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贫困户扶贫标准(合集7篇)

时间:2024-03-07 15:41:52
贫困户扶贫标准

贫困户扶贫标准第1篇

第一步棋:识贫

精准识别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础。逐步提高精准识别率,做到“真识贫、识真贫”。依据家庭年收入低于省农村扶贫标准,综合防治考虑家庭成员身体、就业状况及子女上学等各方面情况的原则,按照“两公示一公开”的程序,精准识别。2014年,全市共识别出农村贫困户5134户、贫困人口10199人。与此同时,将城镇特殊困难群体一并纳入精准扶贫范围,参照农村贫困户的评选办法,识别出城镇困难户213户、困难人口581人。

为保证质量,确保精准识别不落一户一人,2015年,全市多次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扶贫攻坚精准识别与大数据系统建设工作检查的通知》,进一步查漏补缺、纠错纠偏,真正把扶贫对象、致贫原因等基本信息完全核实、搞准,确保“零差错”。按照“七个一不准”经“一票否决”,剔除不合格户1020户、2240贫困人口,新增贫困户460户958贫困人口。2016年,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开展全面排查,对符合条件的低保户、残疾人口以及收入达标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未解决的贫困家庭予以重点排查,对符合条件的严格执行8个识别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对照“七清四严”的标准对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排查,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剔除。

第二步棋:助贫

精准施策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于居住在缺乏生存和发展条件地区的贫困户,实施搬迁移民扶贫;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可开发扶持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通过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对于需要就地扶贫的贫困村、贫困户,通过村庄整治,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2015年,全市干部“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贫困户总户数为3316户,总人数为9091人。城镇居民困难户总户数为213户,总人数为581人,根据贫困户需求,分为六大帮扶类型:产业帮扶贫困户总户数为516户,1614人;搬迁帮扶贫困户总户数为29户,78人;教育帮扶贫困户总户数为128户,408人;保障帮扶贫困户总户数为1801户,4495人;培训帮扶贫困户总户数为322户,1021人;其他帮扶贫困户总户数为520户,1412人。

第三步棋:退贫

精准退出是做好扶贫的目的。高度重视贫困退出工作,做到“真脱贫、脱真贫”。一是明确脱贫任务和脱贫时间。围绕脱贫任务,制定了《德兴市脱贫攻坚规划(2016-2017年)》,分年度制定了德兴市精准脱贫退出规划。2016年任务数:东坞、宗儒、张村3个贫困村和4136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任务数:胡家、花林村、泸口3个贫困村及2166贫困人口脱贫。二是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工作流程。制定《德兴市贫困户贫困村退出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对贫困村及贫困户的退出程序进行了检查,督促改正,完善内容,规范程序,做到把关严格、流程到位,确保当年脱贫人口精准度达98%以上。三是积极配合第三方评估。督促各乡镇(街道)开展自查,加大宣传力度,打消退出贫困户的顾虑,正确对待第三方评估。针对2户不达标退出贫困户重新进行调查和审定,确保真实性。四是及时开展回退工作。按照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贫困标准、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为主要衡量指标,开展两次回退工作,全市共回退1292人。

唱响富民曲

围绕“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行得好”等“四个好”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系列工程,同步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工程,近年来,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358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00多万元,自筹资金8500万元,共扶持产业项目30多个,直接受益贫困户达400多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以建设“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三年来,共投资1200多万元,修建道路110多条,路面硬化180多公里。2016年12月1日,全市35l镇村公交线路全面开通,覆盖全市75个行政村,开通率达91.45%。镇村公交的开通极大地减轻了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成本,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共享我市改革发展成果。2016年4月,启动电商扶贫工程,在全市建立67家电商服务站点,实现农产品的网上与实体店线上线下销售,促进了贫困户增收。李海香是南岸村的一名精准扶贫户,丈夫因病丧失劳动力,上有年迈公婆,下有年幼儿子,家庭年收入13600元。得知在网上销售南瓜果能赚钱,李海香毅然选择加入制作、销售南瓜果的大军。仅一个多月,李海香的南瓜果就销售了150余斤,家庭新增收入3000余元。

贫困户扶贫标准第2篇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

(1)建档立卡。国务院扶贫办制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负责省级相关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各省(区、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分省(区、市)和分片区贫困人口规模,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分解和控制办法,负责将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逐级向下分解到村到户,并负责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县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电脑,联网运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制订标准规范,整合办内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各省(区、市)、市(区)、县(区)负责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数据采集和更新等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此项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以后逐步升级完善。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3)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数据库。此项工作由各省(区、市)负责,20xx年6月底前派驻到位。

(4)做好干部选派工作。各省(区、市)要充分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力较强、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并明确职责分工、帮扶项目、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等。

(5)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6)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各省(区、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

各省(区、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

(7)雨露计划。各省(区、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政策和规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8)扶贫小额信贷。各省(区、市)扶贫、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9)易地扶贫搬迁。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局)与扶贫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四)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0)各省(区、市)扶贫部门要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

(11)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落实25号文件,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各行业部门按照25号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12)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统筹建设中国扶贫网,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负责顶层设计,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20xx年底前完成。

(13)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鼓励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参加扶贫协作的东部省市、军队和武警部队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扶贫参与主体,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各省(区、市)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于20xx年9月底前完成。

(六)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健全贫困县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重点县退出机制。

(14)中组部牵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配合,20xx年12月底前修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指导意见》,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

(15)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发改委、财政部,20xx年6月底前修订出台《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政府扶贫责任落实情况以及扶贫成效。逐步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根据考核和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片区牵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强化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加强县、乡(镇)两级扶贫部门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能。

(三)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原则,逐级分解落实;扶贫部门要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分工,发挥职能和行业优势,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中共xx市xx区委办公室、xx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x委办发〔20xx〕18号)精神,结合xx镇实际,特制定xx镇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一届一次、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改善贫困村的发展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建卡、村造册,政府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二)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分类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三)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专项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两学一做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主题征文选登)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捆绑投入,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四)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组织实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即一村派驻一个工作队、一村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一户确定一个增收项目、一户落实一名帮扶人员,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五)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分期分批稳定脱贫达到小康。

(一)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队,贫困村由区上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非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组,开展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二)贫困户。从20xx 年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年稳定脱贫 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确保到 2020 年,全镇 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目标,达到六个保障,即收入有保障、住房有保障、设施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四、工作内容

驻村工作队要及时组织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针对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基础设施改善到村到户

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改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环境,为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1.驻村工作队制定村级道路畅通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

2.制定饮水安全工作实施计划,全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

3.制定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二)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镇政府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要协助贫困村开展贫困户识别、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制定并实施贫困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引进资源、筹措资金、指导实施并监督管理扶贫项目,协调当地党员干部、能人大户结对帮扶每个贫困户。

(三)增收项目到村到户

1.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扶持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动,促进贫困户增收;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鼓励向贫困户注入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2.加强旅游村创建工作,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四)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到村到户

对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相关生态工程相结合,努力实现扶贫和生态两个方面的目标。

(五)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和医疗卫生到村到户

教育部门要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施义务教育学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免除制度,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免除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和奖学金资助。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新农合等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

(六)扶志到村到户

把扶贫开发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结合起来,帮助村组干部及贫困户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改变精神面貌,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七)社会爱心帮扶到村到户

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村在基础设施改善、致富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对贫困户在重大疾病和残疾人救助、技能培训、就业促进、捐资助学、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帮扶。

(八)惠农政策落实到户

坚持把落实惠农政策纳入农民负担监管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严格程序,加强监督,所有直补资金采取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九)社会救助到户

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户,民政部门要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对于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低收入家庭要给予临时救助。

(十)信贷支持到户

金融机构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政府通过贴息、风险补偿、购买保险等措施降低贷款风险,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支持。

(十一)法律援助到户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片区或贫困村设立法律援助点,确立援助联络员,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五、组织保障

(一)落实责任。坚持政府为主体,分级负责,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实行村支两委负总责,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贫困户扶贫标准第3篇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

(1)建档立卡。国务院扶贫办制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负责省级相关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各省(区、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分省(区、市)和分片区贫困人口规模,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分解和控制办法,负责将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逐级向下分解到村到户,并负责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县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电脑,联网运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制订标准规范,整合办内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各省(区、市)、市(区)、县(区)负责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数据采集和更新等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此项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以后逐步升级完善。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3)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数据库。此项工作由各省(区、市)负责,20xx年6月底前派驻到位。

(4)做好干部选派工作。各省(区、市)要充分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力较强、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并明确职责分工、帮扶项目、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等。

(5)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6)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各省(区、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

各省(区、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

(7)雨露计划。各省(区、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政策和规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8)扶贫小额信贷。各省(区、市)扶贫、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9)易地扶贫搬迁。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局)与扶贫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四)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0)各省(区、市)扶贫部门要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

(11)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落实25号文件,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各行业部门按照25号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12)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统筹建设中国扶贫网,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负责顶层设计,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20xx年底前完成。

(13)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鼓励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参加扶贫协作的东部省市、军队和武警部队及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扶贫参与主体,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各省(区、市)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于20xx年9月底前完成。

(六)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健全贫困县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重点县退出机制。

(14)中组部牵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配合,20xx年12月底前修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指导意见》,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

(15)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发改委、财政部,20xx年6月底前修订出台《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政府扶贫责任落实情况以及扶贫成效。逐步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根据考核和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片区牵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强化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加强县、乡(镇)两级扶贫部门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能。

(三)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原则,逐级分解落实;扶贫部门要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分工,发挥职能和行业优势,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中共xx市xx区委办公室、xx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x委办发〔20xx〕18号)精神,结合xx镇实际,特制定xx镇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一届一次、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改善贫困村的发展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建卡、村造册,政府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二)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分类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三)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专项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两学一做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主题征文选登)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捆绑投入,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四)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组织实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即一村派驻一个工作队、一村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一户确定一个增收项目、一户落实一名帮扶人员,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五)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分期分批稳定脱贫达到小康。

(一)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队,贫困村由区上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非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组,开展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二)贫困户。从20xx 年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年稳定脱贫 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确保到 2020 年,全镇 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目标,达到六个保障,即收入有保障、住房有保障、设施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四、工作内容

驻村工作队要及时组织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针对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基础设施改善到村到户

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改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环境,为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1.驻村工作队制定村级道路畅通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

2.制定饮水安全工作实施计划,全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

3.制定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二)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镇政府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要协助贫困村开展贫困户识别、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制定并实施贫困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引进资源、筹措资金、指导实施并监督管理扶贫项目,协调当地党员干部、能人大户结对帮扶每个贫困户。

(三)增收项目到村到户

1.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扶持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动,促进贫困户增收;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鼓励向贫困户注入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2.加强旅游村创建工作,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四)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到村到户

对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相关生态工程相结合,努力实现扶贫和生态两个方面的目标。

(五)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和医疗卫生到村到户

教育部门要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施义务教育学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免除制度,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免除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和奖学金资助。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新农合等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

(六)扶志到村到户

把扶贫开发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结合起来,帮助村组干部及贫困户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改变精神面貌,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七)社会爱心帮扶到村到户

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村在基础设施改善、致富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对贫困户在重大疾病和残疾人救助、技能培训、就业促进、捐资助学、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帮扶。

(八)惠农政策落实到户

坚持把落实惠农政策纳入农民负担监管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严格程序,加强监督,所有直补资金采取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九)社会救助到户

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户,民政部门要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对于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低收入家庭要给予临时救助。

(十)信贷支持到户

金融机构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政府通过贴息、风险补偿、购买保险等措施降低贷款风险,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支持。

(十一)法律援助到户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片区或贫困村设立法律援助点,确立援助联络员,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五、组织保障

(一)落实责任。坚持政府为主体,分级负责,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实行村支两委负总责,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贫困户扶贫标准第4篇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讲几点意见:

10月1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大会,出台了含金量极高的《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及10个配套文件,鲜明地提出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明确我省分两步实现扶贫攻坚目标任务,第一步,扎实推进“33668”扶贫攻坚计划,大力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和“六个小康建设”,到2017年末,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00万人以上,按照省定标准24个贫困县、375个贫困乡镇脱贫“摘帽”,5800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第二步,认真落实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加强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五个一批”扶持措施,到2020年末,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实现623万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群众收入迈上新台阶,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县研究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及11个配套文件,这12个文件将作为指导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政策性文件。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1+10”政策文件,把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1+11”文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深刻理解和吃透精神实质,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和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一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大幅增加。目前我县已争取到财政扶贫项目18个,到位财政扶贫资金9064.8万元。二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1—10月,我县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025万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4.53%。三是“33668”扶贫攻坚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四是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成效显著。在11月4日全省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情况统计表中显示,我县在全省88个区县中干部遍访人数为4255人,居全省第一,访问贫困户户数36886户,居全省第二,访问贫困村次数242次,居全省第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首轮贫困村贫困户的遍访工作进度较慢,部分乡(镇、街道)完成较差。遍访贫困户录入率低于50%的有2个镇、街道,其中双塘街道贫困户遍访任务为1041户,实际录入64户,占比为6%;鹦鹉溪镇贫困户遍访任务为2549户,实际录入510户,占比为20%。遍访贫困村录入率低于50%的有3个乡镇,其中__镇遍访任务为14个村,实际录入2个,占比为14%;鹦鹉溪镇遍访任务为19个村,实际录入2个,占比为10.5%;长坝镇遍访任务为10个村,实际录入1个,占比为10%。二是贫困户信息不精准,存在逻辑错误。系统中超过120岁的有6人,其中孙家坝镇3人、大坝场镇1人、长坝镇1人、天桥乡1人;小于0岁的有7人,其中青杠坡镇2人、天桥乡1人、思林乡1人、兴隆乡1人、鹦鹉溪镇1人、__镇1人;贫困村登记表中女性贫困人口填写为0的村有25个,其中__镇9个、__镇14个、枫芸乡1个、大坝场镇1个;林地面积填写为0的贫困村有30个,其中__镇14个、__镇14个、枫芸乡1个、大坝场镇1个;收入大于贫困线(2884元)未脱贫户数有3户,其中板桥镇、凉水井镇、杨家坳乡各1户;非低保户领取了低保金的有23户,其中大坝场镇21户、板桥镇2户。三是贫困村计划出列、贫困户计划脱贫标注不完全。贫困村计划出列年份未标注的有76个,其中:__镇18个、鹦鹉溪镇15个、__镇10个、思林乡8个、青杠坡镇8个、大河坝镇7个、大坝场镇4个、塘头镇4个、香坝镇2个;贫困户计划脱贫年份标注率低于30%的有11个,其中大河坝镇22%、枫芸乡25%、合朋溪镇27%、胡家湾乡24%、三道水乡29%、双塘街道25%、天桥乡21%、亭子坝镇22%、鹦鹉溪镇24%、许家坝镇24%、香坝镇22%。四是数据填写不完整。全县有1602户贫困户未填写银行账户,其中:鹦鹉溪镇663户、大坝场镇413户、许家坝镇390户、三道水乡93户、塘头镇25户、大河坝镇11户、胡家湾乡3户、思唐街道1户。五是身份证号重复人口较多。其中塘头镇707人、__镇179人、大坝场镇171人、鹦鹉溪镇149人、大河坝镇113人、青杠坡镇105人等。

(一)切实开展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

1.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一是看扶贫对象准不准。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拉网式全面认真核实,逐户逐人彻底核清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对尚未建档立卡的其他农村贫困人口,一并进行全面清查核实,通过程序上级确认后补充建档立卡,确保扶持对象精准。继续认真开展财政供养人员、工商注册人员、购置车辆人员和在__、铜仁购买房屋人员等“四类人员”信息比对和复核清理工作,所有问题这次必须全部解决。二是看脱贫需求清不清。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完善帮扶措施(即,通过产业和就业发展一批:包括城镇化、旅游业、建筑建材业、山地高效农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产业园区带动和能力素质提高8项措施;通过扶贫生态移民安置一批:包括小城镇、产业园区、重点景区、县城及县城

规划、就地就近搬迁5项措施;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主要是低保保障兜底措施;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主要是医疗救助措施),并按年度拟定帮扶项目计划,解决好“怎么帮”的问题。对贫困乡、村、组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乡施策,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整乡帮扶、整村或整组帮扶措施,并准确记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三是看指标数据是否齐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档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是否资料齐备、数据详实、管理有序;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信息登记和贫困户收入管理数据是否全面、准确、合理。四是于11月28日前全面完成信息平台核查任务。五是对重新核实的贫困人口及相关工作,实行由村支两委主要领导向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书面承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于11月28日前向县委、县政府书面承诺,县委、县政府于12月5日前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书面承诺。2.扶贫项目管理实施“回头看”工作。一是看扶贫项目安排是否精准,是否集中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要对2014年和2015年扶贫项目覆盖到贫困村和贫困户情况开展认真核查,解决建档立卡和项目安排“两张皮”的问题,消除大而化之、撒胡椒面、面子工程、优亲厚友、扶富不扶贫等突出问题。二是看项目是否严格按照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项目批复的实施方案进行实施。三是看项目的进度快不快,质量好不好。四是看群众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高不高。五是看“第一支部书记”在项目管理中是否做到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全程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加强项目监管、全程督促项目评估等“四个全程参与”。

3.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回头看”工作。一是看资金是否使用精准,是否安排到贫困村、贫困户,并在“信息平台”项目管理系统上做好到村到户项目资金及报账进度、项目覆盖农户及项目地理信息等备案工作。二是看是否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的要求规范使用和管理,保障资金的安全。三是看是否按照要求实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4.2015年计划乡镇“摘帽”、贫困村和贫困户出列“回头看”工作。一是看帮扶机制实不实。健全帮扶机制,落实帮扶责任,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落实好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做到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两个全覆盖”;解决好人员选派不好、工作任务不明、驻村时间不够等问题,切实做到因村派人;解决好帮扶责任流于形式、帮扶效果差等问题;解决好非建档立卡贫困村中贫困户帮扶责任人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二是看脱贫成效真不真。准确反应2014年、2015年减贫成效。主要核实2014年贫困人口脱贫标识及后续跟踪管理情况,2015年扶贫开发信息采集、减贫计划落实情况(含贫困人口计划脱贫、贫困村计划出列)、减贫摘帽乡镇的标识。对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精准度进行随机抽查核实等。探索对贫困乡镇减贫摘帽以及贫困村退出开展第三方评估核查。三是要坚持“三个按照”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即: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对贫困人口进退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要求,对贫困人口进退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国家贫困退出机制指导意见中“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区,凡纳入低保的家庭,视为脱贫人口”的意见,对低保人口进行动态管理。四是要巩固扶贫成效。对2014年以后脱贫的人口,如有返贫迹象要进行后续跟踪管理。对纳入2015年及以后脱贫计划的贫困户要认真落实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原则上计划脱贫人口在当年应享受到国家政策扶持(包括投入的各类公益性项目)。

(二)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考核。

1.减贫摘帽暨巩固考核验收工作。一是已经实现“摘帽”的17个贫困乡镇,按“贫困发生率年度下降4.3个百分点以上”的标准,按照县级年度评估核查、报市级年度复查的方式进行,确保稳定脱贫。各乡(镇、街道)的减少贫困人口计划年初已经下达,要提供可靠真实资料,按照程序录入贵州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二是尚未实现省定标准“摘帽”的杨家坳乡、兴隆乡2个贫困乡,必须在2015年末实现“摘帽”目标,通过县、市两级验收。

2.贫困村出列考核验收工作。贫困村出列执行国定退出标准。以贫困发生率和村级集体经济为主要衡量指标,在实现“贫困发生率年度下降4.3个百分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3万元”两个指标时,即可退出。今年,我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计划安排有71个贫困村出列,其中:宽坪乡、亭子坝镇、青杠坡镇、三道水乡、天桥乡、合朋溪镇、鹦鹉溪镇、板桥镇、胡家湾乡、大坝场镇、枫芸乡、凉水井镇、关中坝街道、双塘街道、塘头镇、许家坝镇各2个村,兴隆乡、杨家坳乡、长坝镇、思林乡、大河坝镇、__镇、文家店镇各3个村,香坝镇、孙家坝镇、__镇、瓮溪镇各4个村。贫困村出列任务已在贵州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备案标识,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工作要求和流程,按照出列程序,准备好相关资料,千方百计确保贫困村如期出列,由县扶贫办于11月15日前出台考核方案。

3.贫困人口脱贫出列工作。贫困人口脱贫以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有安全住房、家庭无辍学学生为主要衡量指标。凡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当年国家贫困标准(今年贫困线标准为3028元),即视为脱贫人口。今年,我县计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2万人,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减贫工作流程,对照在建档立卡中标识今年要脱贫的农村贫困户完善资料,各乡(镇、街道)既要有脱贫人口花名册,又要有减少贫困人口的专题报告,经过县扶贫办审核后及时录入贫困户信息平台,确保完成减贫任务。

(三)切实抓好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1.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工作。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建立完善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评估等管理制度和监管程序。一是按时拨款报账。项目实施单位要按项目实施进度拨款报账,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不挪用、不滞留。通过对5个报账试点乡镇的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很多,如未采购、未招投标及委托实施的项目内容与批复方案不一致等。二是加强管理。县扶贫办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开展项目、资金监管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三是强化监督。县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要组织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督促检查工作,要做好扶贫项目的廉政档案建设,确保扶贫资金

高效安全。2.扶贫项目实施工作。一是抓好已建项目的管抚。对已建好的核桃、油茶、精品水果等项目要按照方案进行管抚,县扶贫办要及时将管抚费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二是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按方案实施项目,按时拨款报账,县扶贫办要抓好督查,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发挥效益。三是抓好竣工项目的验收。对已竣工的项目,项目实施乡(镇、街道)要进行初验,然后申请县级验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单位申请县级验收的项目进行验收,必要时可采取第三方验收的方式进行。

3.2016年扶贫项目申报工作。一是建设好项目库。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结合县整体规划、本地资源、扶贫对象需求和精准扶贫要求,扎实开展项目编制工作,县扶贫办要抓紧建设扶贫项目库,将质量高、可行性强的项目列入县级项目库。今后县级审批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筛选。二是抓好对接。县扶贫办及有关部门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列入“十三五”规划。

任务已经明确,现在关键就是狠抓落实。全县上下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以务实高效的作风、以强有力的工作执行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要履行“主体”责任,始终把精准扶贫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检查督促、亲自核实把关。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履行“主抓”责任,把主要精力和到位的项目资金安排在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要认真实施好“1+11”配套文件,明确目标、规定时限,层层分解责任,确保取得实效。各级干部要履行“主帮”责任,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不折不扣做好帮扶工作,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二)切实加强监督监管。县督查局要安排专门人员定时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项督查,重点对乡(镇、街道)和部门工作开展、人员到位、工作效果进行督查,对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乡(镇、街道)和部门要给予通报表彰;对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的乡(镇、街道)和部门,要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县财政、扶贫等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全程监管,严格落实资金报账制、公示制和拨付制,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县纪委、审计等部门要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监督,对贪污、侵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贫困户扶贫标准第5篇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入实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主导产业、健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升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脱贫。

2014年底实有建档贫困户109户324人。根据实际情况,我镇2015年已有72户、23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完成脱贫。剩余37户94人,计划在2017年前完成全部脱贫。

(一)精准扶贫。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对象。

(二)全力攻坚。通过领导联村、部门帮扶、干部联户、社会参与等方式精准帮扶贫困人口,形成攻坚合力。

(三)一户一策。精确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科学制定脱贫计划,因户制宜落实帮扶措施。

(四)群众参与。激发贫困户主人翁精神,广泛调动各方力量,让群众主动参与精准扶贫。

(一)精准识贫

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以2014年底建档立卡数据为基础,逐村逐户开展精确复核,对所有建档立卡对象进行再次摸底识别,科学划分“一般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低保贫困户、一般农户”五种类型,确保建档立卡户的真实性,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确保准确性。

(二)精准扶贫

1、明确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措施。对每一个有贫困对象的村,明确一名党政领导及其分管部门联系帮扶,对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制度,采取“1+1”(即1名镇干部、1名村干部)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具体帮扶结对明细见附件),每月要不少于1次上户帮扶。结对帮扶干部要结合帮扶对象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并建立《扶贫手册》,《扶贫手册》要有帮扶需知、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年度目标、帮扶措施、实施过程、帮扶成效和帮扶对象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年度帮扶措施要由帮扶对象签字认可。

2、因人因户施策,全面落实扶贫措施

(1)强化产业增收。①结合__实际,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贫困对象花卉苗木栽培技术;②引导扶贫对象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其拓宽苗木销售渠道,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③对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鼓励其将土地向种养大户或合作组织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④对一部分有增收发展项目、有贷款意愿、信用良好的贫困户,农商行分理处要主动服务,积极帮助对象获得金融产业扶贫贷款,支持贫困对象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主要扶持部分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餐饮、住宿、耕种劳作、娱乐休闲等产业)。

(2)实施危房改造。对住房条件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镇审核、市级审批”的程序全部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确保到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住房条件困难户均有基本安全住房。供电部门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实行外线电表免费到户。

(3)实施扶贫助学。按照《__市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扶贫助学实施方案》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纳入现有助学项目的资助对象,积极帮助对象落实享受助学补助,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活动,协调解决助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4)实施民政兜底和医疗救助。①对没有脱贫条件、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按家庭收入进行补差保障,做到应保尽保;②将符合医疗救助政策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患重大疾病的贫困对象给予重点医疗救助,确保应救尽救;③2016年度春节走访慰问重点倾向建档立卡贫困户;④对因突发重大疾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和救助后仍有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由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紧急性临时救助。

(5)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按照“自主自愿、互惠互赢”原则,积极引导企业、种植大户与贫困户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积极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助孤等主题活动,争做好人好事,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三)精准脱贫

对通过帮扶后达到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全面核实帮扶措施落实情况以及贫困户家庭收入情况,并按实填写《脱贫户验收表》,由贫困户主签字确认,不得搞“被脱贫”和“数字脱贫”,确保贫困户真正脱贫。脱贫标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以上。

1、精准识贫(2016年元月)。

逐村逐户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建立台账并录入贫困户信息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档、市有数据库、市镇村平台共建共享”,全面动态掌握贫困人口底数。

2、精准扶贫

(2016年元月-2017年12月)。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干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助学帮扶、农村危房改造、民政救助和社会力量帮扶等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资金和项目,对帮扶对象实施精准扶贫,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3、精准脱贫(2016年12月、2017年12月)。

对年度内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对象,由帮扶责任人上户对其收入情况进行核准,填写《脱贫户验收表》,上报市级审核。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成立镇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詹萍萍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镇长唐文华同志任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扶贫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张征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社区)、党政办、财政所、经发办、社会事务办、计生办、城建所、产业办、林业站、综治办、整治办、纪检办、水管站、中学、农商行__分理处等单位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督查等工作。各村(社区)由书记负总责,各部门单位由一把手负总责,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具体落实帮扶责任和措施。各帮扶责任人要摸清帮扶对象底数,找准“贫”因,出实招、办实事,推动精准扶贫到户得实效。

贫困户扶贫标准第6篇

关键词:项目制;精准扶贫;精准识别;三社联动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012 ― 06

一、社会转型背景下齐齐哈尔市的精准扶贫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实际上带来的是整个国家治理方式的变化,从原来的总体性治理到现在的技术治理〔1〕。而伴随着税费制度的改革,地方政府的使命也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原来的“要钱”“要粮”到现在的“跑钱”“跑项目”〔2〕,由此而带来的是项目制的管理和运作体制〔3〕。项目制下,地方的发展和建设等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以项目为依托〔4〕。项目制下,地方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形成的贫富差距,实际上造成的是贫困地区的发展瓶颈,贫困地区在跑项目与拿项目的过程中面临着重大的难题,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扶贫的任务仍然很艰巨,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转型,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治理贫困的战略重点〔5〕。

2013年11月,提出了“精准扶贫”, 2015年的各种讲话和指示中详细论述了其分批分类的扶贫理念,并概括为“四个一批”①。此时,探索有效实施精准扶贫的路径办法和工作机制就成为了当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举措。调研团队主要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老年贫困户养老为核心,主要根据个案探寻特定群体特定需求情况下,地方政府在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选取了黑龙江省富裕县和讷河市的6个村的36户贫困户进行了结构式访谈,其中老年贫困户26户,非老年贫困户10户。并对每个县(市)的扶贫办主任和低保局负责人、每个乡镇的书记和分管扶贫的副乡长、每个村庄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结构式访谈。通过统计发现,因病致贫是老年贫困户的主要类型,且多集中于国标贫困户②。

黑龙江省提出在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6〕。在项目制治理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实现精准扶贫的重点又在于“项目进村,产业拉动”。齐齐哈尔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加之80年代后期至今国企改革带来的种种问题,农村老龄化情况严重,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并不容乐观,老年群体的是精准扶贫的核心人群之一。而精准扶贫的要求是在贫困户和贫困村基础上的精准①,地方政府扶贫的重点集中于 “项目进村,产业拉动”②,老年贫困户中有大部分是因病和因灾致贫的,“项目进村,产业拉动”式的扶贫方式实际上面对特定群体的时候,无法整群推进。而地方政府要想实现扶贫又必须去跑项目、拿项目,这样才能拿到更多的资源来推动精准扶贫。项目进村、产业拉动的大背景下,齐齐哈尔市政府针对老年贫困户的精神扶贫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最为核心的在于识别与帮扶的错位及管理的碎片化。

三、项目制扶贫的问题:识别、帮扶的错位及管理的碎片化

齐齐哈尔市精准扶贫真正的针对老年贫困户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贫困户建档立卡和低保、“产业扶贫,整村推动”三个方面。针对老年贫困户的脱贫模式中,主要仍然集中在“产业脱贫”,且专门的针对措施缺乏。齐齐哈尔市针对老年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有着帮扶内容的单一性及临时化、帮扶对象的错位、精准识别的形式化和精准管理的碎片化以及精准考核的问题。

(一)精准帮扶内容的单一性及临时化――结对帮扶之间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对接

齐齐哈尔市新农合基本上实现了全面覆盖,但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却不容乐观③。医疗保障的需求基本上是所有老年贫困户最重要的需求。根据访谈资料发现,老年贫困户的日常购买理疗药品和治病支出较大④。

虽然新农合的覆盖人口比例很高,但是在现实中老年贫困户在医疗上的花销除了报销之外,自己负担的部分仍然给老年贫困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导致其不敢看病,通常选择自行购买便宜的药品简单治疗而不去医院的现象较为普遍⑤。访谈资料分析发现,老年贫困户一般都在二级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看病⑥。可见,参保费和报销比例之外的花销对老年贫困户来说仍然负担很大。这反映出齐齐哈尔市精准帮扶内容的单一性,社会保障的渠道和内容都较单一,且帮扶的过程没有实现针对特定对象实现精准。

虽然在农村已经实施了结对帮扶,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帮扶干部不了解帮扶路径,致使多数结对帮扶存在形式化现象。结对帮扶手段相对单一和临时化。结对帮扶有两种:(1)直接给点钱或送粮食、食用油等带有临时救质的帮扶;(2)购买家畜幼崽,实施养殖项目帮扶,但需要老年人自己去购买饲料来养。至于老年贫困户的需求,则多集中在让政府“直接给点钱”和“进低保”这两个方面,对于“扶贫开发项目”,老年贫困户并不热心。这反映出齐齐哈尔市精准帮扶内容的临时化,无法在老年贫困户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

(二)精准识别的形式化――贫困户建档立卡及与低保标准的冲突

齐哈尔市主要根据“因病、因灾、因婚、因学、因残和其他”这六大块来进行贫困户识别,在贫困户认定方面主要依据人均年收入,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认定为国标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高于2736低于3331元的认定为省标贫困人口。具体的认定办法每县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执行,也即是说,齐齐哈尔市扶贫办只给了一个数字,现有政府扶贫系统中并没有区分老年贫困户与非老年贫困户,目前的扶贫工作针对的是贫困现象而非特定的人群。

以富裕县为例,介绍一下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主要依据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但是在建档立卡的过程中还有明确的条件限制,富裕县确定的标准为11种人①。而确定为贫困户的过程仍然有着一整套流程,需要经过“自愿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填册―数据录入”②。在档案卡里的老年贫困户每人每月可享受70元的贫困补助,另外部分因残及重大疾病的老年困户,看病时持证明可享受比普通户更高的报销比例,在项目整村推进的过程中,贫困户可享受低息贷款,另外凡是贫困户的也可享受危房改造补贴等③。老年贫困户除了看病报销兜底和危房改造补贴,其他的待遇其能够享受到的可能性不大。由于年龄和劳动能力的限制,贷款进行项目和产业致富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危房改造补贴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老年贫困户更渴望政府统一施工进行危房改造。

如果再比较一下低保户享受的待遇来说,贫困户所享受的待遇是微不足道的。低保户及五保供养户可享受的待遇为:低保户城市每人每月510元;农村每人每年3500元;五保供养补贴金额,集中供养的为6200元/年,分散供养为4300元/年人。而低保户的认证标准数额高于国标贫困户和省标贫困户的认证标准数额,从逻辑上来说,凡是贫困户的都是低保户。但是在贫困户当中,低保户和五保供养户占贫困户总数的比例是很少的。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人员占县区贫困人口的比例是很少的,可见低保在贫困户中的覆盖率是低的④。

另外据访谈资料获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在精准识别的过程中,低保的认证标准和贫困户的认证标准不统一。低保的认证标准及认证方法有着严格的规定,低保的认证数额和补贴数额是一致的,但是在认证低保的过程中有17种条件限制,也即是说,低保认证过程中,人均年纯收入只是参考的一部分⑤。而贫困户的认证标准及方法相比之下显得随意,齐齐哈尔市政府只是给了一个具体的线(省标和国标),至于这个线如何算,有哪些限制条件,每个县区都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出现了是贫困户但是不是低保户的情况。另外也反映出齐齐哈尔市精准识别过程中的识别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据访谈发现,齐齐哈尔市各个机构目前都在进行精准扶贫,但是具体的统一的标准和办法并没有,等于说各个机构各管一摊,且相互的独立性较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及协调有待继续加强。

(三)精准帮扶对象的错位――项目进村,产业拉动

齐齐哈尔市精准扶贫的真正重点在于“项目进村”和“产业拉动”,以富裕县为例,富裕县重点在发展奶牛养殖、大雁特色养殖、粮食仓储、乡村旅游四大产业上下功夫,规划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乡一业”主导产业10个、“一村一品”致富产业90个、“一户一策”脱贫措施68个⑥。“项目进村”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建设类、养殖类项目、种植类项目三种,且已养殖类和种植类项目为核心。养殖类项目和种植类项目对于老年贫困户来说是不现实的,上文已经分析了老年贫困户的现状,“项目进村”和“产业拉动”不适合老年贫困户,老年贫困户更多的是希望政府直接的政策兜底。而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真正的专门针对老年贫困户的政策兜底是很少的⑦。

这反映出齐齐哈尔市精准帮扶对象的错位,齐齐哈尔市精准扶贫的着眼点在于贫困现象,而不是针对特定的人群,虽然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一户一策”,但是其所要完成的是一种数字式的脱贫,着眼于摘掉贫困的帽子,而不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精准。

(四)精准管理碎片化――机构之间各自为政

齐齐哈尔市精准帮扶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责任制,上下级严格的责任关系及一票否决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精准管理过程中出现了碎片化的问题,具体体现为机构间标准的不统一、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机构人力资源的缺乏①。

访谈发现,精准扶贫标准的混乱,各个机构根据自己机构的性质制定标准,民政局、低保局、统计局、交通局、金融机构等都在进行扶贫,但是总的统一标准如何,每个部门之间如何协作等实际上是没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的②。而扶贫办则只是政策汇总,很难有所作为。低保局、扶贫办、乡镇政府负责扶贫的人员数量和专业程度都不容乐观。这种状态导致的结果:(1)因各部门标准不一,会出现重复扶贫和错漏扶贫的现象;(2)扶贫部门失去扶贫对象的信任,从而增加扶贫工作的成本,并且大大降低了贫困村民对扶贫工作的积极主动参与程度;(3)老年贫困户有事就只找乡长或乡党委书记。

(五)精准考核指标的单一化――数字脱贫与退出机制不完善

R齐哈尔市养老扶贫工作的考核以整体的扶贫工作考核为主,考核指标主要是数字,那就是县乡村要脱掉贫困的帽子,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要超过贫困线。这种状况就导致了实际工作中追求“数字脱贫”的现象③。老年贫困户的退出标准主要是根据省贫和国贫线来展开,即只要年人均纯收入超过贫困线就得退出。但是,老年贫困户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种种问题,如医疗、住房、养老等,其基本生活需求可能并没有满足。

四、联动机制:项目制扶贫的出路

根据上文中所述齐齐哈尔老年贫困户精准扶贫的问题,如图1所示,主要根据“三社联动”模式,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一)精准帮扶内容方面,依托扶贫项目,引入第三方的运作管理和监督

第一步:首先区分项目扶贫的对象,即只有“项目扶贫型”和“自我扶贫型”的老年贫困户适合项目开发扶贫。

第二步:按老年贫困户是否亲自参与来开展项目运作:(1)老年贫困户亲自参与的项目,以提供具体有效的帮扶手段为主,如养殖项目的技术指导、项目产出的销售渠道保障(确定的兜底政策及销售渠道);(2)老年贫困户不参与的项目即入股分红类的项目,老年贫困户代表要作为第三方对项目的运作管理及项目分红进行全程监督。

(二)在精准识别方面:统一标准和引入第三方监督

第一步,如表1所示,以老年贫困户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特征进行分类。

第二步,以国标线和省标线为基础构建一个综合性的老年贫困户识别指标体系。

第三步,在整个识别过程中引入第三方监督。1.对有评议资格的村户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两类:(1)无争议的村户,即村屯中公认的、明显的贫困户。他们不应该进入民主表决,而是由第三方审核复查后直接认定。(2)有争议的村户。2.全体村民对有争议的村户进行评议表决。“村民代表”往往是利益群体中的成员,因此,要想得到真正的民主评议结果,就必须是全体村户代表参与,尤其是被评议的老年贫困户。3.村庄结对帮扶方或第三方力量(如县乡负责管理低保的人员,低保局,乡民政所等工作人员)作为现场的监察员对评选进行监督,全程录像,录像及唱票都由结对帮扶方或第三方监督方来负责。

(三)在精准帮扶对象层面:结合图1三社联动模式,根据老年贫困户需求及类型划分扶贫机构和对象

结合“三社联动”机制和志愿者服务平台,按老年贫困户的养老需求与帮扶供给方的资源特征进行分类结对。第一步,如表1那样对要帮扶的老年贫困户进行精准分类,用一个简单的测量表格对各类老年贫困户进行需求评估,进而按其需求进行分类。

第二步,对帮扶供给方的资源特征进行分析。提供帮扶的群体来自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应该按其能提供的主要帮扶资源进行分类。

第三步,进行供需相配的结对。根据不同机构的职能特征在评估基础上进行帮扶,如医疗卫生部门负责医疗保障性老年贫困户,经济发展部分负责自我扶贫型的贫困户等。

(四)在精准管理与考核方面: 构建管理和考核的“联动机制”

第一步,构建以扶贫办为中心,以低保、社保和医保为核心内容的养老扶贫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如图1所示,以扶贫办的识别类型为基础,将不同类型的老年贫困户归为不同的职能部门。在这个联动机制中:(1)扶贫办要起到中心的作用;(2)扶贫办要有一定的职能权限,能保证扶贫办在协调其他各部门资源和考核各部门的扶贫效果上有相应的合法性和效力;(3)完善扶贫办各个机构,在扶贫办下要设立组织协调科、项目管理科、考核科这三个分支机构,每个机构配足相应人数;(4)由扶贫办来承担网上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第二步,以评价养老需求满足的指标体系来作为养老扶贫工作考核的依据。1. 依据老年贫困户的养老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为实际效果来评价标准;2.构建一套包含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如下表2。实现这一策略,既可以借用其他省份已有的考核量表,也可以邀请省市专家自行制定一套适合本地的考核指标体系。

第三步,根据识别的不同类型分门别类制定相应的退出标准。结合表1,制定不同类型的老年贫困户的退出标准,如表3。

四、结论

本研究是基于国家项目制运作基础上的精准扶贫实际问题路径的研究。项目制下,地方政府和国家实际上由于拥有的资源和权责方面的不协调,造成了扶贫开发的困境,不过在项目制运作管理模式下,精准扶贫也可以实行与项目制运作相匹配的“扶贫联动模式”。联动模式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放权,实际上联动之所以成为可能,其关键点在于政府机构职能专业化,不同的部门机构根据自己部门机构的职能实现扶贫对象和帮扶内容的精准。项目制的困境在于地方政府有限的事权承担无限的责任,必须唯项目是从〔7〕,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方政府精准扶贫联动机制的形成是项目制运作逻辑下的一种新的治理方式或者f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引入社会力量或者说市场力量来进行扶贫开发管理,这有效的规避了分税制带来的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8〕。

〔参 考 文 献〕

〔1〕渠敬东,应星,周飞舟.从总体性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开放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09):104-127.

〔2〕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

――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03):01-38.

〔3〕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2,(05):113-130.

〔4〕周飞舟.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兼论“项目治国”〔J〕.社会,2012,(01):01-37.

〔5〕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3):289-295.

〔6〕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DB/OL〕.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

2016-01-15.

〔7〕应星.农户、集体与国家――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六十年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05:125-132.

贫困户扶贫标准第7篇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低保制度;精准识别

我国农村扶贫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步,总共经历了四大阶段,减贫成就巨大。农村扶贫与改革开放伴生,通过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体制改革推进扶贫,至1985年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率从31%迅速降至15%。1985年后通过开发式扶贫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贫困人口仅占农村总人口的3%。《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力度和深度,尤其是2007年实施的低保覆盖农村制度,使得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可见我国分阶段的农村扶贫方式具有极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农村脱贫工作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需要政府在贫困对象识别方法方面进行创新,将国家的扶贫资源下沉到最需要帮助的家庭与人口,根除“扶贫脱靶”问题。

1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

1.1厘清精准扶贫概念

精准扶贫是指在明确贫困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真正贫困的家庭和人口进行针对性、综合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提高扶贫效率,消除脱贫障碍,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精准与可持续脱贫的社会目标。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包括: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与动态管理,扶贫效果的精准考核。由此可见,精准扶贫全过程都要精准,主体、机制、资源的“精准”才可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措施推动与创新我国扶贫工作。

1.2精准扶贫政策提出

22013年11月,考察湖南湘西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出台的《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与《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迫切需要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来实现全面部署和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目标。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了要坚持精准扶贫,将精准扶贫政策确定为中国农村扶贫的总方略,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摆脱贫困的根本保证,也是指导如今与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脱贫攻坚任务的纲领性文件。

2农村精准识别的意义与困境

2.1农村精准识别的意义

2.1.1落实精贫发展理念。精准识别就是通过一定的指标与方式将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和人口识别出来,并明确其致贫的关键性原因,解决当前扶贫过程中脱靶问题。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它在提高贫困瞄准率,为脱贫工作确定重点对象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精准考核奠定基础,是实现扶贫全过程的精准化的基础。2.1.2推进精贫与农村低保制度的衔接。1982年,民政部首创“农村扶贫”,2007年农村低保制度建立,两者在实现城乡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均产生积极效果。然而要实现农村扶贫政策与低保制度的联动,必须做好分工、分类、分责,这就迫切需要统一科学的贫困户识别机制发挥作用。扶贫对象包括一般贫困户、低保户与五保户。其中后两者属于绝对贫困,易于识别,当其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就会被划归到贫困户中,这属于“硬制度”对贫困对象的划分。然而一般贫困户的测量缺乏科学、有效、准确、客观的标准,说明我国“软制度”对于相对贫困对象的识别还没有到位。当前我国农村扶贫与低保制度之间还存在较大断层,一般贫困户与低保户劳动能力与生活状态都存在较大差异,扶贫制度却使得贫困人口聚集到农村低保的庇护下。所以想要做好制度衔接工作,发挥两种制度各自的优势并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精准识别是重中之重。2.1.3解决扶贫失范与异化问题的首要步骤。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弊病,主要集中在扶贫对象的瞄偏,扶贫资金利用不充分,扶贫监管机制不健全方面。又由于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是精准识别,如果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对精准帮扶与精准监管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扶贫制度的“政策微效”。由此,精准扶贫的历史趋势下想要解决扶贫失范与异化问题,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科学的识别机制,通过多维测量体系、健全的评选体系与动态的考核体系,将真正需要国家扶贫资源的家庭和人口全面识别出来,对其制定合理高效的扶贫政策,帮助其脱离贫困。

2.2农村精准识别的困境

2.2.1精准识别贫困家庭与人口困难。当前我国的扶贫政策目标不再追求20世纪80年代提倡的区域发展优先目标,而是希望扶贫工作精准到户到人,但农村扶贫工作实践中仍多将区域作为扶贫单位,无法体现扶贫制度的选择性而非普惠性特征。而且在当前精准扶贫时代背景下,国家要求扶贫政策和扶贫资源精准到位,那么上述这种识别方式就过于粗疏,缺乏精准度,难以保证制度覆盖全体贫困人口,难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2.2未建立健全的识别机制。我国农村的扶贫标准是由国家统计局根据往年的贫困标准和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测算得出的,这对于粗略的划定贫困区域效果十分明显,但用于实现农村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还远远不够。同时因为农村生活生产经营特点不同于城镇,对于农户的收入状况确定、核实与监督难,缺乏客观、统一、标准的识别机制,使得扶贫失范与异化问题显著,限制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与发展。2.2.3扶贫工作腐败丛生。科层制管理缺乏对于基层具体情况的了解,不利于扶贫工作精准化、个性化,所以需要基层组织担起重任,然而国家赋予基层权利的同时也为基层扶贫工作中的腐败行为埋下祸根。我国农村扶贫对象识别难度大,而且贫困对象多生活在偏远山区,环境恶劣,扶贫工作复杂,基层干部往往不愿深入农户家中调查,而是通过方便调查的区域数据“推估”来确定扶贫对象,导致农村扶贫对象底数不清,致贫原因不明晰,无法真正采取有效精准的帮扶措施。同时贫困附带的救政策多,导致许多贫困县通过数据弄虚作假来争取贫困指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不愿摘下“贫困帽”,从而滋生“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精英俘获现象也是农村扶贫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点,扶贫资源易被精英群体和个体截留,产生形式化扶贫、人情扶贫问题,国家难以识别与锁定贫困户,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贫”等不公正的社会现象,阻碍精准扶贫政策落实。

3优化与创新农村贫困对象精准识别机制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通过建立一套健全的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对于实现“一对一”的精准帮扶与监管尤为重要。

3.1健全识别指标体系

纵观文献对于识别体系的健全与创新多集中在预测贫困户的方法与采用多维贫困指标方面。汪三贵在《中国农村贫困家庭的识别》一文中利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来预测贫困户的概率。对5种指标(住户人口特征、户主特征、资产和自然资源、经营行为和服务的获得、社区特征)与贫困发生的显著性检验及其他检验方法得出如何界定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后来邓大松、王增文在《“硬制度”与“软环境”下的农村低保对象的识别》一文中扩充修正指标,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保证对扶贫对象的识别作出有效的判断。两者均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完善与创新识别机制,有利于简化扶贫工作复杂性与难度,提高扶贫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国际上对于贫困的评估多采取多维贫困指标确定,而我国从农村扶贫工作实施以来一直利用单一的收入指标识别贫困对象,不利于精准覆盖全部贫困家庭与人口。为了适应国际趋势,保证中央与地方统一识别标准,国家统计局应当建立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将消费性支出,土地、固定资产等生产型资产,受教育程度、身体素质等因素纳入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之中,这有利于及时摸清贫困人口的实际家庭状况,同时多维贫困标准可以对贫困户按照贫困原因进行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推进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3.2民主评议实施与监督

民主评议是指村干部、部分农村群众与贫困户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通过日常的深入调查了解当地村民状况,再召开民主评议会对申请贫困户的家庭进行评估、打分、排序,最后商定确认贫困户。民主评议是农村扶贫实践中的体现,它充分顺应了民主政治建设大潮,注重村民参与贫困瞄准工作,进行自我管理与监督,有利于社会的公平性与扶贫资源的合理分配。但是民主评议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足,例如形式上的民主与实质上的专断的矛盾,即村民的参与只是形式上的,实际已由村干部内部决定初步贫困户名单,使农村扶贫工作陷入“参与表象”。这就需要公示制度的完善,强化村民对其的监督能力,规范村委会的操作程序,杜绝不公正现象的频发,弥补识别机制的漏洞,加强合法性。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农村贫困对象精准识别机制,但部分地方政府已经推出了贫困对象的识别机制,如赣州市的分类群体甄别、预警发现机制、永春市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机制等,这都将为推行精准识别机制提供范本。综上所述,精准扶贫时代下我国扶贫工作将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优化与创新农村扶贫对象的识别工作有利于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当然这需要国家和各地政府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下一番“绣花”功夫,让扶贫成果可持续化,从而经得起群众与历史的考验。

作者:王思佳 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欣.功能整合与发展转型:精准扶贫视阈下的农村社会救助研究——以贵州省社会救助兜底扶贫实践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6(10):18-23.

[2]唐钧.如何理解精准扶贫战略[J].民主与科学,2016(04):69-73.

[3]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党政视野,2016(07):44.

[4]杨龙,李萌,汪三贵.我国贫困瞄准政策的表达与实践[J].农村经济,2015(01):8-12.

[5]汪三贵,AlbertPark.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2010(02):68-72.