践以发挥自己才能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活动中使其得到欢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六、班主任要及时做到“后进生”转化工作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纪律差、不求上进、品德差的学生,学生一旦戴上这项“桂冠”,便很快与责备、训斥、冷遇、自卑、失败等字眼结缘,再也得不到尊重,受不到激励,找不到出路,便自暴自弃,死心踏地地忠于“后进生”职守了。

了解了这些特点,我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引导:

1.开展多种活动,及时加以点拨,增加学生互相交往的机会,从而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2.培养自尊自爱,我并不比别人差,引导学生相信自我,不甘落后,使其勇敢接受自己。同时应教育其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不要过分注意别人的反应。

3.用两种方法,使其努力控制自己。一是设计情境,从小事做起,二是请老师协助,进行监督,这样就可以使后进生用理智把握自己、驾驭自己,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做自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学生差异;理论;协作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85-01

众所周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广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初中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初中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更要负责班级德育工作。再加上日常的其他教育教学任务,我们发现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是极重的。虽然如此,初中班主任仍应对德育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与机会对班级学生进行德育。在具体德育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初中班主任面临同样的困境,应积极突破。

一、突破学生差异困境

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部分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仅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未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由此造成德育成效并不明显。为突破该困境,建议初中班主任在具体德育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对全体学生统一实施德育,更要注重对学生个体的专门性德育。初中班主任可以给班级内所有学生建立一个品德档案,记录班里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如此一来,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便可翻看品德档案记录,发现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品德薄弱点,进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在此过程中,品德档案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初中班主任在建立品德档案时,不仅要认真、细致,经常观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更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深入了解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伟大领袖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初中班主任通过认真观察及了解,便可建立起更为科学的品德档案。

二、突破理论不足困境

目前,很多初中班主任并不是政治专业出身。因此,在德育方面往往会出现理论素养不足的问题。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仅凭经验是很难有效完成的,更难取得理想的德育工作成效。为突破部分初中班主任存在的理论不足困境,建议他们应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德育方面的理论素养。具体可采用如下几种途径:(1)通过学校阅览室,阅读与初中班主任德育方面的期刊资料。大部分初中学校的阅览室均搜集有大量与初中班主任德育相关的期刊资料,这些期刊资料是初中班主任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重要载体。(2)通过网络阅览与初中班主任德育相关的文献资料。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互联网上与初中班主任德育相P的免费资料也越来越多。班主任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页浏览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3)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组织初中班主任进行理论培训。在具体培训过程当中,不应仅仅注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技能的培训,更要注重理论方面的培训。

三、突破协作不够困境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论语》 方法 初中生 人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XU Xiuhai

(Shewopo Middle School, Qixia, Shandong 265313)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tatu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using the moral idea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explores and discusses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that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Analects of Confucius"; methods; junior; personality

1 初级中学的道德教育

1.1 初中生的人格发展现状

人格,指的是个人性格、特征、态度或习惯的有机结合,也有人将其定义为:人的道德质量。初级中学的道德教育要密切关注初中生的人格发展现状。初中生处在一个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智力水平、情感体验和知识经验等都在初中阶段有飞速的发展。初中是人格发展和培养的敏感时期,我们的道德教育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强针对初中生的人格培养。

1.2 初级中学道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初级中学道德教育,首先必须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能动的、有创造性的人,是回归初中生主体价值的道德教育,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秉承这样的道德教育观念,才不会使得中学道德教育变成一种“教师独白”,才会避免出现道德教育中将学生作为物化对象的现象。要将学生转变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教师自身则要在道德教育起到示范、支持、辅助、引导的作用。

道德教育应该是青少年关心、喜爱、欢迎的教育,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能成为最有生命力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教育是初级中学教职员工们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教师有必要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该时期人格状况的独特性,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帮助,而非说教和训导。但是教师自身作为引导者,需要有更加成熟的人格魅力。在世界各国中,中国是一个以悠久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的传统国家。我们社会的道德体系是有深厚的历史基础的,我们的中学教师也应该是受过良好传统道德教学的从教者。

2 如何将《论语》引入初级中学道德教育

2.1 《论语》中关于道德教育的三方面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阐述了相对独立又成熟的道德体系。两千五百多年间,它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关于如何做人,《论语》中有丰富详细的论述。鉴于初中生还没有足够成熟的人格特征,我们仅将一些重要的、能够适用于初级中学道德教育的条目加以总结梳理。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三条:正直、仁德、有修养。

2.2 “正直”与初级中学道德教育

关于正直,即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个人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才能心中坦荡无忧。不正直的人虽能生存,却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孔子的正直,是对自身的要求,而非对别人的苛求。在《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特别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译成英文悬挂在联合国总部大楼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人权宣言》和《世界伦理宣言》中。学会宽恕、宽容,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宗教团体对于孔子道德思想宝贵价值的最高认识和一致认同。作为教师,要引导中学生在正直的同时,能够体谅别人的苦衷,能够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空谈正直和光明磊落,因为正直也是要有尺度的,是要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对正直这一道德教育的补充,即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对方、环境等综合因素去考虑如何做到正直。

2.3 “仁德”与初级中学道德教育

关于仁德,孔子认为,仁德是做人的根本。《论语·颜渊》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即是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途。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仪,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乃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论语·阳货》中,孔子提出了实践仁德的五个标准:恭、宽、信、敏、惠。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别人拥护,诚信交往才能取得别人信任,做事勤敏才能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得到别人帮助。仁德思想,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最复杂,也最难被现代人充分理解的,但是其中处事原则的实用价值却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有丝毫褪色。仁德既然是一种相对宽泛的道德思想概念的总称,在初中道德教育中,教师可以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有礼貌、宽容、诚信、敏锐、大方”等道德维度,做逆向总结说明,告诉学生两千五百年前的先哲是如何说、如何做的,套用今天的事例加以解释说明,初中生对于这种传统的道德思想便会有更好的理解,也会更有可能在实践中依照这些道德标准身体力行。

2.4 “有修养”与初级中学道德教育

关于有修养,大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1)君子不器;(2)君子需重视自我修养;(3)君子需严格要求自己;(4)君子要追求道义,重义避利;(5)君子不党。以上这几条都是将有修养上升到如何做君子这一较为模糊的概念。“君子”一词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做君子,如何将这一古代人格的一个集合体运用现代视野阐释,则是初级中学道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而应该多才多艺;君子具有谦逊、真诚等性格;君子需要重视自身修养;君子应心境安宁却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喧嚣,能与人团结而不结党营私。君子的典范代表人物就是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文化圈,乃至整个东方文化圈、世界文化圈的卓越先驱。现在国内以致于世界各国都在重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将孔子作为为人处世的行为典范和标杆,孔子学院更是遍及世界各地,因此显现出非常浓厚的文化复苏迹象,包括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外都要去当地的孔子学院参观访问,很多国内的中小学开设了国学教育内容,所有这些,都有一个最本源的人物,即孔子,而人们对于孔子的了解有一个最直接的方式,那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论语》,将其引入初级中学道德教育。

立志当存高远,初中生是一个人格初步建立和快速发展的年龄段,初级中学教师首先要言传身教,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小的细节,不在学生面前做出不好的榜样,譬如在教学楼内抽烟、大声喧哗等。教师只有自己按照君子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在学生面前做出好的示范,学生才愿意信服。宋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虽然稍显夸张,但是《论语》在中国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起了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加深对该经典的认识,并将其运用于初级中学道德教育中。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 内容体系 德育内容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强调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德育内容作为德育目标实现的中介和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容忽视。如果没有系统、完整的德育内容体系,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无从谈起,德育方法的变革和德育途径的完善也不会起到较大的反响,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研究初中德育内容体系的建构问题是一项紧迫而又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

一、德育内容体系和初中德育内容体系相关理论简述

詹万生认为“德育内容体系是指按照德育目标要求确立的,用于教育受教育者的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观点及其思想体系。它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凭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认为:德育内容体系是指按照社会和德育目标的要求,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社会思想道德的内在逻辑性和层次结构,将德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安排成系统连贯的体系。因此,初中德育内容体系是指按照初中德育目标要求、初中生品德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确立的、用于教育初中生的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观点及其思想体系。它是初中开展德育工作的凭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因而也是德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初中德育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理论体系,缺乏系缴性和层次性

中央及有关部门虽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中学德育的重要文件,但涉及初中阶段的德育内容还是比较零散,不成体系,突出表现在对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整体I设计研究不够,缺乏鲜明而稳定的主体,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稳定的内容体系。同时,德育内容缺乏分阶段地循序渐进,没有形成梯次性、多样化、超前型的德育稳态结构。

2.德育内容比例失当,思想政治教育比重过高,缺乏平衡性

德育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内容。如果把一些本属道德范围的问题政治化,那么德育就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无法实现真正的道德育人的功能。然而,在我国的初中德育内容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多,在实践操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了德育,意识形态教育比重过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少且无序。

3.德育内容脱离了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缺乏现实性

现在的初中德育内容往往课堂里或书本上规定的道德原则、思想信念与社会上所盛行的现实现象大相径庭。例如,当我们教育学生艰苦奋斗、克己奉公时,学生耳闻目睹的是屡禁难止的公款吃喝风、现象;当我们教育学生注重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时,学生在现实中却时时感受到只图个人实惠而不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现象。对于这些问题初中德育未能从思想上、理论上解决好德育内容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理论缺乏说服力,严重影响了德育效果。

三、初中德育内容体系的建构策略

1.利用初中学校德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实施德育内容

德育的组织形式是指德育实施途径。任何德育内容都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施。只有采取恰当的德育组织形式,才能有效地实现德育内容。学校德育组织形式或实施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教学;班主任工作;团、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和时事政策学习。其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

(1)教学是学校德育内容得以实施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活动所占的时间最多,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实践活动是学习,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上课、学习,因此,通过教学实施德育内容是学校德育的其他形式或途径所无法比拟的,是学校德育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是学校德育区别于校外教育机关进行德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2)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内容得以实施的重要组织形式班主任足为班级组织专门的德育过程而设的教师,受学校的委托,全面负责和管理一个班集体。因此,班主任是实施德育内容体系的主导力量,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

2.建立初中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保证德育内容的实施

要保证初中德育内容体系的实施,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应该制度化。在学校德育及其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健全学校各级德育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总结、研讨、决定、布置德育内容实施的会议制度,德育内容实施的检查、评估制度,德育工作人员的考绩制度和奖励表彰制度,初中学生守则、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籍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包括考勤制度、课堂常规、考试制度、图书阅览室规则等),生活管理制度包括作息制度、宿舍规则、食堂规则、卫生清洁制度等),初中学生的礼貌常规和品德的检测评定制度等等。初中学校德育及其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建立,应做到目的明确,内容正确,要求适当,条款简明,便于理解、记忆和执行: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和提出都必须有相应的检查措施和惩罚条款,并在组织上有落实这些要求的保证;在学生管理制度提出同时,要对教师和员工提出相应的要求;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并与说理教育相结合,使被管理者积极参与,受到教育,调动他们执行规章制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